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史记 | 桑宜川:潘金莲不是荡妇,别把小说当历史

桑宜川 新三届 2022-10-07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桑宜川,加拿大华裔学者,加拿大枫叶出版社社长。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77级,曾在四川大学外语学院教书多年,后赴澳大利亚留学。移民加拿大后,以治学为生,研究兴趣广泛,现为加拿大多家华文报刊专栏作家。近年来与国内数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常回国讲课,并受聘为客座教授。

原题
历史揭秘
潘金莲原来不是荡妇



作者:桑宜川



还记得上世纪“文革”后期,约在1975年8月至1976年10月之间,现代中国继“批林批孔”之后,又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评水浒,批宋江”全国运动,彼时“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领军,差评宋江,引导了亿万黎民百姓站队,人人必须表态,几百年前的梁山泊大佬宋江一夜之间突然成了众矢之的,人人诛之。如此高规格、大规模、长时间地批判一个古典文学作品人物形象,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彼时笔者尚是智识未开的青涩少年人,如同今天的中学生,对那场关于《水浒》而起的“运动”深层背景,不解其味,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好奇心使然,读到了这本书,因为在这之前,“四大名著”与其许多古籍典藏,及中外文学作品都被当成了“封资修”的垃圾,悉数遭遇了焚烧和销毁的厄运,能躲过这一劫难的坊间留存文本甚少,已无书可读。

随着“运动”的不断推进,《水浒》应时被重新海量印刷成书,文献记载逾千万套,在城乡的大小新华书店广为发行和派送,当年享有这待遇的,唯有浩然的《金光大道》及八个样板戏剧本等屈指可数的几部当红文学作品。如今的青年学子或许感到匪夷所思,然而确是真实发生过的一幕历史场景。


那年月读《水浒》,其中的历史人物宋江如同当下“油腻大叔”,于少年人的我并无多少吸引力,倒是武松打虎的江湖万丈豪情,潘金莲与武大郎及西门庆之间的情仇恩怨深深地吸引了我,书里那些撩拨人心的故事如同当时各种地下手抄本里的情节,至今依然记忆犹新。这就是我辈接受的“野路子”或称“擦边球”教育,如今回想起来,倘若没有这些有滋有味的文学读本滋润,近于枯槁的心田注定早已旱死,再也种不出庄稼。


回望历史,相传徽宗年间,河北清河县一大户人家里,有个使女叫潘金莲,貌美如花。东家恋其美色,她告诉了女主人。于是东家怀恨在心,把她嫁给了卖炊饼的武大郎。武大郎身高不足五尺,面目丑陋,绰号“三寸丁谷树皮”。无论是生理上还是物质上,他都无法满足潘金莲。后来,潘金莲与西门庆偶然相遇。西门庆本就好色,而潘金莲见他既有钱,人又很帅,就动了凡心。经王婆撮合,两人如同干柴烈火,烧到了一起。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到半月,两人的奸情传得满城风雨。武大郎上门捉奸,被西门庆一脚踢中心窝,卧病在床。武大郎警告潘金莲:“等弟弟武松回来,一定饶不了你们。”这句话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西门庆与潘金莲合谋,用砒霜毒死了他。武松出差回来,很快查明兄长死因,他在哥哥灵前手刃潘金莲,随后杀了西门庆。几百年来,《水浒》中的这个桥段,让潘金莲成了“荡妇”的代名词,。
 
然而如今可查阅的文献记载,历史上真实的潘金莲却是一位出身名门的良家女子,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住在距武家那村不远的黄金庄。她喜欢武植,经常接济他,并与他私订终身。两人结婚后和睦恩爱,养育了四个子女。1946年,武植墓被人发掘出来,墓碑铭文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如今看来这段碑文可为佐证,还潘金莲与武大郎一个清白。

依据史料及出土碑文考证,如今已可辨明,流传了几百年的《水浒》里潘金莲与武大郎故事,原来竟是作者施耐庵为自己的小说编造的。其实也不足奇怪,如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不少故事为虚构,或做了文学加工,只能权作“演义”来读,因为它并非信史。欲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不妨读读陈寿的《三国志》和司马迁的《史记》,方为正史。古往今来的中国历史真相,被扭曲,被误导,被误读的实在太多,不胜枚举,宋朝历史上的那事儿不过仅是一个例子而已。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确有其人,但都生活在明朝。史载武大郎本名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中年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从以上铭文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但从未“卖炊饼为生”。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百姓的七品父母官。而本是名门淑媛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描述成“淫女荡妇”遭到唾骂,实在比窦娥还冤枉。另据1996年发现的武植墓穴来看,出土的小腿骨经过测算,武植身高应该超过1.8米,绝非“三寸丁谷树皮”,更不是“五短身材”,其体格魁伟,与武松不分伯仲。
 


河北清河县志有记载,武潘二人被“毁容”另有缘由。原来,武植早年贫苦,接受过好友黄堂的资助。武植做官后,黄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谋个一官半职。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个月,天天好酒好菜,却始终不见提携。黄堂觉得武植不够哥们儿,一怒之下不辞而别。为发泄心中怨恨,黄堂在回乡路上四处编造宣扬关于武潘的谣言,并张贴传单捏造武潘二人的“丑事”。当地恶少西门庆与他沆瀣一气,添油加醋。
 
很快,武潘二人的“丑事”传遍了相邻州县的街头巷尾。黄堂回到家里,发现自家房屋已被重新修盖。妻子说,是武植重修了房舍,还购置了新家具。黄堂无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二人的丑恶形象,早已轰动四方,并被施耐庵写进了小说《水浒》,从此流传天下。施耐庵怎么也想不到,他写的《水浒》,不仅让武植、潘金莲两人名声尽毁,也给武潘两姓后人带来无尽的灾难。从那以后,清河县的武家与潘家结下了梁子,都视对方为冤家和仇家,从不通婚,成为了当地的民俗。
 
数百年来,读者所知道的潘金莲是一个风流荡妇的文学形象,追根寻源,《水浒》乃是始作俑者,后来又有《金瓶梅》的推波助澜,以及民间说唱艺人的推广,早已深入人心。如果知道了真相,读者不妨把她当做小说里的虚构人物来读就好,若当真了,而且深信不疑,以为真有其事,那就只能说是被作者成功忽悠了。施耐庵将其写进了小说里,于是彻底坐实了武潘的污名,想想真是比窦娥还冤。真实的潘金莲并非淫荡狠毒而是与武大郎白头到老。如今让人欣慰的是,施耐庵后人开始替祖先赎罪,给武潘二人造像,立墓碑,修祠堂。当地潘姓后人说“我们为先祖潘金莲感到委屈。但误会已经造成,一两句话是改不过来的,希望后人理解就好。”前几年,我借回国访学之机,专程去河北清河县探访武植祠,看到了真实的场景。
 


武植祠由前庭院、展览厅、武植墓四部分组成,座北朝南,周围由砖墙圈起,遍植冬青、松柏,给人一种历史的凝重感。前祠后墓的布局,简洁而肃穆。后面地宫里有明代的武植悬棺。武植墓为地下墓室,吊棺葬,400年来一直保存完好。据传1946年本村农会初次破掘。墓室为圆形,青砖垒造,掘墓时发现一口楠木悬棺,夫妻合葬。历史上的武植和妻子潘金莲一共抚养了四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幸福。在1992年发现了武植墓,看了墓志铭才知道,原来我们被忽悠了600多年。
 


潘金莲因《水浒》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了《金瓶梅》里,她更跃为“女一号”。按书中所写,她是所有女子中生得最美,也最擅风月的一个。《金瓶梅》这个书名,一说是“金色的瓶子里插着梅花”的意思,二说是由该书头三号女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显然后一说更为通顺。《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较单薄,《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极其丰满、极其鲜活的艺术形象。
 
受《水浒》的影响,后来的文本《金瓶梅》中关于潘金莲的描述与《水浒传》大体类似。潘金莲生于一个贫困的裁缝家庭,早年丧父,九岁卖入豪门充当家伎,后又被转卖到土财主张大户家中,被“收用”后又由于财主婆不容,被张大户下嫁给了矮丑的武植。而她追求从天而降的壮伟男子武松未果,于是转而投入富有而英俊的西门庆怀抱。

台湾艺人杨思敏主演的电影《潘金莲》剧照
 
与《水浒》不同的是,在《金瓶梅》里,王婆的教唆下,潘金莲鸩杀亲夫后被西门庆娶为五房,开始了在西门庆家中与其他女人争宠的“战斗”生涯。不仅如此,她还私通仆人,勾引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在那个年代,作为家长的男子之所以妻妾成群,首位的原因便是传宗接代。因此,当潘金莲自己养不出孩子时,她对西门庆别的妻妾的嫉恨更成倍地蹿升。当李瓶儿竟生下了官哥儿之后,如何害死这个“眼中钉”便成为她的“当务之急”。官哥儿终于被她唬得受惊并生病死掉后,她拍手称快。但新一轮的争宠之战又掀起了硝烟。潘金莲的淫荡、变态乃至于颠狂,令我们在阅读惊诧之余,也定位了潘金莲的文学形象。如今看来,其实也是被误导和误读。
 
历史上,武植盟兄弟的自戕,施耐庵后裔的自责,已正大郎、金莲之清白,而武植之24代孙武双福的健在,他的口述历史,则也佐证真实的武潘之千古奇冤。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叩问,既然《水浒》中武大郎与潘金莲夫妇无嗣无子且相继殒命,那么何来其后代之繁衍?何来那全村半数人都武姓?其实是施耐庵的杜撰,与事实不符,武潘夫妇膝下有子女四人,家族代代繁衍而壮大,倒是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史书上查无此人,应是施耐庵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
 

如今武植祠展厅里还陈列一尊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的石碑。这是乾隆皇帝二次下江南,途经河北油坊,闻武植有坟无碑,口谕立碑于武植墓前,并植树二百余。碑之正面刻文为:“全族合力,保护武植墓周围二百余株。”那片树林如果长到今天,应已华盖参天,巍峨耸立,只可惜毁于十年“文革”浩劫,砍伐殆尽,而今荡然无存。武家后代们还说了许多武大郎匡扶正义,潘金莲忠于爱情、协助武大郎清廉治政、铲除恶少的动人故事。所以,历史应还“为官清廉,兴利除弊”的武大郎和“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潘金莲以本来面目。
 
2016年5月,我借回国问学的机会,再次慕名前往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探访了“武植墓”。在武植祠内,我看到了当年《武大郎墓挖掘纪实》和《武大郎之研究》,再阅读详细记载的《武大郎画传》,它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武大郎的历史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蒙受了千古奇冤的武大郎,并重新认识了潘金莲。
 
据武植墓志铭记载:“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七品芝麻官武植画像

 
潘金莲画像的配文是:“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为其平反冤假错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浒传中泼污之过,故唆使小鬼得遍盗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焚香再拜。”

谨此辑录以上二段文字,作为当地乡民的佐证,还原一个真实的潘金莲。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021年10月8日星期五

修订于加拿大

温哥华迷迭香园


桑宜川专列

陈独秀客死江津的民间记忆一大代表刘仁静的坎坷人生王明主持起草《婚姻法》纪事

川大老校长柯召先生独子,

在抗美援朝中战死沙场

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前世今生

陆军一级上将刘湘的身后事最后的黄埔军校:成都北校场岁月底片桑宜川:白先勇忆父亲白崇禧
四川大学中学部50年忆往
出国大潮中的川大语言培训中心

桑宜川:沈崇案探秘

桑宜川:托起轮椅女孩,送上人生坦途

桑宜川:珍稀明信片中的天津老光景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微史记

王毅:为什么对付敌族要"辱其妻女"
王毅:民族自大神话的膨胀与幻灭
王毅: 义和团运动蒙昧性的文化根源
及其对"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葛剑雄:无论崖山前后,都是中国
中国在边疆问题上吃了哪些暗亏?
怎样理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顾土:中国穿和服的名人都是谁?
顾土: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鲁迅怒怼的“三一八”,究竟谁是主使?
陈湘安:历史研究中的文明尺度
吴思:德国人如何对待历史
哈晓斯:一个川兵与一座城
孝庄皇后与多尔衮真的有一腿?
胡尉新:明朝是被跳蚤灭掉的
李零:什么是中国?你的常识可能不靠谱
余英时:大清为何斗不过民国?
左春和:知识分子应与屈原有个了断
茅海建:清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
把清朝这个饥饿、恐怖的时代
歌颂为“盛世”是可耻的!
萧功秦:华夏国家起源新论
我的祖先是如何从非洲蹭到中国来的
苏轼的两难:王安石司马光,你选谁?
马雅: 朝觐天房——郑和狂想曲
马雅:李鸿章究竟有无 “谋反”之心
马雅:从辛弃疾的悲情看宋朝的国运
马雅:新编渔父与屈原
龚自珍传奇:落红不是无情物
马雅:淝水之战:好运的谢安
司马迁被“去势”的真正原因

穿越千年的游侠们:

人以士待我,我以死报之

赖炜福:寻常人家的百年故事
刘晓瑜:终于可以说出来的家庭往事
吴鹏森:我的父母,
两个中国农民的平凡一生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