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我是一条小河》是现代诗人冯至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著。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调幽婉、韵味浓烈。此诗被选入中学语文、大学语文等多本教科书中。
激情高扬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后,整个思想文化界也相对进入了一个沉闷的时期。这种沉闷在青年身上又泛溢成他们想的徘徊与情感的低迷,反映到文学创作中便是伤感与无奈的情绪在作品中的蔓延。《我是一条小河》作于1925年,正是那个时代思想文化氛围的写照。那一代的青年经历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个性主义的启蒙狂潮使他们首先获得了对自我生命与价值的重新认识,进而带来他们整个生命意识的觉醒,并为他们扬起改造社会的理想的风帆。但是这种思想的狂飙运动,很快就随着新文化阵营的分化而落潮。这无疑给当时的热血青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冲击。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一九二五




这是一首色彩明艳而情调又显得凄美的爱情诗。诗的感情的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慧心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两者紧紧地胶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

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我”的柔情: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总忘不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奇珍异宝来献给这私心钟爱的姑娘。这两节诗以小明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了怀爱者“我”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进到一个“寤寐求之”的更深层次上去。
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我”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这种由乐境入哀的情状,是对生活中的自由爱情受到的折磨的艺术概括,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富于时代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我”的追求受到阻遏,使诗作蒙上了一层“好景不常”的无可奈何的怅惘,但“我”心中那“彩霞般的影儿”却一样明艳如初,令人怀想。这就委婉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哀愁中见执著。
诗作就是这样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诗的首节,“我”是“无心”绕过这儿,姑娘也是“无心”投影于“我”的柔波。这两个“无心”,隐然传达出一种悄静、恬美的意境,描摹出“我”与姑娘间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挚、和谐,令人想见愈是“无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荡荡地”、“粼粼地”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我”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境界,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同时,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观照出主人公爱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欢快而又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此外,还多用迭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和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心”,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一种缱绻的情味。
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整个看来,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较为规整,但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因而显得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



相关阅读:
冯至诗选

冯至《蛇》

冯至《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冯至《蚕马》

冯至《南方的夜》

冯至《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纪弦《你的名字》

纪弦《一片槐树叶》

纪弦《二月之窗》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别丢掉》

洛夫《子夜读信 》

洛夫《边界望乡》

洛夫《与李贺共饮》

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沙扬娜拉》

徐志摩《康桥再会吧》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为要寻一颗明星》

徐志摩《变与不变》

徐志摩《半夜深巷琵琶》

北岛《回答》

北岛《一切》

舒婷《致橡树》

舒婷《这也是一切》

舒婷《船》

舒婷《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