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若昂·罗德里格斯|《鸟类学家》上海映后谈

2017-09-25 Colin 导筒

9月24日,上海酷儿影展邀请到第69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奖影片《鸟类学家》参与闭幕展映,映后导演João Pedro Rodrigues、艺术指导João Rui Guerra da Mata参与了见面会,两位主创与观众畅谈影片思想及幕后故事。



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 他曾经在里斯本大学学习生物,致力于成为一个鸟类学家,但不久便放弃了学业进军电影制作,后来毕业于里斯本电影学院。他的作品探索各种皮囊下的人类欲望-反射电影史,从经典类型到纪录片,到实验电影无不涉猎。


他执导过五部长片:O FANTASMA (2000), ODETE (2005), MORRER COMO UM HOMEM / TO DIE LIKE A MAN, (2009), A ÚLTIMA VEZ QUE VI MACAU / THE LAST TIME I SAW MACAO (2012)。与若昂• 慧• 格拉德玛塔合作执导鸟类学家(2016),这部电影在洛迦诺电影节荣获最佳导演奖项。他的电影在世界各大影展展映并获奖,包括戛纳,威尼斯,洛迦诺和柏林电影节。


João Pedro Rodrigues was born in Lisbon, Portugal.He began by studying Biology at Lisbon University to become an ornithologist but soon gave it up for Cinema Studies and graduated from Lisbon Film School. His work explores human desire in all its guises - and disguises - reflecting the multifarious history of film, from classic genres to documentary and experimental film.

He directed five features: O FANTASMA (2000), ODETE (2005), MORRER COMO UM HOMEM / TO DIE LIKE A MAN, (2009), A ÚLTIMA VEZ QUE VI MACAU / THE LAST TIME I SAW MACAO (2012) - co-directed with João Rui Guerra da Mata - and O ORNITÓLOGO / THE ORNITHOLOGIST (2016), which won the Silver Leopard for Best Director at Locarno Film Festival. His films premiered and won prizes at the world’s foremost film festivals, including Cannes, Venice, Locarno and Berlin.


若昂• 慧• 格拉德玛塔生于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70年代曾居住于中国澳门。他曾学习平面设计与字体设计,并在1995年开始电影事业。他于2004-2011年间在里斯本电影学院教授艺术指导/电影制作。他在多部长片/短片中担任联合导演,编剧,助理导演,艺术指导,制片人,造型师等,特别是在他的搭档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的电影中。


JoãoRui Guerra da Mata was born in Lourenço Marques, Mozambique. In the Seventies he lived in Macao, China.He studied and trained in Graphic Design and Typography and started working in cinema in 1995.He teached Art Direction / Production Design at the Lisbon Film School (ESTC) from 2004 to 2011.He worked in several features and shorts as co-director, co-writer (the last being O ORNITÓLOGO/THE ORNITHOLOGIST), assistant director, art director, production designer, costume designer, and make-up artist, notably the ones directed by João Pedro Rodrigues.



策展人:为什么今年要选这部作为闭幕影片,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可能难以被理解,首先这的确是一部有酷儿元素在的影片,但是可能和我们之前看到的关于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非常不一样,其中还有很多宗教元素,我希望两位主创先来谈一下创作影片的初衷。


导演João:首先我非常感谢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放映我们的电影,这是第一次我们有机会把自己的作品带到中国大陆来,之前我们有两部短片,其实是想要在中国放映,不是酷儿题材的,但由于各种原因,都被禁放了。


对于我来说,就像策展人刚提到的,为什么要在这次影展放这部片子,对于我来说,这个活动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下,很少有机会,包括在影院看到这样的电影,也要感谢葡萄牙领事馆的领事,一定程度上说,这也象征着我们葡萄牙出品的电影在中国也可以生根发芽,有正式的机会放映。


导演: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 

João Pedro Rodrigues


其实不光是在中国,其实本片在其他国家放映的时候,观众们都会有很多疑惑,我不想制作浅显的电影,虽然在我看来并不觉得影片很难理解,这里面有很多喜剧的元素,我听到了你们的笑声。最开始,这部影片的基础是一个神话故事,从里面得到了灵感,故事里是一个男人,后来他被称作圣人,就是圣安东尼,他是在12世纪生于葡萄牙里斯本,逝世的地方就是电影里最后拍摄的城市,意大利的帕多瓦。这部电影其实是自由地,象征性地对圣安东尼人生的重新演绎和展示。


制片Mata:感谢大家来看电影,并留下来参加这个环节,我们很高兴来到中国,得知上海也有这样的酷儿影展是很大的惊喜,对于电影本身来说,现在很多酷儿电影里都是简单地展示纯爱故事,电影本身的确有娱乐的元素和作用,但更多时候,电影,尤其是酷儿电影,其中包含的内容应该是更加发人深思的,有时候当然会想看轻松的电影,但是我们也需要可以思考,产生困惑的电影,这也是我们的想法之一。


制片人:朱奥·胡·格拉·达·玛塔 

João Rui Guerra da Mata


观众提问:关于电影的基调,像刚刚提到的,其中有戏剧的部分,也有很多喜剧元素,但整体来说,影片是比较中立,没有走到某个类型和调性里,请问导演是如何去掌握这个基调的?


导演João:我拍片时也经常考虑电影和电影类型的关系,特别是在好莱坞与工业流水线电影发达的情况下,这些类别都是很清楚的,而我很喜欢创作不同类型混合的作品。就像有时候学习一门语言,但是在精通了这种语言之后,怎么去使用,让它变成只与朋友交流或者只有自己能理解的,比较秘密的一种,是这样的过程。


制片Mata:电影的调性的确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之一,这是比较复杂的,在影片最开始,可以看到像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划着船去观察鸟的过程,慢慢到中间,主人公开始去探索更多的时候,就有点像50年代末的美国西部片,包括里面的舞蹈,篝火狂欢,都是在西部片里会看到的视觉元素,到后面还有很多喜剧的东西,我们想要不同的元素加入电影。



策展人: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酷儿影展,所以如何理解这部影片当中的酷儿元素,以及对于你们来说酷儿究竟是什么。


制片Mata:其实我们也希望观众去思考酷儿是什么,对每个人意味着什么。


导演João:作为一个男性的电影创作者,在制作电影时,我也是选择一些与自己有共鸣的故事和内容,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思维,有时候那不一定是我自己的故事,但构思的时候,都是以个人生活作为基础,我不会刻意去想我要做的是酷儿电影,或者说男同的电影,我只是在思考怎样把故事讲到最好。这是忠于自己的过程,是去告诉别人,世界和生活意味着什么,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探索。


电影是想象的过程,我很难回答,以酷儿角度去理解电影,这不是一个初衷,只是忠于自己去创作,诚实地呈现想要的东西,比如说像法斯宾德导演,在德国,他也是一直是拍摄自己想要的故事,只是被观众和社会贴上了各种类别和标签,但本质是想要做忠于自己的作品。


制片Mata:我觉得酷儿宣扬的精神就是个人化的想法,我们有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表达自我的认同,不需要把自己限定在某个规则里,而现在很多所谓的酷儿电影,其实已经和普通的异性恋故事是一样的,只是简单地把角色换成同志,这不是我们需要的。



策展人:我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之前在影展中,我听到其他的创作者说,我拍LGBTQ题材,是因为现在这类题材的作品很多,竞争激烈,我们也想拍出不同的故事,我觉得不管是不是为了酷儿的题材还是出于本身的初心来拍,我觉得都是非常优秀的。


观众提问:电影里面有很多象征性的意向,其中有一幕是在森林里,出现动物标本的场景,这其中有什么用意?


导演João:我也很难非常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影片的确在不同的类别和元素间徘徊,而到出现有很多标本的森林时,这个故事已经非常寓言化了,像是动物的鬼魂在森林之中。另外还有一点,像开头我们拍成国家地理一样的感觉,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这些节目,都会感觉那些动物并不真实,只是概念上的,像图像一般,所以这也是一个角度。



制片Mata:在欧洲其实很难看到犀牛和长颈鹿,其实可以理解为在人物穿越森林时,时间已经定格了。


观众提问:影片里用到了很多中国的元素,宗教的,包括天狗这样的符号想要表达什么,作为一个外国导演,在影片里运用这些中国元素有什么特殊的用意?


制片Mata:首先要交代一下个人的经历,其实在十多岁之前,我一直住在澳门,那时澳门还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成长在那样一个不同的环境下,对于一个欧洲移民的家庭,对我个人来说是影响很大的,其实粤语是我除了葡萄牙语以外的第二语言,我还有一个小七岁的弟弟,粤语是他的母语。我的父亲之前是在澳门的海军工作,因为当时的政治等各种原因,我没有办法去中国大陆,但对于中国文化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们创作的一部长片和五部短片都是和中国或者亚洲有关的,有一些是在澳门完成,有一些在葡萄牙完成,我们把这部分作品统称为自己的亚洲电影系列,其中长片是《我最后一次看见澳门》,对于这两个中国角色,其实都在我们之前的作品里出现过,其实这是个浪漫的引用,从我们之前的作品里。


我最后一次看见澳门(2012)


导演João:两个中国角色的出场像外星人一般,突然出现没什么征兆,不管在电影里还是现实里,都有很多中国人去走一个朝圣的路线——“圣詹姆斯之路”,是徒步朝圣的线路,我自己也去走过,在路上我也遇到了很多中国的游客。


观众提问:我觉得影片里两个中国姑娘看起来有些无知,是迷信的,感觉没有很好地代表中国或者澳门的文化和元素,请问导演对中国或者澳门文化的理解是怎样的。


制片Mata:你没有看过我们之前关于澳门的几部作品,我并不觉得笃定地去相信一些东西就代表了无知,不管是基督教,佛教,任何宗教,包括孔学等等,这些都是信仰,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份很珍贵的坚持。


导演João:在这样一部完全虚构的作品里,人物的性格,或者承载着一些符号性的东西也好,都是故事的一部分,他们都无法代表什么文化。


《鸟类学家》日本版海报


观众提问:我也是在前葡萄牙殖民地长大的,对电影里的一些元素也有了解,你们为什么选择把圣徒安东尼的故事重新演绎,据我了解他是掌管“失去之物”的是圣人?


导演João:圣安东尼不仅代表失去的东西,他也在宗教中代表了里斯本这座城市,我一直很感兴趣,现在的天主教还是和社会很多方面产生影响,我虽然不是教徒,但是我觉得这些影响,在葡萄牙是很有意思的,很紧密,天主教在西欧还是非常有力量的存在,我想用电影去探索,葡萄牙一直到74年都是被集权统治的国家,我们听到很多关于圣徒的传说故事,都是在国家政府控制下的,比如他保护婚姻和家庭,但你去看统治者势力以外的版本,圣安东尼其实是反对很多宗教的构建的,他是一个想要回到自然,脱离宗教束缚的人。



其实在写这个故事时,这里面所有的情节都是跟这个圣人本身的经历,来自书和传说中的有关,但他生活在中世纪,我们也无法确定都发生过。其中有一个故事,在圣安东尼的旅程中,他曾住在一个富人的家里,这个富人非常好奇,这个寄宿的人是谁,就通过钥匙孔去偷看圣安东尼,发现他在紧紧的抱着耶稣的雕像,我们把这个故事也改编为这次的电影情节,我们的男主人公的名字“费尔南多”也是圣安东尼原来的名字。


现场照片拍摄及对谈收录:Colin


近期文章


山本耀司 | 想回归自我时,就看小津电影

顾桃 |诗意是鄂温克族的天赋

圭达尼诺 |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专访

黎小锋 | 纪录片,请少些功利

杨德昌 | 短片《洋洋》致敬《一一》

王家卫的新千年十佳华语电影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惊悚基石

胡杰 |「要有光」等系列版画作品选

米田麻衣 |《阿婆的四季》与海南Net

杨德昌 | 写给成濑巳喜男的赞美文


导演展映


“诗歌·影像——灵晕的追寻”影展

第5届“中国国际女性影展”展映片单

毛晨雨 | 稻米的世界:贵度姐妹记

香港电影资料馆 | 李丽华特展

古根海姆美术馆 | 开机:电影中国



电影节


第17届南方影展 南方奖竞赛入围名单

2017山形纪录片节-国际竞赛单元

2017山形纪录片节-亚洲新浪潮单元

第十届华语纪录片节 竞赛单元

国际精选/新北市纪录片

历届作品回顾/香港作品选


导演访谈


乔治·A·罗梅罗

安德烈·萨金塞夫

侯孝贤谈小津

克莱尔·德尼谈小津

考里斯马基谈小津

王兵 | 布列松 | 杜琪峰 押井守 法斯宾德

王家卫 | 彭尼贝克 王久良 | 贾法·帕纳西

阿巴斯谈塔伦蒂诺 | 克里斯蒂安·蒙吉 

塔可夫斯基 | 是枝裕和 卢奎西亚·马特尔

特吕弗 | 河濑直美 | 胡金铨 | 谢飞

戈达尔 | 侯孝贤 考里斯马基

铃木清顺 北野武 | 特吕弗

伯格曼与费里尼 大卫林奇

李沧东 |  娄烨 | 法哈蒂

姜文 | 贾樟柯 今村昌平


扫描二维码关注[导筒]

微信号 : directub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