查看原文
其他

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西川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西川(1963-)是“新生代”诗人的重要代表,一直在今天,西川的写作,仍保持着恒久的热情、智慧和创造力。他的诗,既深化了诗歌的抒情传统又接纳了变动的现实经验,且存留着人对存在的神秘体悟,某种意义上,西川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当代中国诗歌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在美学立场和写作风格上的变迁,西川的诗歌写作可谓是一种杰出的范例。



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

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听凭那神秘的力量

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

射出光束,穿透你的心

像今夜,在哈尔盖

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

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

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

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

这时河汉无声,稀薄的鸟翼

坠落,使驽马惊惶

逃向我,我站立不动

让灿烂的群星如亿万只脚

把我的肩头踩成祭坛

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

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克雷奇在他的《理学纲要》中说:“沉思是学会平息精神激动的一种方法……当集中的沉思得到成功时,它就会引起一种异常的意识状态。实践者用如下词语来描写它:明净、空虚或静寂……这样一种异常的意识状态一旦出现,其本身就可能是极宝贵的。但这种状态的后效被认为甚至是更可宝贵的。”这种后效,他是指人们沉静感知事物引起的灵魂安宁和直觉上的澄明感。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是西川早期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它是写诗人在特定时空下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敬畏的不是亲近的,是神圣的不是日常的。一句话,是天启的,不是“炼意”得来的。深夜,在荒蛮苍茫的中国西部,在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诗人眺望河汉。这时他感到语言的困境:那冥冥中的世界浸透他的肌髓,但“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束,穿透你的心”,这种不可说透的意蕴缠绕着诗人,他“欲辨已忘言”。他毋须借助主观化的意象,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都会损失掉他心中、眼里的超验图景。他只消“站立不动/让灿烂的群星如亿万只脚/把我的肩头踩成祭坛”。节制的诗情反使诗情无限弥散,把我放在我之外来写,使诗达到一种天地同参的效果,这就是诗人所说的“诗歌通过现世界对于另一世界的提示”了。那个世界是无声的,寒洁而澄明的。这首诗是纯粹的感觉诗,无所寄托又无不寄托。说它无所寄托是指它纯粹的形式感、美感,说它无不寄托则是指它通过对神圣永恒星空的呼应,来暗示现世人生的粗鄙和噪杂。“头顶的星空和内心良知”使诗人敬畏,像康德那样。
这首诗就具有克雷奇所说的“异常的意识状态”,这也是对东方型的凝神观照作风的一种承继,但它又不无现代精神,完成了诗人所一向追求的诗作中“宗教般的净化力量”,使我们沉默如潮涌,使我们坚信世间会有奇迹发生。( 陈 超 )



推荐阅读:

西诗选

翟永明《黑房间》

海子《以梦为马》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顾城《远和近》

顾城《一代人》

席慕容《莲的心事》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成仿吾《序诗》

臧克家《有的人》

闻一多《七子之歌》

闻一多《红烛》

闻一多《太阳吟》

闻一多《口供》

艾青《我爱这土地》

王独清《但丁墓旁》

汪静之《伊底眼》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袁可嘉《上海》1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