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妮·塞克斯顿诗13首

美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 1928-1974),美国著名女诗人。1928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在寄宿学校的时候,做过时装模特,二十岁时和Alfred Muller Sexton私奔,到北卡罗纳州去结婚,因为那儿的结婚年龄是18岁。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于1973年离婚。1954年她第一次精神崩溃,1955年二度发作,遇到了Martin Orne医生,从此他成为她的终生治疗师。她出版于1960年的首部诗集《去精神病院半途而返》的第一首诗就是《你,马丁医生》(You, Dr Martin)。她对马丁医生完全信任,在第一次的心理治疗中,她对他说自己什么也不能做,唯一的才分是做妓女。而马丁医生后来对她说,根据自己的分析,他觉得塞克斯顿具有创造性,于是鼓励她写作。于是她报名参加了一个写作班,写作成为她日常心理治疗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没有受到过多少学校教育的她,作品还被发表在《纽约客》等著名杂志上。后来所谓的自白派的最经典的意义,也就显示在自白和心理治疗具有一致性。在所谓的“自白派”中,塞克斯顿是惟一承认这个命名的,而且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这个流派的诗人。1957年她在一个作家研讨会上遇到了斯诺德格拉斯(W. D. Snodgrass),得到他的鼓励,并成为好友,他的《心头的针》给她很大的影响。同年,她参加了几个写作小组,结识了玛克辛·库明(Maxine Kumin),并在罗伯特·洛厄尔(Robert Lowell)的写作班里遇到希尔薇娅·普拉斯,成为好友,经常一起喝酒(还有一个总是一起的男生叫乔治·斯达巴克 George Starbuck)。玛克辛·库明成为塞克斯顿的终生好友,她们俩经常彼此写诗论诗,塞克斯顿也最信任她的意见。1974年10月4日,她和库明一起午餐,回家后,她躲进车库,发动汽车,用一氧化碳自杀。死时,她是波斯顿大学的创作教授。

她的一生大部分生活在Boston附近。1967年因诗集《生或死》获得普利策奖。被誉为“用她伟大的深刻的思想完成她的诗作,至今仍然鼓励着我们……她在美国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声音。”主要诗集有:《去精神病院半途而归》(1960);《生或死》;《变形》(1971,对若干格林童话的改写)和《死亡笔记》(1974)。



四 明 狂 客 贺 知 章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 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贺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从后来人们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所得结论来看,贺知章确实是一个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从李白这边来说,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

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这杜甫也真会说话,难怪后来名气很大。 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但从他留下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而他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

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醒人事了。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但象贺知章这样由皇帝亲自出面召集百官为之饯行,并且还写诗相赠、以壮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实际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千古奇观。

贺知章回乡后的情况史载不详,甚至他什么时候去世也不知道。其实,他去没去世也没有人知道。听说一个人在某时某地死了,结果许多年后又有人看到他,并且与之交谈,甚至留下诗文,这种例子在历史上还不只一个两个。 金龟换美酒 唐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圣呀!”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做为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我记得你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告别。后来,贺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已久闻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学士。 后来贺知章去逝,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唐·李白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贺知章金龟换酒与李白畅饮,后人引为旷达酣饮、倾心结交的典故,宋代刘望之《水调歌头·劝子一杯酒》词中云:“谪仙人,千金龟,换美酒。”自古就有酒徒脱衣沽酒的佳话,汉代司马相如带卓文君刚回成都时,没钱买酒,脱下鹔鸘裘作价换酒,夫妇尽欢同痛饮。晋代元孚将皇帝颁赐近侍的冠饰金貂用来换酒,为有司所弹劾,幸亏皇帝饶恕了他,未加治罪。唐代官员按品级朝廷颁赐鱼袋,袋上以金银等制成金龟作饰物,三品以上官员为金饰,四品、五品分别用银、铜饰。贺知章为秘书监,得佩金龟,他以金龟换酒,追究起来是犯法的,为了喝酒也就顾不得了。

为了痛快饮酒,贺知章还是囊中常备酒钱的,以免再出现金龟换酒的尴尬事发生。有一次,贺知章出外游赏,见到袁氏别墅林秀宗清,尽管与袁氏不相识,他还是私自进去游览赏玩,并说不用愁坐久了没酒喝,我口袋里有的是钱。

贺知章为此写有《题袁氏别业》诗: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曩中自有钱。 这诗成为贺知章时时口袋里备钱买酒喝的佐证。



推荐阅读:元曲六百首 清诗五百首₁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选段)

洛尔迦诗11首

普希金诗11首

乔治·赫伯特诗2首

罗伯特·赫里克诗2首

席勒诗7首

勒内·夏尔《粉碎诗篇》

王尔德诗10首

王尔德《伊底斯的副歌》

保罗·策兰诗14首

保罗·默顿诗9首

康拉特·爱肯诗3首

洛勃特·弗洛斯特诗3首

马拉美诗4首

伊达奴谣曲20首

博尔赫斯诗12首

古今和歌集:离别歌

荷尔德林诗10首

华兹华斯《迈克尔》

诺拉·尼高纳尔诗6首

普希金诗7首

约翰·但恩诗5首

格丽克诗15首

卡拉姆辛诗3首

帕觉柯诗4首

济慈《圣亚尼节前夕 》

托马斯·哈代诗12首

惠特曼《我自己的歌》

叶芝诗16首

普希金诗17首

苏马罗科夫诗2首

里尔克诗3首

勒内·夏尔《修普诺斯散记》

哈利·克里夫顿诗15首

嘎山·札克唐诗4首

保尔·福尔诗9首

凡尔哈伦诗6首

波特莱尔诗4首

佩索阿诗16首

万叶集 Ⅱ

古今和歌集:贺歌

保罗·策兰诗14首

狄兰·托马斯诗9首

济慈诗15首

顾余久寂寞 一岁麒麟阁 且共歌太平 勿嗟名宦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