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入“梦想团队”,她如愿以偿!

点赞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12-09

编者按:在感兴趣的领域继续深造,和志同道合、相互进步的团队一起探索科研奥妙,是所有科研人纯粹的梦想。在国科大,圆梦的可能性会变得“无限大”。本期,和国晓薇一起跟随2020级国科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陆悦的脚步,了解她登上科学之船,在“梦想团队”里成长的故事。


陆悦也没想到,曾经报道里看到的“梦想团队”,如今自己真正成为了其中一员。


“来到国科大之后,似乎没有什么‘不可能’。”7月中旬,参加完2023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暑期夏令营,陆悦终获高福院士课题组的直博生拟录取资格。这个夏天,陆悦圆了三年前心中那个“不敢想”的“梦想”。


不只夏天,整个2023年,对陆悦来说,是转折,是启航,是无穷广阔的更大旷野。



一次“勇闯”,一段开始


陆悦甚至已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刻第一次听说高福院士团队了。彼时的她,还是个初入大学的“小朋友”,怯生生地崇尚着那些了不起的成就。从那时起,高福的课题组成为了放在陆悦心底的“梦想团队”。


2022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陆悦刚从午休中醒来,打开手机,一条“有同学对高福老师课题组感兴趣吗?”的消息让她瞬间清醒。她立马私信给消息的主人,很快得到了上一届学长的回复。


高福院士题字


就在那个周末,陆悦跟着学长来到微生物所F座3楼参观实验室。这段顺利“叩门”的经历,让陆悦惊喜到有些意外。


毕竟,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陆悦觉得“能有机会进一步感受一下‘梦想团队’的样子,也是好的”。


来到实验室,大家随和的氛围更是让陆悦完全放下了心里的紧张和胆怯。她在办公室和走廊里与学长学姐和老师漫谈实验室的工作和生活,在志同道合的愉快交谈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病毒学和免疫学的共同热爱”。


正聊着,突然组里的老师过来对陆悦说:“来吧,在办公室,高老师喊你见面。”


“一见面,高老师热情地向我打招呼。”本来特别拘谨的陆悦,一下子觉得不那么紧张了。短短几分钟里,高福侃侃而谈,从科学前沿方向,到实验室的最新进展,再到未来的发展趋势,陆悦的眼前,似乎展开了一幅生动清晰的前沿图卷,未来个人发展的蓝图也逐渐明朗。


陆悦笑着回忆:“可能这就是,‘追星’的力量。”那天临别,高福送的许多病毒与免疫学方面的书籍,陆悦一直码在书架上正中间那层,也一直记着,高福在《流感病毒:躲也躲不过的敌人》的扉页上为自己写下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我想,这句话也正是我加入这个大家庭一年以来的感受。”



“希望早日独当一面”


最近,陆悦欣慰地自我评价:“在前辈们耐心与细心的‘呵护’下,我最近提出的‘幼稚’问题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之间的紧密相连。”


团队成果频出,离不开一直以来“自由”又“齐心”的氛围。


第一次参与线下组会时的画面,陆悦还历历在目。“那天,我有些胆怯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今想来,很多表述都十分生涩,但老师和学长学姐都一直在认真地听。”课题组在环境上给予成员们很大的包容和支持,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甚至尝试自己的独特想法。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各自时间。


实验室工作照


其实,自由是更高层次的自律,“课题组的成员们都非常忙,非常刻苦,做实验做到很晚,结束后还要阅读文献。看着在实验室中穿梭的大家,仿佛在看各自战场上披坚执锐的战士。”


这种氛围深深感染着陆悦,跟着学长学姐做实验时,她养成了带笔和纸“记小本本”的习惯。“毕竟他们本来就很忙,还要指导我,这么宝贵的学习时间自然不能错过,开组会时,在大家的交流讨论中,我总能收获新的知识和想法。我正努力汲取营养,希望能早日独当一面


“组里的老师们比学生还‘用功’,他们始终关注着前沿进展,拓宽自身的眼界,培养更敏锐的科研直觉;而且很愿意和我们一起沟通,甚至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独立的科研人员来共事和培养,‘撸起袖子’跟我们一起干。”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深耕,才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课题组的刘科芳老师说。



归来“做桥”,开辟一场“未知冒险”


2023年2月到7月,陆悦获得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访学交流的资格,并加入了Bruno Correia教授的实验室学习计算机蛋白设计技术。


高老师在EPFL演讲


这个领域目前仍在初步发展阶段。Bruno Correia教授的实验室打破了传统模式,不再依赖湿实验筛选,也不依靠物理方法寻找氨基酸序列的折叠方式;在计算机与AI技术的加持下,设计并“编织”出新型功能蛋白,开发并应用包括MaSIF在内的一系列计算机工具。在蛋白质设计与工程中,机器学习技术不仅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多功能性,还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空间,有可能被应用于药物和疗法开发、疫苗设计、生物技术甚至医学、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


在EPFL和Bruno的合影


“干湿结合”是蛋白质研究方向走向跨越式发展的一条“超车弯道”。在现实情况与惯有思路里,生物学实验室便是每日与试剂和移液枪打交道的“湿实验平台”。而一年前,高福团队就注意到计算机设计工具这一“干实验”平台对生物学的跨界意义,有望成为抗体与疫苗设计的重要工具,便开始了不断地探索和合作。


就这样,陆悦有幸成为了搭建“干湿结合”这座“桥梁”的一份子。


陆悦在EPFL和高福的合影


从瑞士回到高福实验室这一个月里,陆悦等不及“过渡”和“适应”,便一头扎进课题组,跟着学长学姐加紧学习湿实验操作,同时思考尝试着将学到的‘干实验’技能以更适合这里的方式应用到项目中。


“对我个人来说,目前的‘转型期’一定是艰难的,但我觉得这件超酷的事,像一场惊险刺激的未知冒险,正等着我去开辟。”



对生命科学有着别样“关注”


高二暑假,陆悦报名并入选了国科大中学生科学夏令营,从参观校园和研究所,到各种大师讲座,那个夏天的很多画面,一直留在她的记忆深处。“老师们清晰详尽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身领域内的科技前沿,同时不乏幽默风趣;他们对科研事业充满热情,享受其中的痛与快乐,这种热爱也感染了我,让我越发觉得做科研很神奇、充满挑战却也充满惊喜。”


2020年,克服疫情的种种困难,陆悦如约登上“科学之船”,成为一名国科大学生。


普通生物学实验-观察抑菌圈


大一时陆悦选修了《发现生命奥秘》课程,授课老师涵盖了康乐院士、种康院士等业内大咖,“这个课程特别‘酷’,是由来自生物学领域内各个方向的老师做科普性讲座”。一门酷酷的“启蒙”课,开启了陆悦对生命科学的无穷好奇。


陆悦陆续学习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其中,《普通生物学实验》让她印象深刻。刚开始因为没有任何实验经验,陆悦一度十分忐忑,课前总是紧张地在实验室来回踱步,但后来,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毫无必要。“老师们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们做最基础实验,从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爬山做生态实验,再到观察植物生长,使用荧光显微镜。老师们来自不同的研究所,带我们探索生物领域内的各个方向,最后还鼓励同学们自行分组,分别在感兴趣的方向上完成进一步的探索。”


之后,陆悦对生物方向的热爱,又增添了一重动手操作的实验兴味。


普通生物学实验-观察拟南芥表皮毛


说起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关注,陆悦自嘲地说起一段从出生就开始的“不解之缘”:“我们作为2002年上半年出生的孩子,属于网络上被调侃的一代:出生后遇上了2003年非典疫情,高考那年遇上了2020年新冠疫情。”


“热爱”伴随着成长之河的澎湃,在不断前行中伴随心志起伏和汇聚。“淋过雨后更想为别人撑伞”,更多的切身体悟,汇聚更多的关注和担当,“希望人们不再饱受疾病之苦、疫情之害。”




阅读更多

左右滑动点击图片阅读


数学“淘金者”王东,归来!

欢迎回家!校友返校日报名开启

荣耀!我们是亚运会志愿者!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文字/脱畅

图片/受访者提供

美编/李葭萌 刘锐卓

责编/冯心怡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