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丨蔡连生:接受“挨饿挨批”的“再教育”

蔡连生 新三届 2021-07-10


作者简历


蔡连生,1953年生于北京。1969年初中毕业到内蒙古兵团2师15团二连当战士,1975年病退返回北京,进北京绒鸟厂,历任工人、车间主任、副厂长。1992年任北京地毯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至2012年在北京西城区李大钊故居工作。


原题
接受"挨饿挨批"的"再教育"



作者:蔡连生



 

我是北京69届知青,在1969年8月“接受再教育”来到内蒙古兵团15团二连。下乡6年,经历了兵团初创期到快速衰退的过程。


在我们这些非农非武的学生到来之前,二连是建丰劳改农场的一部分。为了接收兵团战士,把原农场人员迁往内地,只留下少量就业农工。


吃不饱的记忆


听留场农工们讲,原来二连的1万多亩地,每年能产出几十万斤小麦,还养猪、羊、鸡、马。人都能吃饱,还能上交不少的余粮。我们接管之后,一年不如一年,粮食产量越来越低,后勤排养的牲口越来越瘦,养的鸡很快就消失了,养的猪,别说大伙吃肉了,连维持下去积肥都困难。


我们大田排的男知青,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比起女生,饭量大、吃的多,比起后勤排的,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盐水煮土豆,粘馒头(每顿两个,限数)糜子米饭,再生布做的棉衣服。在这种条件下,几个冬天熬下来,大部分人情绪低落,干劲疲倦。


一排有个战士,偶然机会碰到了可以随便吃的好事,他甩开嘴大吃一顿。饭后集合出工,他胃病发作,到团部医院做了手术。术中,从他胃中掏出半盆未消化的食物。几经周折救治无果死亡。


我也有两次为了吃饱饭险些出事。一次是与同排的杨世伟,从老乡那里买了一只野鸭子,急忙煮熟吃了。吃完才知道,老乡卖的野鸭子全是用农药伴着麦粒做诱饵毒死的,野鸭子死后放不出血来,内脏都是黑色的。当时吃的还挺香,也没有什么反应。多年后,再见到已经当了警察,在崇文分局工作的老杨,我俩还有些后怕。


另一次是去乌梁素海拉苇子。到了海子的芦苇荡里,我们接连走了几条死胡同,绕来绕去还是迷路了。


在芦苇荡过夜的晚上,我彻底体会了什么是饥寒交迫。刺骨的寒冷,强烈的饥饿感,使我五脏俱颤。活命的本能驱使我不停展动肢体。我想到,难道就这样静悄悄地,毫无声响地冻死在这陌生的芦苇荡里,我还不到20岁,真有点不甘心呀。心里只有一个盼头,能熬到天亮,能走出芦苇荡吃上一口热饭。


终于天色微亮,我们发现自己离岸边并不远,赶上车出了芦荡,正好遇到了一位放牛的解放军战士,他是部队马场的,小战士把我们领到他们的放牧点,热情招待我们吃饭。端上来一大盆土豆炖羊肉和一盆糜子米饭,我心说这是因祸得福啊。羊肉的香味我有两年多没尝过了,此时不吃更待何时。我恨不得一口把饭肉都吞到肚子里去。我吃了一碗又一碗,一直吃到实在咽不下为止。


没想到肉香还没来得及回味我就发病了。回到连队后我大病了一周,高烧三天,呕吐不止,最后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出来了。刚能起床就开不出假条了。连队医务室的大夫是随电信局人员下放来的老裴大夫,平时偷着跟我借书看,这会儿也只能出主意让我去团部医院看病,或许能再开出几天假来。对于大病初愈的我来说,徒步走到团部实属艰难。我只好勉强出工去了。


复员兵出身的排长可没有半点慈悲。我拖着虚弱的身体刚一复工,就赶上挖渠会战,他规定了挖土方的人头定额并分配到班。每天的土方量完不成就不能收工。我咬着牙坚持着。经常是腿打颤出虚汗,疲惫之极。我没有诉苦,我知道他不会关心我的疾苦。稍有不满还会遭到他的训斥,被说成偷懒继而还会扯到阶级路线上。


同班的范平光曾与他争辩了两句,他就开始数落小范家庭出身问题。他说:“现在是新社会,要是在过去,我们贫下中农就得给你们家当牛做马。”我知道在把我们升学的权利剥夺之后,被迫改变了生活轨迹的我们,在像排长这样的领导眼里,就是被改造的对象。


劳动强度大和吃不饱饭成为下乡生活的常态。冬天挖渠,送饭的马车上装着馒头,熬土豆,米汤。米汤是不可少的,水分补充就仗它了。虽是用棉絮捂着,到地头也只剩点温气儿了,但总比砸冰块润嗓子强呀。冬季日短,回到驻地,天已漆黑。晚饭后,大田排参加挖渠会战的战士宿舍内外,除去烤棉鞋的,便是一片寂静了,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这样的会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春天搞完夏天搞,春种夏收会战,冬秋水利会战。搞生产靠学大寨,搞会战。用大拨轰、大水漫灌的方式管理生产。土壤盐碱加重,日益板结。粮食收成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卖了力气流了大汗,就是见不到收获提高和增加效益。前三年,每人每月5至7元的津贴,伙食也越来越差,大部分时间吃不饱。


指导员和连长是现役军人,他们挣着军官工资,在自家开火做饭。本身在农业连队,菜粮油就近解决,伙食上花销没多少,也不用受各种票证限制,生活成本很低,生活质量都不错。我6年间去过两次指导员的家,都是因为回京探亲超假,怕挨处分。带着一条烟,忐忑不安地迈入屋里。只见几个女孩和一个最小的男孩围着小桌吃饭,他一个人单独坐在高处吃,眼角扫过饭菜,比知青吃得强多了。


在指导员眼里知青受苦是应该的。他最喜欢训话和熄灯时夜查,在冰冷和昏暗的大饭堂中,一口气讲两个小时。他能连贯说出十多个“要”。要,要,要!要战士拼命干,要大家改造灵魂,要这,要那,好像从来不想一想,这么多的要求之下,应该付出一点什么给战士。我从来没听过他讲,要关心战士的话。


干群关系开始紧张,除非有干部跟着,否则出工不出力现象扩散成风。瞎指挥造成的低效劳动和各种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数九寒天,每天两顿吃不饱的饭,就是闲待着都会感到饥肠辘辘。连里安排大家去野外平地。在浇过冻水的大田里,每天站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来回扒拉那点晒化的表层土。这种活儿,纯属摆样子作秀。


听说前几年农场时,冬天都闲下来避寒。但是到了知青身上,领导们认为在家避寒是贪图享受,数九寒天在野外受冻是革命精神。冬天地里的风又冷又硬,往骨头缝里钻。被这冷风吹上一天,比在烈日下晒一天还要难受。


知青们心里不满,嘟吐着:“腰里系根绳,顶上十来层。”用草绳子随便往腰上一缠,夹着铁锹,稀拉着跟着去上工。一个个又黑又瘦,衣冠不整,精神不振。以至于到后来几年,冬天外出平地,干几下就找个渠背向阳处晒够了太阳再说。班长们也都睁只眼,闭只眼装没看见。


我就这样在严冬里混日子,也累、也饿、也挣扎。热切地期望着春天快点到来,每熬一天,我都暗自松一口气。


运动中被批判


然而随之到来的却是想不到更冷的冬天,指导员运用“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指导思想,变着法儿抓斗争,找敌人,整治知青的运动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地搞。连队已经由改造思想的学校变成阶级斗争的战场了。我保存的日记,记录了当年的生活状态,摘录几段:


1972年12月1日星期五:

刚结束历时半个月的挖渠会战,6号地改稻地,每天分给我五米长的排水渠,开挖近12方土。听说冬天还要搞向阳渠会战,不累死也得扒层皮呀!从今天开始,短暂休整,每天6个半小时干活,2个小时学习,吃2顿饭。上午吃完早饭快10点了,到营房西北小树林边备土,3天内让10、11两个班为砖窑备2500方土,堆成70公分高。平地起梗,活不太累。就是天太冷,脸也冻了,去找老裴上了药。吃完第2顿饭,到礼堂听武指导员做总结动员批林整风报告,他讲了近3个小时,听得我比干活还累,脚也冰凉。他讲的乱七八糟的,从年初的一打三反到两忆三查,现在动员批林整风抓坏人,什么学习批林文件,什么庐山上的信,我听的像天书。

去年他也是站在这台上,讲创四好连队,争当五好战士,传达的也是林副的指示,运动真像是翻烙饼呀。他说:“谁不好好干活谁是坏蛋,谁不学大寨,谁是反动派。”他太气愤了,又着急的念了一段(上级粮食工作会议文件)的内容。“今年全年比去年减产了20多万斤粮食,全团减产1百多万斤,自己的口粮不能自给,还需要向五原县要着吃,别的团更差。”听到的全是让大伙明年好好干,批林整风运动就要联系二连的坏现象揭批整改。我想不明白:拼命干一年,饿得眼发蓝,每月七块钱,天天抓坏蛋。

1972年12月10日星期日:

熬过了寒冷的一夜,门前就剩几堆煤粉末和黄土,根本无法生火,人也开始探亲走了,无心去找煤柴。天一亮,跟陈少民到一连呆了一天。老王、老吴、马平平聊了一天。

内容:我们这些人没有前途了,被抛弃了。现在又要搞运动,要注意言行,找港避风,少说少走动,书也别乱传,把书藏好了,听说有的连在搜书。老吴说:他开始鼓捣半导体了。马平说:4天后探亲回家了。回2连时,已经晚9点了,走在深浅不平的路上,老陈说:今天是阿波罗17号登月。我俩抬头,满天黑云,天地无光……

1973年1月3日星期三:

他可真能讲,动员了6个多小时,中午才休一会儿,坐得腰疼,晚上也睡不好,半夜被叫起来去场面粮库巡逻。前天,小卖部被撬,丢了5瓶罐头,3支钢笔。

武指导员讲的主要内容:现在连里阶级斗争复杂,坏人在捣乱,有人造谣说:吃2顿饭是为了饿着战士,装病不上工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经常跟村里老乡换东西,团部正在查咱连的人,已经有线索了,还有人偷粮食。这次揭批查不抓住不收兵。下午接着讲:社会上的新动向,五七干校的分配了的地方不去工作的,还有来2连乱窜的。主要是指电报大楼的下放人员。兵团正在中央的指挥下,打击对教育革命不满的王亚卓分子们。兵团要严打对上山下乡攻击的,对粮食、工资、就业政策不满的坏人。要求入党入团的积极分子,要向组织靠拢,揭发这些反动言行……


在指导员动员后,一场两忆三查运动,紧接着一打三反运动,在二连进入了揭批查的高潮。


连里的第一场批判大会,是在经过几周揭发检举阶段后召开的,批判对象是北京知青小曹。我还被安排为第6个发言人。大会之前发言人先开小会,由小曹的班长介绍了他的罪状。然后每人承包了不同的批判科目。我领到的是:批判他出工不力,讲吃讲穿的资产阶级思想。主要事实是:有一次吃忆苦饭,他给扔掉了。还有他经常把裤子压出裤线来穿。小曹的事刚批完,几天后,我们三排成了运动的风眼。先是老陈被关了两天禁闭,让他交代跟老乡换东西的问题。他被关在空置的粮库里。我去给他送棉被,用镰刀撬开了挡板。指导员下令把我也关了禁闭。从下午5点关到夜里12点。被查夜的连长给放了出来。


第二天,指导员问我:“你为什么撬库房挡板?”我回答:“因为给送棉被,塞不进去。”他顿了顿突然话题一转质问我:“你都到什么地方传送黑书,谁让你去的?”这一问吓得我目瞪口呆,低头不语,不知道怎么回答。很快我得知将在晚上召开批判我的大会。


下午,我一个人爬上乌加河边上的一个测绘铁架,站在离地面6、7米高的地方。我拿着弟弟寄来的家信反复看,想到自己16岁离开亲人来到这偏僻的边疆,苦熬岁月。我给战友送一床棉被,我看了几本书就要受到站台挨批的羞辱,理想被现实碾碎,这样的日子怎么活下去?望着远处的营房此时就像一座拘留所。我满脸眼泪擦不完,人也冻得发麻。


几个小时过去了,排长发现我不见了,到处去找。是同排的知青王广泽发现了铁架子上呆坐着的我,他急忙爬上架子把我拉了下来。


批判会上,让我站了将近两个小时。就像我发言批判小曹时一样,发言的也是各排的代表。批判的内容是:反对学习毛主席著作,破坏公共财产,传看黄色书籍。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低着头不敢看发言人一眼,也听不清楚发言的都讲了什么。浑身哆嗦,头上冒冷汗,两腿也站不直。后来一排的叶小兵就不叫我的名字了,给我起了个外号“歪歪”。


之后一个月内又连续召开了两次批判小范的全连大会。小范是北京育才中学老三届毕业生。他多才多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是个很有内涵的人。在他带来的电唱机上,我第一次听到了俞丽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从他手中借来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从他那里知道了莎士比亚、雪莱。他像是我和很多低年级知青的启蒙老师。在那个封闭愚昧的年代,能遇到他受到他的影响是我的幸运。


这样的人在连领导眼里是容不下的。给小范罗列的罪状主要是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有小组织活动,干扰学大寨运动。小范毕竟是内心强大的人,他在挨批时的表现镇定自若,比我强多了。


又过了两个月,指导员宣布了对三个人的处分:


小范:记大过。留兵团查察一年以观后效,送后山煤矿。他后来转到内蒙古农村插队,考上大学,当了教授,现在退休了,依然在大学校园里忙碌着辅导学生。


老陈:记过处分。他是47中学老三届毕业的。我第一次听他讲黑格尔,是1971年。他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入浅出。也是他跟我闲聊时说到他的同学——作家杨沫之子老鬼的故事。老陈退休后,沉迷于他多年收藏的古瓷器堆中,乐此不疲,老有所乐。


三人之中,我的处分最轻,是严重警告。可是却在档案中记上了一条:有反对学习毛著的言行。原来是有人写了检举材料,揭发我说过:“天天读没用”。这条记录即使在今天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


回城后参加工作,我不能再背着这个黑锅。我通过同连知青也是邻居的贺同学,找到了他的叔叔贺干事。贺干事曾在武指导员转业的事情上帮过忙,使武指导员如愿转业到了兵团化纤厂。1979年春天,我拿着贺干事的亲笔信,带着工厂人事科的干部,到呼市化纤厂找到了武指导员。由他写出了详细的证明材料,说明当时并没有认真核实此事,没有征询本人意见,对我的处分是错误决定。经过此番周折,兵团生活的痛苦经历算是翻篇了。


1999年,二连战友有一次聚会。在会餐中,武指导员举杯来到我和叶小兵面前。他说:“过去的事,请大家原谅。”我看着老去的武指导员,他能在垂老之年请求知青的原谅也算是良心发现。我回答他:“事情过去了。”


1999年聚会之后,武指导员过世了。


回到北京后,我像一只小蜜蜂,在企业忙忙碌碌干了30多年。知青们回城就业之路并不顺利,我尽自己所能先后调入6个战友来我们厂上班。有的是面临下岗的同连战友,有的是我在兵团借书途中问路认识的知青羊倌,有的是当年在五原县城一起用一元多元钱解馋的知青朋友。


我们有时聊起从兵团到工厂的经历,深切地感触到:我们是在艰苦岁月中一起经受磨练的知青战友,晚年了更应该抱团取暖。我们这一代人的大多数是生活在“时代齿轮夹缝里”的人,属于那些很少被捕捉定格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状态。而没有我们,没有这些无名之人,就无法完成名为历史的马赛克拼图。

  

2017年10月18日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原载电刊《记忆》288期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内蒙古知青

刘平清:我欠自己一个梦还没有圆
翟新华:大返城时期,
他留在兵团成了改革典型
王昺:一群天津女知青
在内蒙包头的“意外之喜”
马明:当上草原兽医,
冲破政审踏上回京读书路
李欣:我参加过草原上的打狼运动
李庆曾:兵团战友刘成豪之死
吕丁倩:夏锄日当午,
燥热的空气能灼痛五脏六腑
冰天雪地绝处求生的高考之路
我经历的1976年高招
工农兵学员是如此推荐的
明月千里照白雪,故乡只多万重山
那个坑坑洼洼的多事之秋
两个女孩命悬一线的迷路
李银河:我的人生第一课
聂平:最亲密"战友"是虱子跳蚤臭虫
赛力罕:命悬一线的脱险瞬间
赛力罕:妈妈送我去大草原当牧民
赛力罕:我在草原上的牧民生活
李银河:我的人生第一课
黄培:草料场大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黄培:我们是乌拉特草原上的牧羊女
 黄培:一张照片差点搭上一条命
陈佩斯:珍藏在大草原上的青春
作家老鬼:大草原上的"孤狼"岁月
老鬼:姜傻子一定要在草原咽气
老鬼其人与《血色黄昏》
徐小棣:异丙嗪,青年时代的故事
张美音:父亲让我去问江青
朱今天:六千“侉子”走武川
唐燕:土默川酸曲曾经是我们的最爱
唐燕:下乡插队时,我们不懂爱情
王海军:女知青和她们的农民丈夫
陆庆和:女大当嫁
许晓鸣:我为什么嫁给内蒙古草原牧民
马晓力:知青陈丽霞永远留在大草原
钱江:我的第一个病人
王海军:我们村的男知青
刘晓阳:从插队到洋插队的北京姑娘
李大同:草原归去来
秦晓:我们在牧区吃商品粮啃大羊腿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克明:我与呼伦贝尔大草原
唐晓峰:大家心里有底,
不可能一辈子扎根农村
马晓力:蒙古额吉没有白疼你们
纪敦睦:一位本该成为大师的人物
留守在内蒙古的老知青们 
火勒旮弃:一个北京知青的命运
内蒙古草原上的五月夺命雪
徐小棣:北京六九届,"一锅端"下乡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1)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2)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3)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4)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