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台人讲故事┃张文郁故事之“舞麒麟的由来”

天台县文化馆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舞麒麟”是天台县老城元宵之夜“赶道地”的民俗表演之一,因为民间相传“麒麟送子”,所以特别受到新婚人家的欢迎。

2009年6月,“舞麒麟”列入第三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天,城里东岳庙演酬神戏,吃过晚饭,父亲带张文郁去看戏。

来到东岳庙,只见戏台前面看戏的人成百上千,黑压压一片。

张文郁人又矮又小,夹在人丛当中,一点也看不到。

戏台上锣鼓响了又响,眼看戏就要开场了。

张文郁说:“爸,我看不到。”

他爸道:“你不要着急,等戏正式开演了,我给你‘朗朗马’。”

不一会,戏正式开演了,张文郁坐在父亲的肩膀上看戏。

后面有人讥笑他:“看啊,这人好伐,爸给儿子当马骑唻。”

张文郁马上回头应了回去:“你晓得个屁,父望子成龙,这叫做舞麒麟。”

张文郁自豪地把自己比作出人头地的麒麟。

从此,天台就有了“舞麒麟”的民间舞蹈。


朗朗马,天台方言,指小人两脚分开,身体向前,骑坐在大人肩膀上。

舞麒麟

2009年6月,“舞麒麟”列入第三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麒麟”是天台县老城元宵之夜“赶道地”的民俗表演之一,因为民间相传“麒麟送子”,所以特别受到新婚人家的欢迎。

“舞麒麟”是在“麒麟送子”传说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带有喜庆的舞蹈,早在明代就开始流行。民国时期,天台县城就有4班“舞麒麟”,以杏庄村的“舞麒麟”最为出色。除了元宵节的表演,解放以前也用于取水、送水表演。“文革”时,“舞麒麟”停演。1993年,杏庄村老人协会组织人员回忆、整理,并购置了表演服装,恢复“舞麒麟”表演。当年杏庄村的“舞麒麟”不仅参加了天台县文化旅游节的民间艺术大会串走街表演,还走家串户,为老人协会募捐经费。2011年,在村老人协会的组织下,恢复了“舞麒麟”表演,先后参加了天台县非遗专场展演晚会、台州电视台2012年春晚的表演。近年来,杏庄的“舞麒麟”表演队先后参加了在县、市等重大活动的表演,受到好评。

“舞麒麟”是由五位男孩古装扮相,除了状元、财神、魁星等角色是固定的,其它人物均可变换。曾经还有十人表演的,分文状元、武状元、将军、送子娘娘等。

它的表演讲究孩子、大人、以及锣鼓之间的默契配合。孩子站在大人的肩上,手握有马鞭、如意、荷花等道具,戏曲扮相,而下面的大人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根据锣鼓节奏,迂回绕场,走碎步,“舞翩翩”通过穿花绕行变化队形,称之“走四门”、“绕八字”,舞步轻盈流畅。

舞麒麟有专门的“锣鼓经”,它决定着整个舞蹈节奏,并有五面旗幡引领,决定舞蹈表演的空间。

“舞麒麟”以百姓人家的院落为舞台,吸收了民间杂技的顶人、民间戏曲的服饰、扮相、民间舞蹈的碎步、圆场等多种艺术表演的元素,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民俗、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乡村威风:“抢高台”(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非遗传承人戴清标的“打镴情缘”
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家湖村“活张死方”习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