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时分说结构

韩葵 韩葵布拉格 2020-03-15
疫情时分说结构





电视里的王医生说到美国医疗的网状结构。

他是医生,自然深有体会。

我们作为非医生,也深有体会。

这点曾在《中医西医》文中有所描述,即,医疗,不仅仅是医生,还包括药物,还包括医疗体系、医保系统。





这个星期五,又要去医生那里复查了。

因为身体原因,我有一个固定的专科医生,每几个月需要去她那里报到。

我已经跟了她十几年。

她的诊室,原来在布拉格七区一所医院里面,后来搬家到了布拉格四区的地区诊疗中心,再后来搬到了布拉格七区的一栋诊所小楼。

她搬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她在同一个地方门诊的时间,因一、三、五、二、四而不同,因为除了在自己的诊所,还同时在大医院接门诊。

三个月前上次复诊时,医生开了检验单,也约好了当时的三个月之后的这星期五再次复诊,我应该拿着检验单,在约好的复诊日期之前二、三天去验血。

然后,去复诊,化验结果就已经在医生那里了。她可以根据最新结果作出判断,决定此后的用药。同时,再约好下次复诊日期,开出下次复诊用的化验单。

医生诊所是自主的。

全科医生诊所、专科医生诊所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地区诊疗中心,也有个别的自租办公室。检验室、药店、诊室聚堆儿方便,所以,多数医生还是会选择在诊疗中心租诊室。

每位医生有长期固定的病人(不断有新增的或完成治疗的),病人都会按照预约时间前来就诊,当然,这样也常常会发生等待,原因是诊疗时间难控。但等待就诊的病人,一般就是三、五个,七、八个。

大大小小的检验中心,也是独立的。

比如我的化验单上,盖着一个化验中心的章,那么,我可以选择去这家化验中心的任何一个分支即可,刚好,我办公室步行距离的一个小诊疗中心有个一人化验室和这个中心挂钩,我每次就到那里去验血。

药店,也是独立的。

医生开药之后,我可以选择去任何一家药店拿药。医保付费的药,在任何一家药店都可以按照同样的规则拿到;自费的药,也可以在任何一家药店买。只要他们有货。如果没货,也可以预定。早有观点认为,药店独立于医院之外,大幅降低医、药之间的利益链关系。

且不说利益链造成的腐败问题,仅仅说最直观最直白的事儿,一切不如此集中之后,至少,我们看病时候的压力和聚集大大降低。我们不必到医院先排队等门诊,好不容易等到门诊之后,其实只是拿了化验单,赶紧跑去等化验,等完了化验之后,再等待化验结果,中间还要穿插各种缴费、取药(比如化验需要的药剂),等完结果之后,再去等门诊,然后再赶着交费、取药。

如今国内医院的效率的确已经提高很多,技术条件也极大改善,在目前的结构上,真的做得很不错了,比如简化了挂号流程、可以自助缴费,但是,这种结构能够做到的极限,仍然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医院病员集中、化验集中、治疗集中、取药集中的压力。

而网状结构,即综合医院有急诊、门诊、诊疗(包含手术)设施、病房。与此同时,医生是独立、检验是独立的、药店是独立的。

网状结构,分散压力、各负其责、各个击破。

当然,能够实现网状结构的前提,基于更大的网状结构大背景,而不可能仅拜托行政命令。换句话说,如同说真实客观全面新闻报道的参与者,包括受众自己;其他的网状结构,也需要每个人负起责任参与完成。


西方社会充满了网状结构思维


     比如用餐。

每个人分到属于自己的食物,或者自助餐,自己到食物台取到自己的食物,回到自己的座位,从自己的盘子里吃。围桌则是一“圆”。


比如住房。

不说现在的居民公寓楼,就说比如凡尔赛宫这样的皇家宫殿,虽然也有些对称,但是,按照功能分割出独立的单元,绝对不是比如故宫那样的中心结构。


很多城市的公路,纵横阡陌,不依赖于中轴线大街和环路。


粗略了解城市的地面构造,也令人领悟。根据对地面承重的要求,挖开的深度不同,然后,基本上是一层大石子、一层小石子、一层沙子,作为基础,上面再铺各种地砖。站在很多地面上,我们可以想象脚下,是石子、石子、沙子、方块长方块棱形圆形多边形地砖,而不是平滑的大理石满铺加水泥溜缝儿。网状结构的可疏通可渗透,保证平稳还有足够的渗水功能。

这是科学,也是哲学,更是社会学。


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构成了消息来源和传播的网状结构。


健康的良性经济状态,是中小企业、个体经营为主流,而非垄断市场。


还有互联网,大家都可以想象,不必多解释。网兜撑开了是网,如果提起一网兜儿菜,压力则全在一只手上。但人们不能是兜里的韭菜。


去日本感触特别深的,就是铁路交通私有,各自为政,呈现出来的结果却衔接有序、运调自如。


网状结构,是有效率的低风险结构,分散受力、过滤压力,最大限度降低拥堵。

一元结构,权力如同金字塔,压力则如同倒金字塔。

反过来说。

病毒传播,虽然有可能是来自于一个源头,但也因迅速达成网状散布,才具备如此之大的伤害力度,那么,习惯了一元做主的医疗习惯了上传下达上行下效的医疗习惯了每个层级都等上级负责而不敢自负其责的医疗,如何能尽快有效反应?

如果日常一直有社会多元负责的习惯做法,遇到紧急事件,各个节点很容易发挥效用,尽快负起责任,并且担当,然后尽快达到多点社会力量统筹协作。



那种感觉,不要像一只N95

疫情时分能做的自我管理

疫情时分说谣言

疫情时分说品质

疫情时分说敬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