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

其他

招贤纳士 | 浙大城市学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诚聘英才

学校简介浙大城市学院(以下简称浙大城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0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超常规支持浙大城市学院十年创百强跨越发展。学校设有14个学院,42个本科专业,硕士授权点3个,涵盖经、法、文、历史、理、工、医、管、艺术等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500余名,硕士研究生290余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者比例占比45%,博士学位占比67%,有包含两院院士、国家引才计划和国家重要人才项目入选者的高层次人才33人。学院简介工程学院是浙大城市学院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下设机械电子工程学系和土木工程学系以及智能制造、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四个本科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发展需求,积极打造学术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了先进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低温中心、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拥有浙江省城市盾构隧道安全建造与智能养护重点实验室、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制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公共建筑数字化碳中和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四个省级科研平台。学院目前现有教职员工149人,其中专职专任教师91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万人计划科技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高级职称占58.2%,博士占比达84.6%。学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获评全国模范教师、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等省级荣誉10余项次,近三年,获得国家、省级教学能力竞赛奖8人次。“十三五”以来,学院教师累计主持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9项,实用新型专利500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624篇。中心简介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采用“材料、数字、绿色、智造”的“四位一体”新模式,围绕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面向高端装备、交通运载、生物医疗、地下工程等重点领域,研发大尺寸、低成本、高效率的增材制造装备与技术。汇聚了一支由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汤慧萍教授领衔,以博士为主体,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人才队伍。目前,共有专职人员20名、兼职教授4名、博士后2名。中心针对3D打印制造应用场景,抢占增材制造技术制高点,支撑增材制造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借助数字化实现“设计-选材-模拟-制备”的全链条技术,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研究基地。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目前有四大研究方向,交通运载轻量化材料结构增材制造、高端装备关键材料构件增材制造、生物医用材料器件增材制造和建筑工程新材料技术增材制造。利用粉末床电子束、激光、纳米材料喷射、混凝土和电弧3D打印技术,开展以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为主的增材制造技术研究。招聘计划1.参照浙大城市学院发布的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与待遇,2023年拟招聘2位钱塘人才。2.参照浙大城市学院发布的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与待遇,2023年拟招聘2位青年英才。3.参照浙大城市学院发布的博士后招聘要求与待遇,常年招聘博士后。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阅招聘目录岗位待遇一、钱塘学者1.提供年薪
2023年10月2日
其他

浙大城市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 机电融合 创新未来

就业前景国内外深造:近两届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达25%以上,多名学生被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录取。工程师: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能源环保等行业高端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6.
2023年6月23日
其他

浙大城市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 匠心独运 智造未来

✦✦01在这里,你可以感受知识的魅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开启了制造业的新领域。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专业知识,在智能工厂、智能车辆、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设计、制造、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学科建设具有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条件,所依托的机械工程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建有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低温中心、智能流控系统与装备中心等大型科研平台。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智能感知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项目管理等。特色课程:智能工厂数字孪生技术、工业物联网与通信技术、智能驾驶与车辆网联技术、增材制造原理等。王子洋智能制造是被《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所强调的工程专业,这意味着与国家的发展方向相契合的我们将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国际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智能制造高素质人才匮乏而设立的新专业。杨心怡戴子梁论软,我们可以学习逻辑算法编写逻辑程序,论硬,我们可以运用3D打印改变制造行业。我们设立了导师制,只要自己主动、愿意学习,老师和学长便会引领我们不断成长。吴锐✦✦02在这里,你可以感悟老师的情怀师资队伍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师资共享,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省杰青1人,浙江大学双聘教授2人,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3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获得者3人,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曾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等奖项。教师代表✦汤慧萍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主任,2019
2023年6月22日
其他

厚植于土,参天如木 | 选城院土木,筑美好未来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力学、结构、桥梁设计、BIM等竞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同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力学竞赛世界桥梁大赛作品BIM大赛作品结构设计竞赛部分竞赛获奖证书实践教学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智能建造,构筑未来!浙大城市学院智能建造专业,等你来!

施工通过智慧工地、建筑机器人等技术,实现精密测控、模块加工、智能安装,让建筑行业朝着“工厂制造+机器施工”、“精益优效+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喜报!1+1>2!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立项建设名单及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名单,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成功入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进与智能制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功入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立项建设名单,工程学院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意义重大,影响深刻。工程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就业为牵引,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团队本领,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深耕高质量实践教育基地,做学院教学育人的助推器。学院将以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及先进与智能制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立项为契机,优化教学育人体系,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培养学生骨干队伍、全力探索具有工程特色的大学生全面发展育人体系。坚持“数字赋能、智慧工程”办学底蕴,切实推进科教创新综合体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学校高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审核
其他

招贤纳士!等你来!

(一)国家海外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省特级专家;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
其他

专题党课悟精神 以赛促学验成果 | 工程学院行政教工党支部举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专题党课

/★专题党课前,全体党员还集体参观了作为全省第一家高校党群服务中心的“城翼年华”活动中心,感受城院幸福温度。图文
其他

招贤纳士 | 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教师招聘公告

中心简介01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以ICME理念为指导,致力于研究“制造工艺—微观组织—宏观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演化规律;开发材料加工过程和服役性能的高效仿真方法和工具;开发跨尺度、多层级的宏微观仿真模拟工具和以服役性能为导向的材料-工艺-结构的协同优化设计平台,满足关键工业领域的重大需求。中心针对关键结构材料(金属、工程塑料及复合材料等)及其制造工艺(铸造、增材制造、注塑、焊接等)开展ICME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微观组织和服役性能的原位、动态宏微观表征技术研究;材料制造过程的多尺度模拟方法研究;材料性能的多尺度模拟方法研究;材料的制备工艺-微观组织-宏观性能的耦合机制和形性协同精准调控机制研究;多尺度不确定性量化及其跨尺度传播分析方法研究;多尺度、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机器学习、数据迁移算法研究等。中心负责人02苏旭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大城市学院特聘教授。研究重点和专长为材料的本构关系、材料的加工工艺研究、材料的热机械疲劳以及连接件的连接工艺和接头的耐久性分析等。美国福特研发总部材料强度和耐久性首席技术负责人;国际上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方法(ICME)的早期实践者和奠基人之一,主持美国能源部重大科研项目“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集成计算材料工程”(850万美元),参与主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虚拟铝合金铸造”项目等。
其他

我身边的好老师 | 吕震:始终将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工作放在心中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载光阴弹指过,风霜不改是初心。一朝站在讲台上,便用一生忠诚和热爱去对待教育。“帅”是许多同学对于吕震的第一印象,而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低调谦逊的处世态度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01用心用情开展就业工作学生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对于机械这一包含门类众多的学科,需要非常清晰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找到定位,特别是现在的就业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困难尤为突出。吕震老师担任2022届机自1班班主任期间,他总是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分类地开展就业工作,给予学生提供就业匹配度较高的建议,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明确人生规划方向。学生遇到困难时,吕震老师积极集合自己的资源,搜集并推荐就业岗位,帮助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截至2022年8月底他的班级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为96.15%。刚完成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吕震老师又担任新一届毕业班2023届机电2班班主任,因原班主任工作调整,需要更换班主任,他主动请缨。面对不熟悉的学生群体,今年的就业工作更加严峻。刚接手班级,吕震老师就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根据学生考研深造、考公考编、就业创业等需求进行了梳理,真正将实现高质量学生就业放在心中。02认真负责开展教学工作吕震老师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每一个细节,真正做到了对课堂负责、对学生成长成才负责。作为机械专业的老师,吕震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将所学习到的东西立刻运用到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机电系副主任,吕震老师即便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但他每周还是安排固定学业辅导的时间,专门开展课程学业的辅导。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室还是办公室,只要学生去找他,他总能够能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学业问题。上个学年,吕震老师需要指导六个学生的毕业设计,一半的学生都在外实习,为了将所有学生聚集到一起,他会主动放弃自己双休的时间进行答疑。其中一位同学表示,吕震老师对于学业任务的时间点把握十分准确,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规划地井井有条。03耐心细心开展谈话谈心除了学业,吕震老师还十分关心同学们的心理情况,他会不定时地和同学们开展谈心谈话,采用面谈、电话、微信等各种方式,掌握学生的动态,指点迷津。2022届的一位同学回忆,在他考研没有上岸而只能服从调剂的那段时光中,心情十分的烦闷,吕震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抽出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和他进行了交谈,使他能够及时地调整心态,明确未来的发展,对之后的道路更加清晰。奉献心中的火光,点燃教育的火种。质朴无私的奉献,源于心底对于学生的责任与爱。吕震老师是一位“甘做绿叶”的好老师,不多言自己的功劳,却常常记得学生的进步和回报。他就像一条扁担,一头挑着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一头温暖着学生生活学习的细枝末节,用心用情,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图文
其他

招贤纳士 | 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诚聘博士后人员

合/作/共/赢/共/创/未/来因科研需要,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若干名,欢迎相关领域有研究兴趣的优秀博士加入。PART.01招聘需求Recruitment
其他

2023届就业工作启动 | 持续推进就业工作有温度、有质量、有保障

为忠实践行“建院五周年贺信”精神,统筹推进本科生就业工作进程,确保2023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2年10月14日14点,工程学院召开2022届就业总结暨2023届就业工作部署会,学院全体领导班子、系主任、2022届和2023届毕业班班主任、年级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谷波权主持。谷波权代表学院对各系、各班在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辛勤努力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感谢。他表示,全体教师应进一步提高站位看就业,让就业工作有温度、有质量、有保障的持续推进。同时,更要全面落实工程学院今年出台的《工程学院推进就业工作十大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推进就业工作,让就业活动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他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全过程、全生涯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用好用活各类就业政策,积极思考和探索构建高质量就业的长效机制。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丁智表示,随着学生特点的变化,就业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全体班主任更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在汲取往年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切实增强推进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早启动、积极推进,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苏珊珊解读了《工程学院推进就业工作十大行动方案》。她表示,要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就业为核心”的思想,高度重视、精准指导、一人一策,营造积极就业的良好氛围。同时,苏珊珊通报了毕业班在国庆节前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情况,她表示,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我们毕业班同学因实习,校内校外流动较多,应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底线,确保每一位师生健康平安。在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机电1801班和道桥1801班积极推进就业工作,提前实现了100%全员就业升学。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丁智代表学院为机电1801班主任张桂莲、道桥1801班主任王云岗颁奖。两本精心制作的荣誉证书背后,是学院对他们的感谢和鼓励,更是他们四年来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见证!2022届班主任、工程学院就业先进个人代表张桂莲与在座的各位班主任分享了就业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她表示,在12年间,已在工程学院连续带了3个班级,而每一个班级都能在毕业当年六月底前实现100%全员就业。她将其总结了四点经验:凝聚共识、明确目标;重在过程,分类指导;就业指导,道术结合;家校协同,整合资源。张桂莲通过生动的例子,将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娓娓道来,赢得了在场所有班主任的共鸣和思考。会上,学工办黄珺君通报了202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接下来拟推进的就业工作安排,解读了《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奖励与工作经验使用办法(试行)》;2023届班主任就各班的摸底情况做了交流与汇报。上下拉动翻看工程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统筹资源,形成合力,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全面实现更精准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力促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优成效。图文
其他

师德师风大讲堂 | 姚建华:不忘初心,携“光”而行

9月29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博士生导师姚建华做客城院师德师风大讲堂,姚教授始终坚守“不忘初心,携“光”而行”的初心使命,围绕个人与团队在工大的成长、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及发展、与青年学者几点感想分享这三个方面为城院师生带来“饕餮盛宴”。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磊出席活动并致辞。大讲堂李磊指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师德师风关乎学校育人质量,教师不仅要做好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还要做有涵养德行的“人师”。学校正在陆续开展“师德师风大讲堂”系列活动,通过一场场思想盛宴为城院师生带来有价值、有意义、有深度的讲座,让师德师风建设之风吹到城院的每个角落。讲座伊始,姚建华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发展概况,从学院的科研量到研究生招生,从师资到生源等作出详细介绍,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底蕴深厚,发展势力迅猛。姚建华从初入浙江工业大学时面对的挑战与困难,机遇与方向、环境与条件等方面鼓励城院师生,无论面对何种困难,要积极主动,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注重团队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能量在做成做好一件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姚建华讲到教师科研事业发展上,特别强调,科研的第一步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先找到可以将想法落地实践的机会,不要害怕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在实践中检验想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团队在不断地在尝试、失败、改进、完善中走向成功,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再完善、再创新、再突破。关于青年学者发展存在的疑惑,姚建华给出以下几点解答:首先要科学自我定位,确定好自身发展定位,提前规划,科研与教学应互为一体,相互成就;其次,把握研究方向定位,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长期规划、跟踪国际前沿信息,确定研究性质;再次,团队协作是新业态、地方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绑定合作单位,依托平台,整合资源,助推科研进展;最后,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付出与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项目长期积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付出,最后水到渠成。参会教师王霄表示,“本次讲座受益匪浅,希望自己在科研与教学中都能找到准确定位,坚守初心,提升能力,不仅能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本次大讲堂由学校宣传部(教师工作部)主办,工程学院和新西兰UW学院联合承办。主讲人简介\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构建综合体 建设微校区 | 这次会议脑洞大开

为加快高水平建设百强大学,响应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指导意见,构建落实科教创新综合,围绕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团队建设云栖微校区,工程学院在云栖小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加快落实、落细学校暑期读书会精神。这是学校转设公办以来,工程学院第一次将党政联席会议会场放在校外,也是第一次以唯一议题的形式召开的党政联席会议。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丁智在会上汇报了学院前期调研、思考后建设科教创新综合体和微校区建设的方案。丁智指出,云栖微校区要遵循四大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突出重点、坚持育人导向和坚持协同联动。丁智提出建设微校区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科教创新综合体的新模式、探索新型用人方式、变革科研组织模式、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特色新型专业以及架构贯通本硕博的完整人才教育体系等六个方面重点工作,特别强调了要突破学科壁垒、按学域进行布局,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实现创新驱动,要坚持“三融”、培养“三型”人才。丁智强调,微校区是学校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需要全院努力、全校支持。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汤慧萍在会上发言指出,工程基础学科是发展的基石,是支撑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微而精,微而尖,微而灵”是她对未来工作的期待以及展望。汤慧萍强调,面向前沿、面向产业、面向市场是科教创新综合体和微校区建设的关键,须加强谋划,加快建设。汤慧萍认为微校区是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应将微校区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应该在微校区进行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实践学习,只有通过见习与实操,学生才能真正得到人才素质培养。汤慧萍强调,进行务实的交叉学科研究是云栖未来发展的重点,要对接杭州、服务杭州,聚焦行业需求,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学校学科处处长应小宇、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殷锐应邀参加会议,并就建设云栖微校区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跨学科合作、与西湖区合作共赢、学生培养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建立更为灵活的机制,打造学校发展的高地。集成计算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苏旭明博士、低温中心主任甘智华教授列席会议,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以今年6月27日学校与西湖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校共建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以来,研究中心迅速落户西湖区云栖小镇。学校党委将支持中心发展和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党委书记洪庆华同志多次调研、考察、部署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工作,牵线各类资源集聚云栖。在区校的共同关心下,不到100天的时间内,一期场地全部到位,2000平方的办公场地装修完成,部分设备进场即将投入正式使用。以国家领军人才汤慧萍教授为核心的团队正式进驻,各级各类专家、企业前来交流20余场次,云栖交叉技术研究院成立在即。通过本次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对学校云栖微校园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应尽其才发挥其所长,学生应享受学习之成就,体验专业之非凡,在“微校区”中师生共同体相互融合共同成长,为学校早日建成百强大学添砖加瓦。文字
其他

以师德铸新师魂 喜迎国庆及二十大 | 土木系教工党支部开展“师德师风”主题党日活动

金秋九月,为喜迎国庆佳节及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土木系教工党支部于9月23日开展了“师德师风活动月”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分三个议程进行,支部全体党员及土木系全体教师参加。“精读原文”—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首先,由领学人王城泉同志带领到会党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支部党员通过研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后,吴熙同志带领学习了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支部党员表示将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原原本本学习、逐篇逐段领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突出领会好重点和创新点,深学细悟、融会贯通,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精神状况,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境界更好适应发展需要。“接续奋进”—布置支部换届选举筹备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支部书记丁玉琴布置支部换届选举筹备工作,要求规范换届选举工作中各个步骤、环节和程序,确保程序合规,手续齐全,充分保障每位党员在换届选举中的各项权利落实。经支委会讨论,本次换届选举将增设副书记1名,新一届委员会拟设委员5名。按照上报请示、人选推荐、换届选举、材料归档的步骤认真推进落实,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精心筹备、严密组织,实现选举程序规范、过程平稳、结果有效。“以论促进”—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月活动大讨论为全面夯实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支部党员及全系参会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大讨论。一是协助学院建设好“双馨”工作坊,开展师德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培育“师德先进团队”,探索具有学院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常态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每位教师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三是集中学习罗卫东校长在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暨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月动员会上的讲话:教师应以成就学生为根本“志业”。由组织委员孙苗苗带领大家深入学习,努力践行严慈相济、严管厚爱、严教厚爱。最后,全体教师进行了“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大家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通过全体党员教师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有效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土木系教工党支部将赓续初心,站在新起点、高举师德旗帜,从“心”出发,常抓不懈,牢记“教育发展,师德先行”的原则,让更多“四有”好老师脱颖而出。“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大讨论部分心得发言用心对待学生,潜移默化,全方位、全程的育人,因材施教、平易近人。——魏纲守住教师的底线,关注学生的需求,底线是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次作业,认真做好每一次答疑和反馈了解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改善教学方式。——廖娟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首先要有广博的学识,其次要能想学生所想,最后要能严慈相济,宽严有度。——孙苗苗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还要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培养每位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陈春来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需要发自内心的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强烈的责任心,这样才会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去提升自身的学识素养、教学方法等,最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陈成图文
其他

杭州市科技局领导走访考察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

9月13日上午,杭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扬,副局长楼立群以及办公室、合作处等负责人一行走访考察了浙大城市学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云栖)。浙大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洪庆华,副校长张德平,云栖小镇管委会主任徐浩哲等陪同。周扬一行首先参观了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杭州泰利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普太科技有限公司。浙大城市学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汤慧萍教授、杭州普太科技董事长唐郡和常务副总经理冯应祥结合3D打印成品展厅和生产车间分别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在医疗、军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在座谈会上,洪庆华代表学校对周扬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洪庆华表示,浙大城市学院与西湖区已建立战略合作,未来将继续大力支持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在云栖小镇良好的增材制造生态体系下,研究中心将迎来更重要的发展契机,希望能够加快打造市级甚至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徐浩哲表示,云栖小镇目前聚集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平台,科技含量高,具备较好的创新生态圈,在西湖区与浙大城市学院的战略合作基础上,云栖小镇管委会将继续全力配合、支持研究中心的科创工作,进一步落实办公和设备安装场地,为中心的发展做好服务、保驾护航!汤慧萍详细介绍了增材制造的重要性、应用领域、引领性研究方向以及中心未来的发展与布局等。她表示浙大城市学院正在向“十年创百强”目标迈进,研究中心的建设恰逢其时、大有可为,中心团队将一如既往、全力奋进,继续谋划、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如加快融入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听取汇报后,周扬对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心未来发展充满期望。周扬指出,研究中心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应继续壮大核心骨干队伍,加强与不同能级的高校、企业合作,补齐研究中心目前存在的短板,同时也需要与西湖区科技局保持沟通,为搭建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做充分的准备。周扬书记表示,在杭州市和浙大城市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中心有望建设成为杭州市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姚寿坤介绍了关于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从申报现状、政策等方面为研究中心谋划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提出了详细的指导与建议。姚寿坤指出,研究中心聚焦了“新材料”这一科创高地,可积极申报浙江省
其他

迎新季 | 情牵工程“石榴籽”,“丁叔”陪你过中秋

01中秋节同呼吸,共命运。为了进一步了解工程学院少数民族新生的现状与需求,关心少数民族新生的学习、生活,助力少数民族新生的发展,9月9日傍晚,工程学院副院长丁智(主持行政工作)牵头,于理二306开展了以“情牵工程‘石榴籽’,‘丁叔’陪你过中秋”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新生座谈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谷波权、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丁智、党委副书记苏珊珊、少数民族教师代表丁玉琴、学工办辅导员以及6位工程学院2022级少数民族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谷波权书记首先欢迎6位少数民族新生加入工程大家庭。他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工作,学校和学院也始终关心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为让各位少数民族学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谷书记向学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专注学业,特别重视第一学期的课程,夯实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遇到困难学会求助;二是要学会取舍,不迷失于新环境,设立适量的目标,有舍才有得;三是要融入群体,不论是寝室的小群体,还是班级的大群体,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生活。“丁叔”丁智院长从杭州的饮食文化出发,同少数民族同学们分享了杭州当地的特色美食:葱包烩、西湖醋鱼、东坡肉……“丁叔”鼓励大家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够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利用工程学院所提供的平台资源,在智慧工程大背景下,融合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专业特点,做好学业和职业规划。“丁叔”还亲切地欢迎同学们能够与他一同交流校园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正值中秋佳节之际,苏珊珊副书记以杭州特产-榨菜鲜肉月饼为迎新礼物为少数民族学生送去节日祝福,同时,她希望同学们在未来能够走出寝室,走出校园,以地方博物馆为起点,遵循杭州科技发展脉络,了解杭州历史,感悟杭城文化,更好的体会城院"科教创新综合体"在杭州城市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丁玉琴老师作为少数民族教工,以自身经历出发,同同学们分享了如何快速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她希望各位同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参与各类学科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提高专业能力,未来在杭州这座充满潜力的城市站稳脚跟。6位少数民族新生对于学校和学院给予他们的关心关怀表示了感谢,也分享了苗族、贵州等地区民族的服饰、饮食文化,并表达了对于军训、专业学习及未来规划的困惑,现场的老师们均亲切的给予解答。作为高校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学生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重点关注对象。相信通过本次座谈会,学院领导及各位老师对于少数民族新生的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接下来相应工作开展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图文
其他

浙大城市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 机械兴邦 制造强国

01.专业介绍专业致力于培养机械与电子、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相融合,面向机器人和智能感知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本科高层次人才。机械电子工程
其他

厚植于土,参天如木 | 选城院土木,筑美好未来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力学、结构、桥梁设计、BIM等竞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同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力学竞赛世界桥梁大赛作品BIM大赛作品结构设计竞赛部分竞赛获奖证书实践教学
其他

工程青年说之英才论坛第二期│王震讲“增材制造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青年说6月9日,工程青年说——英才论坛系列活动迎来了第二期,高级工程师王震做题为“增材制造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学院20余位教师参加报告会。会议由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丁智、院长助理王博副教授共同主持。
其他

土木系教工党支部赴富阳龙门古镇学习参观

5/292022龙门古镇5月29日,工程学院土木系教工党支部(以下简称“支部”)前往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龙门古镇学习交流。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丁智、党委副书记苏珊珊应邀参加。富阳区龙门镇党委书记陆锡明、团委书记叶菲媛热情接待了支部一行。走进红色龙门,探索镇校合作座谈交流会上,陆锡明介绍了龙门古镇的前世今生、未来发展,探讨了镇校潜在合作场景。龙门古镇历史悠久,历朝历代涌现出众多廉官良吏,以及以孙晓梅和孙京良为代表的革命烈士。如今,这座千年古镇正秉持“守望乡村、拥抱都市”的发展理念在共同富裕大道上大步迈进,在厚重历史文化和独特宋韵乡景加持下,成为无数游人的向往之地。陆锡明指出,以大地为课堂,拜人民为教师,教师一定要走到实践中去,规划引领未来,古韵新龙门镇可作为高校的基地,实现“研究研学研艺研匠、创新创意创业创想”的研创主导。他提出“农民有实惠、老师有研究、学生有实践”的合作基调。双方就思政基地、实践基地、劳动基地等合作建设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旨在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立意、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响应国家战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佩戴庄严党徽、学习红色文化支部党员庄严佩戴党徽,沿着“七个一”红色线路图,寻访红色遗迹,感受革命情怀。在孙晓梅故居,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红色意志永不磨灭的爱国精神;来到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勤廉馆正身厅,聆听家风文化、廉政故事;在正道馆,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刻论述,增强防腐拒变能力。
其他

我校召开智能建造专业专家论证会

5月20日,浙大城市学院智能建造专业专家论证会在行政楼1104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徐长节教授、同济大学孙利民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杨娜教授、浙江大学杨仲轩教授、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胡强、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胡新赞等专家应邀出席。论证会由浙大城市学院副校长赵阳主持。教务处处长颜晖、教务处副处长杜鹏英、工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专业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出席会议并致辞。罗卫东指出,由数字化引领的智能建造方式将逐步取代传统建造,加快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势在必行。浙大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系拥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一流学科等优势平台,并被列为硕士点加强建设学科,师资团队梯度合理,专业“导师制”基础扎实,拟融合相关学科筹建智能建造专业。罗卫东表示,希望各位专家畅所欲言,为专业建设方案把脉问诊,推进专业建设走深走实。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丁智就智能建造专业“为什么建”“建设条件”“如何建设”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基于国家双碳战略、杭州市发展规划、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专业发展内驱力,增设智能建造专业迫在眉睫。浙大城市学院目前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科研平台和合作伙伴等建设条件,并围绕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设备、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特色应用情景等方面制定了专业建设方案,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鲜明。专家组详细审阅了申报材料,肯定了智能建造专业融入“数字+”“智能+”等元素,契合行业发展趋势,适应“新工科”发展要求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需求论证充分,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合理,教学设备充足,校企合作经验丰富,具备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条件。专家组一致同意推荐浙大城市学院申报设立智能建造专业,并建议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结构。图文
其他

访企拓岗 | 副校长斯荣喜带队走访中建科工浙江公司

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就业,落实访企拓岗专项行动,5月9日副校长斯荣喜带队走访中建科工浙江公司,开展合作洽谈,举行研究生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学院副书记苏珊珊、院长助理王博、土木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王震、校地合作办公室主任郑阳陪同。中建科工浙江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周喜主持座谈会。
其他

工程学子的一天

你可曾见过五点半忙碌不断的餐厅?你可曾身着工程紫争当抗疫志愿者?你可曾隔着屏幕与老师面对面上课?下面带大家走进疫情封校期间,工程学子的一天。凌晨5:30凌晨5:30,天蒙蒙亮,十余位“工程紫”的身影聚集在空旷的北秀餐厅内。经食堂负责人简单培训,他们系上围兜、戴上手套,专注地为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师生们打包早餐。上午7:00-9:00早上7:00,扫楼摸查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志愿者们在楼栋间来回穿梭,逐层敲门,提醒同学们起床洗漱,及时前往核酸检测地点做核酸,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在核酸检测现场,一抹抹纯净白与靓丽紫,点亮了疫情笼罩下的生活。工程志愿者们与现场医护人员通力合作,组织师生们分批次扫码、登记、采样,确保现场秩序稳定,检测流程顺畅。在班级组织下,做完核酸的同学立即在班级群里接龙,实时向班主任反映核酸检测实况。线上摸排,高效协同,将疫情防控落实落细。上午12:30在学院组织下,同学们纷纷在线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引发了工程学院青年学子强烈反响,进一步坚定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下午13:30-17:00疫情影响下,学校采取线上教学,同学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上网课虽然与老师隔着屏幕,但同学们求知的热情丝毫未减,在聊天框里积极回答着老师的问题,并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在安静的自习室里,同学们自觉遵守防疫规定、佩戴口罩、隔位就坐。他们全神贯注,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努力圆梦。不少同学依然坚持阅读的习惯。读硬书、读好书,顺着文字的脉络拓宽视野,修身养性。与疫情战斗的日子里,用知识武装头脑,用书香浸润心灵。下午17:00下午时分,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俯卧撑达人、“刘畊宏”女孩、健身爱好者......纷纷出动。或在寝室,或在操场,甚至是校内的长亭里,都能感受到工程学子的蓬勃朝气。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攻击。晚上20:00疫情期间,每天晚上都会召开班会,班主任会发布最新抗疫资讯以及抗疫工作安排,督促大家积极配合抗疫工作,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抗击疫情献一份力,为热血青春添一分彩。纵疫情来势汹汹,但生活前进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疫情防范工作,齐心协力,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图片:王骏琦、徐晗瑜文字:张敏排版:章哲涵审核:黄珺君工程学院微信号|zuccgcxy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其他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工程青年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4月26日,工程学院学生联合会组织全体学生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引发了工程学院青年学子强烈反响,进一步增强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其他

工程学院召开“重温贺信精神,奋进百强建设”大讨论之就业工作推进专题会

贺信精神大讨论为忠实践行“建院五周年贺信”精神,扎实推进高质量就业,做好2022年就业工作,2022年4月20日下午,工程学院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专题会。学工部副部长林飞龙、工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2022届毕业班班主任、2022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全体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谷波权主持。谷波权对各系、各专业以及全体班主任的对就业工作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推进高质量就业工作要迈出新步伐,我们要认真领会“浙江省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建设制造强省”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立足行业需求,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全体老师要积极思考并探索构建高质量就业的长效机制,实现应用型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副院长(主持工作)丁智表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同时,积极加强与头部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友就业站”,全力助推高质量就业工作。学工部副部长林飞龙针对2018届毕业生和2020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数据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表示,做好毕业生质量调查工作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各专业应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以调查数据结果为参考,不断改进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苏珊珊就学校高质量就业推进会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针对工程学院接下来将要出台的《推进就业工作十大行动方案》进行了相关部署。她表示,要进一步统一以“高质量就业为核心”的思想,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落实落细各项就业举措,全员推进就业工作。会上,学工办介绍了目前学院就业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接下来拟推进的就业工作安排。各毕业班班主任逐一汇报了目前各班就业推进情况,交流和分享了就业工作心得。图文
其他

青春战疫 | 工程学院师生党团员突击队在行动

工程学院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学院出台了《工程学院关于进一步强化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的通知》和《工程学院疫情防控网格员工作细则》,以“网格化”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同时,根据前期宣传、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由179名师生党团员组成的突击队,关键时刻迅速行动、靠前支援。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疫情新形势,根据上级疫情防控部门要求,4月13日,我校决定拟于12点紧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上午10点,在一声号召下,工程学院党团员突击队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加入志愿者队伍。从发布招募通知到集结完毕,共计1小时顺利招募59位师生志愿者,用责任与行动构筑了防疫的坚墙。直击防疫现场本次检测分为南北校区两个检测点,全校师生高度自觉,积极配合,检测现场秩序井然。工程志愿者们与现场医护人员通力合作,组织师生分批次有序到场,进行扫码、登记、采样。师生风采“请大家有序排队,保持一米间距,提前打开钉钉进行签到,并打开健康码。”现场引导志愿者为前来检测的师生讲解注意事项,维持着现场秩序,耐心指导大家核酸检测前的准备事宜。/////////长时间的持续工作,并没有消减志愿者们的热情。检测场馆外风雨交加,场内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众志成城,齐心抗“疫”,志愿者们以务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在紧急时刻凝聚起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用靓丽的“工程紫”构成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师生感悟土木教工党支部
其他

工程学院携手江南工程

4月1日上午,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与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工程”)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研究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江南工程总部举行。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丁智和江南工程副总裁兼江南研究院院长胡新赞分别代表校企双方揭牌并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江南工程副总工程师兼研究院副院长程宝龙、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洪新梅、研究院副院长钱铮,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余剑英、教工党支部书记丁玉琴出席仪式。
其他

智能制造新专业开启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为落实“建院五周年贺信”精神,不断开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局面,努力加快智能制造新专业的建设,开拓本科生校外实习实践资源,尽快成立校企联合培养导师团队,增加毕业班实习和就业岗位,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央芳、机电系主任王鹏飞等一行6人于2022年3月24日赴杭州德创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与考察。杭州德创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生产智能仓储设备、自动化传送设备、风电设备、电动汽车配件、监控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各类智能制造生产线装备。公司以“德为立业之本,创为发展之源”为宗旨,目前已形成“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智能立体仓储、精益化生产管理系统”四大核心产业链,合作伙伴涉及能源、安防和仪器仪表等多个行业。公司先后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机器换人优势服务企业”等荣誉称号,并列入2021年度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其他

学院和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2022年3月18日下午,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与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浙江交工总部圆满落幕。浙江交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海瑛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丁智代表校企双方揭牌并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浙江交工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技术管理中心、研究院及相关子分公司部门负责人、工程学院学术骨干参会交流并作见证。在浙江交工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何刚刚的带领下,工程学院一行参观了浙江交工企业馆暨党建教育基地,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浙江交工的发展史、企业文化,学习了浙江交工在党建方面的优秀举措,例如实行“1+3”项目组织机构设置法,开展员工双月谈,推动“五个融入”打造清廉国企,设置警示室等。参观结束后紧接着进入第二个议程——产学研合作交流。交流会上,校企双方就如何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实训基地、专家智库、培训考试、科研实践、产教融合等方面强强联合进行了深入探讨。李海瑛指出,浙江交工作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交通工程施工企业之一,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尤其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此次浙江交工和浙大城市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城院学子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进一步明晰职业发展规划,为培养更接地气的高端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丁智对浙江交工的发展成就表示赞赏,并深入介绍了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成果、人才培养优势,表达了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愿同浙江交工构建更深层次合作关系的意愿。他强调,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内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课堂外的学习实践,此次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立,对共同推进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期待双方以此次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契机,加深了解、增进共识,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共谋长久发展。此次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进一步加强与头部企业产学研合作、探索“双导师+头部企业+重大项目”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产教学研融合、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的有利契机。集团简介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53年5月成立的华东第二公路工程纵队及机构改革形成的省交通厅公路局所属工程队,2001年11月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2017年11月成功实现重组上市。浙江交工坚持以交通工程建设为主业,涵盖道路、桥梁、隧道、港口、航道、船闸、机场、市政、铁路、城市轨道及地下管廊等交通工程施工、设计、技术服务及建筑工程施工、建筑材料销售等业务。浙江交工具有国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路行业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资质,试验检测甲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甲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公路路面、桥梁、隧道、城市及道路照明、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作为新型国有综合交通工程施工上市企业,浙江交工旗下共有各级成员企业72家,其中分公司24家、全资子公司20家、控股子公司10家、参股公司18家,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员超7000名,从业人员超过50000名,各种先进施工机械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超过6000台(套)。浙江交工锐意改革、跨越发展,年新签合同额逾700亿,在建项目体量超千亿,在进一步做强公路施工主业的同时,实现了特大桥、特长隧道、地铁、高铁、管廊等业绩突破,业务类型日趋多元,市场版图日益扩展,“品质工程”亮点纷呈,企业品牌不断打响,员工幸福感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成效卓著。来源
其他

浙大城市学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引才纳贤公告

浙大城市学院about浙大城市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浙大城市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毗邻京杭大运河,自然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先进。学校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延伸浙江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名城名校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5215高水平人才汇聚计划”为牵引,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致力于建成特色鲜明、质量优秀、充满活力、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about增材制造技术是国家实现前沿科技创新集群建设及高端材料产业化部署的重要战略基础。浙大城市学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旨在落实国家和浙江省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增材制造材料研究为引领,聚焦高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构件增材制造技术和应用,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重大需求。现有教授、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副教授、讲师等21人。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增材制造材料设计与制备、核心元器件、新型工艺技术和装备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在粉末床熔化成形技术、纳米喷射打印技术和等离子弧熔丝技术等低成本高效率增材制造工艺技术方向,为交通运载、能源动力、高端装备、生物医疗、城市建设等行业发展提供新材料新技术支撑。招聘about12022年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
其他

开放合作、科技创新、共享共赢|学院和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召开产学研合作交流会

2022年3月10日下午,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与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安全”)产学研合作交流会议在理二会议室举行。华东安全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光辉、副总经理吴勇、李介生、副总工程师张永永出席研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谷波权、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丁智、土木工程系余剑英、尹鑫晟、梁禄钜、王霄等参加,会议由谷波权主持。丁智代表学院对前来交流的客人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丁智从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以及学科科研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学院发展,特别是对浙江省城市盾构隧道安全建造与智能养护重点实验室未来三年拟发着力的盾构隧道穿越敏感结构微扰动安全控制技术、装配式隧道技术、隧道能源桩与废弃土再利用低碳技术及盾构隧道智能养护技术四大领域进行了汇报。丁智表示,近年来,实验室依托单位与共建单位已经合作完成横向课题十余项,其中“城市敏感环境轨道交通智慧建设安全监控平台及装备项目”获得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一等奖。丁智希望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技术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成果报奖等方面同向同行,争取结出更多硕果,为高质量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周光辉对公司的发展历程、现有规模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示。华东安全以城市盾构隧道工程安全监控、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咨询以及智能养护信息化等为主要业务,2021年营收再上新台阶。周光辉指出,近年来,双方合作紧密,
其他

整合优势资源,推进校地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和广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校地合作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2年3月9日,工程学院举行与广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开发区”)校地合作签约仪式及座谈交流会,学院领导班子及骨干教师参加。丁智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对广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大坤、市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炜、市科技局局长张志坤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学校转公办学后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工程学院字2003年成立以来,秉承“务实求新,厚积求卓”的院训,建有一支院士领衔,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全国模范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学院2021年认定了三个省级平台,成立了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领衔的未来城市研究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低温中心、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获得了学校多项“首个”高层次科研成果,借助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丁智强调了在工程学院快速发展进程中,政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开发区具有“三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优势,希望双方在党建联建、科研共创、人员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周炜对开发区的信息电子产业、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四大经济板块做了相关介绍,并表达了双方在高端制造、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很期待双方能进一步达成深度合作。与会代表聚焦高端制造政策,在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等方向的合作可行性展开了深入探讨。在党建联建和人才培养方面,党委副书记苏珊珊提出了双方在优势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共育、组织保障互促等方面可以开展深度共建活动。工程学院坚持立足杭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不断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与合作思路,此次与广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开展合作,有利于双方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双方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共同发展。广德经济开发区:安徽广德经济开发区(安徽广德皖苏浙产业合作园区)于2002年启动建设,2006年获批省级开发区,2017年列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名录,连续四年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居三十强,连续六年在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位居前五。相继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省级电子电路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两岸(广德)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园区”等称号,获批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广德片区。现有投产企业621家、规工企业334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园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制造强省战略、宣城市委“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要求,紧紧围绕广德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突出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围绕信息电子和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持续深入打造“红星闪耀园区”党建品牌,引领园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7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十四五”期间,园区将继续坚持“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抢抓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机遇,全力为打造千亿级园区、创成国家级经开区和建成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平台“三大目标”而努力奋斗。文字
其他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

自学校发布志愿者招募令以来,工程学院在杭师生第一时间踊跃报名参加抗疫志愿队。党委书记谷波权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副院长吴央芳3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收到通知,果断改变团聚计划,加入志愿行列;党政办主任江蕾,家里有2个孩子和生病的老人,也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志愿服务;机电系教师吕震,深入一线,风雨无阻;党委委员陈聚留守学校,协助校内核酸检测工作;副院长丁智隔离在家,3次要求参加志愿队;副院长蒋吉清多次报名参加学校志愿者服务队;高层次人才苏旭明博士主动请战;学院二十余位在杭教师及5位同学、校内11位同学全部报名参加志愿队,大家都非常积极踊跃。谷波权
其他

党建引领促发展,产学合作谱新篇|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和中建科工集团浙江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

2022年1月12日下午,学院举行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与中建科工集团浙江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公司”)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及交流座谈会,学院领导班子及骨干教师参加。学院党委书记谷波权对浙江公司副书记周喜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学校转公办学后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职能,希望双方加强合作交流,互利共赢。副院长丁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工程学院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且具有一定的产学研合作经验,希望双方能在党建联建、科研共创、人员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浙江公司总工程师季泽华对中建科工集团的市场布局、代表作品、创新业务、科技成果和品牌文化等做了相关介绍,并表达了双方可在零碳建筑、创新工程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合作意向。在党建联建方面,学院党委委员陈聚提出双方可在党建引领的大框架下,在组织建设互促、理论学习互学、党员教育互动、优势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共育、组织保障互促等方面开展共建,建议结合工程学院和中建科工集团浙江公司的双方优势资源,重点开展如科学研究合作,海外项目外派人员继续教育、共同参与“丝路学院”、校外企业导师、专升本继续教育、设立学生奖学金等方面的合作。双方指定联系人,拟定合作事项清单,扎实推进该项工作。周喜对此表示赞同。在科研共创方面,丁智强调科研合作是党建引领下的一个重要方面。双方聚焦国家双碳政策,探讨了在装配式建筑、未来社区以及合作共创研究中心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可行性,重点围绕标志性工程项目开展创新技术合作交流。会上,子课题相关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发言。季泽华表示,新材料是房建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在高强钢、新型复合材料和竹钢等领域应用存在不足。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苏旭明老师对此饶有兴趣,并就新材料的研究状况、关键技术难点和应用展望进行了交流。在人力资源合作交流方面,浙江公司人资部经理赵东升介绍了浙江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学院产学研专员封良田表达了在继续教育、企业导师、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下开展合作的想法。工程学院坚持立足杭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推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服务。学院与中建科工集团浙江公司开展合作,双方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合作模式,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与合作思路,不断提升双方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共同发展。
其他

老树焕新芽,土木再出发|土木工程学科2021年度总结

1师资队伍2021年,土木工程学科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智能建造与隧道工程方向积极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柔性聘请高层次人才3名,以优带新,形成合理师资团队结构。2021年共面试应聘者30余位,引进青年英才3名、常规师资1名。柔性聘请人才引进王新泉老师获评2021年“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入选首批杭州市“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丁智老师当选杭州市拱墅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蒋吉清老师2021年1月—至今,赴杭州市侨联挂职锻炼;刁红国老师、尹鑫晟老师、刘嘉英老师新晋副教授职称。积极开展研究生导师申报工作,新增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2名、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8名、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4名。截至2021年,我系共有15名教师获得浙江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的硕(博)导资格。2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2021年“土木工程专业”被浙大城市学院立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丁玉琴老师获浙江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赛优秀奖。廖娟老师负责的《桥梁工程I》获浙江省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系列活动——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2021年初,新型城市建设专业群联合工程分院牵头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以及建筑学专业,制定了2020级“智慧建筑与智能建造”实验班实施方案,成立“智慧建筑与智能建造”实验班。以土木工程导师制为示范,深度推进专业群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将土木工程专业导师制模式推广至建筑学专业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全面、深度推进,突出科研促学的培养特色,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科研成果2021年度土木工程科研经费到账1621.1万元,较2020年度环比增长25.6%,师均科研经费52.3万元,年度科研经费连续五年突破100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207.71万元,横向经费1413.38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荣获6项科研成果奖,其中丁智老师主持的“富水敏感环境下盾构隧道灾害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张茹老师主参的“大跨索承桥灾变模拟监测控制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度专职教师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7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5项,其中陈春来老师3项日本发明专利的授权实现了土木系国际发明专利零的突破。4平台建设2021年土木工程系认定了2个省级科研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盾构隧道安全建造与智能养护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取得了科研平台建设的跨越式发展。5硕士点建设申报硕士学位授予点工作取得突破。“土木水利”专业硕士授予点已通过教育部审核,成为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点加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培养环境与条件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举措。6产学合作学院与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地方深化合作,已初步形成产学结合、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新增5个分院级实践实训基地(产学研平台),立项了2021年度深度实习试点项目(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联动的土木工程专业深度实习试点),将学生实习与企业工程实践深度对接,与企业实现贯穿学制的协同育人,以工促学,学以致用。2021年立项了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本科生成果新增土木工程2021级本科新生77人,2021届本科生谢宇获评2021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这是土木工程系学生连续第六年获评此项荣誉称号(全国仅5所高校)。魏纲老师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期刊论文2篇;廖娟老师发表一般教改公开期刊论文《学科竞赛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路径研究》,指导本科生参与教改论文。2021年,指导本科生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指导本科生以前三名完成人参与申请专利,共计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荣获各类学科竞赛奖24项以及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学科竞赛获奖2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研究生培养毕业18级联培研究生23人,新增21级新生24人,在研联培研究生共57人。共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EI收录13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4项,获批软件著作权4项;荣获校级优秀研究生3名、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1名、校级三好学生1名、院级奖学金1名。来源
其他

再见,2021

这一年,我们首次迎来了一位院士,一位国家级人才,获得了一个军工项目,获得了一个省教学基本功竞赛特等奖。魏敦山院士汤慧萍教授这一年,我们首次得到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论证,2项社会捐赠。这一年,我们新成立了4个研究平台,建设了4个工程。文化空间效果图(在建)党群之家效果图(在建)这一年,我们进来了6位博士后,连续第6年获评土木工程学会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刘伟鹏何家波李枭金涛申运伟赵金海这一年,我们柔性引才10人。这一年,我们有17位人才报到。汤慧萍苏旭明王博邢旺王霄梁禄钜董文勇谭伟胡成宝马帜罗冠群伍茜王位石燕栋李文凯邬佳婧翁建涛工程学院微信号|zuccgcxy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其他

喜报:丁智教授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获中国发明协会2021年度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

日前,浙大城市学院作为第二完成单位,丁智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的“复杂环境深基坑绿色支护新技术及应用”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于2005年经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发明协会设立的、具有推荐国家科技成果奖资格的奖项,由人物奖、成果奖、创新奖、项目奖等四个子奖项组成。发明创业奖在全国发明创新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权威性,表彰既做出技术发明又在创业、产业化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发明者,以调动群众发明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发明成果的转化实施。该项目研究复杂环境深基坑绿色支护新技术及应用。研发了绿色、高效、安全的预应力型钢组合新型支护体系,建立了多跨型钢组合支撑稳定分析和设计方法,创立了体系化的构件和节点新标准,为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针对复杂地质条件,提出了旋挖与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TRD)联合施工工法,研发了TRD高密度泥浆施工工艺,解决了复杂环境条件下TRD微扰动施工难题。发明了工字钢与U型钢板桩相咬合的装配式复合围护桩和短肢地下连续墙,提高了装配式围护结构对多种地层的适应性。建立了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变形控制系统,基于BIM与无线传感技术建立了全时空监控预警平台,提高了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水平。项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杭州、上海、深圳、南京、南昌、天津、郑州、武汉、太原、昆明等全国范围内300余项基坑工程。其中包括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嘉兴火车站项目、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八千年井头山国内最深贝丘遗址发掘考古项目、G20西湖国宾馆地下空间开发项目、G20峰会配套停车场63号地块商业金融用房项目、亚运会水球训练馆上城区体育中心项目、湖墅南路密渡桥地下停车库项目(34.8米超深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杭州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32.4m深地铁换乘节点)、郑州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国内首个大规模超深地下空间开发基坑群)、南昌市新洪城大市场长薪河地下商业街基坑支护工程(强透水层超长超深基坑)、南京集成电路国际城研发一期工程(基坑突涌复建采用60米超深止水帷幕)、萧山蜀山街道戚家池改造安置房项目(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区180米宽超大跨度深基坑)、凯旋单元FG20-R21-13地块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基坑支护工程(国内首个复杂环境下大规模使用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主动变形控制技术)。绿色装配式基坑支护成套关键技术创新的成功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符合“碳中和”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平均节能比32.3%、碳排放减排比37.3%,工期和成本平均节约可达20%,工程应用近四年合计新增收入14.7亿元,新增利润3.9亿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嘉兴火车站项目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八千年井头山国内最深贝丘遗址发掘考古项目湖墅南路密渡桥地下停车库项目(34.8米超深井筒式地下停车库)郑州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国内首个大规模超深地下空间开发基坑群)来源
其他

工程学院热议2021年学校人才工作会议暨教师大会

12月6日浙大城市学院召开2021年人才工作会议暨教师大会,展示了学校转公后人才引进成果,表彰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工程学院教职工全员参加,并对会议内容发表热议。张苑竹(土木系教授)本周一晚我参加了学校的人才工作会议暨教师大会,学校通报表扬了谷波权书记带领下工程学院开展的大量细致入微,卓有成效的人才服务工作,通过积极的引才和用才,目前我所在的土木系发展成为朝气蓬勃、有目标有干劲,拥有大量省级成果的团队。在转公以后学校不断为广大教师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我作为一线教师在工作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与团队和学校共同发展。万安平(机电系副研究员)这次人才工作会议暨教师大会,是城院转公后的第一次人才大会,第二次全体教师大会,很受鼓舞,一年来学校的变化非常大,全校师生精神昂扬,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罗校长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改革思路做了十分重要的报告,韦校长对转公以来的人才工作情况做了总结,特别是引进人才方面,效果显著。这些高层次的人才能更好的带领我们取得高质量的成果,进一步打造“共同富裕目标下美好教育”。梁禄钜(土木系讲师)十二月六日晚,学校召开了以"师德立基,人才赋能,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主题的人才工作会议暨教师大会这是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参加会议,也深刻体会到了在这一年内学校为了奋进百强而做的努力与丰硕成果。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担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作为新教师的一员,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师德修养的提高,政治信念的坚定,科院业务能力的精进上还有许多路要走。今后我也将以"仁爱之心,奉献之心,赤诚之心"投身科研教育事业,一方面言传身教,为学生们树立典范,另一方面潜心问道,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谭伟(机电系讲师)回首转公后一年多来努力,学校正昂扬奋斗前行。人才是兴校强校的根本,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四点:对党和人民负责,要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科技前沿、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党情、国情和社情的认识;对学生负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努力做好“大先生”;对学校负责,尽快改变“上热中温下冷”的状态,学校的发展为老师发展赋能,老师和学校共同成长;对自己负责,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陈晴(教学办)今天的会议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是“师德师风是打造美好教育的现实需求”。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常言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育无小事,我将不断自我完善,坚持以身作则,积极推动学校迈向将来!一年来,工程学院陆续引进了魏敦山院士、汤慧萍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布局成立了未来城市研究院、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低温中心、集成计算材料工程中心,已获批建设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接下来,工程学院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在人才外引内培上下功夫,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凝聚力的优秀教学和科研团队,整合学科优势,打破专业壁垒,促进交叉融合,以支持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的获取,实现专业、学科的健康发展。工程学院微信号|zuccgcxy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其他

我校召开先进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

2021年12月3日,浙大城市学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在行政楼1103会议室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黄伯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陈光教授、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张国庆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教授、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刘咏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胡懿郃教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粉末冶金研究所王建教授、普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郡、杭州英杰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向文成等专家应邀出席。会议由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谷波权主持,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向专家组介绍了浙大城市学院转设公办高校以来,积极与杭州市紧密对接开展技术创新,全面服务杭州地区并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孵化建设了多个科研机构和专业院系,发展迅速。浙江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进行布局,建设“数字经济”“生物医学”和“先进材料”三大高地。学校大力支持材料科研平台建设,引进汤慧萍教授筹建先进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希望通过论证,研究中心的筹建方案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研究中心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将围绕国家、地方和行业需求,针对交通运载轻量化材料、高端装备与能源动力关键构件、个性化定制多孔植入体及地下工程复杂结构等应用场景,抢占高效率低成本增材制造技术制高点,支撑浙大城市学院增材制造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国内一流的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研究基地。听取了汤慧萍的研究中心建设方案汇报后,专家组对研究中心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予以了肯定,认为研究中心的四个研究方向定位准确,也是当前增材制造关注的重要前沿方向,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值得学校大力建设。研究中心建设目标清晰,建设方案可行。专家组还从专业的角度,围绕发展定位、团队建设、学科建设、资金筹措、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学校人才人事处处长刘翔、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陈观林、总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陈向日对研究中心的筹建表示支持。工程学院及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会进一步梳理意见、修改方案,使实施更加顺畅,争取实现目标,不负期待。文字
其他

工程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11月23日,工程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委书记谷波权主持会议。会上,谷波权领学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心组全体成员在会上交流了学习体会。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省委对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以“六讲六做”的要求,全院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安排,创新方式方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和系所室支部主要同志要充分发挥作用、作出表率。要坚定历史自信、坚守理想信念、坚持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要把握“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要保持昂扬斗志,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会议指出,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契机,抓好年底年初各项重点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多措并举确保学生的学业安全。坚持关心师生切身利益,做好岗位聘任中期评价和2022年聘岗,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坚持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引才育才的服务保障工作。坚持推进服务理论方式的转变,持续做好“三为”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要在思想上“紧”起来,速度上“快”起来,认真对照目标任务,全面梳理,推进各专项规划和指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学院办学治院的根基。会议要求,要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举措,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维稳等各项工作,梳理、消除各类隐患。持之以恒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学院各方面工作始终发展走在学校前列,为奋进全国百强大学作出更大贡献。文字
其他

潘柏松教授专题报告:智能制造及其实施策略

11月16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院长潘柏松教授来我校做了《智能制造及其实施策略》的主题报告。工程学院机电系师生和信电、传媒等学院的学生共计2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工作10年、20年、30年后的发展与哪些因素关联度大?”潘教授以此问题的互动,开始了本次报告。潘教授从政治素养、思想品德、思维模式、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五个方面给出了未来职业素养模型。接着,潘教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从智能制造的基本逻辑、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什么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实施策略等方面讲解了智能制造的意义、关键技术和实施策略。他从智能产品创新、制造工艺创新、制造工艺装备创新、管理创新、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等方面强调了制造强国需要大批关键技术创新。讲座中潘教授谈了对机械学科的看法,机械类专业虽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学科,但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大多数学科的交叉融合,机械行业仍然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学科方向。最后潘教授提到对同学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潘柏松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他的精彩演讲和解答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其他

工程学院举办“挑战杯”竞赛指导老师经验交流沙龙

“挑战杯”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深化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青少年创新人才成长、激发大学生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工程学院学科竞赛水平,激发师生参加高水平赛事的积极性,11月8日中午,工程学院特别邀请浙江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邱祁、分享参赛经验及指导技巧。邱祁老师首先向教师们介绍了“挑战杯”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中的重要程度,从竞赛内容、竞赛益处、学校支持三个维度,就这两大赛事的流程及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结合大量丰富的获奖实例和指导挑战杯赛事的亲身经历,分析了在立意选题、申报立项、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获得的启示与反思。在座的教师们专注聆听,认真记录,热烈讨论,就指导学生参与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央芳、党委委员陈聚及20多位专职教师参加了此次沙龙,校团委书记苏珊珊莅临指导。校团委书记苏珊珊应邀莅临沙龙,为老师们讲解了学校在“挑战杯”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方面的支持政策,尤其指出,工程学院的师生有良好的理工类专业知识背景,如果能够在学科交叉中开拓思路、迸发灵感,选取到优秀而有广泛社会价值的科技课题,将大大有助于冲击高级别奖项。苏珊珊还一一耐心细致地解答了老师们的疑问。今后,工程学院也将努力开拓多种渠道,加强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支持。来源
其他

教研活动新模式 助力青椒新成长 | 工程学院开展集体教研活动

霜降已过,新冬将至,恬静的城院校园仍濡染在一片浓浓秋意中。而11月3日这个最普通不过的上午,宽敞明亮的北校区文一124教室里,一场特殊的集体教研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大屏幕上投映的是工程学院机电系青年教师邱祁为机械类2021级新生上的学科基础课程《工程图学(I)》的课堂实录,而坐在教室里静静聆听的,则是来自工程学院机电系、土木系的30多位专职教师、学院领导。浙江大学首届心平教学贡献奖获得者、浙江省教学名师、工程图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施岳定,应邀担任本次集体教研活动的点评专家。这是工程学院首次依托“智云课堂”平台组织开展的集体听课活动,整堂课原生态地呈现了45分钟的课堂实录。邱祁老师从生活中的实物零件结构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曲面立体中圆柱体的截切”,通过对圆柱体三种截交线的形成原因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作图演示,在完成单一截平面的基础上,再引入机械零部件实例,过渡到多个截平面形成的较复杂曲面立体,并通过改变截平面位置来展示转向轮廓线在立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讲解过程中,邱祁老师选取了很多生活中的热点情景作为案例,比如从口红、新冠疫苗的注射针头结构等引出圆柱体的斜切,引起学生们高度的互动参与热情。在引入机械零部件实例的选择上,也尽量采用机械相关竞赛中的常用类型,通过特定机械机构将图学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学科竞赛联系起来,拓展理论课的应用广度,激发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兴趣和能动性。讲课过程中,他还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们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关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的信息,倡导在实践中锻炼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施岳定教授长期从事机械制图、工程图学、工业设计、机械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邱祁老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他从制图教学的规范性、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传统制图教学的创新性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点评。他说,邱祁老师的讲课状态非常自然放松,与学生间有良好互动,课堂氛围整体积极活跃,注射针头等联系生活实际的例子运用恰到好处。工程图学课是机械系大一新生的学科基础课程,虽然当前先进的制图软件层出不穷,但传统的制图教学有助于培养他们扎实的绘图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以及严谨规范的制图习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图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挠头困惑,我们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入探索,积极破解。机电系另一位青年教师刘丽即将代表浙大城市学院参加浙江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利用本次集体教研活动,刘丽老师从五个备赛片段中选取两个片段,在“智云课堂”集体听课后进行了现场彩排展示,并虚心听取在座专家、同事的意见建议。施岳定教授结合自身担任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评审专家的经验给出了宝贵意见。在座的多位机电系、土木系教师就邱祁老师的课堂实录和刘丽老师的现场展示交流了看法和建议。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吴央芳指出,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新手段、新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水平,今后学院也会通过更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台子。图文
其他

喜报:工程学子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

10月9日至1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在上海举行。经过复赛和决赛,代表浙大城市学院参赛的师生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展现出当代学子肯吃苦,能负压,敢拼搏的风采。机电1902的虞瑞宁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机电2002侯金宇、机电2001何家乐同学荣获二等奖,同时团队获得团体二等奖。来自全国370所高校、371支代表队的1109参赛。大赛分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经过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浙大城市学院3名优秀学生全部进入复赛、决赛。成绩的背后是师生们的付出,同学们整个暑假几乎都待在实验室。在周赵凤老师和张旭方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同学们会按照评分细则自评、互评,共同进步。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同学们与指导老师一起查找原因,机磨、手磨、抛光、侵蚀、观察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工序,但都需要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本专科高校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大赛,旨在提高大学生的金相技能及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培养静心专注的“工匠精神”。该项赛事最初由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于2012年发起,目前已经成为材料类专业规格最高、制度最健全、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项赛事。大赛于2020年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榜单,体现了教育部对该大赛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近年来,工程学院机电系积极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培养,发挥“创客空间”阵地作用,凝聚企业、校友、教师资源打造专业化创新平台,打磨造就了一批批开拓进取、勇于实践的优秀学子。文字
其他

汲取榜样精神力量,争做平凡岗位上的黄大年 | 工程学院行政教工党支部积极为师生办实事

安全工作检查小组对工程学院的各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开展全面的安全检查,详细查看了相关安全配置和安全措施,指出了需要进行整改和完善的地方,提醒教职工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杜绝安全隐患。
其他

工程学院举行一流学院暨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讨论交流会

与会教师进一步就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并希望以此次交流讨论为契机,紧密对接国家、省市发展需要,多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寻求研究合作的契机,为打造一流学科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

97年前,林徽因对梁思成说,我要读建筑学,你要不要一起

2016年作为合伙人之一成立上海济心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商业综合体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参与上海淮海路阳光新业商场改造项目,杭州永旺商场项目,杭州北大资源海港城商业改造项目并落地建成。
其他

机械类专业介绍|制造强国 机械兴邦 求是创新 开物前民

获浙江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存储部技术研发主管,负责系统底层软件开发维护工作,涉及Linux内核、外设驱动、底层API开发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