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天機洩露的,都是現實

2017-12-02 廖偉棠 国际诗歌之夜

 

  ◆  

I P N H K   2 0 1 7




2017年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的主題是「古老的敵意」,從里爾克的詩而來,這種敵意存在生活與偉大作品之間,永不和解。但它還有一個潛在主題,乃是詩與歌的對話,從今次受邀詩人包括了香港詞人周耀輝、民謠歌者周雲蓬以及中國搖滾元點人物:崔健,可見用心。這種對詩人含義的拓寬,讓人想起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大膽,但更看出詩歌之夜本身嘗試的:對古老敵意的消解。


正如開幕演出時,周雲蓬的開場白所說:「詩與歌沒有古老的敵意,而是友誼地久天長。」事實上,在這些歌者的作品更能見得,生活與詩之間也並不儘然是敵意,不是柴米油鹽與「詩與遠方」的對立,相對於里爾克,歌者的態度更接近惠特曼或者杜甫。


演出會的題目為「天機」——讓我想到北島《回答》中那句「新的轉機和閃閃的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正因為天機不可洩露,詩人方把它具像化為星空上的轉機,在寫作該詩的那個年代,「天機」二字帶有那個年代特有的意味深長。然而在11月22日的香港,天機洩露的,都是此刻的現實,歌詞內外,平行時空。



除了一開始仲佐的演出如此格格不入,讓人回到九十年代激情而空洞的北京搖滾場景,還有許戈輝的主持完美地演示了普通人對詩歌的誤讀、對一個盲詩人的想當然,這個夜晚幾乎是完美的。


許的問題全都天真爛漫,且多番針對盲人身份提問,以致觀眾席上忍不住傳來對她的噓聲。我想她平時亦沒有看過幾首現代詩,但周雲蓬並不介意,全部本著一個詩人的身份進行了回應,以致閒話不閑,為此後的開腔之高遠鋪墊了足夠的意蘊。



老周唱的歌,都和詩有關。一如既往地直追歌詩尚未分家的時代——李白《關山月》、杜甫三章(《贈衛八處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都是我在不同場合聽過的,此前難忘他在蒼山洱海露天放歌的蒼涼,如金戈鐵馬;這次換了香港的一個大學禮堂,倒像是友儕之間的如切如磋。


小木的貝斯扣弦聲聲,張蔚的鼓點陣陣,都帶出大唐樂舞似的快樂,是的,快樂蘊于彼時詩人面對世界的從容,而非矛盾衝突。月出天山,夜雨春韭,作伴還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當代詩人沒幾個記得了。


接下來依舊是盪氣迴腸的海子詩《九月》,之後便是《中國孩子》,氣氛陡然從蒼涼變為悲涼。最後周雲蓬以朗讀北島名作《回答》結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兩句太有力了,回答了現實所有的憤懣所來源,也掩蓋了這首詩後面的所有倔強和樂觀。


難怪老周接下來和許戈輝聊天,說自己希望生活在原始社會,而不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下。也許老周的慕古,令主持人想起他那首頗有農耕社會幻滅理想的《不會說話的愛情》。周雲蓬清唱此曲一刻,最接近詩人的純粹形象,哀感頑豔,即便是台下不多的香港學生,也為之淚目。



崔健的不插電演出也是這種意義上的詩人態度,且比老周多了一些殺氣與奇崛。過去幾年,我對老崔的現場、專輯和電影都有過微詞,絕對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老崔是我心目中一等一的人物,我自然要以最高的標準去期待他。沒想到這次在香港沒有帶全樂隊,只有艾迪的木吉他和毛毛的鼓,崔健真正唱出了一個旗手式詩人的千鈞之勢。


我稱崔健為元點式人物,因為他對幾代人的超前啟蒙。這一次他又完美演繹了何謂搖滾之氣,氣超越於器,即使不插電,也可以比電吉他的失真狂嘯更為搖滾。因為搖滾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唱詠。


新編曲讓人如聞新聲。多久沒有聽到《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這首歌在九十年代初登陸香港,極為驚豔,巫娜的古琴前奏鑽人心肺,至今尚為香港搖滾樂迷樂道。這次艾迪用木吉他仿之,把雪後的幽寒變成了大雪酣暢時的紛揚。我曾撰文批評的新歌《魚鳥之戀》,沒有了譚維維反而變成了崔健一人分飾兩角的掙扎,意蘊更為複雜。


《一塊紅布》也許是最接近北島一代詩歌的歌,冷峻不如北島,但沉痛過之,這個時候,台下已經有人跟著唱了起來。但在進入結尾曲《時代的晚上》之前,崔健來了一段很長的獨白。憶述當年他創作此曲的心情,承認有誤讀也令人唏噓……歌聲一起,正襟危坐的聽眾終於沖到台前,自由起舞了。


Encore聲中,老崔以《花房姑娘》告別,「我就要走在老路上,我就要和他們一樣」一唱一呼應,萬般滋味在心頭,這首老歌所洩露的天機,將也成為一代一代人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嗎?詩,或者能夠抵抗。


(转载自:北京青年報 作者:廖偉棠)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香港 

2017年11月21-26日

 

 廣州、杭州、南京、武漢、廈門 

2017年11月27-29日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是由著名詩人北島創辦的國際詩歌節。「香港國際詩歌之夜」每兩年舉辦一次,從二〇〇九年至今已邀請過近百位國際詩人來到香港及內地城市朗誦詩歌,並進行各種詩歌交流活動。目前「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已成為華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詩歌活動。第五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將於2017年11月21-26日在香港舉辦,主題為「古老的敵意」,邀請超過二十位著名詩人和詞人參與,及後分組移師廣州、杭州、南京、武漢、廈門等五個中國內地城市進行分站活動。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

香港詩歌節基金會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大學文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廣州時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活字文化

當當

簡書


贊助

中國會

先鋒公益基金會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卓爾書店

斑馬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馮鑫牟希文夫婦

蓮華書院

 

特別鳴謝

誠品書店

商務印書館

唐山書店


媒體支持

北京青年報、不激不隨、單向空間、讀首詩再睡覺、飛地、鳳凰讀書、鳳凰文化、活字文化、界面文化、今天文學、樂童音樂、馬家輝在香港、麥小麥愛讀書、南方都市報、南方週末、澎湃新聞、日刻、深圳講座展覽活動、詩歌島、詩歌精、十方藝念、騰訊文化、騰訊直播、文景、文化有腔調、香港中文大學深圳OSA、行走中的建築學、藝述英國、自在世界、中西詩歌

(按名字首字母排序)


點擊閱讀與會詩人作品

 

嘉貝巴·巴德倫

哈維爾·貝略

查爾斯·伯恩斯坦

約翰·伯恩塞

陳滅

陳東東

陳先發

周耀輝

洛爾娜·克羅齊

崔健

悠莉亞·費多奇克

傑閎·格庵

平田俊子

馬卓爾·傑克遜

努諾·朱迪斯

林舜玲

馬蘭·阿勒瑪斯麗

瑟梅茲定·梅赫梅迪維奇

文貞姬

喬治·澤提斯

馬克·卓狄尼

安雅·烏德勒

德米特里·維傑尼亞賓

哈里斯·武拉維亞諾斯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詩集推介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