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LP

其他

估值腰斩 网红面馆们纷纷卖不动了,放开加盟能否救市?

作者:行者网红面馆卖不动了。综合多家媒体报道,GPLP发现,包括和府捞面、陈香贵在内的多家面食企业正在遭遇经营挑战,“烧光2亿”“疯狂关店”“网红牛肉面没人买账”等传闻不绝于市。融资上,和以前频频传出大额融资消息不同,今年这些品牌少有新消息传出。尚不具备造血能力,又恐失去输血来源,网红面馆面临的处境不可谓不尴尬。曾经被资本看好并疯狂加注的生意,怎么突然间就要凉了?面食赛道怎么了?网红面馆还有没有未来?据GPLP了解,此次面食赛道遇冷并非个别企业,而是包括和府捞面、陈香贵、马记永等头部品牌或行业知名品牌在内的集体失速。早在今年7月21日,绝味食品在回复上交所监管函时发布的一则公告中就透露了和府捞面的经营状况,称其2020年到2022年营收分别为11.07亿元、17.32亿元与14.56亿元,但净利润则分别为-2.06亿元、-2.11亿元、-2.9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7亿元。规模扩张方面,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和府捞面2021年新开门店114家,2022年仅新开72家,目前门店总量507家,距离千店目标相差尚远。同样失速的还有张拉拉、陈香贵、马记永等新兴面食品牌。网红拉面陈香贵近日传出“一碗30元的网红面馆卖不动了”“大批关店”的消息,对此陈香贵发声明函否认。有媒体报道,目前陈香贵的门店数量在230家左右,与2022年8月陈香贵创始人姜军接受采访时提到的237家门店变化不大。引用陈香贵CEO姜军对媒体的公开说法,截至今年12月31日,陈香贵的门店数会达到255家,即便如此,与2022年8月的237家相比,耗时近一年半也仅增加了两家店。巅峰的2021年,陈香贵可是狂砸2亿多资金疯狂开店的。另一网红面馆品牌张拉拉,在2021年底就已在全国累计签约100家门店,但截至目前门店数量也只有97家,增长亦陷入停滞。巅峰时期,这些品牌可都是面食行业的天之骄子。两年前,和府捞面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包括腾讯投资在内的多家资本方参投,创下连锁面馆当年最高融资纪录,同时估值被拉到70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近日发布的《中国粉面行业蓝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在国内粉面市场,和府捞面无论是直营收入、直营收入增速和直营门店数增速都位居第一的中式面馆品牌。与此同时,张拉拉、陈香贵、马记永等新品牌曾经分别获得了金沙江创投、顺为资本以及挑战者资本等明星风投的加持,其中陈香贵投后估值达10亿元,张拉拉在B轮融资后估值也接近4亿元。但整体来看今年餐饮企业的生存难度明显加大。《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3》数据显示,今年1—8月,餐饮企业注册数量达219.7万家;餐饮企业注销量达76.2万家,已超去年全年。遥想当时的如日中天,现在是行业集体哑火,对此,网红面馆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是什么阻挡了自己前进的脚步?顾名思义,网红面馆是因为具有网红气质,这决定了它们和传统面馆的本质不同。从定位看,和府捞面、陈香贵这些网红面馆装修新潮,客群多为年轻人,但由于选址在购物中心、大型商场、写字楼下,租金贵、运营成本高,产品价格也更高。比如和府捞面的标签是“书房”和“高端”,重点强调场景氛围体验,装修主打古典书房风。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和府捞面客单价为39.02元,在中高端面类品牌中名列前茅。虽然基于兰州拉面,但又和传统的兰州拉面不同,陈香贵偏向于塑造时尚风格,选址购物中心,定价也更高。一碗普通的兰州拉面十几块钱,贵一点的也就20几块钱,而陈香贵可以卖到30几块钱。GPLP登陆美团APP发现,马记永、张拉拉、陈香贵的人均单价基本上都是26元起步。如果想要吃得更丰富些,点上份套餐,或是在一碗面的基础上再加点小吃或烧烤,人均消费通常会升到35元以上。事实上,具有广泛适应性、高频消费性的面食在国内拥有广泛受众,是一门极具潜力的生意。传统兰州拉面虽然遍地开花,在全国拥有40万家面馆,但由于价格适中,仍然拥有庞大的客群。一旦价格过高,客流就会受限,最终可能拖累业绩,这是网红面馆们的尴尬之处。但又不都是价格的错,对此,GPLP认为,高价只是原因之一,或者说是表象,网红面馆集体遇冷更多与大环境、品类特性以及商业模式有关。首先是大环境。经济周期的到来,这让品牌不得不调整价格带重新适应市场,要么聚焦性价比要么走高端路线,要不适应主流消费人群的需求,性价比做到极致,或者价格更平易近人,因此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主打轻奢消费的网红面食生意肯定要受影响。而从资本市场来看,由于这些企业多半靠融资活着,因此,其自身遭血能力有限,而在当前大环境下,伴随着资本市场态度从狂热变得理性,从粗放转为谨慎,资本对投资对象的筛选更加严格,要求更为苛刻。尤其在项目泡沫破裂,面食赛道热度不再后,面食品牌想要拿到资本就更加困难。据《中国餐饮投融资发展报告2023》,今年前8个月的餐饮相关领域融资事件数为146起,披露融资总额仅67.1亿元,分别占2022年全年的57.7%和35.9%。对此,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近日对媒体感慨道,“当时我拒绝了某机构给出的140亿元估值,只要(另一家的)70亿元报价,因为钱多了烫手。”然而他想不到,曾经拿钱拿到手软、根本不差钱的自己,如今却在为融资为愁了。其次,从品类特性来讲,对于每天都要吃的面食,大多数国人将其定位为快餐,很难与高端联系起来,大多数面食单价撑死也就20-30元左右,这决定了很难将一碗拉面卖出和星巴克咖啡一样的价格。综合美团、大众点评等多个平台点评、互联网上对网红面馆的热议来看,普通消费者对网红面食的价格多有诟病,不少人认为吃一碗面30多块钱确实有点贵,“工业味道”、“性价比低”、“面不正宗”、“香精味太重”等槽点较多。而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和府捞面与马记永的人均客单价在40元左右,陈香贵和张拉拉的人均客单价在30元~35元,遇见小面的人均客单价在28元左右,五爷拌面的人均客单价在25元左右。而《2022年中国中式面馆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中,51.5%的受访者单次面食消费金额为16-30元,多少还是高出了不少消费者的预期。从商业模式看,为了卖出高价,网红面馆必须选址购物中心、大型商场、写字楼下这些高档消费场所,如此一来就会拖累门店数量增长。餐宝典创始人、餐饮行业分析师汪洪栋分析称,“为了能卖出高的价格,对品牌选址方面做出了要求,比如要走进商场,在商场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还是有空间的,如果开在非商场类的其他地方,消费者就不一定能接受。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问题,选址的局限性会限制其规模,对公司进一步扩张产生影响。”为了统一标准和便于管理,网红面馆们起步时多采用直营经营模式,比如陈香贵直至近日才开放加盟。相比于加盟,直营模式对资金要求较高,因此经营风险也更高,尤其在品牌需要快速做出规模时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否则扩张就成为无米之炊,这也是陈香贵等品牌早期扩张较慢的原因之一。综合来看,是这种重模型、高成本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网红面馆难以长期走低价路线,遇冷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那么,放开加盟就好了吗?痛定思痛之后,网红面馆们纷纷开放加盟,致力于实现规模化扩张,降低经营风险,以及快速占领更大的市场。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五爷拌面早在2018年5月就开放加盟,目前1003家门店;遇见小面2019年开放加盟,目前232家门店;陈香贵较晚开放,今年11月开放加盟,目前开出240家门店;张拉拉去年年底开放加盟,目前开出99家门店;至今没有开放加盟的马记永成立4年共开出263家门店。关于放开加盟,李学林认为,和府捞面已进入新起点,整套体系得到了验证,可支撑其稳步扩张。同时和府捞面的门店选址也更加多元,将在机场、高铁站等地开店。对于陈香贵放开加盟,汪洪栋表示,相对加盟模式而言,直营模式扩张缓慢,资金压力较大。在当下的环境下,陈香贵们想要像过去一样拿到资本的钱,已经比较困难;所以,开放加盟的目的一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二是为了扩张规模。带来的影响是可能在扩张速度方面会有所加快。但他同时提醒,开放加盟首先要注意对加盟商的筛选与管理,加盟模式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隐患较大,更适合一些比较轻的模式,比如茶饮、小吃等;相比较而言,陈香贵这种模式更重(但比火锅正餐之类的要轻),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更大,挑战也更大。其次要注意模式的标准化,需要努力做到加盟店与直营店的一致性,不能因为是加盟店就降低标准,否则可能会伤害到品牌。这是网红面馆们需要仔细斟酌的,除了在定价和流量上做出选择,还要把握规模扩张和质量管控的平衡。GPLP认为,无论放开加盟的效果如何,面食生意都应该回归商业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为消费者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这就要求网红面食品牌必须学会自我造血,而不能一味幻想外部输血。比如和府捞面就尝试拓宽价格带,并做价格分层。最近的菜单30元以下产品占比超过50%,价格最高的是原价108元的老字号蟹粉面。20-30元的产品比重有所增加,推出了非遗小吃、炸物、饮品等品类,增加品类也能够吸引更多食客。陈香贵与燕麦奶品牌OTALY进行了联名,推出了燕麦奶鸡蛋醪糟;张拉拉在门店中加入了烤奥尔良鸡翅、烤掌中宝;马记永也在门店中加入了陕西名吃凉皮与椒麻鸡。同时,三个品牌还根据用餐人数不同,推出了相应的单人餐、双人餐以及多人分享套餐。除了产品线上的调整,网红面馆们还发挥自身优势,发力线上营销,在马记永品牌官方抖音直播间,单日售出的套餐优惠券有近6万张。长期以来,餐饮都是个苦活、累活,同时要求事无巨细,是个典型的细活,要想降本增效需要做大规模,但同样离不开精细化运营。比如生产问题包括面条、配菜、配料、调料等,以及管理标准如卫生水平、服务质量等,对于靠走量的面食生意来说,都要求做到极致。唯有这些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单店盈利。当盈利模式彻底打通了,网红面馆的生意也就好做了。只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市场来检验。网红面馆到底能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美赞臣中国荣获“慈善捐赠五星单位”等数个奖项

因爱而生,责任领航。在“守护新生,滋养健康,赋能未来”的公益愿景引领下,美赞臣中国、美赞臣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用爱传递·更好开始”乡村母婴营养改善计划,聚焦乡村振兴关键议题,围绕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展开一系列公益行动。2023年“用爱传递·更好开始”项目捐赠市场价值2000万元营养品,走过甘肃西和县、江西兴国县、重庆彭水县、贵州安顺市、广东揭阳市等20多个县市,为55000位妈妈与宝宝提供科学营养支持。美赞臣中国在乡村振兴、母婴关爱等方面的贡献,获得政府、媒体及社会组织等多方认可,12月21日,美赞臣中国荣获由广州慈善会颁发的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慈善捐赠五星单位”,美赞臣公益基金会获“慈善捐赠四星社会组织”称号。这是近一个月内,美赞臣中国获得的又一重磅奖项,此前美赞臣中国还获评新华网2023企业ESG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人民网2023国民消费·影响力品牌创新案例。近年来,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5.8%,6至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2.2%,且城乡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何改善乡村母婴营养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要的一环。今年6月,美赞臣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启动“用爱传递·更好开始”乡村母婴营养改善计划公益项目,通过提高妇幼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改善孕妇和婴幼儿营养供给,呵护乡村母婴营养健康。据统计,今年“用爱传递·更好开始”项目合共捐赠市场价值2000万元营养品,走过甘肃西和县、江西兴国县、重庆彭水县、贵州安顺市、长顺县、广东揭阳市、茂名市、清远市、阳江市、浙江龙泉市、岱山县、磐安县等多个县市,为55000位妈妈与宝宝提供科学营养支持,陪伴他们走过生命早期1000天人生旅程。“用爱传递·更好开始”公益活动拜访甘肃西和县家庭依托“用爱传递·更好开始”公益项目,美赞臣中国及美赞臣公益基金会进一步提升在灾情救援的响应效率。6月驰援受水灾影响的湖南湘西、永州;8月驰援受台风“杜苏芮”影响的河北涿州、邢台、黑龙江佳木斯、绥化、黑河、牡丹江、北京房山区多地;12月驰援受地震影响的甘肃灾区,第一时间为受灾情影响的婴幼儿和受困家庭提供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美赞臣中国、美赞臣公益基金会捐赠市场价值300万元营养品驰援甘肃受灾母婴美赞臣中国企业事务部负责人焦燕表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公平的健康权与发展权,这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美赞臣中国以‘给宝宝一生更好的开始’为企业使命,我们一直致力于发挥科研专长,让更多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拥抱出彩人生。今年是美赞臣中国来到中国市场的第三十个年头,‘用爱传递·更好开始’是新美赞发起的大型公益计划,我们希望这是新美赞积极发挥专长,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大力支持乡村母婴健康改善的切实行动。未来,我们将以‘用爱传递·更好开始’项目为平台,联动更多公益力量与相关方,携手守护宝宝一生更好的开始,将爱持续传递到更远、更广处。”除了在营养上支持乡村母婴健康改善,美赞臣中国将坚守“科学实证”科研价值主张融入到公益行动中,围绕“扶志、扶智、营养、赋能”四个方面,美赞臣中国先后通过面向孕妇及家庭进行营养教育、营养检测和营养支持;支持专业基层妇幼队伍打造;依托项目积累的数据基础和实践经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创建可复制推广的有效模式等方式,持续支持改善乡村地区孕妇和婴幼儿营养,助力提升妇幼健康水平。今年以来,在“科学实证”价值主张的引领下,美赞臣中国支持编写与发布《基层医务人员妇幼营养培训手册》和《中西部地区生命早期营养干预实践数据报告》,这是美赞臣中国长期关注乡村母婴健康的成果。《手册》与《报告》汇聚了美赞臣中国多年在乡村母婴健康方面累积的大量案例和实践成果,从而形成具科学实证的支持乡村母婴营养干预的理论依据,为我国乡村母婴营养保障政策的制定完善与实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可参考路径,更为全面实施乡村母婴营养改善健康行动树立了成功范例。《中西部地区生命早期营养干预实践数据报告》于中华慈善日在北京发布用爱传递,更好开始。自2019年起,美赞臣中国、美赞臣基金会先后发起了“幸福万家·母婴1000天健康行动--婴爱1+1母婴营养计划”、“为爱战疫·守护新生”等多个社会影响力项目。今年是美赞臣中国三十周年,美赞臣中国发布共享健康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将聚焦健康发展、共享价值、绿色未来三大核心领域,致力于创造共享的健康生活与绿色未来。其中,在健康发展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引领营养健康研究和创新应用,持续推进全社会营养改善活动,这是美赞臣长期根植中国打造国际品牌高质量发展样本案例的郑重承诺。未来,美赞臣中国将始终秉持“给宝宝一生更好的开始”的使命,充分发挥国际品牌本地化独立运营模式的独特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减排、健康中国2030、乡村振兴的关键议题,关注全人类的生命健康,致力于创造共享的健康生活与绿色未来。美赞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型▼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五粮液12·18大会:不让经销商吃亏!

作者:七佰当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过去市场关注获取高收益的风险偏好相比,如何保障资产的安全稳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让经销商吃亏!”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在五粮液第二十七届12·18共商共建共享大会上对经销商发出了坚定有力的承诺。12月18日,是五粮液与经销商们一年一度的大日子。至今,12·18大会已连续举办27届,在这27年来,五粮液与经销商家人们共商、共建、共享,穿越数个行业周期,被业内当作“风向标”。每年的这一天,团聚与言欢、总结与展望,是不变的主题。2023年前三季度,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625.36亿元,同比增长12.11%,归母净利润228.33亿元,同比增长14.24%,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稳步发展态势。五粮液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蒋文格在会上表示,2023年公司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多做贡献的要求,圆满完成全年营销目标任务。展望2024,五粮液表示,其营销方针将继续坚持以提升五粮液品牌价值为核心,持续用力强化品质品牌、消费者培育、渠道利润,推动价格加快向品牌价值合理回归。与此同时,曾从钦还在会上表示,合理的渠道利润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五粮液将继续强化厂商一体化建设,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令与会经销商们信心大增,并对“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有了更深的认同感。本届大会共邀请1000多位经销商、50多位投资者及100多位媒体朋友“回家”,共赴岁末的五粮液“和美之约”“团聚之约”“奋进之约”。五粮液河南省经销商联谊会会长、河南盛林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建胜分享到,“我已经与五粮液携手走过了23载美好岁月,也取得了显著的销售成果。”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五花八门的保险产品如何选?太平国强一号告诉您答案

作者:七佰当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过去市场关注获取高收益的风险偏好相比,如何保障资产的安全稳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期,太平人寿重磅推出的全新产品——太平国强一号终身寿险(下称“国强一号”),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经过太平人寿不断打磨而出的一款兼顾人身风险保障和家庭资产配置的产品,旨在以确定性的价值成长抵御不确定的市场变化,为中国家庭提供专属的风险管理方案。当前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保险产品越来越成为大众消费者的热衷选择,而作为储备型保险产品的增额终身寿更是其中的“香饽饽”。尽管保险产品3.5%利率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但即使是3.0%时代,高性价比的增额终身寿,也是众多稳健型产品中的佼佼者。增额终身寿又被称为“会长大的寿险”,以国强一号为例,保单的有效保额以3%的年复利逐年增长,为客户提供终身确定且不断成长的身价保障。假设一名30岁男性为自己购买国强一号,每年交保费2万元,交费期10年,那么首年的基本保额约为165992元,从第二个保单年度开始,有效保额将按基本保额以复利3%递增。如保险期间内依照合同约定缴纳保费且从未进行减保等操作,那么等到他55岁时,该保单的有效保额将实现翻倍,达到约34万元;至80岁时,该保单的有效保额将达到约70万元。不仅有效保额能够逐年增长,保单的现金价值也会随着持有时间的积累而持续增加。简单来说,时间越长,保单价值就越高,且保单中每年的现金价值写入白纸黑字的保险合同中,安全性自有保障。国强一号作为一款增额终身寿险,除了增额属性之外,还充分发挥了保障性和传承性的特征。在被保险人身故或全残时,由保险公司向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并且,投保人可以通过指定受益人的方式,实现家庭财富的有效传承。如此既提供了身价保障,又可以实现资产精准继承。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多变和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金流动性的重要。现金流是个人生活的基础,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的保障。因此,流动性是人们评估和配置金融资产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此外,国强一号具有保单贷款功能,可以满足人们资金流动性的需求,还帮助及时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在个人经济脆弱的时候,缓解经济压力。在当下大众消费者普遍追求安全与稳健,且又注重现金流管理的时候,国强一号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用户的热烈追捧。买保险,不仅要选产品,更要看保险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在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保险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保险从单一的经济补偿产品,逐渐向融合服务和风险保障的综合解决方案不断转变。作为金融央企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寿险子公司,太平人寿坚持高质量保险产品及服务供给,着力打造“保险+”现代客户服务生态圈,满足客户对美好生活的深度需求。这也是国强一号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值得关注的是,国强一号投保门槛低、范围广,不仅交费形式灵活,支持按月支付保费的方式,还将投保年龄上限放宽至最高75周岁,兼顾不同年龄层客户的需求,尤其对于高龄客户来讲,在拥有基础的保险保障之外,还有机会作为太平人寿会员享受长期健康管理、医疗照护等各方面的优质权益,实现高品质生活。当前,“保险+医康养”已经成为太平人寿在保险业内的一张名片。在“保险+大养老”方面,太平人寿采用“重中轻”相结合,初步形成“乐享家”、“乐享游”、“乐享居”三大养老服务业务,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差异化、品质化的综合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国养老社区布局达46家,覆盖22省38市;在“保险+大健康”方面,太平人寿以自建、参股与合作相结合,通过布局“医、药、康、养”全产业链,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融通、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太平人寿以“保险+医康养”的新生态服务模式为抓手,实现保险对客户的长期承诺,为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以稳定的增长应对人生的复杂多变;用长期主义的心态,坦然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当前环境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国强一号真正实现家庭资产的“攻守皆备”,帮助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未知风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注:本材料仅供了解产品之用,具体保险责任及责任免除等内容以产品条款及保险合同约定为准。▼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投资人“变形记”:一半当网红,另一半在当网红的路上

作者:XYZ“创业者太少,投资人过剩了。”这是这两年投资圈的真实状态。伴随着创业大潮的褪去,投资人这个群体也“过剩”,再加上募资的不顺利,于是,各路投资人纷纷开始转型,而这次转型则与此前的完全不同。曾经,我们说一个一级市场投资人转型,很可能说的是投资人换了赛道,比如互联网流量红利减少之后,互联网项目开始受到冷落,原来看互联网的投资人,开始转型看新消费、硬科技、储能等方向。然而,如今的投资人转型则是彻底转型,连赛道都没有了,只能变身创业者、网红或者其他,甚至圈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创业者开门取外卖,发现外卖小哥是曾经打交道的投资总监。创投圈面临着寒冬,一轮又一轮的裁员、降薪,似乎从2022年开始就未停过,再加上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投资圈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经济周期叠加结构性变化,这让2023年的投资圈更是从“灵魂”到“肉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从投资逻辑来看,相较于美元基金敢冒险,押注早期初创企业,关注成长性。人民币基金则看重确定性投资,且LP多为国资企业、政府引导型母基金,更多的投资人越来越看重兜底条款,投资条款悄然变得愈发苛刻,甚至不签回购,就不投,LP也开始与GP讨论签署“对赌”协议。而这些投资人与曾经出入各种高端论坛、五星级酒店,和创业者谈笑风生的投资人相比,他们也更为低调,同时不再热衷于谈论风口、周期等宏大叙事,只想专心搞钱。务实是一件好事情,毕竟对于大部分投资人来讲,茅台可以不喝,高尔夫可以不打,钱不能不搞。毕竟,投资圈并非人人怀揣几千万元资本,如果有的话那也是LP的钱,不能随意动用,大量的中层和基层从业者,如果没有项目退出来,拿不到分成,不仅每天劳累无比,最后到手的还是基本工资。寒冬之下,与其守着僵尸基金,“没钱了但还在看项目”“有钱也难投出去”,甚至等着被裁员。转行或者开展副业成了更好的选择。反正没有依靠了,无论前路如何,转型上路是王道。如果说投资人兼职干FA或者亲自下场创业还算有章可循,而转型自媒体、卖保险,甚至当滑雪教练,乍看上去,似乎跨度有些太大了,但这却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投资人的尽头是网红”不再是一句调侃,而是摆在从业者台面上的问题。投资人能说会道,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够信手拈来,这是很多人的印象。于是,在投资人转型的时候,很多人开玩笑说,投资人的归宿是卖保险,虽然很难做精确的统计,但的确有不少投资人也卖起了保险。对于习惯了自由的工作模式且坐拥大量人脉(至少微信好友都加上限了)的投资行业从业者,转行卖保险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然而,如果这么统计就太简单了,NO,NO,NO,投资人头顶XXX投资机构的抬头,然后加上其侃侃而谈、能言善辩的表达能力,于是,投资人天然碾压各路“网红”,“比吹牛”,你能拼得过我吗?做“网红”比做保险更easy,当然,也更容易变现。事实也的确如此,于是,当一个投资人“网红”趟出了一条路的时候,在模范带动下,投资人集体转型做“网红”就不陌生了。于是,在抖音上我们看到,很多投资人虽然没有创过业,但也摇身一变成为创业导师,换个姿势指导创业融资,然后火了之后开始拍短视频,做知识付费,搞社群运营,积累私域流量,当然,最后总是免不了带货或者卖课,1580元的入门版课程,2980元的标准版,5180元的学霸版,9180元的MBA版,总有一款适合你。抖音ID“清华陈晶聊商业”背后的主讲人陈晶是蓝象资本前副总裁,此前主攻教培行业,1年多抖音粉丝量从0涨至60多万人,据称公司年利润也突破500万元。面对争议,陈晶撰文表示,他并不是在做投资,其实是个创业者,只是刚好是一家创业基金的投资人而已。老范是一个51岁下岗再就业的投资人。在投资人转型过程中,老范经历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老范曾经是一家基金的合伙人,后来由于募资出了一些问题,短期内也看不到有项目能推出,基金进入“蛰伏期”。于是老范选择加入了一家他投资的公司,这是一家做游戏的公司,一度年收入达到十几亿美元,老范主要帮助这家公司做融资和对外投资。没想到做了2年之后,遭遇了版号危机,原有的“广种薄收”策略行不通了,公司需要转向精品化的路线。这期间,老范察觉到自己在这家公司逐渐没什么事情可做,于是主动约老板沟通,看看怎么能更好为公司做贡献,老板当时说实在很忙,第二天再聊。没想到第二天来聊的是HR,老范最终与公司和平分手。2021年,被自己所投资的公司优化之后,老范也想着重回投资行业,可是当时几乎所有基金公司都在裁员,所以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在一位自媒体朋友的鼓励下,老范决定开始做自媒体,并且一做就做到现在。老范说,通过做自媒体,他收获了一个目标,录制视频给了他一个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去看社会在发生什么变化,商业有什么新的闪光点,同时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很多人还成为了他的付费会员。关于收入,老范表示,“自己做自媒体没有团队,就是他和妻子两个人,他负责内容,妻子负责剪辑,并且主要靠平台分成和付费会员,收入虽然不如做投资,但自己存款和理财已足够基础的养老,所以经济上的压力不大,不指望靠自媒体生活”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空降兵”傅帆历时4年掌舵中国太保

作者:萧言来源:IPO参考近期险企高层更换有些频繁,2023年以来大小保险公司高层更换了数十人次。12月6日中国太保宣布,中国太保原总裁傅帆出任党委书记。海通证券原党委副书记赵永刚接任傅帆的总裁一职。中国太保新一届领导班子就此成型。这一消息宣布后,随后两个交易日中国太保的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截至12月8日盘中,中国太保股价为23.22元/股,较2021年43.82元/股的股价高点跌幅为47%,实时市值为2237亿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国太保总资产约为2.26万亿元。在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的情况下,换帅能否改变中国太保的不利局面?1964年出生的傅帆已经59岁,在最近换帅的众多险企中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和其他险企高层的“年轻化”不同,中国太保依然以稳为主,也有喜欢用年龄偏大高层的习惯。刚刚卸任的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孔庆伟是1960年6月出生,现年已经63岁。自2020年3月掌舵中国太保,接任中国太保时比傅帆还大一岁,彼时已经年满60岁,属于超期服役。孔庆伟的继任者傅帆履历比较光鲜,籍贯为江苏苏州,18岁时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并于1988年12月顺利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取得研究生学历。在求学期间(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参加工作。其任职履历多以投资和资本管理为主,先后任职上海国际信托副总经理、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副总经理、上海国际信托总经理。2014年傅帆从上海信托转任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起,傅帆先后任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兼上海国资公司董事长,上海国际集团董事、副总裁并兼任国资公司董事长,上海国际集团董事、总裁,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仔细梳理傅帆履历发现,傅帆此前和保险行业并无交集,直至2019年11月,傅帆才“空降”中国太保,担任党委副书记,2020年3月担任中国太保总裁。相比傅帆的“空降”,中国太保原总裁的接替者赵永刚反而是位“老太保”,1972年出生的赵永刚在太保有过26年的工作经历,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为经济师。1995年,他从业务员做起,2006年进入中国太保区域高层直至总公司高层,但2021年5月起担任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算是被“外调”2年。以一个“老太保”来辅助一个“空降兵”算是中国太保不错的选择。但傅帆的年龄毕竟已经59岁,以险企平均退休年龄来看,没有特例年满60岁就将退休,在短期内傅帆能否扭转中国太保的不利局面,成为保险行业关注的焦点。但特例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中国太保作为上海大型国企,自2001年集团化后,其核心管理层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期间仅经历3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傅帆、赵永刚将成为中国太保集团第四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为维持稳定,有可能对傅帆的年龄放宽界限。2020年6月,中国太保全球存托凭证(GDR)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A股、港股和伦股成功上市的保险公司,拥有保险全牌照,在全球范围内有较强的影响力,但2023年却进入波动期。据财报,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太保业绩表现一般。财报显示,其营收为255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96%;归母净利润为231.5亿元,同比下滑24.39%;扣非净利润为230.2亿元,同比下滑24.67%。第三季度中国太保营收为803.9亿元,同比下滑9.31%;归母净利润为48.17亿元,同比下滑54.31%;扣非净利润为48.05亿元,同比下滑54.36%,该季度中国太保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而在第二季度中国太保已经有过“双降”,第二季度中国太保营收为811.5亿元,同比下滑5.41%;归母净利润为67.06亿元,同比下滑38.74%;扣非净利润为66.34亿元,同比下滑39.40%。(数据来源:公开财报数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太保的净利率下滑较为严重,前三季度净利率为9.25%,而2022年同期则是12.34%,下滑了3.09个百分点。具体到每个季度来看,第一季度的净利率为12.60%,第二季度的净利率为8.45%,第三季度净利率为6.14%,第三季度的净利率不足第一季度的一半,从年初至今中国太保的净利率呈不断下滑趋势,几乎和其年内股价走势一致。(数据来源:公开财报数据)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险企的业绩颓势在上半年已经显现,综合各家半年报实际投资收益率数据来看均有下滑。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27.15万亿元,投资收益率为3.22%,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33%。具体到头部险企表现如下: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3.41%,略高于行业平均值,净投资收益率为3.78%,低于行业平均值;中国人保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9%,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4%,均高于行业平均值;中国平安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1%,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4%,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5%;新华保险的总投资收益率为3.7%,高于行业平均值,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4%,但又低于行业平均值。而中国太保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1%,总投资收益率为2.0%,净投资收益率为2.0%,均低于行业平均值,各项相关数据在上述几家头部险企中倒数第一。到了第三季度,上述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统计其投资收益率显示:在三季报期间,中国平安3.7%综合投资收益率不升反降,上半年该项数据为4.1%;中国人寿2.81%的总投资收益率和3.81%的净投资收益率均和上半年有明显下滑;中国太保,年化的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为3.0%,虽然略有提升,却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2.4%,较上半年的2.0%有一定提升,但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正是这些资产端的萎靡表现导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季度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下滑幅度最高的是中国人寿达99.1%,中国太保以54.4%排在第二,中国平安则以12.45%反而成为降幅最低的。傅帆此前多年的管理经验,或是中国太保选择他的重要原因。虽然在中国太保的履新时间只有4年,但其在其他金融产品相关领域的管理经验已经达数十年,并具备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经验,这对中国太保来说几乎是最佳人选。2023年8月,在中国太保业绩说明会上,傅帆提出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是保险公司的最大挑战。傅帆指出,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部分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将影响保险公司的业绩表现,甚至会影响到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的估值,突出说明了公允价值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会上有证券记者向傅帆提出“如何看待利差损风险”的问题,傅帆表示,“监管部门从引导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导行业降低预定利率,合理控制负债端成本,有效防范了利差损风险”。傅帆当时强调中国太保更为关注股东的权益增长,在负债端合理控制成本,优化产品策略,控制利差损风险。同时在投资端,压缩资产负债的久期缺口,在战术上,充分利用权益资产带来的收益提升机会,在控制总体风险敞口的前提下,合理进行投资决策和组合管理,争取投资获得更优的夏普比率。关于如何提高中国太保的整个投资组合收益,傅帆强调要充分利用另类投资流动性溢价带来的收益率优势,以及另类投资与险资长周期匹配的优势。这对2023年投资收益率偏低的中国太保来说,傅帆的坚持或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保险公司业务发展方面,傅帆则提出需要坚定推进“长航转型”,持续建设以代理人为主的多元化的渠道价值;财险方面要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车险着力提升市场化定价能力和精细化的管理能力;非车险要把握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发展的机遇,这一套理论对在现阶段增长乏力遭遇困境的保险公司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傅帆还是中国太保“大健康”“大区域”“大数据”三大战略及主要业务板块的稳健发展与转型突破的重要参与人。多年在相关领域的推进和参与,让傅帆对数字化领域较为熟悉,中国太保人士表示,傅帆担任党委书记有利于中国太保战略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其丰富的投资领域经验将有助于该公司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定力,继续稳健经营。如今,保险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寿险“人海战”模式难以为继,行业价值链艰难重塑。傅帆强调的“长航转型”在中国太保已经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寿险业务方面,2022年中国太保寿险实现新保业务664亿元,同比增长35.8%。2023年前三季度,太保寿险业务品质持续改善,实现新业务价值103.28亿元,同比增长36.8%。据悉,中国太保寿险“长航行动”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近年来,车险综改持续推进,财产险行业步入存量博弈和高质量转型时代,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2023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下滑,中国太保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张远瀚对净利润大幅下滑作出解释,称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下行合并会计准则切换的影响。也就是说,傅帆在中国太保总裁的位置上的几年内,中国太保的发展并不差,整体净利润下滑是资本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据了解,中国太保党委书记职务交接已完成,但目前在中国太保的官网上其领导班子成员还是原来的结构,需要在监管部门批复后新董事长、总裁的履新才能正式生效。傅帆的掌舵,不仅是中国太保的选择,资本市场对此也持乐观态度,近几日不断回升的股价就是最好的证明。至于傅帆能否在2024年扭转中国太保的业绩走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史上最难募资季募资300亿美元 Brookfield的投资百年启示录

Power(大湖电力公司,Brookfield可再生能源业务前身)。随着一战、二战的爆发及第一任领导人的去世,公司的发展开始受到影响(Pearson死于一战)。1959年,由Peter与Edward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誉衡药业上演牛散与私募之争,结果?

作者:七佰誉衡药业的大股东之争可谓精彩,牛散与私募上演争夺大战,牛散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收入囊中。12月4日晚间,誉衡药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沈臻宇的一致行动人上海方圆达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上海方圆”)增持股份,并且计划后续继续增持。本增持后,沈臻宇及上海方圆合计持有誉衡药业股份1.51亿股,持股比例达6.87%,超过股权私募基金东源投资,成为誉衡药业第一大股东。伴随这一纸增持公告,A股大牛散沈臻宇将誉衡药业第一大股东之位收入囊中,同时也首次曝光个人履历。此前,誉衡药业的第一大股东为东源(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东源投资财富5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6.79%,沈臻宇及上海方圆合计持股比例为6.63%。在权益变动书中,沈臻宇的个人履历也首度曝光。从其个人职业生涯来看,她从办公室秘书起步,26岁开始担任一家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并最终跻身A股大牛散之列。在此之前,沈臻宇曾多次增持誉衡药业,最终如愿以偿,坐上第一大股东席位。这样看来,曾经“东北药王”朱吉满旗下的誉衡药业,如今仍有几份魅力。公开资料显示,“超级牛散”沈臻宇出生于1979年11月,本科学历。2000年7月,沈臻宇任职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办公室秘书;2005年3月,担任上海康润置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07年10月,担任上海鑫康润实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6年9月至今,沈臻宇担任上海方圆执行事务合伙人。目前,上海方圆由沈臻宇持股95%,上海嘉沅实业有限公司持股5%。同时,上海嘉沅的实控人也是沈臻宇。在A股市场,沈臻宇目前持有天娱数科和誉衡药业两家上市公司。此前,她曾出现在浙江永强、皓宸医疗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宁王频遭同业挖角,重峦叠嶂堪比谍战大片

作者:家山宁德时代(300750.SZ)是电池行业的“黄埔军校”,其技术人员经常被高薪争抢。而最让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感到恼火的,恰是一轮又一轮堪比谍战大片的同业挖角。近日,据宁德时代方面爆料,国内第四大储能电池制造商海辰储能创始人、董事长吴祖钰,近期被法院判定违反竞业协议,并向宁德时代支付100万元的违约金。吴祖钰曾长期在宁德时代工作,2019年12月,吴祖钰出走“老东家”宁德时代,创立了海辰储能。而值得注意的是,海辰储能并非第一家挖角宁德时代的企业,此前,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塔菲尔新能源,都曾因为触及同业竞争,被宁德时代诉诸公堂。宁德时代竞业限制范围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及其关联方,赔偿金通常在100万元及以上,7级以上员工就要签署竞业协议,而本科生入职就是5级及以上,两三年后就能达到7级,研究生甚至一加入就在7级以上。这样的竞业限制范围,几乎限制了员工再加入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池产业链相关的所有企业,同时也打响了宁德时代旷日持久的“人才专利保护战”。最新一起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的争端,并非直接发生在吴祖钰与“老东家”宁德时代之间,而是中间隔着一个“夹层”——宁德时代前员工张敏。11月28日,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了一场竞业限制纠纷庭审,原告方张敏为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的员工,张敏状告宁德时代,案由是张敏认为宁德时代向其索要的100万元违约金过高。庭审聚焦在张敏是否违反竞业限制规定、是否需要因此向宁德时代支付违约金及支付金额。宁德时代代理律师在庭审上称,张敏虽是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的员工,实则为海辰储能工作。证据是2023年3月,宁德时代拍摄到张敏佩戴海辰储能的工牌,进出海辰储能厂区。张敏这一做法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作为宁德时代的竞争对手之一,海辰储能主要从事储能技术服务、电池销售和制造等,吴祖钰为公司法人。根据公开资料,海辰储能第一大股东为厦门海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36.87%,吴祖钰为后者法人和实控人。张敏所供职的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早在2020年6月,就与海辰储能签订合作协议。两家企业一直以来在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上始终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有趣的是,吴祖钰和张敏都曾长期在宁德时代工作,宁德时代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激励对象名单中,两人名字均在列,吴祖钰职务为中层管理人员,张敏职务是核心骨干员工。庭审过程中,宁德时代一方出具的一份裁决书显示,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此前被法院裁决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2023年9月,吴祖钰通过妻子林秀华向宁德时代支付了100万元的违约金。宁德时代一方还指控称,吴祖钰大量挖角宁德时代技术人员。而张敏离职宁德时代时曾获8.92万元竞业限制赔偿金,但张敏还是直接或间接为海辰储能提供服务。不仅仅是最新发力的储能,宁德时代传统的动力电池领域,也频遭竞争对手挖角。2022年2月,因不正当竞争,宁德时代将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蜂巢能源”)告上法庭。根据起诉书,2018-2019年,宁德时代9名前员工先后加入了蜂巢能源的两家关联公司——保定亿新和无锡天宏。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前身是长城汽车(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穿越冰与火,2024年家装产业怎么看?

作者:七佰即将过去的2023年,于家装产业而言可谓是冰与火的考验:一方面受内外部宏观经济影响,2023年消费赛道整体表现低迷。家装产业身处其中,又叠加地产下行影响,整体表现欠佳。加之长期以来,家装产业受制于其自身市场集中度低的格局,在投资市场中一直是个“小透明”的存在。然而另外一方面,作为消费行业的主体,从历史周期规律上看,该赛道在下行周期具有强韧性、景气周期高弹性的特征。因此,在长期投资组合中,一定量的消费股配置通常是“压舱石”的理性选择。再加上2023年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多个激活消费以及产业利好的政策,提振家居家装行业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今年政策支持力度与密度最大的消费赛道之一,或许在经历周期之后,家装产业2024年或将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家装行业作为房地产的下游行业,往往跟随房地产的周期而不断波动。在过去的30年间,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家装行业充分享受了时代红利,实现了数年稳健增长。不过,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房时代,家装行业正在逐步与房地产市场脱钩,开始进入存量消费时代。从房产交易方面数据来看,今年11月,北京新建住宅网签4409套,二手住宅网签12545套;上海新房网签5250套,二手住宅网签16173套;广州一手住宅网签4817套,二手住宅网签10182套;深圳全市新房成交2773套,二手房成交3133套。四大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均超过了新房交易量。尽管房地产进入存量房时代已成事实,但家装企业并没有因为失去房地产发展的红利而失去成长性。在家装板块细分赛道上,龙头企业2023年的业绩大多表现不俗。A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定制家居龙头索菲亚实现营业收入约82亿元,同比增长3.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2亿元,同比增长18.54%。空气炸锅出口代工龙头比依股份虽然实现营收10.53亿元,同比-12.68%,但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51.16%。而智能家居细分龙头瑞尔特实现营收15.46亿元,同比增长11.55%;归母净利1.76亿元、同比增长14.07%。家装板块细分赛道龙头的业绩表现这也充分说明,家装产业正在逐步与地产脱钩,走出独立行情。然而,就整体而言,家装产业目前依然存在大行业、小企业的特征,即市场集中度低、高度分散尽管在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很多,但2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屈指可数,相比于家装整体的万亿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虽然市场规模大,但因产业链长,环节复杂,区域壁垒高等因素,整个家装产业的整合难度较大,因此,这也导致巨头迟疑不定,甚少入局。目前头部企业中,字节跳动旗下布局有独立APP“住好家”,但线下业务偏轻;华为、小米等企业布局了部分智能家居业务;居住服务龙头贝壳对家装的重视程度最高,早在2020年4月,贝壳正式推出“被窝家装”;到2021年年底,家装业务被明确纳入到贝壳的战略发展当中;2021年7月,贝壳宣布以不超过80亿元的总对价收购华东区域知名装修企业圣都装饰100%股份,对行业的整合和重构意愿最强。从行业视角看,家装产业仍然成长性与稳定性兼具。宏观来看,家装行业仍处于蓝海赛道。房地产进入存量房时代,家居不再是买房装修的最后一环,而是改善型居住和旧房翻新的首站,存量房改造和老旧小区翻新也将成为家居行业的新增长点。据社科院统计数据,家装家居市场总体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5万亿元左右,在2030年达到7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超过6%。此外,从行业成熟度上看,家装行业目前仍属于转型探索期——以美国为例,经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美国的家装家居行业海外家装企业的成熟度、品牌力和利润率都远高于国内,其新房带来的需求对家具零售的影响有限,但在日常更替需求以及存量房翻新带来的需求下,美国的家装市场依旧在持续增长,据YipiData发布的上半年美国家装品类的消费报告显示,美国家居装修市场整体销售超2200亿美元,家得宝(27.6%)和亚马逊(25%)成为最强电商渠道。由此可见,疫情后,2023年上半年,美国家居装修市场增速明显,包括收纳家具、办公家具、场景家具以及户外家具产品的消费都在持续增长,因此其支撑家具零售额平稳增长的动力在于日常更替需求以及存量房翻新带来的需求。由此可见,相比海外成熟市场,中国的家装市场仍具有较高成长性。目前,随着房地产行业筑底修复,叠加存量房、旧房翻等新市场需求的爆发,家装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家装行业业务的紧密度提升,这也让家装行业逐渐开始摆脱对房地产的依懒。可以说,这一轮的地产周期让许多依附于地产的家装企业逐渐被市场边缘化,而在新旧势力的更迭中,一些确定性的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在经历消费升降级之后的消费者们,家装过程中不再纠结于最贵或者最便宜,而是开始倾向于有品质保障的品牌化装修公司;与此同时,作为家装品质的基础硬装环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硬装品牌对消费者决策影响力也在提升。可以说,硬装是家装的基础也是整个家装的入口,涉足这一领域的家装品牌在未来整个家装产业链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这一点,从近年各大家居品牌纷纷强化家装渠道的布局就可以看得出来。举个更直观的例子,2022年爱空间仅北京单店在索菲亚实现营收超1.5亿,创行业之冠。其次,国内家装行业正处于转型探索期,谁能率先完成有效的整合供应链、打造完整服务链,谁就能够在下一个时代占据先手。对消费者来说,通过首选品牌进行一站式家装消费也就是整装模式,效率和体验都优于过去自己在大卖场、非品牌门店慢慢比选。而随着装修技术、供应链整合以及整装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成熟,规模效应将会越发显现,成本自然会随之下降。在马太效应推动下,市场份额必然向大品牌集中。参考一些国际巨头的增长路径,我们就会发现在某个合适的时机,一定会有某家企业依托品牌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占据行业头部生态位。比如谷歌、亚马逊、苹果等等,包括美国家装巨头家得宝,其都属于依托产品、技术或者品牌整合产业链,最终成为行业霸主。国内来看,贝壳整合好旗下圣都、被窝等多个品牌,围绕整装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拓展,也可能成为国内的家装巨头企业。此外,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我们的想象。然而,这些想象不到的不确定性恰恰是千百万企业的机遇。对于家装行业而言,从传统到智能转变已经成为确定性的趋势:一方面是家装过程的智能化,比如贝壳推出的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可以在简单的部署下,完成施工现场实时复刻,通过三维立体视频,让品质员在线完成巡检。同时,贴合装修业务场景AI视觉算法加持,进一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并且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升级,装修不必再需要总是盯着现场就能满意放心。另一方面就是用户体验的智能化,工作节奏较快、生活压力较大,这就需要通过智能科技全品类产品全方位打造智慧科技宅,从而使高压快节奏的生活变得轻松、高效、便捷。比如,当前市场中认知度较高的智能马桶、智能门锁以及智能床等等,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家装的选择。家装向智能化的升级转变无疑将家装行业门槛持续拉高,行业壁垒从之前的人工、原材料以及地域差等上升到科技、技术壁垒,而这也有利于头部企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加速行业资源的整合。综合来看,家装行业的市场容量肉眼可见,整装模式也已被验证为确定性行业方向。以贝壳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在家装板块的布局其投资的成长性也值得期待,相信在市场回暖与政策叠加之下,穿越冰与火的家装产业,必将在2024年带会给消费赛道带来更多惊喜。▼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节能减碳,终于有人对楼宇建筑下“狠”手了

作者:孙志富节能减碳,每个人都能朗朗上口。然而,如何将节能减碳落实到生活及工作当中,有一家企业却用行动做出了榜样,他们通过楼宇建筑的节能减排进而实现了对节能减排的管理及运营,最终综合节能超过50%。这家企业就是一直践行社会责任的海尔智家。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建筑能耗、工业能耗、交通能耗被视为三大社会能源消耗主体。楼宇作为高能耗建筑之一,有数据显示,传统楼宇建筑的碳排放约占国内全社会碳排放比重的22%,是社会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对此,行业预测,随着我国逐渐进入城镇化的新阶段,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占比或将逐步上升。因此,建筑能否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双碳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然而,建筑业如何实现节能减碳呢?客观来说,由于建筑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要想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也是牵涉面比较广,在实践当中一方面要控制、减少建筑建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改变建造方式等方式实现,而另外一方面,运行减碳则同样重要,要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需要综合考虑,智慧施策。而在这方面,雄安新区值得借鉴——从规划建设起,雄安新区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智能城市为目标,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对此,《雄安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里还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新建绿色社区全覆盖,创新性递进推进绿色城(片)区、绿色城市创建示范。为了实现“数字雄安”“绿色雄安”的目标,雄安新区除了在建筑建造过程中,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方式减少碳排放之外,还在建筑运行过程中利用一些些智慧,实现了减碳目标。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雄安绿色建筑展示中心、雄安容城中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就离不开一个核心要素——海尔智慧楼宇,其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征,设计了不同的建筑节能解决方案。具体来看,由于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涵盖办公、商业、酒店、会展中心、公寓等业态,建筑面积约68万㎡,因此,该中心应用了以7台磁悬浮中央空调为核心的海尔高效机房解决方案,实现了0摩擦运转,在提升整体节能效果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系统衰减率,cop高达6.8,iplv值高达13.18。此外,通过智控系统将机房内各设备联通,通电自动组群,了解彼此状态及参数,共同确定群的整体目标和要求,断电自动退群。还有无人值守的智慧管理,自动启停、远程管理、异常提醒,设备健康自诊断、自优化。这样既避免了在管理上的浪费,又实现了运行节能外的管理节能,综合节能超过50%。与此同时,雄安绿色建筑展示中心项目也成为雄安新区“工业设计五个一工程”的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78170.84平米,其中地上建筑59193.81平米。该项目通过应用海尔物联多联机方案,实现了远程智控、云端锁定温度、分区计费等智慧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5#楼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取得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零能耗建筑设计阶段标识,成为雄安新区首个取得零能耗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雄安容城中医院是一所始建于1987年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医院项目改造过程中,采用海尔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供热(冷)系统。相对于传统分布式空调制冷及燃气供暖,该方案不仅提高了电能利用率,平均节约了30~40%的运行费用,还在海尔空气源热水机的帮助下,满足了24小时生活热水用水需求,既方便又快捷。另外该项目还应用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一为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新型能源服务方式,涵盖能源规划设计、项目投资建设、多能源运营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等方面。减负、降本优势明显,具有绿色、零碳、智慧、多能互补的功能特点。事实上,在雄安还有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建设项目、雄安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启动区图书馆项目、国家电网启动区调度中心等,均应用了海尔智慧楼宇定制方案,集中展现了海尔智家在建筑领域智慧减碳的实力及灵活应用能力。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既有建筑面积总量约为660亿平方米,其中有近400亿平方米具有改造提升的价值。传统建筑普遍存在建筑配套系统多且乱、运行管理成本高、空间环境体验差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管理效率。而海尔智慧楼宇除了能够实现建筑智慧减碳外,还提升了建筑管理效率。海尔智慧楼宇系统犹如人体大脑一般,以大脑的神经网络智能集成,把各个设备串联,实现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目的,让楼宇实现智能控制、智慧管理、互联互通。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低碳转型路线。楼宇作为高能耗建筑之一,正在成为数字化发展的重点产业,其节能空间和节能潜力巨大。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矛盾日益突出,有效降低建筑楼宇领域的碳排放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对此,多个政策文件提出,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会作为未来建筑规模化的重点方向,鼓励积极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试点。而在推动建筑节能发展上,此前,海尔智家发布了智慧楼宇产业3大创新成果:首先,是通过磁气悬浮智慧节能方案实现“降碳”;其次,是通过光驱储能方案实现“零碳”;最后,通过热能回收发电及气态膨胀发电实现“负碳”。从家庭走向建筑,从产品方案到建筑环境的节能系统方案,智慧楼宇成为海尔智家的第二增长曲线。基于智慧节能优势,海尔智慧楼宇目前已实现三项行业第一。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以24.8%份额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市场首位,在国内,更是以超50%份额占据半壁江山;海尔物联多联机位居中国品牌第一,2023年上半年份额达23.23%;海尔全系热泵市场连续三年位居行业首位……目前,智慧楼宇已成为主流趋势。《中国楼宇自控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至2021年,中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存量规模接近5000亿元,新增规模超2200亿元。2021年,中国楼宇智能化市场产值约为7238.2亿元。另有机构预测,到2027年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元。在此背景下,2024年的海尔智家令人期待。▼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PICO撤退 VR大退烧 “等风再起”还是“回炉重造”?

作者:xyz众多VR团队上演“裁员惨剧”,2023年也成为中国VR行业集体退烧的一年。这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VR行业一直处于“冰火两重天”,要么热潮,要么寒冬。连行业头部企业PICO,都已经开始了大撤退。据报道,PICO总人数从峰值的超过2000人降到数百人。对此,PICO官方称,未来将方向聚焦在硬件和核心技术的长期探索和突破上,市场销售服务、Studios、视频、平台业务大幅缩减。硬件领域非字节跳动所擅长,几年下来成绩未达预期,并且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对此,可以理解为“止损+为下次风口保留火种”。只是不知道VR这股风下一次吹起来,又是什么时候。公开资料显示,PICO成立于2015年,那一年,也是VR风刮得正猛的时候,一代“股王”暴风集团凭借VR概念,上市后完成了破天荒的连续29个涨停。这一年,BAT等巨头也纷纷布局VR,紧随其后的是数千家小厂商,无论是做游戏的,还是做健身的,懂不懂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懂炒风口。然而热潮来得有多快,走得就有多快。硬件体验差,软件也跟不上,粗制滥造的产品市场根本消化不了。仅仅1年之后,VR便进入冬夜,直到2021年,行业再次升温,这一年,Facebook甚至将公司名称改为Meta,扎克伯格带着想成为一家元宇宙公司的梦发布了Quest2头显,上市后热销超1000万台。此时,市场似乎看到了VR产业化的苗头。同年,Roblox在纽交所上市后市值达500亿美元,进一步引发元宇宙热潮,而VR作为元宇宙的入口,也跟着一飞冲天。也正是在这一年,字节跳动收购了PICO,当时的PICO是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的VR头显生产商。于是,字节跳动花费50亿元,买下了这张通向VR未来的船票。这一年,全球VR/AR行业融资并购金额达556.0亿元,同比增长128%,中国VR/AR行业融资并购金额达181.9亿元,同比增长788%。行业热度持续攀升,形势一片乐观。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创业老司机张一鸣也看错了VR的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速度。尽管2022年的VR行业一片火热,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爆,无论是巨头还是国内新兴的VR厂商,都纷纷推出自己的VR/AR产品,而PICO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从阿里到腾讯视频、网易云音乐 为何互联网大厂App都崩了

作者:Molly一向代表科技和技术的大厂让群众失望了,近日,“大厂云又崩了”成了网络热门词条。12月4日,网易云音乐旗舰店淘宝积分兑换黑胶VIP月卡活动疑似出现系统错误。而在前一天晚上,“腾讯视频崩了”才刚刚登上微博热搜。腾讯视频会员纷纷表示,“自己是在观看视频时,突然收到已经不是VIP会员的通知,但明明视频会员没有到期”
2023年12月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年赚百亿的假睫毛 困在品牌里

作者:海荣假睫毛的内卷比拼,先从种类开始。十几年前风靡全国的假睫毛,是中国台湾手工假睫毛216,优点是睫毛根部使用绵梗,触感柔软,价格低廉,哪怕在2023年,也可以仅花两三块钱就能买到一盒。这种假睫毛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没有使用磨尖工艺,显得很假,更加便宜劣质的产品,甚至贴在眼睛上就东倒西歪,但由于当年选项单一,从明星艺人到普罗大众都在使用。现在,216假睫毛基本退出了中国人的化妆桌,变成了新手化妆师练手使用的消耗品。近年来,消费者更加注重眼部产品,假睫毛超过唇部彩妆超乎预期热卖。此时厂家在研发上更加花尽心思,起初假睫毛的类型仅仅用字母指代,如A型、V型、Y型睫毛,后来消费者反应,一整条形状的假睫毛佩戴麻烦,于是又出现了仙子毛、夹心款、鱼尾款的单簇睫毛,例如品牌月儿公主研发的盒装假睫毛,就集多款上下单簇睫毛为一体,在消费者中口碑较好,形成了人人相传的口碑营销。近期的当红假睫毛,要属白鹿带红的悦瞳磁吸假睫毛,它仅有上下小小两片,不用胶水,操作简单,商家宣传仅用小夹子就可以一秒佩戴,傻瓜式操作节省化妆时间。然而消费者并不买账,大量网友表示,操作不到位仍然会导致脱落。当下消费者对假睫毛要求很复杂,既要简单快捷易操作,不能耽误时间,又因为每天更换损耗量大不能价格太高,还要随着妆容变动不断进化款式。比如,线下消费者小艺,因为假睫毛粘贴的技术操作难度太高,从而放弃这项化妆流程改用美瞳,“感觉用起来太难,没必要贴假睫毛了”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B站三季报:数字背后是不再低调的商业化能力

作者:七佰2023年,当一向低调的B站告别低调,顺应市场期待进行商业化的时候,我们发现B站的“KPI”亮点还真不少。11月29日,哔哩哔哩(Nasdaq:BILI,09626.HK,以下简称“B站”)公布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第三季度,B站实现总营收达58.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达到25%,调整后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51%。日均活跃用户数(下简称DAU)达1.03亿,同比增长14%;月均活跃用户数(下简称MAU)达3.41亿元,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日均使用时长创历史新高。无论从大环境还是B站本身来看,这都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其背后,是B站在商业化的探索上释放出的积极信号。B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工业软件“黑洞”

作者:六阳11月5日,在2023工业软件生态大会上,华为联合数十家工具软件厂商,正式推出了硬件开发生产线CraftArts,它满足了当下硬件创新的全流程开发需求。业界资深人士认为,这是继2022年华为云推出打通工业数据的底层平台iDME之后,在连接产业、深耕生态又一大动作,把伙伴企业研发的先进硬件开发工具“连点成线”。工业软件赛道以前一直是西门子、SAP和达索等海外巨头的天下,随着新兴产业的突飞猛进,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涌现,工业软件正快速向新一代架构体系转变,因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工业软件。对此,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智能制造研究所副所长林雪萍表示,如果将人工智能、制造业升级转型等概念一一剖析,最后所剩下的就是工业软件。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工业软件在当今工业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么,中国的工业软件将如何突围呢?在中国,工业软件走了一段弯路,国产工业软件“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因为大家都认为它只是一个软件,其实,此言差矣。所谓工业软件,其内核是工业,而非软件。在看似平静的冰山之下,是以众多工业学科的顶尖知识作为其软件基础。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软件发展重点放在二维CAD软件上。CAE软件领域也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这段时间涌现出中国科学院的飞箭、郑州机械所的紫瑞、大连理工大学的JFEX、中航发展研究中心的APOLANS、中国航空研究院的HAJIF等商业化和大企业自用软件。可以说那时工业软件的研发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然而,正值工业软件需要进一步政策支持之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信息化发展重点转向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三维CAD软件等工业软件的研发资金投入逐渐减少。在充分的市场竞争和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我国工业软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未能打破“产品竞争力不足——客户不满——缺乏迭代——产品进一步弱化”的循环。直至2018年4月的中兴事件中,由于芯片禁运,美国电子CAD软件公司Cadence对中兴实施了软件禁运。Cadence公司的EDA软件主要用于芯片和多层电路板的设计。这一事件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工业软件的至关重要性。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智能制造研究所副所长林雪萍指出:“如果EDA软件被停用,芯片就无法进行按需设计和正常使用,它们只是一堆硅土而已。”对此,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也指出,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然而,如果没有强大工业软件的支撑,中国制造业再庞大的规模和体量都不过是“行尸走肉”。因此,加强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上了实体清单的企业,亦或是各领域大型企业,普遍会选择至少一家国产厂商进入供应链备用名单,以对冲可能的风险。“工业软件”成了频繁被提及的热词。工业软件的春天,好像真的来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尽管近期资本对工业软件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且自“十四五”以来,政策环境也大力支持工业软件的发展。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工业软件若要实现重大突破,其重点领域在于工具级和底层组件。尽管国际上已有向平台级发展的趋势,但国内的发展路径仍需坚持以基础为起点,从底层寻求突破。现在工业软件不但要能耐得住寂寞,而且还要经得起资本的诱惑。因为资本市场已经盯上了工业软件的发展。就如同互联网巨头涉足买菜团购行业引发小商贩不满,类似情况也存在于工业软件领域。资本大量涌入热门行业,导致工业软件低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其乱象频出。比如,工业软件领域的新思科技和华大九天这两家EDA企业,分别经历了35年和超过40年的发展历程。相较于互联网公司的飞速发展,这两家工业软件企业的增长速度缓慢,每十年才能看到一个显著的进步。然而,资本往往追求利益,鲜有人愿意等待长达十年之久。某知名机构投资人表示,他们只会投资那些在1-2年内能够推出产品的工业软件公司,而绝不会等待研发超过3年以上的公司。当慢赛道遇到快资本,矛盾冲突被放大,泡沫的副作用比其他赛道尤甚,可谓“乱象丛生”。而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工业软件低端市场迅速涌现出更多的竞争者,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原本具有发展潜力的蓝海市场逐渐变得不再具有吸引力,红海市场则更加红海化。与此同时,由于高端市场门槛过高,鲜有攻坚者能够涉足。在这个领域,基础研究的投入巨大,短时间内只有大量消耗而难以实现显著的产出。因此,只有具备充足资金的企业,才能进军真正需要攻坚的领域。近一段时间内,“资本乱入”现象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展现出一种特殊的趋势。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积极开发SaaS(软件服务)平台,并寻求与其他系统的联接,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国外的制造商和自动化厂商也担忧其技术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他们选择通过收购软件公司的方式,将自身的系统与其他软件公司进行联接,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可以说,在过去的5年中,联接他人与联接自身成为了中国和国外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的最大区别。赵敏指出,智能制造的关键在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而工业软件则是其中的核心技术。他强调,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内核实际上是工业软件。现在很普遍的现象是,头部厂商如阿里、腾讯、华为等,通过政府渠道获取大量资金,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业务。然而,中标后他们仅承担最简单的任务,如提供通用性设施如服务器、云平台等。相反,他们将最具挑战性和价值的现场业务,像漏斗一样逐层分包给具备机器和现场经验的中小企业。重要的是,这些企业也容易从项目上获得大笔资金,而真正干活的工业软件厂则只能吃到最小头的利润,这种大公司挤压小公司的现象,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项目中司空见惯。因此,在工业互联网为我国工业软件带来诸多有利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高度警觉其可能产生的利益抽离效应,并尽量确保工业软件厂商底层研发的收益。那么国产工业软件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突围呢?对此,云道智造总经理屈凯峰指出,我国工业软件未能取得显著发展,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策、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然而,他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激发。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是外部势力持续加大倒逼力量,中国制造将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这必将为国产工业软件研发带来新的春天。面对工业软件这种“用进废退”的特性,大企业应采取开放态度,积极分享自身的业务资源,让经过实力验证的软件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拓展业务领域。工业软件的价值在于实际应用,而大企业的丰富场景则是其最具价值的营养来源。工业软件是用户用出来的,用则进,不用则废。而用户要真正介入,还要依赖工业软件的第三个特性:协同生态。好的软件,一定是有一群丰富的组件、插件、接口做配合,还有大量的模型库、参数库、物性库等。只有通过不断的数据循环和更新,实现“数据——软件应用——反馈——更新数据”的飞轮效应,才能推动工业软件生态的良性发展。近几年来,在线仿真平台逐渐崭露头角,诸多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上海数巧的Simright云仿真平台、北京蓝威的EasyCAE云计算平台、北京云道智造、杭州远算科技的云格物平台,以及在压铸领域独树一帜的北京适创科技等。这些平台的兴起,反映了在线仿真这一新兴市场的蓬勃活力。在美国,也有诸如Welsim平台等,这些平台都致力于在在线领域打破传统软件巨头的垄断地位。智能制造研究所副所长林雪萍认为,一方面在线平台无法盗版,可以较好地避开盗版问题;另一方面,其全新的架构设计和快速的服务响应更符合中小企业需求。建议鼓励在线仿真平台等工业软件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实现赶超。当前,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一批在国内工业软件行业咬紧牙关持续坚持的企业已开始展现出勃勃生机。例如,中望软件在CAD/CAM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亚控科技在国内组态软件市场位列第一,通力公司在PLM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而索为系统、安世亚太、云道智造等企业在研发平台软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即便在竞争激烈的ERP、MES行业,北自所、兰光创新在军工、机械制造领域,上海上扬软件在半导体、太阳能光伏领域,深圳昱辰在服装等时尚业,面对国外品牌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凭借其专业产品及优质服务,毫无畏惧地拓展市场,逐渐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结语工业软件并非一项全新崛起的技术,而是在历经30年的失落之后,如今迎来“重生”的契机,补回曾经的遗憾。工业软件赛道处在被风口催生的狂热中,但一直存在一个理性且冷静的声音。这种理性会将推动工业软件行业迈向更深入的落地探索时期,穿越波峰与波谷。就像朴树唱的那首歌一样: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见过人山人海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旅游需求不断释放,同程旅行拥抱全服务场景生态

作者:吴艳蕊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率先复苏。据文旅部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同比增长63.9%,其中第二季度旅游人次增长86.9%,远高于第一季度46.5%的增速。作为旅行行业的头部企业,同程旅行也证明了这一点——据三季报显示,同程旅行2023年三季度的年付费用户和月均付费用户均创下历史新高。年付费用户达到2.25亿,同比增长12.1%;月均付费用户4420万,同比增长20.1%,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48.3%。同程旅行由此成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在线旅游平台。据马斯克需求层次理论显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简而言之,就是从物质需要逐步升级到精神需求。而作为精神需求的一部分,旅游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点,日本经济是一个不错的参考—当日本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后,消费者需求开始从“物质富足”走向“精神富足”。具体来说,当日本大部分家庭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追求“精神富足”倾斜,服务消费的占比开始提升,并逐渐超过商品消费。其中,在旅游市场也开始出现
2023年11月27日
其他

股份制商业银行角逐“创新度”

作者:七佰在国外,创新度是评价一家银行客户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中国,各大银行关于创新度的研究及运营正在刚刚兴起,各家银行正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品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元化的客户群。公开资料显示,大型国有银行诸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在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中保持着极高的“认知度”和“熟悉度”水平,正在不断积极提升其品牌影响力,而在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市场的“创新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展现出引领市场的潜在实力。据全球领先的第三方企业品牌评估及战略咨询公司Brand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爱奇艺进入稳定盈利时代

作者:七佰2023年的爱奇艺,可以说是从年初狂飙至年尾。自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以来,爱奇艺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可以说真正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11月21日,爱奇艺发布截至9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总营收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当季爱奇艺实现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利润8.9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24亿元,同比增长71%。在开年的《狂飙》之后,爱奇艺继续加速,跑出了一条漂亮的增长曲线。会员服务是爱奇艺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对此,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营收和利润均表现强劲,内容的强大吸引力和不断提升的会员价值感知推动ARM(月度平均单会员收入)同比增长12%,这表明爱奇艺的业务模式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影响。财报显示,作为爱奇艺的核心业务板块,会员服务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0亿元,同比增长19%。得益于ARM提升和完善精细化运营提高了变现能力,第三季度日均订阅会员数1.075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央企长安为蔚来换电商业模式与企业经营投出“赞成票”

作者:孙志富11月21日,长安汽车与蔚来在重庆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长安汽车的入局,不仅说明蔚来的换电模式收获了行业巨头的认可,也体现出了换电路线的“国家意志”。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表示:“未来,长安汽车将不仅仅在换电领域与蔚来合作,也将在其他平台性、基础性生态领域,从能源、充换电、整车、生态等方面,持续加强和蔚来的合作。”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古法黄金”毛利远超行业水平 老铺黄金转战港交所胜算几何

作者:七佰2013年4月,国际金价大跌,中国大妈疯狂抢金一战成名,她们与资本大鳄角力的故事被无限放大。2013年4月15日,华尔街接连抛出400吨黄金砸盘,黄金价格一天下跌20%。不过,随着“中国大妈”的出手,不到一个星期,400吨黄金被一抢而空,华尔街搞垮黄金市场的阴谋就此破灭。《华尔街日报》甚至专门创造了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大量收购黄金的国内中年女性。这个华尔街做空黄金被“中国大妈”反杀的梗,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站在资本的角度,“中国大妈”当时是被套牢了。不过,站在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中国大妈”不仅在十年前赢得了名声,十年后更是赚麻了。可见,中国黄金珠宝市场真正的“上帝”还得是“中国大妈”。自去年中期以来,金价持续上涨,在黄金消费一片火热的形势下,黄金珠宝公司再次燃起上市的热情。近日,中国第一家推广“古法黄金”概念的黄金珠宝公司——老铺黄金向港股IPO发起冲击。值得注意的是,老铺黄金已是二度冲击资本市场。它此前曾于2021年A股上会被否,还曾因现金流为负、存货高企、供应商利益输送等问题被市场质疑。老铺黄金虽然以“老铺”命名,但实际上它并不老。公开资料显示,老铺黄金成立于2016年,在中国率先推广古法黄金珠宝概念。老铺黄金称,古法黄金珠宝产品为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足金,经特殊的中国传统技术加工而成。工艺设计就包括失蜡、成型、搂胎、锤揲、錾刻、镂空、花丝、镶嵌及烧蓝等。据招股书显示,老铺黄金目前在全国高端商业中心自营了29家主题情景门店。2022年,中国所有黄金珠宝品牌中,老铺黄金的单店收入排名第一。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店均收入已达4480万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老铺黄金位于北京SKP的两家门店产生的总收入为1.54亿元,实现每平方米每月收入约42.70万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古法黄金市场规模以销售收入计,从2017年的30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9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00.5%。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8%。老铺黄金产品定位于高端,对标宝格丽、卡地亚、梵克雅宝等奢侈品珠宝品牌,这也使其在逆市中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2023年上半年,得益于黄金投资性消费热情的高涨,老铺黄金的收入与净利润均超过2022年全年。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老铺黄金实现收入分别约为8.96亿元、12.65亿元、12.94亿元以及14.1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8802.5万元、1.14亿元、9452.9万元以及1.97亿元。今年上半年,老铺黄金收入规模已超过2022年全年,利润同比也大幅增长232.2%。同时,其高端品牌的定位也使得老铺黄金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毛利水平。报告期内,老铺黄金的毛利率分别为43.1%、41.2%、41.9%及41.7%,均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不过查阅各黄金珠宝企业财报发现,相关企业毛利率大多不足20%。财报数据显示,老凤祥、中国黄金、周大生、菜百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12%、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车企角逐广州车展:谁在乘胜追击 谁在孤注一掷

作者:Molly作为国内A级车展的“收官之战”,2023广州车展的热闹毫无悬念。而一向有着“下一年车市风向标”之称的广州车展,在本届也没有让广大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失望。据悉,本届广州车展展车总数达1132台。其中,新能源车469台,占比超过四成,达到41.4%。而全球首发车59台、概念车20台的阵容,更是让不少业内人士将其称之为“车企挺进决赛圈的最后冲刺”。事实上,整个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更是卷出了新高度。不仅“价格战”贯穿全年,而且硬派越野、纯电MPV等细分赛道也成为了各大车企争相布局、抢夺市场的新切口。只不过,只要是竞争,就会有玩家领先,当然也会有人被淘汰,或者说是濒临淘汰的边缘。因此,本届车展,在新能源车再次成为绝对“主角”的同时,也成为了全球主流车企的“修罗场”。尽管每个展台都是灯光明亮,但实则有人底气十足,有人故作镇定。如果来探讨谁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春风得意”,那理想必须排在前列。深度参与本届车展的星莎表示,相较于其它展台,理想展台的人是真的多。理想展台人多的一大原因,来自于其旗下首款纯电车型理想MEGA首秀的吸引力。在此前多轮预热下,消费者对理想MEGA形似高铁“子弹头”的外观早已充满兴趣。当然,理想MEGA的魅力不只是独特的外观。作为全球第一个搭载理想-宁德时代麒麟5C电池的量产车,其可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11月17日9:40至11:22,理想MEGA支付5000元的预订量已经突破1万辆。此外,理想展台引发大家围观的另一原因,或源于其在2023年突飞猛进的销量。作为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实现盈利的车企,截至广州车展前,理想汽车2023年内的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30万辆,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2023年全年的交付目标。尽管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汇集了腾势D9、岚图梦想家、极氪009等多款MPV车型,但让大家直呼与“理想MEGA产生正面交锋”的还是小鹏X9。事实上,2023年10月交付量突破2万台,刷新单月交付历史纪录后,小鹏汽车重新成为了造车新势力“C位”成员之一。而第三季度超85亿元的营收,不仅让其强势回归历史高位,也让车友对其在本次车展上展出的小鹏X9充满了更多期待。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车展上提到,“一直有鹏友问我们,小鹏什么时候能有一台承载大家庭梦想的车型。一个大家庭需要一台什么样的智能电动汽车,一台好看、好开、好坐、好装的全能产品应该如何打造。之前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我们拥有扶摇架构之后,这个问题有答案。今天我们交出的答卷,就是扶摇架构下的旗舰车型——小鹏X9”。尽管新阶段消费者还不知道小鹏X9能否像何小鹏所说的那样,让人满意。但从发布会现场,小鹏请来“不老男神”林志颖“造势”来看,其对小鹏X9寄予的希望不言而喻。当然,除了上述两家新势力车企,同样要在本届车展上乘胜追击的,还有问界及其新同胞智界。2023年9月,问界凭借问界新款M7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强烈的市场反响,不仅让其在上市64天后,累计大定超过9万辆,也成功带动问界10月交付量重回万辆阵营。基于此,首次公开亮相的问界M9,也成为鸿蒙智行展台上最受关注车型,且盲订已经突破3万辆。此前,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2023年11月20日
其他

42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变化:前三季度净息差普降,何时“筑底”仍存争议

作者:沧浪近日,A股42家上市银行2023年三季报已披露完毕。受存量资产调降利率和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承压明显。在2023年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一共有25家银行披露了净息差数据。其中,有16家银行披露的是前三季度净息差,8家银行披露的是三季度末净息差,1家银行披露的是三季度净息差,相比去年同期,均有一定幅度下滑。在上述三个数据维度中,一共有8家银行(1家国有行、3家全国股份行、1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净息差超过2%。在披露前三季度数据的银行中,平安银行以2.47%净息差居首,交通银行以1.30%净息差“垫底”。注:白色区域银行披露的是前三季度净息差,浅灰色区域银行披露的是三季度末净息差,深灰色区域银行披露的是三季度净息差(数据来源:各家银行2023年三季度报)具体到不同类型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在国有六大行中,邮储银行的净息差最高,达到2.05%;交通银行的净息差最低,达到1.50%。同比去年同期,六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均有所下滑。其中,农业银行降幅最大,下降了34个基点;中国银行降幅最小,下降了13个基点。作为2023年前三季度净息差最低的一家国有大行,交通银行在三季报中指出,净息差同比下降,一是资产端,受LPR下调后重定价周期持续、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面临一定增长压力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多;二是负债端,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零售客户储蓄倾向提升,人民币存款整体延续定期化趋势,同时受境外加息影响,外币负债成本上行,带动整体负债成本率同比上升。在全国股份行中,2023年前三季度,一共有3家银行的净息差超过2%,而国有六大行中只有1家净息差超过2%。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的净息差最高,达到2.47%;交通银行的净息差最低,为1.30%。虽然平安银行的数值在全国股份行中仍然最高,不过其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个基点,也是全国股份行中降幅最大的。招商银行指出,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叠加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贷款收益率下行;二是市场利率中枢低位运行,带动债券投资和票据贴现等市场化资产收益率下降。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上升,主要是受美元加息影响,外币负债成本率显著上升。对于息差下行压力,兴业银行表示,将在2023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三季度业绩下滑 光伏龙头通威股份、隆基绿能也坐不住了?

作者:吴温迪2023年以来,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不绝于耳。从年初至今,光伏产业链上诸多环节持续量升价跌,其中,硅料、硅片环节首当其冲,组件产业链企业业绩也开始出现分化。前三季度,多家公司业绩下滑,甚至龙头企业也难逃利润下降趋势。大洗牌在即,淘汰赛开启,中国光伏产业又一次来到新的发展节点。在行业越来越“卷”的局面下,从各家光伏企业财报可以看出,2023年三季度,就连一些龙头企业都没能逃脱业绩下滑的态势。根据通威股份(600438.SH)发布的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为1114.21亿元,同比增长9.15%;归母净利润为163.02亿元,同比减少24.98%。在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30.31亿元,同比下滑68.11%。2023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601012.SH)营业收入达到941亿元,同比增长8.55%;归母净利润为116.48亿元,同比增长6.40%。但在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25.15亿元,同比下降44.05%,呈现单季度盈利下滑的态势。天合光能(688599.SH)发布的三季度报告也显示,该公司虽然在前三季度内保持了利润的翻倍增长,但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下滑。前三季度,天合光能的营业收入达到811.19亿元,同比增长39.38%;归母净利润为50.77亿元,同比增长111.34%。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15.37亿元,同比增长35.67%,但环比有所下降。三季度的中国光伏市场,伴随着企业业绩大面积下滑的还有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跌,已超出业内预期。2023年11月初,在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在不计算运费的情况下,出现了P型组件每瓦0.971元的超低报价,这个价格比之此前华电集团招标中每瓦0.9933元的报价还要低。2023年10月,在华电集团2023年度组件集中采购中,P型组件最低投标价格首次跌破每瓦1元,已经引起业界哗然。隆基绿能副总裁李振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光伏组件跌到每瓦1元,就已经是非理性价格,这个价格下,全产业链都很难盈利。这个价格即使对一体化企业来说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按照目前技术标准,组件价格如果低于每瓦1.1元,企业就很难盈利。2023年初,光伏组件价格约为每瓦1.8元,不到1年就跌破1元/瓦,这确实出乎业界意料之外。基于此,有业内人士估计,年底前光伏组件价格可能会跌破成本线。谈及第三季度业绩波动,龙头企业们给出了各自解释。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表示,前三季度利润和现金流净额比2022年同期都有所下降,硅料利润贡献同比大幅减少是主要原因。严虎称:“受下游光伏需求高速增长和产业链供需矛盾突出的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硅料行情价格持续上涨,最高突破30万元/吨。然而,自2023年开始,随着硅料新增产能的快速释放,供需关系逐步从紧张状态转向宽松,产品行情价格最低降至6万元/吨左右。”隆基绿能在公告中也详细解释了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即:“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减少,存货跌价损失增加,研发费用投入增加,以及股份支付加速行权所带来的影响。”天合光能组件业务营收占比超过六成。该公司三季报显示,其组件出货量同比显著增长。但组件价格的下跌也拖累了组件业务利润的增速。一体化战略提高了光伏巨头们的抗风险能力,但一体化造成的企业扩产反过来也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从而让“价格战”更加激烈。业界人士分析认为,2023年组件价格的“跌跌不休”,跟N型成本持续下降有很大关系,因为N型成本下降会倒逼P型产品降低报价。2023年以来,光伏行业从P型加速向N型切换,尤其下半年,N型电池比重的提升非常快。在组件环节整体价格不断下跌的形势下,TOPCon产品的盈利优势却得到凸显。前三季度,TOPCon电池企业钧达股份(002865.SZ)实现归母净利润16.38亿元,同比增长299.21%。2022年第三季度亏损的组件企业协鑫集成(002506.SZ)扭亏为盈,这也同样受益于TOPCon产能释放。2023年第三季度,TOPCon技术的领头羊晶科能源(688223.SH)净利润增速更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3.54亿元,同比增长279.14%。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达25.11亿元,同比增长225.79%。晶科能源称,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组件出货量增加及N型出货占比增加。显然,近期光伏产业“价格战”和业绩波动加速了产业洗牌。预计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价格战”会更激烈,业界认为,2024年下半年,随着落后产能的出清,本轮洗牌将结束,届时企业利润也将逐渐恢复,而垂直一体化的“大厂”则可能赢得更大竞争优势,因为经历行业洗牌后,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大厂”也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像其他制造业一样,光伏产业发展也时常伴随着产能过剩问题。不过一个普遍共识是,光伏产业中,先进产能永远都不会过剩。尤其是电池技术由P型向N型迭代过程中,先进产能仍是紧缺状态。目前光伏市场呈现出的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过剩。淘汰赛无时不在进行,资本也在悄然收紧。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光伏越来越像是给巨头准备的游戏。巨头们则纷纷加快出海建厂、技术升级、一体化布局等战略步伐。2023年9月11日,天合光能宣布,将在美国建造一座太阳能光伏制造厂,场地和设备投资超过2亿美元(约合14.58亿元),建成后年产能将达5GW。天合光能成为继晶澳、晶科、隆基、TCL中环、赛拉弗、浙江昊能光电之后,第7家赴美建厂中国光伏企业。而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光伏企业海外建厂再次引起关注。2023年10月17日,隆基绿能宣布马来西亚双文丹组件工厂一期正式投产,两期建成后,组件产能将达8.8GW。TCL中环将与沙特Vision
2023年11月16日
其他

百模大战再次开启:国区争霸 手机安家

十一”假期前夕,莲花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莲花健康”)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杭州莲花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与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采购合同,后者向前者交付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核桃健脑不断被证实,六个核桃迎健康消费风口

作者:吴艳蕊“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语耳熟能详。近期,相关科学研究为核桃对人脑的益处提供了依据。早年,核桃作为坚果,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活性成分等对人体健康的好处一直被营养专家认可。此次,一项医学实验证明了核桃对青少年大脑发育的促进作用。同时,核桃乳相较核桃仁更有利于不同体质的消化与吸收,是补充核桃营养的有效选择。而伴随着健康消费观念的兴起,六个核桃所在的植物蛋白类饮品因配料表简单,登录消费者选择列表。近日,柳叶刀子刊《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发表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真人随机对照营养干预试验,发现连续6个月吃核桃,对注意力、流体智力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有明显改善。研究选取了巴塞罗那12所不同高中的700名11至16岁的中学生,然后研究小组将700名中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干预;另一组为实验组,接受含有30克核桃仁的小袋,向参与的年轻人表明,他们可以在6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食用核桃仁。研究小组发现,实验组的青少年的注意力功能得到了增强,其中一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的青少年的行为明显改善了。实验组的青少年,至少吃了100天核桃,但不一定每天都连续吃。核桃中的α-亚麻酸脂肪酸(ALA),是一种omega-3脂肪酸,在大脑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小组首席研究员兼协调员Jordi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脑白金跨界开咖啡店,中老年神级保健品能否征服年轻人?

作者:行者“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曾经风靡二三线市场收割了无数中老年人的国民级保健品,也打起了年轻人的主意。GPLP了解到,11月3日,脑白金联合上海咖啡老字号品牌乔咖啡在淮海中路开出了首家快闪店。根据脑白金母公司巨人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说法,该店系试水性质,是脑白金品牌年轻化的一次新尝试。曾几何时,这款家喻户晓的保健品一骑绝尘,创造了销售界和广告界的脑白金神话,如今销量停滞不前,相比于先前的辉煌,当下脑白金更应该思考的是何突破增长瓶颈。因此,通过咖啡品类来链接更多的年轻人,进而拓展消费群体,成为破局新战略。只是,当前国内咖啡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已非风平浪静的蓝海,今天的脑白金还能像当年征服中老年人那样成功取悦年轻人吗?此次脑白金所开快闪店位于上海武康大楼对面,系脑白金联合武康大楼邮局店共同打造。GPLP查阅资料发现,武康大楼是当地著名网红打卡点,周边有画廊、书店以及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上海宋庆龄故居这样的文物古迹。快闪店店铺面积并不大,外观主打脑白金蓝色调,“今年过节不收礼”跳舞CP白老头金老太也化身潮玩形象放置在咖啡店门前。脑白金联名的上海咖啡老字号品牌“乔咖啡”的标志也被放大置于门口显眼处。巨人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快闪店由脑白金与合作伙伴携手打造,为期一个月,是脑白金品牌年轻化的一次新尝试。其中11月3日至5日,门店开展了免费请父母喝咖啡等活动,每天限量提供50杯免费咖啡,同时将推出多款周边产品。但从产品端来看,脑白金咖啡店所售咖啡在价格、口味方面与市面产品并无二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活动所售咖啡只是普通拿铁,并不包含脑白金,但消费者可以选择印用“脑白金咖啡厅”的咖啡纸杯。其实早在去年年底,脑白金就开始染指咖啡品类。当时脑白金在上海市松江区开设了第一家脑白金咖啡馆,根据脑白金官网信息,该店咖啡饮品有6类,价格基本不超过20元,但主要对巨人集团园区员工开放,并不对外售卖。今年7月28日-31日,脑白金与乔咖啡联名定制的咖啡也在ChinaJoy展会亮相,为玩家送上了联名定制款冰美式800瓶,并宣布两大国民品牌的联动正式开启。可以看出,直至这次推出脑白金咖啡快闪店,脑白金联动咖啡品类的年轻化尝试是有序推进,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巨人集团品牌团队表示,用年轻人喜欢的咖啡文化去链接脑白金一直倡导的“送孝心”品牌理念,这是脑白金IP年轻化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同时对未来品牌年轻化态度鲜明,“脑白金做咖啡这事我们还没完全想好,但品牌年轻化这事是一定要做的。”一直以来深耕中老年人健康市场的脑白金,为何突然调转船头对准年轻人呢?早在1997年,电视荧屏时代,刚上市的脑白金凭借一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的广告语火遍大街小巷。正如其广告语中宣传的那样,“收礼就收脑白金”,脑白金销量爆火。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脑白金连续16年荣获国内保健品单品销量第1名,生产企业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也早在2001年就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人将脑白金的火爆归因于“洗脑”广告,即通过重复性的方式,利用直白简单的语言反复教育受众。这在电视传媒占主流的平面媒体时代效果极佳,脑白金的案例也被多位营销大师引用,被广告界奉为经典。除了广告轰炸,脑白金还成功为产品植入稀缺概念。褪黑素的主要功能是改善睡眠质量,虽然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很熟悉,但在九十年代大众对它还很陌生,这给了脑白金“发挥”的空间。创始人史玉柱将褪黑素称作“脑白金”,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也被包装成“脑白金体”,这样一来脑白金就成了改善睡眠质量独一无二的产品,成功创造了稀缺性。有了稀缺性,脑白金被包装成了功效强大的高档保健品,“年轻态、健康品”、能让人“肠道好、睡眠好、精神好”等,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打开了大众消费市场,公司成功打造了营销界的脑白金神话。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消费者认知水平提升,加之互联网时代媒介多元化,单一的电视传播已经很难奏效,“脑白金模式”开始失灵,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增长日渐乏力。2016年,脑白金最后一次公布销售数据,当年累计销量为4.6亿瓶,广告覆盖人群13亿,总推及人次750亿。但往后几年脑白金未曾公布过业绩,其天猫旗舰店显示,脑白金系列的产品销量多在三位数。逐渐感受到增长压力的脑白金开始求变。除了试水咖啡市场,脑白金还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希望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联合网易云音乐LOOK直播打造睡眠音乐;联名熊猫商店和NOCAOproject,推出年轻人喜欢的联名合作款服饰;还入驻B站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推出各种活动与年轻人互动等。史玉柱也曾于2019年1月在公司年会讲话中表示,巨人集团过去30年能活下来很幸运,未来是否能再活30年要靠年轻人,取决于公司未来给年轻人搭的平台是否及格。游戏起家又善于玩跨界的史玉柱,自然忘不了将脑白金和游戏结合起来。2022年8月,脑白金与巨人旗下主要游戏产品《球球大作战》进行联动。今年3月21日,“脑白金”推出了老头老太首个数字人形象,并与巨人集团的《征途》IP达成战略合作,相关数字化资产将在《原始征途》的数字化营销领域开展应用。今年6月,史玉柱参加巨人集团举办的2023征途嘉年华时也提到了脑白金与《原始征途》的联动,他表示,“我们现在的玩家大部分都是从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听着‘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长大的,脑白金广告承载了他们童年的回忆,对他们是‘有梗’的。”此外,为了迎合新消费趋势,脑白金还更新产品线、培育新品牌。2022年,巨人集团推出针对年轻人养生需求的年轻化品牌“脑白金+”,旗下包含大口7、活力8、睡好9等系列产品,主打身材管理、体能管理与睡眠管理等卖点。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预计在2023年达到6178亿元。同时,中国咖啡市场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经过多年的消费者教育,在渠道端助推下,虽然国内咖啡市场高速增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脑白金想要从里面分一杯羹,并不容易。正如本文开头所讲,国内咖啡赛道早已不是刚开始时的蓝海市场,而是伴随大量本土连锁品牌的崛起以及国外巨头盘踞多年,逐渐演变为激烈竞争的红海。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5日,瑞幸咖啡、星巴克、幸运咖、库迪咖啡、沪咖鲜果咖啡五个品牌位列门店数量前五名,分别有10200、7264、2574、2108、1271家门店。单就瑞幸而言,规模有进一步扩大之势,今年公司净新开门店2437家,总门店数量环比增长22.5%。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13273家,其中自营门店8807家,联营门店4466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预计年底门店规模将达到15000家。而脑白金目前仅布局一家咖啡快闪店,合作的咖啡品牌“乔咖啡”也仅在上海有3家门店,规模及名气与瑞幸、星巴克等行业巨头自然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近年来咖啡赛道呈现的连锁化趋势,包括瑞幸、星巴克等巨头们在内的咖啡品牌积极推进向二线以及三四五线城市的下沉市场扩张,也让本就以二三线市场为大本营的脑白金感到尴尬,这意味着留给脑白金的机会不多了。联名营销本身也有着学问。咖啡联名虽然可以借助咖啡自带的社交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快速链接到新生代群体,但也要注意科学搭配,并不是什么饮品都可以和咖啡结合,要注意口味、功效,生硬的关联只会适得其反。显然,在这一点上,主打助眠的脑白金并不适合和具有提神功能的咖啡联名,这恐怕是脑白金在咖啡中并未添加脑白金成分的直接原因。玩联名营销,瑞幸显然更加成功。今年9月4日瑞幸与茅台联名推出新品,一经推出即引爆市场,官方数据显示,推出当天酱香拿铁销量突破542万杯,单品首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刷新瑞幸单品纪录。GPLP查阅拼多多发现,脑白金多个系列产品销量均未突破万单,而被公司赋予希望的黄金搭档天猫官方旗舰店已经检索不到“睡好9”系列产品,“大口7”与“活力8”的月销量也仅有双位数。谈到茅台联名瑞幸推出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等衍生品时,贵州茅台董秘蒋焰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传统品牌企业,茅台要永远年轻,增强企业生命力,就必然要拥抱年轻一代。蒋焰这些话同样也适合脑白金,鉴于消费环境变化以及业绩停滞的双重压力,抓住更多年轻人同样是脑白金的不二之选。只是,想要老树发新芽又谈何容易?但毫无疑问,脑白金需要一个春天。▼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第15个双11 主打消费者至上的京东订单量创新高

作者:七佰小美是一个95后,虽然年轻,但是购物却非常理性,即使其一直想换手机,也还是等到双十一降价了才敢动手,而且剁手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她的旧手机用了3年,11月20日是她的生日,她想送给自己一个生日礼物,安慰一下辛苦一年的自己。小B是一名保妈,在双十一期间,她守在京东采销的直播间里等到晚上十一点半,她一直等着主播孟哥,准备给孩子买点礼物。三天后,即2023年10月23日晚上9点,在京东平台,小美看着那款心仪已久的手机降价了,她暗自惊喜,赶紧下单,随后,她的脸上一脸满足,她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购物带来的幸福,同时,她还期待第二天京东快递小哥带来的惊喜。而小B虽然在那天的直播间里没有抢购到京东采销孟哥的产品,然而,在她微博留言给孟哥之后,第三天,孟哥给她又准备了一次专场,这一次,保妈小B终于为孩子买到了心意的礼物,夫妻二人开心不已。据悉,类似小美、小B这种理性消费者越来越多——以京东11.11为例,从10月23日晚上8点正式开启双11活动,京东11.11瞬间便燃爆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据京东官方数据,当天晚上,iPhone、小米、荣耀、华为、OPPO、一加、vivo手机成交额1秒破亿。而在京东11.11采销直播间,京东采销直播的总观看人数已突破3.8亿。“9块9包邮”、“京东百亿补贴”、“京东秒杀”也为消费者购买心仪礼物表现出了满满的诚意。京东以诚相待消费者,这使其最终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据京东11.11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晚23:59,2023年京东11.11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齐创新高,累计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近2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14年以前,即2009年,那时的11.11还是剩男们的节日——“光棍节”。不过,就在这一年,这一天,一个不经意的“网络促销日”彻底终结了“光棍节”的历史,并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逐渐变成了人们购物的“狂欢节”。消费者的参与热情每一年都空前高涨,成交额的增长速度更是令人咂舌。然而,14年之后,当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网络购物的便利之后,大家对于网络购物逐渐变得无感,虽然购物节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人们瞬间的消费欲望,但是在“买买买”的呼声之下,“理性购物”的声音也正逐渐被放大。如今的消费者变得更加克制、务实,他们会对自身消费需求进行更加严格的审视。比起冲动消费的一时爽,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精打细算规划未来,用理性主导生活,一点点“抠”出高性价比的快乐。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购物节常见的满减、买赠等促销手段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轻松地打开消费者的钱包。另外,“双11”愈加复杂的优惠机制也让消费者感到疲惫,不少消费者被复杂的“数学题”劝退。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电商平台“双11”的活跃度,甚至是销量。观察到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今年的“双11”,试图用最简单、直观的机制吸引消费者——据悉,本届京东11.11主题直击低价,为“真便宜”,通过京东超级秒杀日活动,以及跨店满减、百亿补贴、9.9包邮、下调运费门槛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而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在“双11”畅享低价无忧购物,京东还对站内8亿款商品实行了从10月23日晚8点到11月13日24点的全程价保,部分商品价保时长多达90天。如果发现已购买的相关商品出现了降价,消费者点击“一键价保”按钮,差价便可即刻退回,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下单。除了保证价格之外,为了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这些产品的特点,买到真正需要的商品,京东采销今年还搭起了简易直播间,用最质朴的语言及最实惠的低价向消费者介绍这些产品,让京东采销在2023年的京东11.11期间火爆出圈,原来,这种没有任何套路及煽情语音的表述让消费者倍感亲切,同时,通过他们的直播,这让消费者对京东整个供应链一目了然,原来,京东的低价是通过极致供应链而来。(京东采销直播间)此外,京东服务提出了“以旧换新”服务,包括床垫、马桶等在内的200多个细分产品都可以“以旧换新”,这使其赢得了2000多万消费者的心,此外,针对电视、冰箱、洗衣机品类的“即送即装”服务也让消费者感觉方便便捷。同时,针对家居品类退换难的问题,京东保险业务还为京东家居品类提供了“180天可退可换服务”,为3C和家电品类商品订单提供了“额外延保一年”服务,让更多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更加安心。统计显示,仅在双十一期间,京东提供的“只换不修”服务就实现换新商品价值达1.6亿元,使用“闪电退款”服务的用户数超533万,3C数码“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达5倍,家电家居“以旧换新”累计为消费者节省了3亿元。对此,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京东11.11媒体开放日上表示,京东的低价,始终是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低价商品的同时,更有品质和服务作为支撑。京东采销直播通过“不收坑位费、不收达人佣金”的方式,希望能够让品牌厂商、让产业链上下游都能够赚到钱,也让消费者可以最大程度的享受到实惠。由此可见,当初那个为了消费者便利购物而诞生的京东,如今初心依旧。“独乐(yuè)乐(lè)不如众乐(yuè)乐(lè)”2023年的双十一不仅仅属于消费者与平台,同时也是商家乃至整个产业链的一场狂欢盛宴,对中国商品零售及消费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京东为例。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表示,“京东倡导和实践的低价,本质上是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赋能价值链网络体系降本增效,以高度嵌入社会生产流通消费体系的数智供应链促进了生产、流通、消费的正循环。”具体来说,京东不仅让消费者体会到了更优质的服务、更优质的产品及极致的价格,同时,还让商家扩大了销售,带来了更多增长机会,比如,在京东11.11的第一周,超薄平嵌冰箱、新风空调等家电家居好物的成交额就同比增长超300%,此外,包括波司登、海蓝之谜等超6000个时尚品牌的成交额也同比增长超100%,易车鲨壳、小牛电动车等汽车用品及电动自行车品牌甚至实现了近9倍、超2倍增长。除了品牌企业之外,对于更多中小商家,京东还通过百亿补贴的形式让这些中小商家通过最低价格的形式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据悉,早在2023年3月,京东的百亿补贴就开始上线,仅在京东11.11期间,京小智就服务了超36万商家,而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则为广大中小微提供了上亿级的息费衣贴,2023年,参与京东11.11的商家数量则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5倍。统计显示,在京东11.11期间,京小智服务了超36万商家,而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则为广大中小微提供了上亿级的息费补贴,2023年,参与京东11.11的商家数量则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5倍。与此同时,京东通过“企业超省月”还帮助企业客户降低商品采购显性成本,比如,通过京东商智向POP商家推出“1元购”政策,京东累计帮助商家节省运营成本超12亿元,服务商家数量同比增长77%。对此,京东表示,要挤掉供应链中冗余的水分,实现与合作伙伴和用户的三方共赢。例如源头直接采购就是挤掉了冗杂的代理环节,通过自建自营的智能化仓储物流极大优化商品成本。此外,京东还通过“京东京造”和“惠寻”帮助中国超70%的核心产业带打造爆品打造能力,从商品源头出发,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据悉,在京东服务众多核心产业带的过程当中,在京东物流的加持下,从原产地鲜活地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每个农产品都犹如开了“加速外挂”,从采摘到打包、从包装到运输都充满了科技的速度。同时,借助数十万京东小哥推广、直播带货、京鲜坊平台、CPS助销等创新营销方式,京东最终实现了免费帮助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产业带拓宽销路,链接每一份好生意,比如在今年的京东11.11期间,来自全国超2000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的农特产好物就实现了热销,比如如新疆阿克苏100%冰糖心苹果、锡林郭勒盟的羊肉、长白山人参、亳州中药材等多个产业带特色好物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踊跃抢购。而在带给消费者更多产业带源头好物的背后,京东供应链同事则付出了大量心血。以京东超市生鲜业务为例。在供应商管理团队当中,其中有一个水果买手团队,92年的大兵就是其中的一员,每年双十一,看到众多人从京东购买到心仪的食品是他最大乐趣。今年双十一,他的工作是在源头产地挑选出高品质的水果,用源产地直发模式呈现给消费者,他要保证,从他手里经手的供应商,其水果从果园采摘到直达消费者餐桌上的时间不超过72小时。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点,2023年8月,在中国最热的一个月,大兵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可以说几乎是追着太阳行走,海南的火龙果、福建的柚子、四川的柑橘……太阳在哪个维度,大兵团队就会出现在哪里。发现好货源后,他还要研究如何将产业带的水果如何整合到京东的供应链当中,最终实现用极致的效率,最短的链路,把货发给消费者。不只是水果,京东这样的团队还有很多支,从3月的春茶、5月的樱桃、6月的荔枝、7月的蜜桃到8月的螃蟹……无论多么幸苦,穿越千山万水,在极短的时间内送到消费的手中,他们就感到异常的欣慰。而在今年京东11.11期间,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京东物流也早就做好了准备。10月18日,京东到家发布即时零售的三公里模式——“幸福三公里”。京东依靠自身具备的数字化、本地供应链整合、即时配送的三大核心能力,实现“3到5公里内消费者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商品1小时内送达”。“付出就有收获”。在京东11.11期间,京东物流将超95%的京东自营订单、在1500多个区县实现当日达、次日达,其中超千万种SKU的商品实现了半日或当日达。此外,在京东11.11期间,京东买手店商品数量也实现同比增长10倍,京东国家馆和全球超市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3倍。在让消费者享受实惠的同时,京东还通过提升供应链等诸多措施,让更多品牌商、中小微商家、产业带工厂、农户牧民、全球超市在京东11.11期间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了京东与合作伙伴的多赢。价格之于消费的重要意义,如今已被全行业予以再认识。在国内消费显著恢复,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和网络购物成交额分别都在持续壮大的大背景下,京东选择回归初心,从低价、现货、价保等方面着力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对于京东而言,低价与口碑是其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敲门砖,同时也是其能够快速成长为国内头部电商平台之一的不二法门。保持低价是京东留住消费者的核心手段之一,为此早年还曾遭受众多渠道商的抗议,但刘强东选择硬刚:“他们要封杀我,我就继续用更低的价格还以颜色。”2022年末,京东迎来了一场回归商业本质、回归初心的内部变革,重回一线的刘强东把“低价战略”列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低价这一贯穿公司发展历程的经营理念依然排在第一要位。今年双十一则是京东贯穿“真便宜”的集中体现,今年的京东11.11,其通过持续为消费者打造“真便宜”的极致体验,比如通过百亿补贴让大量消费者在京东百亿补贴中获益,这让京东也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好评:那个真正让消费获得极致性价比的购物平台又回来了,京东真正赢得了消费者的心。这个京东11.11,京东实现了消费者至上!▼
2023年11月12日
其他

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一朵云,这次阿里云能成功吗?

作者:夏日2023年10月31日上午,2023云栖大会备受瞩目,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出,阿里巴巴“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与此同时,阿里云上市的消息也备受关注,曾有消息透露,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云智能集团,将拟以介绍形式赴港上市。消息还指出,其或将从国有企业进行一轮私募融资,集资约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亚迪

或为时不晚。作者:Molly2023年11月,多家新能源车企陆续公布10月新车交付数据,“金九银十”正式收官。与9月的排名相比,前三的位置依旧颇为稳定,分别是比亚迪、埃安和理想。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首次月交付突破30万辆。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一直被认为是比亚迪“老对手”、同属于传统车企巨头的吉利。数据显示,吉利汽车10月销量数据为180706辆,旗下新能源车型销量为62086辆。很显然,这一数字与比亚迪的30万差距甚大。但就在2年前,凭借3000亿港币的市值,吉利曾一跃成为了“自主造车一哥”。只不过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逐渐提升,转型坎坷的吉利,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暂时掉队了。事实上,自从燃油车时代起,比亚迪和吉利就总会被消费者拿来对比。尤其是2010年,李书福斥资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的整车研发能力也被带上世界级水平。基于此,2017年到2021年,吉利一直稳坐国内自主品牌“一哥”的宝座。但到了2022年,当国内整车市场迅速从燃油车时代向新能源车时代转型时,吉利却没能守住本土车企销冠的名号。取而代之的则是比亚迪。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185.74万辆。按照彼时我国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650万辆市场规模来看,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占据近三分之一。相比之下,2022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累计超过14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量32.87万辆。尽管对于吉利来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相较于比亚迪的186万辆,很显然不是一个量级。到了2023年上半年,吉利和比亚迪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售69.40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销量超15.78万辆。但同期的比亚迪,累计销量是吉利的近2倍,达到了125.56万辆,同比增长95.78%,市占率更是扩大至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从钢铁走向医疗,光正眼科难改同行“垫底”尴尬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环比由盈转亏,光正眼科能否实现盈利再添疑云。作者:三石跨界而来的光正眼科,日子有点不太好过。公开资料显示,自2018年通过并购进入医药行业以来,光正眼科一直亏损,扣非净利润更是连续10年为负。2023年,光正眼科有望实现转型以来首次盈利。上半年,光正眼科实现扣非净利润408万元,上年同期为-6496万元,这是其转型后首次扭亏为盈。不过,从三季度业绩来看,光正眼科能否实现盈利依然充满悬念。第三季度,光正眼科实现营收2.8亿元,环比下滑15%;扣非净亏损为127.82万元,环比由盈转亏。整体来看,光正眼科前三季度依然向好,实现营收8.27亿元,同比增长44.49%;实现扣非净利润280.0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如果光正眼科能一直延续这样的势头,很可能会实现转型后首次盈利。自上市以来,光正眼科经历两次转型。近年,光正眼科的归母净利润在亏盈之间起伏不定,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亏损10年。财报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1年,光正眼科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03万元、-8765.72万元、649.73万元、484.19万元、541.64万元、-7482.11万元、7266.54万元、4259.54万元、3692.72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42.26万元、-9912.59万元、-1899.53万元、-4584.00万元、-4329.99万元、-7949.40万元、-2342.81万元、-1383.78万元、-7059.11万元。进入2022年,光正眼科更是业绩大“变脸”,实现营收7.67亿元,同比下降26.52%;归母净利润为-7821.76万元,同比下降311.82%,这是其2018年以后归母净利润首次为负。这一年,光正眼科的扣非净亏损为2.9亿元,为上市以来最大扣非净亏损额度。对于亏损原因,光正眼科曾在2022年报中解释称,一是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医院收入有所下降,导致利润有所降低;二是对部分股权收购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与此同时,光正眼科的部分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出现下滑。2022年,光正眼科医疗行业的毛利率为31.01%,同比下降9.52个百分点;钢结构行业的毛利率为4.16%,同比下降1.85个百分点。光正眼科的现金流也不乐观。截至2022年末,光正眼科的投资现金流净额为-1.01亿元,较2021年末的124.38万元减少8189.27%。光正眼科表示,投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支付资产重组(即购买新视界眼科)的股权转让款和新增对外投资。另外,光正眼科还面临短期偿债压力。财务数据显示,光正眼科2022年末的货币资金为6540.98万元,短期借款为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61亿元。对于这样的业绩,2023年6月8日,深交所向光正眼科下发年报问询函,要求其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各行业收入均下滑的原因,针对影响公司业绩的不利因素公司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相关不利因素是否消除。光正眼科回复称,目前医疗服务收入占主导地位,公司将坚定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入践行“聚力眼科医疗业务,加快辅助产业整合”的战略方向,加大对眼科医疗业务的投入,专注于大、中型城市眼科医疗服务细分市场布局,通过新增中心医院与门诊部,增加对发达城市市场的渗透。光正眼科以钢材起家,2010年12月,光正眼科(当时名为光正钢构)成功上市,上市首日因股价疯涨161%名噪一时。3年以后,光正眼科业绩骤降,扣非净亏损为1842万元,同比暴跌198%。之后,光正眼科开启转型之路,将目光瞄向天然气行业。2013年,光正眼科通过收购和增资的方式控股庆源管输,开始布局天然气市场,公司也更名为光正集团。不过,天然气业务没能改变光正眼科的命运。2017年,天然气业务已经成为光正眼科的主营业务,但毛利率却从2015年的56.66%降至29.81%。2018年,光正眼科再次转型,这次是眼科医疗领域。当年,公司先以6亿元收购新视界眼科51%股权;2020年,又以7.41亿元收购剩余49%股权。2020年9月,公司更名为光正眼科。之后,光正眼科遭遇新的麻烦。2019年、2020年,新视界眼科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1亿元、0.53亿元,承诺完成率分别为98.9%、34.62%,没能完成对赌业绩。因此,光正眼科与新视界眼科原股东未能就业绩补偿达成一致,最终对簿公堂。2021年9月,光正眼科发布公告称,因新视界眼科未完成2019年、2020年的业绩承诺,光正眼科要求新视界眼科、林春光等多方原股东支付业绩承诺补偿款合计约3.85亿元。同时,新视界眼科原股东提起反诉,要求光正眼科支付拖欠的股权交易款合计约3.13亿元。2022年,一审判决显示,光正眼科没能拿到赔偿,还要支付230万元的诉讼费;而新视界眼科原股东剩余3亿多尾款只有1亿元获得法院支持。通过两次跨界收购,光正眼科业务范围已经涵盖能源、钢结构、医疗三个板块。但实际上,光正眼科并未彻底转型为眼科投资。2022年,光正眼科钢结构行业收入为1.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45%;能源行业收入为0.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30%;大健康行业收入为5.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25%。此前两年,光正眼科三大主营业务营收占比也大致维持在70%、20%和10%的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光正眼科的三项业务营收均呈现下滑趋势。2022年,光正眼科钢结构行业、能源行业、大健康行业收入分别下滑25.36%、33.03%、26%。目前,国内共有5家眼科医院在A股上市,分别是光正眼科、爱尔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和华厦眼科。光正眼科2010年上市,但2018年才通过并购进入医药行业。另外4家医院中,爱尔眼科于2009年上市,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和华厦眼科都在2022年上市。作为“闯入者”,光正眼科的业绩并不理想。2023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营收为160.47亿元,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营收分别为31.03亿元、21.66亿元、9.44亿元,光正眼科营收以8.27亿元垫底。盈利方面,爱尔眼科以31.8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排名第一,华厦眼科以5.57亿元位居第二,普瑞眼科、何氏眼科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亿元、9941.05万元,光正眼科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1043.59万元。从运营医院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爱尔眼科拥有境内医院229家、门诊部168家。官网数据显示,普瑞眼科有27家眼科医院、3家眼科门诊部。华厦眼科有67家眼科专科医院和53家视光中心。而光正眼科仅有14家专业眼科医院和3家眼视光诊所。公司市值方面,截至2023年11月7日收盘,爱尔眼科市值约1711亿元,华厦眼科以346.6亿元市值名列第二,普瑞眼科市值约150.8亿元。何氏眼科和光正眼科的市值均不足百亿元,分别为52.94亿元、36.46亿元。综上来看,无论营收能力、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还是公司市值,光正眼科与另外4家上市同行相比都相对较弱。不过,由于眼科行业的发展前景,光正眼科等上市眼科医院始终具有较高关注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近视患者约6亿人,预计2025年将超过7.5亿人。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眼科患者人群基数庞大,随着技术升级带来手术安全性提升、近视防控产品供给增加和眼科市场教育的成熟,未来消费眼科业务仍将保持高增长。对于未来发展,光正眼科表示,2023年将进一步加快辅助产业整合,集中资源扩张眼科布局。2023年8月,光正眼科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会上表示,公司初步规划是3年时间体内医院规模扩张到30家左右。▼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双十一新战场:跨境电商

为什么出海会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作者:六阳2023年的“双十一”,除了满减优惠依旧烧脑外,还有些许不同,那就是出海风悄然兴起。10月24日,天猫淘宝海外宣布启动“跨境无忧托管服务”,从“双十一”起新增专属出海频道,为国内天猫、淘宝商家提供一键出海服务。天猫、淘宝商家只需要一键签约,便可0入驻费加入“跨境无忧托管”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打破刚兑之后 银行理财最新现状统计”

作者:安律师随着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2023年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大幕已经拉开,理财市场面临全新变化,逐步回归资管本源,从原先的类存款产品转变为资管产品,进而全面实施净值化转型。这一变化使得银行理财的收益性与原先相比存有不确定性,产品净值一定幅度的波动将成为常态,因而,这导致行业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2万支,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合计13.21万亿元,同比下降14.22%,较2022年末下降7.69%。其中,证券公司及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5.66万亿元,同比下降20.52%,较2022年末下降9.96%。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或许对银行理财市场是一个利好。从2023年运行情况来看,银行理财市场有以下值得关注的趋势:一是理财规模稳步上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全国共有22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27.75万亿元。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71万只,较年初增长6.88%,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理财登记中心累计已为全国1000余家发行或销售理财产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通理财登记系统。各机构累计通过理财登记系统申报理财产品约206万只,登记资产信息约1489万条。理财登记中心已与150家机构实现系统直联,涵盖129家银行和21家理财公司。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商业银行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产品转型压力,二是新产品市场接受程度的压力。综合来看,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仍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行业整体经受住了转型的挑战。二是不合规产品整改业务基本完成。截至2023年10月,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实现清零,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理财存量整改任务,特别是中小银行已按时完成整改工作,为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复杂嵌套、池化运作等高风险业务得到整治清理,资金空转、脱实向虚情况得到根本扭转。整体来看,资管新规禁止开展的业务基本整改完毕,这也为新业务的开展扫清了障碍。三是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增加。随着老产品的持续压降和新产品的不断发行,产品结构净值化转型进程显著。截至2023年6月30日,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31万亿元,占比为95.94%,较去年同期增加0.85个百分点。四是理财产品更加多元化,产品体系更加完善。理财产品不再是“类存款”的代名词。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产品体系较为完整,主要有固收类产品、固收+产品、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建立了涵盖“本币+外币”“股权+债权”“基础+衍生”“公募+私募”等各类工具的全覆盖、专业化投研能力。截至2023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4.1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5.15%,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11万亿元,占比为4.38%,较去年同期减少1.52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8万亿元和0.04万亿元。五是投资标的不断优化,服务实体能力稳步提升。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有效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2万亿元。其中,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2700亿元,投向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2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5万亿元。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理财市场2022年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110只,合计募集资金超700亿元。截至2022年底,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1304亿元,较年初增长35.55%。为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全年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131只,募集资金约500亿元。六是投资者力量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理财产品的起售金额大幅下降,投资准入门槛有所降低(大部分产品不再设有5万元门槛),理财投资者队伍逐步壮大,机构投资者大幅增加给理财市场带来长期稳定资金,有利于理财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投资者理财需求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种类亦随之不断丰富,期限结构日趋多样,机构体系更加完善,覆盖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努力为投资者实现更稳定的财产性收入。由于理财产品自身存在的一些风险和不足,以及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扰动,也催生了监管层的担忧,因此,关于银行理财,其监管不断升级,如今已经覆盖行业的方方面面,从理财产品的管理模式,投资方向以及运作模式上实行全方面的加强监管力度。对于银行理财的相关监管政策,GPLP也进行了梳理,列表如下:(一)理财公司情况根据GPLP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已有31家理财公司,其中包含6家国有理财子、11家股份理财子、8家城商理财子、1家农商理财子以及5家中外合资理财子。在已获批的所有理财子公司当中,六大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均在80亿元以上,而工农中建四行的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更达到了100亿元量级。从目前规模来看,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管理理财产品规模均超2万亿元,分别达2.53万亿元、2.07万亿元。信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农银理财、光大理财等管理规模均超1万亿元,但建信理财、农银理财规模“缩水”明显,分别较上年末下滑22.9%、20.0%。从净利润表现上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六家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合计49.04亿元。其中,建信理财实现11.02亿元的净利润,排名第一,是唯一一家净利润超10亿的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紧随其后的是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和农银理财,净利润分别为9.69亿元、9.19亿元和8.71亿元;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净利润分列倒数一、二位,分别为5.95亿元和4.48亿元。各大银行理财公司在“产品风控”“产品收益”维度的竞争力差异不大,但“产品发行”“可持续性”“投研能力”维度的竞争力差异较大,主要受制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理财规模不再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已披露信息完备的理财公司中,基于客观数据评选出2023年上半年度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的银行理财公司: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农银理财、华夏理财、建信理财、杭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中银理财、光大理财。(二)理财产品情况通过公开的网络渠道如官方网站、手机APP等对当前在售理财产品的产品名称、资金投向、产品风险等级、理财期限以及年化收益率等五个方面加以收集、分析研究和比对,总结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特色与亮点等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为银行高管经营决策及投资者理财投资提供参考。1、活期期限2、半年期限3、一年期限4、一年以上期限从结果上来说,202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36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474亿元,同比增长19.61%。2023年上半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由此可见,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对于市场的波动会更加敏感,特别是配置权益类资产较多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其净值会随权益类市场波动而波动。因此,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更多是在稳健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提升中长期的收益表现。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在提升投研与风控能力的同时,加强从获客到“活客”阶段的转变,是未来理财子公司要考虑的重要方向。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打破刚性兑付已是必然的趋势。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仍需要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作出选择。▼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天猫养车李逸:汽后市场偏零和游戏,低价竞争于行业无益,建立信任体系是关键

作者:孙志富“汽后服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打造一套用户的信任体系!”“前几天我在巡店的时候,看到了某养车店的‘震虎价’宣传,联想到行业痛点,所以我有一些思考。”10月26日,新康众COO、天猫养车总经理李逸接受了GPLP犀牛财经等媒体采访,在被问到其前几天发布的朋友圈时,李逸道出了自己对于汽后服务行业的思考与理解:“汽修行业偏零和游戏,一辆车的保养、维修,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总量是恒定的,如果超过这个总量,就属于‘过度营销’或‘过度消费’。”汽后服务行业部分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客经常采取低价引流的方式,但是在实际消费过程中,为了盈利又会采取过度营销等手段来增加客户的消费,甚至可能出现配件以次充好,使用假配件等恶劣情况。李逸指出,用户需要简单放心、有保障的服务,价格并不是其最担忧的问题,有限的“低价”更多是以营销为目的。大部分用户对汽后服务不了解,很容易被舆论引导。此时,门店虽然有了流量,但如果只赚有限的工时费,很难盈利。这就会反向逼着门店去做过度推销,尤其是对那些低价吸引来的客户,因为门店清楚很难将他们转化成长期有效客户。部分互联网汽后服务平台也将低价作为其规模快速增长的途径之一,同时通过不断地推出低价商品和服务,增加用户黏性。在李逸看来,低价增加了用户对于平台的黏性,但却会降低用户对门店的信任感和黏性。“这对于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我有了朋友圈的设想。”李逸强调:“汽修作为服务行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打造一套用户的信任体系,不要让用户感觉被‘套路’。”“相对于友商的低价促销,天猫养车的价格自然高一些,但是到店的客户质量明显比友商高一大截。同时通过有底薪的薪资结构,杜绝了无底薪技师,为了高产值、高提成而‘套路’客户等问题。”李逸认为天猫养车的经营模式确保了客户没有被营销的点,从而打消了客户对于“套路”的疑虑。2021年底,天猫养车推出了智慧养车,在服务上执行主机厂的维修标准,并通过大数据实时对车辆进行分析,准确及时提醒用户对车辆进行维修保养。“天猫养车APP上每个项目有更换周期提示,系统会自动评估计算下一次的更换时间,确保每个项目都是到达了更换周期。如果出现提前更换,会介入评估,查看这段时间车辆是否发生了特殊的变化,比如这段时间车辆经历过快速激烈的驾驶,导致刹车片磨损过快,所以刹车片提前更换了。”在介绍天猫智慧养车更多创新建设的同时,李逸也提到了在透明车间上的重金投入研发。“对于很多车主而言,看不到维修保养过程是有担忧的,透明车间在每个工位都布置了智能摄像头,车主可以通过APP看到整个服务过程的直播,这也是我们基于在后市场建立信任度的角度,去对门店进行的一些建设创新。”去年,天猫养车在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梦百合何以“狂飙” 全球制造体系加持墙里开花内外香

国内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梦百合境外业务也在强势修复。作者:七佰作为消费提振年,2023年开年以来促进家居消费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下半年政策更是开始密集落地,这无疑为推动家居行业的复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面对有利的政策环境,梦百合境内境外市场同时发力,成为引领家居行业复苏的领军者。近日,据梦百合发布的2023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从三季报看保险行业表现如何

2023年是保险行业进一步推动渠道实现高质量转型的关键一年。作者:夏天作为一个保险人,10月以前,小雨的心情就一直很紧张,每天都在考虑业绩如何完成。10月份之后,伴随着当月乃至全年业绩的完成,她终于松了一口气。“今年,真的太难了,每天早上8年就开始出门,晚上9点才能回家,为了如期完成业绩,我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回忆起今年的日子,小雨鼻子一酸,差点哭了出来。事实上,不仅是小雨,整个保险人在三季报及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公布之后都松了一口气。近期,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3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陆续出炉,前三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6356.35亿元、5788亿元、5406.41亿元、3532.02亿元和1429.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2%、4.5%、8.2%、9.5%和3.7%。伴随着业绩三季报的发布,这让五大上市险企及众多保险人彻底松了一口气:据中国平安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即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期间,中国平安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356.3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寿险方面,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35.7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40.9%;产险方面,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355.38亿元,同比增长6.8%;中国人寿三季报显示,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实现保费收入5787.99亿元,同比增长4.5%;新单保费1966.56亿元,同比增长14.8%;据其中报显示,其寿险业务实现营收4827亿,健康险业务实现营收601.23亿元,意外险及其他业务一共实现营收108.1亿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项业务利润总额均同比下降超50%,其中,意外险降幅高达90.4%。中国人保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中国人保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043.72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获15亿欧元战略入股,这家技术流新势力凭什么让巨头为之倾倒?

一场大鱼和快鱼的共赢作者:孙志富“这是一次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非常深入的合作”,10月26日上午,在Stellantis集团&零跑科技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的现场,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对双方的合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战略合作达成后,Stellantis集团将向零跑汽车投资约15亿欧元(约合116亿人民币)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同时双方计划以51:49的比例共同组建一家名为“零跑国际(Leapmotor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手机企业为啥都开始纷纷自研系统?

初始各有各的先天优势,但没有海量优秀应用,就无法建立并形成生态。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操作系统,其本质都是各种程序的平台,没有各种程序(applications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芯片管制再升级!如果失去中国市场,美国芯片厂商更煎熬

国产芯片的机遇?作者:Molly为了阻碍中国AI的发展速度,美国再次升级了芯片管制措施。当地时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针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规定,进行了近500页的内容更新。事实上,在2022年,美国为了限制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曾出台了禁止出口超过两个门槛的芯片,一个是功率门槛,另一个是芯片之间的通信速度门槛。而根据新规,未来美国商务部将用一项被称为“性能密度”(performance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2023年保荐机构IPO项目红黑榜

到底哪些券商尽到了勤勉责任,哪些券商则是疏忽管理?作者:安律师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责任也逐步提升。比如,2023年1月17日,深交所网站连下3则罚单,直指由民生证券保荐的穗晶光电创业板IPO项目,穗晶光电向深交所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后,证监会对其开展了现场检查,发现多项违规情形;2023年6月16日,因3家科创板IPO保荐“一查就撤”,海通证券遭上交所警示,同时被要求内部追责。由此可见,券商作为保荐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守护者,同时也是第一责任负责人,目前正在处于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被投资者所密切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到底哪些券商尽到了勤勉责任,哪些券商则是疏忽管理,通过其IPO成绩单就能一目了然,对此,GPLP对2023年10月19日之前的IPO项目及其背后的保荐机构进行了统计。为了引导并提高保荐业务执业质量,2023年7月21日,深沪两所联合发布实施了《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下称“《评价办法》”)。该办法对外发布后,深沪两所在证监会指导下成立评价联合工作组,制定评价工作方案,共同开展了2022年度首次试评价工作并形成评价结果,主要适用对象为在境内从事主板、科创板及创业板首发保荐业务的保荐机构。随后,即2023年9月28日,深交所的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发布了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首次评价总体情况,结果显示,纳入评价范围的51家保荐机构中,得分排序前20%为A类,共10家;后20%为C类,共10家;其余为B类,共31家。另据《评价办法》过渡期安排,2022年度评价结果不对外发布,亦不作为分类监管依据。过渡期满后,深沪两所将根据以后年度评价结果,对处于审核阶段的首发保荐项目实施分类监管安排。此外,深交所还启动了首次差异化监管安排。一家保荐机构因人均保荐项目数居前20、撤否率为40%,深交所将对其部分项目实施现场督导。据GPLP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具有保荐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共103家。其中,作为2022年度评价对象的有51家,另有52家保荐机构因2017年无保荐上市公司或2022年无在审或注册环节首发项目,不参与本次评价。具体而言,该评价体系由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保荐业务质量评价、评价得分调整三部分构成:一是上市公司质量评价占比70%,评价范围为保荐机构2017年保荐上市的公司在深沪两所上市后5年(2018年至2022年)的经营质量、市场表现及治理质量,其中2018年至2020年表现占比80%,2021年至2022年表现占比20%。二是保荐业务质量评价占比30%,评价范围为保荐机构2022年进入审核注册环节的首发保荐项目,采用《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执业质量评价中首发保荐项目评价得分。三是评价得分调整不设权重,根据保荐业务规模、保荐上市公司风险情况、保荐机构重大执业质量问题等对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其中,6家保荐机构因2017年保荐上市的公司存在被实施风险警示或被强制退市的情形,按相关规定进行了风险调整。券商的保荐质量与过会数量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更精准地考察券商的保荐质量,券商负责的项目过会数量也值得梳理。1.保荐机构过会数量前十强据GPLP统计,截至2023年10月19日,共有42家券商担任了今年这227家IPO上会企业的IPO保荐机构,IPO保荐项目数量排名前十强如下。第一名:中信证券34家;第二名:海通证券18家;第三名:民生证券15家;并列第四名:招商证券和华泰联合各14家;并列第十名:安信证券和国信证券各7家。从项目通过量来看,前十强保荐机构的过会项目总家数达138家,占总过会家数的67.32%。从项目通过率来看,今年1-10月有31家保荐机构的IPO项目通过率为90%以上,分别是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华泰联合。其中,国信证券辅导7家,通过率100%;在80%-90%区间的机构有3家,分别是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安信证券。此外,通过率在80%以下的机构有1家,为国金证券。注:联合保荐项目,各算1家;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2.保荐机构保荐项目黑榜保荐机构撤否项目排行榜截至2023年10月19日,今年A股共有保荐项目1222个,203个拟IPO项目终止,其中191个项目为主动撤回,11个项目被否,整体撤否率达16.61%。据统计,今年涉及主动撤回项目或项目被否的保荐机构共有45家。从撤回项目数量来看,中信证券撤回18家,海通证券撤回15家,中信建投证券撤回14家,民生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分别撤回13家、12家。从被否项目数量来看,民生证券、国金证券和光大证券各有2个项目被否,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国泰君安和开源证券各有1个项目被否。从保荐项目数量(含在审、当期过会、撤回及被否项目)来看,排名前10的保荐机构撤否率均在30%以下。在排名前10的保荐机构中,中信证券的撤否率最低,为13.97%;其次为国金证券,为14.81%;招商证券和安信证券撤否率较高,分别为26.19%和21.62%。排名靠后的5家保荐机构,撤否率均在50%及以上。保荐机构项目抽出率占比情况从2023年前三批被抽查企业之保荐机构角度分析,2023年前三批被抽查企业共涉及10家保荐机构。从被抽查项目占比来看,中信建投证券4家,占比23.53%,其次为海通证券、民生证券、国金证券、安信证券,各有2家,占比11.76%,其余的保荐机构均被抽到1家。根据统计,GPLP总结了监管机构抽查的4个重点方向:一是保荐IPO项目撤否率排名靠前的保荐人;二是保荐IPO项目存在违规处理情形较多的;三是在IPO项目多次出现“一督就撤、一查即撤”情形的;四是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存在突出问题的保荐人等。以下保荐机构存被处罚,项目涉及到如下问题。(一)中国证监会官网(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官网)(二)上交所官网(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官网)(三)深交所官网(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官网)(四)北交所官网(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官网)由此可见,目前,随着监管升级,上市公司及保荐机构的自律处罚正在持续增长,而在其处罚措施当中,则以行政监管措施为主。如果从处罚事由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处罚较多集中于保荐(股票承销)业务、债券承销与受托管理业务,以及投资银行内部控制要求等。从处罚对象来看,近年来从单罚机构趋向于向双罚、乃至处罚个人,以强化项目人员、管理人员、各类内控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意识。此外,针对函件指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尽职调查阶段未勤勉尽责、未充分核查、发表核查意见不准确等方面。此外,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行,保荐项目组作为投行业务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还应该筑牢思想防线,从处罚案件中汲取经验教训,高度保持职业审慎,在尽职调查、持续督导等过程中勤勉尽责,充分核查,充分关注发行人内部控制,切实提高执业质量,防范业务风险。▼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石锤!接连斩获宝马及Stellantis海外订单 蜂巢能源缘何备受青睐

蜂巢能源真的能胜任吗?作者:孙志富在动力电池供应方面,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一直占据头部地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寻求二供、三供来平抑成本和供应风险,动力电池第二梯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市场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宝马年初对外招标的160GWh电池订单中,蜂巢能源已经获得欧洲区近90GWh的产能订单。此外,据科创板日报消息,公司近期还收获了斯特兰蒂斯的5.48G大订单。素以严苛而著称的宝马,为何会选择蜂巢能源作为其动力电池关键供应商?而对于蜂巢能源而言,拿到宝马订单虽然意味着出货量方面会得到更好的保障,但必须接受宝马严苛的生产规范标准,蜂巢能源真的能胜任吗?成立于2018年的蜂巢能源前身是长城汽车内部的一个动力电池事业部,是长城汽车对电动汽车领域的一次前瞻性布局。凭借入局早,同时“背靠大树”的先天优势,蜂巢能源很快在市场上闯出了声望。在成立之初,蜂巢能源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流向长城汽车及其下属公司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正泰安能IPO 这位温州商人的新能源布局藏不住了

医药、药械类公司IPO密集终止,这家公司却逆风而行。作者:吴艳蕊2023年9月15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到温州。第一棒火炬手是“中国气步枪项目领军人物”朱启南,第二棒火炬手就是“温州民营企业家代表”南存辉。从最初的修鞋匠,到坚持质量优先的开关厂厂长,再到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现在已手握两家A股上市公司。近日,南存辉的正泰安能IPO获得受理,打破了2023年下半年IPO市场“零受理”的局面。若正泰安能上市成功,将成为南存辉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末,南存辉接替马云成为浙商总会会长。在最不缺企业家的浙江温州,南存辉如何成为浙商“代表”的?南存辉于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县级市乐清。在南存辉记忆中,自家的房屋一直是当地最差的,屋顶是用茅草盖成的。风一吹,常常是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同时,温州地区几乎年年都要遭遇台风侵袭。台风一来,一家人担惊受怕,饭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那种辛酸的日子对南存辉来说刻骨铭心。虽家境贫穷,但南存辉父母重视教育,教导孩子要有志气,要学会自食其力。13岁那年,父亲在村里的一次集体劳动中意外受伤,造成右脚粉碎性骨折,不能下地干活。而母亲身体一向虚弱,还需要拉扯弟妹。如此,养家重担就落在了南存辉这个长子肩上。当时离南存辉初中毕业仅差17天左右,迫于生计他还是选择辍学当了一名走街串巷的修鞋匠。慢慢地,凭借越发精湛的手艺,加上态度温和,服务周到,南存辉拥有了许多“回头客”,生意也好了起来。一次闲聊中,南存辉好奇为什么有些顾客比其他人鞋子坏得快。顾客说,自己是“供销员”,平时拿着柳市生产的低压电器的样品去全国各地上门推销,如果有人要,下了定金,就回来发货。顾客谈起外面的见闻,总是眉飞色舞。南存辉却凭直觉认为这是机会。谁知了解之后才发现,当时的柳市镇已经有了上千家这种“前店后厂”式的低压电器店。既然认定了做电器,南存辉就要行动下去。即使刚刚改革开放风向不明,即使会放弃收入可观的修鞋生意,即使遭到父亲反对,南存辉还是联合3个朋友一起置办了一个简易电器柜台,从低压电器里最简单的信号按钮灯开始做起。一个月下来,仅赚了35元,每人平均不到10块钱,两位合伙人直接离开。“八大王”事件后,柜台仅剩南存辉一人独守,静待春风。1984年,南存辉和老同学胡成中一起创办了乐清县求精开关厂,也就是正泰集团的前身。当时的柳市,一下子变成了闻名全国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因没有技术标准,往往只是外形相似,质量却千差万别。南存辉坚持精益求精、质量优先原则,特意从上海请来了3位退休的工程师。1990年,国家6部委派出工作组进驻柳市,专查“假冒伪劣”,许多工厂被关停,“求精开关厂”却成为省、市、县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得到突飞猛进发展。同年,求精开关厂发展到了2个车间,总资产200万元左右,产值也达到了1000多万元。南存辉和老同学双方各有亲戚、朋友进入经营管理层,争议和分歧必然增多。最终,南存辉和老同学分家。1991年,南存辉成立了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为了做大公司,南存辉先后将30多家企业收编进来。1994年2月,以首批30多家成员企业为联合体的温州正泰集团宣告成立。期间也有发展混乱、多元化等情况,南存辉主动革新。1997年成立的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以低压电器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对于做低压电器起家的正泰集团为何做起太阳能,南存辉一直用“机缘巧合”来回答。正泰集团从低压电器起步,然后逐步向中、高压和输配电设备延伸,最终做到了中国工业电器龙头企业。虽然都是在为电力建设服务,但这个领域都是处于后端,主要是做配套。因此,正泰集团的转型升级一直是南存辉思考的问题。2005年前后,南存辉加入中国经贸考察团前往中东。获悉国家倡导企业发展新能源,又咨询了相关专家,他最终决定做太阳能。早在2006年10月,南存辉注册成立了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正泰新能源之梦由此发端。正泰集团开始做太阳能之际,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搞得风生水起,无锡尚德在纳斯达克敲钟,吸引了无数入行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原材料中的硅价格上涨,更是产生了“拥硅为王”的现象。不久,硅原料价格下降,引发一些企业破产。正泰集团因为没有囤积硅材料躲过一劫,但公司生产的太阳能薄膜同样利润下降。为此,南存辉决定,剥离薄膜制造车间,将相关技术转移到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光伏电站投资和建设为正泰太阳能产业开辟了一片蓝海。2016年底,正泰新能源板块注入上市公司正泰电器。此后新能源行业再次迎来行情,正泰电器在2021年9月市值突破了1300亿元。2023年6月,正泰电器发布了关于将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的预案。本次分拆完成后,正泰电器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正泰安能的控制权。2023年9月6日,正泰安能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受理申请通知。正泰安能若上市成功,则成为南存辉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此外,在2022年11月,正泰电器收购了通瑞装备29.99%的股权,成为通瑞装备的控股股东。同时,通过将盎泰电源86.97%的股权转让给通润装备,后者则取得了正泰电源的控制权。2022年12月,南存辉接任马云当上了浙商总会会长。浙商总会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以浙商为主体、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联合性社会团体。2023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南存辉以200亿元财富位列榜单第1100位。正泰安能招股书中提及,自设立以来,专注于户用光伏领域。正泰安能的户用光伏电站的主要客户群体位于乡村地区,户用光伏电站可为家庭用户带来连续20年以上的稳定发电收益。户用光伏电站具体来说为户用屋顶光伏电站。用户提供屋顶,并根据情况选择如何建设电站,通过电站发电来享受收益。用户建电站的选择有三种,用户与企业合作建的“金顶宝”,电站的设备建造及运维均由企业承担,用户零资金投入即可轻松享受长期固定收益,金顶宝不需要融资担保,用户也不用承担偿债责任,风险低收益固定。用户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自建电站的“绿家电”。贷款期内用户也可享收益,贷款期结束后开始获得全部发电收益,同时正泰安能提供25年运维服务,承诺保障电站最低发电量,不足部分公司补足,超发收益归用户。还有由金租公司出资建设电站,正泰安能负责电站的开发、建设及运维服务的“金租宝”。用户充分利用屋顶资源,零资金投入,与金租公司签订18/22/25年租赁合同,租赁期内用户按比例分享保底发电收益,超出部分归用户所有,不足部分公司补足,租赁合同到期后用户享受全部电站发电收益。从财务数据来看,近年来,正泰安能户用光伏电站销售业务的营业收入不断增加,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具体来看,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正泰安能户用光伏电站销售业务营收分别为28.61亿元、100.52亿元、115.70亿元。2023年上半年,户用光伏电站销售的营收已超2022年全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户用光伏电站销售业务营收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1.10%、73.61%、84.72%。正泰安能的销售模式中,公司面向自然人业主开展业务时,主要利用代理商体系协助完成业务机会开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正泰安能已设立17个区域公司,合计招募代理商1900多家,渠道覆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1300个区县。近年,正泰安能的代理商数量大幅增长,从2020年的270家,增长到2023年6月的1943家,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6.30%、129.06%、60.05%。代理商增加的同时,正泰安能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也在提升。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前五客户合计占比分别为12.37%、54.77%、72.37%、77.72%。正泰安能前五大客户中,山东祺泰新能源为受正泰电器董监高近亲属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公司。除前述情况外,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主要关联方或持有公司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80后哈工大博士带队冲刺运动医学IPO

医药、药械类公司IPO密集终止,这家公司却逆风而行。作者:七佰7月以来,医疗行业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反腐风暴。在这轮医疗反腐的海啸之下,一些拟上市医药、药械类企业主动终止了IPO的推进,包括百神药业、津同仁堂、荣盛生物、力捷迅、齐晖医药等,其中荣盛生物已经通过了上市发行委的审议。不过,就在人们认为医药、药械行业IPO业已冰封之时,一家运动医学企业逆风而行,准备冲刺IPO。运动医学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星医疗”)首次公开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招股书显示,天星医疗是一家运动医学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主要从事运动医学植入物、有源设备及耗材、手术工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国内运动医学仍属于新兴产业。由于外资品牌进入国内运动医学市场较早,凭借先发优势以及技术实力、品牌知名度和生产能力等因素,占据超80%的市场份额。前三大国内企业所占据的份额仅约为8%,而天星医疗仅占据我国运动医学市场约3%的市场份额。2017年7月31日,聂为、董文兴及陈灏出资设立天星医疗,其前身为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过几轮股权变更后,截止到招股书签署日,创始人董文兴直接持有公司33.1449%的股权,并通过天津运康、天津普合、天津吉康合计实际控制公司41.4739%股份的表决权,为天星医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开资料显示,天星医疗创始人董文兴出生于1981年,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制造专业博士,曾经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审评员。这又是一个来自哈工大创业军团的IPO案例。IPO参考统计发现,思哲睿的杜志江、核心医疗的余顺周、赛维时代的陈文平、速腾聚创的邱纯鑫等都出自哈工大,哈工大可谓是生产技术创业者的沃土。回到天星医疗,这家成立仅6年多的企业,几年来发展颇为顺利。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至3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天星医疗实现营收分别为2640.72万元、7301.3万元、1.48亿元、3503.68万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是-5081.33万元、-1.103亿元、4034.43万元、389.5万元。其中,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36.72%。尽管天星医疗在报告期内实现爆发式增长,但其营收规模依旧在同行公司中垫底。招股书显示,2022年,大博医疗、凯利泰、威高骨科、春立医疗这4家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4.34亿元、11.66亿元、18.48亿元、12.02亿元,天星医疗1.48亿元的营收还不足4家可比公司中营收最少的凯利泰的零头。同时,天星医疗还要与市占率超80%的外资品牌竞争,行业竞争环境颇为激烈。值得一提的是,天星医疗此次IPO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其高达10.93亿元的募资的金额,对比其3.82亿元的总资产,可谓“狮子大开口”。尤其是其在账面货币资金仍有2.93亿元的前提下,募资规划更显得有些扎眼。同时,天星医疗对于募资的使用计划也受到关注。招股书显示,天星医疗本次IPO计划发行不超过1546.98万股,占公司发行后股份总数不低于25%,募集资金10.93亿元。其中,4.40亿元将用于“苏州智慧工厂项目”,2.19亿元用于“产品研发项目”,1.33亿元用于“营销网络项目”,剩余的3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首先来看苏州智慧工厂项目。天星医疗表示,截至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网红小家电“失宠”

回归理性。作者:Molly空气炸锅、酸奶机、三明治机、面包机、自助炒菜机……“小而美”的小家电,在短时间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后,也在短时间内走上了“失宠”之路。据奥维云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厨房小家电零售额520.3亿元,同比下降6.7%;零售量22049万台,同比下降12.7%。这也是小家电品类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的趋势。2021年包括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豆浆机等在内的12个厨房小家电品类零售额为514亿元,同比下降14.1%;零售量23744万台,同比下降13.5%。然而,与上述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2020年厨房小家电的高歌猛进——统计数据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家电市场同比下降14.13%,但小家电行业却以线上780亿元的零售额,同比上涨12.4%。数据显示,中国小家电市场在2020年达到了4500亿元级别的规模,并有望在2023年超过6000亿元。而在全球范围内,小家电市场总收入预计达2164亿美元。然而,小家电的这种“网红属性”并没有持续太久,而如今的热度更是今非昔比。事实上,小家电“热潮”退却并非是今年开始的。毫不夸张地说,其热度或只维持了一年,便开始走上下坡路。2020年,在“懒人经济”“宅家经济”以及“单身经济”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小家电一举成为了各大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彼时,不少网友分享着小家电带给自己的精致生活,比如“早起用破壁机榨一杯果汁”“为了健康生活自制酸奶”“不会做饭可以利用空气炸锅炸出花式美食”等。消费者对于小家电的热衷也让更多玩家参与其中。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小家电相关企业143.2万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44%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据部分A股上市企业财报显示,专注于厨房电器、家居护理电器的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2705)2020年中报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79.19%;有着“创意小家电第一股”之称的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2959),2020年中报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98.93%;爱仕达(002403)2020年中报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79.05%。小家电“爆红”的速度超乎企业预料,而同样让企业没有预料到的则是其“爆冷”的速度。俱闲鱼根据“二手吃灰”关键词发布的《2021年闲置家电十大排行榜》中,空气炸锅成为了闲置率第一的商品。而跑步机、电子阅读器、卷发棒、早餐机、拍立得、破壁机、筋膜枪、美容仪、健身环分别位列第二到第九位。到了2023年,热度依旧加速下降。2023年“6·18”期间,包括电饭煲、电水壶、煎烤机、电蒸炖锅、养生壶等共计14品类的厨房小家电零售额达25.2亿元,同比下降19.3%;零售量达1116万台,同比下降16.5%。今年1-6月全渠道厨小电整体零售额275.5亿元,同比下降8.5%。伴随着小家电产品的闲置,相关企业业绩也出现急剧下滑。财报显示,小熊电器2021全年实现营收36.06亿元,同比下降1.46%,因而在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后,小熊电器股价更是出现了大幅下跌,不足一个多月的时间跌幅超过了30%。截至10月12日收盘,小熊电器报56.73元/股,总市值86.79亿元,较2020年的市值高点163.3元/股,跌幅达62.26%。同为小家电头部品牌的九阳股份也同样面临营利双降的境况。九阳股份披露的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3.18亿元,同比下降8.34%;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28.66%。这家以豆浆机闻名的公司,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二级市场之外,一级市场小家电的表现同样“惨淡”。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小家电行业合计发生融资事件38起,融资金额超70亿元。其中,从2020年初-2021年3月,小家电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9起,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然而,从2023年1月迄今,合计发生融资事件仅4起,金额仅为0.45亿元。关于小家电迅速下滑的原因,民生证券家电行业分析师汪海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行业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一方面,厨电品类在前三年得到集中性的需求爆发;另一方面,电器产品的换新周期一般为2-4年,当前产品仍未到换新期,因此换新需求也较为低迷。”事实上,小家电的迅速降温或许并不令人意外。有媒体报道,“行业普遍认为,和大家电相比,小家电具有技术门槛、资金门槛较低的属性”。此前,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也曾在集团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直言,“小家电是美的犯的一个错误,这些产品更新迭代快、生命周期短,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一年两年就没了。”除了技术门槛低、产品生命周期短之外,缺少品质与性价比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也是小家电“迅速熄火”的原因:首先,就是在小家电之风吹起之时,国内很多原本不涉及小家电的厂家也都纷纷涌入,再加上这一行业本就进入门槛低,因此不仅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且还荣耀因品控问题导致消费体验差。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空气炸锅”和“破壁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相关投诉条数分别为3692条和2464条。其中多与“产品质量”、“欺骗消费者”、“商品与描述不符”等相关。其次,随着疫情的消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对小家电的使用场景也发生了变化。当年轻人从“宅家”变成“户外”,本就功能属性单一且使用频率偏低的小家电产品,必然面临被“淘汰”的结局与命运。此外,除了小家电自身的产品缺陷,智能家居的走红也让上述传统小家电产品备受冲击。年轻人对极致生活的向往,不再是早上起来手动榨汁、拉开窗帘、开启扫地机器人,而是只需要一声命令,上述操作便可自行完成。下班回到家之后,还有一声“欢迎回家”的问候。根据小米财报,截止2022年12月31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5.89亿台,同比增长35.8%;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设备的用户数1160万,同比增长32.5%。另一组来自《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在月收入10-15K的白领阶层中,有超过5成的用户表示更关注智能家居硬件产品。当然,随着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行业进入智能家居3.0时代后,全屋智能不仅成为小米、华为、荣耀等手机厂商布局的领域,包括美的、海尔、苏泊尔等传统家电企业也在争相布局,快速求变。比如,美的推出134N智能家居架构,这一架构搭载人工智能系统,通过1+3+4+N的技术组合全新呈现,优化了智能服务模式。而海尔智家则是开发了家居行业大模型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资本寒风中GP机构何以为继,穿越周期的“幸存者”给出答案

君联资本、IDG资本、深创投、达晨创投.....这些中国最老的GP机构如何穿越周期。作者:李君“今年募资也难,投资也难,我们一个不错的项目要融资,有人居然只给上一轮三折的估值”“我最近参加了某个投资机构的年会,发现都是新面孔,前几年的投资人似乎都不见了”……近日,与一位一级市场老友聊起行业近况,惊人地发现,投资难的难题似乎正在一级市场蔓延。而过去在6年前,即2017年还是人声鼎沸,行业一片辉煌,因此,回想起来,总让人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可其实掰着指头算也不过6年而已。细想来,这种“觉长实短”的精神分裂,或许正是来自于原本人声鼎沸与当前萧瑟寥落的鲜明对照。或许数据的反映最为直观:据2023年4月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我国2023年1-4月的通过登记的一级市场股权类基金金额仅为1375.87亿元,换算为年化同比下滑7.5%。通过登记数量为2818支,换算为年化同比下滑3.1%,平均规模0.49亿元,较2022年下滑3.9%。而这些数字分别是2017年——一个全民创投的时代——的24.6%、75%和32.66%。(数据来源:wind资讯)“过去最差的一年,未来最好的一年。”曾有行业内朋友戏称2017年以来GP市场的情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地方金控集团每次招聘都塞满一线机构人员的简历;自媒体的操盘者竟然是原来奋斗在VC一线的投资经理;上市公司战略部也会冒出清一色过去指点江山的一线机构研究员。这一切的背后,折射的则是GP作为创投行业主力军的起落沉浮。2017年,我国一级市场机构数量为13200家,到2023年8月,这个数字变为13107。不仅六年原地踏步,相较于2015年最高的15012家,更是跌去了12.6%。数量和质量往往是一对矛盾体,在众多GP昙花一现,喧嚣散去的同时,也有数家纵贯周期的“长寿”机构,挑起了中国GP市场的大梁。除运气使然外,相关机构间的共性与特质,更值得在当下的资本寒风中仔细复盘。1993年,早于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向中央提出《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的5年前,IDG资本就率先在中国开始了风险投资业务,由此开启了我国创业投资的启蒙阶段。之后的10年间,各路人马云集于此。1999年,阚治东创立深创投,一举奠定了行业教父的地位;2000年,财务出身的刘昼在接到“组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的任务后,成立了达晨创投;2001年,朱立南全面负责联想投资,日后名声大噪的君联资本雏形显现;2005年,沈南鹏、张帆将红杉资本从美国引入中国......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30年过去,这批中国“最老”的机构仍然活跃在市场中,且仍然凭借先发优势在各个细分投资赛道中发光发热。更有近日天图资本这样专注某一赛道的投资机构,率先实现了上市。没有伟大可以轻易得来,世界经济周期脉搏叠加行业自身的波动——每10年一次大涅槃,5年一次小低谷——中国创投业的发展历程异常艰辛。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13年境内IPO暂停、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无一不令全市场震颤。尽管每一次低谷期都险象环生,然而一旦成功穿越,所有经历积累的“财富”,都能让这些机构日后更从容、精准地判断风险、觅得机会。2009年,资本市场开始扩容,但社会舆论对轻工业企业上市存在很多争议,争议点集中在“缺乏技术含量”。2010年,在迷雾中,天图资本依旧以580万元的价格获得周黑鸭1%的股权,后续又再次追加投资,最终迎来2016年后的消费升级与资本市场上市潮的超级戴维斯双击,一举奠定了消费投资领军机构的市场地位。近日,天图资本自身也实现了港股上市,前期逆周期的种种押注成功,更令“本土VC第一股”的光环熠熠生辉。把时钟拨回至2001年,中国创投行业则迎来第一次分化。有些看似先行的机构早已默默无闻,有些从业人员迫于经济压力转战融资租赁等业务,但也有一批机构选择坚守,乘势抓住了机会。最经典莫过于经历了创立头7年颗粒无收的漫长蛰伏,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仅5个月后,IDG逆势抄底,果断出手150万美元投资了正进行A轮融资的李彦宏,后又陆续遇到了靠着10万美元“桥式”贷款度日的张朝阳,以及众多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中曾经或现在还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企业:腾讯、携程、易趣、奇虎360……可以说,彼时中国一半互联网企业的背后都能看到IDG在不同阶段进入的身影。同样命运多舛的还有达晨创投。与其他有海外背景的机构不同,达晨的创始人是本土派,主要退出渠道也是国内资本市场。2001年,达晨向同洲电子投资金额960万元,占股10%,岂料那一年创业板搁浅,2004年过会了又暂停2年、最终于2006年同洲电子才在中小板上市,达晨收获投资回报近3亿元,为本土创投点燃了希望星火。这是中国创投机构学到的第一课:在周期的逆境中布局、坚守,在周期的顺境中清醒、收获。互联网泡沫的破碎给第一代GP机构心中留下了巨大的烙印,从而催生了投资方法论的革新,也推动它们主动顺应经济底层逻辑和运行结构变化,共同进入了“时代共舞”阶段。2008年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逐渐从资源和劳动力驱动转向科技驱动,大量资源和劳动力时代积累的巨量财富在寻找宣泄的出口,同时,地方政府也在寻找高端产业升级的钥匙,这就是最大的底层经济逻辑,二者在创投身上找到交汇点。GP机构投资前沿、放大社会资本、助力产业升级的特点越发凸显。至今成立时间已超过20年的达晨创投脱胎于湖南上市公司电广传媒,是“创投湘军”的代表,也是创投反哺当地发展的典型案例。达晨在湘累计投资近20亿元,约50家被投企业,其中成功推动15家湖南企业上市,占湖南A股上市企业数量的11%。并且与湖南各级国资合作,积极引入多家被投企业落户湖南,并布局了新能源风电及锂电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持续为湖南产业发展助力。无独有偶,2015年,深圳瞄准了生物医药和高端器械产业。深创投作为深圳市国资平台,也随之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在2015到2016这两年,深创投共在医药领域完成24笔投资,就包括了迈瑞医疗、康方生物等知名企业。2018年正式创建医疗健康产业基金,成为产业投资主力军。截止2023年8月31日,深创投已在医药领域投资近200家企业,并先后推动24家医药企业上市。与之相似的还有IDG资本。2007年,IDG资本成立专门的新能源投资团队,从事对光伏、电池和电池材料等细分赛道研究,团队由技术、设备等行业背景出身的博士领衔,追踪最前沿的科研技术和最新的产业动态,成为全国范围内最早成立新能源研究团队的机构,由此形成了与其他机构代差级的研究优势,从专业社会资本的角度助力我国迎来了第四次能源革命。在与时代共舞的前瞻性布局下,一代代GP机构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为LP带来长期稳健回报的同时,也在有意或无意间,引领着前沿技术的创新,带动着地区产业转型。无论是经验、才思、能力,始终都要以机构为载体延续。走过30载春秋的中国创投行业,已到了看重积累与传承的“年纪”。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基金共完成3266支基金募集,同比小幅上升0.5%;募集金额共69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7%。资金构成看,以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国企/央企、政府引导基金等为代表的国资LP,合计披露出资比例达71.2%。更有趣的是,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LP们对GP的考核指标从IRR之间变成了DPI,考核指标的冲击,意味着LP不再盲目追求高回报,更在意长期、稳健、平滑的收益率曲线,募资对象的变化,也提醒着GP机构的人员传承、理念变革也必须更加有序。在运行20年以上的GP中,君联资本的历史沿革的“厚重”最值得人品味。2001年,拿着柳传志托付的3500万美元——几乎是联想前10年PC业务积累下来的全部利润——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成立。2004年,凭借中讯软件在香港主板上市和卓越网的并购,联想投资开始进入爬坡期。2009年,君联资本成立第一支人民币基金,规模10亿元。2012年,为了与联想控股做好区分,联想投资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2015年,君联资本开启组织架构调整,实现产业认知、投资认知、技术判断三重能力整合,进入发展快车道。2018年至今,君联投资在硬核创新、科技赛道等方面的投资进入大布局、大收获期。2021年是君联资本成立20周年,也是在那一年,君联资本完成了新老管理层交替,蓄势了机构的发展动力。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君联资本获得了福建、陕西、广东、四川等地的国资认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有着超级LP之称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宣布,将设立“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而基金管理人就花落君联资本。这也证明了君联资本秉承的“事为先,人为重”原则得到了社会和LP们的广泛认可。目前,已成立的中关村自主创新投资基金(北京)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期总规模50亿元,出资额超54亿元,运营期限超10年,主要投向数字经济、软件和半导体、先进制造、医疗健康,以及互联网3.0、绿色能源与“双碳”、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另一家在传承方面颇具代表性的机构是成立时间最早,同样有着深刻本土化、产业化烙印的IDG资本。1999年IDG资本率先启用合伙人制基金管理模式后,解除了与国际数据集团(IDG)之间的股权关系。2010年,IDG资本作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首批GP之一,获得了12亿元的投资,顺势完成了首支人民币基金的募集。2017年,IDG资本主导完成对国际数据集团投资业务的收购,在深度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化布局。投资版图上,IDG资本已从最初的互联网领域,扩展到了如今以硬核科技为主导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投资以外,IDG资本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产业人才间的迭代,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完成两代合伙人传承的私募股权机构。纵观中国创投发展历程,起起伏伏来来往往,上述故事被一代代传颂,又被一代代新人缔造。在寒风愈劲的当下,不妨回看下过去三十年的历程,寻找“好GP”间基因的共性:能够为投资人带来长期稳健回报的GP;能够专注引领技术创新、协助地方政府完成产业升级的GP;能够在投资能力、机构组织方面不断进化的GP;能够穿越周期,保持团队稳定和有序传承的GP;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始终抵御住周期的寒风。▼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华为问界复仇记

一车爆火,众人吃香。作者:六阳引爆华为造车市场行情的,无疑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发在朋友圈的消息:“10月6日问界新M7大定达到了7000台,10月5日3500台,两天超过1万台。9月12日新M7发布至今,首销已超过5万台大定。”此前“大嘴”余承东还在朋友圈表示:“假期M7订单大好,汽车整体销量数据超预期”,根据此前赛力斯发布产销快报,9月该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246辆;1-9月累计销量为68223辆,同比均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余承东的发文,对赛力斯的状况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可谁又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问界汽车正在遭遇“生死劫难”。2021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把别克GL8拉下马 还得靠自主新能源?

随着多家自主车企推出新能源MPV车型,GL8也已经变得岌岌可危!作者:孙志富10月,一批新能源MPV将陆续上市,冲击中高端MPV市场,向别克GL8发起挑战!提到MPV,别克GL8是一个永远都绕不开的车型,它就像一个标杆矗立在那里,接受各路英雄挑战,但从未尝败绩,逐渐成了中国MPV市场的“独孤求败”。时过境迁,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兴起,中国自主车企凭借领先优势开始对合资品牌展开了一系列反击。很快,在SUV和轿车市场,自主品牌拿回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且逐渐占据各大车型销量榜单前列。唯独在MPV市场,GL8还没有被拉下马?但是,随着多家自主车企推出新能源MPV车型,GL8也已经变得岌岌可危!在中高端MPV市场,别克GL8一家独大局面已经持续了多年,在此过程并不乏挑战者,但大都铩羽而归。早期有广汽本田奥德赛、东风悦达起亚嘉华(老嘉华)、一汽马自达8等,后面又有上汽大众威然、广汽传祺M8、起亚新嘉华、广汽丰田赛那、一汽丰田格瑞维亚等。作为别克GL8的竞争对手,这些产品的竞争力并不弱,甚至很多“纸面实力”在别克GL8之上,但是到了终端消费市场,消费者还是前仆后继地去选择别克GL8。甚至有很多家庭用户虽然嘴上批评别克GL8太过商务,依然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2021年,来势汹汹的丰田赛那凭借其过去“平行进口”的身份,以及比别克高出“一档”的“牛头标”,一度让别克GL8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丰田赛那于2021年10月30日正式上市,前期进行了大量造势,成了当年的明星新车。随着产能的释放,丰田赛那在2022年第一个月就完成了5399辆的交付,第二个月超越奥德赛,成为别克GL8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但经过了多个回合较量之后,人们赫然发现,别克GL8还是那个MPV市场的王,丰田赛那的销量经历了前期的高光之后便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即使在2022年11月,其姊妹车型一汽丰田格瑞维亚也下场助阵,“南北丰田”合力也没能撼动别克GL8市场地位分毫。在猫头鹰车志看来,别克GL8在中高端MPV市场是神一样的存在,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其入行较早,保有量大形成了规模经济效益,成本优势明显,同时长期占领消费者心智,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后来者很难在短期内做到这么大的量,成本优势不足,因此就难以取代GL8的位置。除非,过去传统的汽车市场秩序发生改变。新能源的突然爆发,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声势浩大的造车新势力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对传统燃油车市场喊出了“颠覆”的口号。很快,老牌自主车企也发现,这或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可以“超车”合资品牌的机会,于是新能源彻底成为一场狂欢。比亚迪率先拿自己的燃油车开刀,自2022年3月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全面转型新能源,专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当年比亚迪近乎以非常“不讲理”的方式将一众车企“碾压”,全年汽车销量增长超过1.5倍,达到1868543辆,一举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车企。赶超合资,喊了多年,就让比亚迪用一年时间轻松完成,只留下合资品牌望“迪”兴叹,一脸懵!比亚迪刺激到的不只是合资品牌,也包括一众过去把比亚迪“踩”在脚下的自主品牌,于是新能源品牌、新能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没有新能源,似乎都没脸在汽车市场继续混下去。合资品牌也没闲着,先跟着自主品牌后面搞电动化、然后再追着搞智能化,甚至不惜自降身价寻求中国汽车厂商的技术支持。于是过去30年中国汽车“市场换技术”的形势被逆转,实现了中国技术的反向输出。“杀”疯了的自主车企在轿车、SUV市场掀起了疯狂的“外卷和内卷”,曾经牢牢占据销量排行榜前列的“霸主”们,被不断地拉下马,并逐渐消失在新能源的浪潮中。相较于轿车、SUV市场,中高端MPV市场略显小众,但是确实一块“利润田”。因为和轿车和SUV相比,中高端MPV鲜有降价,甚至如丰田,还可以长期享受着旗下MPV车型加价销售所带来溢利。自主品牌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块“肥美”的蛋糕,更何况手握新能源这张王牌,也让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广汽传祺是较早布局中高端MPV市场自主品牌,2017年推出传祺M8,一举捅破当时中国汽车价格天花板,成为唯一能与合资品牌抗衡的中国豪华MPV,该车也持续在MPV销量排行榜上对别克GL8保持着“高位压迫”。新能源的驱动下,广汽传祺又顺势了新能源E9系列,和M8组成了传祺“豪华MPV家族”。上个月,传祺MPV家族热销16044辆,其中“豪华MPV家族”狂卖了11832辆,成为自主品牌在中高端MPV市场的中流砥柱。和广汽传祺的兵团作战不同,新崛起的新势力品牌更多依赖单兵作战。焕新后腾势品牌推出了首款豪华MPV产品腾势D9,凭借新能源大佬比亚迪的技术加持,再加上宜家宜商的精准定位,迅速走红成为爆款。2022年10月26日,腾势D9开始交付,11月首个完整月就交付了3451辆。今年1月以6439辆的成绩登上了35万以上新能源豪华MPV销量第一的位置,3月实现销量破万,5月以11005辆的成绩成为全市场中高端MPV销量冠军,成功将别克GL8拉下马。6月再一次将别克GL8按在了第二名的位置上。虽然别克GL8在7月实现了逆转,但腾势D9继续以过万的销量与别克GL8保持着微小的差距,随时准备再一次登顶。除腾势D9之外,还有极氪009,岚图梦想家等持续耕耘着中高端MPV市场,它们虽然没有像腾势D9那样一飞冲天,但凭借卓跃的产品力已经在中高端MPV市场站稳脚跟。10月8日,岚图汽车公布2024款岚图梦想家自前一天10:30开始预订,首日订单量便突破了4000辆。另外长城汽车旗下全新高端新能源MPV魏牌高山预计将在本月上市,据相关报道,该车在成都车展上开启预定仅15分钟,订单便突破了500辆。造车新势力这边,合创V09将于10月13日正式上市,理想的全新MPV车型预计将在12月首发,小鹏X9也有望第四季度上市。在新能源的带动下,中国MPV市场展现出了新的生机,腾势D9已经做到了与别克GL8分庭抗礼,也让更多的自主品牌看到了MPV市场的前景。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新能源MPV车型,涌入这一市场,对于别克GL8,丰田赛那而言,形势不容乐观。除了觊觎中高端MPV市场可观的利润外,自主车企猛攻该市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牌“冲高”。绝大多数自主品牌都经历了低端起步,品牌爬坡,与竞争对手缠斗,向“新四化”转型的艰辛过程。品牌向上几乎是所有自主品牌努力的方向,但是在轿车以及SUV的高端市场,合资品牌凭借长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在中高端市场建立了牢固的品牌壁垒。过去有无数自主品牌尝试突破壁垒,但大都碰得头破血流。新能源汽车浪潮带来了新的机会,一些自主品牌先凭借在SUV市场的先天优势,逐渐证明了自主冲高的可行性。而赛道略显狭窄的MPV市场,并无太多来自合资品牌的对手,于是在腾势D9持续热销的刺激下,中高端MPV市场,又成了不少自主品牌冲高新的战略“蓝海”。据国内汽车研究院整理的一组数据,2016年前后,国内销量前10的MPV车型中,有9款都是主打中低端市场的产品。到了2022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A拆A”阵营再扩大!郑煤机分拆恒达智控后冲刺IPO

A拆A的关键还是业务的独立性。作者:七佰煤炭在黄金十年期间,曾被称为“黑金”。当时煤炭行业是标准的躺赚行业,所谓“家里有矿”主要指的就是煤矿了。不过,自2012年煤炭价格暴跌之后,“黑金”之名早已名不副实,煤炭价格更是一度低于综合开采成本。不过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兴起,煤炭开采逐渐走向智能化,整个行业也逐步恢复了元气。所谓煤矿智能化是指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新兴技术与现代煤炭开发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这已成为煤炭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伴随着煤矿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也获得了发展良机,主营该业务的郑州恒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达智控”)递交招股说明书,正式闯关科创板。恒达智控本次IPO属于“A拆A”上市,为A股上市公司郑煤机分拆子公司恒达智控至科创板上市。不过,独立性、关联交易向来是“A拆A”上市审核的重点。而恒达智控与控股股东郑煤机及其控股子公司之间频繁发生关联交易,且关联交易金额较大,故其业务独立性将经受考验。据招股书,截至2023年3月,郑煤机持有恒达智控84.09%的股份,是恒达智控的控股股东。由于郑煤机无实控人,所以恒达智控也无实控人。郑煤机在2023年4月发布的拟分拆恒达智控上市的公告中表示,不会损害公司独立上市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但恒达智控的经营独立性仍饱受质疑,主要原因在于恒达智控与郑煤机及其控制的其他子公司等关联方,存在大量关联销售、关联采购的情况。招股书显示,2020-2023年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期”),恒达智控对郑煤机及其控制的其他子公司销售金额分别为4.75亿元、5.96亿元、8.16亿元和1.67亿元,占恒达智控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2.69%、32.23%、33.60%和27.46%。报告期内,恒达智控还与郑州速达工业机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关联方有关联交易,对应销售金额分别为2073.03万元、3248.81万元、7085.14万元和1173.39万元。恒达智控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与关联方保持较为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存在关联交易金额较大的情况。若未来关联交易未能履行相关决策和批准程序或不能严格按照公允价格执行,将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同时,在采购方面,恒达智控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经常性关联采购金额分别为7308.99万元、9359.45万元、12436.88万元和3453.64万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8.69%、8.86%、9.15%和11.27%。此外,报告期内恒达智控与郑煤机等关联方还存在关联租赁、关联方代垫薪酬、关联方资产转让等关联交易。然而,就审核过程而言,企业的独立性、分拆的合理性是审核重点。上市公司子公司大多都在上市公司体系内孵化,独立性方面存在天然的欠缺。恒达智控此番冲刺IPO,业务独立性将是其需要迈过的第一道门槛。近年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呈现加速推进的态势。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2月)指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2021年5月)指出,到“十四五”末,我国建成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000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Tik Tok 电商祸不单行

Shop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不利于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社交媒体上的企业以异常低的价格销售进口产品,这些价格低于本地商品的生产成本,影响了本土企业”。除了“国家安全”和“贸易保护”之外,Tik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涉嫌欺诈发行 思创医惠董事长10年禁入

思创医惠成为全面注册制以来,首个可转债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案例。作者:三石又一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被监管重罚。2022年10月28日,思创医惠(300078.SZ)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历时近1年,中国证监会对思创医惠的调查结果出炉。2023年9月25日,思创医惠公布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因欺诈发行违法行为,该公司被罚款8570万元,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章笠中被罚款750万元,并被处以10年市场禁入。思创医惠成为全面注册制以来,首个可转债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案例。截至目前,思创医惠最新收盘价4.4元/股,较2015年高位29.59元/股已跌超85%,总市值为38.01亿元。对此,有律师认为,于2019年报发布之日至2022年10月28日(含当天)期间买入,并在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而亏损的投资者,有望获得赔付。关于此次处罚的根源,要从3年前谈起。2020年7月,思创医惠申请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为8.17亿元。之后,浙江证监局对思创医惠进行立案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思创医惠董事长章笠中知晓并授意员工造假,部分公司高管也未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这使得公司2019年、2020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具体来看,思创医惠涉嫌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有限公司,与杭州闻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主体开展虚假业务,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92.93万元,虚增利润3302.1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0.03%。另外,思创医惠涉嫌通过医惠科技与杭州闻然等主体开展虚假业务,以及提前确认相关业务收入、成本等,在2020年1-9月累计虚增营业收入6096万元,虚增利润523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56.81%。2020年全年,思创医惠累计虚增营业收入9646.88万元,累计虚增成本922.82万元,虚增利润8394.1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67%。2020年7月,思创医惠公开披露《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2021年1月,思创医惠公开披露《募集说明书》,包含2017-2019年及2020年1-9月的财务数据。对此,浙江证监局认为,思创医惠前述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构成《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所述的违法行为;2019年年报、2020年年报未能如实披露,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所述的违法行为。针对欺诈发行违法行为,浙江证监局拟对思创医惠处以817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章笠中处以50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王凛,时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孙新军各处以200万元罚款。针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浙江证监局拟责令思创医惠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章笠中给予警告,并处以250万元罚款;对王凛、孙新军给予警告,并各处以100万元罚款;对汪骏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同时,由于章笠中在违法行为中的严重性,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在未来的10年内无法参与市场活动。根据市场准入规定,自这一决定宣布之日起,章笠中将无法继续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职务。值得注意的是,与章笠中一同受到处罚的高管中,董事会秘书孙新军和监事会主席汪骏已于2021年8月辞去职务,财务负责人王凛也在2021年11月辞职。思创医惠的前身是杭州中瑞思创科技有限公司,由路楠、俞国骅共同投资设立,于2003年11月20日在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最初,中瑞思创以EAS产品制造为主导产业,主要产品有硬标签、射频软标签、声磁软标签等,后来涉足RFID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领域,生产模式OEM和ODM兼有。2010年4月,中瑞思创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发行价为58元/股。但上市后一直处于破发状态。2012年,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尤其是欧美经济疲软,以及海外投资收入不佳等因素影响,中瑞思创业绩开始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从这时候起,中瑞思创开始谋求转型。2013年,中瑞思创开启频繁的收购之旅,先后收购世纪超讯51%股权、钜芯科技25%股权、思创超讯19%股权、华洁医疗75%股权等。两年后,中瑞思创迎来彻底转型。2015年,中瑞思创与医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出资10.87亿元收购医惠科技100%股权,医惠科技的实控人为章笠中。重组完成后,公司名字由“中瑞思创”变更为“思创医惠”,主营业务也变更为以智慧医疗产业为核心,带动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医惠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章笠中被聘任为上市公司总经理。之后,路楠逐渐放弃思创医惠经营权,并于2017年辞任董事长,由章笠中接任。2019年,路楠分别与公司部分股东解除了一致行动人关系,思创医惠变为无实控人及控股股东。随着限售股解禁,路楠和俞国骅开始频繁减持套现。思创医惠成立设立时,路楠、俞国骅分别出资2250万元、2110万元,持股比例分别为45%、42.20%。上市之初,路楠、俞国骅二人持股比例分别为33.58%、31.49%,路楠还通过博泰投资持有4.48%股权。2014年、2017年,路楠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两次较大规模减持,合计套现2.74亿元。其控制的博泰投资从2013年9月至2018年11月,合计进行5次减持,套现约1.89亿元。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在公司上市之前,俞国骅并未作出股份锁定承诺。公司上市次年,即2011年5月5日,股票一解禁就立马开始减持,当天就减持100万股,套现216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初,路楠和俞国骅累计套现19.41亿元,加上未曾披露的俞国骅减持套现,二人套现超20亿元。随着原大股东的持股下降,章笠中实控的医惠集团也晋升为第一大股东。截至2023年上半年,路楠对思创医惠的持股比例降至7.26%,俞国骅已经不在持股超5%的股东之列,掉落思创医惠大股东名单。经过2015年的并购重组,思创医惠的业绩焕然一新。2015-2016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均有明显提升。此时,公司业务结构也由“RFID+EAS+智慧医疗”调整为“商业智能+智慧医疗”。2017年,章笠中接任董事长,释放出明显侧重智慧医疗的信号。不过,2016-2018年,思创医惠营收分别为10.89亿元、11.12亿元和12.95亿元,未有明显增长,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达到1.76亿元峰值后再也未能实现超越。进入2021年,思创医惠由盈转亏,全年净亏损7.34亿元。由于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章笠中开始尝试切割,让出权力。2021年9月,医惠集团及其实控人章笠中以6.57元/股的价格,向海南南海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海云”)转让6085万股股份,总价格为4亿元。同时,将剩余合计持有的5465万股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南海云。目前,南海云因控制13.87%对应的表决权为思创医惠第一大股东,医惠集团持股3.48%为第四大股东,章笠中持股2.85%为第五大股东。但思创医惠仍为无实控人、无控股股东。9月26日,思创医惠披露,医惠集团和章笠中所持部分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其中,章笠中被司法冻结645万股,占总股本的0.75%,被轮候冻结1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16%;医惠集团被轮候冻结超626万股,占总股本的0.73%。此前,有投资者提问:“云海链既不想取得控制权,又要参与公司的治理。当初股权转让协议提及的继续增持、非公开增发等股权运作,无一落地成为现实。云海链出资4亿元获得上市公司股权,目前账面损失1.6亿元左右。云海链入驻思创医惠,有何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思创医惠表示,云海链基于对上市公司发展前景及价值的认可,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上市公司股份,以期发挥资源协同和专业优势,在数字化区块链应用技术维度,云海链与上市公司形成战略协同,共同打造智慧医疗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和场景应用案例,为中国健康医疗平台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思创医惠还是社保基金“长情股”。从2013年三季度起,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一组合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同年四季度,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和零八组合同样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目前,社保基金一一八组合依旧持有思创医惠645.74万股。另外,早在2019年,还有5.3亿元基金资金“进场”。认购对象主要为四个基金机构,浙江深改产业获配金额1.50亿元,南方基金获配金额2.24亿元,银华基金获配金额1.49亿元,红土创新基金获配金额0.50亿元。思创医惠遭到重罚之后,这些基金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202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