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决绝: 1997年以来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展映

2017-06-01 导筒




「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在严峻的环境裡,利用最少的资源,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不可以自大,却也无须自贱。这些『小地方』、『小影片』所承载的,总有一天,会是人类的宝贵经验。」

— 黄文海(策展人/独立电影导演)


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会(香港)遴选出50多位中国独立导演的50多部作品,分两次展映。第一阶段将于2017年6月3日至8月19日在香港艺皓放映。期间也会安排顾问、嘉宾的讲座。


日期: 2017月6月3日至8月19日


场地: 艺鹄 ACO


地址: 湾仔轩尼诗道365-367号富德楼14楼


语言: 普通话 / 广东话,影片附中、英文字幕


费用: 免费入场,自由捐献


►节目详情及网上登记:https://goo.gl/xBlNWv


►6月节目表


▲第一场: 《铁路沿线》Along the Railway

导演:杜海滨|2000|中国|100分钟|普通话|中英文字幕


○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单元特别奖

○中国首届独立影像展最佳纪录片奖


2000年春节,在陕西省宝鸡市火车站附近的垃圾台上,聚集著一群流浪汉。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年纪大致相当。白天,他们在城市里满无目的地游荡,晚上住在铁路边上。这群人里,有大四川周富,他在城里打工,回家路上丢了钱和身份证, 就在这个地方过著这样的生活;李小龙和火红昌都是从家里跑出来;小云南替人放峰,一天夜裡,老板走了,三年的工资一分钱都没付;凤翔说自己是因为婚事和家人闹矛盾才跑了出来。作者用一种平视的眼光观照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使得这些平常在我们眼中具有某种标签身份的人拥有了丰富多彩的个性。


导演: 杜海滨

陕西人, 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一直从事独立影像创作。自1999年起,先后创作《窦豆》、《铁路沿线》、《高楼下面》、《人面桃花》、《电影童年》、《石山》、《伞》、《1428》和《少年*小赵》共九部纪录片及剧情短片《北京纪事》。《铁路沿线》于2001年获得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伞》荣获第三十届法国真实纪录片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关注奖;《1428》荣获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少年*小赵》获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评审团奖。


日期:3/6/2017 (SAT)

时间:

-18:00 《放逐的凝视-见证中国独立纪录片》新书发佈会

-19:20 《铁路沿线》放映

-21:00  导演映后谈

嘉宾:杜海滨(中国独立导演)



▲第二场:《老头》Old Men

导演:杨荔钠|1997|中国|100分钟|普通话|中文字幕


○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审团奖

○德国莱比锡电影节金奖及观众最喜爱的电影奖

○日本山形电影节亚洲新浪潮新人奖

 

《老头》是中国第一部用DV完成的纪录片作品。在北京的一个普通的社区裡,有一群老头每天像上下班一样准时出门,准时回家,聚在路边的大树下面谈天说地,天冷的时候他们会到有阳光的地方坐著去,用聊天排解退休后的单调,时间到了便说一句「明天见」,再待隔天相聚。镜头记录了这群老人们的生老病死及日常生活。年复一年,当影片拍摄结束时,树下的老人换了批新面孔,有的老人搬家走了,有的生病出不了门,也有些已经离世。老头们唸刀著失去的朋友,继续他们的聊天⋯⋯  


导演: 杨荔钠

独立电影导演,是中国新生代民间纪录片代表人物之一。少年学习舞蹈、做过舞蹈演员、舞台剧演员,主演贾樟柯电影《站台》。1996年开始纪录片工作。她的首部纪录片《老头》是中国首部DV时代影像作品,拿下德国莱比锡电影节金奖、观众最喜爱影片奖及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审团奖等。剧情片女性三部曲《春梦》入围鹿特丹电影节竞赛单元,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香港电影节特别关注奖等。《春潮》2016入围创投单元,正在筹备中。


日期:7/6/2017 (WED)

时间:

-1900 《老头》放映

-2100  嘉宾映后谈

嘉宾:李铁成(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会发起人)



▲第三场:《没有电影的电影节》A Filmless Festival

导演:王我|2015|中国|80分钟|普通话|中英文字幕


中国影史上「最黑暗的一天」:2014年8月23日上午,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当天,栗宪庭电影基金被停水、停电,警察和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将基金会包围,并将大门强行封堵,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北京独立影像展,中国最重要的独立影展之一,多年来受官方打压。在2014的电影展,公安没收影片,自称是村民的暴徒挥拳相向,创办人栗宪庭与策展人王宏伟被短暂拘留。《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以大量手机、摄影机片段剪辑而成,纪录从筹备、举办到遭强行停展的荒谬历程。本片所有视听素材由观众、本地艺术家、参展导演及嘉宾、影展志愿者,工作人员、以及记者和媒体提供,是一部诞生于集体的创作。


导演: 王我

1967年,生于河北省邯郸市;

1995年,本科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

2001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

2001年,开始从事实验影像创作;

2003年,开始从事独立影像创作;

2009年,开始任教于栗宪庭电影学校 (LXT Film School);

2012年,美国Jacob Burns Film Center访问学者;

2014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表演与媒体艺术系访问学者


日期:10/6/2017 (SAT)

时间:

-1800 「作为见证和抗争的中国独立纪录片」讲座

-2030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

讲座嘉宾:黄文海(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会研究员/独立导演)



▲第四场:《淹没》Before the Flood 

导演:李一凡、鄢雨|2004|中国|143分钟|普通话|中英文字幕


○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陶特奖

○法国真实电影节作家协会大奖

○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

○德国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大奖

○葡萄牙里斯本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为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中国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三峡地区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从2003年起水库开始蓄水,至2009年水库蓄水完毕,沿江的城镇、乡村、文物、自然景观不少将被淹没。因中国古代最伟大诗人李白的诗而闻名天下的奉节县也在其中。本片忠实记录了2002年为保证三峡水库第一次蓄水成功,在水位上涨前,奉节老县城搬迁毁灭的全过程。记录了一位开苦力旅店的老人即将失去生活依靠的无奈;一座基督教教堂为搬迁的利益而丧失信仰的过程;以及一群移民干部和一群城市贫民在搬迁、拆除旧城过程中种种无法回避的矛盾纠葛和痛苦的内心挣扎。


导演: 李一凡 

196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现生活、工作于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李一凡导演是2000年之后中国纪录片浪潮中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主要纪录片作品有《淹没》和《乡村档案》。

导演: 鄢雨

1971 年生于重庆。曾在重庆电视台新闻部做摄影记者,后在北京做纪录片和广告摄影师。2001年开始纪录片创作。主要作品有《淹没》,《淹没2》和《爱的风铃》。


日期:14/6/2017 (WED)

时间:

-1830 《淹没》放映

-2100  导演映后谈

嘉宾:李一凡 (中国独立导演、艺术家)



▲第五场:《胶带》Tape

导演:李凝|2010|中国|175 分钟|山东话、普通话|中英文字幕


○云之南纪录片电影节 幻面奖 

○北京独立电影节

○中国独立影像展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波兰新视野电影节


历经多年,我对胶带的研究和使用达到了痴迷和疯狂的境地。我在舞台上再现、在生活中撕扯、在思想深处胶著⋯⋯无处不与它共鸣、共生。在中国这样一个魔幻国度中,我的所作所为注定成为荒诞中的荒诞,以及最终走向徒劳与尴尬。随著国家大事件的不断发生,我被卷入各种极端行为中,在那裡,我终于用自己的身体把「现实」重构,达到了与「超现实」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但最终,我成为一张照片,被社会的力量贴向一张求职表格,被迫地运行于国家机器之上。


导演: 李凝

当代剧场及实验电影领域的代表人物,中国肢体剧场训练方法导师。1997年创建中国最早的肢体艺术团队之一「凌云焰肢体游击队」,并一直担任该团长及导演,创作多部佳作巡演海内外,成为中国这一艺术领域的重要团队。近年为将西方先锋戏剧及公共空间艺术本土化而努力,策划运作国际戏剧节及乡村戏剧节等一系列公共戏剧节,深入探索戏剧如何再度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公共参与形式,探讨戏剧表演如何激起社会话题并且如何介入公共事务;以及戏剧应用于群众身心健康领域。亦受邀出任杭州青年剧团艺术总监,山东省现代艺术研究院创作总监,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兼职与客座教授。


日期:18/6/2017 (SUN)

时间:

-1800 《胶带》放映

-2100  导演映后谈

嘉宾:李凝 (戏剧及电影导演、主演、肢体戏剧治疗导师、策划人)



▲第六场:《家庭恐惧》Family Claustrophobic

导演:胡新宇|2008|中国|176 分钟|普通话、湖南话|中英文字幕


○云之南纪录影像论坛 参展单元   

○瑞士日内瓦黑色电影节 竞赛单元  

○捷克伊赫拉瓦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父亲和母亲都已退休在家。寒暑假,大姐经常把她的孩子寄放在这里,父亲经常给他辅导课程。二姐没事儿就过来做些家务,照顾一下他们。哥哥海归从美国回来,想在国内继续研究他的超导。三姐两次回家过年,她的美国价值观一直是家里津津乐道的话题。现实的做法改变不了60多平米的家和家里人的脾气。锅碗瓢盆,难免磕碰吵架。平时爹妈的高兴和烦心事,基本都是这下两代的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还有,是我的婚姻。

大姐家的孩子上大学了;二姐家的孩子也要上大学了;哥哥去美国又回国了;三姐年休假回家吵了一架又回去工作;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大,母亲也出现了老年经常出现的古怪现象⋯⋯


导演: 胡新宇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电影作者》杂志编委。2001年底,开始拍摄第一部纪录片《男人》。2007年,完成第二部作品《秭归》。2007年7月,做为艺术家艾未未《1001个童话》纪录片上海部分剪辑。2002-2009年,完成纪录片《家庭恐惧》。2013年8月,完成纪录片《刍狗-关于黑道小弟和他⋯⋯》。2016年担任北京独立影像展纪录片竞赛单元评委。


日期:21/6/2017 (WED)

时间:

-1800 《家庭恐惧》放映

-2100  导演映后谈

嘉宾:胡新宇 (中国独立导演)



▲第七场:《江湖》Jiang Hu: Life on the Road 

导演:吴文光|2000|中国|150 分钟|普通话、河南话|中文字幕


○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 新电影国际论坛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瑞士尼昂真实影像电影节


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一个名为「远大歌舞团」的大棚演出团。这个大棚来自河南农村,大棚老板老刘带著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的女朋友和一群家乡村子附近的爱唱歌跳舞的青年男女在路上巡回演出。他们「上路」的目的只是一个:离开没有什么前景的老家,出门挣钱。他们每到所在之处,都要跟当地政府的各政府部门打好关系;演出节目是唱目前最走红的流行歌和通俗舞蹈;演出地点多半选择在大城市的郊区和附近的小镇。老刘和大儿子小刘心生矛盾、演出生意一直不好,有的人因为拿不到工资想要离开。他们坚持巡回下去,但挣钱的前景依然黯淡。


导演: 吴文光

1956年出生云南昆明,中学毕业后到农村当知识青年务农;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后来当过中学教师、电视台记者和编辑,曾策划与组织村民影像计划及民间记忆计划。现为自由职业者。纪录片作品有《流浪北京》、《我的1966》、《四海为家》、《江湖》、《和民工跳舞》、《你的名字叫外地人》、《操他妈电影》、《亮出你的家伙》、《治疗》、《因为饥饿》、《调查父亲》。同时为《流浪北京》、《革命现场1966》、《江湖报告》、《镜头像眼睛一样》的作者。


日期:24/6/2017 (SAT)

时间:

-1830 《江湖》放映

-2100  导演映后谈

嘉宾:待定



▲第八场:《大堡小劳教》Juvenile Laborers Confined in Dabao

导演:谢贻卉|2014|中国|106 分钟|四川话|中英文字幕

1958年,在《四川日报》社任职记者的青年曾伯炎被打成右派后,送到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  沙坪农场劳教。在这裡,他看到几百个十多岁的少年出没于对面的原始森林,和他一样干著繁重的体力劳动,他惊诧万分。不久,这些孩子和四川各地其他被收容的孩子,陆续被送到沙坪农场的一个分场——大堡作业区,开始他们半工半读的劳教生涯。不料,大飢荒横扫了中国大地,这些孩子也遭受到残酷的冲击。本片纪录了白髮老人曾伯炎为了弄清那段痛史,奔走于重庆、四川两地寻访大堡作业区幸存者所作的惊人努力,并籍由他的採访以及小劳教、右派、医生、教研组长、村民等的生动讲述,将观众带到大堡,去触摸那些消逝的心跳。


导演: 谢贻卉

本名谢林蓉。196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曾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四川发生512地震,因协助艾晓明老师川震系列纪录片的採访和拍摄,由此开始自行尝试纪录片拍摄製作。2009年,曾与谭作人一起进行地震遇难学生名单调查,并录像采访遇难学生家长。2012年,完成纪录片《右派李盛照的饥饿报告》。2013年,完成纪录片《大堡小劳教》。拍摄题材大多关涉中国当代史,尤其四川当代历史。


日期:28/6/2017 (WED)

时间:

-1900 《大堡小劳教》放映

-2100  导演映后谈

嘉宾:谢贻卉 (中国独立导演)



本月8部选片均是对中国独立纪录片历年来极为重要的作品。《铁路沿线》及《老头》代表著独立纪录片年代的起步。《淹没》、《胶带》、《家庭恐惧》和《江湖》都记录著在大时代下被逼随波逐流或与奋力对抗生活的个体们。《大堡小劳教》则是对劳教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没有电影的电影节》目击著北京独立影像展于2014年时遭强行停展的荒谬历程。


*开幕活动:《放逐的凝视-见证中国独立纪录片》新书分享会


*讲座:「作为见证和抗争的中国独立纪录片」




主办: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会(香港)


策展人:黄文海


联合策展人:张铁梁 曾金燕


协办: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香港碧波押艺术空间、艺鹄 ACO、栗宪庭电影基金(北京)、台北宝藏岩国际艺术村、台北当代艺术馆、台湾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顾问:崔卫平(中国)、张真(美国)、范可乐(英国)、熊景明(香港)、高琦(香港)、王宏伟(中国)、曹恺(中国)、董冰峰(中国)、林木材(台湾)、班志远(美国)、潘小雪(台湾)、贝岭(美国)、孟浪(美国)、杜阿梅(法国)、谢晶晶(英国)、谢枫(加拿大)、秋山珠子(日本)、欧阳东(香港)。


点击原文链接进入报名

往期导演录

安德烈·萨金塞夫

侯孝贤谈小津

克莱尔·德尼谈小津

考里斯马基谈小津

王兵 布列松 杜琪峰 押井守 法斯宾德

王家卫 彭尼贝克 王久良 贾法·帕纳西

阿巴斯谈塔伦蒂诺 克里斯蒂安·蒙吉 

塔可夫斯基 是枝裕和 卢奎西亚·马特尔

特吕弗 河濑直美 胡金铨 谢飞

戈达尔  侯孝贤 考里斯马基

铃木清顺 北野武 特吕弗

伯格曼与费里尼 大卫林奇

李沧东 娄烨 法哈蒂

姜文 贾樟柯 今村昌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