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弦《你的名字》

纪弦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这是一首很有新意的爱情诗。诗人没有吟咏爱情的崇高和坚贞,没有描述爱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没有表现初恋的甜蜜与焦灼,更没有赞美爱人的美貌和品德,甚至没有出现一个“爱”字,而巧妙地选取为人所忽视的对方的名字作为吟咏对象,这首诗以“你的名字”为诗题,“你的名字”实则是抒情主人公恋人的化身。
全诗分为五节。诗的第一节只有两行诗,却写得很深情:“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每夜每夜”都在唤“你的名字”。“唤”而有声,是听觉意象,发自内心,无比深情。“最轻最轻”“轻轻”,叠字的使用,情意绵绵。
诗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极富动感。是说“你的名字”“亮起来了”:“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又“写”又“画”,还“梦见”,这些都是视觉意象。名字会“发光”,虽是有点夸张,但梦中倒也合情合理。在诗的第三节里,诗人连用了七个比喻来说明恋人“发光”的名字:“日”“星”“灯”“钻石”“缤纷的火花”“闪电”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烧”,它们同为发光体,而将这些绚丽多姿的形象组合成一个意象“发光的名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

诗的第四节是说“你的名字”“大起来了”:“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啊啊,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来。”这里,意象转换成“生命树”。待“生命树”“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你的名字”也会长大起来,刻着你的名字的生命树正是神圣而伟大的爱情的象征。

在诗的第五节里,诗人把情感顺理成章地推向高潮。“你的名字”在抒情主人公的心目中“大起来了”“亮起来了”。结句回应开篇,结构很完整。
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复沓,一唱三叹,一气呵成,有回肠荡气之势。




《你的名字》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飞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



推荐阅读:

纪弦诗选

纪弦《一片槐树叶》

食指《相信未来》

老巢《和家一样可靠的名字是我租用的》

伊蕾《黄果树大瀑布》

胡适《鸽子》

施蛰存《银鱼》

刘大白《邮吻》

朱湘《雨景》

王家新《鱼》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羊令野《梦中寻梅图》

郁葱《后三十年》

杨牧《母亲》

王统照《正是江南好风景》

唐湜《我的欢乐》

梁宗岱《晚祷》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

大解《百年之后》

陈敬容《山和海》

陈敬容《雨后》

何其芳《夏夜》

唐祈《女犯监狱》

欧阳江河《最后的幻象》

穆旦《智慧之歌》

穆旦《春》

李金发《弃妇》

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伊沙《车过黄河》

废名《十二月十九夜》

冯乃超《苍黄的古月》

王小妮《风在响》

昌耀《紫金冠》

昌耀《斯人》

昌耀《回忆》

苏金伞《夜巷》

俞平伯《孤山听雨》

冯至《蛇》

冯至《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冯至《蚕马》

纪弦《一片槐树叶》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洛夫《子夜读信 》

洛夫《边界望乡》

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