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苑丨嵇伟:​沉默害羞的莫言,也有蔫坏的一面

嵇伟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嵇伟,1970年从上海去淮北插队八年半。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文汇报的《文汇月刊》。1983年由上海作家协会推荐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4年赴英。1998年开始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国际台工作。2015年从BBC辞职,开始周游世界。

原题

三言两语聊莫言




作者:嵇伟


     

因为疫情困在伦敦,闲来无聊,翻出一篇几年前应景写莫言的文章。



这个星期一(2012年10月8日)我在纽约和大学同学孙忠雄聊天时,他提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应该在莫言和村上春树间。虽然我俩没有下赌,但我希望是莫言,尽管我也很喜欢村上。        
    
二十多年前,当莫言的《红高粱》系列轰动中国文坛时,我就多次半开玩笑的说过,如果有一天诺贝尔文学奖能颁给中国的作家,最有可能获奖的就是莫言和贾平凹。
                 
 “默言”    
     
第一次见莫言是在1986年初,那时我是《文汇月刊》的编辑,去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家班找李存葆和崔京生组稿,而莫言是解艺作家班的学员,刚发表了引起文学圈注意的《透明的红萝卜》。
     
我的印象是,和他那些高谈阔论的同学不一样,莫言外表平凡且带点害羞,他那天安静的坐在宿舍的一角,听我们胡天海地的瞎聊,甚至没有插过一句话,沉默得很像他的笔名“莫言”。

莫言(左2)在《红高粱》剧组与巩俐、姜文、张艺谋合影
     
在那之后没两个月,整个中国文学圈里就开始讨论这之前几乎默默无闻的莫言和他的《红高粱》,还有人把他比作中国的马尔克斯,而深爱《百年孤独》的我也从此对依旧在各种场合保持害羞状的莫言生出好奇。
     
尽管寄给我的文学杂志多到根本无法看完,但对莫言的小说我总不会放过,不仅是倾心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更觉得他的作品震撼心灵,但是他那过于血淋淋、活生生的暴力描写,比如生剥人皮等,却时常让我做噩梦,还曾从梦中哭醒过。
     
所以有时会猜,莫言之所以“默言”,也许是怕自己一开口说话,可能会蹦出太令人瞠目结舌的东西?

莫言左书:我是一个乡巴佬

                 
“大表哥”
     
其实沉默和害羞的莫言很有蔫坏一面,这是我偶尔和他一起参加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的笔会时,对他稍有了解后发现的。那次由黄宾堂带队的丹东-宽甸笔会邀请了十多个青年作家,其中包括莫言、刘震云、刘毅然、肖亦农、洪峰、刘西鸿、张欣和我。
     
笔会间的一次晚宴有辽宁省委领导人出席,在省委副书记还在台上发言、领导尚未入席前,我们这桌居然在莫言和魏人的带领下把一桌菜一扫而空,然后开始抢西瓜,以致组织者生气的斥责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作家!

1986年的莫言

     
组织者在宽甸安排我们体验民生,住在农家客栈,男女各一屋,统睡在大炕上,入睡前男生屋里传话过来说,根据莫言的经验和建议,为避免传到虱子,晚上睡觉要脱光衣服,早上起来用炕帚扫遍全身,然后再穿衣服。结果导致女生屋子一片笑骂。
     
第二天在中朝界河鸭绿江坐船回丹东,好几小时沉浸在鸭绿江中游的碧水青山中,人人感觉宁静到无事可做,莫言就自封为我的“大表哥”,加封刘毅然为我“二表哥”,还信誓旦旦的承诺,任何时候有人欺负我,表哥们一定挺身而出。当然,这一承诺从来没有兑现过。

1990年代,莫言在一处仓库写作《酒国》

   
倒是当时没有受封的刘震云后来借用过“表哥”之名。刘震云在某次途径上海时到文汇报找我聊天,告诉报社门卫他是我的表哥,门卫打电话上来后却被没有表哥的我坚决否认,以致他差点被报社门卫当骗子报警——这是题外话。
                
不解的疑惑
     
此后不时听说一些关于莫言的传闻和故事,也听说他尽管好作品不断,但军中仕途不顺,在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后,他是著名军队作家中授衔最低的,听说只被授予中尉,这也许是他最终在1997年离开军队的原因。

莫言戎装照

    

1994年我出国前不久,莫言和崔京生等人正在山东高密莫言的老家写电视连续剧挣钱,我被邀请去高密玩。
     
高密县城里那时只有一条街,街上有一家供销社、一家布店和几家小店,连一个像样的饭店都没有,莫言就弄了辆车把我们拉到他乡下的家里吃饭。
     
大作家莫言的家也像他的外表一样平凡,但他的妻子却贤惠能干,在地里干完活后,还能整出一桌丰盛的饭菜。满脸慈祥皱纹的莫言的老父亲也在,还有莫言念小学的乖巧的女儿。

荣获诺奖后,莫言在高密老家旧居接受记者采访

    
后来每当读到或提到莫言时,我心里总会冒出当年从莫言家出来后生出的不解的疑惑: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民的儿子,一个外表太不起眼而生性又那么沉默寡言的莫言,他的笔下怎么会涌出如此震撼人心、回肠荡气、魔幻万千的作品?他的灵感来自哪里?
    
今年(2012年)4月,莫言、刘震云和李敬泽等代表中国作家来伦敦参加2012年书展,但我在年初已经订好了4月上旬回上海看望父母的机票,错过了和昔日的熟朋旧友叙旧的机会,但莫言现在获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大表哥”别来无恙。

作者今年2月摄于阿根廷切·格瓦拉出生地


延伸阅读
嵇伟:另类知青,
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


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给老编续杯咖啡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文苑新生代

金弢 :莫言先生"哭"倒了柏林墙

顾晓阳:我们的今天,
得益于他们的昨天顾晓阳 :湖街客栈,高朋满座一碗炸酱面伺候 顾晓阳:洛杉矶的家被盗,
阿城哥几个成了福尔摩斯顾晓阳:洛杉矶,乡愁变成了数码的顾晓阳:顾城最后的日子顾晓阳:先锋小说家马原张抗抗:无法抚慰的岁月
张抗抗:被抄走的日记,11年后“漂流”回来了
方方:提起笔我就是悲观主义者
方方:生命到底有怎样的坚韧
迟子建:对方方的一次写生阿城:“文革”结束,大专院校进了一大批社会油子查建英:那的确是一个浪漫时代
鄂复明:"文革地下文学"
毕汝谐《九级浪》完璧再现毕汝谐:关于《九级浪》的一段回忆金弢:诗人舒婷与莱茵河的红草莓张洁:带着沉重翅膀扑进无字文坛路遥在德国被偷300美金之后徐晓:我的朋友史铁生北岛:七十年代记忆断章北岛:我的八十年代马雅:想当年,郭路生和他的朋友们 戈小丽:郭路生在杏花村诗人芒克:我完好无损地活到现在周舵:当年最好的朋友诗人多多潘婧:一个白洋淀女知青心路历程甘铁生:白洋淀诗人群落的开心年月《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考启麦:解读地下文学《决裂·前进》王小妮:我们身上的暴戾

王小妮:80年代没有传说那么美好

王小妮:文革这代人的悲哀与自救

徐敬亚:我的诗人妻子王小妮

柴静记野夫:日暮乡关何处是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侯杰:站在桌子上的大使夫人卢新华与"伤痕文学"的应运而生王家新:我的八十年代黑马:1977文青们的春播秋收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