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众议院近期涉华议案:缘由、意图、影响

光大宏观团队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3-09-13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作者:高瑞东 赵格格 顾皓阳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共和党重掌众议院后,美国对华鹰派情绪明显抬头。2023年2月28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和外交事务委员会,高票通过多项由共和党众议员提出的涉华议案。其中,聚焦中国台湾和金融领域的法案,多为此前对华法案的延续,在整体思路上以对华威慑为主。而在与美国经济利益、国际声誉等高度相关的法案上,两党观点仍有明显分歧。与此同时,部分民主党温和派议员以及中美经贸利益相关群体,仍将发挥对极端遏华思维的“护栏作用”。


展望来看,美国国会大概率将继续推出各类对华金融制裁法案,重点聚焦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以及遏制我国全球影响力等方面。针对这一现状,全球投资者已经高度重视相关风险,并根据中国经济复苏和地缘政治风险两大影响因素变化,对投资组合进行动态调整。对我国金融机构而言,则要在坚持资产全球化布局的基础上,加强对美国金融制裁体系的研究,补足薄弱环节,增强应对能力。同时,也要抓住一带一路、RCEP等发展契机,加快海外战略布局,推进多边金融合作。


现状:美国国会加速推进涉华法案


2023年1月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成立,限制对华能源出口、废除中美正常贸易关系等反华法案加快推进,“气球事件”则成为美国众议院新一轮反华浪潮的催化剂。


本次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和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的涉华法案,普遍由共和党议员提出,重点聚焦中国台湾和金融两大领域,思路上以对华威慑为主。内容上看,此次通过的法案并无新意,多为上一届国会未获投票的旧法案。但是,上述法案从遭到搁置到一致通过的变化,则体现出共和党加速通过对华强硬法案的新趋势。


与中国台湾、金融等领域涉华法案快速通过相反,在与美国经济利益、国际声誉等领域直接挂钩的法案上(如Tiktok相关法案),两党观点仍有明显分歧。同时,尽管近期众议院加速推进涉华法案的新趋势已然形成,但无论是民主党温和派议员,还是美国政府、国会和产业界与中美经贸利益相关的群体,都有望成为极端遏华思维的“护栏”。


未来:地缘风险升温,如何影响全球投资?


展望来看,美国国会大概率将继续推出各类对华金融制裁法案。重点领域方面,一是从美国国家安全出发,阻止我国军事和科技现代化发展;二是对我国在美上市实体和相关金融机构严加监管;三是限制我国在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中发挥作用。具体手段方面,短期内仍将聚焦于扩大制裁清单和限制投资领域等方式。


从地缘风险对投资的影响来看,中美间科技竞争加剧和全球供应链重构,已成为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近期中美博弈有所升温的现状,全球投资者对于在华投资的观点出现一定分化,主要根据中国经济复苏前景、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中国资产配置比例。


我国金融机构在进行全球投资布局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地缘风险影响,不断增强主动应对能力。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制裁体系,建立对华制裁跟踪机制,补足自身薄弱环节,丰富制裁应对手段。另一方面,要抓住一带一路、RCEP等发展契机,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强海外战略布局和多边金融合作。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影响超预期。


一、现状:美国国会加速推进涉华法案

1.1、118届众议院入主国会山,国会反华情绪抬头
2023年1月,第118届美国国会正式入主国会山。相比于拜登前半任期的117届国会,本届国会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共和党重掌众议院,且议长麦卡锡和部分重要立法委员会成员均属于对华鹰派。甫一到任,众议院便围绕中国台湾和金融领域,大幅提速涉华法案。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新一届众议院上任后的时间线进行梳理:
(一)去年年底至今年一月,麦卡锡突破重重阻力出任议长,且向党内强硬派做出权力让渡:
2023年1月7日,在第十五轮美国众议院议长选举表决中,共和党众议员凯文·麦卡锡与此前始终拒绝为其投票的共和党“强硬派”达成一致,成功当选美国第118届国会众议院议长。
麦卡锡为当选众议院议长所作出的让步,包括进一步降低提出罢免议长动议的众议员人数门槛,让更多右翼“强硬派”议员在众议院重要委员会中任职,启动审议和表决保守派提出的一系列法案等。从过往表态来看,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和金融服务委员会,以及其他众议院重要委员会的新任主席,对华均持强硬态度。

(二)今年一月,众议院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
2023年1月10日,美国众议院以365票支持,65票反对的压倒性表决结果,批准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所有共和党众议员和超过三分之二的民主党众议员对此投下赞成票,而投出反对票的民主党人,主要担心共和党领导的小组将过于党派化。该委员会由美国国会对华鹰派代表之一,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担任主席,将专门负责“美中竞争”事务,并应对所谓中国对美国构成的“多方面威胁”。
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对此表示,该委员会将致力于实现把就业机会从中国带回美国,解决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等目标。但是,从“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具体职责来看,该委员会并不具备立法管辖权,也无权对任何法案或决议采取立法行动,主要对中国经济、技术和安全发展及其与美国的竞争情况,展开调查并提交政策建议。
(三)一月,共和党人提交限制对华能源出口、废除中美正常贸易关系的法案。
2023年1月12日,美国众议院以331票支持,97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保护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法》,所有反对票都来自民主党。该法案意在禁止将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中释出的石油,贩售给任何受中国官方控制、所有或能够施加影响的实体。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凯茜·罗杰斯对此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出于政治目的消耗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并将其出售给中国,这一行为将对美国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必须得到有效制止。
2023年1月30日,共和党众议员Christopher Smith和Tom Tiffany向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提交《中国贸易关系法案2023》。法案的核心内容是废除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也即取消美国给予中国的正常贸易待遇(也称贸易最惠国待遇)。该待遇于2000年9月在美国国会通过,并由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立法,从而结束了美国国会每年对是否给予中国PNTR地位进行审议的历史。
即使该法案得以通过,也并不意味着美国会立刻取消中国所享受的PNTR待遇,而是将重新回归到每年审核的方式,但这也势必会对中美之间长达20多年的贸易正常化进程带来挑战。历史上,美国国会曾经多次尝试废除中国的PNTR待遇,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在2005年,由民主党人桑德斯联合61个议员所发起的申请,但最终这一法案并未得到国会通过

(四)气球偶发事件,推迟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加速美国国内反华情绪抬头。
2023年2月初,我国民用气球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领空事件开始发酵,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旋即宣布推迟原定的访华行程,共和党则借此指责拜登政府对华软弱,没有及时下令击落气球。2023年2月9日,美国众议院以419票赞成,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一致通过了由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迈克尔·麦考尔提交的决议案,该决议案谴责我国派遣“侦察气球”侵犯了美国主权,并要求拜登政府继续就此事向国会全面通报情况。
2023年2月28日,“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召开首场公开听证会。该委员会新任主席加拉格尔在听证会上表示,中美之间的竞争是一场“战略竞争”,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斗争”,美国不能再将时间浪费在立法的悬而未决或是迎合媒体上,而是必须带着紧迫感开始采取行动。听证会上还展示了关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和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以及“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愿景等方面的内容。
1.2、众议院一揽子涉华法案重点:中国台湾及金融领域
在“气球事件”引发美国国内对国家安全问题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众议院相关鹰派议员借机提交一揽子威慑性的涉华法案——尽管这些法案的通过前景仍然存疑,但依然可以从中看出,共和党人希望通过立法的方式,放弃此前对华“战略模糊”政策,加速对华战略清晰化。下面,我们梳理今年2月以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与外交事务委员会,所密集审议通过的多项涉华和涉台法案,法案重点集中于中国台湾及金融领域方面。
具体来看,此次美国众议院各立法委员会(后文简称众议院分委会)通过的涉华的涉台法案,普遍由共和党众议员所提出,重在对我国在领土完整、经济、外交、科技等领域的未来行动和潜在影响进行全方面遏制。
(一)2月28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7个涉华法案。
2023年2月7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召开换届后的首场听证会,会议主题为“应对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共和党众议员Young Kim(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在会上表示,从“气球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不仅威胁到美国的全球经济利益,还谋求“入侵美国空域”并破坏长期以来的国际秩序,而美国必须竭尽所能加以应对。2023年2月28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正式表决通过7个涉华法案。
从法案内容来看:此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3年中国台湾威慑法》,提出当我国对中国台湾采取行动时,公布我国高级领导人的资产,并禁止上述领导人及其家人使用一系列金融服务;《2023年中国台湾非歧视法》,要求美国支持中国台湾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护中国台湾法案》,要求美联储、财政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我国对中国台湾采取行动时,将中国代表排除在各种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之外。此外,会议还通过了与人民币特别提款权的占比、人民币汇率透明化和我国对全球经济影响的相关法案。

(二)2月28日,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审议7个涉华法案。
2023年2月28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召开名为“应对中国进攻性行为的世代挑战”的专题听证会,通过了包括《2020年中国台湾保证法》修正案、《2023年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良影响基金授权法》在内的多项涉华和涉台法案。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在会上表示,美国正在经历一代人以来外交政策中“最危险的时期”之一,美国必须采取强硬行动,以防止关键技术和制造能力落入竞争对手手中。
从法案内容来看:此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0年中国台湾保证法》修订案,要求定期审查和更新与美国国务院中国台湾方针相关的报告;《2023年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良影响基金授权法》,要求在未来五年内每年拨款3.25亿美元,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对抗我国“对国际秩序的破坏”;Young Kim所提出的HR 1107号法案,要求美国国务卿就中国被列为发展中国家这一现状采取行动;麦考尔提出的HR 1153号法案,要求修改《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敏感个人数据的适用范围认定,意在授权美国总统拜登实施TikTok禁令。

1.3、新瓶装旧酒——法案并非新法案,但推进边际加速
从法案发起人来看,本次四个涉台法案的发起人均来自共和党,且均出现在上一届国会涉台法案的发起人名单之中,体现了上述议员一贯的反华挺台立场。《2023年中国台湾威慑法》(French Hill发起)、《2023年中国台湾非歧视法》(Young Kim发起)、《保护中国台湾法案》(Frank Lucas发起)的发起人,同是《2022年中国台湾威慑法》的联合发起人;Michael McCaul, Young Kim,Ann Wagner, Andy Barr等议员,则出现在《2022年中国台湾政策法案》的联合发起人名单中(该法案2022年9月29日被提交至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的边境安全、设施和运营委员会后暂无进展)。
从法案内容来看,本次众议院各分委会通过的涉华和涉台法案,很大一部分可以溯源至上一届国会遭到搁置的同名法案(或者仅在名称上有所改动),在内容和诉求上并无明显变化。但是,上述法案从遭到搁置到一致通过的边际变化,则体现出共和党掌控下的众议院,加速通过对华强硬法案的新趋势。
本次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的三大涉台法案,均可以在上一届国会的立法进程中,寻找到对应的同名法案(例如《2023 年中国台湾威慑法》对应于《2022年中国台湾威慑法》,《2023年中国台湾非歧视法》对应于《2021年中国台湾非歧视法》)。相较于上届国会,本次众议院分委会通过的法案在内容上并没有明显改动,仅仅是在法案名称(例如《保护中国台湾法案》(2023年)对应于《2022年排斥中国法案》)或者法案发起人(例如《中国金融威胁缓解法案》发起人由Anthony Gonzalez(2021年)变更为Abigail Spanberger(2023年))等方面有细微变化。
但是,在共和党掌控众议院后,以上法案的立法进展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上届国会中,以上法案均被众议院分委会束之高阁,而在本次众议院分委会的审议过程中,除未出席和弃权者之外,以上法案均得到了与会议员的一致通过。这一现象表明,本届众议院对涉华和涉台法案的重视程度与积极性均有显著提升。彭博社与CNBC等美国媒体也同样认为,本次众议院各分委会高效通过多项法案,表明美国众议院对华鹰派立场更为强硬,且中美之间的分歧也有所加大。
在上述可以找寻到对应内容的法案之外,本次众议院分委会通过的其余法案,也大多延续了此前美国政府和国会对相关问题的观点和立场。例如,《2023年中国汇率透明度法案》,基于美国财政部2022年11月发布的报告中,对中国缺乏具备足够透明的汇率机制的担忧;HR 1189号法案提及的海底光缆问题,则至少可以追溯至《2021年战略竞争法》和美国前国务卿彭佩奥发布的相关声明;HR 1153号法案中对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适用范围的讨论,指向美国政府对于Tiktok及相关数据安全问题的长期关注。

总结来看,本次众议院两大立法委员会,由两党所一致通过的各项法案,在整体思路上以遏制为主,意在预防和规制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行动。在中国台湾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完善对我国实施金融制裁的方式;在经济和科技等问题上,则意在继续加强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管控。美国著名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对此评论称,上述法案并未对中国经济施加重大干预,比如限制美国的对华投资。金融服务委员会重要成员、民主党众议员Waters也表示,上述法案让中国承担责任的努力是“适度的”。
1.4、对华方面,议员有哪些分歧和共识?
与前述围绕中国台湾、金融等领域的威慑性涉华法案,在众议院的快速通过相对比,在对华实施直接制裁,且对美国自身影响深远的领域(如本次通过的HR 1153号法案,与Tiktok直接相关),两党观点仍有明显分歧。
共和党人:应立刻采取行动。围绕HR 1153号法案,以麦考尔为代表的共和党人普遍表示,Tiktok相关问题已经上升到美国国家安全的高度,允许TikTok在美国继续运营的风险极高,美国国会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民主党人:看法谨慎。一方面,民主党人对这一立法的仓促性和定义含糊等问题表示担忧;另一方面,民主党人也对法案后续被扩大至其他企业,以及对美国就业和全球声誉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有所顾虑。在经过长时间辩论,以及多项修正案被否决后,该法案以24票赞成,16票反对的投票结果被最终通过。以上情况表明,一旦涉华法案与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国际声誉和人权问题等领域挂钩,则相关法案的进度就会受到多方牵制。
从Tiktok相关法案的投票情况,以及我们此前对于拜登与特朗普基本盘的分析(详见我们在2021年2月2日发布的报告《拜登背后的“金主”都是谁——<大国博弈>系列第三篇》)中均可以看出,当前围绕着对华竞争,两党共识与分歧并存,利益诉求点也存在区别。
从本届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的政见来看,大部分议员对华态度抵触,这也是本次涉华法案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其中,抵触的原因涉及贸易、军事安全、供应链安全以及资本市场等多个方面。虽然本次法案得到了各方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法案将在众议院顺利通过。例如,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中,就有部分议员认为中美之间仍存在合作空间,如Jim Himes倡导与中国接触,以缓和与朝鲜的核紧张局势, Al Green和Vicente Gonzalez都在此前的遏华法案中投反对票,对华态度相对温和。
从近期表态来看,民主党内关于对华强硬亦有不同声音,部分民主党议员开始反思当前紧张的中美关系,反对陷入“新冷战”思维。如2023年1月,针对麦卡锡设立“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提议,包括民主党众议员Ayanna Pressley在内的,自称“众议院进步人士”的22位众议员对此发表反对声明。尽管这些众议员无法直接为中国辩护,但他们基于对美国内部“反亚裔情绪上升”的担忧,希望中美不要爆发“新冷战”。
“不幸的是,鉴于共和党人过去的声明和行动,我们对这个(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方向感到担忧。在特朗普总统和国会共和党人手中,鲁莽和有偏见的言论和政策导致全国反亚裔情绪上升,2021 年反亚裔仇恨犯罪增加了 339%…正如委员会候任主席先前所说,这也不应该是关于赢得‘新冷战’的委员会。美国能够而且必须努力实现我们的经济和战略竞争力目标,而无需‘新冷战’,也无需镇压、歧视、仇恨、恐惧以及这种‘冷战’可能带来的侵犯公民权利。”
——民主党众议员Ayanna Pressley
另一方面,在贸易议题上,多方呼吁取消对华关税,有助于为中美关系缓和提供契机,并防止极端遏华思维出现。从上文对议员政见的梳理可以看出,减税与自由贸易是很多议员的重点关注议题,而“取消关税—降低通胀”路径成功的前提就是中美贸易正常化。因此,取消关税、降低通胀的诉求也能够起到稳定中美关系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极端遏华思维的“护栏作用”。
一是在美国政府内部,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为代表的部分官员,希望恢复和中国的经济对话,取消对华关税,缓和中美关系。2022年6月,耶伦和雷蒙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特朗普时代沿用至今的对华关税政策,毫无战略意义,反而提高了消费者的成本”。2023年2月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耶伦也指出“我认为与中国恢复对话很重要,我当然对开展这些对话持开放态度。”
当然,我们在前期报告中也提到,降低对华关税,对于美国通胀的影响相对较弱——美国进口占到终端消费的比重为10.7%,中国进口在美国终端消费进口的比重约为16%(Hale,2019),汇总可知来自中国进口对美国终端消费的实际影响为1.7%。(详见我们在2021年8月30日发布的报告《为什么我们看四季度中美经贸缓和?——<大国博弈>系列第十篇》)民主党人作为跨国大企业的利益代表,在这一问题上,希望以降低通胀为政治筹码,让大型跨国企业能够重新享受中国供应链所带来的红利。
二是在参众两院,两院均有支持取消对华关税的团体,发挥防止极端遏华法案通过的“护栏作用”。例如,2022年2月以Rob Portman和Tom Carper为首的41位参议员(民主党16人:共和党25人)致函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强烈要求建立全面的关税排除程序,满足美国制造商、生产商和进口商有关减免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的申请。2022年1月,美国两院141名议员(民主党60人:共和党81人)联合致信拜登政府,呼吁给予中国产品更多关税豁免。

三是在美国商界,大量企业呼吁取消对华关税,甚至在今年发起对政府关税的索赔。来自企业的反对意见,也会对遏华法案,特别是对华贸易领域政策的出台形成制约。例如,2021年8月,30多个代表零售商、芯片生产商、农场主和其他群体的,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团体致信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和财政部长耶伦,呼吁拜登政府重启与中国的谈判并削减进口关税,称这些关税拖累美国经济。2023年3月,美国约有6000名原告发起对美国政府的正式诉讼,要求美国政府赔偿他们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所支付的几十亿美元关税。

二、未来:地缘风险升温,如何影响全球投资?

2.1、还有哪些政策,有可能成为美国议员的对华武器?

展望来看,美国国会大概率将会继续针对我国金融领域推出各项法案。从目前已提交,或曾经提交至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但尚未通过表决的法案内容来看,未来的金融领域对华法案或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或阻止我国军事和科技领域现代化为名,对我国相关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制裁。例如《2023年中国军事和监控公司制裁法案》,要求对支持中国军队现代化和安全监控领域发展的中国民企实施多项金融制裁。

二是,对我国在美上市实体,以及与其相关的金融机构,提出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并在特定情况下,要求我国在美上市实体退市或禁止赴美上市。例如《保护美国家庭和企业免于中国投资法》和《2022年支持中国台湾法案》,都已涉及增加对我国在美上市实体及相关金融机构的限制和信息披露要求。

三是,限制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以及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例如《2023年禁止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法案》中,明确要求美国金融企业不得使用中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确保美国全球领导和参与法案》中,要求美国相关机构对全球跨境支付系统和数字货币对美国的潜在影响展开调查。

此外,近期美方亦有借助俄乌冲突、美国国家安全等议题,扩大对我国军事、科技等领域制裁力度和范围的倾向,这也将成为美国国会对我国相关金融机构实施新一轮制裁的重要方向。例如2023年2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无端指责我国公司已经在向俄罗斯提供“非致命支持”,并警告称“援助行为的升级”将对中国带来严重后果。2023年3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又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将浪潮集团、龙芯中科、华大基因等28个中国实体企业、研发机构和个人加入实体清单。

总结美国对外金融制裁的潜在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第一,冻结或没收所有被制裁对象的资产;第二,取消或延缓发放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对被制裁对象的金融支持;第三,禁止处于本国控制范围内的公司、机构或者公民与被制裁对象进行金融交易或者提供金融服务;第四,切断支付结算通道,禁止美元在被制裁对象金融系统中的使用;第五,禁止第三方金融机构与被制裁对象进行交易或者提供金融服务,若违反则对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制裁。

短期来看,中美博弈的焦点仍将局限于军事、科技等特定领域。为两国关系上护栏,避免发生直接冲突仍然是两国关系的主基调。因此,美国使用冻结我国海外资产、将我国实体大规模列入制裁清单以及禁止我国使用SWIFT系统等,与俄乌冲突中对俄罗斯制裁类似,且影响深远广泛的制裁手段的可能性并不高。本次众议院各分委会涉华和涉台法案中的相关条款,也以威慑我国对中国台湾的潜在行动为主,而并非立即对我国实施制裁。

与之对应,将我国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相关实体列入各类制裁清单,禁止相关实体赴美融资,限制美国投资者对相关实体的投资等,具备高度定向特征的金融制裁手段,或将成为近期美国国会推出对华金融领域法案的主要方向。我国金融机构也需要对相关制裁的派生性影响和扩大化风险提前做好准备。

2.2、国际局势与华尔街资本:地缘冲突还是中国优势?

在美国新一届国会上任之前,全球机构投资者就已普遍对中美关系的可能走向和未来影响进行了充分考虑,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加剧和全球供应链重构已成为影响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

● 花旗全球财富投资在2022年12月发布的2023年亚洲市场展望中表示,去全球化和中美竞争加剧两大趋势都将延续下去,但中美之间目前还没有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为应对目前挑战,花旗将继续全球多元化投资,包括投资于中美两国的核心科技企业,而全球经济脱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不同市场资产相关性的下降,这也为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提供新的机遇。

● 德意志银行首席投资办公室在2022年12月发布的2023年投资展望中表示,2023年全球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仍然是地缘冲突,地缘冲突的升级可能会加剧市场动荡。具体来看,在中美争夺全球技术领导力的竞争过程中,双方潜在的冲突点包括美国对中国盗取知识产权的指控,两国愈发严重的数据安全担忧,以及市场准入限制和贸易制裁。中美之间围绕5G、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争夺也正在日益加剧,两国都不可能轻易做出让步。

● 富达国际在其2022年11月发布的2023年投资展望中亦表示,2023年将继续关注中美局势变化,去全球化和全球生产本土化的结构性主题将在2023年继续。中国和西方的分化将继续下去,虽然这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和资产形成拖累,但全球供应链的重组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机会,包括墨西哥、加拿大等美洲经济体,以及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经济体。

近期,在中美关系紧张程度有所上升的背景下,全球投资者对于在华投资的观点出现一定分化,主要在中国经济复苏前景、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和中美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相对乐观的观点认为,地缘政治风险并非一日之寒,在审慎应对的同时不应过度悲观。从估值角度来看,中国市场相较美国更具吸引力,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仍然值得期待:

● 2023年2月15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表示,尽管地缘政治风险确实存在,但目前的情况仍然有利于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前景。因为投资者可以在中国以比美国更便宜的估值,购买更好、更强大的公司。

● 2023年2月17日,高盛新兴市场多资产投资策略负责人Caesar Maasry表示,今明两年中国市场投资的重点仍然是中国潜在的经济复苏,从估值角度看,中国市场也仍然比美国市场更具吸引力。

● 2023年2月末,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高盛亚太区首席股票策略师Timothy Moe表示,已经为充满挑战的地缘政治环境做好准备,这一因素并不会阻止追加新的投资,目前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估值仍具有吸引力。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首席亚洲宏观策略师Kiyong Seong则表示,当中国经济数据体现出支出和需求的强劲复苏时,投资者对于地缘政治的态度会发生变化。

● 2023年3月10日,德国安联资管全球首席信息官Virginie Maisonneuve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中美之间进行的是围绕尖端技术的贸易斗争而不是直接冲突。如果市场进一步波动,使得估值回归到具备高性价比的区间,将成为中国股市极有吸引力的买入点。

与此同时,部分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基于近期地缘政治风险层面上的变化,重新考虑对中国资产的定价和配置:

● 2023年2月末,路透社发布了一系列对全球市场部分基金经理和分析师的采访,部分受访者已减少与中国相关的风险敞口,以降低地缘冲突带来的潜在影响:

▶ Aviva Investors投资组合经理Will Malcolm表示,过去一年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地缘政治方面,不能认为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 对冲基金 Indus Capital合伙人John Pinkel表示,目前的地缘政治风险仍然很高,其所管理的产品在去年四季度后未增加新的风险敞口。

▶ 美国洛杉矶Bel Air Investment Advisors合伙人Kevin Philip表示,对于美国投资者而言,必须考虑自身的投资行为,是否会促进美国竞争对手的经济发展,除了中国之外,全球还有很多其他的投资机会。

● 2023年3月初,国际著名债券评级机构穆迪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西方国家限制投资流入中国、阻止中国获取先进技术、限制中国企业进入部分市场等措施,可能会继续影响外国投资者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风险评估,以上措施也有可能削弱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
● 2023年3月8日,Man GLG基金经理Andrew Swan表示,亚洲投资者需要重新审视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世界各国正在降低对华依赖程度。这一趋势对东南亚会有积极影响,在中国之外,东南亚也将是分散投资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私募股权投资方面,中美关系趋紧以及美国国家安全概念的泛化,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对美国私募投资者在华投资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自2019年以来,中国股权交易额占美国私募投资者全球交易额的比重保持在0.3%左右,基本处于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近年来从美国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在军事、科技等领域不断扩大对华遏制力度,引发了在华私募投资者对投资收益和资金安全等问题的担忧。近期,美国政府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对华动作频频,或将进一步对美国风险投资机构在华投资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据彭博、Politico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对美国资金投资于半导体等,有助于提升中国军事实力的领域进行更严格的投资限制,并要求提升美国在华投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2.3、对华制裁,我国金融机构境外投资如何应对?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市场观点来看,地缘政治风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金融机构进行境外投资时所需关注的核心要素。对此,我国金融机构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追踪美国最新对华动向,完善应对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为应对美国政府和国会近期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大对我国军事、科技等领域限制力度的新趋势,我国金融机构有必要加强对美国金融制裁体系和适用法律的研究,并建立对美国及其盟友对华制裁的跟踪机制。在此基础上,我国金融机构要从对华制裁的主要手段和潜在影响出发,全面梳理自身在机构设置、法律合规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制裁手段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计划和应对策略,在坚持资产全球化布局的同时,增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主动应对能力。

抓住高水平对外开放契机,推动全球投资多元化布局。随着一带一路、RCEP等我国推动的全球经贸合作机制不断深化,我国金融机构也需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一方面,要主动与国际高标准金融监管和经贸规则对标,提升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国际化水平,同时加快提升产品、服务、资产配置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在欧洲、东南亚等我国海外战略布局区域的投资力度,深化与世界银行、亚投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境外投资行稳致远。

加大资金风险防控力度,加强资金安全保护手段。一是,要加强对境外投资资金账户设立、运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严格遵守投资所在国金融监管要求,为防范资金风险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优化境外资金安全保护机制,结合金融衍生工具、保险产品等方式,完善对资金风险的预防机制,进一步降低境外投资涉及的风险敞口。三是,要加强境外投资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海外投资风险的动态监控机制,设立境外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

三、风险提示

地缘冲突影响超预期。



End

相关阅读

高瑞东 杨康央国企估值重塑的四条路径探索


高瑞东 杨康:开年财政:收入欠佳,支出强劲


高瑞东 刘文豪:如何看待降准后的政策和市场形势?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刘文豪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聚焦海内外流动性以及大类资产配置。在校期间曾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数学类竞赛国际、国家级奖项,毕业后前后任职于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投资、研究部门,曾覆盖宏观经济、利率策略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研究领域。

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杨  康
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中观行业以及生产法GDP分析。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CPA六门考试一次通过,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顾皓阳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辅修经济学,注册会计师,具备多年新能源领域科研经验,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聚焦中观行业和产业政策,致力于结合宏观视野与产业认知,把握经济规律,挖掘产业机会。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