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家】季羡林:我深知世界上确实是有坏人的

近日,疫苗安全事件发酵,人们在震惊和愤怒之余,不仅哀叹:利益面前,良知到底去哪儿了?

 

其实,季羡林先生对此早有说法,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季老是怎么看待“坏人”“良心”和“道德”的。

坏人

文 | 季羡林

积将近90年的经验,我深知世界上确实是有坏人的。乍看上去,这个看法的智商只能达到小学一年级的水平。这就等于说“每个人都必须吃饭”那样既真实又平庸。

 

可是事实上我顿悟到这个真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的。

 

我从来就不是性善说的信徒,毋宁说我是倾向性恶说的。古书上说“天命之谓性”,“性”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本能”,而一切生物的本能是力求生存和发展,这难免引起生物之间的矛盾,性善又何从谈起呢?

 

那么,什么又叫做“坏人”呢?记得鲁迅曾说过,干损人利己的事还可以理解,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千万干不得。我现在利用鲁迅的话来给坏人作一个界定:干损人利己的事是坏人,而干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则是坏人之尤者。

 

空口无凭,不妨略举两例。一个人搬到新房子里,照例大事装修,而装修的方式又极野蛮,结果把水管凿破,水往外流。住在楼下的人当然首蒙其害,水滴不止,连半壁墙都浸透了。然而此人却不闻不问,本单位派人来修,又拒绝入门。倘若墙壁倒塌,楼下的人当然会受害,他自己焉能安全!这是典型的损人又不利己的例子。又有一位“学者”,对某一种语言连字母都不认识,却偏冒充专家,不但在国内蒙混过关,在国外也招摇撞骗。有识之士皆嗤之以鼻。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损人而不利己的例子。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鲁迅翻译的《小约翰》里讲到一个有毒的蘑菇听人说它有毒,它说:这是人话。毒蘑菇和一切苍蝇、蚊子,臭虫等等,都不认为自己有毒。说它们有毒,它们大概也会认为:这是人话。可是被群众公推为坏人的人,他们难道能说:说他们是坏人的都是人话吗?如果这是“人话”的话,那么他们自己又是什么呢?

 

根据我的观察,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这有点像形而上学了。但是,我却没有办法。天下哪里会有不变的事物呢?哪里会有不变的人呢?我观察的几个“坏人”偏偏不变。几十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我想给他们辩护都找不出词儿来。有时候,我简直怀疑,天地间是否有一种叫做“坏人基因”的东西?可惜没有一个生物学家或生理学家提出过这种理论。我自己既非生物学家,又非生理学家,只能凭空臆断。我但愿有一个坏人改变一下,改恶从善,堵住了我的嘴。

 

1999年7月24日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文 | 季羡林

 

“学术良心”,好像以前还没有人用过这样一个词,我就算是“始作俑者”吧。但是,如果“良心”就是儒家孟子一派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中的“性”的话,我是不信这样的“良心”的。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其“性”就是“食、色,性也”的“性”;其本质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人的一生就是同这种本能作斗争的一生。有的人胜利了,也就是说,既要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他就是一个合格的人。让别人活的程度越高,也就是为别人着想的程度越高,他的“好”,或“善”也就越高。“宁要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是地道的坏人,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在古今中外并不少见。有人要问:既然你不承认人性本善,你这种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十分满意的解释。《三字经》上的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字似乎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过了幼稚阶段,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会感到,人类必须互相依存,才都能活下去。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或都是绝对地想到自己,那么,社会就难以存在,结果谁也活不下去。

 

这话说得太远了,还是回头来谈“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学术涵盖面极大,文、理、工、农、医,都是学术。人类社会不能无学术,无学术,则人类社会就不能前进,人类福利就不能提高;每个人都是想日子越过越好的,学术的作用就在于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大家常说,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通过个人努力或者集体努力,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做,就算是有学术良心。剽窃别人的成果,或者为了沽名钓誉创造新学说或新学派而篡改研究真相,伪造研究数据。这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骗子。在国际上和我们国内,这样的骗子亦非少见。这样的骗局绝不会隐瞒很久的,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的。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先例。真相一旦暴露,不齿于士林,因而自杀者也是有过的。这种学术骗子,自古已有,可怕的是于今为烈。我们学坛和文坛上的剽窃大案,时有所闻,我们千万要引为鉴戒。

 

这样明目张胆的大骗当然是绝不允许的。还有些偷偷摸摸的小骗,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戒心。小骗局花样颇为繁多,举其荦荦大者,有以下诸种: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在公开学术报告中听报告人讲演,平常阅读书刊杂志时读到别人的见解,认为有用或有趣,于是就自己写成文章,不提老师的或者讲演者的以及作者的名字,仿佛他自己就是首创者,用以欺世盗名,这种例子也不是稀见的。还有有人在谈话中告诉了他一个观点,他也据为己有。这都是没有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的行为。

 

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上面这些大骗或者小骗,我都从来没有干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干。

 

我在这里补充几点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的清代正统派的学风的几个特色:“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这同我在上面谈的学术道德(梁启超的“德”)完全一致。可见清代学者对学术道德之重视程度。

 

此外,梁启超上书中还举了一点特色:“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可以补充在这里,也可以补充在上一节中。

 

1997年

有为有不为

文 | 季羡林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吗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2001年2月23日

来源:“季羡林国学讲堂”微信公众号(ID:jxlgxjt)。

   点击标题阅读往期精彩   

【大家】谭其骧: 中国为何一到乱世便割据?从政区演变千年规律说起

【大家】陈来:儒学能为现代化提供适当的人文环境

【大家】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大家】李欧梵:重构人文学科和素养

【大家】葛剑雄 |创新与求实:历史地理学发展之道

【大家】葛剑雄:丝绸之路历史回眸

【大家】冯骥才:中国文化正在粗鄙化!

【荐读】郑宗义:放任人文学科萎缩,社会将付出沉重代价

【荐读】钱乘旦:为何要强调“史学终究是史学”?

【荐读】一个博士生的返乡亲历:为什么我们越读书越困窘?

【观点】楼宇烈:群魔乱舞的时代,要想办法让正气压过邪气

【荐读】冯骥才:不能靠糟蹋文化来赚钱

【悲叹】郑永年:我对中国所谓的智库很悲观

【大家】唐晓峰:踏入历史地理学之路——再论青年侯仁之

【荐读】余英时: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

【大家】易中天:中国教育丢掉了根本

【荐读】假博士们都在哪里?

【哀悼】“中国百校之父”慈善家香港商人田家炳辞世。生前每天清晨六时起床,过着平淡的生活。

【大家】吕思勉: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大家】李弘祺:斯波义信的学术与交往两三事

【大家】陈忠实:足球与城市

【大家】刘光蕡:从西北重振中华

【厉害】这个学霸家庭,出了1位院士、9位博士、2位硕士

【悲叹】广州大学院长砍杀海归处长,血案内情令人唏嘘!

【荐读】中科院研究生之死:恶魔却一直在人间,保护好自己的善意

【观点】小县城为什么再也考不上清华北大?

【荐读】19岁少年问“中国向何处去?”,被判10年!

【赞叹】古籍修复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发展

【人物】北大张海霞:家人说找不到男朋友就不许读博

【大家】樊志民:在陕师大学位点合格评估会议上的发言

【荐读】贺奕: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病,是无休止的精神逃亡

【赞叹】我国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分布图

【书讯】史红帅《近代西方人在西安的活动及其影响研究(1840—1949)》出版

【书评】人人有路通长安

【荐读】从小学到博士,一位学霸总结的学习感悟!

【荐读】当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学任教

【大家】余英时:如何读书——做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

【赞叹】29岁当教授,30岁成博导,入选国家优青,这位学术女神有多牛?

【大家】来新夏:我的学术自述

【观点】邓晓芒: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荐读】刘震云北大演讲:有远见的人走的一定是笨路

【大家】许纪霖:中国学术为什么做不好?

【大家】邓广铭:从北大旁听生到北大教授、史学大家

【赞叹】北大教授斗胆谈了个天大问题

【荐读】白岩松:请认清崔永元的嘴脸

【荐读】“蠢货”崔永元的本来面目

【视频】北大教授猛烈大胆的演讲!

【点赞】一“砖家”在节目现场辱骂复旦大学教授,老教授的反击太漂亮了!

【赞叹】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他却是历史上第一个发表Nature的中国人

【荐读】复旦最牛毕业生:我是如何在5年之内同时攻下1个博士、3个硕士学位的

【荐读】博士毕业论文悲情致谢引女友回应:学术是一场超越金钱的修行

【观点】“博士大跃进”是国家的耻辱

【荐读】一位市委书记的高考回忆,看哭无数人!

【荐读】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真没戏了

【荐读】范美忠: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

【荐读】那些读博的女生,怎样通过“九九八十一关”?

【大家】贾二强:追忆我眼中的史念海先生

【大家】周振鹤:我是如何买书的

【大家】韩茂莉 : 我如何教授“中国历史地理”

【荐读】听韩茂莉老师聊聊爱情

【大家】辛德勇:学术问题要少“谈”慎“讲”

【大家】辛德勇:雇农之家里的“学二代”

【大家】辛德勇:研治古代文史的必备入门书籍

【大家】朱士光:术有专攻终生以之,学以致用家国情怀

【大家】刚健有为朱士光

【大家】唐晓峰: 历史地理离每个人都不远

【大家】李毓芳:退休后的2003-2013年

【大家】史念海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大家】陈桥驿对环境保护及区域发展研究的贡献

【大家】访法国著名汉学家魏丕信教授:历史学家必须冷静、客观

【大家】汤一介:真诚做人做学问


看完记得点ZAN!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