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包小白必读攻略!】手作硬欧最坑的雷区:一步错步步错!你完全想不到,成功秘诀全在你眼前的细枝末节里!

芳薇 芳薇厨艺生活馆 2023-06-19
我想做过硬欧的人‍
甚至只是感兴趣而去看教程视频的友友
应该都会经历过/看过这样的面团
或是这样的

又或是这样的

从头至尾全程都是这种令人绝望的无所适从。
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却华丽丽的收获了一枚又硬、又粘又湿没有大气孔的大饼,很可能就此心灰意冷,转身退场了。
但是
先别急着离场‍‍‍‍
🎉好消息!好消息!🎉
在啃了两本书

🛍️🔗:https://www.breadstalker.com/the-book

(还在读ing)

🛒🔗:https://trevorjaywilson.sellfy.store/p/open-crumb-mastery/


👍这俩本都是绝壁的圣典啊!👍
懂英文的真心强推!
物超所值!
看完之后你会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面团哦!

另外我还看了👆的2个视频

又通过一系列的实操融会贯通后‍‍‍‍

小编宣布!

本座终于搞明白这其中一连串看似简单琐碎,却能引发宇宙洪荒级别连锁蝴蝶效应的惊天动地关键性细节!

真可谓“一小步,便是天壤之别”。

那咱就不寒暄了,单刀直入进入正题。
首先,要说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开头的示图?
这就得回到基础原理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面筋是如何形成的。
面筋是蛋白质遇到水后,激活面粉中的酶,将大颗粒的蛋白质分子“磨皮”分解成氨基酸粒子,又通过水,氨基酸的氢键会衔接串链起来,由此便形成了面筋。

但一开始这些链接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方向,所以刚开始的面团看上去是无比的粗糙易断,因为此时的面筋并没有团结一致,单独会比一捆集体抱团更脆弱,更容易被击破。
而时间会慢慢理顺这些原本乱无章法的面筋,让它们有一个特定的方向,而排列越整齐,面团就会越光滑。这便是面筋形成“膜”的过程了。

所以,面筋的形成以及强化,实际并非主要是外力所致。
外力的唯一用途是加速给面粉“磨皮”分解,并整理形成的链接秩序。就算没有外力的介入,适中水量的面团也会自动形成并强化面筋,只是过程比较慢罢了。
而也正因为外力是在做不断摩擦的动作,用力太猛或摩擦太久🟰摩擦频率过高,属于过于粗暴,摩擦过度的结果就是面筋性能耗损,后续表现变差(机打常出现的情况)。

来源:组织姐Full Proof Baking的Ins
好,梳理了这一逻辑之后
接下来分析一下
所谓“烂面”的起因‍
一般来说
入坑欧包的人都会有做过面包的经验背景‍
而我可以很笃定地说
这个经验,正是罪魁祸首!
在我们刚开始做面包,首先会被前辈们教育要反复使劲搓揉面团、不断摔打面团才能拓展出合格的“膜”。
这个说法,在我看来
是,也不是。
我觉得更准确的理解是:一把双刃剑。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外力的用途是帮助加速形成并强化面筋,但外力的原理其实是通过不断磨损蛋白质分子,加速变成小粒子的过程,可以类比成“重型机械版的酶”。
但在此过程中,由于面筋初形成时的方向不一致,导致它很容易断,就会看着粗糙和烂。
而自加入水后,由于酶的运作,无时无刻都在形成面筋链接,但因为外力比较猛烈,就很容易造成面筋刚形成,就被打断的情况,因此就一直处于烂唧唧的状态。直到时间+各种磨损才让面筋链接逐步有了一个统一的方向,渐渐走向坚韧难破。

顺带插一嘴,高速打面反而感觉拓展慢,甚至是一直打不出来,正是因为太猛太粗暴,导致蛋白质一直处于一个刚形成链接就被打断的无限死循环里。而当最后真的强行打出来后,面筋的质量就不太好(会变脆),导致后续面筋的表现性能大打折扣。
由于面包大多都由商业酵母制作,而商业酵母的活性超强,发酵用时非常短,因此一般会通过猛烈的外力去帮助加速面筋形成的这一过程,如此就能在短时间内让面筋强化到能牢牢裹住发酵产生的气体,有效的将面团膨胀起来。
所以!
那些面包老手们才会一个劲儿的让大家使劲搓磨胖揍面团。

但是欧包却是另一种情况,它是需要慢慢发酵,才能达到风味,并提升成品的口感,而在这发酵的时间内,是足以让面筋到位的。
而真正导致手作欧包面团面筋没法到位,一直烂面的是以“揉一般面包的面团”的思维,过度的人为粗暴干涉(手法不当),导致面筋秩序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扰乱
当看到面团开始撕裂烂面后,操作者坚信是“面筋没到位”,认为是自己操的还不够,只要更用力的去使劲来回搓磨它,就会越来越光滑。
而这当中又因为欧包是只要觉得粘手就可湿手,次数无限;但在面筋不牢固时,沾水只能解短暂的燃眉之急,等面团吸收了手水后,又开始大粘特粘,如此反复沾水,就等同于在面筋不好的情况下,不断给面团加后加水,导致还未链接上的蛋白质分子始终泡在一片汪洋中不断游离飘荡,无法与彼此牵手;结果可想而知,就是捞的越起劲,面团越烂,最后杯具的变成一滩水糊糊

这种情况尤为常见于吸水本就慢,蛋白质分子又抓力弱,导致面筋形成的更慢的法粉。
那好,说完原因之后,我们就来看看该怎么操作才能有效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
首先,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水合之后的加种&加盐的环节里,大家可能看视频里的人混合种/盐时,采用了反复拉伸面团的“捞面”手法,认为还是“揉面”的作用,但我在这里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理解有误!
这里的捞面,其实并非是捞、舀、挠、不断来回拉伸面团!
而是轻柔的捏&掐马杀鸡面团,同时将面团侧面往底下收进去的动作。
前面就说到,面筋的生成主要靠的是时间+微生物的活动。而经过充分静置水合后,面筋已经形成的很好了,这时候我们其实更应该是想着“将材料加入面团中,并想方设法尽可能保护已经形成的面筋”,而非以做吐司的思维,后加材料后再以蛮力一顿搓磨来达到“拓展”。

那么
接下来就给大家陈述正确的手法‍
※以下操作的前提是面团已水合到至少能拉出8分膜(重中之重❗️),否则会无比粘手,提高操作难度(容易出现👆后加水的情况)。
出处:组织姐油管50%全麦欧视频
请用适合面粉的水量,水量过大会水合不出来(与👆后加水是同一个道理)。
新手小白建议先从高筋面团开始入门。但如果想用法粉,建议买王后的t65(因为加了面筋粉)或日系法粉(百合花、CDC、拿破仑)。又或者掺20-30%的高筋,也就是70-80%法粉➕20-30%高筋
上述法粉/混血面团的成团水量请从65-70%开始(这里的水量不包括酵种含水,只是主面团粉的加水量)。
如果是其他法粉,成团水量请从65%开始(只是主面团的水量)。

法粉面团刚混合成团的质地会看上去比较干硬,因为吸水较慢,所以水合期间会逐渐变软润。故而一开始请不要轻易加水,等水合好后看情况再决定是否要后加水。
加水只是为了提升面团的延展性,仅此而已!而水合越久,面团的延展性会越好,因此延长泡面的时间同样也能达到这个目的。另外环境/面团温度越高,水合越高效,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水量也同样能加速水合,而水量越低,面团越紧,水合会越慢。‍‍‍‍‍‍‍‍‍‍‍‍‍‍‍‍‍‍‍‍‍‍‍‍‍‍‍‍‍‍‍‍‍‍‍‍‍‍‍‍‍‍‍‍‍‍‍‍‍‍‍‍
不论是混合什么粉,混合多少种粉,加水前都必须搅拌混合均匀,以免因几者之间吸水速度不一致而面筋拓展不均,面团结构不稳。
过程中如果手感觉开始黏面,可以轻微湿手,不过要甩几下后再接触面团,以免手水过多。可反复湿手。
⬇️还是老规矩,先放片,看组织姐示范⬇️‍

现在逐步分拆讲解

1. 用刮刀将酵种加在面团表面;
2. 湿手,甩几下,确保没有多余手水后,将酵种均匀的涂抹在整个表面,再以钢琴手姿势指压整个表面;
3. 拉出面团边缘并折叠到面团中间,重复一圈直到酵种完全被包裹在内;
4. 手呈夹子状🤏,用第一节手指从边缘处的面团开始轻柔“捏掐”马杀鸡面团,顺势将朝上的一面慢慢的翻到底下。
全部翻过去之后,拇指在面团上面,其余四指在面团底部,不断来回轻柔捏掐马杀鸡面团,也是顺势将面团往底部收。
这个动作,是为了制造张力,绷紧表皮,促进面筋链接排列有序。
⚠️在“轻柔捏掐”的全过程中,永远都是光面在上,底部毛糙黏面在下!永远都不能将底部翻上来,因为光面是已经理顺的面筋,底部一翻上来就前功尽弃,打回原形,又要重新开始。
甩面 亦是如此,是同一个道理。(蓝字是链接)

此时
决定面团命运的关键细节来了!
在马杀鸡的过程中,仔细观察面团的表面,一旦看到面团表面有毛糙或者轻微撕裂的样子,甚至是出现小部分糊掉的样子,停手!🤚

是的,你没看错
马上停手!
本座知道,这与大家平时做面包的思路完全相悖,但正是这一反其道而行之,定接下来的大局走势!
请一定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手,不要去动变毛糙的面团!

本座再重申一次:
管好自己的爪子,不要去折腾表面有损毁的面团!!!
5. Ok,停手后,我们让面团休息2-3分钟,让面筋松弛一下,会变得有柔韧性,而此时,水合作用还在继续。
补充一个小的知识点:水合不仅有拓展面筋的作用,它还能修复面筋,其实这俩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将面筋秩序整理一致。但毁坏过损的面筋是无法靠静置来修复。
6. 接下来,又是一个决定性的关键操作,我们要借助碗壁,让面团恢复靓丽。

还是湿一下手,甩几下,以“聚拢收拢面团”的思路,将面团不断往碗壁怼,一边转着碗,一边用手指灵巧的将侧面的面团不断往底部收进去(类似吐司面团分割后预整形的操作),这么转圈圈的耍了一番的花枪后,你会发现没一会儿,面团的表面就会变的非常光滑,而且是干爽的光滑。
若是比较粘手的法粉面团,用「 cf 」代替“怼圆”的动作(蓝字是链接)。‍‍
这一步很重要!为的就是理顺面筋
表皮光滑,代表张力足,面筋紧绷,回弹力好,易恢复原形,接触面就小,自然也就不会粘手了;而松弛下来又没到位的面筋,接触面大,由于比较软,更易被凹造型并随波逐流,包裹住接触的外物/手指,故而就会粘手。‍
7. 面团变光滑后,再休息2分钟,让面筋稍微松驰一下,便于继续轻柔掐捏收拢而表皮不容易崩裂。之后还是以边捏边将侧面的面团往底部收进去,制造层次&表皮的张力。
如果一直怼不光滑,先停下,休息5分钟。然后做一回合cf,需要折到紧,然后再继续。
如果还是毛糙,那就倒出来,用面铲把面团铲圆铲紧;
若还不行就只能 甩面 了(蓝字链接的是另一篇文章):
甩120下,将手上的面糊刮下来,将面团铲着聚拢收圆,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表面光滑,双手容易从面团中脱出来即可收手。
总之!
在继续捏掐前,面团的表面一定是干爽的光滑
这是成败关键所在!
注意:掐捏只为确保材料均匀的“在”面团里。所以在掐捏时,要去感觉面团里有没有集中聚集在某一处的种或未融化的盐,没有即可停下。
8. 重复4-6直到自己觉得ok了,最后休息5-7分钟,再做最后一次的“怼碗壁团圆面团”,便大成了!

9. 休息30分钟,加盐。
加盐前,还是湿手甩几下,然后兜住面团(类似第6步的手法,当然也可用cf的手法),将面团剥离容器,翻过来,光面朝下糙面朝上。然后加盐,操作跟酵种是一样的。

❗️重点❗️
加完材料后面团一定是看着干爽的光滑
这样一来,后面只要操作手势恰当,大局基本稳了。
- 题外话 -
本座特意试了水合时短暂捞几下✖️三回合,这方法是可以加速水合过程,但由于面筋网络形成的太好,导致加种时,为了强行跻身于已成型的规整网络,会更容易并更快出现表面撕裂的情况,所以需要多进行几回合(我操作了5次)。
而水合时不捞,加种前面团看上去虽跟水合前差不多,但由于此时面筋结构还处于松散的状态,故而会比较容易让外来因子进入,更快融为一体(加种我捞了2次就好了)。
顺带一提,面团处于松弛状态也是水合发挥最大功效的时候。
面团挺立时会绷紧面筋,类似上琴弦,弹性强自然给酶活动增加阻力,因此折叠也有平衡中和水合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过摊的软粉面团或者高水面团容易结构不稳。(蓝字是链接)
在加完盐后,待面团明显松弛下来后,我们就要进入强势折叠的环节。
这一环节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帮助加速理顺面筋,你可以理解成商业酵母面团在后加完材料之后,开30-60秒中速或中高速的动作,为的就是稳固面筋结构。
10. 加完盐,休息30分钟,做一次组织姐的blf。
⬇️这里又有3个小细节⬇️
1)在面团倒在案板上之前,我们需要先重复刚才“收拢”的转圈圈手法(或者cf),轻柔的让面团底部剥离容器,然后再倒扣容器,这样就不会撕扯到面筋。
2)需要借助面铲。
3)案折完如果面团表面不光滑,需要先在案板上铲圆,如果还是看着不够干爽的光滑,放入碗中怼圆或者cf一次。

11. 休息30分钟,做卷子(lamination)。
⬇️还是有各种细节需要注意⬇️
1)做之前还是要先进行“收拢面团剥离容器”的操作。
2)从中间慢慢向外摊开,不需要一下子把一个方向全部拉薄,而是轮着拉(一定要慢和轻柔!),当感觉有阻力,打游击战,换地方拉。
3)注意观察,避免某一处过于薄弱,避免拉破。
4)整体厚薄要均一。
5)除非是面弹性过足(很紧),正常情况下,不要拉太薄,尤其是水合(泡)了很久的面团,不要拉到透明硅胶手套膜的薄度。延展性合适的面团拉到8分膜的厚度即可,法粉甚至可以只拉到7分膜厚度!(重中之重!)
6)收起来时,纵横两个朝向都是一折三,最后尾部朝上放侧面。
如果此时有点不光滑倒不要紧,通过静置和后续cf抱叠,会恢复光滑。

建议做完卷子后换成比面团大至少2倍的长方形或方形透明容器,便于摸胎以及判断松弛程度以及发酵程度。如果用的是长方容器,每次抱叠后有🌀的两头放的方向要与容器长边平行。
12. 一般这么做完卷子后,1小时以内面团就会充分的松弛下来,就可以做cf了。
之后就都是松弛下来做cf,这时胜利的基础已打好,后面就是判断发酵的事了。(这又能衍生出长篇大论。)
如果松弛在1小时以上,说明面团紧,的延展性不够,下次可以延长泡面的时间,或者卷子时拉得更薄一些。
⬇️另外,补充并修正一些干货⬇️
🌟不论是sf还是cf,面拉的越长,拓展作用力越强
🌟正如上面提到的,面松弛时,是水合作用发挥最大效力的时候,所以及时的通过cf充分收紧面团非常重要
🌟cf的时机不可死板遵照方子,而是需要看面团的状态。就算它每15-20分钟瘫了,也需要马上cf。
如果是摊很快的面团,会建议每隔20分钟就要去查看,松弛下来就需要去进行cf,并且是顺着一个方向的多次小卷(从面团1/4的地方提起,每次提起来拉的短一点,卷的密集一些),否则后面会越来越无力,瘫的会越来越快,最后导致结构不稳,耐发度差。
待面团20分钟并未完全松弛时,就可以过10分钟再去看,并将之后的静置醒面的时间延长到30分钟,以此类推,后面40分钟…50分钟…1小时。
⚠️每次操作完都要测面温,因为:
环境温度≠面温,而起作用的是面温


最后
我想说的是‍
做欧包,需要跳出平时做面包的思路框架,但同时可以结合一些面包小技巧。
而做欧包最大的忌讳,便是恐惧失败,害怕面团粘手。
要知道,面团可是会感受到你的情绪,越畏惧,越束手束脚,动作自然就会慢,一慢它就缠上来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面团还未反应过来时,就快手快脚的麻溜摆弄好它。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功的关键在于反复多做,常做常新,多问为什么,多总结复盘。
另外,多天马行空,发挥无限创意,然后实验想出来的新点子来验证操作的可行性。
这便是累积经验的法门,也是获得突破进步,进而晋级的唯一秘诀。


今天是大年三十‍‍
趁此辞旧迎新之际
小编姐妹花先提前跟大家拜个早年

㊗️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阖家安康喜乐
心想事成
诸事顺遂
大吉大利
财源猛进
学业进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