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5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从阿富汗到塔利班:保守主义的视角

刘军宁 存在之链 2022-05-21


阿富汗的突变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关心,在网上也有很多讨论。至于如何理解阿富汗的突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刘军宁老师从保守主义的角度谈一谈阿富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突变。


被忽视的不成文宪法


保守主义读书会重点推荐的一位作者及其著作都是我们都非常喜欢的,这就是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想家柯克及其《美国秩序的根基》。该书对我们理解阿富汗现象也很有启发。


作者在该书最后一页(第441页)的结语中写道:“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基于宗教信念的道德秩序支撑了政治秩序,并与后者并立。”



他接着说,“美国和其他国家之所以能够确立有效的统治(指美国今天这样的政治制度),乃是因为那个国家的多数人认可某种道德秩序的存在,而且他们依靠这种秩序以及灵魂的秩序约束了自己的行为。”


他认为美国的政治秩序是建立在特定宗教信念的道德秩序基础之上,而且两者并行。换句话说,没有美国的道德秩序支撑,美国的政治秩序就立不起来。


美国的政治秩序是由与美国的政治秩序相适应的道德秩序支撑的,如果没有这样的道德秩序支撑,美国的政治秩序就会坍塌。


这两段话中涉及到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阿富汗现象。这两段话的意思是,在长命的美国成文宪法背后,还有更悠久的美国不成文宪法。这部不成文宪法和美国的成文宪法相匹配。


有了这样的不成文宪法的支撑,美国的成文宪法才立得住。如果没有不成文宪法的支撑,美国的宪法或美国的政治秩序就不能久立。这是他在书中最后的结论。


他这个观察不仅适用于美国,也适用于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这样两部宪法。他在另外一本书《权利与义务》(Rights and Duties , 第257页,目前无中文版)进一步指出:“美国的法律与社会制度是建立在基督教的先决价值观之上的”。



就是说,美国在建立政治制度之前,这个社会已经先行确立了基督教的价值观。在基督教的价值观之上建立了美国的法律与社会制度。


他接着说,“如果这一条发生改变(指美国人的基督教价值观发生改变),由此就会改变美国的不成文宪法,这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换句话说,不成文宪法一旦变质,也终将改变美国的成文宪法。


所以,他讲到作为价值观念的不成文宪法和作为法律条文与制度的成文宪法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然而,这跟阿富汗有什么关系?


我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宪法有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之分。不成文宪法通常有三种含义:


第一、是指这个国家没有一部法典化的宪法,比如世上现有两个国家没有成文的宪法:英国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没有成文宪法,跟宪法有关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法律中;


第二、有些国家的许多政治实践或法律惯例,虽然没有成文法律的依据,但是却具有宪法意义。如美国的两党制。


第三、写在人们心中的不成文宪法来对应写成文字上的成文宪法。我所讲的,主要是第三种意义上的不成文宪法。


这里把两者作个对照:不成文宪法是无形的、看不见的,成文宪法是纸面的、有宪法性法律文件的;不成文宪法是心中的,不落文字的;成文宪法是制定的,不成文宪法是经历世世代代逐步形成的;成文宪法通常是新近的,有具体年代日期的。特别是最近的一部宪法可以很明确的查到是哪一年制定,但不成文宪法是没有明确的起始时间的。


还有一个比喻说,成文宪法是“履”,不成文宪法是“足”,履(鞋子)与足(脚)要互相配合。换句话说,不成文宪法的重要性要大于成文宪法的重要性,就像足的重要性要大于履的重要性一样。


如果没有足,履就没意义。如果作为成文宪法的“履”不合适,作为不成文宪法的“足”就抵制这样的“履”。


不成文宪法存在于民情与民智中。不成文宪法中民情和民智对成文宪法的认可态度,决定了成文宪法的命运。就是说,成文宪法的命运怎样,是由不成文宪法决定的。


成文宪法所依托的信仰与道德秩序构成了不成文宪法,而且不成文宪法是在历史传统中约定俗成形成的,没有一个正式的规定,甚至连总结起来都很困难。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成文宪法更容易改变。不成文宪法也可以改变,但要难得多。比如在唐以前,西藏人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5世纪以前,阿富汗人也不信仰伊斯兰教。


▐ 信仰:不成文宪法的核心


不成文宪法的核心是信仰,特别是跟宗教有关系的信仰。刚才我提到的柯克说,“美国的不成文宪法的核心是基督教的价值观。”所以,不成文宪法可以说是世世代代形成的三观,尤其是价值观。一个社会的道德秩序是由不成文宪法支撑起来的,而不是由成文宪法规定的。


如果一个社会人们心中的不成文宪法没有改变,再好的成文宪法也不会起作用。如果美国的不成文宪法不再是基督教价值观,那么美国的宪法不论曾经看上去多好,依然会坍塌。


▐ 从阿富汗到塔利班


现在讲讲阿富汗的塔利班。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题目中把塔利班和秦始皇联系起来?其实中国人关心阿富汗,更多的是关心中国自己。阿富汗最近的突变牵动了中国人的心。


由美国输入的阿富汗民主政权,在政府军与塔利班军队未触即溃,整个政权瞬间土崩瓦解。美国可以把德国、日本改造成模范的民主国家,但却无法在阿富汗复制日本和德国式的成功,到底是什么原因?


小布什总统曾在2006年宣布,“塔利班猖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阿富汗的未来属于阿富汗人民,而且阿富汗的未来属于自由!”当时美军队打败了塔利班,把塔利班赶到了大山沟里,在阿富汗建立了民选政府。现在看来,布什的宣布有点早。


塔利班被打倒后又反攻倒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美国人在军事上并没有输掉阿富汗战争。美国发现,阿富汗政府是扶不起来的,所以选择主动撤退。至于撤退过程中所引起的种种争议等,不在今天讨论的话题之内。我们只关心为什么塔利班倒了又重新站起来。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初衷是消灭恐怖主义的温床,因为本拉登从阿富汗指挥了911的恐怖袭击。当时我还记得布什总统在电视里说一定要消灭恐怖主义的首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个目的已经达到。


美国人在立志消灭本拉登、奥马尔之余,还希望阿富汗能够接受慷慨送去的好东西,这些好东西是法治、民主、人权,自由与平等,繁荣与安宁,其中包括女性的权利。


经过二十多年的尝试,现在终于见分晓。分晓是什么?即美国人的第一个目标实现,但第二个目标落空了,即在阿富汗建立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自由民主社会的制度努力失败了。


布什总统在2006年的演讲落空了。在今天看来,阿富汗的未来不属于自由,而是属于塔利班。我们对阿富汗的期待落空,所以我们才会关心格外关心阿富汗的局势。




未完待续






















看往期:

◆.刘军宁|拒绝唯一真理观有什么后果?

◆.刘军宁|实践与真理究竟是什么关系?读《思想的后果》

◆.刘军宁|人是万物的尺度吗?读《思想的后果》

◆.刘军宁|“保守”有什么错?

◆.刘军宁|王朝之船为什么会沉?

◆.刘军宁|我是个独立个体户

◆.刘军宁|先知关天意

◆.刘军宁|什么是民主政治

◆.纽科姆|美国的确是一个基督教国家

◆.刘军宁|保守主义视角下的阿某汉现象

◆.约翰·亚当斯谈美国政体的民情基础

◆.维沃|敬虔与正义

◆.薛华|论启蒙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后果

◆.刘军宁|谁是美利坚秩序的作者

◆.刘军宁|凭什么不缴税?

◆.刘军宁|爱因斯坦:一个极品理科男的“极品”自负

◆.柯克|保守主义思想的六项通则

◆.刘军宁|从雅典智慧到耶路撒冷智慧

◆.寇世远I与胡适之先生谈圣经、信仰与真理

◆.美利坚 鸣谢 耶和华

◆.刘军宁|如果真理不再唯一

◆.刘军宁|慈善的三重境界

◆.刘军宁|金钱的精神本质

◆.刘军宁|智商与智慧,哪个更重要?

......

存在之链一个有思想的存在...


號主:Euni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