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尚诗2首赏析

[法国]德尚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谣曲:假如整个天空布满金箔


假如整个天空布满金箔,

空气中都是耀眼的纯银;

假如所有的风都携满珠帛,

每一滴海水都是弗洛林①;

财富、荣誉、金钱和欢欣

像雨一般日夜下个不停;

当人人都披金挂银,

大地也被财宝淹没压沉,

只有我——裸立风中被雨淋,

从无一滴金银落我身。

我完全还可以再告诉你,

更糟的是,假如莱茵河被瓜分,

我虽在场——可就那么晦气,

得不到一条小鱼,一个钢镚,

我好像与施主永无缘分:

财富避我走,坏事老登门;

如果我需要什么,我往往

需出高价,这是万确千真。

纵然好事如雨自天降,

从无一滴落我身。

假如我失去什么,总失得彻底,

当我要求什么,总难以得到,

假如我行善,天下无人知,

要是我犯错,大家全知道。

我永远像马丹,一袍一帽,

谁都认识他,一个面包一头汗,

岁月荏苒,他感到痛苦难熬,

因为这么多人当中数他最惨。

我就是那可怜虫,即使天上下香料,

从无一滴落我身。

君主们啊,贫富全靠运,我

喜欢好运,憎恨恶运,

因为,财富如雨空中落,

从无一滴落我身。


胡 小 跃 / 译


厄斯塔什·德尚的《假如整个天空布满金箔》看似调侃戏谑,却弥漫着悲哀压抑的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诗人坎坷动荡、大起大落的一生。
德尚曾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宫廷诗人。他性格开朗,为人幽默,颇得查理六世宠信,经常陪伴国王巡视战场,并先后任国王随从、马厩总管、武器总管、大法官和河流森林大臣等职。由于其杰出的军事和外交才能,德尚屡次接受秘密任务,充当外交使节,可谓无限风光一时。然而,正当他春风得意之时,灾祸却接踵而至。妻子在婚后三年撒手人寰,金玉良缘顿时烟消云散。而他本人也健康欠佳,屡屡犯病,而且,家中突然遭劫并发生火灾,真可谓天灾人祸,样样不落。生活的失意使他穷于应付,而宫中的倾轧又使逐渐失去国王的青睐。尽管他的保护人奥尔良公爵仍扶持他,给他以新的职位,但他年岁已大,与周围的人关系也处理得不好,最后知难而退,隐居乡间。
该诗正是写于德尚穷困潦倒、万念俱灰之时。诗人以五个“假如”贯穿全诗,分别从“得”与“失”两个方面,以一种自嘲的口吻全面地塑造了自己“倒霉蛋”的形象。诗歌起首便提出两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假设——“假如整个天空布满金箔,/空气中都是耀眼的纯银”和“假如所有的风都携满珠帛,/每一滴海水都是弗洛林;/财富、荣誉、金钱和欢欣/像雨一般日夜下个不停”。此处诗人一连用了“金箔”、“纯银”、“珠帛”和“弗洛林”四个代表财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遍地是金银珠宝的想象世界。而同时,除了财富以外,诗人又用了“雨”这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在此想象世界中钱权财富和幸福快乐的唾手可得。而即使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披金挂银,/大地也被财宝淹没压沉”的世界,诗人仍然被命运所唾弃,因为“只有我——裸立风中被雨淋,/从无一滴金银落我身”。一个“裸”字点出了诗人孑然一身、与财富擦身而过的凄凉景象。
而“晦气”的诗人不仅与财富无缘,更与“好运”无缘。诗歌第二节,诗人提出第三个假设,即“假如莱茵河被瓜分”而他又偏巧在场的场景。此处诗人再次使用了“雨”这个比喻来惋叹自己与“好运”的擦身而过:“纵然好事如雨自天降,/从无一滴落我身”,因此他连个“小鱼”和“钢镚”都捞不到。古人云:“春风夏雨,雨润万物”,可偏偏德尚头上却总是乌云笼罩,活生生地挡住了别人眼中的及时雨。无怪乎他自嘲道:“财富避我走,坏事老登门。”此戏谑之意与中国民谚“屋漏又逢连阴雨,船破偏遭打头风”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所谓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应验在德尚身上更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德尚所言:“如果我需要什么,我往往/需出高价,这是万确千真。”可命运女神却并不垂青德尚的付出,他不仅仅“福运从不至”,还“祸难连连行”。一句“假如我失去什么,总失得彻底”不由人不想到德尚在春风得意之时横遭命运突变且此后厄运连连的生活现实。更让诗人积郁在心的不仅是命运的种种不公,还有命运的无情戏弄。因为“假如我行善,天下无人知,/要是我犯错,大家全知道”。故诗人不仅是第二节中的晦气鬼,更是第三节中那个难以摆脱命运之手,在“岁月荏苒”中备受煎熬却无能为力的“可怜虫”。
综观全诗前三节,诗人不费吹灰之力以五个“假如”刻画了一个十足的倒霉蛋形象,其中“雨”的意象贯穿其间,并以“从无一滴(金银)落我身”的反复吟唱,体现了诗人面对命运之手的自怨自艾。故诗歌在此自然过渡到第四节中对君主的祈祷:“君主们啊,贫富全靠运,我/喜欢好运,憎恨恶运”。无论是第二节中出现的“施主”或是此处的“君主”,诗人似乎把自己无“得”却频“失”的命运归结到了是否得到他们的垂青之上。这种消极的态度再度折射了诗人大起大落的一生。因为正是国王的青睐曾使他平步青云,而也正是这种宠信的消逝使他江河日下。正所谓“成也君主,败也君主”也。难怪德尚天真的把自己的命运与君主画上等号,并忍不住在诗歌末尾向君主感慨,因为在他眼里,或许只有君主的再次青睐才能让财富的雨露最终滴落到他的身上。
德尚的妄自菲薄不由人不想起早于其一世纪的市民诗人吕特伯夫及其千古之叹:《吕特伯夫之怨》。他也曾经哀叹:“上帝一下子夺走了我/拥有的一切”;他也曾经祈祷:“除非像过去那般/有个好心人,大慈大善,/伸出双手,/把我从深渊里头/拉出”;但他比德尚更清楚明白地看到了挡住财富雨露光临的真正“乌云”并非来自命运的天空,于是他不仅扪心自问:“也许是我过去太放荡;/以后我不能再那么狂,/理智一些,/坏事恶习,一定要杜绝。”或许德尚的悲哀并不在于他的命运多舛,而在于他将自己的命运交托给了他人——“君主”,更在于他缺乏吕特伯夫那份面对不平现实时的内在幽默和充满生机的乐观神气。而四个世纪之后,远在千里之外的普希金更是将这一份乐观抒情到了极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因为即使“财富如雨空中落,/从无一滴落我身”,纵然“好事如雨自天降,/从无一滴落我身”,也别忘了“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何 畅 )




谣曲:挚爱者,难有安宁时光


挚爱者,难有安宁时光,

因为他总怕失去爱情,

又抖又颤:巨大的恐慌

钻入他的头脑和身心;

他又怕又怨,毫无安宁。

这就是男女之间的爱:

老是互相侦查,侧耳倾听。

没有妒忌就决没有爱。

所以,不该说妒忌的坏话,

说它又老又贪又虚伪,

不要人云也云,疯子才伤它;

如果它孤傲不忠,阳奉阴违,

爱情早被它整个儿摧毁;

它伴陪左右,是为了帮助爱,

它是爱情的盾牌、佣人和警卫

没有妒忌就决没有爱。

假爱者,与妒忌无缘。

他对他之所恨不起疑心;

其实,爱情被妒忌包含,

男女之间互相猜疑,这表明

你正得到真正的爱情。

妒忌不会光临恨之所在,

所以,别把妒忌抛离爱情。

没有妒忌就决没有爱。


胡 小 跃 / 译

法国14世纪没有诞生吕特伯夫那样的大诗人,也没有出现《玫瑰传奇》那样不朽的名著,但厄斯塔什·德尚却是该时期不得不提的一位诗人。德尚一生作品颇多,主题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对其而言,无论是通俗诙谐的讽喻诗,还是庄严博学的格言诗,甚至是描写日常生活,抨击宫中的腐败,及供当权者借鉴的“醒世”诗,都如囊中探物,信手拈来。因此德尚在上下各阶层都颇有受众。除此而外,德尚反对将诗与音乐混为一谈,在其著作《诗艺》(Art de Dictier)中对谣曲等题材作了细致的描述:他认为诗歌不同于音乐,两者应该相互区别。因此德尚的谣曲更注重抒情性。他借鉴民歌富有节奏、感情热烈而自由的特点大胆直白地抒发心绪。《谣曲:挚爱者,难有安宁时光》就颇有德尚式的浪漫主义风格。
整首诗歌可以被看做是为“妒忌”量身定做的申辩。“妒忌”的负面形象起源于《约伯记》中的魔鬼。他嫉妒约伯——人类的代表——在神圣之灵上帝面前所受的恩宠,故搬弄是非,令上帝将信将疑,派其前往试探约伯。所以“妒忌”总是被形容为“又老又贪又虚伪”,撒旦形象是它的外化,人们面对“妒嫉”正如面对魔鬼一样,避之不及。但这里,德尚却颇有人文主义者的风范,他认为“嫉妒”本是完整人性无法回避的一面,因此我们非但“不该说妒忌的坏话”,“不要人云也云”,还更要为爱情中的“妒忌”鼓掌呐喊,因为“没有妒嫉就决没有爱”。
“嫉妒”本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情感因素,它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两个方面。诗歌起首,德尚就用“挚爱者,难有安宁时光”点明了陷入爱情中人的复杂心理体验。在德尚看来,“挚爱者”总是“又抖又颤”,“又怕又怨”,他们老是“互相侦查,侧耳倾听”。这种种嫉妒行为的描述令“挚爱者”患得患失、唯恐失去爱情而英雄气短的形象跃然纸上。紧接着在诗歌第二及第三节,德尚后退一步以爱情中没有“嫉妒”的情况来探讨爱情中“嫉妒”的悖论存在。如果爱情中“嫉妒”“孤傲不忠,阳奉阴违”,那么爱情只是虚情假意和一纸谎话,因为爱情需要“嫉妒”来证明它的存在。没有“嫉妒”即没有恨,没有恨即没有爱。古人早已用“爱恨交织”一词来阐明了爱与恨的相辅相成,无怪乎在此德尚由衷地感叹:“假爱者,与妒忌无缘。”因为“他对他之所恨不起疑心;/其实,爱情被妒忌包含,/男女之间互相猜疑,这表明/你正得到真正的爱情”。此外,在第二节中,德尚一连用了“爱情的盾牌”、“佣人”和“警卫”三个意象描绘了“嫉妒者”在爱情中一方面怕情敌占上风,因此对情人俯首称臣、唯唯诺诺如“佣人”,而另一方面当爱情出现危机时却又如“盾牌”和“警卫”一样咄咄逼人,誓死捍卫爱情的矛盾形象。而“盾牌”和“警卫”两个比喻颇具有正面色彩,它们将“嫉妒者”定位为爱情的保卫者而取而代之其心灵的魔鬼的负面形象。故德尚这一步退得“海阔天空”,他颠覆了爱情中“嫉妒”“又老又贪又虚伪”的模式化理解,而将此“又老又贪又虚伪”转变为了“爱情的盾牌”、“佣人”和“警卫”。正因为此,德尚才能在诗歌最后名正言顺地再次强调了他的立场:“没有妒忌就决没有爱。”
本诗开始于“挚爱者,难有安宁时光”,结束于“假爱者,与妒忌无缘”,“挚爱”与“假爱”互为参照,相映成趣,成功地凸现了“妒忌”这个主题。“没有妒忌就决没有爱”这个结论的反复出现更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并直白地道出了德尚的爱情观。可以说德尚的爱情观颇有文艺复兴的色彩。他拒绝将爱情一劳永逸地描述为芳香的完美的玫瑰,在他看来,玫瑰只有在“嫉妒”这片绿叶衬托下才更生动;他听见了爱情中不和谐的旋律,但他赞叹唯有“嫉妒”的旋律才能将爱情之曲谱写得更惊心动魄。而与德尚同一世纪的彼特拉克也曾在他的《爱的矛盾》中刻画过陷入爱情者那种无能为力的复杂心态。无论“嫉妒”是否是让彼特拉克左右为难的原因之一,但看来德尚的“挚爱者,难有安宁时光”之言是千真万确的。但德尚显然是过于小看了“嫉妒”的力量,他说道:“妒忌不会光临恨之所在。”事实果真如此吗?那么奥赛罗的悲剧又是从何而来?( 何 畅 )



推荐阅读:

查尔斯·西米克诗18首

赫塔·穆勒诗9首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4首

苏珊娜·罗伯茨诗4首

瓦尔兹娜·摩尔特诗3首

西尔维亚·波恩《突然一击》

伊凡娜·米兰科维诗3首

索德格朗诗13首

黛博拉·艾泽诗26首

道格拉斯·邓恩诗6首

塞弗尔特诗6首

加西亚·马尔克斯诗3首

法罗赫扎德诗3首

罗伯托·胡亚罗斯诗5首

路易丝·格鲁克组诗3首

乔治.鲍威林诗12首

玛格丽特·罗斯诗10首

布尔·辛莱尔诗10首

迈克尔·翁达杰诗6首

塞弗尔特诗4首

约尔根·加斯里尔维斯基诗3首

奈兹瓦尔诗4首

瓦特·兰德《Istrovewithnone》

米沃什诗13首

萨福情诗选34首

琵雅·塔夫德鲁普诗3首

斯地格·拉尔松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诗6首

卡特琳娜诗2首

安娜·哈尔贝里诗3首

金惠顺诗3首

罗斯玛丽·多布森诗20首

马克因·斯威特里茨基诗14首

库什涅尔诗8首

金惠顺诗6首

爱尔德里特·隆德恩诗5首

塞尔努达诗3首

约翰·厄普代克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插枝》

玛丽·施比斯特诗7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6首

简·凯尼恩《征战忧郁》

勒内·夏尔诗20首

乔治·塞菲里斯诗14首

奈莉·萨克斯诗15首

安娜·斯沃尔诗16首

杰克·吉尔伯特诗选18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12首

简·凯尼恩诗18首

勒内·夏尔诗14首

勒内·夏尔《三十三个片断中》

勒内·夏尔诗8首

勒内·夏尔诗4首

勒内·夏尔诗8首

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诗4首

简·凯尼恩诗10首

朱迪丝·赖特诗10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3首

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

茨维塔耶娃诗2首

普希金诗6首

普拉斯诗4首

安妮.卡森诗7首

茨维塔耶娃诗38首

茨维塔耶娃诗5首

涅克拉索夫《诗人与公民》

普希金《自由颂》3个译本

普希金《安德烈·谢尼埃》

普希金诗12首

乔治·西尔泰什诗9首

切斯瓦夫·米沃什《诗论》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山之诗》

塔尔科夫斯基诗13首

茨维塔耶娃诗4首

茨维塔耶娃诗6首

茨维塔耶娃诗9首

帕乌拉·伊诺德尔诗4首

安娜·丽塔·佛朗哥诗4首


请你相信 无论如何 生活是合理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