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说话的方式,暴露了你的底层能力

券业行家 2023-03-24

在竞争激烈的证券行业保持优势

除了不懈努力,更要不断创新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7520uwuq2&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券业行家上海交大高金财富论坛


你说话的方式,暴露了你的底层能力

本文是券业行家『职场攻略』系列第2篇,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好汉帮忙转发!

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时刻:


老板问话,却突然脑袋一片空白,想讲的想法很多,却无法立刻简洁俐落的表达?


向领导汇报工作,别人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明白,你支支吾吾,语无伦次,反而被领导批得体无完肤?

……

01

引子


作为HR,我有通过一两句话,就能判断一个人底层能力的本事。


前两天去一家客户企业做拜访,和老总在他办公室聊他的管理困惑。


一个员工敲门进来,略显焦急地说:“王总,刚才供应商打电话过来,说下周一要交付的那批货会延期。”


“哦,然后呢?”王总问那位员工。


员工就开始balabala,对方发生了什么情况,碰到了什么困难。


王总看事情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就把他拉到办公室外听他讲这个事情。大概一刻钟后,王总回到办公室,一脸苦笑,摇摇头跟我说,


“您看我的这些员工,能力真的需要提升一下。”


王总之前在某知名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现在加入一家高速成长的民营企业,担任总裁。我理解他说的员工能力,不是什么技术能力或专业能力,而是一些底层的素养。

券业行家






相关阅读:你为什么排斥做“销售”?

点击图片查看券业行家原文

02

三个字——然后呢?


说实话,我刚进公司那会儿,也是这么跟上司说话的。


部长,供应商那边说交货要来不及了……


部长,项目组那边说,有个功能实现不了……


部长,这周营业部那边的业绩比预想的要低很多……


说完之后,我的日本老板通常只回一句话:“然后呢?”


我就语塞了。


碰过几次壁以后,我发现我不能这么说话,或者说,这体现了我背后做事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这样说话,你其实只是传递了一个事实信息,甚至,多数情况下,你是给领导抛了一个问题过去:


供应商那边说交货来不及了。


然后呢?是要我亲自出面去督促一下?还是说督促也没用,需要考虑备用方案?或者是,我们下周计划上市的产品只能延期,需要赶紧协调其他各方面的工作?


结论是什么?


等后来我自己开始做主管的时候,我就体会到碰到这样的员工,我脑子里只会充满一大堆问号,然后就是三个字——然后呢?


别看职场上那么不起眼的一句话,其实已经暴露了你的底层能力。


只会做传话筒,只会给领导抛问题的员工,都是辣鸡。


职场上,我们需要给领导的是一个清晰的方案,领导需要做的是确认、拍板、提意见。反抛给上司一堆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这样做个三五次,领导对你的印象就会一落千丈。

券业行家券业行家券业行家券业行家券业行家券业行家券业行家券业行家券业行家券业行家

03

说话习惯倒逼底层能力


这个底层能力,我是怎么提升的呢。其实,说来也简单,从你说话的习惯开始——用说话习惯,倒逼你的思维方式和底层能力的改变。


什么意思?


比如说,碰了几次壁后,我给自己立了一个原则,就是以后和上司说话,都要遵守这样的说话规则:


有结论


有理由


有关联


什么叫有结论呢?就是最终,你讲了这么些话,要传递的结论性的东西是什么?


比如说,刚才的例子,你的结论可能是:


部长,需要麻烦你和供应商的总经理打声招呼,否则他们下周的供货可能要来不及了。


也可能是:


部长,我们这边需要准备一个后备方案,下周供应商的到货可能会晚。


也可能是:


部长,我们得赶紧通知各个部门开会,下周新产品的上市可能需要延期。


当然,只有结论还不够,对方会想“哎?为什么?!”


所以,还需要有理由。


比如说,和上面说的那些结论对应的理由,可能是,


其实,他们加一下班就可以了,他们负责生产的经理貌似不太乐意。


他们设备出了点问题,现在正在抢修,还不确定是否能修好。


他们在工艺上出了问题,需要和我们设计部的同事重新更改工程设计。


……等等。


讲了结论,也要讲理由。


最后呢,就是关联——用一些表达因果关系的词,把结论和理由关联起来。就像这样子:


…(结论)…,因为,…(理由)…


…(理由)…,所以,…(结论)…


一旦掌握了这样的说话习惯,每次和上司去汇报情况之前,我都会先组织下语言,自己跟自己确认:


我的结论是什么?清不清晰?


我的理由是什么?还缺少什么信息?


这中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用这种方式,来“倒逼”自己去思考更多问题,去搜集更多信息,而不至于被上司一两句话就问倒。


说话方式会暴露你的底层能力,但同时,通过改变说法方式,也能改变你的底层能力。

券业行家

04

两个例外和一个秘诀



“有结论、有理由、有关联”是职场上沟通表达的重要原则。长期训练并养成习惯,不仅能优化表达,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


但是,这个模式,在运用的时候也有例外。


第一个是,对于特别紧急的事态,由于你要去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等各种细节,并得出结论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这个事情如果比较重大,那么,可以先把情况客观地汇报给领导,然后加上一句:具体的原因和怎么解决,我正在全力调研。


第二个是,要区分运用场合。职场上多数场合,需要用这种严谨和逻辑性强的思维和说话方式,但是,在某些场合,反而需要随意和发散性的思维和表达。比如说:


▌需要逻辑性的场合:


向上级汇报工作;


在公司内部写邮件、公告;


给下属布置任务或者下指令;


给予下属指导和建议;


在会议上宣讲自己的方案;


在会议上发言;


和外部客户/供应商的谈判交涉;


…… 


▌需要随意性的场合:


和领导闲聊,探寻他的意图和想法;


同事间的闲聊和信息互换;


找下属谈心,疏导他的困惑;


头脑风暴会;


…… 


在这样的场合,如果全都按照前面说的“有结论、有理由、有关联”来说话,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最后,分享一个小秘诀,在实际运用中,尽可能优先用这种方式:


…(结论)…,因为,…(理由)…


也就是说——先说结论。


用这种方式来说话,会让你的表达更清晰、干练和高效。而且,长期保持这种说话和思维习惯,会让你的底层素养上变得更“聚焦”和更“结果导向”。


可以不夸张地说,先说“结论”还是先说“理由”,是决定你在职场上是“优秀”还是“卓越”的重要习惯。


好了,下一次再见的时候,希望是:


你的说话方式,展现了你的底层能力。券业行家


券业行家

来源:海豚学社

作者:柯南先生,外资咨询公司资深顾问,历任美国通用、日本人寿等世界500强公司组织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券业行家

后台可回复关键词查看


处暑 | 华融 | 分享会 | 宋公明 | 靠谱联盟

活动 | 新闻 | 研报 | 独角兽 | AI

定哥 | 国信 | 长江 | 招行 |  美林 | 嘉信

财富管理 | 资管新政 | 智能投顾

O2O |  投教 | 投顾 | 风险承受

读书 | 增长黑客 | 影子银行  | 旧闻

戳这里,链接宋公明

↓↓↓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精彩回顾

行家支招:工作中遇到问题是该自己琢磨还是马上请教?

券业行家

监守自盗的万亿大生意

券业行家

首席经济学家们动辄年薪千万的背后

券业行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群像:高度竞争,适者生存

券业行家

券业行家独家 | 证监会券商核准批复周报(8.13-8.20)

券业行家

券业行家独家 | 一周券业新闻点评180819

券业行家

回顾华龙证券在新三板的937天

券业行家

招行模式是什么——财富管理业务的思考 | 行家·说

券业行家

券业创新的窘境与出路的“入场券” | 行家·说

券业行家

财富管理转型:为未来赋能 | 券业行家分享会回顾

券业行家

合作共赢致力券业发展 | 2018券业行家交流会致辞

券业行家

招行3.0网点到底长啥样 | 行家·说

券业行家

证券经纪业务的颠覆之战 | 行家·说

券业行家

伟海

精英

金融精英的信息交流平台

关注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戳这里,共襄券业盛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