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白手记 | 戛纳初体验

2016-05-29 Wegmarken 深焦DeepFocus

文 | Wegmarken(勒阿佛尔)

编 | 王止各(南昌)


刚才在等车的时候跟@两朵魂 发了条微信,说要离开戛纳了好心塞。这货倒是活得很豁达,回复我说要把心塞的感觉写下来,因为这种感觉很宝贵不应该被浪费。于是我正在火车上码字,看着窗外的石头房子,对的,我特地选了靠窗的座位,结果海景在另一边。这是我的第一届戛纳,经历了从完全陌生无所适从到渐渐熟络难分难舍的心态变化,偶尔对因经验不足而犯的错误懊恼,然而绝大多数时间内都沉浸在无法遏制的喜悦之中。


申请戛纳的媒体证比柏林难,我当时是坐在柏林电影宫的媒体中心发送的第一封申请邮件,一个月后收到了进一步通知,要求提供以往的稿子和代表媒体的具体信息以供审核,后来才知道媒体信息如发行量等与评定证件级别密切相关。之后的进展就比较顺利了,可能是因为审核任务被分配到了特定的负责人那,较早收到了确认信,那份欣喜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如此小白的资历能去心中的电影圣地,而且是张粉证(这个是领证时才能知道的),运气成分占了不少。


一种关注《私事》首映


与期末考安排冲突,我十二号晚上才到的戛纳。戏剧化的是,这是个临时决定。匆匆考完第一科后,我顿时觉得,在第二科之前不去趟戛纳是我无法专心复习的,于是跑回家收了行李,临时买了火车票, 在晚上八点半的时候到了戛纳,回深焦大本营放了东西一路走到电影宫准备看当天的主竞赛。我不清楚之前的安保情况,但单纯从今年的规格看,电影宫附近警卫非常森严,持枪武警随处可见。略有些迷路的我迷迷糊糊地向旁边的粉证的德国大叔求助,他领我找到了队列,但事后才发现进的是一种关注的片子《私事》的场 。大叔有个论点我不得不提一下,为什么法国人比德国人更爱进电影院看电影?德国人喜欢买高档沙发,所以他们宁肯窝在家里看电视享受他们花重金买的宝物。


新闻发布会上的多兰


第二天就好多了,跟着已经轻车熟路的深焦小伙伴们一起坐公车赶早场。电影宫内的媒体中心有免费的场刊和参赛片子的宣传册,比柏林高级的是粉证以上的记者可能会有自己的临时信箱,每天都会有小哥往里放当天的放映安排和剧组精心策划的宣传材料,今年比较有趣的是《胡丽叶塔》和《监狱学警》提供的U盘。戛纳的赞助商雀巢每天都给写稿狗们提供免费咖啡,之前看别的帖子说电影市场的老板一走咖啡供应就会跟着断货,因此我一直心惊胆战怕后两天没咖啡喝无法专心工作,但直到22号下午还能捧着热腾腾的卡布乱晃,除了咖啡,媒体中心也有矿泉水和气泡水可以领,虽然时不时会断货。说到媒体中心,戛纳比起柏林简直高大上,位置宽敞,充电插口多,到处有Orange提供的网络(信号不予置评,但大部分时间是运行良好的),还有红毯、采访、新闻发布会的直播和重放,而距离新闻发布会会场也很近,每当有星光熠熠的主创团队从门口经过时,一阵长枪短炮甚是壮观,平日神经紧绷的媒体记者不顾专业性大喊着求签名。


熙熙攘攘的电影宫


电影宫内一共有四个厅,大厅负责放映早八点半的主竞赛,同时也负责红毯场的放映,因此逼格甚高,但对因缺乏睡眠大清早浑浑噩噩地游走着的媒体狗而言,红毯就是个穿着T恤牛仔裤奔跑的地方(因为得去抢座位)。德彪西厅算是第二大的放映厅,与大厅一样需要单独安检(其他两个厅是先进电影宫),德彪西也有两层,负责一种关注片子和晚上七点的主竞赛片的放映,这两个场的安检都比较严格,食物和饮料禁入,而因为带了相机除了晚十点场外包都需要寄存。这两个场的特点是,二楼的视野更好,因为法文字幕是在屏幕内的,而英文字母是在屏幕下方,如果会不自觉转向英文字幕还得上二楼,不然遇上个一米八坐前排,十有八九他那脑袋把字幕遮去了一半。另外两个厅分别是四楼的巴赞厅和五楼的布努埃尔厅,名字都取得很迷影风。巴赞厅会在晚上十点再放一次当天的第二部主竞赛片子,主要是给排不进七点场的黄证和蓝证记者们,布努埃尔则以戛纳经典单元为主,但由于第一次去对排片了解甚少基本没安排到,我在那看的是短片展映和最后一天的主竞赛重放,以布努埃尔厅的《保持站立》结束首次戛纳之旅倒也是妙趣横生极其难忘。


在戛纳看电影几乎没有shuttle这个说法,因为都在短时步行距离范围内,这点倒是非常方便,周围的餐厅也很多,因为临近意大利这边的披萨意面特别地道,但因为时间紧迫最常光顾的还是bagel店和subway,但即使城市不大,物价跟巴黎比起来都是不相上下的。


采访《只是世界尽头》剧组


这次做了两个采访,也算体验了戛纳的高冷。在柏林采秦昊时约的地址在勃兰登堡门附近,得一大早坐公车去,但是是一个私密的会议室,半小时的专访。但这次的两个采访时间都很短,而且非专访,很难往深了问,感觉采访的形式远大于内容。第一个采的是《只是世界尽头》剧组,原定的顺序是卡索、加斯帕德、蕾雅和娜塔莉,但因为PR不断调整计划,卡索的采访在前一天被取消了,因为很早就到了Majestic Beach,我倒是呆坐在那看着卡索接受别人采访看了一个多小时。在戛纳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加斯帕德,他英语很不错,特别绅士,六分钟的采访也谈了不少有质量的东西,蕾雅和娜塔莉估计是英语局限,没有懂我的问点导致采访略有些尴尬(我太窝囊了不敢用法语发问)。但这种六分钟的电视采访总的来说真的不太值得, PR全程用穷凶恶极的眼光盯着你。准备给她们照相时,PR喊时间到,我顺口回说一秒就好,PR接话说你真的只有一秒钟,听得我也是心塞。

采访《黑道皇帝》男主Riccardo


第二个采访稍微顺利些,是对一种关注单元的《黑道皇帝》导演Stefano Mordini及男主Riccardo Scamarcio的采访,导演算是新人之前只有一部长篇,而男主在意大利是个挺有人气的演员(之前特定找了意大利同学问相关信息),我个人很喜欢他在《我的哥哥是独生子》中饰演的左派形象。采访在Majestic酒店的意大利馆举行,不得不夸下意大利馆入口处绝美的纸片创意和同样无限量供应但质量把雀巢瞬间秒成渣的意式浓缩,我那天下午一共喝了三杯,不过晚上看片照样困。这是个二十分钟的群访,四五个记者接连发问,Stefano自带翻译、Riccardo英语很好所以谈起来很欢快,又或许是意大利人天性欢脱总能带起气氛的缘故。周围记者貌似都懂意大利语,我这种害群之马使得整个采访以英语进行简直尴尬。感悟便是,明年应该认真预习下名气不大但有意思的电影,约更多有个人想法的电影人聊聊,虽然在这里还是想吐槽一下僵化的采访制度,非要用一问一答的呆板形式把谈论电影这种轻松私密的事情搞得俗不可耐。


偷拍狂笑的卡索


简单谈一下对主竞赛片子的看法,单纯从片子质量来说是令人失望的。早些时候关于今年是戛纳大年的传言很多,毕竟不少名导的新作都会亮相,现实却是名导扑街成为普遍现象。当然影评人的喜好和最终奖项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奖项不代表作品的好坏,顶多代表评委的喜好,但如果好片子空手而归,打击踏踏实实在做电影的这群人的热情,我会从此以后把评奖当做笑话看的。而在22号,即电影节的最后一天,电影宫的几个厅都会分时段重放所有主竞赛片子,方便错过的记者及持其他等级较低的badge的影迷去补片。而据说电影节结束后在巴黎也有放映活动,凭badge能再看一次,这倒是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


总体来说,我还是无法摆脱对戛纳华而不实的认知,一种从里到外的漂浮感,一入夜游艇上各种派对声色犬马,盛装而浓抹的人们四处求邀请函的气氛不言而喻。不过我的生活基本两点一线,一条身心俱疲的写稿狗,心里想的是,赶紧回家,能多睡一分钟是一分钟。

海滩放映


戛纳还有个很酷的项目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沙滩放映,每年组委会都会从戛纳经典中选几部片子,一天放映一部,晚九点半开场,同样不能带酒水食物,但场内有个卖糖衣花生的大叔喊声震天,倒是可以买一包边嚼边看。昨晚本来想好好体会下这种颇有小时候街坊邻居搬着小板凳一起看露天电影的气氛,结果即使披了组委会统一分的毛毯还是感到阵阵寒意,便在十点多时匆匆离场了。


不知道还有什么流水账值得絮絮叨叨了。不矫情地说,这种睡不满,抓两片面包奔出门,焦急等新闻发布会,蹲在地上赶稿子,一天四五场电影,用咖啡自我麻醉,早出晚归的日子,真是格外美好啊。没有社交念头,只想多看几部片子,多表达一些纯粹的直觉。一群人看着《最后的模样》愤然离场,一路吐槽这片子的反人道主义精神(……),实在大快人心。


写初稿的时候距离颁奖典礼还有半小时,但现在应该已经开始了。希望结果不要太过令人无奈,火车驶离戛纳了,即使再不满也去不了新闻发布会质问评委啊。


希望明年早点考完试,能来参加完整版的七十周年庆。


- FIN -


了解深焦DeepFocus戛纳期间的所有报道+获奖名单以及戛纳所有参展影片资料请点击:


第六十九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深焦DeepFocus报道汇总


第六十九届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影片全简介


深焦DeepFocus 69届戛纳报道往期内容


Day1: 咖啡公社 | 雪山之家 | 特辑视频 | 伍迪·艾伦

Day2: 保持站立 | 我是布莱克 | 乔治·米勒 | 陀螺日记 | 戛纳评分

Day3: 玛鲁特 | 丁说影评 | 陀螺日记 |  戛纳评分

Day4: 小姐 | 深焦 x 克里斯蒂·普优 | 戛纳评分 |  陀螺日记

Day5:深焦 X 吉罗迪 | 视频汇总 | 戛纳评分 | 深焦派对  

Day6:深焦 x 佐杜洛夫斯基 | 托尼·厄德曼 | 戛纳评分 | 陀螺日记  

Day7:深焦 x 杰夫·尼科尔斯 | 电影手册 x 阿莫多瓦 | 胡丽叶塔 | 陀螺日记

Day8:哭声 | 只是世界尽头 | 深焦 x 巫俊峰 | 戛纳评分 | 陀螺日记

Day9:深焦 x 哭声 | 比海更深 | 私人采购员 | 戛纳评分 | 陀螺日记

Day10:范霍文 | 深焦 x 拉雷恩 | 戛纳评分 | 陀螺日记


我们在全世界和你看电影


深焦DeepFocus是成立在巴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迷影手册,

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

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感谢您能耐心读完全文,或许你喜欢我们的推送,却没有闲钱打赏,不妨顺手点击屏幕末端的广告↯↯↯↯。【深焦】所获得每一笔收入,都将回馈给作者、编辑,并用于策划更好内容和活动。每一篇【深焦】的优质内容,都是作者、译者和编辑的无偿劳动,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才使大家走到一起,而这份热爱也理应收获精神以及物质上的体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