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霞:系统思维,由设计引发创新#微光联合行动复盘

一起HuanXin 2023-03-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加合设计 Author 李霞


6月12日,微光联合行动以12位主持人 + 33位极具行业代表性的演讲嘉宾阵容、一场14小时12组的直播马拉松落下帷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共鸣。各位大咖的分享汇聚成点亮未来曙光的新愿景、新方向、和新方法。


team+加合设计创始人李霞也积极参与了这场HuanXin于行业艰难时刻发起的汇聚微光、重启信心的行动。并在微光接力点亮日的直播中,以建筑师的角度分享了如何运用系统思维,由设计引发创新。


点击视频观看直播回顾

文章根据李霞直播内容进行整理




设计:以人为核心的系统思考



地产的发展已经到了下半场,从过往的大开发时代到了深度运营时代,这个时候更需要回归到对人的关注,根据人的需求去不断地迭代创新。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了20多年,从05年team+加合创立之初,始终秉持的核心愿景就是For better life通过在商办综合和城市更新领域的持续深耕,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去创造美好生活,所以人一直是我们设计创新的核心。

因此,我首先分享的是从设计的维度,如何真正以人为核心去系统地思考。我把人的需求分成两个大类,功能性的需求和精神性的需求。

功能需求

业态配置合理、安全性、便利性、高效性,都是基本的功能需求。比如,社区商业更多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所以要确保它的业态配置和服务的便利性。这次上海疫情中,社区商业由于它的便利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周边社区的日常生活需求,成为大家生存的基本保障。

而我们在做大型的TOD综合体项目时,由于它的高复合度,则首先要考量复合业态和交通动线的高效组织。

精神需求

除了满足功能需求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精神需求。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日益提升。所以我们在设计中会重点关注项目是否给人带来美的愉悦,带来幸福感,是否让人真的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且激发人的社交互动等等。从设计角度,我也把它系统性地做了切分,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切入。


/时代审美/

首先是时代的审美需求。

如果,项目代表城市历史特性,我们就会尊重原有的历史文脉。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记忆,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状况,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留学时我曾去了东南亚和欧洲的很多国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那里城市的历史都得到了极好的尊重和保护,但同时又有非常多姿多彩、创新的现代建筑,新老融合得非常好。这才是一个城市在审美上最打动人的,所以设计要包含对历史的尊重。

对于新建的项目,则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创新,城市发展中人的审美是不断提升变化的,当代的设计语言让人真正感受到时代感。而做面向未来的设计时,则需要更有前瞻性。例如我最近在做一个元宇宙主题的设计时,就会思考面向未来的设计生成逻辑和形式是什么,做得更超前更有想象力。所以时代的审美是作为设计师首先要考量的。


/归属感&认同感/

第二是空间场所的营造要让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每个项目服务的人群是不一样的,我们非常注重在地性,抓住地域特质,还原集体记忆,让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比如说team+在上海杨浦老城区的国和1000改造项目,原来是一个已经停业的商超,没有任何的特点。调研时,我们发现周边居民大多是老上海人,所以我想到的创新是: 提取老上海里弄街巷的特质,创造一个盒子里的立体街巷空间。让人们在里面游逛的时候,有人的尺度,同时又有老上海的风情在建筑的立面上,也使用类似红砖的温暖质朴的陶砖,如家一般温暖,并使用现代的幕墙体系,打造半通透的效果,使内部空间与城市有很好的互动。这样富有在地性的空间场所让人们能够重新找回归属感、认同感。

例如team+位于杭州的七堡地铁上盖项目,在非常局促的地块里,我希望通过设计还原杭州人喜爱亲近山水的休闲生活方式。建筑形态取自山体的意象,造型非常灵动,并且结合退台花园、阳光中庭、下沉庭院等,营造了丰富的空间体验,打造杭州人喜爱的空间场所。

而在无锡万科运河外滩项目,原本是无锡最大的机床厂,原有的工业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对于新建的部分我会考虑和老建筑有一个延续和融合,同时使用现代设计语言、建造和材质,结合新的内容,形成新老对话的空间场景,塑造新的场所精神。这样复合式的更新和开发,形成独特的项目特质,既有这个城市人们原有的历史记忆,同时融入他们的当下生活。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塑造地域特性在我们的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引起人们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产生真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与性&互动社交/

此外,精神需求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层面。商业空间是中国城市里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中国人除了工作和家庭之外,大量社交活动往往就发生在商业空间内。因此设计商业空间时,我们会关注如何让人更有参与感,如何把人链接在一起,让人们产生更多的互动和社交,从而激发场所的内在活力。


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国和1000项目里,我们在顶层设计了一个全开放的社区共享空间,可以进行各种社区的公共活动,周边有健身房、共享厨房、公共办公、便民服务等,在家之外打造了一个跨年龄段的互动社交空间。中国以前是熟人社会,但是经历商品房时代之后都变成了陌生人社会,邻里中心里这样的一个睦邻友好空间,重构了熟邻社区的友好亲密关系。

还有team+在无锡做的儿童主题项目万科方糖,考虑到面向儿童和亲子,所以通过一个空中大滑梯将室内外串联起来,并且把外部的城市公共绿化空间转变为户外活动空间,成为周边社区居民都超爱来玩儿的亲子交互空间。

通过这些案例,我想表达的是在设计上,一方面,我们要考虑人的基本功能性需求,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人不断提升的精神需求。让设计带给人审美的愉悦,以在地性让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能通过空间场所,把人们链接在一起,重建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点击视频观看项目案例




设计的系统创新思维:
What-Why-How


当设计把人作为核心去做系统性的思考,并结合项目的特点去创新,可以为每一个项目赋予最大的价值。

而实现创新,则需要系统性的思维,第二点分享的就是设计背后的系统性思维方法。例如我们在做任何项目的时候,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是what,第二是why,第三个是how,也就是说,你要想清楚第一,我要做什么?第二,为什么要做?第三该怎么做?

理性的思考常常能推演出大胆的创新,并且能支撑我们的感性创想实施落地。尤其是在商业和城市更新领域,因为每个项目都很复杂,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特别多。如果没有一个理性思维的框架,其实很难统合好各方的诉求,并且很好地去落实。


What - 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我们的愿景是什么?

就拿我们正在做的一个片区更新项目来简单分享思考过程。首先,这个项目位于城市的核心区,里面有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但是现在处于破败的、没有使用的状态。而政府也想把整个片区真正复兴起来,于是寻求与运营方共同来推进更新。

参与这个项目的时候,我首先会去问,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现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我们的愿景是什么?通过分析当下和畅想未来,我们明确了首先要把城市的历史文脉进行还原,城市需要保有它的历史记忆,人们需要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同时要通过引入新的内容,塑造新的空间场景和环境,去重新激活这个片区。而这其中面临很多的挑战。比如说,老建筑的修复、新老结合的规划、新的业态引入、资金如何平衡、和深度的运营等等。


Why - 为什么要这么做?创造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问题?

那第二个就是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么做?其实这背后是一个价值观的拷问,是以人为先还是盈利为先?是打造短期形象工程还是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 对于上述项目,我们的理解是首先,要重现老建筑的昔日荣光让它的历史价值得到体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第二,以新的内容、场景和文化打造新的生活方式和微度假体验,让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身心愉悦,并激发新的城市活力;同时也要让投资方能够盈利,这样才有可能持续投入,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想清楚了我们为什么要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用什么样的策略去实现。


How - 如何实现?策略、方法、步骤

针对刚才提到的这些点,我们在每一个方面都会有相应的策略并分步骤落实。首先,整体设计理念,既要体现对历史的尊重,也要考虑活力的再造。其次要考虑好引入什么样的业态内容。我们会跟业主一起来探讨,结合定位团队、运营团队以及各个专业团队的建议,明确针对的人群、要打造的主题、和怎么把文化和商业进行结合。


然后,我们进一步从规划上布局业态、设计动线、生成建筑形态、营造场景体验、满足人的功能和精神诉求。提出创新性设计方案后,在与各方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后才能一起协同将创意真正实现落地。而这过程中又要有策略地平衡成本和盈利、运营的需求、新技术的运用、施工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所以在一个综合型项目里,思维的系统性是非常重要的。





融入行业生态,引发系统创新
资管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统合


我认为设计不是产业链中孤立的子系统,而是统合各方诉求、提出创新性综合解决方案、并协同各方共同落实的重要支持系统,也是引发系统创新的重要力量。随着市场由增量为主转向存量为主,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资管时代,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存量资产才能真正实现更高的价值,因此我认为资产管理应该是未来的主流。

这几年我们也有幸跟一些外资进行了合作,比如说像瑞安、凯德、吉宝资本等。相对来说,他们的资产管理体系非常成熟,设计会融入资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模块:定位-设计-招商-建设-运营-再更新,而我们可以为每个模块提供一体化设计支持。在外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时,需要各方更紧密地协同,而设计在其中可以快速统合使用者、运营方、资产/资本方的不同诉求,与研策定位、招商运营、造价、项目管理、施工、物业、资本等各方团队充分沟通共创,提出创新性综合解决方案,并与各专业团队充分论证、协同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设计师有很好的系统思维和创造力,并且与大家共建上下游共力、共创、共情、共生的行业生态就能更好地发挥资管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统合力量,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发系统性的创新


小结

本次直播李霞主要分享了team+坚持运用系统思维,由设计引发创新的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核心进行系统思考;第二是以系统性的思维去支撑每个项目的推进和创新;第三是跟上下游紧密链接,系统性地进行协力共创。

李霞在直播的最后总结说,行业当下面临诸多困境,更需要大家在整个系统里协同创新,以长期主义的心态构建可共同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晓兰姐问“你理解和感受的微光精神是什么?”我想就是“坚守初心、扎根向上; 心怀理想、脚踏实地; 心有微光、星辰大海; 激情而不失理性,勇敢而不失温情,成熟而不失天真”吧。


李霞 Ms.Li
创始合伙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同济大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硕士
AIA 美国建筑师协会联合会员
ULI 城市土地学会资深会员

从业20余年主创主持设计了大量商办综合类及城市更新类项目,丰富的经历造就了其中西融合的国际视野。



 The End 

team+上海加合建筑设计事务所于2005 年在上海 / 新加坡创立。秉持“开放与聚合”的设计理念,以5G(Good innovation、Good experience、Good quality、Good service、Good partner)为特质,多年来服务于境内外一线地产开发商及资产资本运营方,在区域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综合体、存量更新方面具有优势。可提供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服务,以设计创新力和完善度为项目增值,为客户创造多元价值,引领美好生活方式。



相关阅读:



关注一起HuanXin视频号参与直播互动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点击下方卡片”一起HuanX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