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当检察官的这些年

Legal观察 2024-04-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康友法 Author 康友法


写在前面

承蒙大康不弃,一直邀请我录一期微访谈,总是觉得有点心虚,虽然有律师资格,但一天执业律师都没有做过,要跟律师这个精英群体分享点什么,简直是献丑。

年前一次跟阮老师聚会时,大康又提起让我录一期,说要放在2019年1月1日,绝对C位。爱慕虚荣的我,有点动心了。

元旦假期去内蒙自驾了一圈,人超少,风景好,就是冷。

坐车坐的有点无聊,就想,要不就写一篇、录一次?

【茫茫草原,就我们一车人】


跟大康说了,他很支持,在医院照顾孩子之余,对我进行指导。

晚上到家已经很晚了,来不及直接录,就打算先写了。

一写就写了七八千字,发给大康看,估计他也是看晕了,说可以录两个版本,一个概要版,一个全部内容的。——太照顾我面子了,没好意思说写的又臭又长。

原文的逻辑是先写自己(三次转型)——如何设计法律服务产品(围绕三个问题)——对2019的四个预测,修改的过程中,觉得法律产品这个可以单独拿出来,就有了《利用产品思维重塑法律 服务供应》,其他的内容就是这期大康微访谈的内容了。


主要想回顾自己这几年来的一些经历,也一次性回答一些疑惑:

如当初为什么离开检察院,为什么离开无讼,现在在做什么。


不管怎么变化,都离不开身边的每一个你,给我温暖,给我力量,值此,也感谢每一个在我成长路上,或鼓励,或批评,或指点,或帮助的师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也是我对您的告白:

期待能一起成长!


再说个花絮

大康说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我建议的饭店被他否决了,他找了一个茶馆,我晚到,一进门,就是络绎不绝的搓麻之声,当时还担心录出来都是麻将声怎么办,大康说没事,可以用音乐盖住。但是,还是被资深麻友听出来了,各种吃碰滴啊……

录的时候各种笑场,本来想像Ms.Maisel那样来一场脱口秀,被大康否了。大康也很为难,录的各种琐碎,可能需要后期大量编辑工作。重新录了一次,基本上一镜到底。大康的剪辑功夫也很厉害。

第一次录视频,新媒体记者真不是好干的,整个大康微访谈,都是大康一个人录制、编辑、上传、传播,好辛苦。

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康(法律出版社资深编辑,公众号:康友法),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方法的新时代法律知识服务者——做优质内容/优秀作者和需求方的桥梁。



李斌:2019律师行业将会出现新物种(大民大康微访谈064)




李斌,中国政法大学十年“土著”,刑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诉讼法学博士后,前检察官,现法律行业观察者,公众号“Legal观察”主笔。曾获北京检察系统优秀公诉人、十佳调研能手,前无讼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企业法律服务、法律检索业务团队负责人,现国双司法事业部首席研究员,从事法律科技产品孵化、市场品牌拓展、校企合作等工作。先后出版专著11部,其中独著2部、合著9部;公开发表论文56篇,新媒体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课题1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2项;获得各种奖励23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21项。



以下为大民大康微访谈第64期


(视频长度:5分46秒)



我是谁


可能很多人认识我(的名字),但更有可能的是,你根本不知道我是谁。


【对,我还有一个身份忘了介绍:在行行家,法律职业转化这个话题,已经跟十几个小伙伴聊过了,能帮助到大家的成长也很是欣慰,不过这个在行的职业照有点过于()装了,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属于2B青年乐趣多的那种】


我叫李斌,你身边肯定有一个李斌,而且很大概率是个男士,那很荣幸,我是您认识的另外一个李斌,性别女,爱好男。

感谢大康的邀请,跟大家说一下我的职业经历,从一个微观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个法律+科技的观察者对这个行业的观察。在北京工作的13年,关于我的职业生涯的可以分为三次转型。

2015年是我第一次转型。


之前十年是一名检察官,做过公诉人,也写过一些东西,读了博,还进了站,生了两个娃。


因为生娃生的有点多,养不活了,所以就出来了。

哈,开个玩笑,真实的原因是,总觉得自己像葫芦娃一样,有点能量,希望能做点什么,对得起自己,也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为这个社会创造一些新价值。


第一次转型:从检察官到法律科技创业者


于是,我加入了一家法律科技公司——无讼,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无讼案例,现在仍然是我使用最顺手的一个。还做了企业和律师之间的桥梁,一个刑事出身的法律人,一年多时间,也跟了上千件民商事案件,参与了数百起的谈判、招标、论证、开庭,跟很多律师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像天同律师一样专业、严谨,进行诉讼可视化和诉讼过程的步步留痕;如何像中伦律师一样充分补强案件的证据、更好的还原案件事实;还有很多工匠型律师,都通过自己对法律理解的精益求精、对案件事实的抽丝剥茧,让办案不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天同无讼杯毽球比赛冠军,嘿嘿】

当时给自己和团队的定位就是:专业+亲和。专业,是希望能比律师更了解企业的情况、案件的社会背景、行业的趋势,希望能比企业法务在法律适用上更加专业。目标有点大,但那18个月的学习,真的受益匪浅。在此,也感谢各位师友,遇上您,向您学习,哪怕只是皮毛、只是只言片语,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感恩。


第二次转型:从2B到2G


后来,2017年年初,参加高检公诉厅组织的一次沙龙时,发现自己的老东家,检察系统也在做智慧检务的建设,似乎自己在无讼学习的那些,可以应用到其中,而这个方向又不是无讼近期开展的,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于是开始了第二次转型。

这次加入的是国双,一家专注大数据的公司,其中司法事业部是以法信这个知识服务产品为起点,开启了智慧法院的建设步伐。

我来了,就开始检察院线的建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了数据、技术和业务相结合的力量,比如对裁判文书进行结构化分析,通过规则、语义理解、机器学习的方式,可以实现上百个维度的自动抽取,加之以专家体系,进行案件特征的要素化抽取,可以更好地解决类案识别的问题,而不仅是以文本相似性来进行类案的判断。

仅刑事类案的推荐,又可以分为针对定罪的类案推荐和针对量刑的类案推荐,过去量刑靠估堆(经验)或者靠计算器,已经可以通过自动化的要素识别,给出一个相对确定的建议。甚至我们开发的定罪量刑智能辅助系统,输入案情后,可以给出适用法律、定罪、量刑的建议,与法官实际判罚相比,准确率能达到90%以上。是不是很神奇?

这一年,跟小伙伴们一起打磨出了刑事产品,也有了天使用户,参加了各种有关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会议,似乎各个行业都要与AI沾边才显得跟这个行业不落伍。在这一年也体会到了国家队和民间力量的差距,检法信息化的投入有国家财政作为后盾、有最高领导机关的政策指引、有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注,如火如荼,你们智慧法院刚提出3.0,我们智慧检务已然是4.0了,你有我也得有,你超我赶,你做的好,我要比你做的更好。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团队有技术、有积累,单品精益求精,比较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进一步采取了合纵连横的方式,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优势互补的方式,迅速打开了市场。

越是深入其中,越是了解法律科技的发展程度,在这一年的年底,已经开始反思所谓技术的边界在哪里,是不是各种宣扬AI助力的场合,已经开始产生泡沫?


第三次转型 从业务到市场


如果说前面两次转型还都是基于自己的法律人身份,只不过换了不同的应用场景。第三次转型于我而言,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换了不同的赛道——从检察院线单一的业务场景,开始全面的市场工作。对于这次转型,内心其实是抗拒的,一个刑法学博士、诉讼法学博士后,居然要做销售?领导说,你的工作不是销售,是开拓市场、是品牌宣传。硬着头皮上。做一个非常不像乙方的乙方,一个非常不像市场的市场。


一年过后,貌似也还行,开拓了公安、企业法务几条线,还参与了几个科技部的重点课题,结识了一堆计算机、统计学、社会学、甚至工程物理学的专家、学者,学了一些技术的皮毛,也尝试了自己学点python啥的,看上去各种跨界、折腾,但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实证分析的热爱。


2019会怎样?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对于法律科技这个行业,还可以说是有了一定的职业经验和体会,所以斗胆谈一下对2019年法律服务行业的一点点个人预判。

预测一:法律服务市场整体规模扩大、单体价格有所下降

有人说,2018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种说法无论对错,它是针对宏观经济而言的。而对于法律服务而言,经济形势不好,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摩擦、纠纷,法律服务市场反而会扩大,同时还可能伴随单体服务价格的下降,这种下降一方面有客户付费能力变弱的因素,还有总体上服务过程逐步透明化、服务成本逐渐下降的影响。总盘子还是会变大。

预测二:诉讼律师、尤其是刑事律师会迎来业务增长飞轮

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国家也多次释放信号,提振市场信心,越强调保护什么,往往就是保护不到位的地方。比如针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重申保护精神,现实中可能是融资难、实体难、网络泡沫化的叠加,加之持续的扫黑除恶,2018年P2P全面爆雷,实体和虚拟经济的经营者、参与者都在面临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尤其是刑事风险,刑事辩护、控告、合规业务面临爆发式增长。市场对专业服务的需求会大大增加,不仅需要律师能提供法律专业服务,还能够结合经济政策、宏观大局,来提供更为合理的合规、风险管控策略。

预测三:律师行业的新物种——产品经理型律师开始涌现

产品经理型律师是区别于以往专业型律师、销售型律师的一个群体,他们把自己/自己的服务进行产品化打磨,不仅有明确的产品定位、目标市场,还有标准化产品输出,可以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打磨产品、不断迭代,形成某一领域的标志型法律服务供应商。比如,大成的罗毅律师,通过自己股+团队,孵化出“动态股权”产品,并结合业务培训、区域加盟等方式,在公司股权治理领域,开创了以标准化产品最大化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规模的范例。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细化,产品经理型律师应运而生,2018年之前可能是大家自发打磨产品的阶段,2019年开始,主动思考市场、需求、产品的律师会越来越多。

预测四:法律知识服务产品会由司法人员专用转向民用,普惠性法律服务产品会日益多见

前面也提及了,法院、检察院进行的信息化是一场国家队开展的赛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会沉淀、涌现出大量的法律产品,虽然开始时面对的用户是法官、检察官,但对法律职业共同体来说,需求往往具有同质性,所以在检法市场中酝酿的产品转民用,服务律师、当事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非常大,一方面是司法为民终极目标的指引,一方面是产品销售的驱动。以国双与法院出版社合建的“法信”为例,其最开始是为了给全国法院法官提供统一的知识服务平台,在满足首要用户需求后,法信产品也在进行市场化推广,面向互联网用户、律所用户、高校用户,而且在2018年底还针对法律执业共同体推出了“法信(智答版)”作为知识服务的升级产品,进一步推动司法专用产品向民用的转化。

以上就是作为一个法律行业观察者对2019年法律行业的一点观察。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如何利用产品思维,定制属于自己的能力标签,主动寻找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在信息大潮中,精准地发现目标客户,也让客户找到你,可能会是律师在这个数字时代生存的一种新技能。



相关阅读:

转型三部曲之一:想和一群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

有声之年,狭路相逢——写在无讼的365天

因为爱,所以爱——从事司法大数据有感

一个前公诉人的《奇葩说》

致九八年参加高考的你

作为村娃,我选了不同的学术之路



一个连看电影都不忘思考法律问题的公众号

TOP15爆文点击直达

【还爆文,脸皮厚到没朋友】

1为师当为杨某柱,啊呸!

2那些年,和我的男神在一起的日子

3技术派:辅导孩子不得心脏病的十个步骤和六大秘籍

4检察官手记丨我办过的“翟欣欣”案(上)

5致九八年参加高考的你

6咪蒙丨有点污的女生最可爱

7是谁暗香浮动:检察官离职意愿调查

8《战狼2》中吴京的罪与罚

9超准!测试你是否中年的20条法则

10检察官,你为什么不高兴?

11从顾雏军案平反,揭秘企业家(被)犯罪七大原因

12终于,和男神在一起了

13刑诉法有重大修改!快来提出你的意见

14“企业家犯罪”现象透析丨政府与市场角力的代价

15你需要了解的酒驾那些事

关注本号,第一时间获得更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