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十 寒岩夕照》 元 • 曹文晦

天台县文化馆 天台山文化 2022-05-10



岩户阴森隔万松,暮云卷尽寺林空。

天边渐蚀千峰紫,木杪犹馀一缕红。

两个归僧开竹院,数声残磬度溪风。

凭谁唤起寒山子,共看回光入梵宫。

释义

“天边”句:

夕阳晚照中的群山,树梢呈紫红色。

杪:树的细枝。

回光:夕阳返照

梵宫:

寺院,寒岩旧时有寒岩寺。

拍摄:范旭初、陈红军、范登科


曹文晦

元代诗人,天台人,字辉伯(或作伯辉、晖伯),号新山道人。曹文炳弟。颖悟多识,雅尚萧散,不乐仕进。至正八年(1348),乡友许广大任庆元路鄞县尹,拟聘曹文晦作县教谕,遭谢绝。筑室读书,自号新山道人。

《天台山游览志》说他在赤城山麓建宅读书,名为“新山别馆”,有《新山稿》。

在元代,天台曹氏分居东林(下曹)、乌冈(墙头曹)两地,是台州“右族”,据1942年《天台曹氏宗谱》载,东林、乌冈二曹是唐咸通十一年(870)避乱天台的东阳进士曹经鍭的后裔。  

顾嗣立曾说:“元季台人能诗者,以辉伯为首称云。”于清康熙年间编《元诗选》,曾自《新山稿》中选录曹文晦诗一百首,编入《二集》。

寒岩夕照

寒岩洞位于天台县城西30公里,洞高近10米、宽60米、深45米,号称天台第一大洞,平坦宏大,冬暖夏凉,因唐代闻名国内外的白话隐逸诗人寒山子曾长住于此而得名。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洞中书有“潜真”二字,又名“潜真洞”。

洞顶巨嶂覆盖,“飞岩若坠接苍溟”,气势雄伟。

洞前有寒岩寺遗址,洞口有石头茅草覆满,据说叫“宴坐石”,是寒山子宴坐之处,传为当年寒山、拾得、丰干小憩吟咏处。洞口两侧有奇岩“上山龟”和“出洞蛇”洞两侧有石似蛇龟头,卓然而立,高约丈余。附近的鹊桥、月亮岩、龙顶洞等景象都以幽奇著称。


洞壁阴刻的“寒岩洞天”,笔力遒劲,传为清内阁学士齐召南手书,右侧有“雍正二年季春之吉”字样,在此北五六米下方,有“小清凉”三字,细辨两边字迹,有“康熙”、“古越”字样。

洞中有“寒岩古井”,其貌不扬,大旱之年,地势比村野要高的这口井却永不枯竭。

出洞后转左百步处,峭壁如嶂,高约百米,一挂飞泉飘洒,似珠似沫,时疏时密,夕阳映照其上.珠沫闪闪烁烁。特别是阵雨过后,彩虹挂在岩壁间,使人眼花缭乱。这就是“寒岩夕照”的来由。

寒岩洞右半山上,两崖对峙,中架一石桥,桥洞高五六米,桥下冬夏无水,故称旱石梁,又称“鹊桥”。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二 赤城栖霞》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四 华顶归云》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杜鹃花》 清 • 张联元
诗路天台┃《一行禅师塔》 清 • 袁枚
诗路天台┃《天台瀑布》 唐 • 曹松
诗路天台┃《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宋 • 苏轼
诗路天台┃《题天台石桥》 唐 • 赵湘诗路天台┃《寻天台山》 唐 • 孟浩然
诗路天台┃《秋晚历游台山》 清 • 释大经
诗路天台┃《书怀绝句五首 其一》  南宋•陆游诗路天台┃《赤城》  明 • 颜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