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克亚鲁丁·哈代姆《阿富汗之歌》

克亚鲁丁·哈代姆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克亚鲁丁·哈代姆(约1911-1978)阿富汗著名作家和诗人。生于楠格哈尔省卡玛地区。曾在印度学习文学和社会学,回国后做过中学教员、报纸杂志主编等工作。1951年任“普什图文学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散文和诗歌创作,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阿富汗之歌》被誉为杰出的诗篇。他还为普什图语的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主张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主张“诗的感染力在于他的社会性,惟此才能引人注目”。主要作品有诗集《宝石环》,散文集《普什图民族风情》等。一生倡导普什图语的革新,写了很多独其一格的优秀散文和诗篇,对现代阿富汗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克亚鲁丁·哈代姆《阿富汗之歌》


如美玉镶嵌在中亚西亚高山之巅,

 呵,我是阿富汗——阿富汗。

沐浴过数千年的春风秋雨,

我在这万山丛中光华璀璨,

我的历史充满了英雄传奇,

 呵,我是阿富汗——阿富汗。

我的山峦曾与那日月同辉,

我的熏风曾吹遍海角天涯,

伫立在举世仰望的高原上,

    呵,我是阿富汗——阿富汗。

历史的岁月里有多少兴衰更替,

有多少民族在铁蹄下黯然消逝,

而我却始终昂首挺立,

 呵,我是阿富汗——阿富汗。

我的威武曾震惊巴比伦,

我的思想曾传播到古罗马,

我以英勇和无畏闻名于世,

 呵,我是阿富汗——阿富汗。

我把伊斯兰信仰带给东方,

天际的彩虹就是我利剑的闪光,

我永远坚定地站在正义一边,

 呵,我是阿富汗——阿富汗。

我为自己民族而自豪,

我把一切入侵者赶出了家园,

历史证明我就象那玉柱擎天,

 呵,我是阿富汗——阿富汗。


董 振 邦 / 译


阿富汗的主要语言为普什图语(或称巴克同语、帕坦语)和波斯语。中世纪时,阿富汗曾出现过繁荣的波斯文学,但普什图文学在整个阿富汗文学史上贯穿古今,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阿富汗史学家认为,《吠陀经》是阿富汗一部最古老的书,所记载的大部分史实都发生在今阿富汗境内;喀布尔就是《梨俱吠陀》中记载的七河之一“库拔”。继《吠陀经》之后,阿富汗的另一重要史籍是《阿维斯陀》。它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以后,书中记载了雅利安人的16个酋长国,其中第四酋长国称为“巴赫底”,即“巴赫特里”。
7世纪阿拉伯人的东征,使阿富汗古代佛教文化被摧残无遗。迄今所知,最早的诗是7世纪普什图族地区(今赫拉特、古尔一带)酋长艾米尔·克鲁的一首战歌。10世纪时,阿富汗第一个穆斯林君主、加兹尼王朝的统治者马赫穆德热心倡导文学艺术,罗致了来自中东各地有才华的诗人四、五百名。波斯诗人阿布勒·卡西姆·菲尔多西(940~ 1020)奉马赫穆德之命,根据伊斯兰侵入前的史料,创作了《沙赫·那梅》即《王书》,在阿富汗史和波斯文学史上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当时也曾出现不少用普什图文写成的表现人们离别的伤感诗、爱情诗、称颂战功的赞美诗以及长篇叙事诗。


推荐阅读:

盖瑞·斯奈德《八月中旬沙斗山瞭望哨》

丁尼生《鹰》

马杰农《我相思成病》

嘎波莱-梅辛《归家的游子》

阿尔贝·加缪《秋是第二个春》

塞尔努达《给身体的诗》

布考斯基《蓝鸟》

柯文·哈特《未来的历史》

盖斯《我们痛悼既往的爱情》

盖斯《悬诗》

阿卜杜勒•拉赫曼《爱情》

哈塔克《格言诗》

普罗科菲耶夫《歌》

柯勒律治《克丽斯德蓓》

柯勒律治《老水手行》

柯勒律治《爱》

柯勒律治《消沈颂》

柯尔律治《忽必烈汗》

奥登《悼叶芝》

奥登《美术馆》

奥登《葬礼蓝调》

丸山薰《雪越下越厚》

特朗斯特罗默《黑色明信片》

希克梅特《我坐在大地上》

司各特《颂歌》

穆特朗《金字塔》

桑德堡《芝加哥》

卡尔·桑德堡《雾》

史蒂文斯《罐子轶事》

博纳富瓦《麋鹿的归宿》

勃洛克《十二个》

艾赫泰勒《他通宵达旦地畅饮美酒》

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裴多菲《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莱奥帕尔迪《致意大利》

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

席勒《姑娘的悲诉》

拉封丹《褡裢》

伏尔泰《致夏特莱夫人》

法拉兹达格《你在泥土里安睡》

赫尔曼《阳光悄然消逝》

贺拉斯《诗艺》

贺拉斯《啊,琵拉》

普拉斯《镜子》

萨福《给所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