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出货量突破千万台,消费级VR、AR正顺风快跑丨浙氪观察

王艺霏 36氪浙江 2022-08-24

离概念远一点,离技术近一点。


作者|王艺霏

封面丨unsplash


2021年元宇宙的一阵风,把AR/VR企业送上风口浪尖,潮水褪去后,市场的狂热与追捧逐渐转化为理性审视。

近日,智能AR眼镜企业Rokid(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拿下7亿元C轮融资,紧接着3月29日,同样是AR科技公司的Nreal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投资。结合IDC报告推测,被字节收购的VR制造商Pico在2021年全年出货量约为50万台,2022年预计出货量将翻番——达到100万台。

一时间,AR公司怀抱数亿大额融资频繁亮相,已有成熟产品的VR头部公司逐渐迈入正轨,VR/AR行业,似乎蓄势待发


VR进入正轨

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已是虚拟与现实世界互通交互的两个主要研发方向,一个是“虚中有实”,一个是“实中有虚”。总体上,消费级VR设备成熟度、普及度远远高于AR。

这一点在销售数据上充分体现。3月30日,IDC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21年全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预计2022年,全球VR头显出货1573万台,同比增长43.6%。

VR设备方面,全球销量最高、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依然是Meta旗下品牌Oculus,其市场份额达到了惊人的78%,预估去年出货量在870万台左右。

亮眼表现之下,母公司Meta也表现出了对VR这条线的重视,从 2022 年开始,Oculus Quest产品线将改名为Meta Quest,用Meta CTO的话来说,Oculus这一品牌正在弱化,并将被逐步淘汰。

新玩家垂直进场,老玩家加码“筑墙”。传统硬件制造商、深耕VR行业多年的众厂商如DPVR、索尼、HTC等,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聚焦国内市场,特点又有所不同。

尚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Oculus仅通过零散经销商的渠道售卖,用户不多;全球市场占据4%份额的Pico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0%。此外,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VR/AR行业整体投融资总额达556.0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中国VR/AR行业融资并购金额达181.9亿元,同比增长788%,创历史新高。

不难看出,国内VR市场潜力巨大,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消费级AR也不远了?

相比“热闹”的VR行业,AR行业却尚未进入到消费级产品大量铺开的阶段。据IDC报告,去年全年AR设备出货量仅百万台,占VR的零头。

为什么AR难以面向C端用户?或者说,无法在C端得到好的应用?

图源:罗永浩微博

一个业内的主流观点是:增强现实环境AR在本质上是面向个人的, 适合于支持交互,成为工具;而增强虚拟环境VR本质上是面向空间数据的, 适合于建立应用服务,与社交、网络绑定

因此,主流AR设备以可穿戴眼镜为主。2014年,Google glass面市,定价1500美元,成为最早的消费级AR产品。但Google glass由于屏幕过小、耗电发烫、引起斜视等问题,其口碑远不及它带来的行业影响力,2019年,Google glass宣布停止面向个人的AR眼镜服务。

图源:知乎回答“谷歌眼镜为什么失败”

AR行业没有就此止步,随着电子元器件硬件技术的提升,AR眼镜外观可以做到与日常眼镜或墨镜无益,识别图像更准确,同时屏幕成像显示技术大大提升。

比如刚完成7亿元大额融资的Rokid,其研发的第一代Rokid glass早在2018年就在业内初露锋芒。整机150克,配备触控区,显示屏幕与视野重叠,更像是普通墨镜。2021年,消费级AR眼镜Rokid Air发布,定价3000元左右,上市后在天猫等渠道反响不俗。

通过其产品介绍来看,Rokid glass更像是主打“一块在你面前的便携屏幕”,包括从随后与钉钉的联动也可以看出,Rokid策略是成为办公、观影等各个场景中的屏幕替代品。Nreal CEO徐驰也公开表示,AR眼镜会是人类需要的最后一块屏,能够完全替代电视、手机。

目前国内这些相对成熟的AR产品,还需要在场景应用、用户痛点上找到更精确的切入点,就像Switch与健身环大冒险——一种很难复制的体验。

在技术上,AR眼镜研发仍需要不断提高深度捕获设备的精度,强化相机跟踪算法,这些问题的突破将极大地促进AR快速实用化。

但消费级AR眼镜离火爆并不遥远。国内,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爱奇艺等互联网视频平台纷纷入局,尤其是字节跳动,在收购VR头显制造商Pico的情况下也独家投资了AR科技公司杭州李未可科技,大有“两手都要抓”的意思。它们坐拥视频、社交、电商C端的巨量用户,已是潜在的“幕后推手”


元宇宙降温,“破圈”任务完成

销售如火如荼,融资喜讯频频传出。近期出现在大众视野的AR/VR公司,有一个共同点:不提元宇宙。

比如前不久,Pico员工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说,公司内部明文规定,员工不能提“元宇宙”,也不允许带趋势。

也许是见证了去年A股“爆炒元宇宙”的全过程,也许是见证了Meta更名后的股价大幅下跌,尽管媒体在报道VR/AR企业时总爱加上“进军、加码元宇宙”作为补充,但从业企业的态度更像是:与元宇宙概念保持一定的距离,尽可能从中获益

“过度追捧会带来相反的效果,等热度消退以后就会看出谁是在‘炒’,谁是认真地在做企业。”一位文娱行业投资人对36氪浙江说。风口的降临会带来资本的青睐,这正是初创企业所需的,仅此而已。

另一方面,元宇宙似乎也已经完成了它的“支线任务”——用户教育

一些AR/VR从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来需要和投资人解释很久的概念、术语、愿景,在元宇宙概念翻红之后,几乎不需要怎么费口舌就能互相理解。C端市场也受益颇多,销量接连攀升。

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4年,VR、AR市场规模将持平,均达到2400亿元。不管是资本炒作,还是科技愿景,元宇宙作为一个飘忽的概念,已经达成了“阶段性成就”。

我们有理由相信,更轻、更强、更硬核的AR/VR,已经在路上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



了解更多


2022融资首发:亿格云丨售后宝丨快手哥智能丨英百瑞Jet Commerce丨力文所橙愿文化-NINES推理馆驻云科技浙氪观察:浙江芯片半导体丨抗原检测试剂丨青山&镍丨阿里网易财报丨沉浸经济阿里文娱盒马融资papi酱字节投资虚拟人元宇宙概念浙企 | 电竞入亚深氪对话:黑岩网络 | 深眸科技 | 佰为深驻云科技未来乡村:睿坤科技丨象辑科技 | 领见科技 | 甲骨文超级码衢州未来乡村行向新力: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开篇 | 十二光年 | Nreal宸帆雪梨丨柔灵BuffX潮玩星球天猫小黑盒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