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恶劣的施虐者!特朗普为啥痛骂这个国家?

关不羽 功夫财经 2019-09-11

给关不羽打 call

特朗普的药方在现实世界中困难重重——你可以把企业逼离中国,但是很难让他们重回美国。

如果在华企业真把生产线都拉到越南,那么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只会更严重。

美国制造业的振兴,真正的竞争不是来自中国制造,而是高端制造业发达的欧洲。

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同比下降12%,创下10年前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

与此同时,在华的美国企业纷纷将生产线撤离的消息也密集发布,包括骆驰(Crocs)洞洞鞋、Yeti牌啤酒冷却器、Roomba扫地机器人和GoPro运动相机。另有媒体报道,苹果也计划将 15% 到 30% 的硬件装配移出中国。

然而,未能如特朗普所愿的是,这些从中国“出走”的企业,并没有回归美国本土,他们中大多数选择去了东南亚、印度等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

这轮摩擦下来,对“美国制造业复兴”没什么帮助,连贸易逆差的缩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越南出口贸易的爆发式增长,成了摆在特朗普面前的新问题。


越南有望在今年超过英国、法国和印度,成为对美七大出口国之一

是时候探讨一下,特朗普强硬的贸易政策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能干成吗?

根本问题是货币


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比较特殊,不是简单的贸易结算,而是涉及到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二战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从此美元身担两角,既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法定货币,又是国际核心货币。

这套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核心问题就是实现“美元循环”——让国际市场的美元回到美国。如果流不回去,那么美联储就要超发货币以维持国内市场流动性,由此引发的美元通胀,会威胁到美元的信用。

实现美元回流无外乎两个途径。其一是贸易路径,各国即进口美国商品,最典型的是沙特等海湾土豪动辄几亿美元的军购大单;其二是金融路径,各国向美国投资,比如购买美国国债、投资美国资产。

战后头二十年,美国通过对外投资输出美元,各国再用美元进口美国商品实现美元的回流,即“金融输出,贸易回流”实现美元循环,马歇尔计划就是典型。

但是,上世纪六十年欧洲和日本相继复苏后,对美国的工业制造业形成了挑战,美国的出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例逐年下降。此消彼长,金融路径就越走越宽,几十年间美国成为投资资金流入最多的地区,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领先的高科技水平给了全球投资很好的回报。

美元循环颠倒了过来,变成了“贸易输出,金融流回”。这一变化影响深远,贸易和政府财政的双赤字正源于此。

双赤字维持了全球经济发展与美国经济的繁荣,代价则是产业结构“失衡”。金融、高科技产业是主要受益者,而传统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部门就成了主要“受害者”。

前者的高度繁荣却不能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接纳后者凋敝形成的失业大军,此消彼长的结构失衡,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引发了美国社会巨大的焦虑,这才有了“另类总统”特朗普的上台。

其实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总目标并无新意,就是减少赤字,是放大版的里根经济政策。里根时代对内减税、放松管制以求扩大税基,增加联邦政府税收,以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对外则重点敲打存对美贸易巨额顺差的日本,减少贸易赤字。

只不过特朗普这次要敲打的不只是日本,而是所有存在贸易赤字的贸易伙伴。特朗普政策最有新意的地方是“重振美国制造业”——他试图把削减贸易逆差和重振美国制造业联系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双赤字问题。所以他挥舞关税大棒,试图以利润指挥棒逼迫企业转移,从而调整全球产业结构。

问题是,特朗普的药方在现实世界中困难重重——你可以把企业逼离中国,但是很难让他们重回美国。

“世界工厂”的难题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既与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又是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受益者,成为特朗普贸易政策的首要针对目标。特朗普挥舞的是关税武器,这是解决贸易逆差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中国要么减少出口,要么把出口美国获得的美元以关税方式还一部分给美国这在特朗普看来,肯定比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回笼美元要“划算”——关税是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而国债是美国政府的负担。

可是,美中贸易名义上的逆差是缩小了,问题没有解决,因为逆差跑到其他国家去了。面对越南出口贸易的爆发式增长,特朗普没有做好准备。

一开始,特朗普还没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在2月份的河内会晤上他还曾称赞越南为缓解贸易失衡所做的努力,并和越南签署了200亿美元的贸易合同。

6月份才回过神来,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特朗普突然把话题转向了越南,说越南“几乎是所有国家中最恶劣的贸易施虐者”。即使以特朗普的刻薄风格,这话也算很难听了。因为,他发现美越贸易的结构比美中贸易更为失衡。

2018年美越双边贸易额是589亿美元,但逆差达到了400亿美元左右。比起中美之间6300亿美元,这点贸易额不算什么,但是美越贸易逆差竟然达到了双边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

而且,中国承受的关税压力越大,越南对美出口就越旺盛。今年一季度,在美国的40个主要贸易伙伴中,越南对美出口增幅位居第一。特别是手机和电脑,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200%和78%。

如果在华企业真把生产线都拉到越南,那么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只会更严重。道理很简单,中国发展了那么多年,国内市场、外汇储备都成了规模,美中之间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比较多。

中国可以成为美国出口商品的市场,但是越南呢?只会成为投资到达国,这就意味着不仅不能缩小贸易逆差,还会从国际金融体系中分走投资——美国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吗?

特朗普没有意识到,中美贸易摩擦成了八十年代日美贸易摩擦的翻版。当时里根政府按住了日本,却让中国成了间接的受益者。这次日本换成了中国,而中国昔日的角色换成了越南。

产业转移服从的是经济规律,而不是政治逻辑。资本逐利而行,关税打压导致中国制造无利可图时,资本的最优选择不是美国,而是比美国更有比较优势的东南亚和印度等地。

只要制造业转移的方向不是美国,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就无法解决。这是美国在国际产业中的分工决定的,你占据了产业链的上游——金融、技术研发、高端制造。向下争夺中低端制造业的空间是行不通的——苹果之类的明星企业回国开厂是一回事,义乌小商品市场上千千万万“中国制造”搬家是另一回事。

如果“中国制造”打散,变成“越南制造”、“柬埔寨制造”、“印度制造”……的一连串,美国准备挥舞关税大棒玩“打地鼠”吗?

更荒谬的是“关税”大棒本身的效力也很可疑。越南的对美贸易爆发式增长包含了大比例的转口贸易,“中国制造”送到越南贴个标签,又跑到美国去了。越南白白得了一笔“关税红利”,而且可以搞这种转口贸易的国家多的是,特朗普压制了越南也没用。

反而是打出去的每一颗关税子弹都成了越南们的营养品。这对美国有什么好处?特朗普措辞严厉地针对越南,是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如果这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这个方向继续,美国贸易赤字还会回升,甚至高于当前。而美国制造的振兴也无从谈起。

美欧关系微妙


美国制造业的振兴,真正的竞争不是来自中国制造,而是高端制造业发达的欧洲。

特朗普在上台后,对欧洲的打压是很明显的。由于北约的存在,美欧关系的复杂性远胜于中美关系。从防务费用分摊,到航空航天产业等高端制造业的竞争,矛盾错综复杂。特朗普炮轰欧盟对空客公司的补贴,炮轰汽车关税不平等,炮轰北约盟国军费开支过小,都切中了要害。

而欧盟方面的应对体现了老欧洲政治家的高度智慧,该让步的迅速让步,避免了问题堆彻的“总体战”。你说要把军费支出提高到国内GDP的2%,我就给你回一个1.5%;汽车关税问题上,你说欧盟对美国车征税太高,我直接回给你双方零关税方案。

在部分问题上明确、公开的迅速让步,让特朗普有成果可以在国内炫耀,使得欧盟避开了锋芒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美欧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是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竞争,碰撞是迟早的事。比如空客的补贴问题还没正式开场,波音自身问题深陷泥沼而搁置,但是这个争端不可能就此消失。

又如,美国能源出口问题,欧洲大规模进口俄罗斯油气,对伊朗也体现出很大合作潜力,美欧之间分歧巨大。还有最近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RP之争,欧盟直接敲打了美国互联网巨头,触及了美国经济的核心领域。

这还是“存量”问题,如果美国振兴制造业的一系列国内政策,引起高端制造业领域的迁移,那么引发的美欧分歧将是深刻的,这可能是美欧经贸关系的未来焦点。

启示与展望


中美贸易摩擦涉及到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迅速占据了国际舞台的C位。主角光环过于强大,遮蔽了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整体性——他的终极目标不是战胜中国,而是重振美国经济,乃至重塑“美元循环”的模式。


▲三位美国专家总结说:“这便是为何与中国打贸易战根本是无意义的”。

但是,在美元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体系之下,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是很困难的。著名的特里芬悖论早已揭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取决于美元的稳定,美元的稳定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但全球清偿力供应又依赖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

美元的角色冲突是结构性的,即使成功实现削减贸易逆差,也只是缓解部分问题而已。美国的经济焦虑不能简单地归于“霸权主义”。

而中国作为本轮全球化最大受益者,应该深刻体会到国际分工体系带来的效率优势。中美之间紧密的经贸关系是需要双方努力维护。对美国关切的问题、合理的要求应该迅速做出积极的回应,是应有之义。欧盟在这方面确实做得比较成功。归根结底,贸易是合作而不是战争,中美贸易摩擦会长期存在,而不是破局。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的经济形势不能全部归咎于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因劳动力、环境保护等要素成本上升,产业外迁早在中美贸易摩擦前已实际在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中发生,贸易战只是将压力放大。

解决经济问题,一定要面对现实。“文明冲突论”之类的宏大叙事一两百年后再来反思也不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无法大而化之。美国应该意识到,弄死隔壁老王还有对街小吕,自身产业结构问题是无法通过打压贸易伙伴来实现的。

而中国也应省视自身经济问题的根源,甚至应该参考一下特朗普国内经济政策的成功之处,大幅减税激励、去除繁文缛节式的管制措施,都是很好的经验。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制造出走他国?其中有多少是市场因素的作用?中国还有十亿人从未坐过飞机,仅5%的人拥有护照,鄙视“中低端制造业”是不是现实?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不管特朗普要干什么,中国只要“练好了内功”,很多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功夫财经学者矩阵

李大霄 | 马光远 | 王福重 | 时寒冰 | 胡润 | 肖锋 | 郎咸平 | 如松 | 欧神 | 今纶 | 二号头目 | 凤来仪 | 关不羽 | 尼德罗 | 维克多 | 布尔费墨 | 管清友 | 熊志 | 杨德龙 | 孙骁骥 | 陈兴杰 | 林奇 | 黄凡 | 聂辉华 | 周俊生 | 樱桃大房子 | 马硕 | 杨红旭 | 徐斌 | 盛夏 | dittojeff(地图) | 财经麻辣姐 | 狮刀 | 曲凯 | 银行螺丝钉 | 花荣 | 朱红之泪 | 苏小妹 | 海马小姐 | 孙亚菲 | 浮云 | 女王小姐姐 | 水原十口 | 孙哥 | 余清泉 | 冷眼 | 叶云燕 | 季老湿 | 魔都财观 | 彭蛋蛋 | 张虎成 | 趋势交易的奶爸 | 财主家的余粮 | 猫叔 |

……

热文回顾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猛戳“阅读原文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