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S.默温诗11首

美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W·S·默温,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纽约市,早年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大学时代开始诗歌生涯,其处女诗集《两面神的面具》(1952)被奥顿收入耶鲁青年诗人丛书,1954年获得“肯庸评论诗歌奖”,1956-1967年担任马萨储塞大学驻校作家。此后他去了欧洲,先后在英国、法国、葡萄牙和马约卡群岛等地从事学术研究,同时翻译了大量法语、西班牙语古典和现代诗歌。1968年回到美国,汇入当时蓬勃发展的新超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并最终成为该诗派主将之一。他的诗集有《两面神的面具》(1952)、《跳舞的熊》(1954)、《移动的靶子》(1963)、《虱》(1967)、《搬梯者》(1970)、《写给一次未完成的伴奏》(1973)、《罗盘之花》(1977)、《张开的手》(1983)、《林中的雨》(1988)、《旅行》(1993)、《雌狐》(1996)、《瞳孔》(2001)等,其中《移动的靶子》和《搬梯者》分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诗歌奖。另有散文三卷、译作近十卷。
作为“新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默温的诗歌作品却非常独特,貌似松散、甚至神秘,但内含一种抒情的音调。他善于在诗里将自然和日常经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扑朔迷离的境界中去,因此他的诗常常用闪忽的、蜻蜓点水似的语言写成,具有开放而洗炼的形式,深邃而广远的想象力,以深入到一个“更为隐蔽的世界”中去。默温的诗作绝不是那种一读就懂的东西,读者往往需要多次阅读才能进入他所创造的那个有轻度神秘倾向的世界。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把握默温的诗歌所传递的深邃内涵。

默温的诗歌以神秘闻名,充满了隐喻,也充满了活力。他曾在一首名为《墓志铭》的诗中写道:“死亡不是消息。那块我成为的石头,他进入我的寂静,而我将依然为他静止。”默温的诗歌生涯便是这首诗的写照。他曾两次被评为美国桂冠诗人,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和两次普利策奖。他是同时代作家中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当许多诗人的创作活力停顿和萎缩下来的时候,他的诗歌依然不断变化,不断生发着新的意义。


十二月之夜

寒冷的斜坡立于黑暗中
树木的南面摸起来却是干燥的

沉重的翅膀爬进有羽毛的月光里
我来看这些
白色的植物苍老于夜
那最老的
最先走向灭绝

而我听见杜鹃被月光一直弄醒着
水涌出经过它自己的
手指,没有穷尽

今晚再一次
我找到一篇单纯的祈祷但它不是为了人类



给手

眼睛看到的是一个视觉的梦
它醒来触及的
是一个视觉的梦

而在梦中
对每一把真实的锁
仅有一把真实的钥匙
而它在某个另外的梦中
此时不可见的
是一把真实的门的钥匙
它即刻打开水和天空
它已经在向下的河中
我的手攥住它
我的真实的手
而我对手说
转动
打开河流



挖掘者

如果一个男人扛着铁锹来到路上
如果两个男人
扛着铁锹来到路上
如果八个男人扛着铁锹
来到路上

如果十一个男人扛着铁锹来到路上
而我要藏起来
那时我想看这里的一切
是透明的

是的这就是我想看到的但我感到我自己
此时像我的手在我的眼前
像这只手正好挡在
我的眼前

而我愿试着把它放下来
在他们透过它并发现我之前


玻璃

一天你看看镜子而它洞开
目光所及之处
是一条长长的路灰得像水
在它上面一些人正在跑掉
一个小小的身影穿着长长的灰大衣
而你不能动你不能喊
你要问他们是谁已经
太迟了

那时他们中的许多人
用他们的后背对着你他们的手臂在空中
没有影子
在灰得像冰一样的路上跑掉
落叶在他们的身后飞翔
而鸟儿在巨大的尘灰中
石头树木
你所有的恐惧从你这儿跑掉
太迟了
进入一片云

而你跪下井试图叫住他们
遥向那空荡荡的面容



又一个梦

我踏上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
我渐渐看不清了,然后我完全消失
群峰之上正是夏天



在夜晚眺望东方

白色的手
蛾子在黑暗中扑腾

我把你看作正在升起的月亮

那时你反射的
谁的光

仿佛事物的根裸现
于收获的苍白中

除了我自己我没有影子



日出前找蘑菇
为简和比尔·埃诺斯密斯而作

天还未曙
我正走在几个世纪的栗树枯叶上
在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
虽然黄鹂
从另一个生命里飞出警告我说
我是醒着

黑暗中雨落下
金色的吟唱者从一个不是我的睡眠中探出
唤醒我
所以我上山来寻找它们

它们出现的地方我从前似乎来过
我辨认着它们的生枉地仿佛想起了
另一种生命

即使现在我在别的地方走着
寻找自己



冰之一瞥

我确信现在
一盏皮肤下的灯正越来越近
带来雪
黄昏时一只蛾子融化
滴落在玻璃上
我不知道死究竟是不是静默
或是一声呼喊冻僵在另外的岁月



面包

街上的每一张脸是一片面包
漫游着
寻找着

在明亮的某地真正的饥饿者
看来好像是从他们旁边经过
他们抓住

他们可曾忘却那苍白的洞穴
他们曾梦想藏在
他们自己的洞穴中
那里充满了他们的脚印的期待
那里悬着他们摸索下的凹痕
充满他们的睡眠和隐秘

他们可曾忘却那嶙峋的遂洞
他们曾梦想随着亮光走进
去一步步倾听
这面包的心脏
被它黑暗的呼吸所攫住
并推出

去发现只有他们自己
在一片小麦地前
当它向月亮升起自己的光辉



一扇门

你走着
你的肩上扛着
一扇玻璃门
朝向某个未被发现的房屋

没有把手

你不能为之保险
不能把它放下

而你祈祷请让我别
歪倒请让我
别跌落了

因为你会淹溺于它的碎片
就象在水中一样

所以你带着冻僵的手走向
你的玻璃的翅羽
在风中
门准时地倒下因你的脚
天空移动
象水一样从钟里倾下

那些天空寻找着你
它们已经留下了一切
它们要你记住它们
它们要写一些最后的话语
在你身上

但它们又不断洗去
它们需要你的耳朵
你不能听它们

它们需要你的眼睛
但你不能向上看
现在

它们需要你的脚哦
它们需要你的脚
继续走着

它们为你放出它们的黑鸟
每一个都是最后一个
象门的阴影叫喊着叫喊着
翱翔于
另一条路

所以它听起来象是再见



十二月之夜

寒冷的斜坡立于黑暗中
树木的南面模起来却是干燥的

沉重的翅膀爬进有羽毛的月光里
我来看这些
白色的植物苍老于夜
那最老的
最先走向灭绝

而我听见杜鹃被月光一直弄醒着
水涌出经过它自己的
手指,没有穷尽

今晚再一次
我找到一篇单纯的祈祷但它不是为了人类
沈 睿 译




论 孟 郊 的 诗 歌 风 格

“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   ——这是韩愈在《贞曜先生墓志铭》中对孟郊盖棺论定式的诗评,它形象地道出了孟郊诗歌“奇” 的特色。不过,如果仅满足于这个评语还稍嫌过于笼统,因为“奇” 并非孟郊一人的诗歌风格所独有,而是包括孟郊在内的韩孟诗派诗风的共同特征。孟郊独特的艺术个性使他的诗歌在他所属流派的共同倾向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奇与韩愈异趣,与贾岛殊味,也与李贺有别。假如我们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孟郊诗风的“奇” 具体表现在:诗思奇崛、诗境冷峻、诗味苦涩。
对大历那种庸弱软熟诗风的不满和他自己不随人后的倔强个性,导致孟郊作诗不循往则,以力避平庸与陈腐,追求惊人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韩愈所说的“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   。这样,就形成了他诗歌风格的第一个特征:奇崛。
如果说韩愈诗风的“奇” 源于他诗中的浩瀚波澜和险韵僻字,李贺诗风的“奇” 出自他诗材的诡谲和想象的奇幻,贾岛诗风的“奇” 根于他诗境的幽僻和字句的清奇,那么,孟郊诗风的“奇” 则主要来于他构思的奇特。这里很有必要指出:孟郊诗歌构思的奇特决定于他对生活和事物奇特的感受。如果诗人对生活缺乏新鲜的感受而只一味在布局、技巧上花力气、卖关子,其结果恐怕没有不与其初衷相反的。可是,奇特的感受只是奇特构思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就是说有了新奇的感受不一定就有新奇的构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创作常常是“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成篇,半折心始” ,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这说明,与独特感受相应的独特构思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诗歌的构思,就是诗人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激起的独特诗情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孟郊诗歌构思的奇妙,主要表现在诗人对最能表现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意象作独具一格的处理,对最能体现生活本质的东西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揭示,有时候是出之以使人耳目一新的结构安排,有时候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生发,有时候是通过出人意料的联想,或者通过叫人眼明的字句的使用,使他的诗歌显得新颖奇特。
他似乎不屑于作一般的交代,往往使自己对物象最突出的感受,好像挟风裹雨一样地劈空而来,给人一种突兀、惊异和奇险的感受,也就是韩愈所说的“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对此,赵翼曾有过很精辟的见解:“横空硬语,须有精思结撰,若徒挦摭奇字,诘曲其词,务为不可读以骇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   孟郊的《游终南山》一诗很能代表他“精思结撰” 的特点。在唐代,诗人们给这座位于京畿的名山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维的《终南山》、韩愈的《南山诗》和孟郊这一首。韩孟的两首都有奇险的特点。韩的奇是由于它铺张扬厉的笔墨以及大开大阖的气势,尤其是奇字险韵和一连五六十个比喻,至于整个诗的构架和一般赋体并无差别,如诗的开头就交代终南山的地理位置,接下来再依次对终南山的四方和主体展开穷形尽相的描摹,这些都叫人看不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为了更好地阐述孟诗的构思特点,我们愿意先分析一下王维《终南山》的构思特色: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首句交代终南山所处的位置,次句形容山势的逶迤辽阔,中间两联一写山之高,一状山之大,尾联以写山的空旷结束全诗。这首诗壮阔中暗藏细腻,雄峻处又带情韵,但构思完全同常见的律诗一样,起承转合之间有则可循,所以王诗壮阔秀丽但不奇险。现在再看看孟郊的《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日,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横空陡起,一个“塞” 字使人有天地之间都被终南山填满了的奇异感受,“日月石上生” 又是那样险绝,它可能受了曹操《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法的影响,但曹操的这四句诗中连用两个“若” 字,明明白白地提醒人们这是在形容而不是事实,它使人好像看到了这位杰出政治家的宽阔胸怀,但一点也不觉得诗的本身有什么奇险。孟郊却硬说日、月是生于没于终南山峰的石上,读来显得雄壮而又奇特。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以“盘空出险语”   评此诗,的确很有见地。《北江诗话》卷六说:“昌黎《南山诗》,可云奇警极矣,而东野以二语敌之曰:‘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宜昌黎一生低首也。”   紧接这两句,诗人说终南山高得太阳入夜后在上面留宿,山中的峡谷深得就是白昼也难见日光,以致长年如夜。高,高得出奇;深,深得可怕。把这两句诗与王维的“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比较一下,孟诗的奇味就更显著了。再下去,他又宕开一笔去写游山的感受,笔墨突然又变得那样安闲,然后以“长风驱松柏” 句挺起。可能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有矛盾,“长风驱松柏” 弄得满山松涛阵阵,“万壑清” 又何从说起呢?只有游过崇山峻岭的人才能体会这两句诗的妙处,它真切地写出了崇山中那种长风呼啸,更显得万壑清空的情景,以追风掣电的笔力去写清寂的境界,奇而入理,壮而有情,构思之奇不能不让人叫绝。与上首诗构思同样奇特的在孟郊的诗集中不少,像《峡哀十首》之二:
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石剑相劈斫,石波怒蛟虬。花木叠宿春,风飙凝古秋。幽怪窟穴语,飞闻肸蚃流。沉哀日已深,衔诉将何求。
此诗被沈德潜誉为与《游终南山》“同一奇险”   ,它的特点不仅是“造语非他人所能到”   ,更突出地表现在它以突兀不平、陡起陡接的构思创造奇险的艺术韵味。
孟郊构思奇特的功夫还表现在能撇开一切无关紧要的现象,一下就准确地抓住对象的核心部分,深刻地把握它的本质,无论怎样平常和习见的题材,一经他独特的方法处理后以其特有的诗语道出,就格外使人心悸魄动。如五绝《归信吟》: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这首诗属于我国古代诗人常用的思乡怀人的题材,由于孟郊独特的构思,使这种平凡的题材显出不平凡的感人力量。诗人没有去琐碎地叙写自己如何远离故乡与思念亲人,而是把思念的情怀融进写归信这一过程中。他和着泪水和感情的浆液给亲人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诗人织进了他对亲人全部的爱和眷恋,可以说这封信联系着他的整个心灵。亲人远隔,故里天涯,眼前自己写的这封家书倒成了他唯一的安慰,所以当信一寄出后他孑然一身,大有魂随书去、此身何寄之感。张籍那首著名绝句《秋思》的题材与这首诗略同,不妨参照着看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此诗的好处是以人人常用的“口头语” 形象地道出了人人常有的“胸中情” 。从艺术特点上看,《归信吟》削去了《秋思》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 的这种原因交代,略过数层,出手擒题。张诗生动、细腻而又自然,孟诗则突兀、馋刻而又深挚;张诗读来委婉亲切,孟诗读后却使人心酸股颤。欧阳修称孟郊作诗能“啄其精”   ,孟郊诗的动人力量的确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淘汰渣滓、省去交代,以便把握最突出的特征的构思技巧,再看一首乐府《古怨》: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此诗同样削去了一切非本质的东西,只选取最能打动人心的意象,一个妇女和远离自己的丈夫赌咒说:把我们俩的泪水分别滴在两地的池中,看看哪个池中的芙蓉花因苦涩的泪水而渍死。她对丈夫过去虚情假意的谎话已经看穿,肯定薄情郎离乡以后定然要拈花惹草,断不会像她自己在家思念起他就泪水汪汪那样思念她。诗人却把这层意思咽住不说,只把这位妇女内心的苦楚怨愤凝缩在令人揪心的赌咒中。构思虽然曲折深至,话却说得沉痛决绝,真有掏擢胃肾、勾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其他像《征妇怨四首》《古薄命妾》等诗都同属构思深曲的作品,如《征妇怨四首》: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中门有外逾,渔阳长在眼。
——之三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之四
孟郊诗歌构思的奇特还表现在创造奇特的意境上。上文我们指出过孟郊的想象不如李贺那样诡谲离奇,他想象过程中大多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表象进行分解与综合。不过,这只是与李贺相比较而言的,绝不是说孟郊想象的翅膀飞得不高,更不是说他在对表象的分解与综合方面没有运用超现实形式的能力。实则他常常在不同形式想象的交替运用中使他诗歌的构思更为奇特,意境也因而更为魅人,如《送草书献上人归访庐山》:
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将书云霞片,直至清明巅。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骤书云霮䨴,洗砚山晴鲜。忽怒画蛇虺,喷然生风烟。江人愿停笔,惊浪恐倾船。
他用云霞、黑电、玄泉、三光、蛇蛟、风烟、密聚的云和晴鲜的山色等一系列意象来再造狂僧草书的意境,特别是结尾写得风趣而又奇险。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生动地展现了狂僧奇险脱俗、狂放不羁的草书风格,也把读者引进了惊险的艺术境界。又如《秋怀十五首》之三:
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虫苦含夜色,鸟危巢星辉。孀娥理故丝,弧哭抽余噫。浮年不可追,衰步多夕归。
诗写的是病中秋月穿窗时的见闻和幻觉。他不仅看到了月里孀娥正理故丝,织不尽的离愁别绪,而且还听到了她那凄切的哽咽。诗人打破了视觉和听觉的界限,用奇幻的诗境真切地表现了病中恍惚不宁时的感受和凄凉寂寞的心情。
孟郊诗歌构思的奇特还在于他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新奇的诗意,从全新的角度来抒发自己压抑的感情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如“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长安羁旅行》) 。他让自己在长安羁旅期间奔波的劳累、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从理发、饮酒这种日常琐事中真切地表现出来。再如《出东门》:“道路如抽蚕,宛转羁肠繁。” 弯弯曲曲的小小路像蚕抽丝似的往复缠绕,又像自己的“羁肠” 般宛转曲折,这两句将奔波在外的“寒叟” 内心的七上八下和苦闷烦躁写得生动传神。《同昼上人郑秀才江南寻兄弟》《晓鹤》等诗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诗歌构思的奇特同时也表现在锤炼奇警不凡的字句上。在字句上片面求奇是诗人的大忌。因为“奇” 一方面虽和“新” 紧紧相连,一方面又与“怪” 相去不远。假若为了奇专选刺目拗嗓的僻字,生造违背诗歌语言规律的句子,“奇” 就变成惹人生厌的“怪” 了。孟郊诗歌语言务去庸腐难免有走过了头的时候,写出了少数怪僻的诗句。如胡震亨说:“孟诗用字之奇者,如《品松》:‘抓拿指爪月庸’,月庸,均也。《寒溪》‘柧椾吃无力。’ 柧,棱木,即觚。椾即笺。言畏寒,觚笺蹇吃无力。……又好用叠字,如‘噗噗家道路’,噗噗,即晔晔。‘抱山冷殑殑’, 殑殑, 即兢兢。至‘嵩少玉峻峻,伊洛碧华华’‘强强揽所凭’诸类,又自以意叠之,几成杜撰,总为好奇过耳。孟佳处讵在是!”   是的,孟郊诗语动人惊俗的佳处别有所在。叶燮认为诗语的新奇应该表现为:“人未尝言之,而我始言之,故言者与闻其言者,诚可悦而永也。”   孟郊的大多数诗语能于平常处见奇警,奇特而不伤于怪僻。像《峡哀十首》之四:“三峡一线天,三峡万绳泉。上仄碎日月,下掣狂漪涟。……” 只用常见的字眼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就生动地写出了三峡的幽深与奇险,诗句的本身也十分精警不凡。这样的诗一方面写得惊心动魄,一方面又显得“奇而入理”   ——既奇特又入情入理,是奇险而不流于怪僻的佳作。《送从弟郢东归》:“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 他的从弟明晨东归故乡,诗人彻夜与他话别,不知不觉闻晓色已开,“夺” 字写出了对晨光来得太快和时不待人的埋怨心情,从侧面烘托出了与从弟依恋难舍的深厚情谊。再像《赠转运陆中丞》:“帆影咽河口,车声聋关中。” 这首诗是颂扬陆长源作转运副使时的政绩。“帆影” 句写货船之密,“车声” 句写货车之多。全从“咽” 字和“聋” 字中见意。这两个字可以说下得奇险而又工稳。《送远吟》是他遣词用字刻意苦吟的代表作之一:
河水昏复晨,河边相送频。离杯有泪饮,别柳无枝春。一笑忽然敛,万愁俄已新。东波与西日,不惜远行人。
别酒和泪而饮,别柳已无剩春,“有” 与“无” 的对照将别情写得真切而又别致;“一笑” 才敛,“万愁” 已新,“一笑” 写别时欢意本少,“忽然敛” 见得笑容的短暂勉强,“万愁” 形容离者送者愁绪太多,“俄已新” 见得旧愁未了新愁又生。“有” 与“无” 、“一” 与“万” 、“笑” 与“愁” 、“东” 与“西” ,诗中这些人们日用的平常字面,经诗人“苦吟” 后给人不寻常的审美感受。
冷峻,是孟郊诗歌风格的第二个特征。孟郊曾自评其诗曰“清峭” 。清峭其实就是冷峻,即清冷而峻峭。沈德潜评孟郊诗时也说:“孟东野诗,亦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峻,元气不无斫削耳。”  
他并“非轩冕族”   的家世和他个人丰富的阅历 ,使他有可能既熟知上层社会的伪善冷酷面目又清楚下层人民倍受欺凌侮虐的惨况,严峻的现实使他脱弃了青少年时代那种浮幻的热情,深刻的人生体验使他逐渐深沉起来。他艺术个性中那种强大的理性因素又有力地帮助他更深刻而艺术地分析和认识社会。所以,当他写到社会、人情时往往显出一种深沉、冷峻的格调:
卧冷无远梦,听秋酸别情。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浅井不供饮,瘦田长废耕。今交非古交,贫语闻皆轻。
——《秋夕贫居述怀》
“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 撩乱了他久埋的愁绪,在这寂寞无眠的秋夜他想得很多、很远,想到了人生也想到了世情。世态变得多么势利,就像田地贫瘠了要被荒废掉一样,人穷了说的话也没有斤两!诗人对世态的心寒至少不比他被薄卧冷时的身寒好受。在诗中没有大喊大叫的指责,而代之以深刻冷峻的艺术解剖。
凄凉是他一生生活的最好概括,冷漠又是他所在的生活环境的主要特征。当我们论述到他冷峻诗风形成的原因时,这些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纤威不可干,冷魂坐自凝,羁雌巢空镜,仙飙荡浮冰。惊步恐白翻,病大不敢凌。单床寤皎皎,瘦卧心兢兢。洗河不见水,透浊为清澄。时壮昔空说,诗衰今何凭” (《秋怀十五首》之六)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外部世界的冷漠在他内心世界的投影,他在自然界和社会都得不到任何温暖,块然独坐时灵魂深处亦觉凄寒。
冷峻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孟诗的意境中。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同客观物象的统一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外在世界的冷漠固然是形成他诗歌冷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一个抒情诗人对社会人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抒发主观情感来完成的,不可能直接地照搬生活。马克思和列宁都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孟诗中冷峻凄寒的意境,是融合着他自己情感的新的艺术存在。在这一艺术世界中,冷峻这一特征比现实生活中的更为突出更为强烈。像《苦寒吟》:
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寒天、北风、枯桑、厚冰、短日、冷光……诗人选取这些有代表性的意象,组成一个冰冷、奇特的艺术天地,把人们带入那冰天雪地之中,呼啸的北风和短日的冷光真要使人寒得打颤。歌德说:诗人“不仅可以在现象的选择上面显示自己的趣味,而且还会由于表现各种特殊的质的确切性而引起我们的惊讶,并使我们受到教益。在这种意义上,你可以说他已经形成了风格”   。孟郊“在现象的选择上面显示出” 自己特殊的审美趣味,喜欢并且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以创造出冷峻的境界。如著名的七绝《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刘逸生解释这首诗说,“月明直见嵩山雪” 一句,“也许是诗人以此比喻自己,或比喻一种什么人物(比如越处在艰苦的环境中,有人越能够发出光来) ,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的感触……” 又说:诗人“看到了平时热闹而此时冷寂的一面,也看到了相反的一面,好像并不过分吃力地把这种感受写了出来,但又不是跳身出来向读者解释什么哲理”   。他简直把这首诗说成是一首内涵颇深的哲理诗了。他的这些说法我们不敢苟同,在这首诗中既体味不出什么哲学道理,更难看出“月明直见嵩山雪” 是在“比喻一种什么人” 或是诗人在自比。我们倒是认为,这首诗中那种冰清玉洁的境界与诗人的精神世界之间存在着某种感应交流,诗人的气质个性在“月明直见嵩山雪” 这一峻极、孤峭的形象中被对象化。
为他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所决定,孟郊选取秋风、白雪、严冰、冷月这一类意象入诗,固然有助于他冷峻诗风的形成,但他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远非只此一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同样,孟诗中实词和虚词的成功运用也对于他诗中冷峻境界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秋怀十五首》之二) 。着一“滴” 字于动中取静,而“梳” 字的妙用又浸透着料峭的寒意。动词和形容词如“冷” “破” “峭” “寒” “峥嵘” 都锤炼得精确难移。它们共同把诗中的意象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冷峭的境界更为鲜明突出。
如果仅只看到了孟郊诗歌“冷” 的一面,还不能说准确地把握住了他诗歌的风格特征。我们说过诗人越到晚年越脱弃了青年时代那种浮幻的热情,并不是说他泯灭了一切激情和冲淡了一切爱憎。恰恰相反,感情的峭激不平始终是他艺术个性中一个显著特征。《升庵诗话》卷八载孙器之的话说“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   ,用这两句评孟郊那种冷峻的诗风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卧壑寒松,寒而有骨;埋泉断剑,埋而不平。这不正是说他的诗歌看似清寒冰冷而实则峭激热烈吗?他那峭激的诗情往往用冷峻的语言来表达,因此他的诗风不是那种缺乏热情的幽冷或阴冷,而是内里有火而外表裹霜的一种冷峻。如: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长安道》
呼啸的北风摇撼着长安街两边的树木,薄暮时分寒鸟正急着归林,诗人却仍踯躅街头无处藏身,而那些达官贵人正在朱楼中作乐,他们从来就不顾下层人民的冻馁。景况既凄凉如彼,社会又冷漠如此。全诗弥漫着冷飕飕的气氛,也蕴含着诗人愤怒不平的激情。“冷” 与“热” 就是这样融合在他的诗中。韩孟诗派中的另一诗人贾岛也以写幽、写冷著名。在贾岛诗中并不缺乏孟诗中那种冷的氛围,但要找出像孟诗冷的外表下藏着的那种峭激的诗情实在不很容易。孟诗的冷峻与贾诗的幽冷之间有诗情强弱的明显差别。
乔亿在《剑溪说诗》中说:“孟郊诗笔力高古,从古歌谣汉乐府中来,而苦涩其性也。”   《读雪山房唐诗凡例·五古凡例》也说:“孟东野蛰吻涩齿,然自是盘餐中所不可少。”   谢榛更认为孟郊诗“苦涩如枯林朔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   。张为甚至还把孟郊封为“清奇僻苦主”   。不管古人对此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也暂不论这是孟郊诗的优点还是缺点,总之,苦涩是他诗歌风格的又一特征是难以否认的事实。
在分析诗人艺术风格时,假如把风格看成是独立于时代和诗人生活经历之外的自在自足的艺术现象,割断风格与内容的复杂关系,仅凭个人的好恶将某种风格片面地定为艺术极致,再以这种风格为准绳去任意褒贬其他风格,那么,这样的分析就像拿着量角器去测量直线的长度一样,永远也得不出准确可信的结论。有些人对孟诗的评价就犯有这种毛病,他们对孟郊苦涩的诗风持否定态度,否定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诗味太苦涩读来令人不欢。就是千百年来为人仰止的苏东坡不喜孟郊诗的苦涩,也只是认为人生如朝露一样短暂,所以“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这种不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来把握他的风格,只是单纯从追求快感的角度出发去评价他的苦涩诗风,很难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而且容易流于“褒贬任声,抑扬过实” 之讹。严羽就直截了当地说自己不喜欢孟诗,是因为“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   。元好问更因此而将孟郊轻蔑地称为“诗囚”   。近人钱振锽对这些指责作过入情入理的辩驳:“东野诗,其色苍然以深,其声皦然以清,用字奇老精确,在古无上,高出魏晋,殆非虚语。东坡称东野为‘寒’,不知‘寒’正不为诗病,《读郊诗》二首,支凑之极,彼其诗欲与东野作难,无乃不知分量。遗山尊潮阳之笔而称东野为‘诗囚’,尤谬。韩诗支拙处十倍于东野,不以潮阳为诗囚,而以东野为诗囚,可乎?至于沧浪所云,读之使人不欢,夫不欢何病于诗?沧浪不云‘读楚骚须涕泪满襟’乎?曷为于骚则尊之,于孟则轻之也?”   郭绍虞先生认为“钱氏此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几使沧浪无以自辩”   。针对苏轼的责难,闻一多先生也为孟郊抱不平:“站在苏轼的立场上看孟郊,当然不顺眼。所以苏轼诋毁孟郊的诗。我并不怪他,我只怪他为什么不索性野蛮一点,硬派孟郊所作的不是诗,他自己的才是。因为这样,问题倒简单了。既然他们是站在对立而且不两立的地位,那么,苏轼可以拿他们标准抹煞孟郊,我们何尝不可以拿孟郊的标准否认苏轼呢?即令苏轼和苏轼的传统有优先权占用‘诗’字,好了,让苏轼去他的,带着他的诗去!我们不要诗了。我们只要生活,生活磨出来的力,像孟郊所给我们的是‘空螯’也好,是‘蜇吻涩齿’或‘如嚼木瓜,齿缺舌敝,不知味之所在’也好,我们还是要吃,因为那才可以磨炼我们的力。”  
其实,只要我们追溯一下形成孟郊苦涩的艺术风格的深层原因,很快就会发现他的苦涩具有相当深广的社会内涵。孟郊的时代,大小藩镇为争夺统治地盘而残杀不已,还多次起兵与朝廷抗衡。当时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被抛向无边的苦海,整个大唐帝国处处秋风萧瑟。孟郊目睹的多是不断的战争烽火,耳闻的总是人民辛酸的呻吟。丹纳说:“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这种时代的悲剧气氛反映在孟郊的艺术风格上就是诗味的苦涩: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邀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寒地百姓吟》
孟郊诗歌充溢着的苦涩诗味中也烙上了他个人生活的印痕。不少人指出孟诗“寒涩” (《中山诗话》) 或“寒苦” (《岁寒堂诗话》卷上)   ,可见他诗中冷峻和苦涩是结合在一起的。他多难的人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悲愁郁堙之气”   ,笼罩着凄凉苦涩之雾。在他诗中很难见到一般诗人诗中常见的华丽、闲雅的意象,出现在他笔下的多是些草间的秋虫、如刀的冰棱、短日的冷光等暗示着凋败零落的景物。除了为人们所传诵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等几首仅有的快意之作外,他选择的多是一些不幸、痛苦、晦暗的题材,他写穷、写病、写死、写泪、写忧愁、写愤怒……就是那些本应属于欢愉明朗的诗材经过他感情浸润也变味了。这是他看花——
三年此村落,春色入心悲。料得一孀妇,经时独泪垂。
——《看花五首》之五
这是他听乐——
听乐离别中,声声入幽肠。晓泪滴楚瑟,夜魂绕吴乡。
——《长安羁旅》
他笔下的春天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看他的《连州吟三首》之一: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试为连州吟,泪下不可禁……
像一经术士的手点过的东西都会变成黄金一样,经过孟郊感情浸润过的诗材都染上了苦涩的情调。我们不妨把王昌龄和孟郊的同题诗作一比较: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王昌龄《闺怨》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孟郊《闺怨》
王诗中那位平时优裕得不知愁为何物的少妇,在浓妆艳抹后偶然在翠楼上看到了陌头的青青柳色,顿时引起因丈夫远别辜负了自己青春和艳色的闲愁,而这种闲愁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要求丈夫去战场立功扬名以分享荣耀,与要求丈夫守在自己闺房以满足眼前快乐之间发生的一点小小的矛盾。
王诗给人的感受不是沉痛悲伤,而是青春的气息与生命的欢娱。孟诗中怨妇的怨恨则深沉忧伤,烦恼和苦恨似乎与生俱来,她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种烦怨和悲愁。孟诗充满了让人压抑的苦涩情调。
对于他诗味苦涩的内容因素作了初步考察后,现在有必要看看他那与这种苦涩情调相应的表现手法了。
葛立方说:“孟郊诗‘楚山相蔽亏,日月无全辉’‘万株枯柳根,拿此磷磷溪’‘太行横偃脊,百里方崔嵬’等句,皆造语工新,无一点俗韵。然其他篇章,似此处绝少。”   他诗歌造语工巧生新同样在艺术上给他诗歌增添了涩味。不过,葛立方有一点讲得不合乎实际,像他引用的那样的诗句在孟诗中不是绝少而是很多。《雪浪斋日记》说:“东野《秋怀》诗奇妙,‘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全似联句中造主。”   又像《寒溪九首》之八:“溪老哭甚寒,涕泗冰珊珊。飞死走死形,雪裂纷心肝。” 这些诗的造语都同样十分生涩工巧。
不必讳言,孟郊这些生新苦涩的语言,其中少数确有“煎熬太苦,几无生气”   的毛病,但大部分能从苦涩中见出浓郁的诗意。
《边城吟》:“西城近日天,俗禀气候偏。行子独自渴,主人仍卖泉。烧烽碧云外,牧马青坡巅。何处作幽梦,归思寄仰眠。” 再如《独愁》:“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 翁方纲曾对孟郊苦涩的诗风深致不满:“谏果虽苦,味美于回,孟东野诗则苦涩而无回味,正是不鸣其鸣者。不知韩何以独称之?”  
事实上,称许孟郊的远不只韩愈一人。我们随便可以举出一条与翁方纲绝然对立的意见。蒋抱玄在评韩愈《答孟郊》诗时说:“光坚响切,自是本色,然不逮孟诗之耐人咀嚼也。”  
孟郊诗歌的苦涩是其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中呈现出来的情调,对它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来说它是十分适应与和谐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本身不是目的,它们价值的大小要依据它们与其所表达内容的适应情况而定,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肯定孟郊苦涩诗风的艺术价值。至于有人喜欢轻松欢快的作品和另一些人喜欢苦涩沉郁的作品,那完全是个人审美情趣的自由,但不能因此而主观地扬此抑彼。
最后,很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是从整体上把握孟郊诗歌风格的,所以,他有少数诗歌完全可能独立于上面分析的三种特征之外,这正如杜甫也不是每首诗都能体现沉郁的风格特征一样,说明孟郊诗歌风格也不是单调贫乏的。
上面所论述的只是在他多种多样的诗歌特色的互相比较中所呈现出来的主导风格,或者说风格的主要特征,同时,他的诗歌风格又是一个各种特征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即便是奇崛、冷峻、苦涩三个方面也是浑然一体,只是为了论述方便和更能突出主导方面才将它分解开来阐述。虽然不能说孟郊的每首诗都能充分体现他的主导风格,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的诗歌是既奇崛又冷峻同时也是苦涩的,只不过在具体诗中,这三方面各有侧重而已,如《秋怀十五首》之十二:
流运闪欲尽,枯析皆相号。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商气洗声瘦,晚阴驱景劳。集耳不可遏,噎神不可逃,蹇行散余郁,幽坐谁与曹。抽壮无一线,剪怀盈千刀。……
就这首诗的构思来看,十分奇崛;就它的意境来说,十分冷峻;就它的情调来讲,又十分苦涩,因此,奇崛、冷峻和苦涩在他诗中构成了某种内在完整性。




推荐阅读:

苏马罗科夫诗2首赏析

毕尔格诗2首赏析

博尔赫斯诗5首

短歌行咏掌旗官基道霍·里尔克之爱与死

特列佳科夫斯基诗3首赏析

德尚诗2首赏析

吕特伯夫诗2首赏析

阿拉玛农《破晓歌》

加米涅夫《梦》

德米特里耶夫《一只灰鸽在呻吟》

汉斯·埃贡·霍尔特胡森《里尔克传》①  

克尼亚日宁《黄昏》

勒热夫斯基《诗章》

康捷米尔《致智慧》

里尔克俄语诗6首

博尔赫斯《雨》

歌德诗12首赏析

罗蒙诺索夫诗4首赏析

席勒诗6首赏析

赫尔蒂诗2首赏析

赫尔德诗2首赏析

博尔赫斯《献给贝阿特丽斯·比维洛尼·韦伯斯特·德布尔里奇》

丽泽·穆勒诗6首

希尼《挖掘》

希尼《在外过冬(1966-1996)》41首

克劳狄乌斯诗2首赏析

莱辛《卫生》

马丁·路德《上帝是座坚实的城堡》

维兰德《哀悼玛丽雅·泰莱希雅女皇 1780年11月29日》

采尔提斯《致阿波罗,诗歌艺术的创造者,愿他从意大利莅临德国》

博尔赫斯诗2首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诗2首

哈菲兹诗6首赏析

格吕菲乌斯诗4首赏析

胡腾《一曲新歌》

胡什哈尔·哈塔克《雄鹰第一次刚冲出窝巢》

哲利尔《昨天拉米斯带着一个坏消息》

波莉·克拉克诗3首

博尔赫斯诗5首

斯坦尼斯拉夫·巴朗扎卡诗2首

鲁达基诗4首赏析

瓦尔特诗4首赏析

阿塔希叶《善与恶在习惯与欲望中间连为一体》

哲米勒《布赛娜!你占有了一颗忠贞的心》


扁舟轻扬破朝霏 风细漫吹衣
试问征夫前路 晨光小 恨熹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