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丨徐小斌:埋葬青春的黑土地,我的兵团生涯

徐小斌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徐小斌,祖籍南方,出生于北京,自幼习画,曾经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年,插队一年,工厂三年;1978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82年分配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任教,1992年调入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1981年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羽蛇》《双鱼星座》《敦煌遗梦》《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等。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


原题

埋葬青春的黑土地

——我的兵团生涯





作者:徐小斌



知青时代的徐小斌


  从来没人把我划入知青作家的行列。有时候谈起来,对方便无例外地怀疑着:你也去过兵团?我说我是真正在最低层,干最苦的差事。对方依然满脸疑惑。 


  后来我才知道,这疑惑并不因为我显得多么年轻,而是我身上缺乏某种痕迹,某种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知青痕迹。这种缺乏大概是因了我当时的不投入。或者说是与生活本身的一种距离感。这距离感来自我的性格——我似乎从小就是个很自闭的孩子。 


  所以当我看到大腕儿作家们所描写的兵团生活,总有些茫然:难道这就是我曾经历的一切?又有几分羡慕:原来那时还有那么美好的爱情,为什么独我得不到上帝的宠爱呢? 


  几十年过去了。我不知道我该算作上帝的宠儿还是弃儿。我只是向前走着。我努力去享受生命而不去思索终极意义。 


  第一次出远门:行程三千六百里 



  去黑龙江的时候正当十六岁的“花季”。 


  从照片中我看到自己当年的尊容:松松掩掩的一身蓝制服,短辫子,白边“懒汉鞋”,当然胸前还有一枚像章。矮小,瘦弱,苍白。没有任何“花季”的意象。连“花骨朵”也算不上。 


  早就想远离家庭,自认为是上山下乡成全了我,所以刚刚宜布了去兵团的名单,我便匆匆去销了户口,回来后才告诉家里人。别人犹可,父亲听后陡然色变。后来听母亲说他长吁短叹了一夜,彻底未眠。我听罢并没什么反应,只是悄悄告诫自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动摇,那时我常常看《前夜》《牛虻》《怎么办》一类的书,对十二月革命党一类的人充满崇敬,最讨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可惜的是,我骨子里实际上是个儿女情长的人。 


  那时家里很清贫。父亲虽是教授,无奈养活一大家子人,大学毕业的母亲早早便退了职,变成一个爱唠叨的家庭妇女。从小,我只穿姐姐穿剩的衣裳。这回出远门儿,母亲亲自陪我去买衣物,我已经很满足了。收拾行装的时候,心里想着一种未知的新生活,暗暗地激动着。 


  离京的场面很壮观,值得载入史册。北京站红旗飘扬,大红语录牌上俨然写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车站上人山人海,比肩接踵,当高音喇叭里传出:“知识青年同志们,你们就要离开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育我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希望你们在屯垦成边的战斗中,为人民立新功……”的时候,车上车下哭成一片,颇有生离死别之感。 


  因为有戴红箍的工作人员阻拦,家长们被围在列车的白线之外。这更加重了悲壮感,真是“哭声直上干云霄”。奇怪的是我始终流不出眼泪。大概当时只有我和一个绰号“老齐头”的女孩没哭。父母遥远地向我招着手。痛哭失声的母亲大声嚷着:快看看你的钢笔是不是忘带了?!


这时火车已经鸣笛,我忽然发现人丛中有卖冰棍的,于是示意父亲帮我买根冰棍儿,父亲买了整整一盒请戴红箍的人转交。火车开动了,我捧着那盒冰棍儿清清楚楚地看到父亲的泪,这才感到心的痛楚。

过了天津,大家已经摆脱悲痛开始玩敲三家儿,我却忽然意识到这一去就是三千六百里之外,想回家可不那么容易了。想到这个,心里在涌出一股极大的悲伤,眼泪差点落下来。心情沉闷,后来吃盒饭的时候又受了凉,到了傍晚便开始呕吐,两天一夜的火车我吐了一天一夜,眼前不断出现父亲含泪挥手的一幕,火车则以震耳欲聋的单调音响向北疾驰。渐渐地,刺骨的严寒笼罩我的整个身心。 

  第一战役:水里捞麦子 


  当车轮终于停转动的时候,我模模糊糊地看见进来两个农民打扮的人,一式的黑棉袄裤,腰里别着烟袋锅,都是弯曲的罗圈腿,一个个子高些的自我介绍说:“我是咱营二连的指导员,叫张国伟。”又指指旁边的瘦小个子:“他叫陈方,是副连长”。顿时整个车厢鸦雀无声地呆住——临来时军代表曾介绍这里的连级干部都是现役军人。 


  我幸运地成为连干部第一个关注的人,因为张指导员紧接着说:“听说有个病号,坐牛车走吧,其余人步行。咱这疙瘩穷,也缺医少药,大家伙儿将就着点儿吧。”于是我被大家推举出来,指导员看看我又看看连长,嘟囔了一句:“咋这么小呢?谁把自个儿妹妹也带来了?” 


  好不容易到了连队,只见天苍苍野茫茫之中屹立着四排砖房。背景是一片黑土地。进得房中,只见两排光秃秃的大通铺,尽头是个装手提包的壁角。从那天起,来自五个城市的38个女孩子便挤在了这两排大通铺上。 


  正值九月。因为是农忙季节,仅休整了一天便下了地。下地前连里向新战士做了动员,是另一位副连长,绰号“大喇叭”。“同志们,今年是十年未遇的特大涝灾,前两批来的同志都表现非常好,已经在没膝深的水里捞了好几天麦子了,希望你们向他们学习,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打好麦收这个大战役……” 


  清晨,集合号吹响了。我们走向那片黑士地。太阳像一团朦朦胧胧的红雾悬在地平线上。有人起头唱《兵团战士之歌》。“沿着田野,沿着群山,铸起那钢铁的战线,英雄的队伍阔步向前,去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啊,光荣的生产兵团,英雄的生产兵团,当年开发过南泥湾,革命传统代代传。一手持枪去战斗,一手握镐来生产,毛泽东思想哺育我们,永远战斗在反修的最前线,战斗在反修的最前线……”大家和着,那场面很悲壮。 


  果然是在没膝的水里捞麦子。但是气氛很热烈,红旗招展,不断地有啦啦队鼓劲儿,人也便像疯了似的往前赶,好像命都不顾了。奇怪的是我即使不顾命也追不上人家,跌跌撞撞地在后面跟着,机械地挥动着镰刀,一会儿功夫整个人儿都让汗水湿透了。连里的指标是一人一天包一根垅那一根垅是整整十四里长啊。 


  中午是老牛车送饭。因为涝灾,面粉都变得又黑又粘。馒头看上去像是一团泥。还有菜汤,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后来知道是炊事班在值夜班时打翻了煤油灯,煤油流进了菜汤里。 


  那天收工后,全排的女孩子们都瘫倒在床,一动也不想动了。但大家很快就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始。 


  青山之行 



  我们所在的那个县城叫德都县,又名青山。而我们连队的前身则是个劳改农场,叫二龙山屯。从刚来的那天起我们便向往着去一趟县城。麦收之后终于如愿了。 


  头天晚上大家便准备好。主要的目的自然是拍照片。离京前每人发了一套行头:一套军棉袄裤,一件军棉大衣,来了以后又发了一双黑色棉胶鞋。那时全民都有尚武习气,只要是草绿色的,大家便引以为骄傲。谁知到了连队之后忽又接到通知,说是这套行头是卖不是送,因此需要每月扣除一部分工资还债。仅军大衣便是36元,这笔钱在当时不能算作小数,因此大家怨声载道。好不容易把钱还完,又赶上连队放假,自然想出去转转,拍张穿军大衣的照片,也不算白交了那36元钱。 


  那时已是深秋,到处一片萧瑟景象。风已冷得刺骨。我们距离县城38里,没有车,便学当地的老职工,拦了一辆拉砖的卡车,一路晃荡着迎风而去。 


  这小小的县城使我想起电影《龙须沟》的场景。刚下过雨的地里到处一片黑泥,寥落的几家小店铺肮脏阴暗。我们到唯一的一家照像馆照了像。每人两张:一张全身,一张半身,都借了带五角星的军绒帽。一周之后寄过来,确实有人照得很棒。但我的那张却是闭着眼,脸似乎也有些浮肿,无论如何不能算精神。 


  那天我最关心的是吃。当时到处卖一种油酥糖饼,确实很好吃,我们每人都买了不少。中午,我们在小饭馆里吃饭,那还是到东北后第一次吃上米饭。那大米好吃极了,雪白香糯,嚼在嘴里口感极佳,余香满口。菜是茄子肉片、烧豆腐和猪肉炖粉条,都是极多的油,虽然烹调技术不敢恭维,总算是吃到一次正经的炒菜。 


  在东北的五年间我只去过一次青山县城。至于糖饼倒是托人买了几回,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味道不如第一次好。 


  女生排众生相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脱离了学校还叫“男生”“女生”。总之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大家都习惯于这么叫。关于排的划分大概是很讲究的。那时的“阶级观念”很强,加上形势十分严峻,(此问题后面再详谈)因此分为“持枪排”和“农工排”,“农工排”实际上又分两个档次,我便被分在那最低一档的排里,叫做“女生七排”。 


  七排有38个女孩子。按照三个女的一台戏的说法,应该说是够热闹的。


排长陈美华天津老高二学生,22岁,瘦削精干,前额上过早地长出几道很深的皱纹。她的确很能干,要求别人也很严格,不通融,眼睛又尖,嘴又厉害,从不饶人,因此时间一长,民愤极大。

副排长高晓平倒十分可爱,101中的69届毕业生,一个高个子的北京姑娘。据说,她父亲是驻瑞典的大使。不过她身上没有丝毫干部子弟的气味,非常朴实,人缘儿极好。

一班长绰号“外婆”,上海人,据说出身不错,人也很有些小聪明。二班长绰号“万吨”,取万吨水压机之意,因为太胖。不过公正地说她胖得并不难看。一张娃娃样的脸还很经得起端详,她是双鸭山知青,干活十分泼辣,吃得多,吃相又不那么十分好看,因此很让秀气的上海姑娘们瞧不起。

三班长王林燕是北京工人的女儿,长得憨憨厚厚,干活时很能下死力气,只是很有些倔脾气,但奇怪的是她不管有多么生气,从来不会用大声说话,说话总像耳语。而四班长周秀英虽然取了一个小刀会漂亮女首领的名字,长相却实在不敢恭维。长长的脸按小豆子的话说是“够十五个人亲半个月的”。她也是北京69届的,但是看上去像是长我一辈,后来才知道她小学时曾连降两级。 


  有几个姑娘怪怪的,很有特点:第一位就是北京姑娘张眉。那时干部子弟仍然扎堆儿,张眉一副来头不小的样子,小矮个儿,大头,最奇怪的是她虽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看身段神情,俨然已是成熟妇人。看她的脸,有一种特殊的美,一双很大的眼睛,一半都被长长的睫毛遮蔽着,永远都从睫毛下看人。她的嘴生动美丽,性感,总是艳艳的,能讲一口纯熟的吴侬软语。据说她出身于一个影视世家,这在当时,是很有些神秘感的。


后来又听人说,张眉在京时便有一个小圈子,她大概是其中的皇后,永远神圣不可侵犯。那些高高大大的男孩子都乖乖对她俯首称臣。来到这里不久,她又恢复了皇后气派,总有人前呼后拥地服侍着,她从不进食堂打饭,从不去连部领工资,从不去井台打水,就连干活时也总是把头脸捂得严严的,生怕晒黑了。而日常需要的一切,自有人去安排,她只消使个眼色,或者呶呶嘴,一切就全有了。 


  第二位是上海姑娘陈阿美,远远看去俨然一位美人,在那个时代算是打扮得很出色的了,经常穿一件当时很时兴的闪光劳动布外衣,孔雀蓝的毛线勾花领子衬出雪白的脸,艳红的唇,且身材十分婀娜。近看稍差一点,因为有满脸的雀斑,一双近视眼虽大却不明亮,翘起的小嘴巴里隐隐看见两颗大门牙,尽管如此,阿美仍然算是相当出色的。与张眉不同的是,阿美非常能干,扛二百斤的麻包上跳板是常事,连最棒的男生也不得不服。 


  季小安季小舒是两姐妹,却有很大的不同:姐姐小安墩墩实实,一副劳动妇女的样儿,妹妹小舒却是北京城里有名的圈子(女流氓),长了一双笑眼,并不漂亮却很有经验。几年之后因为与双鸭山青年曹喜正做爱被当场抓住,成为全团名噪一时的人物。


再就是大云子和小辣子。大云子叫李云,个子比旁人高出一头,满脸的壮疙瘩,会唱许多“黄歌”,据说也是北京女流氓,辈份比季小舒还大。小辣子则身高仅一米四六,却生了一副妇人态,一扭三道弯儿,笑起来声音有如一串乐谱儿,叮叮咚咚的带劲。虽是小个儿,谁也不敢惹她,其泼辣无与伦比,耍起嘴来大云子季小舒之流也要甘败下风。 


  对面是女生六排,漂亮人儿居多。头一个是二班长沈冬。真正的天生丽质,一张白里透红的桃花脸,嫩得连汗毛也看不见,水汪汪一双眼清澈见底顾盼生辉。真真是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这样的美人儿却是不爱红装爱武装,于美丽中更有一股英气,性格也很泼辣(关于她的泼辣后面还要提及)。


其次是孙玉。孙玉皮肤黑黑的,一双大眼睛总喜欢执著地盯着人,高鼻梁和秀气的嘴唇都显示出一种聪慧的高贵,她不爱多话,性格倔强。有点男孩子劲儿。比她更像男孩子的是北京姑娘贾杰,旗人。一张俊俏的脸,一开口就是莺声燕语,却生就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人称假小子。此外还有北京李敏、上海李敏等等都是人尖儿,各有特点。 


  这些女孩子的青春,无一例外地留在了这片黑土地上。 


  军事演习 



  公元1969年的冬天,黑龙江大雪封山,冰天雪地。到处都是一片战备的狂热。毛泽东的语录“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写在了连队的土墙上。动员会开了几次,几乎每个人都相信战争就在今冬明春打响。 


  我却是个例外。很奇怪或许我脑后真的长有反骨,每当所有人都相信什么的时候我却总是产生质疑。每天的早请示晚汇报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时候我都是只张嘴不吭声。成天背的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准备打仗”,心里却有个声音发出相反的呐喊:打不起来,肯定打不起来。 


  终于,夜半的紧急集合号吹响了。“快!同志们!全连紧急集合!”陈美丽和高小明几乎同时从铺上跃起,“五分钟之内打了背包,马上到外面站队!” 


  呼啸的寒风一下子冻结了人的思维。大伙都呼噜呼噜地往前跑,于是我也跟着往前跑。多么像一群被驱赶着的胡羊!我冻僵的思维里忽然蹦出这么个念头。胡羊。呼噜呼噜。没有目的,没有方向。 


  “同志们,我们刚刚获悉苏修空投特务已在附近着陆。副连长大喇叭的声音在朔风里飘响:“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抓住外国特务,保卫祖国边疆……现在,目标,北河套,跑步前进!” 


  我全身的弦儿都绷紧了。苏修特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朦胧的睡意一下子消散了!从小就受到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起作用了!一股热血在心头萌动。我拼命地跑,不断用笨拙的大棉手套揩去挡住视线的白色冰霜。狂风奋力地掀起厚厚的积雪,然后把它们扬向整个世界。塞满乌拉草的棉胶鞋踏出一个个黑洞洞的大脚印,然后,又迅速被大雪淹没了。 


  突然,脚下一滑,我忽然一下落下去。是个松软的大雪坑。还没来得及出声,暴风雪就没过了我的胸口我拼命抓住一根老树的枯枝。 


  “卧倒!”狂风刮来断断续续的口令。

 
  我仰起头,看到夜空中并排驰过三发照明弹。 


  “喂,已经喊继续前进了你怎么还不起来?要冻僵了!” 


  一个苗条的黑影一步窜到眼前。压低的绒帽子下是两道秀丽的燕翅般的黑眉毛。 


  是高小平!我得救了。 


  东北的寒羚真叫冷!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严寒。仿佛五脏六腑都冻得凝结在一起,连语言动作也冻僵了似的变得迟缓。前几天,气温竟低达零下52度!就连最不把老天爷放在眼里的“大喇叭”也下令停工一天。这天凡是外出的人脸上都冻起了大泡。戴口罩的就更惨了。一揭口罩,竟生生能揭下一层皮!几天后,化脓流水,奇痒难熬,不少人脸上都留下了暗褐色的瘢痕。 


  “喂,是七排副吗?”一个黑影挡住去路,听声音正是大喇叭。 


  “是我。什么事?”

 
  “你马上集合女知青,到连部开批判会!” 


  “快点!刚才一排一班的林杰把我给打了!这件事性质严重,要马上处理!” 


  “林杰?不可能!到底为什么?” 


  “今晚是连里布置的军事演习,事先没通知各排,目的是考验大家。我化装成外国特务蹲在8号地桥墩子底下,没想到一排一班那帮楞小子,黄朋上来就把我给扭住了!林杰左右开弓,打了我好几个大嘴巴子……” 


  看到他那气急败坏的样子我忍不住扑哧一笑。 


  “笑啥?一点阶级感情也没有!”大喇叭瞪了我一眼“依我看,这是林杰搞阶级报复,谁不知他爹是驻外大使?哼,里通外国……” 


  “副连长我觉得你这么讲毫无根据我敢保证,林杰肯定不是故意的,大家都是出于对苏修特务的义愤,这可以理解……” 


  “高小平同志,你不要总是袒护你们北京青年,你……” 


  “这根本不是什么袒护!”小平的声音朗朗的,在风雪里特别好听,“你应当有点涵养,我觉得为这件事开批判会,只能降低连干部的威信……” 


  “那……他就白打我了?”大喇叭像刚遛完场的马似的呼呼直喘粗气。 


  “你就当他是打苏修特务呗!”小平咯咯笑起来“反正开批判会,我们七排不参加!” 


  那次批判会没能开起来。不过后来大喇叭还是报复了,因为一件别的事。 


  秃子队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灌木丛绿了。水泡子上面的冰层融了,露出了寒冷而美丽的蓝色。 


  春风里,兵团战士们在播种,送粪,踩格子。姑娘们用各色纱巾把脸裹得严严的,远远望去像是黑色沃土上盛开的报春花。 


  在整个漫长的严冬我们没有煤烧。大喇叭说让大家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战胜严寒。开始大家还在簌簌发抖中背顺口溜:渴时想想上甘岭,饿时想想老红军,冷时想想罗盛教,热时想想邱少云。可后来想谁也没用了,屋里的冰柱已挂了满墙,每天都面临着冻死的危险。没办法,只好去雪地里扒豆秸烧。消耗一大堆豆秸只能烧开壶水,因此喝开水成为我们最大的奢侈。


有几天,井冻了打不上水,只好喝些半开不开的雪水。每个人的嘴唇都干裂着,最无奈的时候,甚至有人喝过涮尿盆的水。喝水尚且如此,盥洗就更成了大问题。几天不洗脸是常有的事。洗头洗澡就更别想。有跟老乡家熟的,耐不住就到老乡家洗一回。一个冬天下来,不少人长了一头的虱子。于是以高小平和沈冬为首,九个美丽的女孩都剃成了禿子。这在当时的兵团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 


  天气渐暖之后,女孩的秘密渐渐败露了。譬如有一回,我和小平出去办事,小平刚刚摘了帽子,便有小孩子跟在后面起哄:一男一女笑嘻嘻,赶快拿出照相机,咯嚓一下没照好,照出公鸡和母鸡!……小平气得回头大喝一声:公鸡是你爹。 


  秃子队闹的笑话层出不穷,直到引起全连男女知青的一场大战。春播时节换班吃饭,孙玉借调到机务排帮忙,急着吃完饭去接班,一头扎进人头攒动的卖饭窗口,伸长胳膊把碗塞进去“二个馒头,一个汤!” 


  “哥们儿,排队嘿,夹塞儿买肉吃了不好受哇!” 


  一只硬梆梆的大手一把抓住孙玉的肩头。 


  “干什么?!看清楚点!耍什么流氓!”孙玉可不是好惹的!她有一张著名的利嘴。黑皮肤,尖下颏儿,一剪了头发,和男孩子一般无二,难怪猴子认错了人。 


  “你他妈说谁哪?”猴子是一排一班的,叫侯白龙,是全连把尖儿的小伙子,哪吃过这个亏?特别是当着众人,更不能灭男子汉威风:“谁让你剃秃子,你们这帮女的真他妈给北京人丢脸!啐!”他用筷子使劲敲着碗,“这年头儿的事儿真是瘸子屁股——邪了门儿了!” 


  一排的几个男知青跟着起哄。 


  “你说话嘴干净点儿!”孙玉急了,“我看你这纯粹是皮球掉在汤锅里,说你是混蛋你还满肚子气!” 


  轰地一声全笑了。猴子脑羞成怒,竟动起拳头来。两个人撕掳在一起,一时间,劝架的,看热闹,说怪话的,食堂里乱成一片。 


  直到黄朋进来大吼一声:“猴子,你吃错药了?跟女的打什么架?” 


  猴子虽然气得满脖子紫筋,可还是辨得出班长的声音,他撒开手跳起来。“班长,她……” 


  “废什么话?!干活去” 


  “慢点走,一班长!”小平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她紧绷着脸,声音十分严厉,“今天的事你回去要处理!男生动手打女生,这在全连还是头一次!这个风必须刹住!侯白龙必须向孙玉道歉!” 


  “七排副,事情没这么简单吧?”黄朋居高临下连看也不看小平,“难道你们排孙玉就没责任?还是大家都做点自我批评吧。” 


  说完,他拎着手提饭盒扬长而去。整个食堂的男知青像是听到什么号令似的,不约而同地跟在他身后呼地走了。猴子还回头冲着小平一笑。 


  “不像话!”小平怒气冲冲,“我马上向连里反映这件事,姓侯的不当众道款,这事儿没完!” 


  秃子队的所有姑娘都义愤填膺,直挺挺地站得像一支支上膛的枪。 


  从那时起,小平和黄朋再不说话,全连的男女知青也互不理睬了。 


  两次住院 



  在兵团,有好长时间我都是在病中度过的。我的胃本来不大好,到了寒冷地带就更加胃酸过多。一年到头似乎没什么真正感到舒服的时候,重病却仅有两,次第一次的直接起因来自家里寄来的包裹。我把香肠分给众人,却唯独我吃了后上吐下泻不止,最后终于被送至团部医院。第二次更严重一些,据别人后来告诉我,当我被背上二八车的时候,手指甲已经乌紫,平时要好的女伴已经在哭,认为就此再也见不到了。 


  但我的生命力实在很顽强。譬如第一次住院,不过是到团部刚打了一针便缓了过来。打针的是个男护士,也是知青,101中的,个子很高,总穿着一双大皮鞋,老远就听见动静。我当时处于半昏迷状态,清醒过来之后我觉得很难为情。我从小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中,朋友很少,几乎没接触过什么男孩子。上学之后就更自闭了。那时北京学生严格地分男女界限,男女生之间根本不说话。因为我身为少先队副大队长,与男生队干部谈工作时竟然用写纸条的办法说——“不敢大胆开展工作”——几乎每次提意见时辅导员都这么说。 


  可我对那个男孩的感觉很好。他也很关注我,虽然不怎么说话。每天每天,他总是很守时地来看我。本来我以为他对所有人都这样,后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他对有些人很防范。对我却很例外。大约是因为当时我看上去比同龄姑娘小很多吧。病友们也都略去我的名字,“小孩儿小孩儿”地叫我。 


  第二次住院没再见到那男孩子,听说是走后门儿当了兵。病房里的人却依然叫我小孩儿——是两个同龄的东北姑娘。对我,她们倒是满热情,可两个人之间却像乌眼儿鸡似的,恨不得你吞了我,我吃了你。 


  “告诉你,小范可不要脸了!双市有名的烂菜花儿!你知道她和刘大夫……”高个儿的小彭趴在我耳边叽咕。 


  所谓刘大夫其实是个本地的男护士,小眼黄牙,一副瘴头鼠目的样子。不知哪点值得姑娘们争来夺去。 


  矮个儿的小范常常穿着内衣在病房里走来走去。我真佩服她的御寒能力。 


  小彭的皮肤又糙又黑,可她也有笼络刘大夫的办法。每天在杯子里泡一个酸梨——据说凉水泡酸梨是刘大夫最爱吃的东西。 


  “刘大夫,小心酸倒了你的槽牙——槽牙倒了可不好镶哇。”每当小彭用“兰花指”捏着削好的酸梨柄,羞羞答答地塞给刘大夫的时候,小范便在病房的另一头叉着腰,嚷着。 


  “我牙倒了,你着什么急?!”刘大夫的声音比酸梨还酸十倍。

 
  于是,小范冲过来,一面用拳头擂他,一面用最动听的声音发着嗲:“该死该死!坏刘大夫!” 


  于是,小彭那黑呼呼的眼眶里便像要喷出火来。 


  一天半夜,我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了。悄悄把被子打开一道缝——小范床上一张男人的脸!我差点叫出声来。但我立即认出刘大夫,与其说是用眼睛,还不如说是用感觉。我看到那姓刘的抓住小范使劲揉捏。 


  我用被子死死捂住脸。我还只有十六岁!未谙世事,却先目睹了这么一场丑剧!我只想哭,想失声痛哭。 


  凌晨时分,刘大夫拿着一支体温表走到我床边。我大被蒙头,不理不睬。 


  “小姑娘,快试表吧。”狼外婆似的声音。 


  一只被尼古丁熏黄的手握着体温表伸过来。我抬手一挡,体温表悄然无声地碎了。 


  刘大夫勃然大怒,“好你个不识抬举的!你个小北京油子!你就这么金贵!好,我们这庙小装不起你这大菩萨!你走吧!今天就给我走!假条儿也休想让我给你开!” 


  “我不要假条,现在就走!”我反而坦然了。 


  那时我虽然还处于某种混沌状态,但心里确确实实有个准则:被掠夺的一代人,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正直和纯洁。作为人的正直和作为一个女孩子的纯洁。 


  遥远的北河套 



  出院之后,我的身体越来越坏。后来发展到每天凌晨4点泄肚子的地步。厕所距宿舍百米开外,我需要顶着寒风百米冲刺,往往来不及穿更多的衣服,只在内衣外面裹上军大衣,但黑龙江的冬天实在冷得难以想象,那风像尖刀一般从大衣的缝隙里钻进来,刺得全身剧痛,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毛骨悚然。


这样持续了整整四个月,人瘦成了一根竹杆,自觉求生无望,索性洒脱了一些,不再注意排长的脸色什么的,也不再像初来时那般玩命干活儿。那时我常常悄悄写一些诗,或怀念友人,或怀念家乡等等。譬如有这么一首诗:挥泪别朋九月中,金风瑟瑟霜叶红。相对无言强欢笑,回眸一望泪溶溶。……写了很长,大概有七十多行,写时很动感情。

每天的早请示晚汇报固然依旧,我的思想深处却早已产生背离的危险。我深深地怀疑上山下乡的意义,怀疑曾激起我们热情的一切不过是一场骗局。这种想法日趋成熟,成为埋在我心中的一个巨大的秘密,即使在斗私批修的时候也决不吐露分毫。 


  不知从何时始,风变暖了,阳光变成一片片金色的流苏。美丽的水泡子,白晃晃,蓝晶晶,唱起昔日的歌。灌木丛在风中沙沙作响,发出和声。每一棵树里似乎都流动着新鲜的血液。旧的、枯萎的一切沉沉睡去,新的有活力的将开始呼吸。 


  
夏锄大会战开始了 



  北大荒的太阳竟然也很毒。全身都像被火烧着了似的。这锄下去,连龟裂的土地也蒸发出灸人的白烟。每粒灰尘都可以随时爆炸。我不停地揩去挡住视线的汗水,这是苗,那是草,别搞错了。 


  我们这次提出的口号是:大雨小干,小雨大干,不下雨拼命干,宁肯死在地头上,也绝不死在炕头上!昨天大喇叭在誓师大会上念决心书。 


  “对,活着就要拼命干,死了埋在黑龙江畔!”全连打雷般的声音。 


  我强睁被汗水浸红的眼睛朝前看,漫无边际的沃野,有许许多多的红点点在远方飘动,那是排一班的红旗。送饭的老牛车将缓缓走向那里,中午的饭又吃不上了。 


  我后面只剩了全连闻名的后进战士大云子。“你这么玩儿命干嘛?悠着点劲儿,他们也不能把咱们吃了!” 


  大云子脸上的厚粉被汗水冲成了道道细沟,她怪模怪祥地笑着,竭力不露出左边那颗金牙。 


  “怪不得人家都说你嫩得一掐冒水儿,真是个小可怜儿!我要是有你这副小模样儿,早到陈发根那儿泡假条子去了!那小子见了漂亮小妞儿就压不住火儿!” 


  “你少瞎说!”我拉着长锄拼命往前赶,大云子在一边笑弯了腰。 


  “嗬,还挺正经哪,告儿你,别瞧现在男男女女都装正经,不出两年,哼!”大云子掏出块花手绢擦汗,脸上的粉被汗一染,显出种难看的青灰色,“瞧这老爷儿,真受不了!这两天晒得都脱皮了!不成,我得找陈发根开假条子去!” 


  看着大云子汽油筒似的背影,我想起大喇叭在做动员报告时
说过的那些让人肚儿颤的话。“一人一天包一根垅包到头儿!谁也不许接谁!过去俺们连有这种情况,这给某些同志造成了一种依赖性!都吃一样的大茬子饭,咋不能干一样的活哩……到不了头,哭也得给我哭出来!” 


  远远的哨声。全连都在吃饭了。可我被拉下这么远!……前面的凹地里,隐隐约像是个水缸,哦,是的,每隔四里路有个水缸,说不定还剩半缸清水呢。不,就是浑点儿也没关系,就是渗着毒药我也认了! 


  走到了我欠起脚尖儿趴在缸沿上看——空了。只剩下一口渗着泥沙的水底子还不够猫喝的呢。只好把水缸翻倒,像只狗似的钻进去,趴在那儿啜着,舔着泥沙卡在嗓子眼里也不在乎。眼睛被汗水杀得又涩又痛。 


  这时,呼悠悠的热风一下子转了向。天边那朵乌云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云层里,响起一阵阵低沉的闷雷声。我的头发被一股骤然的强风高高掀起,紧接着,又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淋得透湿。 


  我机械地锄着,一刻不停不断地用舌尖舔去流到嘴里的咸滋滋的雨水。身上的衣服变成一层冰凉沉重的铠甲。一阵大风,我的上下牙齿不由自主地磕碰起来。 


  天渐渐黑了。 


  北河套,你太遥远,太遥远了! 


  地头批判会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辉洒向黑土地的时候我终于锄完了十四里。迎接我的,竟然是一个地头批判会。 


  排长陈美华首先发言。“有的人哎,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出身剥削阶级,又不注意思想改造。在劳动中怕苦怕累,依赖性强,对连里的规定阳奉阴违……而且,小小的年纪就思想复杂……” 


  我觉得像是坐在一个闷罐车里,周围是一片嘈杂的喧闹声。我记起很久以前的一个中午,我梦见自己走进一个奇异的世界,周围奇形怪状的留声机发出不谐和音,醒来之后我发现自己被冷汗湿透了。 


  一个接一个地发言,他们的嘴一张一合,好长时间我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看着陈美华那慷慨激昂的样子,我蓦然想起麦收时壁报上曾登过两封家信。一封是上海姑娘刘月琴的“反动”家书,另封是陈美华的革命信件。 


  “青年们普遍想家,到处一片哭声。”月琴写道,“这里的医疗条件很差,听老同志讲,前些时有四个青年因为拉痢疾,无药治疗而死。这儿的水缺钙缺碘,容易得大骨节病,特别是体弱的。妈妈,请您给我寄来一点钙片和维生素吧!来这儿以后,连里没放过一天假,庄稼多(占地7000多亩),人手少,所以每天的活都很重很累,这里的伙食简单无法下咽,馊菜,冷馒头,还蒸得半生不熟,粘粘糊糊,上星期,竟然让我们吃了一次豆猪肉……” 


  听说这封信是刘月琴写完了又撕碎扔在地上的,可不知怎的被洞察一切的陈美华截获了,竟花了一晚上时间拼贴好交到了连部。 


  陈美华的革命家信被抄成漂亮的长仿宋,作为鲜明对比放在这封信旁边。 


  “……今天是伟大祖国成立二十周年光辉节日,在这举国欢腾的大喜日子里,我们边疆儿女挥动红彤彤的红宝书,千言万语涌心头,心潮激荡喜泪流,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敬祝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每天早上,太阳还没起身,起床号就吹响了。我们披着朝霞,踩着露水,迎着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看我们的广阔天地,黄的是麦子,红的是高粱,新翻的土地黑油油……” 


  “战争也许就要在今冬明春爆发,前方的战士需要粮食,我们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爸爸来信嘱咐我的话我一定注意,越是在政治空气不浓的地方越是要注意改造自己……我想我们一定能用自己的双手,打出一个红彤形的新世界……” 


  两封信公布出来之后,月琴一个人深夜跑到8号地去撞康拜因,还是林杰把她救了。 


  “说呀,你平时那么能说会道那么会讲故事,怎么今天卡壳了?”平时笑眯眯的“外婆”不冷不热地说。 


  我依然在发呆,不大相信眼前的事实。如果说我有一种什么抗拒的本领的话,那么就是一种对现实的视而不见。我的脑子经常会脱离现实而飞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当时就是。我忽然想起了一首歌,一首童年时的歌。“六月六,狗洗澡,河堤柳梢知了叫……”这大概是因了我的眼睛一直睁着北河套那蓝色的水泡子,很想跳进去洗个澡,于是想起了“狗洗澡”。 


  批判会结束了。在深浓的暮色中大家往连队走去。我依然落在最后。脑子里不断重复着同一旋律,后来,我不由自主地唱起来:六月六,狗洗澡……声音很大,在辽阔的静谧的田野里很好听。前面有人回头看我,她们大概以为我疯了。 


  挽救“失足青年” 



  果然如大云子所说,两年之后,连里男女青年开始交往了。随着交往的加深,开始有了被称作“爱情”的东西。但是这个词在那个年月绝不代表一种美好。倒是恰恰相反,好像与作风不正、甚至流氓一类的词儿很靠近。 


  季小舒和曹喜是连里头一对尝禁果的。也是活该倒霉,恰适那时师里正派了两个管理员来连队蹲点。一位姓曲,一位姓李。两位管理员堪称为中国扫黄的鼻祖,对此等事情深恶痛绝,于是大会小会不断地批斗,甚至劳累一天之后还开会直到深夜。有一天,三班长王林燕开会回来软软地倒在了炕上,问她,她脸色苍白地说:“什么叫卵子?”说得小辣子捂了嘴咯咯地笑。 


  大约曲李两位是负责补上生理卫生课的。一个月下来,开会者们变得心事重重。季小舒倒像是没事儿人一样,显然是经过修炼的。那位年轻些的曲管理员常常到排里来转,可惜那时张眉沈冬一流的人物已经走掉,没人再敢扇他的耳光。偏有那贫嘴刮舌喜欢在领导面前讨巧的爱跟他穷逗。他越发得了脸,更频繁地来,直到发生了“于青事件”团里派他去处理他才又兴致勃勃地走了。 


  于青原也是我们连队的,中学时和我一个学校,是校宣传队的主力,她和一个叫石婷的女孩合作演出《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她唱石跳,很是天衣无缝。常常把大家感动得涕泗横流。于青后来进了团部宣传队,又调到广播室当播音员,许多人羡慕得了不得。可是万没想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因为当了广播员,竟酿成了一场大祸。 


  广播室只有她和一个绰号“烂酸犁”的男人,有一天,趁着没人,那男人强奸了她,事情就这么简单,可是却在全团引起轩然大波,材料发得遍地都是,而且写材料的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把整个强奸过程写得纤毫毕现,不厌其详。全团的人差不多人手一册,快赶上老三篇了。这样的压力对于一个年轻姑娘来说当然不堪忍受。可惜那时太小,很多事情不懂,其实真应当在她最危险的时候全力地帮助她。她被折磨得只剩了一口气离开兵团的时候,她妈妈来接她,头发在一夜之间白了。后来她上了石家庄的一家纺织厂当工人,一直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再没回过北京。 


  差不多在于青事件的同时,连里也出了事儿:一天深夜紧急集合搞军事演习,连干部们查铺时发现一排一班的林杰的半导体扔在铺上,打开一听,正是莫斯科“和平与进步”广播站在播音。这下可坏了,林杰因为偷听“敌台”的罪名而被全师游斗。斗臭之后回连负责扫厕所。十冬腊月,天气寒彻骨髓,我们常常看见林杰在用镐头凿厕所里屎尿结成的冰,凿一下就要偏一下头,以免那冰渣子把脸刺破。那时因为歉收,连里一直吃粮票,林杰如此大的劳动量,粮票却只有大家的一半。我们看不过去,都攒了粮票集在一起,由高小平悄悄送去。每月我剩的粮票最多。 


  一年之后,林杰走后门当兵了。离开连队时林杰已骨瘦如柴。 


  传达“913事件”中央文件



  在正式传达文件之前,连队里早就在悄悄传递着一个骇人的消息。有一天,三班副严晶慧把我叫到一边,十分神秘地在我的手心上划了一个“黄”字,悄声告诉我听说他出问题了。我问:“是黄永胜?她点点头,然后又在我手心上划了一个“林”字,说:他好长时间没出来了,你注意到了吗?我点点头,那样子完全是在做地下工作。没过多久,连里正式传达文件那一天,全连都齐了,连平时从不开会的小媳妇们也都来了,大家都敏感地感觉到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六排长王文路在传达文件之前反复强调要严格保密、不许记录一类的话。然后用天津口音读了“五七一工程纪要”。那文件在排里流传了一天,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悄悄的把它抄了下来。全连人惊得缓不过气来。传达过后很久,还有人小声在问:这文件上说的林彪和党中央的副主席是一回事吗?


终于自那天之后,早请示晚汇报统统取消了。好像人们变得正常了一点。说两句伙食不好,骂两句连领导居然也没人反驳了。紧接着掀起了批林批孔的新高潮。一些每天敬祝“林副主席身体永远健康”的人们又天天骂起了“林贼”,这种称谓的变化之快令人咋舌。而且最奇怪的是那些原来对“林副主席”最有感情的人一夜之间变成了“早有预感”的人,并且说毛主席他老人家亦对林彪的出逃早有预感,不然怎么会把他抬出来当副主席,让他表演呢!


  但是不管怎样,“九一三事件”还是使“革命者们”伤了元气,自那以后,再没有过夜半紧急集合一类的事了。 


  父亲来接我回家 



  在家里,最爱我的是父亲。但父亲是个羞于表达感情的人,表面上,他对我们姐妹一视同仁,但是从外婆到母亲都尖锐地感觉到一种不平,这就是父亲对我的爱超过了她们所能容忍的程度。我走之后,父亲一直郁郁寡欢。后来听说我生病,父亲常常彻夜不眠,后来又得了十二指肠溃疡。再后来,当他听说我们的箱子上都写了名字、随时准备牺性时往回运的时候,再也不能忍受了。不远千里,他来到了这座小小的德都县城。


那一天,连通讯员一早便告诉我:你父亲来了,在团部呢,连里批了你一天假。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后来所有的姑娘们都向我投来羡幕的目光,我才感到,真的是爸爸来了,爸爸从北京来看我了! 


  我对着镜子好好梳了一下头,好像刚刚发现,自己变漂亮了!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之下,病了那么长时间,竟然变漂亮了!皮肤是白里透粉、桃花瓣一般的颜色,眼睛也比以前更加明亮,那种鲜润和媚气是现在任何一个靠化妆品取胜的姑娘所无法比拟的。我当时还不明白,那其实就是青春啊。除此之外,别无解释。 


  所以当父亲在团部见到我时真有点喜出望外。已经是整整两年没见面了。我和爸爸都流了泪,周围的人也都忍不住哭了。爸爸含着泪说了一句:长胖了些,就再也说不下去了。他背了一个极大的口袋,里面装着交通大学的亲属们带给孩子们的各种东西。 


  1972年的秋天我回到家里。过了几天,妈妈陪我出去逛街,在王府井的一家照像馆我照了一张照片。20年之后再看这照片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认为那照片上的姑娘只有13岁。那个圆圆脸、梳刷子的小姑娘,清纯可爱,露出左侧的一颗小虎牙,在微笑。


  选自《徐小斌散文集:生如夏花》,高教出版社2016年出版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东北知青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韩晓秋:东北集体户的吃货生涯

张维功:满身虱子的老宁,绰号"百万雄师"

张维功:东山埋葬着“知青连”

他们永远长眠在北大荒

陈鸿仪:金训华"牺牲"实质上是一场事故

匡亚明女儿李军:

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

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

像给女儿梳头一样

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

赵敏:当"逃兵"返城探亲,一路遇上好人啊

董秋娟:我与梁晓声的初恋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张抗抗:红卫兵,说原谅还太早

谢悦:在北大荒干活,最让人心烦的是小咬

谢悦:1976年“五一六”这一天

谢悦:在那个放牛班的春天里

濮存昕:我在兵团曾负责种马配种

周其仁:从完达山到朗润园

陈鸿仪:与死神擦肩而过

陈鸿仪:几曾回首,我的知青生涯

陈鸿仪:七分钱要了一个父亲的命

庞平:漫画,共和国知青

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我铁了心离开上海

留守在北大荒的老知青们

不老的北大荒:精神残疾知青的断裂人生

方新阳:我在乌苏里江当水手

方新阳:情系北大荒

肖复兴:北大荒知青生活回忆

孙海:那一年,父亲“押送”我回东北

范文发:我的"三同", 难忘在日本遗孤家的那顿饭

范文发:上海姑娘偷吃鸡,40年后去道歉

范文发:千山万水回上海

陈奋:人见人喜的俄罗斯姑娘百灵鸟

陈奋:深山密林,与黑瞎子并不美丽的邂逅

李振亮:种田人饿肚子是怎样一种悲哀

龚凤乾:和林格尔,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

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

王红伟:一棵救命的大白菜

王世浩:北大荒的第一天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