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终系列述评|关键小事不小,考验着治理能力

三月 问北京 2024-03-04

导读


2023年的时间列车即将到站。回望2023年,“问北京”带着市民百姓的身边难题、愿望诉求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追问,努力探寻问题解决的答案。这些市民百姓一年中遇到的大事小情,都是市民百姓的“急难愁盼”,都是各级部门理应关心关切的“关键小事”。解决好这些“急难愁盼”,处理好这些“关键小事”,关系着市民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年终岁尾,“问北京”推出“关键小事”系列述评。今天刊发的是第三篇:关键小事不小,考验着治理能力。







韩女士:前一天我们家长还都在这游泳,还都一切经营都正常,结果夜里就来了,就给拆成这样了,我们没得到任何的通知。


说话的是消费者韩女士,她提到一夜之间被拆除的是中福丽宫游泳馆。作为这家游泳馆的会员,韩女士从今年4月开始一直在这里游泳。但是,前一天都在正常经营的游泳馆5月28号凌晨却突然被拆除了。而游泳馆拆除的通知,竟是属地南苑街道办事处在拆除后才贴出来的。

韩女士:你看看现在这楼上都贴着拆字,我们来这游泳来了两三个月,几百号的家长没有一个见到这墙体上写过拆字,没有一个人见到他贴通知的。今天看到这些通知都是他事后才贴上去的,日期都写着,我们是5月27号拆的,他这通知有6月1号贴的,有6月8号写的。

“问北京”此前报道:

“前一天还都在这儿游泳,结果一夜就被夷为平地”

张贴的通知/小问摄


违建拆除无可厚非,但是让消费者无法认可的是,在游泳馆被夷为平地之前,负责拆除的政府部门却没有一个字提前告知消费者,以致有消费者在拆除前一天还在办卡消费。而随着游泳馆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几百位会员的上百万会费,都跟着打了水漂。对此,属地南苑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高先生今年6月在回复“问北京”记者询问时表示,我们早都通知商户了呀。


高先生:我们不知道你们会员是谁,我们只给这些商户都发过。


游泳馆被拆除/小问摄

商户是市场中的利益主体,有逐利止损之心,不吭声,不吱声,在所难免。而政府部门,担负着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理应首先想着市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在依法拆违的同时,也做好人性化善后。否则,背后的治理能力自然会被市民百姓打上问号?

韩女士:我们就老百姓蒙在鼓里,没有一个人通知我们老百姓。


游泳馆被拆除/受访者供


类似的问号,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今年10月,家住通州区台湖镇泰禾拾景园的市民何先生向问北京记者反映,小区外一个两条路十字相交的地方却没有开通路口,市民想要南北通行需要绕行几百米,非常不方便。

何先生:最好有过街天桥啊,就是你这样行人也方便了,自行车也方便了对不对?要么你就是规划成十字路口,然后中间有有斑马线对吧,有红绿灯这样。

“问北京”此前报道:
“这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嘉创一路和兴光五街交汇处/百度地图


居民们的诉求并不复杂,但是找到表达诉求的部门却很复杂。记者带着居民们的诉求询问了台湖镇公路管理站、台湖镇林业站、市规自委经开区分局等多个部门,绕了一大圈还是没找到能帮助解决的职能部门。

台湖镇公路管理站 :中间那个绿化带呢,它是属于这个林业局的。

台湖镇林业站:那个地块应该是归光谷公司管,不是台湖镇林业站管。规自:您这块地方都不是我们经开区去做的,也不是我们去批的,所以说确实是没法协调。


自行车、电动车穿行绿化带/小问摄‍‍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还没有开始解决,就成了疑难杂症。而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报道播出后,属地及时回应市民诉求,计划开通十字路口,但完成规划并开放使用却要在2年后的2025年年底。市民表示,事情有眉目他很高兴,但为何要在两年后呢?

何先生:那我觉得还挺好,他这至少是响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这个至少是往前推进了一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要两年,我就觉得这个是时间太久了。

“问北京”此前报道:
追问 | “是响应了群众的呼声”!但为何建成要两年后……?!

被走成土路的绿化带/小问摄

那么,一个小小交通路口的开通,从审批到建成为什么需要长达2年的时间呢?属地台湖镇交通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回应是,涉及的部门多,手续繁琐。


张先生:因为这个路上它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都得走一些审核手续,这审核手续比较繁琐,所以呢这个时间肯定会比较长的。

类似考验着基层政府部门治理能力治理智慧的例子还可以列举。在通州区中山街上有一座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五公厕,内外设施严重老化,与居民楼直线距离只有3米,按理说应该拆。但因为建成时间早,公厕没有规划审批许可证。如此一来,这座公厕就陷入了“拆不能拆、改不能改”的窘境。市民李先生说:

李先生:就这么一个破败的建筑物,还是遗留到现在,安全性谁去保证?可是你一旦你一翻修,你就触犯这个法律了。想翻修,你要动结构,你要动结构,就面临你没有规划许可证,你没法动结构。

“问北京”此前报道:

一座老旧公厕,建几十年了,距居民楼仅3米,却……

公厕侧墙墙砖已经剥落、开裂/小问摄
不过,大兴区瀛海镇的一座公共厕所,同样没有规划许可证,却是另一番命运。这座瀛海休闲公园内唯一的公共厕所,是一座古建式公厕,上半年刚刚装修一新,今年8月却在一夜之间被拆除。常来游园的居民们直呼不解、痛心疾首。

居民:“这厕所多好啊都给拆了!这不浪费钱嘛......”

“问北京”此前报道:

“建得多好啊,都给拆了!这不浪费钱嘛!”

公园内原本服务于民、便利于民的公共建筑,一夕被拆,属地瀛海镇政府的解释是,当初建公厕是出于便民利民的考虑,随后拆公厕是因为没有经过规划许可,设计建设违反规定。但一建一拆之间,不只是资源浪费,更有背后的治理智慧之困。一位居民的质疑一针见血。

居民:我还问这么好的卫生间拆了,未来还有卫生间吗?他说你们放心,还会再建。这不是放心不放心的事儿,这个钱花的是国家的。您觉得这个理念合理吗?你现在说违建就是违建,您早两天盖的时候就不是违建了,这个道理好像自己有点矛盾,说不通。


被拆的公厕旁又建了新的公厕/小问摄‍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其实,不论是违建拆除前没有告知市民,还是开通一个小小的路口需要2年时间,以及两座公厕的拆与被拆的“命运”,涉及的都是市民百姓身边的“小事”。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毛寿龙所说,市民百姓对政府执政治理能力感受最真切的其实是这些身边小事。


毛寿龙:那个行政上可能比较复杂的那个小事没做好,大家反而觉得那个政府质量有些下降, 或者说政府部门它的工作能力有欠缺,所以如果政府部门它能够把一些小事做好,不仅抓大,但是也不放小。


诚然,这样的身边“小事”最贴近百姓生活,所以更考验与折射着政府的治理能力、治理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城市治理中一些问题的出现,能看到基层部门治理能力中的不足。


马亮:我觉得还是没有说形成政府围着群众转,这个我认为其实目前来讲不成熟, 从老百姓这一块,我觉得更多的是怎么样通过这样一些新的事情的冲击,让政府去重新思考, 有哪些可以去改进的,哪些可以调整的,甚至哪些可以重新设计的, 这些可能是是可以去考虑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民生工作看起来不是宏伟工程,有时很琐碎,但办好民生实事,却实实在在考验着基层政府部门的治理智慧。对此毛寿龙教授也深有同感,他认为,治理的伞要密,不能“粗枝大叶”,不能忽视细节,更不能对问题熟视无睹。


毛寿龙:首先是从理念上要确立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公共问题它非常仔细,很多细节都在里面,从政府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还是要先树立一个理念,精细化管理不能有任何漏洞。


不仅如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还认为,把市民百姓的关键小事办好,这背后除了治理智慧,更需要的是一颗执政为民的心。


马亮:他想不想去解决这个问题, 和这种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两件事,你像我们讲的智慧更多的是他能不能有一些创新性的想法,有一些巧妙的设计,这个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能力的问题,但是更多的其实是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样一种情怀,这样一种精神它是不是贯穿始终。


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因此,民生工作要汇集各方力量,件件落实。马亮表示,如果执政者将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正能急百姓所急,很多复杂的小事或许都会迎刃而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民生实事暖人心、惠人民,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亮:如果他有这样一种想法去推进,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老百姓的急当成自己的急, 那这个时候的话很多的问题其实就迎刃而解了,并不是说变得那么复杂,或者说是看着那么复杂,现在我们很多的这样一些管理, 可能更多的还是照章办事,更多的还是按规矩去推进,但是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些规矩这样一些制度,它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人民服务,要让老百姓满意。


正所谓,关键小事不小,这些“小事”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毛寿龙强调,要处理好关键小事,做好大工程大建设背后的小细节,关系着市民百姓最直观的获得感。


毛寿龙:有时候把一些稍稍用一些精力用点心就把这些小事做好了,可以说是对提升治理的现代化,对于那个提升治理的能力, 它反而有更好的显著度,从老百姓角度来讲获得感应该说也会大大提升。




小 问 说


不断增强执政能力

解决好“关键小事”

让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变成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撰稿丨三月 唐言

编辑丨三月

值班主编丨唐言


问 精 彩

问民生丨年终特稿|屡屡发生的物业纠纷为何总在求解中陷入无解?

问民生丨年终特稿 | 迟迟落不了地的预付费“监管之剑”究竟卡在了哪里?

问民生丨年终特稿丨寒冷冬季里的“温暖保障”到底因何而“卡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年终系列述评|关键小事不小,考验着治理能力

三月 问北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