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固态电池行业技术发展与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深水科技 深水科技咨询 2022-06-08

固态电池行业技术发展

与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报告介绍

当前,锂离子电池在动力、消费、储能领域蓬勃发展,据研究机构报道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达140GWh,同比增长165%。2021年1-6月,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18.2GWh,较2020年同比增长80.2%。然而,当前主流的电池体系均采用了液态易燃的有机电解液,对电池的安全性造成隐患。此外,当前的电池体系已经进入能量密度的瓶颈,限制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同时突破能量密度的瓶颈,发展固态电池已成为业内共识,同时,固态电池也是当前国内外众多电池相关企业竞争的高地。

近年来,国内外电池企业和研究院所纷纷发力,在固态电池领域展开布局。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已经把发展全固态电池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丰田为龙头的企业引领日本产业界发展,日立造船、出光兴产、三井金属积极布局,日产、三菱等企业均已制定了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商业生产的目标。韩国的三星、LG化学等也已展开角逐。美国在近年来也已涌现出众多固态电池公司,如QuantumScape、SEEO、Solid Power等。在欧洲,法国的Bollore、BatScap,德国的Bosch、BMW、BASF、Porsche、Volkswagen,英国的Dyson也纷纷展开了固态电池的布局和研发。国内方面,近些年涌现出了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宁波锋锂、台湾辉能等固态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头部电池企业也已布局各自的固态电池技术,部分企业已经进入固态电池中试阶段。车企方面,比亚迪、吉利控股、中汽创智、蔚来汽车、爱驰汽车等也纷纷与电池企业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技术。

本篇报告从技术、市场和政策角度对当前和未来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全产业链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深入分析。对重点企业的专利布局、技术发展、商业化现状、项目经历、投产投资等进行了全面的剖析,还介绍了该领域的重点科研团队及其相关的商业化经历。对当前固态电池行业发展风险、投资机会与投资策略进行了剖析与介绍。本报告由深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业内多年从事固态电池研究的专家,通过走访、咨询多家知名固态电池企业、专家形成,结合了业内多位专家多年的技术研究经历和产业化经验形成。为投资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了详实、专业的分析,对于把握当前行业发展机会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1.1固态电池简介

1.1.1固态电池发展背景

1.1.2固态电池定义

1.1.3固态电池优势

1.1.4 固态电池劣势、发展瓶颈或挑战

1.2固态电池的体系分类及技术发展现状

1.2.1商业化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1.2.2 商业化固态电池体系分类

1.2.2.1聚合物固态电池

1.2.2.2氧化物固态电池

1.2.2.3硫化物固态电池

1.2.2.4薄膜固态电池

1.2.2.5 卤化物固态电池

1.3前沿研究固态电池体系分类及技术发展现状

1.3.1前沿研究固态发展技术现状

1.3.2 前沿固态电池体系分类

1.3.3.1 固态钠离子电池

1.3.3.2 固态锂硫电池

1.3.3.3 固态锂空电池

1.4 商业固态电池的开发及应用技术路线

1.5 固态电池技术应用前景与应用市场

1.5.1 动力电池领域

1.5.2 (大规模)储能领域

1.5.3 3C(消费电子)领域

1.5.4 军用领域

1.5.5 航空航天领域

1.5.6特种装备及电动工具领域


第二章 国内外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环境及市场需求分析

2.1国外重点国家固态电池政策环境分析

2.2国内固态电池政策环境分析

2.3国外固态电池市场需求分析

2.4国内固态电池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章国内外固态电池市场发展现状

3.1 国外固态电池市场发展概况

3.1.1 欧洲

3.1.2 北美

3.1.3 日本

3.1.4 韩国

3.2 国外固态电池产业化现状

3.3 国外固态电池重点企业

3.3.1 日本丰田

3.3.2  出光兴产

3.3.3 日立造船

3.3.4 LG化学

3.3.5 三星SDI

3.3.6 Solid Power

3.3.7 美国Sakti3

3.3.8 QuantumScape

3.3.9 法国Bollore

3.4 中国固态电池发展概况

3.5 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化现状

3.6中国固态电池重点企业

3.6.1 卫蓝新能源

3.6.2 清陶能源

3.6.3 赣锋锂业

3.6.4宁德时代

3.6.5 辉能科技

3.6.6 国轩高科

3.6.7 比亚迪


第四章 重点企业专利分析与重点科研团队介绍

4.1 固态电池整体专利布局分析

4.2 重点电池企业专利布局分析

4.2.1 卫蓝新能源专利布局分析

4.2.2 清陶能源

4.2.3 赣锋锂业

4.2.4 宁德时代

4.6.5 辉能科技

4.6.6 国轩高科

4.6.7 比亚迪

4.3重点企业专利布局对比分析

4.4 重点科研团队介绍


第五章 固态电池产业链调研及发展分析

5.1 固态电池上游产业链分析

5.1.1 固态电池上游产业链分析-原材料领域

5.1.2 固态电池上游产业链分析-设备领域

5.1.3固态电池上游产业链分析-辅材领域

5.2 固态电池中游产业链分析

5.3 固态电池下游产业链分析

5.3.2 固态电池下游产业链分析-动力

5.3.3固态电池下游产业链分析-储能

5.3.4固态电池下游产业链分析-3C固态

5.4 固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异同点分析

5.5 固态电池对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影响分析


第六章 商业化固态电池工艺及成本分析

6.1 固态电池材料制备工艺

6.2 固态电池单体电芯制备工艺

6.3 固态电池模组组装(PACK)工艺

6.4 固态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

6.5固态电池成本结构分析

6.6 固态电池降本趋势分析


第七章 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建议

7.1 固态电池行业发展风险

7.1.1 固态电池行业存在的技术风险

7.1.2 固态电池行业存在的供应链问题

7.1.3固态电池行业竞争风险

7.1.4 固态电池行业营收风险

7.2固态电池行业投资建议

7.2.1固态电池行业产业链投资建议

7.2.2固态电池行业投资发展建议



全国咨询热线:18115066088


往期推荐:




APPLIEDPHYSICS LETTERS 专刊征稿


清华大学贺艳兵:PVDF如何造好既防火又耐高压的固态锂金属电池电解质?傅克烷基化!


华南理工大学朱敏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AM详述单原子为锂硫电池带来哪些新机遇


物理所李泓/禹习谦/SLAC刘宜晋AFM:揭秘高压NCM正极与PEO的界面热失效


港科大赵天寿院士:4.7V高压醚类LHCE实现349Wh kg-1锂金属软包电池


清华大学张强Angew:稳定锂金属SEI新思路,重新审视不可或缺的LiNO3,构建新型-NO3


两篇顶刊同时上线!天大孙洁快充负极相关工作


ArumugamManthiram硅碳全电池新解:高镍正极与硅负极的交叉效应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