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M+ 放映:城市界限

2017-08-04 百老汇电影中心 导筒


「M+ 放映:城市界限」以都市发展为题,放映一系列艺术家录像、剧情片、纪录片和动画,从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经济发展最蓬勃的珠江三角洲出发,逐步扩展至中国和亚洲的转型城市。数十年间,都市发展深远地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创意的转型,「城市界限」所选映的录像和影片,均回应了日常生活层面的变化。


此次放映为「广东快车」展览的延伸项目,该展览于2017年6月23日至9月10日在M+ 展亭举行。



城市有限/ 无限城市

Ulanda Blair

策展人流动影像



十九世纪末摄录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程度,与现代大都会的增长速度可说是同步并进。正因如此,电影史上最早期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皆以城市或都市环境为题材。卢米埃兄弟早期的「现实电影」,如1895年的《火车进站》及《离开工厂》,即捕捉和记录了城市实况;录像艺术之父白南准,亦于1965年提着他首部手提摄录机,走进拥挤的纽约市街道,拍下当时教宗保罗六世出巡所造成交通堵塞和城市瘫痪的画面。


都市文化的模式和节奏,一直是许多艺术家和电影工作者的灵感来源,而这情况不仅发生在西方国家。 「M+放映:城市界限」 尝试以15位亚洲流动影像艺术家的视野,放眼21世纪经历都市发展和转型的亚洲地区,当中尤以中国为主。城市空间在这些电影和录像中成为了主角,而非一个为推展剧情而构建的背景或场景。艺术家透过镜头,在越趋同步但分裂的世界中,捕捉瞬息万变的都市生活,把城市空间重构成一个盛载历史、记忆和归属感的场域。


「M+放映:城市界限」以五部短片揭开帷幕,它们都是由曾在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工作的艺术家所创作。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珠三角是人类历史上经历了最急速都市发展的城市。这个超级城市覆盖广东省内九个城市,包括广州和深圳,再加上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等,大部分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前主要从事农业,后来改革成中国制造业的心脏地带。这里的人口高达6600万,就人口和地理发展而言,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城市。


珠三角在地理和社会层面的重大转变,令置身其中的艺术家无法忽视,甚至成为他们创作的重心。 2003年侯瀚如在威尼斯双年展策展「广东快车」时,即把珠三角形容为一个「研究现代性的特别实验空间」。事实上,当时挤身国际的当代艺术家,无不推崇都市人类学、社区建设、合作实践、短暂行动,及介入公共空间等想法。重要的是,这些艺术家既把珠三角定位为一个超越地域和时间的世界城市,同时又深陷于地域和时间窒碍的城市。徐坦、蒋志、陈劭雄、曹斐和周滔这五位艺术家的录像,体现了这种广东主体的特质,正如珠三角这个环球超级城市到处散发着的传统、创新、集体记忆和地方意义一样。


欧宁、曹斐和由电影工作者和电影人组成的「缘影会」,利用数码影像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拍摄出充分演绎21世纪广州市的活力、节拍和热血沸腾的《三元里》(2003)。这部40分钟的黑白电影,是当代对二十到三十年代欧洲「城市交响曲」电影的一种重新阐释。透过快速的蒙太奇剪辑、极端的拍摄角度、摆动的镜头和起伏的节奏,记录和探讨三元里这条位于广州边陲的城中村,如何在广州如火如荼的都市发展下,依旧能保持自己的节奏、系统和农村社会结构。


「城市界限」放映的作品,均游移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由高源的动画短片《月晷》(2016)中那道象征忧郁的弯月和那抹人形的烟圈,至贾樟柯充满诗意的剧情片《三峡好人》(2006)中那幢在黑夜中宛如一道火箭的建筑,这些欲语还休的元素均揭示了现实中的超现实性。在《三峡好人》中,三峡大坝导致过百万人的家和千年的文化遗产顿埋水底的一幕,更是绝佳的体现。


纪录片亦是这次放映的重点。在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划时代转变中,很多电影工作者都在国家媒体圈以外工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和电影提供另一种视野。如汪建伟的《生活在别处》(1999)和周浩的《大同》(2015)等,均传达了一种直接观察现实生活和不审查个人表述的精神。两部电影都记载了那些饱受剥夺的人民在废墟和乌托邦之间的生活,在矢志揭示这些地区所遭受的掠夺和苦难的同时,又庆祝他们反抗胜利的时刻。电影让生活在这些中国地区的群体能被外界探见,并展示出箇中因发展、政治、腐败和公民权利问题所造成的复杂、矛盾和冲突。


中国以外,「城市界限」亦将探索香港和其它东南亚地区,审视都市发展对当地生活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呈现在银幕上。蔡明亮的《行者》(2012)和周奥的《临界》(2013),以截然不同的手法展示香港的视觉密度和速度。前者把香港错综复杂的街道和冥想中的僧侣并置,僧侣悠然自得的姿态仿佛和这个争分夺秒的香港时空割裂;后者则透过移除香港街头广告招牌上的所有视觉元素,以素白的几何形状推敲「亚洲国际都会」可能引申的新景象。


另一边厢,周戴维的《钻石岛》(2016)是一部以金边为主角的影像预言书,揭示柬埔寨因社会发展伴随而来的痛苦。绵密的长镜头加上高尚住宅林立的钻石岛,捕捉柬埔寨青年如何被社会和资产阶级所操控。


「城市界限」以两部思考都市发展对东南亚地区,和文化艺术象征符号的影响的作品作结。李完的《缅甸制造》(2014)记录他在缅甸北部一家由中国人持有的金矿工作三星期的点滴,亲身体会环球的社会经济力量每天对个人生活和传统的剥削和改造。陈彬彬的《终有一天》(2017)则跟随着一个由政府封存的时间囊,透过其开启仪式作自我反思,描绘出一段新加坡的平行历史。陈彬彬以戏剧手法发掘和重构新加坡的空间,反映新历史和回忆对固有历史所产生的一定影响。人类学家大卫哈维的说话,正好作为这次放映的注脚:「如果时间在记忆中不是流动的,而是人们曾经经历过的时空,那么历史必须让位于诗歌,时间让位于空间,让诗和空间作为社会表达的基本元素。」




郑道兴音乐厅/ 之后,暂停/ 墨水城市/ 谁的乌托邦/ 某日(广州)

8月4日(星期五)晚上8时



郑道兴音乐厅(2002-2004)

18分钟,普通话对白,中、英文字幕,数码,中国


魅力十足的唱作歌手郑道兴来自阳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六十岁的他被迫放弃货车司机生涯,自此成为一位流浪音乐人和表演者。他边弹着一把手制的电子结他,边以「数白榄」唱出自己前半生作为一位农夫、军人和司机的经历。这部半自传、半当代民谣般的影片,透过寻常百姓的跌宕人生勾勒另类的国家历史。


徐坦(中国,生于1957年)是大尾象工作组的成员之一,此工作组由一班实验艺术家组成,积极回应广州因急速都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时至今日,徐坦已成为一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凭着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作品见称。他的作品曾于第50及53届威尼斯双年展、第二届柏林双年展、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和第四届光州双年展展出。




之后,暂停(2004)

9分钟,数码,中国


艺术家以曾居住的深圳为拍摄背景,奏出一首首穿梭于城市空间的狂想曲。周遭日常的超现实街景,启发了蒋志的创作思维,并希望借着此片,向中国那些因贫困而决心到深圳谋生的「寻梦者」致敬。镜头下这班寻梦者受消费欲望驱动,爬上高耸的天桥,象征着他们更接近中国梦。


蒋志(中国,生于1971年)多年来醉心文字和录像艺术,创作过多件作品。他在1995年至2005年间从事摄影记者工作,十年来的经验,对其艺术创作的语言和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游走于残酷的现实与诗意的想像之间,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的大环境下,运用姿态和戏剧来探索身体、性别和身分。




墨水城市(2005)

3分钟,数码,中国


艺术家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和互联网上收集到的图片绘成水墨画,然后再把这300张水墨画浓缩成三分钟的录像,呈现个人与集体对城市转变的记忆。这趟三分钟的旅程看似绵延不断,混合着各式各样的天际线、交通网络和建筑。上海和广州的地标看似毫不违和地在单色水墨中交织浮现,实质充满虚构和遗缺,突显我们不可靠的记忆过程。


陈劭雄(中国,1962─2016)是大尾象工作组的其中一位成员,此工作组由一班实验性艺术家组成,积极回应广州因急速的都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其抽象的艺术创作涵盖多种媒介,包括绘画、录像、动画、摄影和画图。他对全球讯息时代流传的新观念和现实,以及历史与媒体虚构故事之间的关系尤感兴趣。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Pékin Fine Arts Gallery

谁的乌托邦(2006)

20分钟,数码,中国


曹斐在佛山一间灯饰厂担任驻场艺术家期间,制作了《谁的乌托邦》。她首先向这班忠厚且教育程度不高的工人派发问卷,询问他们的背景和对未来的愿景。然后她邀请部分人在厂房内进行一些工作以外,渴望已久的行为表演。透过并置现代机械与工人的梦想,质疑在经济改革与全球化的大前提下,怎样才是个人的乌托邦。


曹斐(中国,生于1978年)是一位驻北京的视觉艺术家和影像工作者。她的作品涵盖不同媒介,如电影、表演和装置,构建出融合当代中国实况的虚拟场景。




某日(广州)(2007)

13分钟,数码,中国


某天,周滔在超级市场表演了他日常在家的样子,在自己和匿名旁观者之间制造微妙和幽默的互动。此作品探讨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融合的概念,以及在非私密空间从事个人活动的趋势。


周滔(中国,生于1976年)擅于从日常生活地点和物品中寻找视觉和叙事的素材。他在广州生活和工作,然而其作品除记录广州外,也包括纽约、巴黎、曼谷和巴塞隆拿等城市。艺术家邀请观赏者,透过与周遭的人、事物、举动和情境产生微妙和幽默的互动,提出观看世界的新角度。




三元里

8月5日(星期六)下午3时30分



三元里(2003)

41分钟,广东话及普通话对白,中、英文字幕,数码,中国

联合导演欧宁将出席映后座谈


1841年鸦片战争爆发,居于广州三元里的村民群起抗英,被视为中国民间反抗殖民侵略的先锋。 2003年,驻广州的电影和录像组织「缘影会」将镜头聚焦在现代的三元里,这条城中村因为毒品泛滥和治安恶劣,令政府的社会改革工作困难重重。 


欧宁(中国,生于1969年)是一位跨界别艺术工作者和社运人士。其电影和艺术作品往往总结了他对都市的研究。他拥护乡建项目,所以其作品也常记录都市发展、环境和当地原居民之间的冲突。


曹斐(中国,生于1978年)是一位驻北京的视觉艺术家和影像工作者。她的作品涵盖不同媒介如电影、表演和装置,构建出融合当代中国实况的虚拟场景。




月晷/ 三峡好人

8月5日(星期六)下午5时10分



月晷(2016)

15分钟,数码,动画短片、彩色、有声、无对白,中国 


导演于2010至2016年间绘画了一系列的塑胶彩画,然后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这些画作剪接成一部时空交错的动画短片。主角置身于一堆超现实、反乌托邦的景观和都市废墟之中,超越一切自然定律,令人毛骨悚然。


高源(中国,生于1986年)是一位居于北京的画家,作品以描绘平行现实见称,同时因为她积极参与北京的酷儿群体,作品也经常出现梦幻般的城市景观以及被困其中的迷失青年。




三峡好人(2006)

108 分钟,普通话、重庆、山西方言对白,中、英文字幕,35毫米,中国


一男一女各自为寻找失踪的另一半来到奉节这个千年古都,却发现一切都抵挡不过三峡水坝工程的洪流。他们的相知相遇,娓娓道出中国为发展所付出的各种代价──由自然到人类,也由个人到集体。


贾樟柯(中国,生于1970年)是一位驻北京的电影导演,曾获多个国际电影奖项。他的电影记录及揭示一般中国城市现正经历翻天覆地的社会转变。与此同时,这些叙述祖国土地的凄美故事也与当下人民的生活状况互相呼应。




生活在别处/ 大同

8月5日(星期六)晚上7时30分



生活在别处(1999)

40分钟,四川话对白,英文字幕,数码,中国


本片记录一群贫困绝望的劳动者,弃耕后前往城市找寻找工作机会,在邻近四川成都的一幢「烂尾」豪华别墅非法居住的生活。镜头穿梭于城乡之间,交织出这些劳动者在城市边缘、处于夹缝的生存状态。


汪建伟(中国,生于1958年)的作品探讨艺术与社会现况的关系。他于1977年至1983年入伍,退役后在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修读油画,并于1987年毕业。九十年代初,他开始涉猎纪录片、表演、录像和其他多媒体创作。




大同(2015)

89分钟,普通话对白,中、英文字幕,数码,中国


昔日繁华的古都大同,因过度开采煤矿,现只剩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之名。新任市长耿彦波锐意改革,期望借文化和旅游业重拾千年古都的光辉。其大刀阔斧的建设蓝图,却为当地居民带来沉重的代价。 《大同》凭着细腻捕捉这个未来发展日益不稳定的国家,获辛丹斯电影节颁发「特别评审团奖」(近距离接触)。


周浩(中国,生于1968年)于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展开他摄影记者的生涯,在正式成为电影导演前,他一直在《南方周末》这间具影响力的报馆工作。他迄今为止制作的六套电影,记载了吸毒者、外劳、急救室工人和病人、政客、棉农和警察等的生活。




行者/ 临界/ 钻石岛

8月6日(星期日)下午1时



行者(2012)

26分钟,广东话,中、英文字幕,DCP,香港


身穿袈裟的「行者」,裸足穿梭于密集拥挤的空间,在香港繁华的街道中透过行走进行冥想。他从容自我的身段,正好与香港这个急促的城市,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蔡明亮(马来西亚,生于1957年)是现今最受国际当代电影界推崇的导演之一,「缓慢电影」的风格为他带来金狮奖和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导演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台湾工作,作品以长镜头、精辟对白,以及他的灵魂人物──演员李康生──为象征。




Youku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Society

临界(2013)

4分钟,数码,香港


押井守的动画《攻壳机动队》(1997)以香港作为未来的城市蓝图,片中一段三分钟的科幻蒙太奇堪称经典。周奥为了向电影情节致敬,同样于深水埗、旺角和铜锣湾这些拥挤的地点取景,但他在作品中把广告牌的色彩通通褪去,只留下一格格几何白色版块。借着移除这些存在于城市景观中的视觉「噪音」,《临界》希望引导观者留意城市中常被忽视的轮廓和纹理。


周奥(葡萄牙,生于1979年)是一位驻香港艺术家,其雕塑与录像装置聚焦于城市基建、城市生活,以及城市发展与废墟之间的关系。




Youku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Society

钻石岛(2016)

101分钟,高棉语,中、英文字幕,DCP,柬埔寨/法国


18岁的柬埔寨青年宝拉离乡别井,前往金边外围新开发的高尚地区钻石岛当建筑工人。他在这里重遇久无音讯的哥哥素里,引领他走进柬埔寨都市中产青年的圈子。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与营营役役的劳动生活互相冲突,反映钻石岛,以至整个柬埔寨社会的不公现象。


周戴维(柬埔寨裔法国人,生于1983年)在金边成立独立电影工作室,并筹划多个电影工作坊,与柬埔寨青年广泛合作。其另一部同样于钻石岛取景的短片《柬埔寨2099》,在2014年康城电影节的「导演双周」亮相,他并于2016年以入选「国际影评人周」的《钻石岛》重归康城。




缅甸制造/ 终有一天

8月6日(星期日)下午3时30分



缅甸制造(2014)

16分钟,缅甸语对白,韩、英文字幕,数码,缅甸


2012年李完开始创作《制造》系列,思考个体的日常生活与环境势力,特别是亚洲发达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在《缅甸制造》这个单元中,李完在缅甸北部一所由中国人拥有的金矿工作了三星期,最终采掘到三克黄金。这种稀有金属从前象征着神圣佛教,而现在,在炽热地发展现代和全球工业的国家中,已演变成资本主义的典型符号。


李完(韩国,生于1979年)是一位高度关注社会现况的多媒体艺术家,现正代表韩国参展威尼斯双年展。在《制造》系列中,艺术家亲身到柬埔寨稻田、台湾甘蔗种植园、马来西亚棕榈仁种植场、印尼家具厂及泰国丝绸西装制造厂工作。




终有一天(2017)

62分钟,英语对白,DCP,新加坡

导演陈彬彬将出席映后座谈


在新加坡独立50周年之际,《终有一天》跟随一个开启国家级时间囊和相关古物重大仪式。透过来自新加坡河的一瓶水、一本黄页电话簿及一个手机充电器,描绘25年前的生活,反映迄下的选择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解码。


是次放映为《终有一天》的亚洲首映,导演陈彬彬将于放映后和观众进行对谈。


陈彬彬(新加坡,生于1969年)的作品编织着历史、回忆和记录。一如她那出怀抱家乡的纪录片,她的作品主题流连于重构和挖掘过去。其执导的《新加坡风》(2005),是第一部能够在新加坡上映的当地纪录片。相较之下,她屡获殊荣的《星国恋》(2013)则被禁止在当地进行公开放映。




日期:

2017年8月4-6日(星期五至星期日)


地点:

百老汇电影中心


门票:

门票现正透过以下途径发售:百老汇电影中心售票处、自助购票机及网上购票(www.cinema.com.hk)


正价票:每张港币85元

优惠票:每张港币65元(小童/长者/学生)

「M+领航」会员套票:每两张港币145元(适用于同场戏票)

百老汇电影中心会员票:每张港币68元




导演展映


决绝: 1997年以来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展映(三)

香港电影资料馆 | 李丽华特展


决绝: 1997年以来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展映

决绝: 1997年以来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展映(二)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上海个展《纪念碑》


导演访谈


乔治·A·罗梅罗


安德烈·萨金塞夫

侯孝贤谈小津

克莱尔·德尼谈小津

考里斯马基谈小津

王兵 | 布列松 | 杜琪峰 押井守 法斯宾德

王家卫 | 彭尼贝克 王久良 | 贾法·帕纳西

阿巴斯谈塔伦蒂诺 | 克里斯蒂安·蒙吉 

塔可夫斯基 | 是枝裕和 卢奎西亚·马特尔

特吕弗 | 河濑直美 | 胡金铨 | 谢飞

戈达尔 | 侯孝贤 考里斯马基

铃木清顺 北野武 | 特吕弗

伯格曼与费里尼 大卫林奇

李沧东 |  娄烨 | 法哈蒂

姜文 | 贾樟柯 今村昌平


扫描二维码关注[导筒]

微信号 : directub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