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风起陇西》编剧金海曙:不是谍战,更无反转

三二七 文娱春秋 2022-07-26


“这不是谍战,更没有反转!”

《风起陇西》的编剧金海曙向「文娱春秋」强调。

这让观剧过程里饶有兴趣猜测谁是“烛龙”,以及称其为三国版《无间道》的网友们情何以堪。

更何况,这可是一部标签是悬疑的剧集,开播就被观众吐槽反转太多、烧脑看不懂要弃剧。

2018年,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请来金海曙改编《风起陇西》,大概看中的也是他在谍战题材领域的诸多成熟作品,而情节密度大的故事也更容易引发他的创作激情。《风起陇西》的拥趸一致的评价也是,“好久没看到情节密度之大的谍战剧脱水剧了。”
水是脱了,高密度又成槽点。蜀汉失街亭、斩马谡、北伐受挫、丞相遭贬……一切因假情报而起,下一步动作是查假情报之祸。潜伏在曹魏的蜀汉间谍白帝陈恭为此被母国怀疑叛变。蜀汉情报部门司闻曹更派出陈恭的姻亲好兄弟荀诩去暗杀“叛变”的陈恭——荀诩出发前还被下了三个月为限的毒药。
事情就这么个事情,“基本逻辑是:无关家国民族大义,如何破除这必死之局求出一条活路,是这对兄弟面临的核心问题”,金海曙也不明白,“感受一下别人的痛苦,很难吗?”
他有点语重心长,“这才是一个职业编剧寻求的那一丁点创作诉求和意义,世间蝼蚁皆悲悯,观者总得有共情力。”
金海曙的解释如下:
《风起陇西》所述并非谍战——只是两个刚好从事情报工作的普通人在必死之局里的最后挣扎;没有反转——真正的反转是突变,而这部剧,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件事在突变,都有合理的行动逻辑,只不过是逐渐浮出水面而已,需要去揭开真相。如陈坤接受采访所言,陈恭的行动线更像是洋葱一层一层被剥开皮。
至于魔改三国——斩马谡斩王双二次北伐断粮草都是有史实考据。更何况,金海曙觉得,既然是小人物的困境,三国只是一个壳儿,荀诩和陈恭的故事,即使换个医疗行业背景也成立。大多数观众对三国的了解,恐怕不会超过《三国演义》的小人书范围。

开播遇黑,渣男变脸


《风起陇西》是编剧金海曙“从业二十多年以来最顺利的一个剧本”。他说,“前有马伯庸IP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甲方新丽传媒零干预给了足够自由的创作空间,后有路阳导演慧眼识珠和一众实力演员和服化道美在线的金牌班底加持”。
因此,播出前,这部剧就已经把观众和业内的胃口吊到最大。
更有《重生之门》连夜改物料,提档到同一天开播,相关报道当日已闻到“谍战”味道,“(提档)与《风起陇西》展开正面对决”。
直到4月27日《风起陇西》首播后,舆情好像渣男的脸,都变了。央视八套前两日收视率分别是0.6%和0.4%,击穿央视八套黄金档0.8%的底盘,创下八套黄金档十年内收视率最低。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就算为了剧中诸葛亮的殚精竭虑,事后诸葛亮的复盘工作得搞起来。
5月7日《风起陇西》收官之日,德塔文大数据监测显示,该剧在娱乐核心受众端的关注度远高于大众端的关注度。什么意思?央视八套的大平台确实并不适合这部垂直细分市场观众的剧——并没有甩锅八套观众之意,不是还有爱奇艺同步播出吗?爱奇艺的观众恐怕也要抗议了。
这么一部顺风顺水的天选之剧,前两集播出后观众不买账的理由实在太多:画面昏暗太费眼、台词现代太违和,人物繁杂阵营多,剧情烧脑看不懂……开播之初舆情濒临失控,实在不算一个乐观的现象。
开播后收视话题的负面影响,导致靠口碑引流观众的路也堵死了。舆论裂变与受众细分的当下,上星并非对所有电视剧都有正面加持作用,剧集播出的赛道匹配也是一门值得笔墨研究的玄学。
前两集究竟怎么了如此招黑?
其一、画面和服化道昏暗费眼睛?无数次面对媒体的路阳做过回应,这是一个电影导演对电视剧真实和质感的最后倔强,就像被问及“能不能有一个更流行更保险的拍法”时,路阳的回答是,所谓“暗”,只是明暗反差,而且这种“相对暗”并没有牺牲质感,细节全部都在。他坚持,“创新”有着致命吸引力,总有人需要给观众一些新的选择。
一次一次的解释就差逼人认错自罚了确实也没必要。如果不接受《风起陇西》的昏暗,还有千瓦长明灯室内外常亮,角色一脸惨白的古偶剧或许可以保护视力。
其二、时古时白时现代的台词太违和?“打折扣”、“出外勤”、“组织考察”等“社畜台词”本就是原著小说台词的轻快口语风格的延续,也是路阳在前几集尝试语言风格与现代观众拉近距离的一点小努力——事实证明,已经出戏的观众对此“苦心”并不领情。金海曙解释,“这种尝试也仅限于前几集,后面的台词就与整体风格比较统一了。”
其三、剧情反转烧脑看不懂?开篇已讲,反转——不存在的。
身份多重的陈恭可能叛变吗?梳理一下他的行动线便知。从蜀汉司闻曹出外勤到入曹魏做间谍白帝,再到因父亲和一众被出卖的同行而被曹魏都督郭淮反间,又到突围困找出曹魏间谍烛龙并洗清自己不白之冤,后升任司闻曹二把手并入幕将军李严门下,为扳倒李严完成使命牺牲自己——有真相无反转,对不对?

司闻曹曹掾冯膺立场多重疑似卖国有反转吗?他的行动逻辑线也是成立的。他不过也是被杨仪以“兴复汉室”之名捆绑的棋子。从他派出不可能对陈恭下手的荀诩去执行杀陈恭开始,就能看到他底色的良善,到最后,也是他以自己被冤魏谍、身陷囹圄来实现扳倒李严大计。

播出前几日,导演已数次下场接受采访各种阐释,但仅仅12天的播出全周期留给口碑发酵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点。诸多铁杆剧迷不吝笔墨花样解读锦上添花,《风起陇西》又经历了收官时豆瓣7.7到7.8的提高,收官一日后再升到7.9的艰难爬坡。

一定要以斩马谡开头吗?


《风起陇西》首集开场蜀魏对阵战果是蜀军“失街亭斩马谡”,双方主线十余位出场人物对内对外对敌对友各有立场,难怪有观众表示“需要暂停三次消化角色与厘清关系”,有点“既要又要还要”的嫌疑。这就是观众的槽点之四,开篇人物繁杂阵营多。这个锅我们也请金海曙老师聊了聊谁来背。 
其实观众的疑问也是路阳的疑问。6年前读过原著小说的路阳,在读完金海曙改编的剧本后,只提了两个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为什么要把失街亭提前到第一集?”
「文娱春秋」也有很多问题:既然脱离三国背景也可以成立,能不能有更爽更迎合观众需求的写法?如果开篇就是情报泄露的爽点会如何?一定要以斩马谡开头来延迟爽感吗?
观众可能痛快了,编剧老师怕是过不去。如果剧作有一万种来迎合观众“爽剧”需求的开场方式,前辈金海曙可以信手拈来八千种,但这都不符合一个职业编剧对自己作品的严格要求。

左起分别为:马伯庸、金海曙、路阳
金海曙从创作角度给路阳做了如下解释,路阳豁然接受。
金海曙的标准里,“不管原作风格怎样,只要转化为影视表达,那都必须满足影视创作的4条铁律:完整的戏剧结构+饱满立体的人物+充沛的情感表达+起承转合的合理情节线。项目做好才是对原作最大的尊重,不然全是扯淡。”
尤其是马伯庸的小说原作已有深厚的读者基础。原作给编剧的腾转挪移空间极其小,被金海曙称为“大象穿针眼”把这四条铁律穿进去,并非易事。
《风起陇西》原作本身,能为编剧摘取保留的也只有四件完整的叙事:斩王双,偷弩机,失街亭,搞李严。如何用主线把这四件事串联起来,金海曙选择了蜀魏交战失街亭斩马谡的大故事来开头,套入情报失误的小事故,这不过是剧作创作的一个小技巧,“其一,这一段三国历史最为国人所熟知;其二,可以给两国情报战一个恰当的开场;其三,也给后期搞李严埋下一个合适的楔子。”
金海曙开着弹幕看剧,“我也在观察观众的反应,你能不能接受,接受了前三集,咱就往下走,朋友还有得做。”
没有折衷之道吗?他坚信,“我自己建立的这个逻辑,我是绝对相信的。首先我不是在搞一个很难的东西来设置门槛,只是在建立一个首尾呼应的因果逻辑关系——尽管可能不讨好。” 
编剧被演员打了不少耳光



让创作者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风起陇西》在第六集播出后,因为一个阶段性角色糜司马的下线,才迎来了第一波观众缘,虽然情绪是唏嘘不舍。
对于一直怀疑陈恭是间谍的曹魏大司马糜冲的下线,更怅然若失颇感遗憾的还有编剧金海曙,“这是编剧被演员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一边看剧一边重新脑补剧本,“如果知道演员是王骁,能把糜冲演绎到这个程度,一定会把糜冲的戏份起码延长到五仙道,让糜冲和陈恭来选生死竹雀,那就是‘左轮手枪赌命’了,戏剧冲突能提高不止一个量级。”话至此,老金自己都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赞叹。
大概这是一个全然沉浸在创作中,求善求美的职业编剧“疯魔”状态。一部剧播完了,金海曙很享受“被这样的耳光打了一个又一个”:曹魏都督郭淮也只是一个功能性角色,戏份台词并不多,出场把反间陈恭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就行。谁料想,自己又被郭京飞给了一耳光。金海曙继续给「文娱春秋」表示遗憾,“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效果,郭淮的戏份肯定会展开,和现在有限的表达不是一回事。”
幸好白宇(饰演荀诩)和陈坤(饰演陈恭)已经是双男主,聂远(饰演冯膺)戏份够重,金海曙不能再给他们加多少戏。但不能有其他演员比此三人更符合金海曙“对这三个角色的想象,我被他们说服了”,更不用说诸葛亮、郭刚、阴辑等等的扮演者……“70分的剧作,因为这些出彩的演绎,有了90分的完成度。”金海曙对「文娱春秋」说,希望有个通道能帮忙表达一下自己的脱帽致敬,遇到这些光芒万丈的演员,是我和这个项目的运气。
与马、路二人秉持相同的史观,这一点也让金海曙深感庆幸。
周围满眼是娱乐至死的权力崇拜影视剧,但如果眼界放宽一点,看看更多的世界级经典,又有哪一部不是普通人的故事?这也是马伯庸、路阳反复提及的,作品要去关照藏在“历史褶皱里的人物”。
再看《风起陇西》,上层谈笑风生间,小人物的命运就落定了。金海曙的剧本里有一句台词,最后在电视剧里没有展现出来,是荀诩对陈恭说,“查那么大的案子,我们的级别太低了。”反倒是“兴复汉室”一句,在剧情后段被各路立场的人马反复提及,口号响亮且为众人所用,但真的是为了“兴复汉室”吗?唯独小人物的命运在大口号面前,更显得飘零无依。
庆幸种种的言语之外,尽是一个成熟职业编剧的“卑微”。
在这个行当经历过太多项目浮浮沉沉或昙花一现或泯然众人的金海曙明白,影视创作作为工业时代的艺术表达,不同于一张纸一根笔就能实现的文学创作,“今日《风起陇西》这样的运气,少之又少。”
于无声处听惊雷

《甄嬛传》十周年后的今天,热度不降反升。有甄学家表示,宫斗爽剧的本质是职场剧,契合满足了年轻人对逆袭之路的幻想。
打工人也看出了《风起陇西》中司闻曹浓浓的社畜氛围,恐怕让大家失望了:如履薄冰的荀诩和陈恭又怎么会上演历史爽剧呢?
《风起陇西》原作中,并非双男主,但金海曙和甲方初作沟通时就提出了双男主的设想。荀诩与陈恭既是结拜兄弟,又是姻亲。
金海曙的考量有二。其一,间谍这个行当,每个人都在说着言不由衷的假话,可信的人非常之少,荀诩和陈恭在这样的时局中,一开始要建立信任关系非常难,兄弟和姻亲会让双方的信任更客观一些。其二,就有点残忍了,哪怕是如此牢不可破的关系,依旧会面临种种挑战。
反言之,完全不同的两人最后都经受住了考验,足见他们的彼此信任和价值观是何等珍贵。
金海曙用一句俗语来描述二人的关系:于无声处听惊雷。荀诩是于无声处的无声,陈恭就是听惊雷的惊雷。实证主义的荀诩,一股“不知道”的愣头青,以不变通的死轴为标签,只用证据查案,结果步步惊雷,直到最后一个雷爆开,却是他最信任的陈恭。 
在你死我活二选一的困境命题下,陈恭选择了扛雷,把生的机会和自己的忠仆林良都留给荀诩,“你要像护我一样,护荀诩周全。”为何?就像信念破灭只求一死的陈恭对林良说,“到底是谁对谁错,我已经不知道了,但是唯独有一件事情,孝和(荀诩字)必须活下去,他跟别人不一样,像他这样的人,这世上太少了。”金海曙解释,“荀诩本不是该那个时代的人,这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时代都会格格不入,他就是世界上的一道光。”
历史褶皱处的小人物因生而真实又命如碎片而熠熠生辉。
杨颖饰演的魏谍柳莹,在最后一集掏出蜀汉后拿出来两块出城通关令牌,正是荀诩和陈恭的。这个细节,引得一众业内编剧叫绝。
金海曙坦承,这个细节不能掠人之美,是路阳的贡献。导演诸多神来之笔,为剧作加分良多。原剧本里柳莹手中只有荀诩给的一块牌子,还是给她挖了坑的,只要你走我就抓你。但成片播出后,他彷佛听到路阳对自己说,“老金,做人不能太无情啊”,他顿悟,导演的这个处理比原剧本处理更高级。令牌这个小小道具上,凝聚的情感也要比囿于谍战的思路更有价值。
正因为此,陈恭给柳莹的第二块令牌其实是“给了荀诩”,因为他柳莹乃自己兄弟的意中人,“给你喜欢的人留了一条活路,我对你尽了这一份心。”
如此没有展开的细节和潜台词还有太多太多,有趣的编剧创作,似乎在和观众在玩藏宝寻宝游戏。
金海曙也对大人物做了自己的处理。
原作中,一切阴谋是以诸葛亮为首策划,但阴谋论实非金海曙喜欢的论调,更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场外因素,确保成片播出,他首先就舍弃了这个设定。公众认知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赤子忠心,意气风发,如在神坛。《风起陇西》里,迟暮之年的他,身形单薄又疲惫。当手下杨仪拿着李严的情诗来邀功时,表达了十分的不屑。正印了他对儿时的荀诩那句话,“人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值得上万金。”
主笔 | 三二七
编辑 | 文娱春秋影视产业观察组
策划 | 文娱春秋编辑部

 「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转载敬请联系

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线上线下的发展

相关合作及建议请私信

或发邮件至 wanghai@wanghai58.com

REVIEW

往期回顾


漫威彻底放弃中国市场?迪士尼在下一盘大棋

长视频焦虑下,芒果系综艺制作人的“狼性厮杀”开始了

香港流行音乐五十年兴衰史

“我想出门看电影!”

专访导演徐纪周:这一次,杨洋是我的流川枫

对话张楚|中国人特别喜欢道德绑架

畊宏女孩成团!刘教练1分钟值百万 神话咋续写

爱做“秀”的番茄|东方卫视简史

上 海 封 城 记

微短剧,是泡沫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