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 赵格格:7月能否成为加息终点?

高瑞东 赵格格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3-09-13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核心观点

事件:

美东时间7月26日,美联储召开7月FOMC议息会议,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5.25%-5.5%。美联储将在2023年9月20日召开下一次议息会议。

核心观点:

美联储如期重启加息,并对后续加息路径给出“开放”指引一方面,鲍威尔承认通胀在前期有所降温,但仍需要观察更多数据;另一方面,美联储声明和鲍威尔均对9月会议保持开放态度,认为加息与否将取决于通胀回落趋势和经济韧性。

通胀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强韧,驱使美联储维持谨慎。经济方面,受益于工资粘性、政府转移收入增加、个税缴税门槛上升等因素,上半年美国居民收入持续改善,支撑服务消费保持韧性,6月以来消费者信心拐头向上。通胀方面,考虑到下半年基数效应走弱、能源价格存在上涨风险,美国CPI同比将进入平台期,回落速度放缓。因此,美联储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谨慎权衡,一会一议,且年内降息空间相对狭窄。

市场反应:

美股在议息会议之前保持窄幅震荡,在新闻发布会期间一度快速上涨、而后快速回落,截至美东时间7月26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上涨0.2%、上涨0.0%和下跌0.1%,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滑5bp至3.86%,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滑3bp至4.82%。


一、7月FOMC会议:如期重启小幅加息

在7月FOMC会议之前,市场就本次会议继续加息25bp,基本已经达成共识6月FOMC会议跳过(SKIP)加息,但是在6月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态度强硬,表示会付出“Whatever it takes”的代价来控制通胀回到2%的目标区间。6月28日,鲍威尔在欧洲央行研讨会上表示,多数决策者预计今年将再加息两次,不排除连续加息的可能性;6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一季度GDP终值,较此前公布的修正数据上修0.7个百分点至2%,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1.4%。

鲍威尔鹰派表态和强劲的经济数据,引发市场继续大幅上调对于7月重启加息的概率,截至会议前夜,这一概率升至98%。市场已经充分计入7月加息预期,核心关注点转向9月及之后是否还会继续加息。然而,7月24日,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发表题为《为什么美联储还没有准备好宣布通胀胜利》的文章称,由于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很难预测美联储在周四加息后的下一步行动。

7月FOMC会议,如期重启加息。从声明来看,本次会议并没有给出太多额外的信息,9月及后续会议能否维持利率不变,取决于下半年的通胀和经济走势。
一是,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保持了开放的态度。相比于6月会议纪要,7月会议声明变化不大,删去了6月的“暂停加息以能够评估更多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新增了“继续评估更多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asses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onetary policy)”。紧接着,声明重申6月表述,“在确定适当的额外政策紧缩程度时,委员会将考虑货币政策的累积紧缩、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胀的滞后性,以及经济和金融状况”。

从声明来看,委员会并未对以后是否会重启加息给出明确表态,并继续强调“坚定地致力于将通货膨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strongly committed to returning inflation to its 2 percent objective)”,语气保持强烈。

In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additional policy firming that may be appropriate to return inflation to 2 percent over time, the Committee will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mulative tightening of monetary policy, the lags with which monetary policy affects economic activity and inflation, an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s.

——7月会议声明

二是,在答记者问上,鲍威尔承认6月通胀的放缓令人鼓舞,但他也强调,这只是一个月份的数据,到9月议息会议还有8周时间,新增数据值得关注。同时,鲍威尔对9月加息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回答——“如果数据显示有需要,我们可能会在9月份加息,也有可能不加”。鲍威尔此举,一方面表明目前美联储制定政策依然是数据驱动型,货币政策一会一议,取决于通胀和经济数据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表明,美联储观察到了前期通胀降温的趋势,但考虑到通胀仍存不确定性,因此不愿意过早释放宽松信号。

美联储在7月议息会议中的操作和表态,与我们在6月报告《“更慢”地走向“更高”的终点——2023年6月FOMC会议点评》中所提“美联储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谨慎权衡,不排除下半年继续加息的可能”基本保持一致,指向通胀数据还尚不足以驱动美联储转向宽松。

"It is certainly possible we would raise the funds rate at the September meeting if the data warranted, and I would also says it's possible that we would choose to hold steady at that meeting"。

——Powell于7月FOMC会议后新闻发布会

议息会议结束后,CME FED WATCH工具显示市场预期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从会议之前的两成左右上升至78.0%。对于11月、12月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也均超过了6成。而从CME观察,市场认为降息最早可能出现在2024年的3月,但概率不足五成。

二、通胀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强韧,驱使美联储保持“开放”态度

通胀同比增速将在下半年进入平台期。今年上半年,美国通胀读数快速回落,且在6月回落速度超过市场预期。但是,通胀读数回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基数持续走高和能源价格的回落,核心通胀松动的速度较慢。向前看,考虑到下半年基数效应走弱、能源价格存在上涨风险,美国通胀下行难度加大,三季度CPI同比读数或将出现小幅回升,四季度或继续回落,回落速度取决于核心通胀降温程度。

基于我们对美国全年通胀同比趋势的推算,2023年三、四季度,通胀同比增速将进入平台期,在3%至4%区间内震荡,也即通胀同比的回落速度会在下半年显著放缓(具体请参考我们在7月13日外发的报告《美国通胀步入平台期——2023年6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美联储内部对通胀也存在一定担忧。在6月FOMC会议上,美联储官员对2023年通胀指标PCE同比增速的预期,从3月的3.3%略微调低至6月的3.2%,但对2023年核心PCE同比增速的预期,则从3月的3.6%上调至3.9%,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于当前居高不下的服务业通胀依然心存担忧(具体请参考我们在6月15日外发的报告《“更慢”地走向“更高”的终点——2023年6月FOMC会议点评》)。

经济持续趋向“软着陆”,居民收入持续改善,支撑消费保持韧性。鲍威尔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中也同样对经济保持乐观看法,“鉴于最近经济的弹性,美联储不再预测经济衰退(given the resilience of the economy recently, [Fed staffers] are no longer forecasting a recession)”。

一方面,居民收入持续改善。2022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缓慢上行,名义增速在2023年4月跳增至8%以上,实际增速则从去年的负增长转正至5月的4%。究其原因,从居民总收入来看,除工资收入保持粘性之外,政府转移支付收入也带来贡献,主因美国社会保障局在新财年根据最新通胀数据上调了社保金;从总收入扣去个税可进一步得到可支配收入,2023年初美国联邦税务局根据通胀数据上调征税标准,导致全美居民个人所得税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底的14%降至2023年初的13%,进一步支撑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速上扬。

另一方面,消费在缓慢降温的通道之中,且韧性较强。受高利率环境拖累,居民耐用品消费增速在上半年持续回落,但居民服务消费受利率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与收入增速有关,上半年体现出较强韧性。从消费者情绪来看,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二季度初小幅回落,但是在6月至7月再次拐头向上,表明居民对于未来通胀和收入的担忧减弱、对于未来消费的预期加强。

因此,在预期下半年美国经济“软着陆”的背景下,较高的通胀数据,将使得美联储谨慎权衡,不排除下半年再度加息的可能性。整体来看,年内降息的空间相对狭窄。

三、风险提示

俄乌局势升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美国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事件持续发酵。



End

相关阅读

20230615-“更慢”地走向“更高”的终点


20230504-加息即将结束,美股为何下挫?


20230324-通胀和金融稳定,美联储的平衡术



好书推荐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杨  康
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国内实体、财政货币以及中观产业研究。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在《统计研究》、《中国金融》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致力于通过缜密的逻辑推断,详实的数据分析,不断提升对宏观经济运转的认知。顾皓阳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辅修经济学,注册会计师,具备多年新能源领域科研经验,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聚焦中观行业和产业政策,致力于结合宏观视野与产业认知,把握经济规律,挖掘产业机会。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周欣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士,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院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聚焦美国GDP拆分与预测、零售数据、非农数据,研判海外经济趋势,探究货币政策脉动。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