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态环境

被用户删除
科技

“环评”提质增效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及时提供技术资料和必要条件。建设单位及时向第三方环评机构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并为现场踏勘、环境监测等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环评文件经技术评估后,建设单位督促环评机构按专家意见要求修改完善环评文件。
6月27日 上午 11:00
其他

建设美丽中国 书写天津篇章——天津市举办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

六五环境日为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6月2日,2024年天津市六五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在河西区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活动由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河西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市委常委、河西区委书记王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殷向杰,市政府副市长谢元,市政协副主席孙文魁出席活动。副市长谢元致辞。今年六五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活动现场,举行了“无废细胞典型案例建设单位”授牌、“小小生态环境局长”佩戴绶带、“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志愿服务先锋队授旗仪式。天津食品集团做“科技创新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分享,天津农商银行介绍“绿色金融服务美丽天津建设”相关成果,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京津冀大学生绿创大赛”获奖团队代表发表参赛感言。活动现场播放《建设美丽天津
6月2日 下午 2:15
其他

“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城市”环保宣传活动(世界地球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4月21日下午,在“4·22”第55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我市在水上公园举办“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城市”——
4月22日 下午 8:31
其他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丨“强国有我 核你有约”科普盛宴火热上演

今年4月15日,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的主题,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放射所)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了“强国有我
4月15日 上午 11:00
其他

全民创“无废” 绿色天津卫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3月30日,市生态环境局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举办“国际无废日”主场科普宣传活动。南开区生态环境局、天津天开发展集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天津拾起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开园相关科技企业参加了现场活动。今年“国际无废日”南开区主场活动的主题是“‘数智物联’赋能‘无废南开’创建”,
3月31日 上午 11:01
被用户删除
环保

“智汇生态 绿创未来”丨京津冀三地环保产业协会强化交流合作--河北篇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将打造“战略咨询专家—首席专家—青年人才”科技人才矩阵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扎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 京津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座谈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十项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近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京津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座谈交流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交流会由我市倡议发起,得到北京市、河北省兄弟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座谈交流会上,京津冀三地首先介绍了本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整体情况,包括工作机制、人员机构、规划战略、试点示范等。并围绕贯彻国家部署、降碳指标、碳交易、碳普惠、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等相关工作,深入交流工作经验、工作难点和下一步思路,进一步拓宽谋深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座谈交流会期间,北京市、河北省与会同志参观了我市生态环境宣传展厅和双碳科普教育展厅,对我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通过座谈交流会,北京市碳普惠方法学研究开发、河北省降碳价值实现机制等,为我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按照“十项行动”部署,全力推动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在强化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的同时,协力谋划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京津冀三地将协同制定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积极探索京津冀区域清洁生产协同审核创新试点,分享低碳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经验,持续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往期精彩回顾民心工程进行时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扎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 市生态环境局将启动第37届科技周活动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十项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近日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作会议上,科技与监测处负责同志介绍,市生态环境局将于5月20日至5月31日举办第37届科技周活动,本届科技周活动主题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将开展大学生在行动、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天津市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特色科普基地向公众开放、“我为群众讲监测”水站公众开放等五大主题活动。这位负责同志在会上表示,第37届科技周活动将紧密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线,突出展现科技创新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与碳中和等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旨在动员全社会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技成果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津建设。据介绍,大学生在行动活动,是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将广泛动员组织高校大学生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志愿服务,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提倡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是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将通过讲好天津生态环保故事、传播天津生态环保声音,引导全社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凝聚社会共识,夯实社会基础。天津市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将会同市科协、市教委、市科技馆等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中小学生围绕生态环境、低碳生活等主题,开展科学实验、调查体验、实践交流,届时还将走进涉农区学校开展实地教学实践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特色科普基地向公众开放活动,主要面向广大公众免费开放生态环境、双碳、环境监测三个科普基地,通过了解环保双碳科普知识及各类污染物监测技术,互动体验碳足迹计算器,让公众在感受科技无穷魅力的同时,提升公众的生态环境科学素养。“我为群众讲监测”水站公众开放活动,将通过邀请公众参观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向公众讲解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监测仪器使用等生态环境监测基础知识,让公众零距离体验环境监测工作。来源:中国环境APP往期精彩回顾民心工程进行时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扎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将打造“战略咨询专家—首席专家—青年人才”科技人才矩阵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十项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近日召开的天津市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作会议上,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同志对局党组目前正在拟定之中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介绍。这一政策,旨在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特别是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天津建设。据介绍,制定科技人才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加快高水平人才和创新高地建设,加速形成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人才支撑、辐射带动创新优势的关键举措。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将着眼打造“战略咨询专家—首席专家—青年人才”科技人才矩阵,汇聚创新动能,加快融合发展。将组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由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参与评定天津市生态环境各领域首席专家,评审天津市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项目。将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定期遴选在生态环境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具有战略眼光、自主研发和组织领导能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赋予相应项目组织实施和经费使用自主权,负责攻克生态环境各领域重要战略规划、关键核心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中的技术难题。还将研究出台青年人才支持政策,面向生态环境领域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机构青年科技人员,由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相关高校和研发机构,开放实验平台、选定科研场景、发布研究课题、提供必要条件、给予适当资助,支持青年人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于科技创新转化中脱颖而出。来源:中国环境APP往期精彩回顾民心工程进行时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扎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市生态环境局聚焦高质量发展攻坚破难题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聚焦高质量发展攻坚破难题,牢固树立“添秤”“交账”意识,以实干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谋划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着眼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天津,组织制定美丽天津建设规划纲要,基本明确美丽天津建设的路线图、施工图。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分区分类指导,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先行先试。持续推动生态创建,加快推动“无废城市”、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乡村、低碳(近零碳)示范建设。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聚焦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统筹“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环评保障,点对点服务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实行工业园区同类项目“打捆”审批,服务支持重点产业链、高水平项目落地。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统筹大气污染防治指标和人民群众感受,坚持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综合治理,强化PM2.5与O3协同防控,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努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扬尘、异味、噪声等突出环境问题。推动5家钢铁及焦化企业实施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优化车辆排放治理结构,实施重型车国六b排放标准。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紧盯群众投诉举报问题,定期更新恶臭异味污染分级管控台账,“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实施分类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城乡、统筹陆海,坚持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措”治水,突出流域整体性,“一河一策”系统施治,不断提升地表水、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三期协议。深入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133条河流、22座大中型水库排查溯源。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统筹土壤、地下水治理,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两防”治土,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逐步巩固提升地下水水质。发布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实施地下水水质巩固或提升行动。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更新调整“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格局。推动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北部矿山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来源:天津日报往期精彩回顾民心工程进行时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天津环保税施行五周年 绿色税制成效显著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自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以来,天津市税务系统与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密切配合,保障环保税征管平稳运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五年来,天津市共征收环保税16.52亿元,纳税人户数增加2300余户,绿色税制带来的生态效应逐渐显现。据统计,自环保税开征以来,天津市指导企业享受减免税优惠16.59亿元,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全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五年下降40.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2%、五年提高15.3个百分点,12条入海河流水质全部消劣,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作为镀锌行业大户,积极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环保政策,先后对四条镀锌生产线进行节能环保改造,既节省了锌锭等原材料的使用,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公司环保负责人于茂松说:“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企业通过工艺调整和增加污染治理设备,每月天然气用量减少了5万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也从每立方米150毫克降低到50毫克以下,大幅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为解决部分企业面临的环保税计算申报难题,在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初期,天津市税务部门联合生态环境部门专门制发《天津市煤炭堆存、装卸过程大气应税污染物排放量抽样测算方法(试行)》和相关公告,明确了港口码头企业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和申报方式。国能(天津)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刘鹏介绍:“煤炭堆存装卸过程污染物排放量抽样测算方法,考虑了天津的天气状况及企业采取的控尘抑尘措施,计算方法更加科学精准,在相同煤炭堆存量的情况下,使用新方法计算缴纳的环保税每年为15万元,较以前排污费的100多万元减少了90%,这更加坚定了我公司加大资金投入、践行绿色发展,为天津生态文明建设多做贡献的决心与信心。”来源:中国新闻网往期精彩回顾民心工程进行时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投票进行时 | “低碳主题”海报设计大赛火热进行中,为您pick的作品投票吧!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春日正好,万物复苏。在这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国网天津电力杯“第八届天津环境文化节”大学生“低碳主题”海报设计大赛最具人气奖的评选!“低碳主题”海报设计大赛抓住“碳达峰碳中和”“减污降碳”等生态环保热点话题,吸引了来自我市30余所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征集到海报作品659件,这些海报作品真实反映了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行动,展现了青年学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接下来,我们将人气海报的评选交给“天津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朋友们,投票结束后,得票前5位的海报作品将荣获本届“天津环境文化节”大学生“低碳主题”海报设计大赛最具人气海报奖!投票时间:2023年3月30日-4月5日参与方式:为您心仪的作品投票,每人限投1票。作品展示1王巍涵作品阐述:每个人都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汇聚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2孙铭繁作品阐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美丽天津建设。3梁恩硕作品阐述:以天津之眼等地标性建筑作为背景,倡导市民朋友们选用新能源汽车、步行、骑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一起努力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天津。4黄姝豫作品阐述:通过画面的色彩对比,号召大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为我们的城市带来色彩斑斓的美丽未来。5谢彩容作品阐述:低碳伴出行,植树造万家,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者、美丽家园的守护者。作品通过充满童趣的图画,号召大家携手共创绿色世界,与世间万物同呼吸、共命运,将美好留驻人间。6姜欣颖作品阐述:减污降碳,过绿色生活。7夏圣博作品阐述:践行低碳生活,共建美丽天津。8陈蕊、马启晗作品阐述:海报主体颜色是绿色,象征着低碳环保。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从身边做起,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9韩越作品阐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环境保护靠大家。10曹淏作品阐述:以绿色为主基调体现低碳环保,以自行车为元素展现低碳出行方式,海报整体色彩清新,倡导市民朋友低碳节能,绿色出行。11任雨茹作品阐述:海报以天津之眼为主背景,体现了低碳行动在天津。借助减污降碳的宣传标语,号召大学生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参与美丽天津建设。评选参考: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可持续发展”“减污降碳”“美丽天津建设”“生态文明”等生态环保主题创作海报作品,充分展现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行动。注:海报作品均要求原创,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主办单位有权保留作品在相关公益活动中使用的权利。同学们的作品兼具创意与美感,展现出当下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使命如果他们的作品感染到你,请为他们投出宝贵的一票吧!投票页往期精彩回顾民心工程进行时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十项行动”进行时 | 全民植绿护绿 共建美丽天津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天津生态环境策划设计:宣教与信息室编辑:郝英男
2023年3月2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十项行动”进行时 | 2023工作台历(天津篇)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天津生态环境策划设计:宣教与信息室编辑:郝英男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十项行动”进行时 | 市政府召开第7次常务会议 审议《天津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近日,市长张工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方案》。会议强调,滨海新区是全市发展龙头,在高质量发展中承载着重要支撑和引领功能。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增强标杆意识,主动提高站位、对标先进,充分发挥政策、产业、港口、机场等优势,以“二次创业”的决心和劲头加快发展,发挥好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在积极争取政策资源上走在前、作表率,敏锐把握国家政策,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用好市场化力量,争取更多政策资源项目在津落地。要在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上走在前、作表率,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充分发挥五大开发区“生力军”作用,夯实支撑基础。各部门要主动支持新区发展,立足职责明确举措任务,高效能推动落地落实。会议审议《天津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保障。要厚植科技创新生态,提升科创氛围和活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全面推进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深化院市、部市合作,建立握手通道,提高科研成果在津转化率,将科教人才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动能。要全力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积极谋划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密切跟踪前沿科技进展和市场变化,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各部门各区要压实责任,加强调度,确保各项行动目标落实见效、按期“交账”。会议审议《天津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会议强调,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在污染防治、节能降碳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锚定任务指标不退不让,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综合治理,统筹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科技力量,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要突出前瞻性布局,加大外电入津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推广利用水平。要加快存量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交通结构调整。要严格执法监督,坚决遏制违规乱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严厉打击和曝光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形成有效震慑。来源:天津日报往期精彩回顾民心工程进行时
2023年3月26日
其他

“十项行动”进行时 | 虚拟主播云小朵“云瞰京津冀” 描绘生态协同新画卷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天津生态环境策划设计:宣教与信息室编辑:郝英男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民心工程进行时 | 重磅!天津今年20项民心工程来了!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铆牢民心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干。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2023年20项民心工程。一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缓解群众就业压力1.
2023年3月1日
其他

民心工程进行时 | 2023年20项民心工程动员部署会召开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日前,天津市召开2023年20项民心工程动员部署会,总结回顾2022年民心工程完成情况,并对2023年20项民心工程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据了解,2023年20项民心工程共包括48项具体工作。其中,保障类项目共17个,涵盖就业、医疗、住房、困难群众生活、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改善环境等7个方面;设施建设类项目15个,包括居住环境、路网建设、公共交通、停车出行、供热燃气、供水排水等6个方面;生活服务类项目16个,聚焦群众在教育、养老、购物、休闲、绿化、健身、文化等7个方面的服务需求,基本实现了重点民生领域的全覆盖。同时,为确保2023年20项民心工程顺利实施、圆满完成,天津市制定并印发了《天津市2023年20项民心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清单化管理、台账式推进,确保守信践诺、如期完成民心工程各项任务,向群众“交账兑现”,进一步擦亮民心工程金字招牌,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添秤助力。来源:央广网往期精彩回顾【权威发布】2022年“宪法宣传周”挂图来啦!免费下载使用媒体关注
2023年3月1日
其他

天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大气、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均达到历年来最好水平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日前,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均达到历年来最好水平。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天津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案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近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升级,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推进高质量达峰。《方案》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统筹整合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引领样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重点企业达到国内清洁生产以及能效先进水平,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指标。目标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清洁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根据《方案》,加强源头防控,实现规划布局协同、环境准入协同。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纳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指导各区分类开展城市建成区、农业生产区和生态功能区减污降碳,严格落实国家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的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以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为重点,严把环境准入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双控”、产能置换、煤炭减量替代、“三线一单”、污染物区域削减、水资源管理等要求的,依法不予审批。严禁新增钢铁、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不含光伏玻璃)、电解铝、氧化铝、煤化工产能,严格执行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方案》提出,突出重点领域协同增效行动,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5个领域。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开发光伏发电、陆上风电,稳妥推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地热能,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7%以上。禁止新建燃煤自备机组和燃煤锅炉,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分类实施煤电升级改造。加快传统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有序减少独立热轧企业及工序,做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推进全废钢电炉工艺,石化化工行业加快推动减油增化。到2025年,全市绿色制造单位达到300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紧扣“十项行动”积极服务融入高质量发展 天津部署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近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总结部署工作会议暨2023年第一次局务会议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22年工作,并在科学分析当前面临形势的基础上,部署了全局新一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温武瑞在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强调,2023年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之年,全局要主动对标对表,对照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变到质变,持续巩固PM2.5改善成效、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国家要求。温武瑞说,为实现上述目标,全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各项部署,紧紧抓住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落地实施这一中心任务,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发展,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重点抓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态风险防范、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切实加强党的领导6方面工作。会议还对当前全局迫切要做好的“紧扣‘十项行动’提升谋划力”“聚焦污染攻坚提升战斗力”“争取政策资源提升执行力”“走访基层企业提升服务力”等方面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局要抓住当前发展机遇,主动争创一流,跳起来‘摘桃子’,率先在政策资源、项目服务、试点示范等方面见真章,努力实现首季开门红、全年新突破。”温武瑞强调。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天津全面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2023统计显示,目前,工业领域碳排放占全市碳排放66%,其中钢铁、石化等产业占全市工业领域污染物排放80%以上。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对全市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动“双碳”目标落实意义重大。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王文美表示:"按照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科学减排,持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围绕橡胶、化工、制药、涂装等行业,指导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提升改造,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公转铁清洁运输比例,推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等区域的施工工地100%使用低挥发性涂料和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施工机械。"钢铁生产线津城东南、滨城之北,坐落着总面积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保障区。在这一片津沽绿谷,同时座落着本市最大的民营钢铁生产企业——荣程钢铁。一家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企业,却实现了与绿水青山的和谐共生,其中的秘诀便是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记者这样介绍:“我现在是在荣钢集团带钢分厂二轧车间的出口,我身后,就是集团最先进的1100mm全连轧带钢生产线,而在我的身前,就是一片观赏鱼池,里面有十几条锦鲤缓缓游动,现场的工作人员罗沐告诉我,这个养鱼池里的水,就是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冷却水。”罗沐表示:“基本上能养鱼的水都已经满足生活标准的水了。这些水不是自来水,也不是河水,是我们收集到葛沽区域的生活废水,雨水,净化完了以后,我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就不用耗费其他的好水。”钢铁企业向来是用水大户,但在荣程,吨钢耗新水不到0.97立方米,排放废水量接近0。这背后,是荣程钢铁打造的一整套水净化和循环设备。通过收集生活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净化分级使用,不仅减少了水耗和用水成本,也减少了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荣程钢铁集团能源环保处处长潘玉桐表示:“中水,先到烧结、然后炼铁,炼钢,普通循环冷却水。中水再深加工我们叫软化水,用于锅炉,烧结余热发电,用完冷却下来的凝结水要回到我们排污管,再回到我们污水处理厂。废水集中处理的时候,我们把盐提出来,当工业盐。”太阳能电池板荣程钢铁集团党委书记柴树满告诉记者,所有的烟气几乎都被收集起来“吃干榨净”,同时,整个集团能源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他这样介绍道:“我们投资建的煤气回收发电,包括这里面厂房,房顶全部是光伏发电,自发电的比例最高咱们达到了60%。”截至2022年,荣程集团先后完成了9.5M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和600亩污水处理厂水面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发电量超过18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2万吨。在此前结束的2021年度碳排放权交易中,荣程钢铁作为传统耗能大户,竟然富余了数目可观的碳排放权上市交易。长期的节能减排降碳投入“见到了回头钱”。本月28号,新一批往返于天津港与河北定州的氢能重卡投入使用,荣程集团在用氢能重卡总数达到了122部。作为荣程集团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截至2022年底,荣程集团氢能源重型营运货车运输量达177万吨、行驶200万公里,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这只是荣程集团布局新能源产业的其中一步。柴树满这样介绍:“下一步我们打造辐射到河北唐山、廊坊、沧州的圈,把氢能源的重卡运输半径越来越大。在全国首创冶炼喷吹氢气,降低煤炭的消耗,下边重点发展轻能重卡的关键零部件,比如氢燃料电池,共同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我们正在研究,给城市处理废塑料、废轮胎,为做好无废城市做贡献。”氢能卡车来源:天津新闻广播往期精彩回顾【权威发布】2022年“宪法宣传周”挂图来啦!免费下载使用媒体关注
2023年2月7日
其他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天津

温武瑞介绍,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今年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将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方面重点发力。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统计技术规范 排放源统计》的公告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统计管理,规范排放源统计调查工作,现批准《生态环境统计技术规范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权威发布】2022年“宪法宣传周”挂图来啦!免费下载使用

也可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登陆“智慧普法平台”(中国普法网)下载。来源:中国普法往期精彩回顾天津这十年
2022年12月4日
其他

媒体关注 | 一次大会 5项表彰 探寻奖项背后的天津“绿色故事”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11月以来,中央和市级媒体多视角关注天津生态文明建设津云、天津电视台播出视频,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天津政务网、天津日报、天津新闻广播刊发特稿,中国环境报、每日新报开辟专版,持续报道天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既有重槌响鼓之后的“余音绕梁”,也有涓涓细流之中的“泉水叮咚”,经过分众化的传播,多家媒体深度报道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典型案例和优秀人物,讲出身边的天津“绿色故事”。天津政务网天津政务网以《3区(园区)1集体1人获生态环境部命名和表彰
2022年12月3日
其他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巡礼 | 天津港保税区暨空港经济区双港驱动展“绿帆”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权威访谈日前,生态环境部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命名表彰活动,天津港保税暨空港经济区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称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天津港保税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单国雁表示:这次天津港保税区暨空港经济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命名,对我们是激励,更是鞭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天津港保税区坚持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区位、政策、功能等特色优势,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海洋经济、智能科技、氢能产业等标志性产业链。目前,我区已形成“4+2+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制造业各项指标运行平稳。2022年截止三季度,我区工业产值完成同比增长8.6%,增加值同比增长4.02%。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保税区坚持人与自然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融合,自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来,PM2.5年均浓度下降62.1%,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绿地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人与自然融合方面,空港景观湖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自然风景获得天津市“最美河湖”荣誉称号,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重要组成部分-空港生态绿廊项目全面建成投用,为周边企业和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生态旅游、景观欣赏、环境宣传等于一身的理想场所。在产业与城市融合方面,保税区加速布局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在实施的海港区域城市更新项目成为天津市首个“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在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融合方面,临港湿地公园通过人工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一座以修复入海口生态环境、保护候鸟栖息地并兼具景观效果的生态湿地公园;临港中港池北部岸线一期2.3公里段通过加强岸线生态修复保护,明显改善了海水水质,成为群众观海亲海的生态乐园。下一步,保税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推进保税区宜业宜居现代化生态活力新城建设,打造便民利企、产城融合新标杆;坚持乘势而上、谋势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天津港保税区于199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第一批保税区,也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保税区,拥有港口、机场双港优势,下辖空港、临港、海港三个片区。园区持续十年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十年以来,园区坚持生态工业和低碳循环理念,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产业链构建和资源能源循环体系构建工作,在物质减量与循环利用、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果,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相关指标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显著好转,逐步探索出一条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之路。近年来,园区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化,园区内企业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带动大量生态环保产品走向产业化生产。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围绕绿色低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工业生物科技前沿,以生物设计为核心,开展工业生物技术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系列重大科技突破,以生物技术推动农业工业化、工业绿色化、产业国际化,有力支撑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园区聚焦能源领域,服务“双碳”战略,建成氢燃料电池产业+加氢母站+氢能车基地,为改善能源结构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和技术应用示范。随着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国内首批100台氢燃料电池叉车正式投产,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将对“双碳”战略提供有力支持。以万峰环保为代表的新一代环境治理企业,创新智能化大区域精细化管理技术和设备,推动环境治理产业化发展。海水淡化研究所开展海水淡化与利用技术研发,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寻找到新的解决途径。同时,园区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筑牢先进制造业基础,在注重生态化发展的同时,从组织、政策、人才、技术等多领域扶持实体制造业升级改造,推进企业污染物减排、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引导园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生态化,加快产业链转型升级,串联补链强链。形成以航空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体系。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优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连年增长,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细胞生态化,引导制造业提升改造创新驱动。截至目前,累计有36家企业获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项目,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市级绿色工厂20家。园区重点行业中A/B级标杆企业27家,占比达到25.2%。推动生产工艺生态化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巡礼 | 大气环境处获得“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天津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结出丰硕成果。日前,生态环境部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命名表彰活动,三区(园区)一集体一人获生态环境部命名和表彰,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获得“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多年来始终把“还老百姓蓝天白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任扛在肩上,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全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改善到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巡礼 | 窦迪获得“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

综合规划篇天津生态环境策划设计:宣教与信息室编辑:郝英男
2022年11月27日
其他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巡礼 | 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近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今年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新天津生态城位列其中,是今年天津市唯一一个,也是滨海新区第一个获批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综合规划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的鲜明导向,把“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立足战略统筹、系统谋划,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美丽天津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从“单打独斗”到“全民参与”,形成了“大环保”工作格局(一)夯实生态文明的思想根基。十年来,天津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带头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组织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印发宣讲提纲、广泛学习宣传。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坚守“绿色决定生死、关乎天津未来”,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错误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各类企事业单位从“要我治”到“我要治”,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市民群众从“被动反映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参与意识明显提高,参与程度广泛活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鲜明导向、自觉行动。(二)凝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生态环保工作不是环保部门的“独角戏”,是各区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大合唱”。十年来,天津始终坚持高位推进,市区两级均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领导同志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联系点制度,对口包区、分区包片;分管市领导蹲点调研、定期调度、现场办公。人大、政协等部门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立法监督和政治协商的重点领域,各有关部门切实做到“既管行业又管环保”,聚焦“园区围城”“钢铁围城”等重点难点,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的“单兵突进”到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全面开花”。(三)压紧生态环保的责任链条。压实压紧“硬责任”,关键要明责知责、履责尽责、追责问责。十年来,天津紧扣“压实责任”这条主线,推动生态环保责任由“政府负责”向“党政同责”转变,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理清区级党委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等50个责任主体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边界,确保各方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生态环保工作由“软要求”向“硬指标”转变,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范畴,每季度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调度会议,开门见山讲问题,闭环推动促整改;紧扣考核问效,把污染防治的“战场”作为履职尽责的“考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逐步扩大考核范围,做到属地和部门一起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起评,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各区各部门年终绩效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从“单一推进”到“全面统筹”,取得了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胜利一是谋深谋全。坚持统筹发展和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全面、深入、具体的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在“稳中求进”中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源头治理,摒弃过去“就环保论环保”、“就污染讲治理”的传统思维,在环保规划、攻坚战方案中专门设置绿色低碳发展等章节,科学谋划了一批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调整重点任务,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总量“双降”,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空间。二是谋准谋远。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倒逼,结合天津发展实际,聚焦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突出问题、关键领域,设置专项方案,重点安排布置,强化问题解决。2018年,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1+8”三年作战计划,随后又组织制定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强化升级方案,特别是对照“入海河流全面消劣”的新目标,按照“一河一策”、分区分案的原则,编制12条入海河流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2年,紧扣国家“1+8”攻坚体系,锚定“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远景目标,制定发布我市攻坚战行动方案,在延伸拓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基础上,聚焦最影响环境质量改善、最关系群众衣食住行的突出问题,谋划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臭氧、扬尘异味噪声等三个新战役,延续拓展柴油货车、黑臭水体、入海河流、渤海、农业农村治理等五个领域污染治理标志性战役成果,形成“1+3+8”的攻坚行动框架。三是谋细谋实。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工程化落实,在谋划好总体环保规划、攻坚方案的同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把目标指标分解到责任单位、具体节点,任务措施分解到季度、月份,一年一年压茬推进,稳扎稳打逐步落实。第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谋划601项重点任务、802项工程措施,所有工程任务全部顺利完成,特别是解决了“钢铁围城”“园区围城”“散煤”“散乱污”等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硬骨头”,为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阶段性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谋划了581项重点任务,涉及绿色发展、三大保卫战、生态修复、治理能力提升等方方面面,将为“十四五”攻坚目标达成夯实良好根基。从“单方使劲”到“全面发力”,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运用改革手段推进区域协同。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大力推动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2015年,与京冀生态环境部门签订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突破方向、协同领域、合作事项,此后每年制定工作计划、逐项推进落实,建立了“静廊沧”、“通武廊”、“京东黄金走廊”等生态环保协同机制,逐步实现了立法、标准、政策、治理、执法“五个协同”。2022年,推动成立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固化已有成熟机制、强化合作薄弱环节,形成污染防治全领域贯通、交界市县全区域衔接的协同模式,联合签署《“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拓宽协同领域、延伸协同深度,更加突出了京津冀地方层面协同的落地实施。(二)运用改革手段引领绿色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引领和服务作用,以生态环境高效能治理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强化激励、表率引领,2019年印发实施环境保护企业“领跑者”制度实施办法,三年来评选25家环境保护企业“领跑者”,引导推动企业从“被动治污”向“主动治污”转变。坚持大胆突破、先行先试,2020年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工业园区单位面积及重点行业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强度监测评估方案,连续两年监测统计、评估分析煤电、钢铁等4个重点行业和50个工业园区,强化总量、强度双控,校准绿色发展标尺。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2020年、2021年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制定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不断提升办事便利度、监管精准度、政策契合度、企业满意度。(三)运用改革手段夯实基础支撑。坚持求真求准,提升基础工作,强化环境数据支撑体系,更好服务管理决策,更好推动污染减排。核准环境统计数据,每年全面梳理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统筹做好环境统计和重点源目录调整,开展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率先启动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研究,确保数据真实可信、拿来能用。2017年底,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三年来动员5000余人参与,投入资金1.8亿元,摸清3.6万个污染源基本情况,天津市以“全国领先”的速度完成污染源普查数据核算工作,审核通过率、核算完成率达到100%。持续推进总量减排,印发“十三五”、“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探索实施总量管理政策创新,建立区域总量指标有偿调剂、指标互换机制,支持各区新、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开源,污染物减排工作成效明显,高标准完成国家下达减排任务。供稿: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往期精彩回顾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林
2022年10月12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党建工作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教育引导局系统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体净化、一体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党的建设展现出新气象。2022年1月18日夜,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生态环境局紧急抽调干部奔赴津南区抗疫一线。图为局党组书记、局长温武瑞做出征动员,号召下沉干部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政治建设,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决一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局党组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和自觉行动,及时研究制定贯彻举措,积极主动推进落实。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第一时间贯彻落实,持续熔铸对党、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忠诚之心、忠诚之情。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回头看”活动,及时调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持续为基层减负等情况,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细。二是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每年,组织召开年度述责述廉、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部署和年中推动等专题会议,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形势,编制工作要点和局领导班子主体责任“两个清单”,制定落实上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政治生态建设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措施,签订工作责任书,压实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每季度,坚持听取分管部门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督促履职尽责、廉洁从政。每年底,组织开展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检查考核,指名道姓通报存在的问题,对排名靠后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约谈。三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大力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双重组织生活等党内制度,始终把党章学习教育作为开年第一课,把党纪党规学习贯穿年度教育全过程,注重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做到“五个必须”,坚决防范“七个有之”。持续整治码头文化、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强化斗争精神,制定年度政治生态重点任务、《市委考核组在主体责任检查考核暨政治生态建设考核中发现问题整改清单》《政治生态问题整改落实清单》,明确具体整改措施,开展对2017年、2018年两次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不断净化局系统政治生态,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思想建设,理想信念根基更加牢固一是坚持不懈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局处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主题、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第一主课,推进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使理论教育真正入脑入心。采取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支部党员集中学习、举办专题研讨班、参加网络学习等形式,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宣讲、“党课开讲啦”、建设书香机关实施全民阅读、“使命·奋斗”大讨论、观看专题片、参观见学等活动,以及“准民主生活会”研讨交流,推进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广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对党忠诚;在奋发有为中凝聚奋进力量,践行初心使命,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1+3+8”行动,以教强担当,以育促实干,切实将理论教育成效转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局作为第一家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市级机关部门,受到中央第8巡回指导组的充分肯定,并代表天津市接受了中央指导组的主题教育评估。三是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阵地安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纳入领导班子“两个清单”,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纳入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员学习教育培训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落实。积极开展《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传统节日文化等宣传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新风。深入挖掘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援疫情防控等基层一线先进典型,积极宣传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每年组织新闻发布会和政策解读会,协调几十家媒体采访,播发报道上百篇次。加强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提升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结合机构改革,对机关各党支部和直属单位党组织进行科学设置调整,对任期将满的党组织督促全部按期换届,对委员增选、补选等加强工作指导;支援津南疫情期间成立了1个临时党委、11个临时党支部,做到党员工作到哪里,党组织就跟建到哪里。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与行政负责人“一肩挑”要求,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采取以干代训、专题培训、领导授课、专家辅导等形式,建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强大战斗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系统治气、治水、治土、治海。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紧密融合、同频共振,水生态环境处党支部作为市委组织部和市级机关工委8个试点单位之一,其经验做法在局系统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市委组织部和市级机关工委试点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党支部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法规标准篇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进程中,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法规标准引领,持续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立法,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一、着力构建最严密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一)突出重点,系统设置立法项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自然要素、环境问题为导向,围绕生态环境重点问题,将大气、水、土壤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要素管理作为立法方向,先后制定《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系统构建生态环境法规制度体系,形成以《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综合性法规为统领,大气、水、土壤等7部单项法规为支撑的生态环境法规体系,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出台《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宣教篇

天津生态环境宣教的“个”“十”“百”“千”“万”“亿”天津市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主会场天津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十年,是润物无声、层叠积累,从“个”到“十”,到“百”,到“千”,到“万”,到“亿”,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涛涛江河的十年。“个”——十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个”核心任务,高举旗帜,守正创新,积极进取,开创出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宣教工作新局面。“十”——十年来,全市共召开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96场;建立环境教育示范基地32家,认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50家。“百”——十年来,全市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489所,绿色社区257个;累计在中国环境报刊发天津地方板块106期。“千”——十年来,市生态环境局编写推送各类新闻稿件1507篇;组织各级媒体深入环保一线采访2466次;中央和市级媒体刊发生态环境报道8902篇次;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500余场次。“万”——十年来,全市生态环境政务微信、微博矩阵共发布信息100余万条,粉丝人数达240余万人;编写印发环境科普读物10万余册;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线上线下观摩活动参观人数突破50余万人次。“亿”——全市生态环境政务微信、微博矩阵发布信息总阅读量破4亿!突出旗帜引领,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媒体报道天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一)加强理论研习,广泛开展宣讲。市委、市政府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列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基层理论宣讲重要内容,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坚决抓好贯彻落实,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在《天津日报》开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等理论专版,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在全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网络专题班。2019年,天津市委党校成为全国第一个单独设立生态文明教研部门的省级党校,举办了多期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班,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在专题班做专题报告。(二)挖掘典型案例,突出展示成效。深入挖掘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大力宣传蓟州、西青、宝坻、滨海新区等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无废城市等示范创建工作成果。通过挖掘先进人物、优秀事迹,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展示生态环保铁军风采,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群众中得到更强烈的思想共鸣和更自觉的行动贯彻。(三)坚持立法先行,夯实法律保障。2012年9月11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把全市环境教育工作从号召、提倡上升到依法实施层面。2022年9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天津市生态文明教育促进条例》,是国内首部以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为主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以立法形式明确把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的重大理念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各方面、多角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作出制度规定,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提升新闻宣传水平,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一)高起步建章立制,率先建立新闻发布制度。2016年,率先建立生态环境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明确发布职责、严格发布要求、规范发布程序,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充分发挥新闻发布会高效、权威地宣传主渠道作用,开展系列政策解读,宣传工作成效,突出典型案例。生态环境部在考核评估报告中指出,天津市“对新闻发布重视程度较高,能够主动进行议题设置,积极开展新闻发布相关工作,整体落实情况较好”、“部门领导在参与新闻发布工作中表现积极”。(二)加强谋划系统推进,打好宣传组合拳。不断提高新闻发布策划水平,不断增强主动发声能力,加强人员、选题、平台统一调度,实现宣传平台更融合,宣传方式更灵活,宣传范围更广泛。先后组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多个主题宣传活动。对同一主题,在组织新闻发布会的基础上,还邀请媒体采访团下基层抓“活鱼”,并将所有相关媒体报道在政务新媒体“一揽子”宣传,将新闻发布、现场采访、新媒体宣传、社会宣传层层推进,唱响主旋律、打好组合拳。(三)科学统筹把握重点,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督察篇

近年来,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抓好整改落实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胸怀“国之大者”,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着力从净化政治生态入手解决自然生态问题,从发展理念和政绩观上解决问题,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最严格的要求,解决了一批长期没有解决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提高思想认识,坚决扛起督察整改落实政治责任2017和2020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天津市开展了两轮督察,给天津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深刻变化。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落实督察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坚决纠正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落后观念、工作偏差,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督察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更加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将“绿色决定生死”写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导向,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了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各区、各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建设全面加快。(二)压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为常态。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推动督察整改工作。书记、市长多次深入七里海湿地保护区、绿色生态屏障、天津港等具体点位,现场办公、协调推动重点整改任务落实落地。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普遍经历了一次扎实的思想和作风洗礼,绷紧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根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层层压实并形成强大震慑。(三)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建立健全市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检查整改落实联系点制度,市领导同志亲自督导,在我市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中,均逐项明确市级领导负责人,督促指导做好督察整改工作。各区党委和政府、各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兵把守,切实担负起本地区、本系统整改落实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对照督察反馈意见,对号入座,认账领账,立即整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整改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跟踪问效,以整改实效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督察整改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始终充分巩固发扬督察组在津期间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督察整改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切实把督察反馈意见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有效对策。(一)突出系统思维、闭环管理,大力推进督察整改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以实际行动诠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政治属性,先后制定出台《天津市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约谈办法(试行)》《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等制度文件,把整改成效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完善拉条挂账、全程监管、跟进推动、督办约谈、办结销号闭环,坚持制度先行、工作有序、落实有效,努力构筑起我市督察整改四梁八柱。(二)立足当前治标,着眼长远治本,探索构建督察整改体系框架。树立“发现问题及时治疗”的观念,督察组在津期间,市委、市政府聚焦结构调整难度大、环境基础设施有欠账、农村环境治理关注不够、局部区域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等5方面突出问题,制定印发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边督边改工作方案,明确14个方面、68项整改措施。通盘考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构建“1+6+1”督察整改方案系统框架,以1个总体整改方案为基础,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整治群众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和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等6方面专项治理,1个问责方案砥砺担当,推动我市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向纵深发展。(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全力推进督察整改落实落地。围绕我市两轮督察反馈问题,制定85项整改任务,细化分解千余个具体整改措施任务,逐个明确时间节点、压紧压实整改责任。成立点面结合、条块联动的督察专班,与纪检监察机关建立督察整改报告制度,突出督促指导与支持帮扶,2017年至今,专班共下沉具体点位调研帮扶600余次,下发督办单330余份。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我市制定的49项整改任务已完成48项,第二轮制定的36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8项,两轮督察整改任务总体完成率已近80%。“七里海芦苇青青鸥鹭鸣”“大黄堡画出生态新画卷”“散乱污变身绿色发展地”“绿色生态屏障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十二条入海河流持续巩固消劣成果”等正面典型案例在全国宣播,展现了我市督察整改工作成效。(四)发扬斗争精神、担当精神,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赋能增效。“五控”治气、“四措”治水、“三招”治海、“两控”治土,铁腕治污力度前所未有,天津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天津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7.1%;空气优良天数增加到264天,较2017年增加55天,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好转,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从2017年的7个增加到2021年的16个,12条入海河流从2017年“全部为劣”到2021年总体达到Ⅳ类。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较2017年大幅改善。农耕地、建设用地继续保持安全利用。掌握历史主动,以整改落实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几年来,天津市始终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一)保持战略定力,做好产业优化升级文章。坚持制造业立市,严控“两高”项目上马,以“刮骨疗毒”的气概分类整治2.2万家“散乱污”企业,有力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问题。坚持节约优先,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调整能源结构,不搞“碳冲锋”或“急刹车”,优先保障群众生活、取暖需求,从实际出发,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率先完成煤电机组100%“清洁化”改造。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达到65%,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二)留白留绿留璞,构筑“河流环抱”“湿地围城”良好生态格局。开启“拔钉子”“啃骨头”的绿色革命,大力实施“871”重大生态工程。持续加大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快实施七里海、大黄堡、北大港、团泊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工程。坚持组团式、多中心、多节点城市群发展战略,从长远出发果断调整城市规划,“津城”“滨城”双城间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基本成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升,一级管控区内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6%以上,蓝绿空间占比超过65%,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生态景观生动显现。推进153公里海岸线“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渤海水质优良率提高到70.4%,5年提高53.8个百分点。(三)落脚百姓点赞,聚力攻克群众“急难愁盼”。全面梳理综合研判督察期间群众信访举报问题,聚焦民生关切,开展“点题整治”专项行动。第一轮督察期间受理4226件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第二轮督察期间受理2917件举报问题,较第一轮同比下降30%,已办结2863件,阶段性办结54件;两轮督察期间重复信访183件举报问题,精准核查全覆盖,逐一对账销号,已全部整改完毕。督察组离津后,设立专线常态化受理群众信访举报,2017年至今,我市共受理举报件1.5万余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督察”利剑作用从中央督察到市级督察、从整改难点大事到群众身边小事,督察整改以来,天津市大力推动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持刀刃向内、动手术、切病灶,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信号。(一)直面痛点、攻坚克难,率先开展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18年和2019年,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督察“回头看”,由市委组织部选派抽调,市生态环境局副局级领导率队,两次共抽调223人参与督察工作。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将有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市级部门纳入督察范围,实现全市16个行政区和8个市级部门督察全覆盖。始终保持严的基调,我市两轮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完成谈话千余人次、调阅资料5万余份、现场检查点位近2千家次;共梳理出问题线索70个、典型案例53个,形成督察反馈报告46份,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机衔接、形成合力。(二)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精准规范问责激励担当作为。出台《天津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做到真管真严真担当、真查真纠真问责。持续压力传导,根据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我市移交的14个问题线索,共对148名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其中给予党纪政纪(政务)处分94人;根据天津市两轮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111个追究责任问题线索,全市共对285名责任人严肃问责。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天津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党中央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题中之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天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供稿: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往期精彩回顾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林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核与辐射安全篇

敢把沙漠变绿洲2022“八喜杯”我的自然故事—《冈特生态童书》故事续讲大赛即将开启!欢迎大家参与!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天津交出亮眼“半年报”减污降碳“涨知识”|
2022年10月7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执法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主力军作用,聚焦核心任务,坚持依法执法,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有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质量的持续提升,为我市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立案1.8万余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5万余件。运用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查处五类案件总数1110件,其中按日计罚22件,查封扣押531件,限产停产129件,移送行政拘留238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190件。用好生态环境执法“组合拳”,三大“保卫战”打得更准一是高效率推进“蓝天”保卫战执法行动。针对夜间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连续两年开展燃煤锅炉“零点行动”,共执法检查400余台次燃煤锅炉,立案查处率高达24.6%。结合季节特点,从2016年至2021年连续六年开展夏季VOCs专项执法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夏季违法行为发生率从12.7%降至5.81%,秋冬季违法行为发生率从7.89%降至1.15%。二是高标准落实“碧水”保卫战执法任务。将全市114家污水处理厂纳入“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研究制定《天津市环境保护系统实施环保红黄牌管理制度暂行办法》,持续组织对天津12条入海河流、36个国控断面、汇水范围内重点汇入支流及排水口门进行执法巡查。我市12条入海河流,从2017年全部为“劣”,到2020年全部消“劣”,再到2021年达到“总体Ⅳ类”,完成三步走目标。三是高要求开展“净土”保卫战执法工作。探索推行土壤污染“清单式”执法,开展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土壤环境专项执法,紧盯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随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测性执法,实现了对我市100余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执法“全覆盖”,构建了“监管+监测+专家”联动执法体系。同时,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编组航拍巡查畜禽养殖场周边河道水质情况打好防范化解风险“主动仗”,环境质量安全守得更牢一是固体废物管理更加规范。持续强化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和利用等全环节执法监管,组织开展“清源行动”等多项涉危险废物专项执法行动,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市级联络员工作制度,有力推动固体废物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天津市武清区刘某某非法收集处置废铅畜电池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入选生态环境部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二是核与辐射更加安全。研究制定核技术利用单位、核与辐射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开展非现场巡查,全方位加强移动探伤放射源异地转移备案和首次作业的现场核查监督,实现核技术利用单位和涉及核与辐射安全环节执法全监管。近年来,已累计举办核与辐射监督执法培训班23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完成33个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问题整改。三是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更加彻底。深入开展“公路质检和石油化工行业放射源安全风险排查”、“辐射安全许可证超期持证专项检查”、“输变电工程项目监督检查”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排查整治”等多个专项行动,全面排查环境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有效防范和遏制环境安全事故。2012年以来,先后圆满保障了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东亚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环境安全。把培训课堂搬进核技术利用单位现场,提升区局核与辐射执法能力和水平,并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出好优化执法方式“连环招”,执法监督体系建得更全一是非现场执法智慧化。印发实施《天津市重点排污单位非现场执法工作指南(试行)》,利用走航车开展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巡查,快速锁定可疑企业,提高巡查效率;利用无人机速度快、覆盖广、拍照清、可搭载特点,提升巡查效能;利用红外热成像仪、FID、微风风速仪等技术装备辅助现场执法,固定违法证据。不断加强高科技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助力开启执法新模式。二是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化。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持续高压态势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工作,建立自动监测数据定期会商机制,会同监测部门赴现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开展全市自动监控专项整治行动,圆满完成全市15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部完成自动监控“装、竖、联”工作。2022年,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了天津查处某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案。三是排污许可管理清单化。制定《市生态环境局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强化固定污染源“一证式”执法监管等6大任务、21项重点工作、30条具体措施,将34591家企业纳入排污许可管理。2017年以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4万余人次,检查排污许可证企业2万余家次,共查处各类违反排污许可证行为100余起。执法人员使用移动执法系统录入执法检查情况下好执法服务保障“先手棋”,助力营商环境创得更优一是多措并举推进普法宣传。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瞄准生态环境普法难点和痛点,着力构建“一体化、精准化、全程化、多样化”执法普法体系。率先在市级执法机构推进全程说理式执法试点工作,组织人员编写生态环境法规系列普法明白纸,发放各类普法宣传材料10000余份,开展“执法人员+行业专家”入企帮扶式执法活动,畅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二是用心用情化解环境信访矛盾。通过出台一套制度、围绕两个目标、落实三个“第一时间”、实施六项坚持,探索形成“一二三六”环境信访工作模式,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营造清新气爽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共牵头解决生态环境领域信访、投诉、举报8600余件,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6300余件,多次受到生态环境部表彰。三是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天津市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实施细则》,明确从重、从轻和不予处罚的19种具体情形,完善执法“正面清单”,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12种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减免处罚,积极推进“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无主观故意不罚”。近两年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59件,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案件350余件。天津泰环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为执法总队送来锦旗练好队伍规范执法“基本功”,执法铁军形象树得更好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锻造执法铁军。围绕“党建引领执法,执法促进党建”的工作目标,以“学、领、督、优”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党建和执法工作同频共振,持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自启动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全市执法人员编制数已由“十二五”时期的不足300个,增加到目前的近800个,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均实行“局队合一”模式。二是强化岗位练兵增强执法本领。启动市区两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互派干部交流锻炼工作机制,创新开展“每月执法之星”评选活动。依托监督帮扶任务,组建监督帮扶人才库,实施人才动态管理,定期开展执法业务专题培训。聚焦“讲、学、练、比、评”五环节,常态化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2019、2020、2021年度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名次从排名倒数后几名跃升至前五名。三是狠抓执法规范锤炼过硬作风。明确“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作目标,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统一着装,组织开展着装规范培训和军事化队列训练,出台《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八不准”》,严格规范执法用语,发放执法廉政监督卡,精心设计打造廉政主题“文化墙”,不断强化队伍作风建设,锤炼严明执法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主力军。执法人员对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检查供稿: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往期精彩回顾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林
2022年10月6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监测篇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谋划我市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一)深化体制改革落地见效推进环保机构监测垂直管理改革落地,形成“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16个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市区两级的监测职责分工,各级监测机构结合自身职责和辖区特点,有的放矢提升自身监测能力,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效能实质提升,在环境质量考核、环境信访、环境执法和应急事故监测中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顺应省以下环保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要求,梳理环境监测事权,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管理,执法监测、污染源监测下沉各区。实现了“谁考核,谁监测”的目标,管理体制更加顺畅,环境质量监测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显著提升。(二)优化顺畅业务运行机制建立部门间环境监测协作机制,生态环境部门统一发布环境质量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与公安机关联动查处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案件。探索跨区域联合监测机制,积极开展京津冀监测会商,服务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机制,监督企业自行监测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预测预报会商(三)推进监测服务社会化以问题为导向,以精准帮扶为突破口,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宣传、诚信教育等,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激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活力,引导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进入环境监测的主战场。同时,以专项监督检查为抓手,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健康、蓬勃的营商环境,促进环境监测行业健康发展。我市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从无到有、茁壮成长,目前已达到131家,从业人员超3000人,生态环境系统监测机构、社会监测机构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实现了环境监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一)环境空气立体观测网络基本建成完成覆盖市-区-街镇,涵盖评价、监控、区域、背景全类型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构建起由20个城市评价点、269个街镇监测点、1个清洁对照点、1个背景监测点、4个区域监测点、47个园区监测点、8个交通站监测点和1个超级观测站组成的综合观测网络,形成监测布局覆盖全面、科学合理、精准高效,监测能力因地制宜、匹配合理、及时准确的综合立体观测网络体系。(二)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逐步完善地表水市级监测范围从海河干流、引滦等少数河流扩展到对全市55条主要河流、6座湖库,市级监测断面数量增至117个,实现了天津市主要河流及全市16个行政区全覆盖;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范围从5个扩展至10个,覆盖我市全部地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监测点位从17个增加至35个,覆盖了天津市功能区海域的全部2146平方公里。水环境监测网络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监测数据智能化捕集跨越式推进,水质自动站从5座大幅增加至81座,在重点水域、海域投放9座浮标式水质自动站,实现零的突破,逐步形成地表水“自动为主、手工为辅”、地级以上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全覆盖、近岸海域“人工+浮标站”的监测格局。杨庄截潜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三)水土风险协同监测网络初步建成优化土壤环境监测,完成包括116个国控点、108个市控点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涵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填补了我市以往建设用地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空白,实现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行政区全覆盖。布局地下水环境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点位由16个增加至37个,实现了我市生态环境监测专用井
2022年10月5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科技篇

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坚持问题目标导向,科学谋划生态环境科研项目,夯实科学治污基础。天津坚持需求和问题目标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坚持面向生态环境科技前沿,聚焦影响环境质量关键科学问题,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变化,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强大技术支撑。2012年以来,全市生态环保领域累计组织开展840余项科技计划项目,投入市级科技资金3.5亿元,争取国家部委各类科技资金2.17亿元。围绕“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发布了《2021年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
2022年10月4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为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深化落实改革任务一是圆满完成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禁止洋垃圾进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禁止洋垃圾进口工作,责成市生态环境局、天津海关等相关部门制定我市工作方案,组织落实2018-2020年行动方案,并将进口固体废物实现零进口纳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计划,推动改革工作有序落实。我市严格始终按照国家要求,稳步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逐年大幅削减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全市固体废物进口量相比改革前(2016年),分别减少了25.0%、64.1%、80.5%和87.4%,圆满完成国家的既定年度工作目标。随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和《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的发布,为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提供了法律支撑和政策保证,也标志着我市如期圆满实现了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在完成国家既定任务的基础上,我局积极配合市禁毒办、市打私办、市双打办,为平安天津建设保驾护航,持续做好缴获毒品、走私物品假冒伪劣商品无害化处置工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称赞,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中新天津生态城示范带动作用,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为目标,结合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创新打造“123456”:“1”是一体推进全域建设。一体部署、统筹推进,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是深度实现两个融合。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相融合,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固体废物管理与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3”是严格落实三化原则。围绕固体废物治理这一主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各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末端无害化;“4”是建立健全四类体系。全面摸清固体废物基本信息和管理现状,推进构建固体废物全过程现代化治理体系;“5”是抓牢抓实五大领域。在危险废物、工业固废、农业固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领域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建设;“6”是实施六大无废行动,确保建设任务落实落地,助推我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三是持续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部署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持续强化政策保障。印发了《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天津市“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多项文件,编制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在全市各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成效显现,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新建并投入运营再生资源回收点位374个,6家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行业规范企业,全市农膜回收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重点商贸流通领域(包括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快递、外卖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用量大幅减少,塑料垃圾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置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助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完善京津冀区域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面向京冀地区,共享我市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资源,积极帮助北京市处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缓解首都危险废物处置压力。“十三五”期间,以天津滨海合佳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为主体,成功申报了国家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中心
2022年10月3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应对气候变化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以国家低碳城市和碳交易双试点为抓手,统筹结构优化、能效提升、污染治理,强化政策协同、科技创新、市场驱动、示范引领和全民参与,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显著成果。我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日益显现。不断夯实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一是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我市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印发实施《天津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天津市“十二五”、“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强化目标指引,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措施保障,推动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农业低碳化。二是牢牢把握碳排放强度指标要求。分解落实国家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国家对我市历年控制温室气体目标责任考核。强化区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定区人民政府考核评估办法,定性定量相结合评估各区低碳发展水平。“十三五”,全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3%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5%目标任务。三是探索培育低碳发展模式。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生态城、滨海高新区等发挥低碳示范作用,从产业优化升级、能源低碳发展、低碳管理创新等方面持续深耕,探索出工业园区、新城镇发展的低碳建设路径。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我市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积极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典型企业、建筑和社区率先开展第一批低碳(近零碳)示范建设。“零碳”建筑示范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持续推进碳交易试点建设一是建立完善碳交易制度体系。我市率先开展碳交易试点建设,先后印发试点实施方案和管理暂行办法,完成核算方法开发、平台系统建设,建立配额分配、交易流转、注销履约等要素在内的交易体系,2013年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开市交易,发挥市场作用控制碳排放。多年实践表明,通过碳交易大幅降低了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效果明显,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贡献了天津经验。二是深化碳交易市场建设。我市不断扩展碳交易试点纳入企业范围,2021年将碳排放量超过2万吨/年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涵盖15个行业160家企业。同时,严格实施碳排放报告、核查制度,狠抓碳排放数据管理,开发“碳助手”应用软件供企业免费使用,编制印发《天津市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现场检查技术指南》,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检查和帮扶工作。跟踪服务企业碳排放问题,今年以来,组织“一对一”现场服务30余次,开展9轮碳排放能力建设培训,累计培训超过1100人次。对碳交易试点纳入企业现场核查三是提升碳交易市场活力。我市不断创新交易机制,提高交易服务水平。科学制定配额分配政策,引导企业减污降碳。拓宽碳排放履约渠道,引入自愿减排项目,并在2019年起创新开展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我市碳交易市场活力稳步提升,2021年碳市场成交量5074万吨,在全国碳交易试点市场中位列第二名。今年8月9日,我市2021年度碳排放履约工作圆满完成,履约率连续7年达到100%。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一是构建高位推动的工作格局。我市率先成立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发布我国首部以促进碳达峰碳中和为主旨的省级地方法规。不等不靠,落地落实,统筹推进一批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举措和工程措施,印发《天津市“双碳”工作关键目标和重点任务举措清单(第一批)》,明确118项重点任务。二是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路径。2022年8月,市政府印发《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我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十大行动。随着工业、建筑、交通等各领域的碳达峰专项方案陆续出台,我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逐步建立。三是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求充分融入《天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天津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加强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系统推进,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供稿: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往期精彩回顾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林
2022年10月2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环评与排污许可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严格环境准入与优化营商环境并重,持续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优化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防控。严格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将环评作为加快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区域、行业等环境准入要求,特别是严禁在工业园区外审批新增主要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严把“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审查“两高”项目合法合规性、规划符合性及达到污染物区域削减、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行业环境准入条件等要求,坚决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实行等量和倍量替代,排放指标通过实施区域或企业污染物减排工程实现,确保“增产不增污”。严格落实“规划环评”制度,对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等专项规划,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并作为建设项目环评的刚性约束。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坚持基层“接得住,管得好”的原则,在综合评估环评审批承接能力的基础上,三次向基层环评审批部门下放13个行业35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并加大培训和监管力度,确保环评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度不减”。服务小微项目,减轻企业负担,率先对环境影响轻微的建设项目试行差别化管理,制定差别化管理名录并进行两次修订,对8个行业37类项目豁免环评管理。积极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要求,出台区域建设项目环评政策,支持产业园区管理部门对园区内类型相似的建设项目“打捆”环评,代替单个建设项目环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加快推进项目落地。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2020年制定出台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在环评领域推行“三个一批”,即“豁免管理一批”,豁免10大类30小类行业项目环评手续办理;“承诺审批一批”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净土篇

天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土壤污染防治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强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聚焦“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风险“两控”治土,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一、做好详查监测,摸清土壤状况“家底”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土壤污染状况,构建土壤、地下水监测网络,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为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奠定基础。地下水监测井规范化建设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圆满收官。2017年天津市建立了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自然资源、农业等部门参与的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小组,在全市布设4725个土壤点位、207个农产品点位和2037家企业开展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2017年到2018年,农用地详查全部完成,结果显示,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017年到2020年,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全部完成,形成了高中低风险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十三五”我市整合部门监测点,构建了分类分级、统一设置的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土壤环境监测网国控监测点位286个,市控监测点位33个,实现16个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地下水监测网均为国控监测点位共37个,同时,在两个国控监测点位开拓性地建设了2套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开展自动监测试点。天津市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例行监测现场二、把好源头防控关,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切断各类污染物进入土壤途径,是遏制新增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天津市狠抓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监管,从源头杜绝污染物与土壤接触,有效切断土壤污染途径。加强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管理机制,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实施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和周边监测,累计382家次企业纳入名录,以石油化工、固体废物处理行业为试点,推动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绿色化改造工程,129家完成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化肥、农药、地膜和养殖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管。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98%,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使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2921个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全部完成,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7%。加强重金属污染物管控。严格落实重点重金属排放“等量替换”政策,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90多个,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印发实施《天津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实施方案》,175家重点企业纳入日常排查,实行动态排查、动态更新。天津市土壤详查样品库三、守好安全利用关,全力保障人居和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安全利用事关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天津市以风险管控为抓手,加强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强化用地准入管理,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利用底线。严格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严格实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天津市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作方案》,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全部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加强腾退土地环境监管,27家人口密集区危化品关闭退出企业全部完成腾退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机制。出台了《天津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细则(试行)》,建立生态环境和规划资源部门联合评审、专家会审制度,做好土地用途变更和流转环节监管,1394个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经调查评估符合土地规划用途。严格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制度。全市10个涉农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了分类清单。出台了《天津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试行)》,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实施严格保护,对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实施跟踪监测,确保安全利用。四、抓好体系建设,综合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突出立法先行。2019年颁布了《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为土壤精准治污提供法律保障,提出了建立京津冀土壤污染防治协商机制、加强对名特优新农产品产地的土壤环境保护、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措施,明确细化了土壤污染调查范围。突出制度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天津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技术指南》、《天津市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天津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指南》等指导性文件。突出信息公开。加强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的监管和信息公开,规范接受社会监督,全市154家从业单位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信用记录系统,对外公开业绩情况,对规范市场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突出服务保障。在确保土壤风险可控、治理效果基础上,创新采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估、分地块分阶段评审等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支持地铁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我市土壤治理和修复。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供稿: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往期精彩回顾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林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生态篇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天津,地处太平洋西岸,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山水林田湖草海生态要素齐聚,兼有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天津北依燕山,具有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基因库”。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总面积达295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1%,被誉为“华北之肾”,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等5大类型,具有类型齐全、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多样的特点。海岸线长153.3公里。天津的海滩是世界最著名的粉砂淤泥质海滩之一,坡度平缓、土质肥沃,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留白、留绿、留璞”,持续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天津市北部山区层林尽染一、不断完善政策法规近年来,天津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颁布实施《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天津市绿化条例》、《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多项条例,修正《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天津市植物保护条例》,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宁河区七里海湿地二、实施“871”重大生态工程近年来,天津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理念,实施了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双城间屏障区规划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等“871”重大生态工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三、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自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机制试点,探索生态空间监管“天津模式”,紧盯自然保护区疑似生态破坏重点问题,狠抓整改落实,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武清区大黄堡湿地东方白鹳天鹅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天津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西青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蓟州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蓟州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青区王稳庄镇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宝坻区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青区辛口镇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有力助推生物多样性保护。西青区辛口镇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近年来,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日,利用宣传展板、宣传册、视频宣传片、摄影比赛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广泛宣传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促进公众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天津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但是,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天津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和谐的美丽天津。供稿: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往期精彩回顾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林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天津这十年 • 生态环境 | 蓝天篇

9月,天气晴好,在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415米高的天塔观景台北望,远在百公里外的蓟州盘山若隐若现。向东望去,50公里外高530米的滨海新区周大福金融中心清晰可见。“如今,像这样能‘北望盘山,东观渤海’的场景再现津城。”李媛在天塔景区已工作了8个年头,她清晰记得,8年前的能见度,能从天塔看到3公里外的堆山公园就算不错。“那会儿雾霾严重时,就在我们跟前儿的水上公园都看不清。”“登高远望,可以让人视野开阔,心情舒畅。现在登临天塔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是离不开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做支撑的。”李媛说。如今,在津沽大地,蓝天在线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回首2013年年初,这里曾一度“霾锁津门”,那灰暗且令人压抑的天空颜色至今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本该是全民共享的“蓝天”成为了彼时的奢望。“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此,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天津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将“打赢蓝天保卫战”,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坚决扛实抓好,作为一个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契机倍加看重珍惜。数据显示,2021年,天津全市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改善至39微克/立方米,历史性步入“30+”阶段,累计降幅达到59.4%;重污染天数7天,累计减少42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3%,累计增加32.6个百分点,特别是264天优良天数中,一级优天数占比由4.1%增长到23.9%,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全市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为契机,调结构,促转型,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布局结构的全方位优化升级,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留下广阔空间。推动“绿色转型”:“治本”调结构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林 | 筑牢万里绿色长城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树是岁月的见证,记录着人与自然的故事。连续十年,每逢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有一个“绿色之约”——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今年,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增加“碳库”二字,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2022年3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来到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拿起铁锹走向植树地点。(新华社发)“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这个曾经荒寒遐僻、黄沙漫漫的地方,种出了世界最大人工林。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人工绿海。2021年8月,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保护森林,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无日或忘。2016年5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视察。总书记沿栈道察看原始红松林等珍贵乔木,听取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介绍,叮嘱林场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在河北雄安新区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习近平总书记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林区全貌,他说:“雄安新区过去有一定的基础,现在搞‘千年秀林’,将来这里一定是最宜居的地方。”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在得知近年来林场森林面积逐年增加,野生动物多了,生态环境好了,收益也多了,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强调要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众人植树树成林,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筑起了我国的绿色长城。2021年6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夏日景色。(新华社发)“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福建省长汀县的水土保持科教园里,有一棵香樟树,枝繁叶茂,这是习近平同志20多年前捐种的。长汀曾经水土流失严重。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五下长汀,亲自倡导、亲自推动长汀通过大规模植树种草覆盖荒山,建设水利工程涵养水源。经过持续努力,长汀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嬗变,“长汀经验”也作为世界生态修复实践成功案例向全球推广。山是载体,财富在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提高森林覆盖率,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产生持续、长久的生态效益,造福子孙万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林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林区三问”——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从蓝莓果干,到蓝莓白兰地、花青素;从普通干木耳,到绒饮等系列木耳食品;从松树明子木雕,到如今叫响全国的北沉香……如今的伊春林区产业链越拉越长,科技含量、品牌分量不断提升,伊春人捧起生态金饭碗,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2021年5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附近的群山。(新华社发)“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也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更是中国人向世界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其强大的碳汇功能和作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一定会枝繁叶茂,永续生长,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2022年8月7日
其他

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沙丨困难面前不低头 敢把沙漠变绿洲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时,专门把治沙问题纳入其中。“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从漫天飞舞的黄沙到一望无际的绿荫,从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到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断推进,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正成为全球荒漠生态治理新标杆。沙海中正在铺展的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生动注脚。2019年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新华社发)传承精神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在漫漫黄沙中,谋求绿色生存空间,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砂石路,一路颠簸来到八步沙林场。八步沙林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昔日这里风沙肆虐,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着农田村庄,“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6位老汉在承包合同书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接续奋斗,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走进林场,看到漫地黄沙中显现出片片绿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中国造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为全球生态保护作出巨大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绿色发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习近平总书记赞誉道,“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弘扬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进取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扎麦草方格固沙。(新华社发)科学治理禁锢流沙的“中国魔方”昔日的宁夏白芨滩林场,黄沙满天、荒芜破败。经历一次次试验,宁夏治沙人最终找到了缚住“黄龙”的成功措施——扎麦草方格。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考察,面对一望无际的麦草方格,他紧紧握住“治沙英雄”王有德的手说,我是来向你学习的。你们在这里做出了很大贡献,非常了不起。习近平同志随王有德走上沙丘。“这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也坚定了我们治沙的决心。对你们的事业,我们会全力支持。”习近平同志对围拢过来的治沙人说。“麦草方格”固沙法曾蜚声世界,被誉为“中国魔方”,这仅仅是中国独创的治沙经验的一个缩影。修梯田、修坝地、修水库,植树造林防风沙,引水拉沙造良田;“穿靴、戴帽、贴封条、扎腰带”科学营林;“锁边固沙”“螺旋钻种植法”“节水容器种植法”……治沙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荒漠化防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重大规划密集出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绿进沙退;毛乌素沙地在陕西境内接近“消失”;曾严重沙化的科尔沁草原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库布其七星湖景区。(新华社发)美好生活干沙滩变成金沙滩“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2022年8月3日
其他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天津交出亮眼“半年报”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2022年上半年,全市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6%;重污染天2天,同比减少3天;优良天数比率72.9%,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持续巩固。(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1+4”作战体系基本形成。在2018-2020年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基础上,我市结合国家要求和当前形势,在原有蓝天保卫战作战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提出4个专项攻坚战。今年4月,我市印发实施了《天津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目标任务,标志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及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群众关心突出环境问题攻坚战的“1+4”的作战体系正式形成,更加体现了重点突出、精准治污。(二)年度重点任务加快实施。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治理改造,新天钢公司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已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进行公示,天钢联合特钢正在进行公示审核,荣程钢铁、钢管公司进一步完成深度治理,平板玻璃企业全面实施对标升级改造,国投津能2号机组完成低氮改造工作。持续开展臭氧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推动58家企业全部完成新一轮次泄露检测修复工作,242家企业完成涉VOCs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中航油天津石油公司完成4座储罐密封改造。(三)政策标准体系持续完善。4月份,天津市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实施,这是我市近两年继锅炉、工业企业VOCs、平板玻璃、垃圾焚烧后制修订的第5项地方标准,同时,已启动工业炉窑和橡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前期研究工作,地方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结合天津市工业企业分布情况,进一步研究扩大绩效分级范围,结合本市行业特征,组织制定钢压延、塑料制品、热浸镀与废酸焙烧、造纸、建筑用石加工、混凝土搅拌共6个行业地方绩效分级技术指南。印发《天津市恶臭污染分级技术指南》,为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市政设施等领域恶臭异味治理奠定基础。(四)科技手段应用日趋广泛。上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大气环境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在线监测、工况用电、电量分析、重型柴油货车行驶信息等数据系统,全方位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非现场监管。持续依托走航分析、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污染高值区域溯源削峰,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查、红外监测等高效手段,提升精准化、精细化监管与执法能力。下半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持续按照“1+4”作战体系,以绩效升级改造为带动,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分领域推进,分时段施策,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一)紧盯PM2.5和臭氧协同攻坚。一是在夏季紧盯臭氧污染高值削峰,组织做好监测预报会商,提前研判臭氧污染形势,及时启动专项调度机制。充分利用卫星遥感、走航监测等技术手段,组织加大对臭氧高值区域的专项帮扶力度。二是在秋冬季紧盯不利气象条件应对,落实国家要求,系统谋划我市2022-2023年秋冬季攻坚行动目标任务,确保任务细化分解、措施落实到位。结合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引导推动尚未达到B级或引领性水平的链上骨干企业实施提升改造,确保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产业链平稳运行。(二)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扬尘污染专项行动各项长效机制管控到位,降尘量达到相关要求。结合恶臭异味污染分级管控指南,组织各区对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市政设施恶臭异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编制“一园一档”“一企一档”问题清单。以橡胶、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为重点行业,开展恶臭异味排查治理。(三)统筹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进一步加强PM2.5和臭氧连片高值区域的联防联控,做好辖区交界处典型污染行业集群的排查治理,协调相关区与周边省市加强联防联控,进一步做好省市交界区域及飞地的协同管理。供稿: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往期精彩回顾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草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2022“八喜杯”我的自然故事—《冈特生态童书》故事续讲大赛即将开启!欢迎大家参与!

点击上方“蓝字”共建美丽中国2022“八喜杯”我的自然故事《冈特生态童书》故事续讲大赛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素质水平,激发青少年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性,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拟于2022年7月26日—10月25日举办2022“八喜杯”我的自然故事—《冈特生态童书》故事续讲大赛(活动方案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此活动将通过广大青少年阅读、理解和发挥想象力,续写童书故事,以展示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挚情感。根据《关于举办2022“八喜杯”我的自然故事—故事续讲大赛的通知》要求,请各区积极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参与活动,并10月10日之前将参赛报名和作品表发送至天津市生态环境综合保障中心邮箱tjhbxc@163.com。中心将在初评后报送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活动详情1报名及作品提交时间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十项重点任务 以实效彰显忠诚担当

低碳生活天津重磅出台15条措施助企纾困天津生态环境策划设计:宣教与信息室编辑:郝英男
202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