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邱阳创巴|不再把修道当做慰藉或自我认识的工具,不再把追求灵性当做寻求舒适的另一手段,藉由更高深的妙观察智,真正地看见当下

心理学所采取的方法远比冲动的或动物层次的方法来得深奥。在纯粹实用、具功能性的心理学方法之中,没有宗教,也没有灵性。当我们的眼光不再只放在我们的需求和当前所面临的的问题上时,“灵性”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正是西方心理学转而求助于佛教的原因。藉由妙观察,各种慰藉——包括修道的唯物主义等体验——都开始转变成为其他事物。我们开始觉得,我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加甚深、具有深度与光辉的工程。在有此了悟之后,我们就不再是一个修道的唯物主义者,不再把修道当做一种慰藉或自我认识的工具。

如果你天真地认为,你的吸尘器发挥吸尘的作用,或你富裕到足以支付账单,就等于抵达了生命的巅峰,那么你就无法做一个佛教徒。此外,如果你不断地寻找可以让你获得舒适慰藉的方式,你也无法成为佛教徒。心灵的舒适宽慰,例如从事二十分钟令人感到抚慰的禅修,或许会让你感到快乐、无忧无虑、容光焕发或异常狂喜,但就仅止于此。如果你把追求灵性当做寻求舒适的另一个手段,那就太天真了。

那个能够真正地让你看见当下、看见你正在做与要做些什么的心理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基础。你需要进一步扩展智性,以揭显存在于生活中的更高深之法。藉由更高深的妙观察智,你能够区别生命的哪一个部分纯粹是在追求各种细微的舒适和欢乐,同时避免麻烦困难之事;以及生命的哪一个部分无法避免困难麻烦之事,同时对于“避免困难麻烦”也不特别感兴趣,但却想要进入你最深奥之处。这时,佛教就开始发生了。

佛陀一开始就说,你必须知道你在做什么。就灵修或宗教而言,缺乏智性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佛陀说,你必须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并且了解你对灵修的献身投入,这个声明自动地带出了无神论的见解。如果你渐渐地对正法感兴趣,你首先必须查看你的心理状态。你不能一股脑地信任某个人的加持或神奇的力量。你必须了解,你的心理状态是残破的,没有那么美妙。这种态度自动根除了崇拜神、梵天或任何其他神祇的可能性。所有这些都必须根除抛弃。你不再崇拜你多愁善感和情绪化的产物。你只涉入你眼前的心理环境;你必须把这个当做重点。你不再崇拜任何人,或试图取得魔术的力量,因此你只有你的本位——你的存在,你的生命,你的一切。

  ——节选自邱阳创巴仁波切《没事,我有定心丸》



相关链接:

我们是疯狂的,并且创造了疯狂的世界,藉由禅修发现自己不再那么疯狂,并且培养出更多的幽默、放松以及正念

“法”不是间接性的,你需要从身心着手,把本初的焦虑研磨成细致的火药,让你的火把点燃我执轰然开炮

如果你是整齐的人,就不会为他人制造混乱,佛教的道德不是善与恶,而是整齐与草率







             


                    编辑/鸟湖山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