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文苑 ] 王立元:四郎探母

王立元 新三届 2019-08-28

        作者简介:

        王立元,男,1957年生人,1976-1978年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统计工作。



        《四郎探母》是一出经典京剧,我看过三四遍了。


        没错儿,我是个戏迷。我生于1957年,这个岁数上的人,能成为戏迷的不多。当然现在附庸风雅的人也不少,有的媒体宠儿,爆撺一段 “苏三起解”,荒腔走板的,就敢上电视忽悠全国人民,也不少见。


        我反复看这出京剧,是因为文革中它曾被重点批判,定性为“叛徒哲学”代表作,大毒草,还有人说刘少奇就是当代的杨四郎……这段历史公案,自己老想弄个明白。


        《四郎探母》剧情很简单:讲的是杨家将中的四子——杨延辉,一次中了埋伏,混战中被裹挟到敌方辽国不得还朝。想隐姓埋名,却被辽国铁镜公主召为驸马。



        15年后,两国战事重开,杨四郎想到边关看望带兵前来的母亲佘太君而无法穿越重重关卡。在铁镜公主帮助下,杨四郎终于了却心愿。其后秘行暴露,又在铁镜公主帮助下,杨四郎得到了辽国掌权者萧太后的宽宥。


        您瞅,这故事多简单,三言两语的事,凭什么就能成为经典戏码,还被人大加挞伐?我也是因为纳闷儿,就跑去看了一次。接着又看了第二次、第三次……终于被我看出点儿名堂。


        譬如,这戏里悬念不多,但结果都出人意外:


        其一,杨延辉说破心思和身世,铁镜公主什么态度?


        要说这铁镜公主从小在宫中长大,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该是个矫情难缠的主儿。你杨延辉隐姓埋名骗了我15年,怎么也得说道说道。



        可偏偏公主是个深明大义、敢做敢为、诙谐聪慧、收放自如的女子。愣是一边调笑,一边鼓励丈夫回宋营探母,还帮着杨四郎盗取了出关的令箭。


        这样聪明大度、性格豪爽的公主,怎么也跟蒙昧无知、野蛮狭隘的番邦女子对不上号。


        其二,面对投靠敌国的儿子,佘太君什么态度?


        按说这杨延辉15年杳无音信,作母亲的望眼欲穿,结果是在敌国当逍遥驸马爷呢,老太太怎么也得埋怨几句吧,闹不好扯到节操问题上,就得一顿痛斥。


        嘿!压根就没这么回事儿,老太太见面问的是:你们夫妻感情好不好,儿媳妇贤惠不贤惠。你们好,我就放心了,回去好好过日子。佘太君什么人?按现今话说,就是一爱国女英雄,可戏里一点立场看不出来。



        其三,杨四郎回到宋营和亲人身边,还会返回辽国吗?


        原以为杨延辉一遭冲出虎穴樊笼,从蒙昧未化之地回到了文明大宋朝,定会留在祖国亲人一边。就算舍不得媳妇吧,也得思想斗争斗争。杨家人呢,也该劝着留下。


        又跌破眼镜了,杨延辉见过母亲、兄弟子侄,没说几句话就要赶着回去,两边人互道珍重,人就走了。杨延辉好似一片树叶,刮过来,又刮回去,最后端端地落在辽国的根上。


        您说,这戏不少邪性吧!处处跟忠孝节烈、忠义廉耻对不上辙,处处没把大汉族往眼里夹,倒是人性实现了全程穿越。



        说实话,就这邪性令我着迷。


        原来以为,京剧这种封建制度下发轫的艺术,一定遵从“主旋律”,宣扬纲常伦理。岂料是处处歌颂反叛精神,把人性放到了至高无上位置,使古人和今人能互通款曲,找到共同价值观。


        您说,我们祖先竟有这份见识和智慧,能不让人感动嘛?今天的人,还真不应该看不起京剧!


        从《四郎探母》开了头,我就一路看下去。在行将入墓的外形下,京剧其实有其深层的生命力,不是唱、念、做、打所能蕴含的。


        有些剧目,你每看一遍,都能发现它新的张力。您要想对京剧说三道四,一定得自己先去看看再说。别听别人的,也别想当然,这里面水深着呐!



        比如,您看了《宇宙锋》,就知道秦朝奸臣赵高有一个正直刚烈的女儿,愣是把秦二世骂了个狗血喷头;您看了《铁弓缘》,就知道中国古代女牛仔是什么样;您看了《打渔杀家》,就知道古代穷人从良民到强盗的心路历程……


        当然,传统京剧不等于历史,但是一脉相承了祖先的观念,能折射出古人的勇敢、智慧和达观。


        如今人工智能时代,谈论京剧,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儿啖腐的意思,再说上喜欢,就更显得矫情了。可是如果您能摒除浮躁,摒除偏见,静下心来看几个剧目,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咱一不说唱腔如何华丽多彩,二不说表演怎么出神入化,单说这剧情故事,就有很多东西是超时代的。还说《四郎探母》这出戏,它的人性之光,怎么就投射得那么鸿爪无痕呢?

  


(小号获许推送,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

李霄霞:我家有个小中医

鲁难:是时候说再见了

熊国胜:追忆同窗挚友骆一禾

何砚平:田文,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

杨劲桦:一念之差

杨劲桦:听来的故事

杨劲桦:两个女孩的友情

李培禹:八雅村情缘

张河:我的汾阳情结

肖玉环:友谊地久天长

张大青:平安夜

张大青:一公分高度的遗憾

田文小说两篇:回声 · 随风飘去

马道:南山品竹

汪朗:治国与烹鲜

郭少达:不屈的小草

郭少达:永不低头


长摁二维码关注我们。

  曲逆编辑、工圣审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