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立胜 | “七一”重要讲话解读:五个维度深刻理解“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哲学中国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经济时报 Author 王立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够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蕴含着几个重要维度: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历史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自身的关系。  

  



大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历史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断在解决历史问题的探索中前进的历史,其重要意义在于不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成长,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这里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理解拉伸到了180多年前,引导大家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联系中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七一”重要讲话把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放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去考察,在讲到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这种必然性时,把视线拉到了中国近代历史中。“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思想引领救亡运动和需要新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这些都是把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置于中国近代180多年的历史中来研究的。    只有以这样的历史大视野,才能看清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的翻天覆地变革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仅解决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问题,也解决了中国5000年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顽疾,如农民土地问题、军队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做到了社会主义不辜负中国,同时也做到了中国不辜负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样为社会主义开创了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中国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和工业化探索,无疑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追赶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殖民困境的模板。作为发展中国家成功实践,可以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和民族富强提供一条全新的可以参照的道路。

  



人民性维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七一”重要讲话重申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观的基础上,得出了“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历史性结论。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角度重申,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关系的理论,提出了在新征程上必须紧紧地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特别强调了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最后归结到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且在这个问题上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的进展。人民不是抽象的人民,而是有着历史的、现实的需求的真实群体,人民不是被统治者,而是赋予党力量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代表了人民的真实诉求,并将这些诉求转化为实际的实践。人民的需求会变化,人民的问题不会一劳永逸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党永远站在革命立场上,不断地与阻碍人民利益的现象斗争,不断地立足人民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历史性的利益,只要我们党坚持人民性,党就永葆青春,永远具有活力,革命事业就能不断前行。

  



全球性维度: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关系



  “七一”重要讲话贯穿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历史,但有显著的全球性维度。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全面体现了全球思维。中国的发展绝不只是为了一个国家的特殊利益,而是努力探索人类和平发展、公平发展的新格局。当前我们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就是探索人类的理想在现实中逐步实现的具体方式。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意味着中国的发展绝不是关起门来的“固步自封”与“孤芳自赏”,而是中国愿意以开放的胸襟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平等交流,也愿意共享自身的发展成果、发展理念,提供一种理解全球化的新的方案。    全球性维度显示了作为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阔的胸襟,从来都是非常重视学习全世界优秀成果,但也反复强调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

  



文明论维度:中国共产党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这里的“文明蒙尘”就是从文明论的角度而言,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对中华文明的摧残,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磨难,这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放在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当中来衡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一种文明形态的新生。“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既体现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中国现代性,而这种现代性的根基就是中国的文明。”我们复兴的“中华文明”绝不是旧文明的“复活”,而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次文明“新生”。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这一激活当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华文明以一种崭新的形态,重新充满活力。如果说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道路是讲的中国道路的特殊性,那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讲中国这种特殊的道路的普遍意义、世界意义以及对世界的贡献。“七一”重要讲话在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这一文明特点作为文化基因是从历史中来并被中国共产党所继承,这是我们为世界文明的现实与未来作出的贡献,也是我们为人类文明提供的中国方案。

  



自我革命维度: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自身的关系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这个命题被转换为,通过伟大斗争实现伟大的社会革命,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世界、认识真理,进而实现自身的改造与进步,同时在改造自身的同时推进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不断克服困难、壮大自身。在改造世界与改造自身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将理想具体化,不断加深对中国、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类文明的理解。我们说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就要看到我们党的这种实践能力。也正是拥有这种能力,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够走过百年历程,并最终从胜利走向胜利。


原载:《中国经济时报》(2021年7月19日  第4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微信公众号(2021.7.19)







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首席专家。主要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疆问题、中国乡村问题研究。出版《晚年毛泽东的艰苦探索》《现代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等十多部个人著作;合著《崇高的中国精神:共和国英雄模范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性与社会主义精神》《新疆治理实践的过程论审视》;主编《新中国哲学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全景实录》(三卷本)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家论丛》等多部丛书和集刊。在《求是》《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习与探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人民网、光明网等全文转载。


推荐 · 看点

王立胜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求道:在古今中西之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人论坛”专题 | 王立胜:在首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人论坛”上的致辞

王立胜 |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电子版发布式暨时代变局下的科技与哲学研讨会致辞

王立胜 ▏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的六大关系

王立胜 ▏在“新中国伦理学研究70年暨当代社会伦理前沿问题研究论坛”上的致辞

王立胜 刘刚 | 论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性——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原理的思考

王立胜 ▏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王立胜 ▏在 “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伦理和治理问题” 学术研讨会预备会议的致辞

王立胜 赵学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70年全景实录(1949-2019)》

王立胜 | “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创新暨庆祝李存山先生七十寿辰会议”致辞

王立胜 | 时代精神的自觉的哲学阐释者——吴元梁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思想

王立胜 ▏在“纪念赵凤岐先生逝世一周年” 学术思想座谈会上的致辞

王立胜 ▏在“徐远和学术思想与东方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立胜 | 在哲学研究杂志社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立胜 ▏在叶秀山先生遗著《哲学的希望》出版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立胜 ▏在“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与未来研究”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立胜 | “合村并居”的巨大争议, 源于误把乡村振兴局限于“村庄”

王立胜  ▏缅怀先贤、启迪后学 不断推进东方哲学研究新发展

王立胜  ▏70年来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历史轨迹与未来展望

王立胜 | 在“哲学会讲:形而上学的可能路径”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立胜|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层次结构

王立胜 钱跃编著《逆转——中国共产党百年重大危机处理》

王立胜  ▏重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新中国70年的理论探索

王立胜 | 在纪念刘奔先生诞辰79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立胜 | 在“首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人论坛”上的致辞

王立胜 | 在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王立胜 |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经验升华

王立胜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下的毛泽东哲学研究

王立胜 |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研究毛泽东哲学

王立胜 刘岳 | 整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潍坊模式”

王立胜 |一本让人能读、爱读、耐读的党史学习读物

王立胜 | 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哲学论坛”上的致辞

王立胜 李河总主编 | “文化中国书系”成果介绍

王立胜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思考

王立胜 | 应对风险挑战必须发挥制度优势

王立胜 | 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逻辑

王立胜 |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王立胜 | 首届中国美学经济论坛致辞


哲学中国

扫码关注|服务科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


快捷入口

中国社科院


哲学研究所


稿件系统


稿件系统


稿件系统


投稿邮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