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终特稿 | 迟迟落不了地的预付费“监管之剑”究竟卡在了哪里?

木子 问北京 2024-03-04


导    读

2023年的时间列车即将到站。回望2023年,《问北京》带着市民百姓的身边难题、愿望诉求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追问,努力探寻问题解决的答案。在这些追问的大事小情中,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或有了进展,但也有一些难题卡壳、停顿、迟迟得不到改进。这些难题,是市民百姓的“急难愁盼”,也是各级部门理应关心关切的“关键小事”。到底什么原因让他们没有得到解决?岁末来临,《问北京》推出年终特稿:民生六问——追问2023那些关键小事的背后。



《民生六问》第六问


近年来, 预付费模式已经在教育、美容、健身等各个行业普遍使用,但在《新问北京》2023年报道的诸多案例中,商家闭店“跑路”、预付费无法退还的情况,依旧屡屡发生:有的机构闭店前还在大力促销;有的机构闭店后账面上只剩下9元钱;还有的机构闭店后,多家机构声称可以接手课程,消费者却陷入“连环套”……相关《管理办法》已经落地,退费为何依旧如此艰难?“监管账户”的使用,在执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图源于网络


文旅行业:连锁机构一夜闭店


10月14日、15日,知名舞蹈培训机构“天鹅湖畔少儿芭蕾”在北京的12家连锁门店忽然停业闭店。家长们说,就在闭店前一天,课程群内还在正常发布通知,等到第二天去上课时,门店已经大门紧锁,人去楼空。

由女士:我感觉人均呢都要有100节课,那等于说每个人至少都有1万多在这里……

于女士:周五晚上的时候,老师给周六上课的孩子们发信息,说第二天老师有事请假了,因为时间太急又调不了老师,所以第二天停课一次。然后到第二天,发现他们家关门闭店了,再联系就联系不上人。


此前报道:

知名培训机构,前一天说临时停课,第二天人去楼空……


10月闭店时,太阳宫凯德茂店情况/木子 摄


今年1月10日,针对相关培训机构闭店跑路的监管新规——《北京市营利性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课程预付费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已经由行业主管部门北京市文旅局对外印发。天鹅湖畔闭店时,家长杨女士(化姓)说,自己续费时,销售人员表示,天鹅湖畔已经按照《管理办法》开通了监管账户,而且也已经登上朝阳区文旅局监管“白名单”。但闭店后,家长们却发现,他们交的钱并没有存入监管账户,公司账面上也无钱可退:

杨女士:机构老师在卖课的时候会跟家长说,我们是在监管名单的。那家长就会比较放心,觉得你在白名单里,那我们交的这个预付费是受监管的。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往预付账户里头交钱,这个钱收了他们就拿去干别的了。


问北京此前报道:

追问 | “觉得资金是受监管的”,可“实际上他资金没进去……”


相关文件/北京市文旅局官网


监管为何尚未落到实处?


家长一脚踩下去,原以为是能踩着实地的,但没曾想踩空了。对于这一情况,朝阳区文旅局工作人员易女士的解释是,由于文旅产业的预付费监管制度4月刚刚实行,许多细则还不完善。


朝阳区文旅局:我们第一步肯定是让全部的这个这个培训机构先得进到(监管)名单里头。等于说做完了第一步,还没有做到第二步,他就出现了这个事情。


回访:少数门店复课 房租仍然欠缴


12月20日,“问北京”记者再次回访“天鹅湖畔”少儿芭蕾太阳宫凯德茂店、朝阳大悦城店,发现依旧是大门紧锁。其中,太阳宫店已经被施工挡板围得严严实实,商场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拖欠的租金至今依然没有结清,这家店大概率会重新招商,家长希望的原址复课希望渺茫。


商场物业:我们也想让他去复课,我们说你先把我们的租金补上,咱们来商量后面的事宜。他就一直在搪塞,也拉人来看过,但到最后也没什么进展,我们这边只能算他违约,给他进行拆除。


12月底,天鹅湖畔太阳宫凯德茂店尚未复课,已被围挡围住/木子 摄


“问北京”记者也回访了一些学员家长。太阳宫凯德茂店的学员家长于女士说,这两个月里,家长们也曾积极众筹,希望帮助能够“原地复课”。但是,天鹅湖畔负责人和现有机构对接并不积极。如今,已经有很多家长对复课不抱希望,准备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于女士:(天鹅湖畔)能复课的话,家长愿意众筹嘛。有家长就找了一些机构,像什么保利啊这样的哈,去跟刘先生(“天鹅湖畔”法定代表人)谈,但是他就直接拒绝了,他不接受机构跟他谈。家长一开始众筹的意愿挺强的,但是最后都没弄成。


主管部门:无执法权 推进困难


回访时,“问北京”记者再次联系朝阳区文旅局。市场监管科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朝阳区仅有合生汇店一家成功复课,而且属于独立经营,无法退费、无法接收其他店铺学员转课。区文旅局虽然是行业主管部门,但是,《管理办法》并没有赋予其执法权,所以无论是前期的监管账户使用,还是如今的善后工作,推进都十分困难。


区文旅局:因为我们这是行业管理,没有任何的强制性,我们这边主要是针对合规管理。现在这个预付费确实还不太规范,有很多的问题,但它缺少相关的法规,所以我们行业主管部门管起来也很困难。


12月底,朝阳大悦城门店情况/木子 摄


体育行业:商家不配合,系统未上线


今年起,北京市文旅、体育、科技、卫健等部门都发布了预付式消费的相应管理办法,建立“监管账户”制度。但在《问北京》今年的报道中,类似“天鹅湖畔”这种监管踩空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4月,《北京市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领域资金监管实施细则(试行)》发布;11月底,通州区“比斯迈”健身房关店,消费者向通州区体育局反映情况时却被告知,“比斯迈”的监管账户还没有投入使用。当时通州区体育局工作人员王先生说:


王先生:一个是商家不太配合,一个是银行这块。咱们市体育局一直在推这件事,但是银行这一块呢,还没有往App上线这个项目,往(监管账户)里打钱还打不进去。


问北京此前报道:

健身房闭店,商家争先“接盘”,会员:已经历4次被迫转课


“比斯迈”健身房门店/木子 摄


一个月后,“问北京”记者再次询问比斯迈健身房会员杨女士。她表示,维权依然没有进展:


杨女士:哎呀,我们现在感觉太无助了,根本就是没人管。体育局都是让起诉去,然后到起诉那,人民法院又不立案,说等着调解。投诉无门啊,现在难道是只能认倒霉吗?


家长:不得不接受转课方案


除了天鹅湖畔和比斯迈,今年“问北京”还报道了如桔子树、悦宝园、中公教育、动因体育、贝尔机器人等连锁机构“跑路闭店”的情况,其中部分门店已经恢复经营,但消费者面临着新的难题。今年5月底关停的连锁式少儿编程机构“贝尔机器人”,近日已经有部分门店恢复运营。家长张女士表示:


张女士:我们已经被网易有道的接收了。(通州)运河中心(店)呢是被收了,但是通州的其他的店是被别的机构收了,他们的课应该是没全认,就是正课不认。我们的课是都认了。


而已经被魏公村某综合体接手的“桔子树”学员家长表示:


刘女士:不得不接受啊,总比一分钱不退好……


“桔子树”安贞校区/小问 摄


监管政策落地近一年,家长们依然只能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忍吗?“问北京”记者致电多个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咨询。其中,北京市文旅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只负责制定政策,没有针对个案进行统筹协商的部门;而对于《管理办法》的落实,以及闭店机构的善后协商,都是各区文旅局自行处理。


市文旅局:市文旅局这边顶多是只管艺术类培训机构的政策问题,具体的退费问题还是由各区来进行处理。


记者手记:监管不落地挫伤消费信心


预付式消费风险,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消费者维权的难点。回访过程中,记者一个更加突出的感受是,在大力倡导提振消费的今天,如何落实预付费监管,更好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是呵护消费信心的关键环节。而在回访时,家长于女士的话让记者清晰感受到的是一朝被蛇咬之后的谨小慎微。


于女士:据我所知,应该是没有新报班的。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希望尽快销课,其他课外班的课也都是抓紧时间,想赶紧上完。就是很恐慌的那种感觉,因为你不知道哪天哪个机构就又倒了。


因此,某一家机构闭店问题如果无法妥善善后,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最终挫伤整体消费信心。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最重要的当然是落实监管。但是,在谈及“闭店跑路”问题发生时,通州区体育局工作人员王先生就曾感慨,当他们除了“尽心尽力”,别无他法。


区体育局王先生:我们这一天天就是忙他们门店的事,就追到他们门店,盯着一个一个的看。(门店)净是说瞎话,行行你甭管了我明儿就开,一礼拜了还没开呢,我也没辙呀,只能天天上他们门店,摁着他们脑袋去开通银行账户去。


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无奈与苦衷溢于言表。在与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的龙圣强律师交流预付费问题时,龙律师就表示,预付费监管迟迟无法落地的背后,是当前出台的这些政策性文件缺乏强制力,主体责任难以落实。


龙圣强:目前出台的这些政策层级比较低,顶多算一个规范性文件,或者说政府部门的一个规章,它都没有行政处罚(的权限),它的这个强制性就打一个问号。


没有了执法依据的强力支撑,又没有有效的执法手段,让行业监管者身上的监管职责变不成手中的监管利剑。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孙颖也表示,目前国家层面只是商务部曾颁布过的一个管理办法,预付费其实仍然处于法律意义上的“监管空白”。


 孙颖:2012年,商务部颁布过《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针对的是集团发卡企业、规模发卡企业和品牌发卡企业的预付卡发行管理,主体的范围是十分局限的,没有考虑到我们现在预付费的各种变化和需求,更没有将其他的中小商户纳入到监管范围。


 正是由于国家层面的立法空白,地方性立法缺乏上位法依据,无法对预付费管理实施强制性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就产生了监管者“踏破门槛”,却依然无法说服经营者开通监管账户的窘境。


孙颖:除了国家立法空白,地方层面的立法也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北京等几个少数省市,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管理条例。各地的规定都不太一样,没有一个上位法的遵循,各地制定的规范中也没有太多强制性的措施,发卡无门槛,备案靠自觉自愿。所以这也是各地法规、规章无法落实到位的原因。应当在地方立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尽快研究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此前“贝尔机器人”关店时家长曾集体报案/木子 摄


但另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保障经营者的资金流动性、激发市场活力,二者也需平衡。


在孙颖看来,预付费监管应当“严进宽出”,一方面对发放预付卡的商家资质要有基本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预付式消费的监管平台,从预付卡发行的申报登记、到运营监管等具体措施对预付式消费进行监管,并引入保证金制度,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大小、注册资金、所需发卡额度等确定所交的保证金数额,以保障破产跑路、一夜闭店等情况下消费者预付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对于预付费存管比例、监管账户支取比例等,要更符合商家的经营实际,为其留出自由经营的空间。


孙颖:预付卡的发行必须以申报登记为前提,也就是说,商户在成立之初,进行设立登记时,就要直接进入监管平台,依法对预付卡的发行进行申报登记并缴纳了保证金之后,才有资格发行预付卡。在运营监管上,预付资金应放在商户事先申报指定的银行账户上,即预付卡监管账户,但支取比例要考虑经营实际。在事先已经缴纳保证金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自取比例。


预付费监管的有效落地,是对消费者个人来说,是对权益的保护;而对于国家经济大环境来说,是对消费信心的呵护。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希望预付费的监管机制能够真正建立起来,监管者手中的不再是纸上的监管之剑。




小 问 说


让预付费“监管利剑”落地

还需科学完备“法律之刃”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记者 | 木子   编辑丨木子

值班主编丨唐言


问 精 彩

问民生丨年终特稿丨寒冷冬季里的“温暖保障”到底因何而“卡顿”?

问民生丨年终特稿丨8400万新业态劳动者,他们的权益该如何保障?

问民生丨年终特稿丨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蹒跚脚步下的“老有所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年终特稿 | 迟迟落不了地的预付费“监管之剑”究竟卡在了哪里?

木子 问北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