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静轩《媚态观音》

孙静轩, 原名孙业河,1930年生,山东肥城人,大学毕业,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后曾任作家协会冀鲁豫九专区联合师范教师,济南市《青年文化》、《济南文化》及《山东青年报》编辑、记者,1953年入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市分会《西南文艺》编辑,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四川分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我等待你》、《唱给浑河》、《海洋抒情诗》、《抒情诗一百首》、《孙静轩抒情诗集》,长诗《黄河的儿子》、《七十二天》等。



孙静轩《媚态观音》

厌倦了千年不变的钟鼓之声
和那千篇一律的佛法经文
法规虽严,却关不住一片情思
你赤着双脚,跨出了天堂的大门
你侧身于神与人之间
大胆地穿一件透明的纱裙
你扭动着窈窕的身段
似乎要翩翩起舞
突然,又陷入神秘的沉默
你羞涩地微笑着
凝视着朦朦胧胧的凡尘
为了这叛逆的婀娜媚态
你全不顾背后怒目而视的护法之神

四川大足石窟,大小雕像数万尊,规模恢宏,气势壮观。《媚态观音》是诗人游览大足时拾到的一首诗。
观音是佛教一菩萨名,阿弥陀佛的左胁侍,男姓。佛教把他描写为大慈大悲的菩萨,女相观音造像则约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唐代以后。在佛教创造的众多的菩萨形象中,观音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这显然为诗人的创作设置了难题:如何化熟悉为陌生,以激起读者共鸣?
一开篇,诗人就以不同寻常的想象,堵住人们对观音已形成心理定势的联想:“厌倦了千年不变的钟鼓之声/和那千篇一律的佛法经文”——原本是闻声而至,救苦救难的观音,现在,她对钟鼓之声相伴,佛法经文相缠的生活也“厌倦”了! 这以后的一行诗,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法规虽严,却关不住一片情思”。它既点明了观音产生“厌倦”的原因,又为进一步写观音“厌倦”之后的神态拉开了帷幕。一个“关”字,使人想起古诗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句。孙静轩在这里也用“关”,使抽象的“情思”通过一个动词而具象化了,它跃动在观音柔情绵绵的心里、眼内。观音,正是探出这森严法规之墙的“一枝红杏”。沿着这样的抒情思路,诗人把伫立大足的观音,想象是“跨出了天堂的大门”,即挣脱了佛门法规之蕃篱,来到人间的。虚拟的想象如果完全不凭依一点事实,诗的抒情就可能流于空泛。为避免这点,诗人不失时机地捕捉住观音身穿“透明的纱裙”这一细节,它一方面为“关不住”观音的“一片情思”作了旁证,一方面又着眼于观音的“婀娜媚态”,点明了题意。
一尊雕像,作为一个客观的物象,不会动也不会想,而一经诗人将自己的沉思注进,它就变成了一个受抒情主体调遣的抒情客体。观音这一石雕,竟可以“侧身于神与人之间”,可以“扭动着窈窕的身段”翩翩起舞,她的神色既会“陷入神秘的沉默”,又会“羞涩地微笑着”。诗人在塑造他独创的观音形象时,紧紧抓住一个妩媚的“媚”字,在对观音的“媚态”的刻划中,又紧紧抓住一个情思的“思”字,意在表明:与其说观音是神,一个关注尘世痛苦的神,毋宁说观音是人,一个女人,一个充溢着丰沛感情的女人! 诗人深情赞颂她的叛逆精神——为追求和表现自己的人性和人的真情,“全不顾背后怒目而视的护法之神”。神固如此,何况人乎?诗人虽没有明说,但我们分明听到了藏在诗作背后的轻轻呼唤。



“媚态观音”是四川大足石窟中一座石雕。诗人至此游览,有感于她特殊的神态,激发起跨跃千年的想象,突破束缚人性的佛法教义,赋予她以崭新的意义。
观音乃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端庄安详的菩萨,诗人却挖掘出她内心深藏的人性、人情。她是一个充溢着丰沛感情的女人,充满了叛逆精神。从诗的开篇,诗人就以不同寻常的想象,点出媚态观音的心理活动——“厌倦了”,而“情思”二字正是全诗的诗眼。一切由“情”而生,为“情”而动。正是那“关不住”的“一片情思”,观音“赤着双脚”,“穿一件透明的纱裙”“跨出了天堂”。这一细节,更为观音的“一片情思”作了最好的旁证,表达出观音是一个活生生的追求爱、追求美的女人,也为观音窈窕的舞姿、诱人的媚态找到了生动的具象。
然而,“沉默”、“微笑”、“凝视”又分明点出媚态观音仍是一尊石刻雕像。而一经诗人将自己的沉思注入,它就变成了一个受抒情主体调遣的抒情客体。观音摆脱神的怒视、法的羁绊,人性复苏,人情洋溢,从神到人,要享受这人间的真情真爱。
诗人在塑造他独创的观音形象时,突出一个“媚”字,透过这“媚”字,又点明一个“情”字。而“钟鼓”、“经文”、“法规”、“护法之神”、“怒视”等词语更反衬出媚态观音的勇敢叛逆的精神与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沛的想象,大胆的构思,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与其说是在赞叹古代无名石匠的精湛工艺,不如说更是在赞叹真、善、美的人性。




推荐阅读:

臧克家《难民》

臧克家《三代》

臧克家《壮士心》

臧克家《罪恶的黑手》

臧克家《生命的零度》

戴望舒《狱中题壁》

戴望舒《断指》

戴望舒《过旧居》

戴望舒《我的记忆》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游子谣》

卞之琳《第一盏灯》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

卞之琳《无题》

卞之琳《雨同我》

卞之琳《圆宝盒》

余光中《碧潭》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黄鹂》

徐志摩《消息》

徐志摩《沪杭车中》

徐志摩《残诗》

徐志摩《海韵》

闻一多《祈祷》

闻一多《荒村》

闻一多《一句话》

闻一多《也许》

闻一多《忆菊》

郑振铎《我是少年》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白桦《情思》

朱自清《小舱中的现代》

公木《我爱》

张枣《祖国》

陈梦家《一朵野花》

车前子《一颗葡萄》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痖弦《山神》

李大钊《山中即景》

金克木《年华》

席慕容《青春》

殷夫《别了,哥哥》

古苍梧《二十五岁见雪》

洛夫《与李贺共饮》

公刘《上海夜歌》

骆一禾《灿烂平息》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