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论 || 七支供养对修持有何重要意义 · 2016《解脱庄严宝论》

正法互联 2021-04-24

《普贤⾏愿品》就是七支供养的修持。

它包含了积聚资粮和净除罪业两个部分,

因此是⼀个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

也可以说是修持的总纲,但有时唸多了,

也容易忘记它的重要性。


精要预读 



2016

系列十四


| 关键词 |

修持坐姿   身顶礼的功德及意涵  大礼拜 七支供养


恭录自 // 

2016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解脱庄严宝论》 第九天




上一期

传授菩提心戒时戒师与戒子所应具备的条件


⼀切修行的要点


⼀切修行的要点,可以归纳为积聚资粮和净除罪障两部分。

积聚资粮的目的是聚集修道的顺缘,净除罪业是消除修道的逆缘,任何修持都需要具备这⼆个部分。

例如在观修菩提心时,积聚资粮有助于你获得修持菩提⼼的顺缘,净除罪业的修持有助于你消除修持菩提⼼的逆缘。


第十三世法王与七支供养的典故

七⽀供养是修持的总纲


七⽀供养主要出⾃于⼤乘经典,尤其是《华严经》〈净⾏品〉,它包含了积聚资粮和净除罪业两个部分,因此是⼀个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也可以说是修持的总纲,但有时唸多了,也容易忘记它的重要性。


《第⼗三世法王噶玛巴教⾔集》当中提到一段故事:

        当年楚布寺有一位名叫蒋采的纠察师,他很爱发问,话也多,但没什么知识。

有⼀次他随第⼗三世法王到楚布寺山下⼀个名为德谦杨惹的圣地,也就是第三世法王噶玛巴让炯多杰和弟子们闭关的⼀一个静处。


第⼗三世法王对蒋采说:

「我们难得来到如此殊胜地方,你来来唸诵七支供养文。」


结果蒋采问:「什么是七⽀供养文?」


法王说:

「就是《普贤行愿品》中的那段⽂字。」。


他回答说:

「那个太长了,背不起来,有没有比较短⼀点的?」

法王说那就唸: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及佛道」


这四句就好。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普贤⾏愿品》就是七支供养的修持,也不知道七支供养的修持是如此的重要


七支供养广解与略解


七⽀供养可以归纳为三种供养:

承侍供养、财物供养和修持供养。


礼拜⽀和供养支,分别属于承侍供养和财物供养;这里的承侍指的是身体和语言上的承侍奉献,但现在很多人误以为承侍是指消灾经忏,这是不一样的。


接着后⾯的五⽀是指修持的供养。

另外,

七⽀供养也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

积聚资粮、净除罪业、增长善业、无有完尽。

忏悔悔⽀就是净除罪业,

随喜赞叹⽀就是增长善业,

回向⽀是无有完尽,

剩下的其他四⽀就是积聚资粮。


再简略来讲,

七⽀供养可以归纳为二个: 净除罪业和积聚资粮。

忏悔悔⽀为净除罪业,其它六支为积聚资粮。


其实七支供养的每⼀支,都包含了积聚资粮和净除罪业这二个部分。


例如礼拜支的本⾝身是积聚资粮,这个大家都知道,它为什什么同时也是净除罪业呢?

因为透过礼拜可以净除我们傲慢的烦恼。



七⽀供养的每一支,

都能消除我们某一种的烦恼。

举例来说,

礼拜⽀对治的是我慢,

随喜支对治嫉妒心,

请转法轮轮⽀对治愚痴。


大礼拜的意涵

当大礼拜修持有效时会发生什么?


在座有许多人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做四加行当中大礼拜的修持。


但我们得问问⾃己:

「拜完了⼗万遍,我的傲慢是减少了,还是变得更傲慢了?」

「完成了⼗万遍的修持,有没有觉得⾃己很了不起的傲慢之心?」

这是我们要反省的。


傲慢通常带有轻视他人的意思,而礼拜刚好是轻慢的相反,我们可以看到礼拜时五体投地的动作,是将⾃己最尊贵的头部放到了最低的位置,然后碰触到对方的脚,这象征著百分之百的谦卑和恭敬。

⽽且对于礼拜的对象,也就是三宝圆满的功德,⽣起发⾃内心的向往,恭敬之心油然⽽生。


因此大礼拜不只是一个动作,而是发⾃内⼼的⼀种向往、⼀种恭敬。


礼拜⼀般分为三种:

⾝的礼拜、语的礼拜和意的礼拜。


对于⾝体的礼拜,⼤家比较有概念,但是各个教派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礼拜⽅式。


现在⼀般来说,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礼拜⽅式,都是你先站起来,然后拜下去再站起来来。


但其实过去印度的传统并不是这样的。西元第八世纪左右,一位前往印度的中国译师记载,当时他以中国佛教的方式礼拜,却被印度的佛教徒取笑,因为印度的礼拜⽅式是跪拜,并不需要站起来。

总之,礼拜的方式有很多种,藏传佛教四⼤教派也都有各⾃不同的礼拜⽅式。


第⼆种语言上的礼拜指的是对他⼈的赞叹,例如讲述他⼈人的优点等等,这也算是一种语⾔上的礼拜。


⼼上的礼拜就是对他人的恭敬之情。

我觉得要做到真正如法的礼拜,⼀定要是发⾃内心的,不然礼拜只是⼀种形式而已。


有些寺院的确有这样的规矩,在法会前进入大殿时都要礼拜,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把它当成是⼀个规矩、⼀种传统,这样就没有太⼤意义。


尤其如果做完了十万遍的⼤礼拜,结果却⼀直诋毁他⼈、轻视他人的话,这是很危险的。

我觉得,当一个宗教只剩下形式⽽不知道深层的内涵的时候,这是很危险的。


那么⼤礼拜的⽤意是什么呢?

就是降伏我们的我慢。


所以我们要好好想想,完成了十万遍大礼拜的四加行功课后,我们在⽇常⽣活中的行为又是怎么样的?

我们平常在语⾔上是赞叹他人呢,还是时常在诋毁批评他⼈?

如果总是在批评他⼈,那就没有做到语言上的礼拜。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看⾃己的⼼念是什么?

我平时对他人的善功德是随喜呢?

还是隐隐觉得有些嫉妒?

觉得对方也没什么了不起,⾃己比他更厉害?

如果心中有这样的傲慢,就没有做到⼼上的礼拜。


所以重点不是在数字上完成多少次⼤礼拜,我们要看的是⾃己的傲慢烦恼是否被降伏。


唯有降伏了烦恼,⼤礼拜才有意义。不然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没什么用处。


的确现在汉地也很流⾏⼤礼拜,⽽且说成是⼀个很好的运动,可以帮助减肥,让⾝体变得更健康。


但是把大礼拜变成只是一种运动或者瑜珈,这样就很可惜了,因为就像这里谈到的,在发起菩提⼼之前,七支供养法是很重的前行功课,它是发菩提心的⼀个重要基础,它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运动减肥。


事实上,大礼拜修得好的话,你会发现发菩提⼼比较容易生起。


就像之前提到礼拜分为⾝的礼拜、⼝的礼拜和心的礼拜,其中最重要的是恭敬的心,也就是心的礼拜。礼拜的梵文是「南无」,它的意思就是恭敬。


礼拜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个修持,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不要浪费每⼀次礼拜的机会,如果我们懂得正确如法的礼拜,⼀定会得到很⼤的利益。



随喜支


祖师们曾说,在五浊恶恶世的末法时代,障碍多,顺缘少,因此众⽣要⽣起⼀念善⼼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如果有⼀个众⽣生起⼀念善⼼心时,我们就应该随喜他的功德。


同时也要对这位⽣起善心的人,如同恭敬法宝一般地⽣起恭敬之心。


我觉得恭敬是随喜很重要的⼀个部分,我们平时都会恭敬佛、法、僧三宝,现在一个人⽣起了善心,善⼼就是⼀个活⽣生的法宝,这念善⼼可能很微小,但它就是⼀个殊胜的法宝,因此我们应该发⾃内⼼地去尊敬、随喜和赞叹。


如果⾃己没有善⼼,又不随喜他⼈的善心,那就真的是⼀个断了善根的人。



请转法轮支


接着是「请转法轮支」,它对治的是愚痴的烦恼。


佛法告诉我们因果取舍的道理,让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透过听闻思维这样的佛法,能够消除我们的愚痴烦恼,增长智慧,这就是所谓请转法论能够对治愚痴的意思。


请转法轮的重点,在于那⼀念渴求佛法的心,具备这样的心态时,你不仅是请法,⽽且会认真听闻思维,并且去实践,这样的请转法轮轮,才可能对治愚痴的烦恼。


七⽀供养是⼀个容易背诵和修持的法门,它包含了积聚资粮、净除罪障的要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


修持七⽀供养时,不要只是⼝头上唸文字⽽已,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内容,有感受地去修持。


内 文


本节《解脱庄严宝论》念诵


初者分六:

广兴供养、忏悔罪业、随喜善行、

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回向善根。


其初者广兴供养,应知此⼜有境和供养⼆者。

复次境者,对现前安住的三宝进⾏供养,宣说二者福德相等故,应对现前和不现前的⼀切境作供养。

此亦如《庄严经论》云:

「深起善净心,为满二资故,

诸佛不现,衣等作供养。」


供养亦有⼆:即有上之供养和无上之供养。


初者分二,即财物供养和修⾏供养。

⾸先,即顶礼供养、赞颂供养、次第陈设物品供养、无主摄持之殊胜财物供养、意幻供养和⾝体供养,彼等应详尽了知。


修⾏供养,

即修习本尊⾝⼤手印并以诸菩萨禅定所⽣庄严作供养。


无上之供养,

即有所缘之供养和无所缘之供养。其初者,即修习菩提⼼,如云:

「智修菩提心。供佛与佛子,此为最胜供。」


无所缘之供养,

即观修无我之义,为最殊胜之供养。

此亦如《善住意天⼦所问品》云:

「欲菩提菩萨: 劫际如恒沙,奉香华饮食,供养⼈中尊,若闻如是法,无⼈命丈夫,得彼忍光明,供养如来上。」


《狮吼经》亦云:

「彼不生想与相,是为供养如来: 

安住于彼实有之想故,供养非易也。」


宣讲广兴供养完毕。


其次,宣讲忏悔罪业。


总得来说,所有善恶都是观待意之等起,意为主、⾝语为仆。


此亦如《宝鬘论》云:

「共称⼀切法,意主意先行。」


因此,由意之贪嗔等烦恼等起引发,于五间罪、近五无间罪、十不善业、毁犯戒律和誓⾔等,若自作、若教他作或见作随喜,这些即是不善罪业。


不仅如此,由意之贪嗔和烦恼等起引发来闻思修正法三者也是不善的,彼等之果即是出⽣痛苦。


此亦如《宝鬘论》云:

「贪嗔痴三者,所⽣也不善,

不善⽣诸苦,如是尽恶趣。」


《入行论》亦云:

「不善⽣诸苦,云何得脱除?

故吾当一心,⽇夜思除苦。」


因此应忏悔⼀切罪业。

若想:

忏悔必定能清净吗?

是绝对肯定的。


《大涅槃经》云:

「虽造作罪业但其后若追悔改正,犹如污水被澄⽔珠澄清或离云之⽉极明净。因此,若于罪业生悔,不覆藏⽽忏悔,无论如何亦会清净。」


忏悔之法如何行忏呢?

由四⼒之门⽽忏悔。

此亦如《佛说四法经》云:

「慈氏,菩萨摩诃萨若具四法,将胜伏作已积集之罪业。


何为四法?

此即:

厌患对治力,现⾏对治力、

返回对治力和所依对治力。」





2016

《解脱庄严宝论》下

 开示视频二维码

▽ 


往期相关

《解脱庄严宝论》


未来的弟子见到这两部论典,就和见到我没有差别 2014 《解脱庄严宝论》

岡波巴大师简传 “⽐起十⼆年闭关,不如⼗二年利益众生”

经论 || 到底什么叫做悲心 · 2016《解脱庄严宝论》

 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修行 · 2016《解脱庄严宝论》

什么是暇满的⼈生  2014 《解脱庄严宝论》

你的快乐是究竟的吗?2014 《解脱庄严宝论》




|往期精选|


因为你,我在这里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