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字稿(上):我们对ADHD的认识,是一个过程 | 播客「天赋异禀」×青衫

阿锐&青衫 青衫Aspie 2024-02-07

随着ADHD(注意力失调多动障碍)被大众媒体关注,ADHD的泛化现象也更加突出。


“聪明人的时髦病”、“越来越多人确诊ADHD”等文章标题频频出现,轻松、娱乐的背后是流量密码的操纵,反应了部分媒体对ADHD的无知,更缺乏对ADHD人士的理解和尊重。详见:《ADHD不是时髦病,更不是谁的流量密码


近期,「天赋异禀」播客与「青衫Aspie」公众号合作了一期音频节目:《献给ADHD:天生的障碍,天生的闪光点 | 播客「天赋异禀」×青衫


阿锐和青衫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聊了聊ADHD人士的真实现状,尝试在混沌的信息海洋里,为大家辨明一些方向。


应听众要求,我们根据音频内容整理出了文字稿,由编辑编校并做了用语调整,分为上、下两篇,方便阅读爱好者服用。


🎙️

对谈参与者


阿锐:「天赋异禀」播客主播

青衫: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博士


   本期节目已上线小宇宙、QQ音乐、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文末附有各平台对应的节目链接,欢迎大家收听~


上篇-目录

  1. 什么是“A人”?

  2. ADHD=高智商?

  3. ADHD的障碍与闪光点

  4. ADHD的性别差异和鉴别诊断


01

什么是“A人”?


阿锐

现在国内非常流行MBTI,在社交场合里面经常都会被问“你是E人还是 I人”,但是,我了解到有一群人,叫“A人”。


这群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其实蛮普遍的,却很少被发现跟了解。


青衫,我知道你是A人的资深研究员。你跟我们详细讲讲,到底什么是A人?


青衫

A人一般是我们对ADHD人士的简称。


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失调多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以前大家以为这种障碍只有小孩会有,对它在成人中的表现没有特别了解。


近些年来,测验人员和临床人员逐渐对成人ADHD及他们的表现有了更多了解之后,越来越多国内的成人ADHD人士可以得到确诊。


阿锐

所以说,关于ADHD,其实更多人关注的是儿童?


青衫

是的,比如说之前国内的临床指南管它叫“小儿多动症”。可以看到在这个名字上,就把这个障碍局限在小朋友身上了。


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有ADHD的小孩,他们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呢?长大了难道他们就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好”了吗?还是他们长大了还会有这个ADHD呢?那这就是一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前几年,国家临床指南把“小儿多动症”里的“小儿”两个字删掉了,相当于也容许有成人有这样ADHD的表现,允许成人在我们国家能够得到确诊,还有药物干预。


  ADHD与药物  文章合集


阿锐

之前我们电话沟通的时候也了解到了一个数字,就是保守估计现在中国大概有8%到10%的人是有ADHD的。这个比例是挺高的。


青衫

我觉得大概应该是在这个范畴。


国内其实对于成人ADHD来说,暂时还没有一个研究来确定它这个流行率(prevalence rate)大概是多少。


但是前几年有一个在中国大陆高校的医学生里做的研究,招募医学生作为被试者来填量表,然后根据这个研究组,推断出在中国大陆高校的医学生里面大概有3.5%左右的同学符合ADHD的标准。


  • 2018年的一份研究,研究者筛查了中国的5693名医学生,发现ADHD流行率约为3%-4%,男女流行率均为大约3.5%。

    研究来源:Shen, Y., Chan, B. S. M., Liu, J., Meng, F., Yang, T., He, Y., ... & Zhang, X. Y. (2018). Estimated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mong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41, 291-296.


其实这个比例还蛮有意思的,因为首先我们知道能够在国内读医学专业的学生,高考成绩不会很差,那说明在这样一批通过高考了、相当于学术水平较高的同学里面,ADHD的流行率还是有3.5%。


那么,如果我们再加上没有上大学的相似年纪的人,上了大学但是没有上医学院,或者说其他二本、三本大学或者大专院校的人,那么这个比例只会比3.5%更高,甚至完全是有可能翻倍的。


所以说,我们通过这个在中国高校医学生中的研究,得到3.5%到3.7%的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大胆地把它翻一番,翻到大概7%到8%。甚至我们稍微宽松一点说,比如说6%到8%,这样一个范畴,其实这个范畴也是跟国外承认的概率比较相当的水平。


阿锐

ADHD具体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青衫

首先,在临床上,ADHD是一种发育障碍。所以要求表现在小的时候就有,一般临床认为要在12岁以前体现。


然后,ADHD作为障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叫做“注意力障碍”。比如说容易走神,容易分心,做事情经常坚持不到结尾。还有容易开始,但是不容易把一个事情结束。这些方面就叫做注意力障碍。


另外一方面叫做“冲动”,相当于“多动”这样一个维度。比如急性子,心急不能等待,排队的时候很容易恼火,然后容易发脾气,情绪急躁,容易做出一些冲动的、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或者他人安全的事情。


有些已经确诊的人,ta描述自己一些表现,就是类似的。比如说有一些行为就是不计后果的,把自己整个身子探到外面去擦窗户之类的。在没有ADHD的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比较危险,但实际上有ADHD的人头脑一热,没有考虑后果,就直接去做这些事情了。


主要是这两个维度的表现。然后从这两个维度出发,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叫做ADHD-I型(ADHD-inattentive),相当于“注意力不集中(失调)”这个类型。很多女性都属于这个类型,她们未必有很明显的冲动、多动控制问题,但是有很明显的难以调控自己注意力的障碍。


关于这样一个障碍,有一点是大家经常问的:你有的时候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或者看书,我看你注意力挺集中的,你怎么就有注意力障碍呢?


但其实,我们要把这个注意力障碍跟常人的各种注意力维度比较来看。


比如在任务起始的时候调度注意力的能力。再比如维持注意力的能力,也就是在任务过程中能够把这个注意力维持多长时间。


还有注意力切换的能力:比如你在做一件事情,突然有人来找你,问你什么事情,当这个人问完了,你能不能很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又切换回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工作上,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跟平常的没有那么喜欢的工作,它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相当于有更多的动机,能够让人有更好的注意力维持。


但是兴趣比较一般的事情,比如工作,比如一些学业方面的事情,就是没有那么有趣,有注意力障碍的人就很难把注意力维持在上面。很多人会发现启动困难,或者注意力一旦被什么东西打断了就很难再回到任务上。



第二种类型是ADHD-H型(ADHD-hyperactive)。这一型就主要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知上的“多动症”。


有这个类型的障碍的人,比如小孩,会表现得很好动,爬上爬下,或者身体上喜欢摸来摸去、扭来扭去,你让ta坐在那里,ta坚持不了静坐很长时间。其实这种“多动”也相当于是注意力障碍的一个延伸。


第三种类型叫做ADHD-C型(ADHD-combined),也就是混合型ADHD。它既有注意力障碍的表现,又有多动的表现,还有行为控制、冲动行为抑制这样一些困扰。


这些表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发生改变。


有一些研究,比如对小时候就确诊ADHD的小朋友进行随访,有随访时间很长的,甚至到20年这样的时间跨度非常长的研究,这些研究发现,小朋友可能刚开始ADHD表现很明显,注意力也很不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青春期,普遍来说,这个时候他们的冲动行为已经有了一些降低的趋势。


然后到了成年期,很多之前有混合型ADHD的小朋友可能就只有注意力障碍了;有些成年期还是有冲动控制障碍的人,ta的冲动控制的能力也比小的时候好很多。


然后也有一些小朋友会出现临床上所说的“自愈”。这种“自愈”并不是因为药物,也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一些什么,而更多是和小朋友自己的发育有关,相当于在某种程度上,跟普通的小朋友比,ta的发育“跟上了”。也就是说,在脑发育达到平均水平之后,ADHD的表现就相当于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但是根据研究,这一部分群体的占比还是有点少的,只有大概9%的小时候就确诊ADHD的人,在长大后能够完全没有ADHD的困扰。而其他的大概90%以上的小时候就确诊ADHD的人,长大了还是会有ADHD的相关困扰,但是普遍表现会轻很多。


阿锐

这么听起来的话,其实大部分ADHD人士,在成年后也都会有表现?


青衫

是的,90%以上仍会有一些相关表现,或者说更多。



02

ADHD=高智商?


阿锐

现在网络上流传一份名单,罗列一些历史上比较有名的“A人”,他们也是有冲动表现的。然后会发现,在艺术还有科技领域里,A人是比较多的,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比尔·盖茨、爱因斯坦。


青衫

其实我个人对这些网络上的名单,会首先持一个保留态度。毕竟你没有见过ta的发育史,在没有发育史的情况下,你是不能确定无疑地说某一个人一定是ADHD人士的。


也有很多人说比尔·盖茨、爱因斯坦他们可能有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孤独症谱系障碍)。但是,只要没有特别突出的发育史,一般是不把他们当作ASD/ADHD人士的。


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ADHD人士的创造力,是大家广为接受的一个天赋。创造力肯定不是每个A人都有,但是在A人中很常见,跟平常人相比来说是一个优势。


阿锐

感觉A人跟天才或者高智商之间,是有点联系的。


青衫

其实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果你看遗传学的文献——这相当于是我的本行,我做的研究中会用很多遗传学的研究结果或者数据之类的——如果看相关的研究,ADHD的基因实际上是跟低智商有一个显著的correlation(相关性)的。


这一点就很有趣了。我们说有一个correlation,首先correlation,它是相关,相关不代表因果


还有就是在测量方面。我们从这些人里测量,难道说测量发现ADHD人群里面低智商更多吗?我们通过日常表现来说,似乎不是这样的。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是,ADHD的人如果没有确诊,可能根本就不会在临床研究中了;而假如说没有用药干预的话,ta测智力的分数会受到影响。


比如说大学生,可能智商有个110,还算蛮好的智力水平,但是ta由于有ADHD,做智商测试(一般是韦氏智力测验,会包括很多不一样的维度),ta会分心,会有很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漏掉细节,甚至是漏掉一些问题。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ADHD人士没有用药的时候去测智商,智商可能降个10到20点。一个智商110的人,有可能测出来只有100或90,那就比较沮丧了。可能有的人ta更聪明一点,比如说智商有120,但是由于ADHD,在不用药的情况下存在很多注意力困扰的时候,ta的智商可能就只有100了,其实有这样一种相当于降智的错觉在那里。

注:

成人ADHD确诊的核心材料是个体的生活史和发育史叙述。辅助检查则包括韦氏智力测验和注意力测试。

ADHD在韦氏智力测验中的可能表现为加工速度和记忆与总智商水平不相符。但该测试的阴性结果也不能直接排除ADHD。

详见:《成人ADHD全国就诊指南》(02-诊断所需信息和检查)


阿锐

这完全没有想到,原来还有这种情况。


青衫

是的,其实研究跟大众媒体报道的差异还是挺大的。


关于媒体报道觉得ADHD是不是什么“聪明人的时髦病”这种东西,其实很大程度上,有一种东西叫做“幸存者偏差”


比如说,一个人已经是大学生了,或者已经是医学生了,ta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然后去确诊了。但是,有很多有ADHD的人,ta甚至可能没有读到大学,没有受更高等教育的机会,ta可能连ADHD是什么都不知道。


也可能有的人从事体力工作,ADHD的障碍就体现不出来。而那些需要面对很多注意力密集的工作或学习的人,ta就会很容易受到困扰,然后得到诊断。


现在国内网上说ADHD会不会是一种“天才病”,首先,这是一种不是很好的浪漫化。其次,我觉得这个浪漫化的来由应该是这样一种幸存者偏差。因为只有那些非常优秀的、非常有成就的,而且已经确诊了ADHD的人,才会在网上这样去展示自己。


但是很多相当于不够“优秀”,或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ADHD的人,他们可能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03

ADHD的障碍与闪光点


阿锐

就像我们刚刚讨论的,其实ADHD的临床表现、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一些人可能跟普通人一样,也会有类似的特征,比如说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之类的。那我们应该要把它看成是一种“病”吗?


青衫

首先,disorder一般来说我们还是不翻译成“病”,而是叫“障碍”。因为“病”在中国、在中文语境里面,总有“你有病你得治好”这样一种错觉。


相关文章:《疾病、障碍,还是不同?


就ADHD来说,它既是一种特质(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又是一种障碍。


在现代生活的工作、学习环境中,注意力的一些障碍很容易带来困扰。但是,我们经常要强调的一点是:障碍这种东西是相对的。


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有一些人可能不从事注意力密集的工作,而是从事体力工作,比如说农业或者建筑工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ta就是没有什么困扰,因为首先体力运动本身就对整个人的兴奋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对一个有同样水平的ADHD的人来说,假如ta是坐办公室的,每天需要处理很多文书,需要改错字,写很多关于细节的东西,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会承受很多障碍,首先ta的注意力可能维持不了很久,其次文书中的很多细节,这个人可能就会忽略掉——相当于障碍在不一样的环境中会给人造成不一样的困扰水平。


其实,什么是“障碍”?就是你本来有能力,但是在你的路上横着一个护栏,或者一个大石头,你要很努力地去越过它,才能继续做这个工作。


但如果我们用药物,或者用行为干预,或者有accommodation,也就是平常生活中的支持,或者可以把这个路障挪掉,那么这个有ADHD的人也可以跟其他人一样,顺利得在这个工作上前进。


我比较喜欢用“障碍”这个词,就是因为它体现出了,首先,障碍是因为环境区别而有差异的。


其次,障碍给人造成阻碍,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否定一个人的能力。


还有一点是,通过社会上的很多支持(包括学校、工作场合、家庭内部),障碍是可以消失的。


  神经多样性与社会支持


更多内容详见:公众号菜单栏→精选专题→“权益倡导”专题汇总(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



但是,无论障碍消不消失,也都不能否认ADHD作为一个人的一个特质。


我们平常按照“障碍”角度来说,ADHD总是跟负面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注意力不足,比如这个人很容易冲动,或者有的时候会“犯懒”,可能有启动障碍……ADHD很多时候都会跟这些有负面意义的词、跟障碍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它作为一个特质来说是有很多优势的。


我下面说的优势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肯定多多少少,它们也是在A人中非常常见的。


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创造力,很多A人是非常有创造力的,在我们平常可能不会注意的地方,他们脑内在分心的时候,就会演绎出很多很有趣的版本。


其实我有看过美术生的一些描述,比如平常做作业之类的,可能会用药,但是需要创作作品的时候,就不用药,来保持自己创造力能够发挥,让自己更有趣。


还有一点就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幽默感,而A人很多人是“乐子人”,有比较超乎常人的一种幽默感,这个其实很给这个人的个性加分。


还有很多A人会适合多任务同时执行,因为这样的时候ta才会感到足够的动力,或者足够的一种觉醒度或注意力,能够同时完成多项任务。我在咨询和留言里收到了蛮多这种多任务共同进行的经验。


甚至我妈妈也是,比如跟我视频的时候,她同时在跟我视频,同时又在听小说,同时又在做家务、做早餐,然后同时又在做一个什么事情,她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多任务执行的代表。


相关文章:《我的混合型ADHD母亲


还有我之前在一篇文章的留言看到过一个有点好笑的事情。那个人说自己是一个历史学的教授,说ta的注意力水平非常差,甚至都很难维持一分钟,但是这样注意力差的人怎么就能当上教授呢?是因为ta同时能看五本书,每本书大概看个30秒,但是五本书能够一直循环车轮战这样看下去。其实这也是ta为了应对自己注意力维持困扰而找出的一种代偿策略。


我说这些想强调的是,首先,上述这些优势只是我列举出来的,是A人常见优势中的几种可能,也还有其他很多的,比如有一些人很喜欢动手的东西之类的。每个人会有每个人不同的优势表现。


其次,我想说,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医学情景中经常强调的障碍, ADHD作为一种特质,它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很多是非常厉害的,是常人可以羡慕的地方。



再就是关于“障碍”这一点。


ADHD本身作为一种神经发育的障碍或者状况,它的表现是有轻重不一样的,它也相当于一个谱系。那么有的人可能很受注意力或者冲动行为的困扰,有的人可能有一些困扰但是没有别人那么严重。ADHD的临床表现和困扰程度,也会有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这里面也包括一些人,ta可能有注意力障碍,但是没有ADHD人士那么严重,然后有的时候可能有冲动障碍,但是也没有ADHD人士那么严重。


那么这种情况下,ta实际上处于ADHD和常人谱系交界的地方。在这个交界的地方,ta可能能确诊,可能不能。这其实也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能不能确诊,具体还是要看生活中的困扰有多少。


其实我自己也属于这个交界的地方,我经常称之为“骑墙”,我是骑在这堵墙上的个体中间的一个。


因为我有注意力的困扰,我小的时候经常写试卷也会漏掉一些东西,但是我的注意力维持情况还没有ADHD人士那么差。我生活中有ADHD人士,所以有一个很清晰的对比。


我自己做诊断的时候也没有体现出很明显的注意力障碍,只有生活中有的时候会有一些,这个情况下我是没有拿ADHD的确诊的。


但实际上我还是有一些支持的政策,比如说我作为ASD(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我有独立考场,安静的环境可以避免我分心,避免我因为声音而应激。


相关文章:《我在美国的四次asd确诊


还有考试的时候延长时间。其实刚开始是医生因为我阅读方面的一些障碍,所以给我这样一个accommodation,但实际上有时候在我注意力或者任务安排存在障碍的时候,它是非常有用的。


还有一些药物,属于ADHD的处方药物,但是它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障碍。


比如我之前读博的时候用安非他酮,它不是兴奋剂药物,而是一个四线ADHD药物,之所以称之为“四线”是因为它属于比较靠后的选择,因为现在在临床实验中也没有很明确地证实安非他酮对ADHD人士的注意力有帮助。


但是当时医生给我开,用来处理我的动机还有任务起始问题,它同时也很明显地增加了我的注意力维持水平。


阿锐

所以吃药对ADHD人士来说是一种帮助。


青衫

是的,它是一种帮助。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我们很多人把ADHD比喻成一个跑车,但是它没有刹车。它会跑得很快,但它没法控制。药物相当于加了一道刹车,让你能够自主地控制这个跑车。


阿锐

我看到还有一个词叫“神经多样性”,它也是用来命名ADHD或者相关的一些神经发育障碍?


青衫

是的,神经多样性,其实更多是在描述特质方面。


神经多样性也不仅仅包括ADHD,它还包括其他有神经发育障碍的群体,比如说ASD(孤独症谱系障碍)。


还有学习障碍,里面包括阅读障碍、计算障碍这些方面。然后还有一些言语障碍,或者运动障碍,这些其实也是。还有妥瑞氏征,抽动障碍相关的这些群体,其实都包括在神经多样性里面。


神经多样性主要想强调的是神经发育的不同,我们很多人脑子生下来,就跟常人(或者说NT,neurotypical,即神经典型发育者)的脑子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塑造了我们不同的性格,我们不同的人格特点,不同的长处之类的。


我之前看Oliver Sacks的书《脑袋里装了2000出歌剧的人》,里面比较多地描述了神经多样性群体。


其中有一位妥瑞氏障碍人士,妥瑞氏障碍就是抽动障碍中的一种,中文叫抽动秽语综合征,它可能会有动作,常见的比如清嗓子、眨眼睛,还有的人可能会脱口说出一些奇怪的话,或者甚至不是话,而是一些音节,它相当于是一种运动控制障碍,然后这个有妥瑞氏的人是不能控制的。


书里描述的这位妥瑞氏人士,ta平常工作的时候会用妥瑞氏的药物。但是ta还有一个副业,就是在夜店里打碟,他喜欢去当DJ,可能还做一些音乐鼓手之类的。


ta做这个音乐副业的时候,就不吃妥瑞氏的药,因为ta发现妥瑞氏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为ta带来困扰,让ta在工作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动一下,或者发出一些声音,但是也可以帮助ta有更好的节奏感。所以ta在从事音乐相关的副业的时候,是不用这个药物的,这样能够把这个天赋表现出来。


阿锐

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是一个看起来好像是障碍的东西,但ta反而利用了它,将之变成了自己的一个天赋。


青衫

是的,这一点其实也是我很喜欢强调的,不仅是跟我们同龄人、成年人强调,还有我很喜欢跟小朋友、家长来强调。


我们医学情景上更多集中在障碍,集中在你不能做什么,但是同时,这些神经发育障碍还存在着“为你带来一些你能做什么,你能比别人做什么做得更好”这样一个维度。


其实我经常强调的就是,一个人,不管智商有多高有多低,这个障碍有多严重,ta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擅长做的事情的,我们不跟别人比,跟自己比。我把这些事情叫闪光点。


我觉得一方面肯定大家都会想把障碍最小化,但还有一方面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长处培养起来,把这个“长板”加得很长。


我之前看过一个漫画,关于“木桶效应”,我们传统上说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那个短板决定的,但是,如果你把这个木桶斜过来,斜到它长板那个方向,把它靠在一个斜坡上,那么其实这个木桶就可以加很多的水,甚至是无限多的水。你只要用一个斜坡来支撑它,让所有的水都流向这个长板的位置。


这个“长板”就是每个发育障碍给人带来的闪光点。然后这个“斜坡”就相当于我们能够给予这个个体的支持,有了这些支持,这个个体就可以把ta优秀的地方发扬出来,而不受短板的限制。那当然这是一种很理想的状况。

向上滑动阅览

(图源网络,侵删)

  • 新木桶原理: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在于短板有多短,而是长板有多长


阿锐

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困难点,就是可能国内的整个社会环境、舆论的环境,对ADHD人士有比较严重的污名化情况,听到“障碍”可能会觉得他们是不是有一些“精神病”什么的。


青衫

的确是这样。其实这个话题,包括社会会有这样的一种污名化,我觉得是一个历史比较长,而且需要从各个角度去处理的问题。


一方面是司法、行政方面。一方面是定时随访,监护人层面。还有一方面就是如何去科普,来让大家了解到这些人并不是因为有障碍才是危险的,而是因为有障碍但没有接受到应得的帮助,尤其是对于“重精”(重性精神障碍)来说,还是一个蛮任重道远的话题。


比如在双相情感障碍里,大家经常有一种观点,认为有躁狂的人可能比没有躁狂的人要危险。但是研究并没有证实有显著性。


是否有明显的攻击性,取决于当时这个人是否在一个激越状态里。而激越状态很多是由于一些应激事件,或者说没有遵医嘱服药,处于一个药物空窗期,诱发到了激越状态,一个人很难控制自己,然后也体现出很强的攻击性。


这方面我的一个结论就是:整体体系还是有待加强的。我们个人能做的事情,可能也只有去科普,让大家了解到这个状态,尤其是ADHD这些神经发育障碍,这个人是清醒的、有自制力的,是不危险的。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可能就是在医院或者社区之类的建立一个良好的医学方面的随访体系,而并不只是行政的把这些人管理在一起这样一种体系,还是涉及蛮多系统的东西。



04

ADHD的性别差异和鉴别诊断


阿锐

我看到有一个视频,里面有三位的ADHD女性,她们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成年了,其中有一位已经60岁,所以说可能有很多女性都没有得到及时的确诊?


青衫

是的,我们对ADHD在女性中的表现的理解,也是近十年的事情。


再往前,可能很多女性有表现,但是完完全全被漏掉了。比如说这个60岁女性的案例,可能在她那个时候,男孩中ADHD的确诊都还没有那么常见。我们对ADHD的认识,是一个过程。


在儿童中,很多女孩其实是被漏掉的。很多因素在于发育中女性跟男性的不同。


我看Dr.Hinshaw(指Stephen Hinshaw)的paper,里面有一点我觉得很有趣,我当时也想,噢,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过这一点?


相关文章:《【医学前沿】“隐身”的ADHD女性


就是ta发现,如果用量表或者让老师和家长填的反馈来衡量有ADHD的女孩、男孩和没有ADHD的女孩、男孩在学校的表现,首先表现最优异的就是没有ADHD的女孩,她又能坐得住,又听老师的话,又可以在学校里按时完成各种任务。


其次,有ADHD的女孩相当于没有ADHD的男孩。那么这一点就很有趣了,假如我们用传统的对ADHD的认识,也就是以男性作为诊断标准的话,那么这些有ADHD的女孩在小的时候相当于被漏掉了


因为她们的表现虽然没有这些没有ADHD的女孩优异,但是她们的表现也跟平常的没有ADHD的男孩相当,所以这些女孩可能小的时候就被漏下了。


在学校表现最不符合人意的就是有ADHD的男孩。他们也是因为表现很突出,所以在一开始就被列入临床诊断标准里。


那么,ADHD男孩跟女孩的表现差异在什么呢?


一方面在于,ADHD在女孩中更多表现为注意力困难,然后由于女性睾酮水平比较低,女性的冲动行为并没有男性明显。


还有一点是,女孩子长个子也好,心智成熟度发育也好,都比男孩子大概要早个一年两年这样的。


相当于发育速度本身就存在一种性别差异,然后这种性别差异再叠加上状态影响的注意力水平、学校表现,导致很多ADHD的女孩无法被识别出来。


假如你把ADHD的女孩放在所有小朋友里,可能看不出明显的差异,只有跟同一性别的人比较,也就是把ADHD女孩跟没有ADHD的女孩比较,这样我们才能看出有ADHD的女孩究竟受到了多少困扰。


  神经多样性与性别  文章合集


阿锐

那怎么样发现她们呢?


青衫

现在我们对ADHD的了解更多了。如果想自检的话,那么还是根据ADHD量表,比如说我们公众号上有一个开源量表,这个量表就是给成年人来评估自己是否有一些ADHD的表现。


量表的分数也会告诉你,你有多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不管是多动表现也好,还是注意力失调也好,超过17分就是有可能会有一些临床级别的ADHD。


然后也有一些人,比如说像我是15分还是16分,相当于卡在线上。然后我在后面做诊断,也是相似的,我是一个“骑墙”个体,就是我既有ADHD的一些特点,但是我的障碍又没有ADHD人士那么严重,这个是我们自检可以做的事情。


  ASRS成人ADHD自填量表

介绍:

【ADHD筛查量表】你是一名分心者吗?

链接:

https://qingshanasd.cn/quotients/adhd


请注意:

本量表只作为自我筛查参考,具体诊断需要医院的问诊分析。焦虑抑郁等都可能造成分值偏高。


如果是家长想看小朋友,那其实也是把小朋友跟ta同性别、同年龄的其他小朋友比。


或者说单纯看这个小朋友,比如ta做事情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拖沓的现象,这个拖沓的现象是ta不愿意做,还是ta做这个事情觉得很难?


还有一点是,这个小朋友ta是不是会经常走神,比如做白日梦,就算这个小朋友ta很安静也不多动,ta会不会就坐在那里,比如坐在教室里,然后ta的脑子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就可能脑子里会有很多幻想这样的。


还有一方面,相当于一个试金石,百试不爽,就是有ADHD的小朋友和成年人一般都会很容易丢东西。我们经常看到的叙述,比如雨伞是一次性的,红领巾是一次性的,这样一些叙述。这类小朋友或者成年人会非常容易丢东西。


关于如何检查出来,从非专业人士的角度,还是要细心地整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的障碍。


然后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需要现在的精神科医生对儿童发育障碍在成年期的表现,以及儿童发育障碍在女性中的表现,能够有一定的认识。可能不一定是通过课程的形式,也可以是通过自己阅读论文这样一种方式来自己学习这些新知识。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很多很多人,成年人,做ADHD量表,有一个比较高的分数。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ADHD是一个发育障碍,所以它的发育障碍表现会在12岁以前就比较突出。有的时候稍微放宽一点,也会衡量初一的时候会有多大的障碍水平。


假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小的时候都没事,直到初中什么时候突然一下子注意力不好,我一般会问一下这个人ta有没有经历过什么特别不好的事情?比如有的人是经历过霸凌之类的,在初二、初三,那ta在一个年龄比较大的时候才体现出这些障碍,这个时候ta可能就不是ADHD,而是由于应激或者焦虑症、抑郁症导致的注意力障碍。


成年人里很多也是,比如抑郁障碍也会导致注意力很差,焦虑障碍也会导致注意力很差,睡眠不好也会导致注意力很差。临床上需要做很多这种鉴别诊断。


如果自己觉得模棱两可的话,其实找了解ADHD的医生看,医生也会有针对地问,尤其是关于童年期有什么表现。


这个时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个注意力障碍它究竟来源什么?它是单纯来源于成年期的一些其他障碍,还是就是因为ADHD,然后在成年期表现出更突出的困扰。


阿锐

所以要看这些表现出现的时间点是什么,然后再看这个时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青衫

是的,一个是时间点,还有一个就是这个表现是否是连续的。


因为ADHD作为一个神经发育障碍,它有的这些困扰基本都是连续的。比如说一个小孩并不是只有某一年才经常掉东西,而是ta一直掉东西,从小到大就是很容易掉东西,从小到大很容易做白日梦、很容易分心。


看时间点和表现是否连续,其实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ADHD跟双相情感障碍做区分。


  ADHD与双相  文章合集


因为很多表现如果我们单单只看它在纸面的描述,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躁狂或者轻躁狂,它听起来很像ADHD的多动。


比如一个人会控制不住地做很多事情,ta可能会讲很多话,思维奔逸,或者ta可能会控制不住,买好多好多东西,或者说有特别高的性行为,或者其他相关的行为。还包括睡眠量减少。还包括这个人可能本身就体现得有点多动,一会儿做这个事情,一会儿做那个事情。


看表现或者说症状是否连续,也是区分ADHD跟双相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首先,绝大部分的双相人士,首次出现表现的年龄(起始时间)都在青春期及以后,而ADHD是在儿童期就会有明显的表现。


其次,双相都有episode,就是有一个时期,一般躁狂可能持续几天到一周或者几周(几周好像也不是那么常见的),它有一段时间是躁狂期,然后有一段时间是抑郁期,它是分期的。


只要人不在躁狂期,ta就不会有那些危险举动,话说得特别多、不睡觉、买好多东西,或者说有好多危险行为,这样一些行为是不会有的。


但是ADHD的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条直线,它在一定范畴内波动,但是它会一直存在。比如一直掉的东西,一直注意力不好,一直情绪容易激动,说话容易破口而出,不考虑其他,或者容易做一些有点像不过脑子那种冲动的事情。


我在这里把ADHD跟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相相比较,是因为这是在国内很常见的一个误诊。我见过非常多的ADHD人士,他们首次因为自己困扰就医的时候,可能当时还不太懂ADHD,ta得到了一个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但是这个用药方向完全是相反的,很多人还会严重加重ta的困扰。


同时双相在国内属于“重精”(重性精神障碍),要上报,然后接受社区的监管,会有人定期来问问你,你还好吗、你在哪里之类的,也会给人非常难受的感觉。


而且既不对症,又是这样一个错误的诊断,本身就对当事人有比较不好的影响。


假如医生受过如何区分双相以及ADHD的训练,就可以通过考察是否有发育史、这个症状的表现只维持在一段时期里还是一直存在等等,很多方面的鉴别诊断,下一个正确的诊断,从而帮助来访者。





🎧

节目收听方式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59551a6926ad7aad071b739

QQ音乐

https://y.qq.com/n/ryqq/songDetail/003ijXU206MWNb

网易云音乐

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2535265188

喜马拉雅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97678465

苹果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E5%A4%A9%E8%B5%8B%E5%BC%82%E7%A6%80/id1711922418


🔍

关于「天赋异禀」


「天赋异禀」是一档聊兴趣爱好,分享生活乐趣的女性访谈播客。和你一起,探索个人天赋,从自己喜欢的事物中获得能量。


💡

版权说明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仅供阅读与收听,不可做其它用途使用。


如需转载,请取得播客「天赋异禀」、公众号「青衫Aspie」创作者同意。感谢大家的关注。


就诊避雷,请看地图文评论区,持续更新,点击【菜单栏-资源-地图&量表】查看。

编辑  |  披垒


中文转载请联系青衫:

qingshan.aspie@gmail.com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字稿(上):我们对ADHD的认识,是一个过程 | 播客「天赋异禀」×青衫

阿锐&青衫 青衫Aspi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