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 李建生:我们这群“锄头兵”,从插队知青到兵团战士

李建生 新三届 2022-06-26


  作者简历

下乡前的作者

李建生,1983年毕业於厦门大学历史系,1988年赴澳大利亚,现定居悉尼。


原题

两个韭菜包子




作者:李建生


 
一张由兵团战友群发来的照片,勾起了我尘封几十年的记忆。
 
在艰苦、困惑的农场岁月里,当灰心失望又饿得饥肠辘辘的时候,有句温馨的话儿沁入心里,有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填进肚子;当一个人性的善良迸发出丁点火星点燃另一个人的心灵之火,怎么不使你感动、泪奔。
 
这让我对照片中的盖阿姨感恩之情涌起而肃然起敬。
 
因此,我用亲身的经历,记录一个微小的故事,一段真实的兵团岁月。
 
(一)当上“锄头兵”
 
1970年10月,我从插队的农村调往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一年多的辛苦劳动,还倒欠生产队128元。我怀着悲欣交集的心情,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村庄。
 
当我到招兵站报到时,却被告之没有我的名字。脑袋一晕,怎么可能呢?好不容易熬到上调,所有手续都办齐全呀!再说了,走出来了,还要再回去?
 
大部队都走了,剩我一人。我背着所有的家当——棉被、提包和网兜,游荡在建瓯城里,口袋空空、肚子空空,不知路在何方?
 
不甘心!鼓起勇气,我找上师部军务科。几经周折,才搞清楚我是个“漏网之鱼”。
 
终于,我被送到了兵团三师直属营——建瓯南雅农场。
 
从插队知青转为兵团战士,我当上了“锄头兵”。
 
农场里,我们是过着是半军事化的知青生活。知青被编成连队,分为三个点,排及排以上干部大都为现现役军人。严明的纪侓,指令性的强体力劳动代替了农村的自由散漫和偷懒。以备战备荒为口号,要求扛起枪能打战、拿起锄头能种地,我们要战天斗地。
 
农场不是每周都有休息日,连部批准才放假。作息时间跟你没商量。平常下地干活,早出晚归;忙时搞“突击战”,完成任务。男的透支体力,女的也不例外。他们还提倡“轻伤不下火线”,女生月经期不休息。
 
紧急集合的哨声命令,每时每刻牵动着大家的神经。不仅是军事训练,还是备战的拉练,就是一般的农活突击任务,哨声一响,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集结、行动。有时天未亮,紧急集合队伍,背起枪跑了几公里,再回来采茶、开荒或下田、种地,一点不误工时;有时天色已黑,刚洗完澡,就紧急集合到河边抬水泥,照样要完成任务。
 
那个冬季,全营出动,日夜奋战,建凤垱水电站。寒冬腊月,连女生都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捞石子;山陡壁峭,男生靠人力前拉后推在栈桥上拉撬,运大石头。大家挑灯夜战,彻夜不眠连续作业,抬沙石、拌水泥。
 
革命加拼命,小车不倒只管推。

 
(二)为了吃
 
那是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也是我们年轻人长身体的青春期。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光老子。超强的体力劳动遇上填不饱的肚子,日子煎熬难过。
 
不用说食堂办得多糟糕,那伙食根本撑不住人的体力消耗。没有丁点的油水,海带、咸菜、萝卜干是食堂的“老三篇”。不知要多长的日子才能和“八戒兄”亲上一口。为了吃,有人经常和食堂吵架甚至打了起来。好几次,大家都是为了一碗“肉骗(片)汤”,那纸一样薄的几片肥肉裹上厚厚的地瓜粉。人们总是怀疑“硕鼠”叼走食堂的肉。
 
有天夜晚值班,交枪换岗,那俩人告诉我们,发现情况,有人偷了食堂的料在家包包子,他们要去偷袭,当包子蒸熟时,来一个一锅端。持枪抢吃?要是擦枪走火,要出人命的!我听了大吃一惊。
 
连队改善生活,就是食堂供应馒头,四两一个,每人仅限两个配二两稀饭,连咸菜都没有。为了犒劳自己,只好各显神通。有的人到哪儿能顺几颗菜,就用饭票换点米,煮上一锅菜稀饭,老乡一聚,吃得像过了年一样。有时我们几个也凑起剩下的几元钱,窜到农民家买米酒或溜去镇上买烧酒、罐头等。大家狼吞虎咽,吃完,把瓶瓶罐罐摔碎来发泄情绪;喝光,带着满腹牢骚倒下一醉方休。
 
那时,谁都想混进食堂当“伙头兵”一显身手,也能为自己揩点油水。可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人饿了,怎么也挡不住。
 
饿得受不了,经常有人去农场地里偷地瓜。轮流值班的半夜巡逻,也是你的好机会。连队经常通报此事,却禁而不止。
 
上不正下歪。连部也有人竟然盗用雷管炸药去炸鱼。那一天,爆炸声惊动在田里劳动的大家。河里翻腾着一只大鱼,小魏奋不顾身跳进水里,抢了鱼急跑回家。来人追索,他就把鱼锁进箱子。几个人在野外烧了鱼,美味一餐,他却不顾鱼腥味臭了一箱衣物。
 
可怕的是有人偷死猪吃,农场病死的猪刚掩埋,被重新挖起宰杀烹食。有人套狗来吃,捕捉附近村子跑出的或流浪在外的野狗。
 
那时,人饿了已顾不了吃的安全和以后生病的的事了。
 
那一次,在山里干完活,口干舌燥,我们溜进农场桃园,偷吃还未成熟的桃子。大家吃到撑,还脱下衣服装一大袋走。回来,个个大汗淋淋却被大雨浇成落汤鸡。我生了大病,一连几天发热发冷,肚子疼得翻滚,真要命。遇上连日暴雨,渡船未能送人过来急救。到了第五天,才盼到六排学医的大学生“老中医”冒险来看我。当时一怒之下,我一脚踢翻了医药箱。至今还记得,内疚在心。
 
夏季,抢收抢种,挥汗如雨。几乎每个人都是吃半斤干饭配半斤稀饭,才能对得起肚皮,才能顶得住一天的体力消耗。班里的小战士叫“依桃”一下子撑不下半斤稀饭,留一半在脸盆里,用草帽盖上,午休后再加餐。忽然连续两天,剩下的稀饭不见了,脸盆却挺干净的。“有人偷吃了我的稀饭!”依桃气得告到排里。郭排长亲自埋伏侦察,原来是一只饿得慌的大黄狗偷食,连脸盆都舔得颗粒不剩、干干净净。
 
还好及时破案,差点冤枉了另一班的家伙。此人半个月就吃光整个月的饭菜票。本是干活的好手,饿得只好躺在床上,不去干活。有人叫他“疯子”正受到批评,自然被列为怀疑对象。
 
坚强的兵团战士,谁也扛不住饿。收工回来,精疲力尽,前胸贴后背,除了屎尿急外,再也没有比冲向食堂的事更急了。
 
(三)新的失望
 
“肚子空空,也不能头脑空空;肚子闹革命,更要灵魂深处闹革命!”……

那时,营部上下,不管做报告还是讲用会,有人总是信口开河,调子越高越好,说起话要一套套的。
 
每周班组都有好几个晚上的政治学习、思想汇报。每个人都要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斗私批修”,还要结对子“一帮一,一对红”。
 
刚到农场,大多数人还是干活卖力、表现积极。因为,大家都把师直属农场当着“大兵站”,谁都想争取进步,希望上调到兵团或以外更好的单位去。盼着、等着,每个人心里都渴望着。
 
不久,同时来的隔壁班小吴和几个人调走了,我到感郁闷。后来,师部森工医院要调一批人去,我总以为自己幸运来临。结果,连我的同班好伙伴小陈也走了,就是没有我。这可把我急坏了。
 
“这怎可能呢?”当时的我还自我感觉良好:自己干活出力、学习不马虎,就那“老三篇”我也能背上好几大段;出黑板报、搞宣传,也积极参与,那宣传队的诗朗诵和改编话剧还是我写的呢……
 
是少了“拉关系走后门”还是又把我“漏掉”?我越想越不通。
 
傍晚,我一时冲动,直奔连部,想弄个明白。我探头探脑,又怕碰上总是整天绑着脸、望而生畏的指导员。还好撞见盖连长的爱人,大家都叫她盖阿姨,她带我见到连长。盖连长,山东人,正直、厚道、平易近人。结果,自己还是碰了一鼻子灰,挨一顿批评,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地回来。
 
我一头就栽倒床上,一夜无眠,胡思乱想。
 
新的希望带来新的失望。抱着满怀的希望,却跌到人生的低谷。
 
一早却睡着了,就是爬不起来。我旷了一天工。
 
此时,班组学习正批评“不安心工作”。我刚好撞上枪口,被报上排里当“靶子”打。情绪低落又心情烦躁,我忍不住和班长吵了起来。他们要我“狠斗私字一闪念,紧绷斗争一根弦”;我反唇相讥,“老是紧绷着弦是要断的”。
 
我和班长顶了牛、对着干,结果被调派去做架电话线的辛苦活。
 
(四)两个韭菜包子
 
架电话线是师部突击指令。要抢时间、赶任务,我们山上山下奔忙,累坏了。
 
那天,在山上忙完活,按要求把红旗绑在树上作为目标。中午,又饿又累,趁等人上来,我和同事就躺在草丛歇会儿。我不知不觉睡着了。
 
没想到,大风把旗子刮倒了。抬电杆上山的人找不着方向在山里打转,我俩却在睡大觉。
 
误了工,我们被告了状。
 
回来,排里通报,班里检讨。我情绪失控又和班长吵了,差点打起来。很快就被叫到连部挨训,我懊悔都来不及。
 
这次又碰上盖连长。他认真、严肃,严厉的批评,使我喘不过气来。连长话不多,却句句击中要害。他说到,……拉电话线,连接师部到各个连队,这是紧急备战……敌人要打过来了,你还在山上睡大觉。这才把我吓得心里怦怦直跳……
 
还好,口气慢慢缓和起来,盖连长尖锐指出:你是怎么回事?看到人家调走就不安心工作,今又开小差……要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年轻人好好干,希望总是有的吧。
 
我也忽然缓过神来,连长说了什么?“希望”,真怀疑自己有没有听错,心里嘀咕着,“希望”,在哪里呀?我一时脑袋发懵,心里七上八下……
 
不管怎么说,盖连长总没有一棍子把我打死。他说的不正是我盼的?虽然那是多么渺茫,但我还是要抱着那一丝的希望。
 
接着,盖连长要我回去向班长认错,接受新的任务。
 
原来,他们要我去放牛,管一公一母和一只小牛,主要是驯服那只公牛。
 
虽然,当了“牛倌”,可总是灰心丧气,我的心情就像那时的天气,阴天多云。
 
第二天,新倌上任。清洗牛栏后,我牵着牛到山里去,路过盖连长的家,那个靠近牛栏的小屋,忽然看到有人正向我招手,走近一瞧,原来是盖阿姨。她连忙从厨房里捧出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说是韭菜包子,趁热的赶快吃吧。我接过它,一时愣住,也不知说什么好,竟然忘了说声谢谢。她已经转身回去了。
 
顿时,心儿颤动,热泪从心底涌出,滚滚掉下,我感到自己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得到安慰和爱抚,凉了半截的心获得一阵阵温暖。
 
我赶紧擦着眼泪,向前走去。一下子把那两个包子塞入嘴里,来不及多尝一口那个美味,差点把舌头都一起吞了进去。
 
吃完后,我对着三只牛发呆了很久,才牵着它们离开。
 
放牛的日子好过,但是不久就被“罢官”了。
 
因为,场部决定阉了那只公牛。它桀骜不驯、不爱干活,好斗如“战神”,四处打架、闯祸,常常被告上门。
 
那天,我听到消息,特意去看它。当我走进牛棚,公牛躺在草堆上,蛋蛋已被割去,献给师部首长壮阳滋补了。它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我也深情地看了这位“战友”,感到一阵心酸,瞬间的伤感,也不道是谁可怜谁?
 
我转身走出牛棚,又路过盖连长家的小屋,心里忐忑不安,还惦念着那两个韭菜包子,却又怕再碰上盖阿姨……

 
(五)梦想
 
失望的农场也有让我们激动的日子。
 
人们在艰难、困惑中,无可奈何的忍受和没有选择的坚持,有时感到麻木,总渴望有什么可以自我安慰。
 
在凤垱山沟里,我们艰苦奋战了几个月,吃了大锅饭,干劲冲天,终于把水电站建成。辛苦的努力终于有了水力发电,农场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从师部到连队每个人都激动十分、欢欣鼓舞。

但是,胜利有时也会冲昏了脑袋。从上到下都在吹,吹得连自己都相信了。好似明天农场的电气化、现代化就要实现了。

水电站发电,庆功宴开张。搓一顿,皆大欢喜。下午,刚开完大会,大家迫不及待地拿了吃、喝、洗、刷功能多用的脸盆,盛了几大盆的好料,围在一起胡吃海喝。以碗当杯,农场的地瓜烧酒,每人都来一点,划拳助兴或对酒当歌,吹大牛、侃大山……热闹一番。高兴中,那味道带着焦味像刷锅水的自制地瓜烧酒,我也喝上一大碗。顿时,醉意飘然,胡说瞎侃,自己也浮想联翩起来:

既然不能调走,留在农场好似也有了希望,好日子随着电气化的实现,明天就有了……

到那时,我们种的粮食大丰收,稻谷堆成了山,多余的地瓜酿成酒,决不是像刷锅水那么难喝,一定比茅台酒还香,喝上一口就能醉成仙;茶叶班烤制的茶,决不再苦涩或淡然无味,一定比大红袍还好,冲上一杯,香飘万里,尊为贡品,特供首长;养的鸭子,比天鹅还大、还美,满山遍野,翩翩起舞;猪比牛还壮,出口有剩,自足有余,养猪班的姑娘再不用歪着头、咬紧牙,没完没了地挑水和饲料……
 
到那时,战友们都绽放出笑容,就像桃园里的桃花盛开,个个幸福满满地围着食堂包包子,韭菜包?不!一定是全肉大包,每个包子都包上一只猪……
 
哈哈哈……我迷迷糊糊地想着想着,口水直淌,昏沉沉地睡了过去,心里还美滋滋地偷笑着……
 
可是,第二天一早,紧急集合的哨声又响了。一天的劳累又开始了。
 
梦早已消逝。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我还记得莫伯桑在其作品《人生》这样写过。
 
日子咬着牙过,虽然路还很长,但是盖连长的话和那两个韭菜包子总没有被忘却。就是那个微弱的一丝希望支撑着,我坚持下去,度过了艰苦、困惑的岁月。
 
(六)结束语
 
农场的梦并没有成真。
 
1972年7月,我终于和一大批人一起调到福建维尼纶厂去了。1974年,福建兵团撤销,大家相继离开农场,各奔东西。后来,农场几经转手也几番波折。
 
几十年后,战友团聚,重返农场。那是人去地荒,断垣残壁,一片凄凉。大家感到无比心酸。

当年战士的豪情与苦涩、欢笑与泪水都随着无情的岁月,似建溪的水付之东流。农场留下的是可歌可泣的往事和刻骨铭心的记忆……
 
其中,那两个韭菜包子的记忆,一直在我的心里,让我回味无穷。因为那包含着,在艰苦、困惑岁月里人性善良的真情故事。

作者老照片

延伸阅读

李建生:挨打,知青"再教育"第一课


2021-06-05于悉尼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知青岁月

谢侯之:野草,在知识的荒原挣扎些出来

屈在祥:寨子来了昆明城的青年男女

蒋海新:乡下人的长恨歌

刘明录:大别山深处的哭声

米鹤都:上山下乡运动的起源
米鹤都:"青春无悔"与知青情结
米鹤都:五色土,几个北京知青的口述
米鹤都:记录红卫兵一代
米鹤都:上山下乡政策的调整
张抗抗:红卫兵,说原谅还太早
沈乔生:知青返城之后,
更多的代价还等着他们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未婚先孕的上海女生,
从党员先进堕为贱民“伪君子”
孟永华:1969年赴北大荒上海知青
唐龙潜:文革前的“上山下乡青训班”
曹一凡:抗拒上山下乡的“老泡”们
徐小棣:北京六九届 ,"一锅端"上山下乡
吴志菲:“上山下乡运动”始末
我国首个上山下乡典型邢燕子
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的初步回顾与思考
揭秘知青的三种婚姻恋情
冯骥才:那些上山下乡的女知青
叶辛: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落幕
邓贤:知青大返城,
竟因为一个女知青的惨死
阿克苏上海知青回城请愿活动
赵凡:终结上山下乡运动的关键人物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