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托马斯·纳什《春》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托马斯·纳什(1567—1601),剑桥大学学生,写过一部小说叫《不幸的旅客》(1594),这是英国最早的叙述个人冒险经历的小说。此外他写过剧本和同人进行笔战的许多小册子。
《春》是纳什写的《夏天最后的遗嘱》(1600)一剧中的一首诗,剧中人物以四季为名,“夏天”就是剧中的一个人物,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喜悦的心情。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无华,通俗易懂。这首诗之所以能给人以美感,主要靠的是诗人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如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等等。诗中有男女老幼,有禽兽花木,有静景,有动态,“轻寒”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人们可以感到,百鸟的鸣啭声和悠扬的牧笛声人们可以听到,田野里的芬芳人们可以闻到,——这岂止是一幅欢乐的春景画!当我们读这首诗时,只要稍稍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就会感到身临其境,深深地陶醉在这生机盎然的迷人的春色之中。




Spring 

Thomas Nashe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 

Lambs frisk and play, the shepherds pipe all day, 

And we hear aye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The fields breathe sweet, the daisies kiss our feet, 

Young lovers meet, old wives a-sunning sit, 

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春,甜美之春,一年中最美好的时间,

万物吐芳艳,姑娘们舞翩跹,

轻寒不袭人,小鸟歌满天,

恰恰,咯咯,啾啾,哥哥插禾!


榆树山楂漫山野,村村舍舍生气盎,

羊羔欢跃喜洋洋,牧童整天笛声扬,

百鸟欢歌总在耳边响,

恰恰,咯咯,啾啾,哥哥插禾!


田野馨香飘四方,雏菊轻轻吻脚上,

情人双双来相会,老妇憩坐沐阳光,

条条路上都有歌声在荡漾,

恰恰,咯咯,啾啾,哥哥插禾!

      春!甜美之春!

何 功 杰 译




甜美春歌


春呵甜美春光,全年快乐之王。

繁花烂漫争放,少女踏舞霓裳。

料峭遁形洗荡,百鸟欢腾鸣唱。

布谷唧唧-噗喂,嘟-哕嗒-呜!


棕榈山渣翠枝,乡间农舍欣怡。

羔羊蹦跳逐追,牧童笛声相随。

耳畔莺燕嗓嬉,唱和合奏开眉。

布谷唧唧-噗喂,嘟-哕嗒-呜!


 漫步田园吐馥,遍地雏菊吻足。

年轻情侣送目,老妪阳光坐浴。

大街小巷连轴,鸟鸣大享耳福。

布谷唧唧-噗喂,嘟-哕嗒-呜!

春呵甜美春光!

云 生 译





春,甜蜜的春,乐享四季王冠;

少女绕圈跳舞,万物生机盎然,

没有刺骨寒,艳鸟鸣啭,

  布谷,啁啾,豌豆苞谷!


棕榈和五月山楂装点乡下房屋,

羔羊玩耍嬉戏,牧人终日吹笛

鸟儿附和这欢快的歌曲,

   布谷,啁啾,豌豆苞谷


雏菊亲吻双足,原野吐纳芬芳,

青年相会谈情,老妇坐晒阳光,

走街串巷的曲调问候耳孔,

   布谷,啁啾,豌豆苞谷!

   春!甜蜜的春!

楚 宜 译



春天


甜美春天岁月畅想,

四季之中快乐之王。

百花破蕾斗艳争芳,

美丽少女圆舞霓裳。

刺骨寒风不再轻狂,

漂亮鸟儿尽情欢唱,

哨声俏皮歌喉嘹亮。

 

棕榈山楂向天伸张,

田园民宅幸福之乡。

羊羔蹦跳撒欢山岗,

牧笛横吹籁音悠扬。

锦羽艳翎自由飞翔,

欢乐鸟儿尽情欢唱,

哨声俏皮歌喉嘹亮。

 

甜美气息广阔田桑,

小路回转邹菊轻飏。

情侣相会深情相望,

三五老妪沐浴新阳。

条条街道漫鼻清香,

哨声俏皮歌喉嘹亮,

甜美春天岁月畅想。

孙 蕴 春 译




春天的味道


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

处处都有花树,都有少女环舞,

微寒但觉清和,鸟儿争着唱歌,

啁啁,啾啾,哥哥,割麦、插一禾!


榆柳呀山楂,打扮着田舍人家,

羊羔嬉游,牧笛儿整日在吹奏,

百鸟总在和鸣,一片悠扬声韵,

啁啁,啾啾,哥哥,割麦、插一禾!


田野荡漾香风,雏菊亲吻人脚,

情侣作对成双,老妪坐晒阳光,

走向任何街道,都有歌声悦耳,

啁啁,啾啾,哥哥,割麦、插一禾!

春!甘美之春!





春,甜美之春,一年里的快乐王尊,

处处繁花芳芬,时时团舞娇女儿们,

料峭不觉寒侵,俊鸟声歌妙吟,

咕咕,啾啾,噗喂,吐-喂特-喔,


棕榈绿红山楂花,春闹农家,

羊羔嬉耍,牧笛声声吹不暇,

还是阵阵鸟语鸣耳岬,欢乐满天涯,

咕咕,啾啾,噗喂,吐-喂特-喔,


甜染大地山乡,雏菊与我们双脚亲香,

青年爱侣结双,老妪坐浴阳光,

大街小巷,报春的春色春调春荡漾,

咕咕,啾啾,噗喂,吐-喂特-喔,

春,甜美之春!




空 洞 的 理 想 状 态

从遭毁弃的基督教出发,可以理解波德莱尔诗作的另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特性。这一特性附着于诸如“灼烧的精神性”、“理想”和“上升”的概念上。但是向何处上升呢?诗中间或是将上帝称为目标的。但是更多时候这目标只是不确定的名字。这是什么呢?诗歌《高翔远举》(Élévation)可以给出答案。它的内容和语气都表明了高度。三个诗节是以自己的精神为叙说对象的,它们要求精神上升,飞越水塘、峡谷、山峰、森林、云朵、海洋、太阳、天穹和群星,进入一个彼岸的火之地域,那里是清除了尘世瘴气的。然后叙说就中止了。随之出现的是一种普遍性质的表述:谁如果能做到这些,并在这样的高空学会理解“花朵和沉默事物”的语言,他就是幸福的。
这首诗是以源自柏拉图和基督教——秘教的常见模式为范域的。按照这个模式,精神升入了一个超验世界,这个世界如此改变了它,以至于当它回望时,会透过尘世物的外壳,识别其真实的本质。这是基督教所称的耶稣升天(ascensio)或者高举(elevatio)的模式。后一个称呼恰恰是这首诗的标题。然而可以看到的一致之处不止这一个。按照基督教神学的教义,最高一层天是真正的超验世界,净火天(Empyreum)。在波德莱尔笔下则是“清澈之火”。如果继续往下读的话还会看到“让你纯净”,这让人联想起秘教中常见的行为“纯化”(purification)。最后:秘教总习惯将上升分作九层,而每层的内容可以调换,因为重要的是神圣的数字九。它也出现在了我们这首诗中。精神要飞越的恰恰也是九个区域。这是让人惊异的。这是一种出自秘教传统的强迫性所致吗?也许。这是类似于整个基督教遗产对波德莱尔施加的必然影响的强迫性。它并非可以由人来决定,更何况还可以设想史威登堡和其他新神秘主义者对之产生的作用。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并不在此。恰恰因为这首诗与秘教模式有如此多的一致之处,所以清楚可见的是,它因为缺少了什么而无法与后者完全一致:这就是上升的到达,甚至到达的意志。西班牙的神秘主义者德·拉·克鲁兹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我飞得如此高,如此高,直至我的寻猎达致目标。”而在波德莱尔这里,到达还只是一个虽已让他得知但却不会让他获享的可能性,正如最后一个诗节所暗示的。诗中以模糊的语气提到了“神性之琼液”,提到了“深邃的不可测量性”,提到了“光一样亮的空间”。但是没有提到神。我们也无法得知,将被上升者理解的花和沉默事物的语言是怎样一种语言。上升的目标不仅仅是遥远的,还是空洞的,是一个没有内容的理想状态。这是一个空白的张力极点,以双曲线的方式被追求,但却无法被获致。
这在波德莱尔笔下随处可见。这种空洞的理想状态有浪漫主义的起源。波德莱尔却以这种方式推进了这理想,让其产生了一种吸引力:这理想唤醒了超出一般的向上张力,而将被拉张者朝下击退。这理想就如邪恶,是一种强迫,必须被倾听,而不会让倾听者放松。所以“理想”才被等同于“深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词句:“啮人的理想”、“我被束缚在理想的坟墓里”、“难以企及的蓝天”。这些词句在古典秘教中都是为人所知的,在秘教中它们标示出的是神之恩惠那让人痛苦又充满欢乐的强制力,是至福的预先阶段。在波德莱尔笔下,这两极,撒旦的邪恶和空洞的理想状态,都具有始终保持某种兴奋的意义,这种兴奋让挣脱平庸世界成为可能。然而这种挣脱是无目标的,是无法超出不谐和音的激奋的。
《恶之花》的最后一首诗《远行》检验了所有突破的尝试,终结于赴死的决定。死亡会带来什么,这首诗并不知道。但是死亡诱人。因为它是通往“新”的机会。那么何为新呢?是不可确定者,是现实之贫乏的空洞对立物。波德莱尔式的理想状态在变得完全消极而且无内容的死亡概念上达到顶峰。
这种现代性的迷乱之处就在于,它被挣脱现实的欲求折磨至神经发病,但却无力去信仰一种内容确定而含有意义的超验世界或者创造这一世界。这就将现代性的诗人引入了一种无从化解的张力动态中,引入了一种因现代性本身而成的神秘性。波德莱尔常常说到超自然和秘教。要理解他所指为何,就必须像他自己一样,放弃以纯粹神秘性本身之外的内容来填充这些词。空洞的理想状态,不可确定的“他者”——在兰波那里还将更加不确定,在马拉美那里会成为虚无——再加上现代抒情诗那围绕自己回转的神秘性:这都是彼此呼应的。




推荐阅读:

艾米莉·狄金森诗13首

尼尔斯·哈夫诗14首

卢齐安·布拉加诗6首

玛丽.蓝朗诗歌5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4首

伊曼·梅瑟尔诗9首

英格·克里斯滕森诗2首

何塞·奥古斯丁·戈伊蒂索洛11首

玛丽安娜·拉尔森诗12首

帕斯卡尔·帕蒂诗7首

托马斯·萨拉蒙诗10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5首

英格尔·克里斯滕森《光》

伊瓦·丽普斯卡诗11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10首

毕肖普诗8首

保罗·穆东诗9首

卡罗琳·多丽丝·赖特诗5首

塔杜施·达博若夫斯基诗5首

肖恩·奥布莱恩诗4首

温德尔·贝里诗12首

托马斯.萨拉蒙诗3首

罗伯特·勃莱诗7首

沙拉蒙诗4首

泰德·库瑟诗9首

肖恩·奥布莱恩诗3首

希尼诗2首

C.D.赖特4首

海因茨·切肖夫斯基诗3首

保罗·策兰诗26首

安妮·塞克斯顿诗5首

萩原朔太郎诗7首

法伊兹诗3首

汉斯·娄岱森诗10首

亨利.米肖《我从遥远的国度给你写信》

萨拉·基尔施诗7首

圣·丹尼·加尔诺《天地间的游戏与目光》28首

阿莱西·希德戈诗20首

保罗·策兰散文诗16首

简·赫斯菲尔德诗10首

罗伯特.洛威尔诗5首

罗伯特·勃莱诗3首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7首

乌拉·哈恩诗3首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7首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11首

A.E.史陶林诗12首

阿方斯娜·斯托尔妮诗7首

埃利蒂斯诗4首

蒂姆·利尔本诗11首

简·赫斯菲尔德诗13首

罗伯特·瓦尔泽诗3首

迈克尔·杜曼尼斯诗9首

马斯特斯《匙河集》38首

洛尔娜·克罗齐诗13首

普拉斯诗3首

萨拉·基尔施《乡村之行》12首

塔尔科夫斯基诗6首

保罗·穆顿诗27首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7首

安娜·斯维尔诗3首

米沃什诗15首

帕沃·哈维科《冬日宫殿》

穆罕默德·达维什《爱德华·赛义德:一种对位的阅读》

根纳季·艾基诗3首

露易丝·格利克诗5首


分得数枝来小院 依倚铜瓶 标致能清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