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解《百年之后》

大解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大解的《百年之后》写于2003年,首发于《诗刊》2004年1月号。其诗情的触发和完成显然跟“一百年与一百年相遇”的世纪氛围有关。不过,经过了步入新世纪两三年的情绪沉淀,这首诗显得格外从容、内在,它虽然采取的是“赠给妻子”的个人化角度,但由于感受深,诗意足,笔法老到,使诗凸显出一种荣格所谓的植根于人类记忆深处的“集体无意识”,阅读之下,一种全人类的普遍情感在我们身上回应。这就是共鸣。确实,此诗的成功在于高度提炼,节制有度。从“我”和妻子,到“我们的儿子和女儿”,再到“我们的朋友和仇人”,最后到“干净的云彩下面走动着新人”,其间过度非常自然,而弦外之音又弥漫于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一词的含义可以具体缩小为“我和妻子”,也可以无限扩散为“所有的人”。




大解《百年之后》

——致妻


百年之后当我们退出生活

躺在匣子里并排着依偎着

像新婚一样躺在一起

是多么安宁


百年之后我们的儿子和女儿

也都死了我们的朋友和仇人

也平息了恩怨

干净的云彩下面走动着新人


一想到这些我的心

就像春风一样温暖轻松

一切都有了结果我们不再担心

生活中的变故和伤害


聚散都已过去缘分已定

百年之后我们就是灰尘

时间宽恕了我们让我们安息

又一再地催促万物重复我们的命运



大解的诗具有鲜明的深层意象诗歌的特色。语言空灵、恬静、超脱、孤寂、顿悟、自然,用清晰的白描呈现出一个神秘,本真的玄妙世界。用诗中跳跃的鲜活意象展示细致入微的情感世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充满神性的艺术境界。他的每一首诗的背后都充满了深层的隐喻,暗示了现实与命运,苦难与快乐,顿悟与愚昧,永恒与瞬间,生存与死亡,美丽与丑陋等以真爱为人类生命永恒主题的丰富内涵。
读完大解这首《百年之后》被他大彻大悟的超凡脱俗的气质所感染,就像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个看破红尘的贾宝玉站在石头山的颠峰,上天无门,回头无岸,被残酷现实逼到跳进悬崖的绝路上才能逢春一样。大解宁愿百年后和妻子幸福的躺进一个安宁的小匣子里重温春梦,也不愿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喧闹世界的大棺材里生不如死。世间万物,诠释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大解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像是一团炽热的磷火在夜空的墓地里静谧的燃烧,对儿女和朋友的爱像是一股清澈的泉水在山涧汩汩流淌。



推荐阅读:

大解:凡是太快的事物都容易消亡 

大解:需要一道旨意安抚这个世界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顾城《远和近》

顾城《一代人》

席慕容《莲的心事》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成仿吾《序诗》

臧克家《有的人》

闻一多《七子之歌》

闻一多《红烛》

闻一多《太阳吟》

闻一多《口供》

艾青《我爱这土地》

王独清《但丁墓旁》

汪静之《伊底眼》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袁可嘉《上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