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抗疫 | 北大六院心理应急救援队“线上加油站”合集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局部疫情,为切实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护佑全国人民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小编再次与大家分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应急救援队发起制作的“线上加油站”专题栏目,分为冥想系列、运动系列及音乐系列,共计15期。希望在疫情反复期间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助力广大人民群众乐观、积极地抗击疫情。

点击文章底部链接,即可查看单期详情。


专家寄语(一)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专家们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因此,虽然疫情不可小觑,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恐惧紧张,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害怕。我们不妨学习科学的方法,在身体防护基础上,积极调整心态,理性而智慧地面对此次肺炎疫情。


面对疫情,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和不适感是正常的,睡不着觉,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烦躁、易怒等也都是常见的。我们要允许自己出现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注意等方式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也可以用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积极与他人交流,合理宣泄情绪;我们还可以使用科学的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来帮助自己,包括深呼吸、冥想、正念运动等科学而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少数自我调适不能缓解的,也可以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总之,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系列扰动,是可以科学应对的。



我们北大六院心理应急救援队特组织专家,将系列科学心理自助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全国人民平静而智慧地度过这次疫情!



专家寄语(二)

孙洪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


危机时刻,你不孤单,我们同在!


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疫情产生了大量需要处理的难题,甚至引发了公众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提前预防、及时应对和长期监测。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斗中,无论是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人员;无论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还是老人和儿童;无论是身心健康的普通人,还是罹患疾病的患者;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在这场战斗中,我们可能会有不安全感、不确定感、惊慌、恐惧、易怒、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应急救援队组织了对危机心理救援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使用国际公认疗效确切的EMDR、催眠、正念、运动康复和音乐治疗技术,录制了实操性强的音频和视频。这将帮助我们学习一些科学有效的自我减压、自我放松、自我稳定、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帮助我们平静而稳定地渡过这段艰难岁月。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过去时,留下的回忆不是伤痛、遗憾和不堪回首,而是人生历程中弥足珍贵的财富和宝贵的经验。



专家寄语(三)

唐登华,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面对疫情下的恐慌,心理干预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效能,以下原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 建立与病毒和危险的边界是重中之重。人们暴露在危险的病毒面前没法不恐慌,这是心理干预的限制与无能,这时候缓解恐慌最重要的是和危险建立边界,例如要让疑似者感觉到自己也是被防护于其他疑似者的,有感冒类症状者去就医是被防护于病毒的,让医护及管理人员确实感觉到自己是被有效防护的而不仅仅是凭情怀的,有效的防护管理是缓解心理恐慌、减少传播的重中之重。

  2. 不需要不必要的“勇敢”。比如面对面的帮助就不如线上的远程关怀。


  3. 心理帮助的前提是“不打扰”。不求不助,促其自助很关键。

在以上指导思想下,我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应急救援队特别组织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设计了“线上加油站”系列视频和音频材料,期待通过新媒体形式帮助大家应对恐慌,抗击疫情。




线上加油站系列中文版 (1-15) 往期链接 ↓↓↓



冥想系列

第一站 安全岛第二站 静如水第三站 安稳山第四站 保险箱(隔离创伤图像、声音)第五站 心灵花园第六站 放松空间第七站 日光柱第八站 身体扫描 运动系列第一站 乐眠操第二站 蝴蝶拍(促进自我平静,植入正能量)第三站 正念运动第四站 柔性体操 音乐系列第一站 悲伤与力量第二站 愤怒与柔和第三站 恐惧与勇敢



出品团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中文版:北大六院心理应急救援队提供

英文版:高慧敏,郭慧凝,熊娜娜,程章,朱玥,徐凌子,孟天骄,张海峰,周天航,董敏翻译,Ana M. Gomez

图片:钟欣医生

致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EMDR学组,吕秋云,柳学华,孙新宇,张劲松,马湘雲,张彤玲,郭春梅




编辑:党委院长办公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