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鉴丨陈侃章:​绝代双骄,诗仙李白与美女西施

陈侃章 新三届 2022-09-19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陈侃章,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历史系1977级。原在党政机关工作,后辞职下海经商。曾出版《飞将军蒋鼎文》《远去归来的昨天》《吴江年谱》《古往今来说西施》《冬季里的春闱——1977年恢复高考纪实》等著作。


原题

绝代双骄,
诗仙李白与美女西施




作者: 陈侃章


在中国,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人不一定多,能讲出道道套套来更是少。但当转向西施、李白,人们顿时眉飞色舞,话题开闸,人人都像新闻发言人,个个都是文史创作者。说西施,一笑一颦,沉鱼落雁,国色天香,盈盈浅浅间就使强吴灰飞烟灭;讲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由杨贵妃捧砚,斗酒诗百篇,笔管摇曳间就演化出半个盛唐。一个诗坛神仙,一个首席美女,庙堂江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东汉《吴越春秋》载勾践从诸暨苎萝山索美女西施、郑旦

那么,李白写过西施吗?李白风流倜傥,天纵英才,怎么会错过千古美女的大好素材!他一生四入浙江,多在越州(今绍兴)游玩驻留,浮踪浪迹,寻觅过西施芳踪,写下了大量关于浙东的诗文。他入浙最早一次是开元十四年(726),最后一次入浙是至德元载(756),前后跨度长达三十年。在浙东漫游,李白走走停停,旧友新交,举杯推盏,“海客谈瀛洲”,所写诗歌汪洋浩瀚,美不胜收。

李白身逢“安史之乱”,又不幸入狱,随后流放贵州夜郎,颠沛流离,故而李白的诗作散佚极多,留存不足十之一二。诚如此,写到西施的还有十多首留下来,有几首还是精品。

以下列举李白在青年、壮年时期所写关于西施史事的六首诗,分别写于726年、742年、743年、744年。

首先来看李白在726年如何直写《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不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李白《西施》诗(《李太白全集》)


越溪指越国苎萝山下的浣纱溪,又名浣江、浣浦、浣诸。元稹诗云:“浣浦逢新艳,兰亭诧旧题。”苎萝山,又名罗山、纻萝山,在今浙江省诸暨市城南,东汉《吴越春秋》:“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南北朝孔灵符《会稽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西施世称浣纱女,李白另有“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诗句。馆娃宫在苏州姑苏山上,清王琦引经据典作注:“《吴地记》:(伍子)胥葬亭二里有馆娃宫,吴人呼西施作娃,夫差置。”王维有“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一句。

西施是越溪之女,出身于苎萝山麓。秀色清丽盖过古今女子,连荷花仙子也害羞得掩脸别过。西施拨开绿水悠然浣纱,像清波一样淡定闲适。很少见到她笑露白齿,她自得地在碧云间沉吟。越王勾践征召绝色美女,西施扬起蛾眉昂然赴吴。吴王宠爱西施,将她安置在馆娃宫,深宫清锁,音信渺远,高不可攀。当夫差的吴国被越国破灭后,西施就随范蠡而去,永远不再复返。

这首诗近乎完整地讲述了西施的故事,那西施的出身、西施的美丽、西施的沉稳、西施的使命、西施的入宫、西施的归宿,一步一步带领读者穿越历史时空,来到春秋战国的烽火岁月。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击败,而勾践依据文种“灭吴九术”复兴越国,其中最成功的是在诸暨苎萝山下寻觅到西施、郑旦,经过教习,献于吴王,夫差自此沉湎美色,不能自拔。借此机会,越国上下卧薪尝胆,生聚教训,终灭吴国。传说西施与范蠡原本私订终身,为复国大计献身入吴。当强吴覆灭以后,范蠡急流勇退,与西施泛五湖而去,从而流芳千秋。

五代画家周文矩绘西施像(故宫博物馆院藏)


这首《西施》是李白第一次入越时所写,时在开元十四年(726),这一年,李白尚是单身,还未成家,雄心万丈,血气方刚,他写下了多首有关西施的诗作,除上列《西施》外,还有《浣纱石上女》以及《越女词五首》等,其中《浣纱石上女》对西施迸发了独特的审美眼光: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李白摄取了西施的头部、足部,呈现玉面、红粉妆、金齿屐、白如霜。内中“青娥”是对芳龄女神的文学臆想。黛眉红妆,玉面春风,金齿木屐,素足像浓霜雪白裸露,夺人眼目,令观者心旌摇曳,不着“美”字,尽显风流。

唐诗研究专家安旗说:“开元前期,唐王朝阳光灿烂,李白诗歌中也是呈现一派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的景象。”(《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天宝元年(742),李白写下《子夜四时歌》。相传晋代女子名子夜,因歌声哀苦凄切,又因起于吴地,故名“子夜吴歌”。这首《子夜四时歌》分别写了春、夏、秋、冬四季,其中的“夏歌”写西施在镜湖采莲: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李太白全集》)


镜湖就是今绍兴鉴湖,唐代镜湖广渺浩瀚,面积远远大于现在,而若耶溪则是一条汇入镜湖、深涵历史文化底蕴的河流。

镜湖浩瀚三百里,到处都是含苞待放的荷花。春夏之交的五月,西施泛舟采莲。由于美名远扬,引起围观,人人争睹芳容。而诗中“隘”字是诗眼,说明观者人潮汹涌,即使偌大的若耶溪也是舟塞人挤。西施采莲回舟归去不及满月,便进入越王锦绣宫殿。

这首诗不但用了西施镜湖采莲、若耶泛舟的传说,而且还巧妙植入了西施在会稽度过的岁月。史书记载勾践在诸暨苎萝山下觅得西施、郑旦后,把她们送到会稽都城学习宫廷歌舞整整三年,然后再将才艺双绝的双姝献送吴王。由此看来,西施在会稽五月采莲,当有三个夏令,将西施写入“夏时”的诗意,营造了广阔的遐想空间。

前文已述,李白多次入浙,实地写下了大量越州诗篇,正因为见多识广,积淀甚厚,便担当起推介越州山水人文的“义务导游”,就比如这首《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诗: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

未入吴王宫殿时,

浣纱古石今犹在。

桃李新开映古查,

菖蒲犹短出平沙。

昔时红粉照流水,

今日青台覆落花。

君去西秦适东越,

碧水青江几超忽。

若到天涯思故人,

浣纱石上窥明月。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今西安)任待诏翰林时所写,时在天宝二年(743),这时李白任此职已两年,有大展鸿图之心,然朝廷宦海复杂,他渐渐失望,身虽在宫阙,心已存江湖,因而当他听说好友祝八要去越州,兴趣勃发,便以“过来人”的口吻向他介绍了西施故乡的风貌。诗中的祝八排行第八,生平已不可考;江东,为长江下游江浙一带;西秦与东越相对,前者指陕西关中,后者指越国古地,李白曾有诗:“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至于越溪,从诗中内容不难看出特指浣纱溪。越溪美女西施,明艳光照云海。西施尚未进入吴王宫殿之时,浣纱古石已在且存至今。浣溪两岸新开的桃李掩映了浮木,那浅水中的菖蒲刚刚露出平沙。想当初,西施红粉白脂,映照流水;可如今,惟存青苔覆盖,飘满落花。你这次从西秦奔赴东越西施故乡,一路水碧山青,心情悠远,到了那里后如果思念故友,就请站在浣纱石上观赏明月,让我们共寄思念之情。

读诗至此,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不知东坡居士是否受到太白诗句启发?

明代《苎萝西施志》西施像


《乌栖曲》是李白写西施典故的又一力作,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在天宝三年春被斥去朝后,时而出世思想非常浓重,时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又因李白多次在吴越之地逞兴漫游,既到过越州,又在姑苏寻觅过吴王夫差日夜笙歌之地,怀古察今,颇有感慨,于是写了这首借诗咏史之作。表面上写吴王欢爱西施通宵达旦,实际上讽谕唐玄宗沉湎声色,耽于淫乐有类夫差,宠幸杨贵妃不遑多让。

《乌栖曲》全诗如下: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一种旧题,内容多歌咏艳情,李白旧曲新翻,借此形式展开,诗中“乌栖时”既点明乌鸦栖宿,日暮黄昏,又与题面呼应,浑然天成。姑苏台,在苏州姑苏山上,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所筑,内有核心建筑春宵宫,吴王与西施在此作长夜之饮,“青山”句为日落景象。银箭金壶是古代计时工具,往铜壶贮水,以漏水刻度来计算出时间。末句“高”与“杲”同义,兼与“皜”通假,有东方太阳渐渐升高之意。

姑苏台上日落乌栖之时,吴王夫差已在宫中醉美西施。曼妙的吴歌楚舞欢度正酣,姑苏青山已掩映了半边落日。计时的铜壶漏水越来越多,夜色也越来越深,就是那一轮秋月也跌入了江水波涛之中。猛然发觉东方已经发白,太阳渐渐升高,无奈这无限欢乐只有暂时中止了。全诗基调是“一夜千年犹不足”。

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将西施入吴被吴王宠幸为背景,客观叙写,收敛含蓄,不褒不贬,深得诗家高评。据说李白在长安拜见前辈诗人贺知章,贺将李白誉为“谪仙人”,对《乌栖曲》击节赞赏:“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清乾隆年间清高宗敕编的《唐宋诗醇》评论此诗:“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有不尽之妙。”这个评语蕴含了几许吴国由盛转衰、继而亡国之缘由。


李白在越州寻古,又写有《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指越国;义士,清王琦认为应作“战士”。也有注家认为义士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称“君子六千人”,是讨伐吴国的六千精锐之师。鹧鸪,又名山鹧鸪,多飞翔栖息在旷野无人之境。越中多有这种飞鸟。

越王勾践击败吴国得胜归来,越国战士破吴有功都衣锦归乡,满殿宫女如花似玉,一楼春色,可如今只有一群鹧鸪在荒凉的废墟上飞来飞去。

一部吴越兴衰史,最著名的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典,而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又是越国献美女西施、郑旦与吴王的故事。“破吴归”句浓缩了这段历史。得胜归来之师卸去戎装,全部衣锦还乡。美女如云,尽情享受,沉醉其中。可原来繁荣的国都如今荒草萝蔓,只有成群结队的鹧鸪在凄厉鸣叫,好不凄凉。

前辈诗评家认为:此诗以前三句写当年之胜况,而后一句寓伤逝之情。虽只一句,而力足将前三句扳转,“只今惟有”四字有扛千钧之力,“鹧鸪飞”三字乃当前实景也。

次年,李白游苏州,作有同类题材的《苏台览古》:

归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两诗对照后不难看出,“苏台”诗前三句讲衰,后一句讲盛;而“越中”诗前三句讲盛,后一句讲衰,冲击更强烈。

对于此诗的写作时间有不同说法,一说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一说在天宝六年(747)。安旗认为,李白在天宝三年春辞别朝廷后,“一连几年滞留吴越,寓居金陵,表面上生活十分狂放,实际上内心却十分痛苦。他既为自己被斥去朝愤愤不已,又为朝政昏暗忧心忡忡。此期一系列览古、怀古之诗实际上都是借古讽今之作……直抒胸臆,抨击时政。”(《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第5页)也就是说重点不在怀古,而是伤今慨叹,因而此诗当写于天宝六年为是。不难看出,李白这些诗如有韵的《春秋》,无疑可作史诗读也。

《诗仙李白与美女西施》载《北京晚报》2020.12.5

(本文摘自《唐诗之路话诸暨——诸暨唐诗三百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陈侃章专列

陈侃章:1977年高考语文题能考几分

那一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

恢复高考,邓小平与华国锋的定位和作用
陈侃章:1977年,恢复高考的来龙去脉
陈侃章:恢复高考追忆中的分歧与辨正
陈侃章:77级、78级大学生的历史履痕

陈侃章:恢复高考是

冲破“两个凡是”的第一声惊雷

1977年高考,政审还在“横刀立马”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品人鉴物

马雅:苏轼的两难:
王安石司马光,你选谁?
从辛弃疾的悲情看宋朝的国运
马雅:新编渔父与屈原
龚自珍传奇:落红不是无情物
司马迁被“去势”的真正原因
方鸣:梁园的六月雪
方鸣:纸上的花园

苏州吴门画派,明四家的月光

方鸣:庚子年的夏天(上)
方鸣:庚子年的夏天(下)
方鸣:畅春园里的守望人
方鸣:绿田黄之谜
寻宝的人,其实是在寻找过往

云中君,一位翦云制砚的男神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军营华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