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读博士有什么实用价值吗?

若干年前由于对博士学位的憧憬进入了科研圈,回头看看也已经有多个年头了。这些年身边有无数个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其中两个经常被人提及和讨论的问题就是:

1)读博士研究的东西真的有什么实用价值吗?

2)如果发不了CNS,只能发一些一般的期刊文章,这种行为和灌水有什么区别,有价值吗?

今天几个已经获得Dr.称号的人聚在一起吃了个饭,不禁让我想在专栏里聊一聊这个话题。在我讲自己的观点前,不妨请大家看看我听到过的印象较深的几种声音。

1)前辈A每当回忆起自己曾经在中科院读博士的时光时,总是感慨万千。他觉得当时压力很大,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不能真正做出什么大家都在用的东西。现在的他在一家世界500强公司里做工程师,虽然工作难度不大,可是他很清楚的感觉到自己为公司在做有用的事。

2)我的朋友B经常抱怨,觉得自己做的研究没什么意思,既不是特别fancy的新材料,也做不出太多新意。不但发CNS无望,甚至可能做的再好也只能是发一个影响因子小于5的期刊。他总是觉得自己做的研究对行业看上去没什么用处。

3)身边转行做短平快行业(计算机,金融,中介)的同学C回忆起博士生涯总是觉得博士研究很苦很难,赚的也不多,很难混出头,做的研究也不像计算机金融开公司那样好吹牛,总而言之幸福感不高。

4)某国内大佬D不止一次发声,中国应该少一点灌水期刊论文,多一点深度研究。

我想这大概是很多博士生研究生都会多少听过的一些声音吧。这些声音也最终可以归纳回最开始我抛出的两个问题。这也是让每一个在博士行业翻滚的同学感到更加纠结的一根根稻草。我想在这里提出我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想法。

首先,不要高估一个博士要做的事。博士研究是不可能真正改变人类生活的,也没必要这样。就算你的博士方向是研究载人火箭,登月工程这种一听上去就要改变人类未来的项目,你的博士论文也只会是这种巨无霸项目中很小的一部分。比如我是做材料的,我就有同学博士论文是研究载人火箭的发动机上的涂层中的某一层上的某一种材料的某一种性能,而且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做这个研究的。真正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是决策者,他可以是大教授,比如973首席科学家,接了载人火箭的一大块项目,然后分发给团队下的教授,博士后和研究生们,最后火箭发射了,国家重点表彰的也会是leader。也可以是成功的商人,看中了一款科研产品,可以是一种新材料,或者计算机软件。然后开公司商业化赚到人生的一桶又一桶金,最后变得人尽皆知,以至于今后每一个人用到类似产品的人都会听说过你的名字。而一个博士学位,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开始而已。至于你不搞科研去企业上班,你当然会看上去更有用。因为你在为公司赚钱,可能公司卖出去的每一个产品都有你的一份力,每个客户都会无比熟悉你公司的产品,你可以骄傲的觉得我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因为你变成了公司的一个重要的螺丝钉,可是一个螺丝钉有多大的用呢?

其次你也不要太低估一个博士能做的事。一个真正优秀的博士不是只需要每天做做实验,写写文章,然后出去开开会侃侃大山就行的。很多人博士4-5年之后很快就转换身份成为了决策者,比如教授,或者企业里的领头人。这种时候之前做的实验和发的paper其实并没有那么有用,真正有用的是你的眼光,气质,你对行业发展的判断,你的人脉,以及你的魄力。没怎么发吊炸天文章最后却让人刮目相看的博士,和发过很多高级文章的却从内到外都散发出一种屌丝和不讨人欢迎气质的博士,相信大家身边都见过或者听说过。

同时,一个博士的目标不应该只是搞科研发文章。之前听过加州理工一个老教授的一个讲座,他说美国一个教授实际上就是一个短小精悍的高科技公司的CEO,因为他要做一个CEO要做的所有事。首先要拉投资,写funding和grant。然后需要招聘,不断的从套磁信里面找出你觉得有潜力的学生帮助你取得成绩。期间还需要不断的市场推广,通过学术会议,同行交流,甚至平时的闲谈和授课有意无意宣传自己的科研,这样才能可持续性的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这样来看一个博士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他就是一个实习的学徒,你想想要是你有机会跟一个公司老总实习,怎么样才是真确的学习方式呢?自然就是一方面从各个细节吸取和学习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体系,以让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立和发展自己的公司。

下面问题来了,如果搞科研就像开公司,有必要保证你的公司每一件产品都惊天动地吗?显然是没必要的。真正能动不动上头条让平民百姓都了解的让人觉得科学技术真是牛的企业也就那么几家,还都集中在IT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做的东西更接近于日常生活。可是如果你觉得做制造业就不算成功的企业家吗?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最大的煤老板就不成功了吗?可是你想想他们做的东西又会让你觉得吊炸天吗?

每一个科研方向,只要开设了博士学位,有源源不断的新生进入,就说明这个科研方向是有学术市场的。不管你发CNS也好,发影响因子低的文章也好,你都是在产出产品。至于你的产品卖的有多好,和影响因子有关,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关。真正相关的是你营销你“学术产品”的能力。我其实挺同意之前另一大佬说过的一句话,中国的科研界不应该只想要参天大树,还需要树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是毫不起眼的小草,逆光生长的苔藓,既要老虎狮子,也需要有兔子松鼠。如果人人都憋着发nature最后只会导致nature的贬值,现在某些生物领域,纳米领域,新能源领域,不就是这个现象么?人手都有几篇10+的期刊文章,可是既然人手都有,你今后开学术“公司”的市场在哪里呢?

最后想说的就是,每一个行业都是一个金字塔,每一个大佬的养成,底下总是会有很多炮灰作为基础的。每一个人要做的就是努力的金字塔上面爬。科研这个领域自然也不例外。而博士这个项目,注定是为了培养学术“CEO”而不是一个普通公司职员而存在的。这样注定了会让攀爬过程更加艰难。既然选择了一个领域,就要看清楚这个事实。即使今后认清了自己选择了别的金字塔,相信博士期间的心路历程也会让自己一路受益。

最后祝愿各位想读博士和已经在读博士或完成博士学位的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

来源:科学网博客  作者:曾林  社科学术圈整理。

点击标题阅读往期文章精选

【赞叹】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他却是历史上第一个发表Nature的中国人

【荐读】复旦最牛毕业生:我是如何在5年之内同时攻下1个博士、3个硕士学位的

【荐读】博士毕业论文悲情致谢引女友回应:学术是一场超越金钱的修行

【观点】“博士大跃进”是国家的耻辱

【荐读】一位市委书记的高考回忆,看哭无数人!

【荐读】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真没戏了

【荐读】范美忠: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

【荐读】那些读博的女生,怎样通过“九九八十一关”?

【大家】贾二强:追忆我眼中的史念海先生

【大家】周振鹤:我是如何买书的

【大家】韩茂莉 : 我如何教授“中国历史地理”

【荐读】听韩茂莉老师聊聊爱情

【大家】辛德勇:学术问题要少“谈”慎“讲”

【大家】辛德勇:雇农之家里的“学二代”

【大家】辛德勇:研治古代文史的必备入门书籍

【大家】朱士光:术有专攻终生以之,学以致用家国情怀

【大家】刚健有为朱士光

【大家】唐晓峰: 历史地理离每个人都不远

【大家】李毓芳:退休后的2003-2013年

【大家】史念海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大家】陈桥驿对环境保护及区域发展研究的贡献

【大家】访法国著名汉学家魏丕信教授:历史学家必须冷静、客观

【大家】汤一介:真诚做人做学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