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新风从何而来

张云长 当代江西 2023-08-22

欧公故里是如何涵养千年孝道?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丰,探寻孝德思想的落地生根。


中国人把孝视为人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国家安康之本,同时也是人类延续之本。在江西永丰,欧阳修的孝德思想传承千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永丰人。


千年前,欧阳修追念父母双亲,提出“守孝道、行孝举,重赡养、轻祭祀”的孝德主张。岁月更迭,永丰人民对欧阳修的敬仰不曾减弱,对其奉行一生的孝德文化始终铭于心、践于行。


老人在世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身后事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从简从俭寄托哀思,这是欧阳修留给永丰人的精神遗产。


欧公故里是如何涵养千年孝道?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丰,探寻孝德思想的落地生根。


欧阳修画像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在永丰县恩江二小,一段童声吟诵的欧阳修名篇《泷冈阡表》,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北宋那个遥远的时代。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对于年幼的欧阳修来说,父亲的身影在他的脑海中是遥远而模糊的,这很可能会导致一个孩子对于父亲的认知障碍造成情感上的缺失。


欧阳修的母亲深知这一点,她竭尽所能地引导年幼的欧阳修去感知父亲的存在,努力在欧阳修的脑海中塑造出一个父亲的形象,反复向他讲述欧父生前的事迹。


母亲告诉欧阳修,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孝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最基本的感情,是忠的基础,一个不孝顺的人不会忠。睹物思亲,见景生情,那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孝,是自然流淌出来的。


在《泷冈阡表》中有记载: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表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问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大概意思是说,“我嫁给你父亲的时候,你父亲的母亲刚刚去世。每到祭祀的时候,他都会哭泣,都后悔晚了,就是再用丰盛的东西来祭祀母亲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她在世的时候我有什么就给她什么吧。有时候他在吃饭的时候哭泣,生发感叹,以前我总是顾及常常不足,想孝敬父母没有东西,现在富足了,可是已经晚了”。


虽然幼年欧阳修并没有感受到父爱,但正因为有了母亲的正确引导,才有了名垂青史的欧阳修,踏上仕途后的欧阳修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一直将母亲带在身边,尽己所能让母亲感到温暖与幸福。


相信很多人都会发出感叹,孝总是留有遗憾的,总是让为人子孙者深深遗恨,因而“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可以说是至理名言了。


古犹如此,今何以堪?


北宋 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局部)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在永丰县石马镇源头村,今年44岁的王桂连,十几年如一日精心服侍卧病在床的婆婆、无微不至地照顾患病的丈夫,用自己的爱温暖家人,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一个家;


在鹿冈乡水口村,村民龚云泥主动将独居体弱的岳母接到家中照料,和妻子李冬秀一起赡养双方老人,抚养孩子,到现在已有40多年了……


这些年,永丰县常态化、多举措开展“好儿女、好媳妇、好女婿”等先进典型选树系列宣传活动,将孝文化深入基层,融入群众生活中,转化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现实行动。


同时,依托欧阳修纪念馆、永叔公园、西阳宫等孝文化阵地,举办形式各样的孝文化活动,倡导生前尽孝,厚养老人。对于不赡养老人等不孝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纳入诚信黑名单、收回山林土地、党纪处分、公开曝光等措施治理。


永丰县还坚持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起,把“是否尊老爱幼和有无不孝敬、不赡养父母”等行为列入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延伸考察管理工作,把“浓亲情传家风”列入党员干部节假日“六个一”活动主要内容,切实推动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模范践行孝文化,做孝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孝道传千年,厚养育新风。从正向激励到反向约束,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永丰县不断做优加法,让养老变“享老”,切实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永丰县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共树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图源永丰县融媒体中心



公元1053年,欧阳修带着母亲的灵柩回到祖居地——永丰沙溪安葬。前来凭吊欧母的官员络绎不绝,很多人认为,其丧事应办得隆重风光,欧阳修不同意,只希望母亲尽早同父亲合葬于凤凰山,丧事从简。


阡表不磨崇公范,古坟犹带荻花香。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一场场移风易俗行动在永丰轮番上演,丧事不宴请、丧葬不迷信、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劲吹,“丧葬操办不超3天、送葬车辆不超3辆、香烟不超过15元、就餐大锅菜每人不超过20元”等细致入微的标准,不仅遏制了攀比之风,也大大减轻了村民的人情往来负担。


“针对村民办丧事时,怕丢面子的心理,全县已成立240个红白理事会,提前介入、全程指导,具体流程和标准按照‘规矩’操办。”永丰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同志介绍。


在沙溪镇不塘口村,88岁的老党员袁殿进过世后,该村红白理事会主动联系其子女,引导其按村规民约取消繁琐仪式,三天内安葬于公墓区,大大节约了操办时间及费用。


对于八仙、道士、风水先生等传统殡葬从业人员,永丰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一对一”思想劝导和政策法规教育,使其成为“文明先生”。


瑶田镇湖西村的风水先生邹良席,通过教育培训,转化为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他积极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俭办,成为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丧事简办,孝爱不减。在文明薄葬上做“减法”,在尽孝厚养上做“加法”,一加一减之间,千年孝道在永丰滋养出阵阵文明新风。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江西竹产业发展三问
“有问题找老况!”
千人横渡赣江背后的“南昌范”
以思想之“矢”射发展之“的”
真调研不容“假把式”
为何说“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看家本领”如何能“看好家”
江西跨境电商崛起的背后
解锁恩江古城的“流量密码”

《江右文库》何以绵延千年文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